一代宗师 发表于 2013-6-21 16:09:44

民国版之《楹联作法》

《楹联作法》广文编译所主编    广文书局印行

第一章楹联之渊源

    楹联之肇兴,为时甚古。考其最为后来之权舆者,当推五代时蜀孟昶之十字桃符,据蜀檮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於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馀庆知成都,所谓长春者,太祖之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为偶兴之作,无联对之名。孰意此十字偶句,开椎轮之始,后人竟竞仿其词气形式,沿成斯词简意赅属对工整之格。何谓桃符?古於门旁设置桃木板二,上绘神荼、郁垒像,谓之符者,藉以驱邪压鬼也,其制一年一换,自宋人将此联语推而施之於楹柱,虽历来见之於载籍者甚少,而彼大贤如南宋时朱子等,亦莫不措意於此。元明以后,作者日夥,迄於清代,则朝野上下争相为之,举凡殿庭庙宇,以及苑圃之间,均各累累满目,而楹联之制,乃益臻美备。
    翟灏云:观蜀孟昶桃符版事(见前)及赵庚夫岁除即事诗句:“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则今之春联,乃原本於桃符版,而以纸代之,别立春联名目,或昉自明初耳。相传明太祖都金陵,除夕日,一面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各加春联一副,一面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也。观此,则春联虽肇端於五代,而其盛行,则在明初无疑也。
    宋孙奕《示儿编》云: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盖始此。
    挽联为古挽歌之变体。挽歌者,即古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按古人送葬,皆执绋以挽丧车前行,故谓之挽;亦作輓,后人由此挽歌变而为哀死者之联语,悬之丧幄,据《石林燕语》云: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瞻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挽联之风,盖自此始耳。
    此外若庙联始於明,盛於清,其中最多者,厥推文昌殿与关帝庙,若应制联,则倡制於明;迄清代,凡值大典庆成,皆有进御文字。康乾之间,颂扬盛德,鼓吹承平,此制更觉风行,朝廷且将殿廷联语,附入万寿盛典。
    总之楹联肇端於五代,盛行於元明及清,今则此项文字,益见其多。凡吾人所感之怀抱,所有之居处器物,以及人为天然之胜处,无不藉以发表,以之为装点品也。

第二章楹联之价值

    楹联虽为文人小技,骈文绪馀,不列钜制,无当硕学,而彼深情精意,能於片言短语著墨无多之中,尽情暴露,纤微不遗,较之洋烊数千万言之大文,殊无多让,且以其立言简要,便於记忆,人乐传诵。是以自有此制,虽大贤名流,亦莫不竞相构作,抒其怀抱,以留鸿爪。迩则环顾因内,如家庭园林廨署院庙胜地等等,几有满目琳琅,触处皆是之景象,外此若社会上应酬往来之庆贺丧葬等,亦莫不视为要品也,兹略分言之:
    家庭园林以及其他娱乐之处所,公共之机关等,虽构造欠精,装饰空少,若悬之以联语,即觉点缀有物,雅致不俗。否则凭尔构造如何雄伟,装饰如何华丽,终觉俗而欠雅。新年联语,黏於大门之上,往往多吉祥语;主人不能自撰者,至延文人代撰,以为降旧迎新之表示。
    书室以及其他商店之门,黏以特殊之联语,人远望之,均能知其为书室为某商店,是楹联具有标示特性之作用也。
    我欲对人表示一种特情,只须撰书数字,即能达其目的。例如遇丧亡,欲表其凄凉悱恻之哀思,则撰送哀挽;遇喜庆,欲表其钦慕颂祷之敬忱,则撰送贺联;对神祠有所尊敬,以简短之联表其事实,能使古贤先哲,奕奕如生。
    对於时事满意与否,亦能撰联发表意见,其效等於洋洋大文,且有时或以简便易诵,收效较之大文更多。
    格言楹联,多立言正大,足资劝导,遗训千古,所谓座右铭者,此亦可以当之。
    名山胜地,佳景孔多,记叙为烦,人难尽游,楹联能择要叙记,虽寥寥数语,得以包括一切,历历如绘,栩栩如现。不惟已游者见之如获重游,即素未往游者观之,亦与亲游其间无异,是纪胜纪地之联语,实游人之梯航也。
    总之楹联立言简短,寓意深远,为实用文撰构最易之文体,虽今之文体,竞尚革新,文言楹联,亦有改用白话之议,而其体制,则未闻有人议废之也。

第三章楹联与诗

    楹联与诗,骤视之,殊与律诗之对句相似,实则大相迳庭:
    楹联之长短无限制,欲短则短,欲长则长,各随人意,短有短至二三字,长有长至数百字。彼长联中虽有句读之可分,而句读之长短格式,亦属无定。今体诗则长短一律,句数有限,绝句限定四句,律诗限定八句,五言每句五字,七言每句七字,千首一律,不能随意出入,此其不同者一。
    诗有平仄之限定,五言七言各各殊别,何句何字,孰平孰仄,亦有固定,不可随意变更。虽有一三五不论之惯例,而其二四六等字,均须遵守死则。楹联虽亦分平仄声,其中何字应平,何字应仄,则绝不呆定,作时只须注意其语气是否顺适,此其不同者二。
    诗与文相较,诗之词简意赅,含蓄无穷。若楹联与诗相较,楹联更觉词简意赅,深堪玩味。盖楹联之长处,虽短至三四字,亦能寄寓全意,且有时愈短愈觉自然,愈见含蓄,玩味不穷。诗则词句至少有四,字数至少有二十,对於所欲表抒之全意,虽较楹联叙述详尽,而其含蓄,则往往远不逮之,此其不同者三。
    绝句可不琢对,律诗所对者,亦仅中四句,且各对句之意思,均为片断的部分的。楹联则全联字字相对,意思均完全而非片断,此其不同者四。

第四章文言联与白话联

    挽近楹联有文言与白话之殊名,究其所以有此殊名者,前以文言构成,后以白话构成也。此二联之平仄格式,彼此相同,发抒情感,示人以悲欢哀乐,亦无论文言白话,同具此项作用。惟文言者尚堆砌字面,袭用典故,视其形式,华丽秾郁,可观可诵,论其内容,则无一字可合事实。白话联则不重词藻而重实际,就事言事,直捷痛快,照实记述,不虚伪,不拗捏,不滥套,欲言即言,既无旁人之顾忌,又不有意避俗;以与文言相较,形式殊觉粗俗难看,内容则较文言为切实。且文言联以其徒尚堆砌字面,喜运典故,其中之事实,往往除作者外,能读而明了者甚少。白话联则以全国通行之语言组成直捷痛快之联语,发表真实之意志,略识文字者见之,俱能领会其用意,故白话联为多数能知之写实联语,文言联为少数能知之虚伪联语。然撰作之时,白话殊较文言为难。盖文言联之作,只须顾及形式,而其形式复得随意滥套,典故熟,见闻多者,东拼西凑,撰之毫不费力。白话联字字讲求实际,实际如何,即如何运字造句,丝毫不容假借,且须处处力求自然,故撰制较难。
    联语为发表情感而作,非为显其字面多,典故熟,并以使人不易明了其所言为能事而作。迩来社会流行之文言联语,留心观之,犯此习病者居多。今国人渐知其弊,群谋以白话改革之,故将来之联语,可知其必趋於白话方面也。

第五章长联与短联

    楹联有长短,短者三四字,长者数十百字,普通常用者,则以四五六七八九等言居多。
    长联之气势,贵豪放,贵丰满,自首至尾,读之当如大江之水,自西而东,一泻千里,涌往无阻。短联则如冶金之工,锻炼成器,不可更易。
    短联词句简括,含蓄不尽,长联则对於目的事,或分条敷叙,或言之稍详,故短联多用於意简及意须言而不必明言处,长联则用於意长及不得不明白详细之事物。短联较长联作之稍易,盖短联多赅括其词,破绽难见,而其字面则又以较少故,对之易工,然求其简洁则亦非易,长联则多将目的意,详细历述,作之非气势足、意识高、清丽圆转,难免堆砌支离,调似时文之弊。故作短联,须赅括言之,字面务求工对。作长联气势当足,识见当高,措词当圆转;其中琢对,有时可只求其意与意对,不必固拘於形式之工对也。

第六章楹联之平仄

    楹联为韵文之一,虽为字不多,而其声调,读之颇觉畅喉凑口,无丝毫聱牙之病。究其所以能奏此功效者,以无论五言七言,与夫长至数十百字之联语,其下一字也,莫不调以平仄。平仄调,而其构成之联语,声气自然和顺,清浊可觉合宜。所谓平仄者何?即平声仄声也。平声者何?上平、下平也。仄声者何?上、去、入三声也。易言之:即合上下二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也。欲调顺联语之平仄,须先知各本字之平仄;欲知各本字为平为仄,当先知辨别四声法。辨别四声,有四句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争收藏。”例“眉美妹墨”四字,依诀念之,便知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上声,第三字为去声,每四字为入声。其他诸字,可依此类推。此四声能知,即能知各字之属平者为平声,上去入三声者为仄声。平仄声能知,可进而讲调平仄。调平仄法,即上联如用平声,下联对之常用仄声,例如:上联为“绿竹”二仄声字,下声当对以如“青松”二字等之平声字;上联为“桃红”二平声字,下联不对以如“李白”二字等之仄声字。斯为短联及联中数字之设例。若云全长联,无论上联及下联,平仄声字须相机间用,俾构成之联语,声调有高下清浊之可分,读之能获畅喉凑口之快感。设上联全用仄声或平声,下联全用平声,或仄声声调一律,高下不分,清浊无别,其语虽琢对精工,读之终觉如蛙声一片,既於喉不适,复难生快感。但一联之中,某处应用平声,某处应用仄声,当随用意之如何,声调之是否顺适而变化运用,向无死则之规定。至例有规定而不得稍事违犯者,即上联之末字,定当选用仄声,下联之末字,定当选用平声是也。例“狂风扣户;皎月穿窗。”上联末字“户”为仄声,下联末字“窗”为平声,斯为死则。万一倒而置之,如“皎月穿窗,狂风扣户。”即违犯规则。虽琢对仍属自然,於逻辑上并无不合,然被识者见之,势必窃笑不止也。
    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等等之不同。而此诸联中之平仄,一如前言,各随用意如何,声调顺否,而变化运构,无固定之死则。惟就历来习惯上以及声调上观之,各言殊亦有通行之常规可寻,特分述一二於后:
    四言:(平仄并实例以下同)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水天一色,风月双清。)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月中丹桂,天上碧桃。)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狂风吹帽,细雨湿衣。)
    五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竹窗人共话,茅舍客孤眠。)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庭闲芳草满,院静落花多。)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花草逢时雨,蕙兰映晓风。)
    六言: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夜雨竹窗共话,春风藤榻高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石上壶觞对客,云边杖履寻僧。)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一径野花风落,孤村春水夜生。)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对客漫谈书史,逢人但识渔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林木来时似水,爨烟到处如云。)
    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江云带月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红叶树藏秋水寺,白头僧渡夕阳船。)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日移竹影侵棋局,风送花香入酒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雨打落花红满地,烟含疏柳翠盈堤。)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草拂长堤谁认路,云封古树只闻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风送花香侵小榻,月移竹影入疏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片帘疏影花间月,满榻凉阴竹外风。)
    八言: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玉检金泥,山通宛委;琼编秘笈,地接琅環。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蟾月麟樽,庚延桂粟;凤箫鹤算,丙朗兰阶。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洗心曰斋,防患曰戒;循法无过,习礼无邪。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以质得财,观疏无异;因资生息,尔我共安。
    九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世事已无常,空留尘榻;音容何处觅,怅望人琴。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法雨晴飞,绕殿香云至;天花昼下,当空瑞日悬。
    十言: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岁序更新,三朗同临首祚;风光胜旧,一门独得先春。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红杏圃,绿柳堤,无非诗料;素月琴,青萍剑,尽是春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婺晦瑶天,啮檗流风歇绝;萱摧阆苑,丸熊遗迹徒存。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十一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矫矫孤忠,虽死不忘瞻北阙;森森古木,至今犹表向南枝。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暮鼓晨钟,惊起红尘机里客;经文贝叶,唤回苦海梦中人。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成佛念轻,纵然自在还为妄;度生心切,须信慈悲也是贪。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人生何处不逢场,且来看看;世事现身而说法,如是云云。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倚月高歌,阆苑三千蓬岛外;临风吐韵,霓裳一曲紫云端。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洒泪;云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心。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界;银河泻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十二言: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先春祝长春,戏彩看谢家玉树;诞日为果日,登筵荐王母蟠桃。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六辔御先春,梅试香风腾骥足;三星光在户,月呈瑞色映芳樽。
    十三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君如古柏苍松,佛国侯成无量寿;我是闲云野鹤,灵山证取未来因。
    以上所举者,仅为普通常见之设例,阅者万勿误视为各言中只有此数例,当知楹联之平仄,可随作者之意旨自由运用,惟初学撰构时,对於已成之联语,声调是否顺适,细自审读,如觉欠妥,便须改易。
    楹联琢对,前述须仄对平,或平对仄,固矣。然有时为声调自然意思畅达计,一联之中,有时有数字之平仄得以上下不对,此等平仄得以不对之字,普通常见者,为句首之第一字,以及其中之不甚重要字,五言七言之平仄,与五七言之诗体相似者居多。
    无论何联之开始,可随我意之如何而定为平起仄起。
    十三言以上之各联,虽为字渐多,其平仄仍各如前述各联,以是否畅喉凑口为标准。

第七章楹联之用字

    楹联用字,丝毫不可假借,苟一字用失其当,势必全联俱废,用字时最当特别注意者,为下列数端:
    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适,例如当用平声或响亮处,须选用平声或声音响亮字以适合之。
    意可明言而无深藏之必要者,一面明白直言,一面选用直捷痛快之字面,如意须含蓄忌明言者,不惟措词当有令人玩味不尽之气象,即所用各字,亦宜慎择堪以含藏者为贵。
    前人已用过之好字面,能运用於本联者,尽可袭而活用,但当袭用自然,天衣无缝,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稍着痕迹。
    上联如复用其字者,下联亦须复用之,设上联(下)复用,下联(上)反之,则不成其为联矣。
    应用实字处,当以实字为宜,否则疲弱无力。例“风来花如笑;春入鸟能言。”“春融胜日莺声丽;昼静疏帘燕语频。”此二联之能有精神,前者全在其第三字(花)(鸟)二实字,后者全在其第五字(莺)(燕)二实字。
    联意不能一字形容尽致者,得重叠用之,且可一处重叠数种字,惟此项重叠其字之对法,上下可只取其重叠相对,不必拘於字面也。
    诗与联语,往往较普通散文有一种特用字,如“此番”二字,在联语中多用“者番”二字代之,相沿成习,反之殊与体式欠合。
    欲免重复麻烦而求简洁老当,联中可省去其一字或数字。例“数不尽春光,门前绿树,阶前瑶草;看将来得意,千里晴空,万里青云。”上联之“门前”及“阶前”等,前当各有“数不尽”三字,下联之“千里”及“万里”等前,当各有“看将来”三字。今均凭上贯下,省而不用,其效仍能使人明了,句则反较复用者益见其简洁。
    其气其事,非接连数句之首字,同用一字不足以振其势者,当接连同用之。“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春酒一杯,为相公寿;治内用文,治外用武,长城万里,殿天子邦。”此联上下二句之首字,各同用一动词,读之甚见精神。
    联中用字,虽尚简古及典雅,但运用须使自然,不露生强硬砌。
    联中之关键重要字,当圆活善用,如驾轻就熟,转折自然。

第八章楹联之句法

    楹联长者,亦分句读。惟此句读贵洁净简老,忌拖泥带水,疲弱无力。虚字能勿用当勿用为佳,设不得已而欲运用,宜审颠周妥,力避普通文之习气。盖联语为字寥寥,其精神全在字字有力,虚字在普通散文中,用之稍不得当,尚易减损精神,况寥寥数字之短联乎?故楹联用字,当处处留意,对於虚字,尤当慎之尤慎。至其气势,上下句须前后紧接,不可稍呈弛绘;若稍呈弛缓,势必全联疲弱,减损精神。其句法普通常见者,为类甚多。
    喻句以彼事彼物,譬喻此事此物之句法,例“古同松柏清同竹;言可轻纶行可师。”“乃冰其清,乃玉其洁;如山之寿,如松之贞。”此种句法,在楹联中用之最宜,盖楹联贵简短洁净,能使长言不尽者缩为一短句,功效仍等於详言无异者,譬喻句也,惟譬喻须得其当。
    诫句含警戒之语气,例“修心须悟存心妙;炼性当知养性难。”
    问句含问人之语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隐句所欲言之目的意,隐藏句内,人读之,须玩味再三而后知者。例如何淡如戏赠其友新婚联云:“云点梅花,昨夜不知五六出;灰飞葭管,新阳仅入二三分。”
    禁句含禁止语气,例“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递句句意有逐渐递传之气象,例“衍圣公县县令;琉球王国国师。”
    环句句势环绕回转者,例“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古事见今朝,过去今朝皆古事;虚华当实境,后来实境亦虚华。”“花烛烛花开并蒂;酒樽樽酒结同心。”“作帝师师,公之桃李遍天下;为民父父,膏以黍苗及后人。”“道不远人人远道;卿须怜我我怜卿。”“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省句省去应有之主词。例“是名教内老头陀;与尼山有香火缘。”上下联之首,照例应有主词,如“吕二”“张三”等字。“吕二是名教内老头陀;张三与尼山有香火缘”今主词虽省,去其效与不省去无异。
    转句有转折气象,例:“司法虽独立尊严,倘判断不平,按级尽堪上诉;推事岂全权集合,是民刑各掌,开庭且许旁听。”
    叠句其句如器物之重叠然,例:“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柔日读经,刚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倒句其字应置於前者,反写於后,例“芳草斜阳外;落花流水间。”“花甲宏开旬历四;兰阶蔚立祝多三。”
    推句此为逐层推进之句法,例:“松竹秀而古;山水清且闲。”
    直书句上下联之语气,常一贯直下不可分离者,例:“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
    呼应句句中有上呼下应之气象,例:“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子母句句中重要字面有子母之分,例:“蝉琴鸣断续;蝶拍舞高低。”“归得来,来得少,一暴十寒,虽教讲打,亦属无益;膳甚美,修甚丰,年规节敬,即烟茶酒,可想而知。”

第九章楹联之对法

    联中各字,不惟平仄声须上下相对,即一切形式精神,亦当字字精对。其属对之法,变化万端,一言虽尽,兹姑概言一二於下:
    上联为甲意者,下联须以乙意或丙意等对之;为乙意者,须以甲意或丙意等对之。例上联“连日雨”,下联宜对以“满天星”等;上联“花前饮酒”,下联当对以“月下吟诗”等。
    琢对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村毋华,忌野俗,避生强。
    对分内外,内意对之须尽其理,外意对之须尽其象,且当内外含蓄,方入对格。
    对虽形式内容并重,二者之中,权其轻重,则内容更重。故对时当重视事实,不可稍形腐浮及无谓之弊。
    琢对之事实,贵正确,若稍欠正确,即使平仄顺适,形式精工,终必流为笑谈。例如:旧传之“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一联,粗视之,平仄甚调,琢对亦工,人多误为佳联。设细加审察,下联之事实,荒谬实甚,屋里如何有青山,即有青山,青山为死物,如何能於屋里跳出。究其弊,盖作者徒重形式,对於事实,未遑顾及其确否也。
    上联为二字以上之词类,下联对之亦当以二字以上之词类,例上联“夏日”为二字所成之名词,下联宜以同例之二字所成之名词如“冬霜”等对之。例上联“五柳宅”为三字所成之名词,下联宜以同例之三字所成之名词如“三槐堂”等对之。此为概言词类之对法。若细言之,名词当对名词,动词当对动词,其他若方向形容词、虚字、叠词、叠句以及二字以上等词,各当以同例同类相对之。(一)名词分动植矿以及人名地名事物等,作联时须分别对之,例上联“蜻蜒”为动物名词,下联对之以动物名词如“蛱蝶”等为宜,“蜻蜒点水;蛱蝶穿花”,其他诸名词对之均不甚妥。例上联“梧桐”为植物名词,下联对之以植物名词如“杨柳”等为宜,“梧桐新月;杨柳轻风。”其他诸名词对之均不甚妥。例上联“金”为矿物名词,下联对之以矿物名词如“璧”等为宜,“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其他诸名词虽亦有可对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终属少见。例上联“王阮亭”为人名词,下联对之以人名词如“龚芳麓”等为宜。“爱士似王阮亭,微闻遗疏陈情,动天上九重颜色;怜才若龚芳麓,为数揽衣雪涕,有阶前八百孤寒。”例上联“南阳”为地名,下联对之以地名如“西蜀”等为宜。“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三军儒雅;名留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万古馨香。”例上联“农”为职业名词,下联对之以职业名词如“渔”为宜。“农耕雨后;渔钓月中。”例上联“榻”为品物名词,下联对之以品物名如“帘”等为宜。“满榻图书左右;卷帘花鸟春秋。”(二)动词分内动外动:如“知”“觉”等字,属於内动也;“卷”“拂”等字,属於外动也。联语中对於此类字,当分别对用之。外动词中又有四肢五官身躯等区别,如“跃”“飞”“起”“行”等字,为身动之动词;“采”“攀”“卷”“拂”等字,为手动之动词;“吹”“呼”“叫”“吃”等字,为口动之动词;“看”“望”等字,为目动之动词;“听”“闻”等字,为耳动之动词;“嗅”等字,为鼻动之动词。此等字虽有时对之以异类词亦可,但终不若以同类词对之之为佳也。(三)方向词分四向、边向、上下向、中间向等,如“东”“西”“南”“北”等四向词类也。“前”“后”“左”“右”“边”“底”“面”“侧”等,边向词类也。“上”“下”等,上下向词类也。“中”“间”“际”“内”“外”等,中间向词类也。在联语中能各以其同类词对之最佳,否则混合对之亦可。(四)形容词分颜色、数目、美丑、明暗、高低、远近、早晚、晴雨、大小(可通对高低)及疏密、长短、寒暖、香臭等,当各就其类对之。其中颜色如红、黄、蓝、白、黑、青等除二字以上之名词外,概当就其同类对之(一湾绿水;万叠青山。),否则即为不工。数目如一、十、百、千、万等,在联中用之同上,惟其中之二十、三十、四十等,如须以之作一字用者,可改用“廿”“卅”“卌”等字。例“廿载契何如?犹觉兰言在耳;三秋悲永诀,那堪楚些招魂。”“卅年来同谱同舟,忽魂归缥缈峰前,转悔星移空借箸;一门内难兄难弟,竟望断逍遥堂后,不教旧约践连床。”混称数字,如“多”“少”“稀”“众”“寡”等,在联语中对之亦宜以同类字为宜。(五)虚字在联语中用之甚少,惟上联如用虚字,下联亦须以虚字对之,例“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分阴可惜,何须秉烛而游。”上联之“之”为虚字,下联所对之“而”字,亦为虚字。(六)普通文中遇单词不足以形容其意处,用叠词以形容之,在联语中亦然。例“君子至斯,丰度翩翩如玉树;德音来括,鸾声翙翙学关雎。”“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七)形容目的物重叠其言者,使之更觉明显也。例“美奂美轮,卜云其吉;肯堂肯构,居之也安。”“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八)二字以上之名词可对以同数之名词,不一定字字字面相对也。例“千里春风劳驿使;三秋芳讯寄邮人。”其中“春风”对“芳讯”即是此意。
    联语之对法有二:一为上下联相对法,一为各联各自为对法。前者即上下联之各字,须上下相对也;后者即上联自对上联,下联自对下联也。各自为对之长处,在词句浑成无须上下相对也;后者即上联自对上联,下联自对下联也。各自为对之长处,在词句浑成无沚滞状。“箫引凤皇,春生斑管;杯浮竹叶,香到梅花。”“我是闲云君是鹤;卧看山色醉看花。”
    联语有时任其自然,不求形式之死对,而上下联有同用一字者,例:“火树千层,恍借烛龙之耀;琪花四照,岂因羯鼓之催。”
    联语有形式实质均对者,亦有仅对其实质,形式绝不相对者。例:“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此种联语,取其自然相对。
    上下联字字精巧相对,无一勉强者,谓之精巧对法。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
    既上下联相对,本句中复各自相对,此种对法,谓之句中对法。例:“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但是法用之贵自然,忌生强。
    上下联各精巧变化,虽简短不满十字者,前后亦竟有二三变。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无论何文,情景二项,兼顾并写读之兴味浓而感应大。若情归情,景归景,无论如何深情美景,如何形容尽致,终难激起读者之兴感。联语亦如是,惟此情景兼写之联语,须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即是景,景即是情,使读者不能别之为二。例:“林间竹有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
    感怀咏古之联语,其上下所对之材料,须能令人发生感今悲古,沧海桑田之同情者为要。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以上系讨论琢对之法,至普通联中所常见之相对字举示一二,以资触机:
    且把莫把何不应须岂惟依旧但得但愿恰当才见
    相将还将莫非何足即此自然居然不妨刚是更逢

    未必漫道只期安得卓尔果然只将已是休辞纵使
    须知谁云不觉只须飘然真个便是须知须念须知

    不是如此不堪犹觉还须当年即今自思霎时试问
    即为本来差许那堪尚待此日在昔却忆顷刻欲知

    甚麽敢向两两二三
    那个却将双双四五
    上举各例,系假定者,并非固定不变,亦非只能与如上所举者相对,当知外此可与相对者尚多也。

第十章楹联之材料

    各联有各联之特殊材料,兹为学者便利计,分类搜集一二,以备采用。
    (一)庆贺
    (1)晋寿
    引觞称觞飞觞晋祝晋爵献寿介寿举寿杯开寿寓献寿杯媊辉晋祝华封晋祝琼筵晋爵称觞祝嘏晋爵延龄三祝筵开九如诗颂鹤筹添算
    寿酒——寿杯寿筵寿觥琼席琼筵瑶觞千岁酒长寿杯延龄酒
    寿辰——寿诞寿辰生辰诞辰良辰佳辰良诞诞日
    寿长——遐龄长生千春千秋延龄无量寿春秋绵历
    比拟寿辰——鹤算南山寿鹤筹无算松林岁月鹤语春秋日月长明无量寿佛寿跻南极
    强健——矍铄翁龙马精神
    志操比拟——冰清玉洁野鹤寒松松贞松筠操松筠晚节
    双寿——比翼夸并茂庆双辉鸿案齐眉鸿案绵釐鸿案相庄双星齐耀桂兰齐馥仙耦齐龄德辉并耀华堂偕老白首相庄弧帨双悬桃开连理
    年岁——二十“请缨时”三十“而立”“半甲”四十“四秩”“不惑”“不动心”“强仕年”五十“知非”“知命”“大衍”“五秩”六十“耆”“再周”“周甲”“六秩”“耳顺”“杖乡”“周甲录”“甲子重新”七十“鸠杖”“上寿”“七秩”“杖国”“赐杖”“古稀”八十“耄年”“杖朝”九十“耋”“移山年”百岁“百龄”“百春”“大年”“大寿”“期颐”
    祝颂——献祝延祝祝千春祝千秋祝长生歌寿考一盏遥贺进祝 一觞敬祝千秋奉觞上寿祝无量寿永享遐龄南山献颂华封三祝九如之颂海屋添筹日升月恒寿同橘叟如冈如陵我佛长生
    (甲)男寿
    生辰——设弧览揆岳降
    比拟寿辰——同上(晋寿)
    (乙)女寿
    生辰——设帨帨辰
    荣福——玉树柯荣婺宿腾辉媊星焕彩
    星辉宝婺花灿金萱萱花挺秀梅萼舒芬萱堂春暖萱庭日丽兰阁风薰璇闺增庆萱庭集庆芝阶秀毓
    志操贤良——冰清玉洁松贞晚节松筠
    借代词——萱草金萱
    住所——萱堂萱庭兰阁兰闱绣阁
    寿长——瑶池春永春永萱庭
    祝寿——蟠桃献寿瑶池桃熟灵娥初度王母长生灵娥不老
    比拟——瑶池仙子王母降生
    贤良——淑慎其身陶母莱妻欧孟嗣音
    (2)婚姻
    婚期——佳期良辰吉日
    姻缘——良缘天缘赤绳系足
    结婚——合卺燕尔
    花烛——银烛双烛
    喜酒——合欢筵
    婚堂——画堂华堂锦堂玉堂
    新房——蟾宫金屋洞房
    帐帏——绣帏绣幕
    妆台——玉台
    床帐——锦帐芙蓉帐
    比拟——鸳鸯鸾凤翡翠凤凰
    配合——对舞交柯好合好逑璧合珠联双飞并蒂交颈同心和鸣双影并头连枝双星比翼齐飞佳配嘉耦谐凤卜协熊占结同心琴瑟赓和鸾凤和鸣百年好合琴瑟友之情联鸾凤莲花并蒂玉树连枝
    夫妇才貌——才子佳人天人仙人双美双璧
    时令——明言“春”“夏”“秋”“冬”“新春”“三春”“初夏”“三秋”“初冬”“元夜”借花卉表示正月“寿阳试妆”“香透梅花”二月“花朝春色”“玉楼人醉”三月“柳色映眉”“桃花照面”四月“满架蔷薇”“倚阑芍药”五月“榴花艳映”“蒲叶摇风”六月“莲花并蒂”七月“莲沼馀芳”“花裁乞巧”八月“丹桂竞芳”“香满蟾宫”九月“诗题红叶”“酒酿黄花”十月“春回岭上”“日丽小春”十一月“灰飞葭管”“雪拥蓝田”十二月“诗吟白雪”“妆艳红梅”
    妆车——百辆
    (甲)续娶
    鸾胶新续琴弦更张其新孔嘉庆溢鸾胶
    (乙)嫁女
    于归往送宜其室家
    (丙)纳妾
    金屋藏娇羔酒尽欢
    (丁)入赘
    坦腹才高乘龙共羡雀屏中选喜溢盈门
    (3)生子
    佳子——麟趾凤毛骊珠宁馨英物人杰桂子兰孙祥麟彩凤紫兰芽丹桂宝石麒麟金鷟鸑
    生子——产凤弄璋蟠桃结子仙桂生枝
    生女——设帨凝祥玉胜征祥
    颂祝——毓凤诞麟征国瑞兆家祥
    获报——世德征祥德门喜集箕裘克绍
    (4)营造
    建筑——卜筑落成
    佳构——华堂画堂爽垲美奂美轮如革如飞
    福地——开景运绕彤云开黄道照紫薇三阳日照五福星临吉星高照紫薇当户黄道安门竹苞松茂
    (5)移居
    选移——莺迁出谷迁乔择里
    地位——芳邻上林上苑上谷仁里德邻
    (6)毕业
    毕业——有志竟成
    成绩——学贯中西学冠同人学冠群英国中翘楚
    (二)哀挽
    悲伤——太息怅惘伤心泣血流涕凄酸千古恨百年愁一天愁挥痛泪
    死信——恶耗凶耗噩耗易箦耗
    (1)男挽
    去世——悲落月 骑鲸去化鹤去龙化去梁木坏泰山颓少微陨大雅云亡哲人其萎骖鸾腾天驾鹤上汉南极星陨归神太素仙去何之葆真而去擎天柱折遗型顿失灵光殿圯老成雕谢萎矣哲人阆苑归真玉楼应召天不假年人琴俱亡
    (2)女挽
    去世——慈颜杳金阁冷绣帏寒西池驾返绮阁风寒兰阶月冷绣阁花残妆台月冷彩云西去灵萱惊萎慈竹影寒石坛露冷瑶池返驾鸾驭遐升母仪千古云帡西驭慈竹风凄慈云西游,星沉宝婺婺宿沉芒北堂萱萎萱摧阆苑
    (3)挽兄弟
    鹡鸰音断棣萼花分床穴共被荆萎连枝雁行忽断
   (三)时令
    (1)春联
    春天——一元首祚履端元气新元初阳新岁新春春阳春辉春风春光新律阳春长春春晖春色早春新岁月换桃符鸿钧初转凤龠乍更
    春晴和暖——日暖风和和风丽日桃花嫩柳叶新如登春台景象一新
    (2)元宵
    火树银花银灯灯衢灯市玉灯春灯龙烛凤灯万树花开灯月交辉皓月满轮良宵美景
    古典——开夜禁铁锁开
    名称——上元元宵元夕
    月光——兔魄蟾光不夜天
    (3)端阳
    榴花彩绚蒲叶香浮绿艾悬门青蒲注酒
    (4)中秋
    终宵朗彻夜辉光满一轮秋澄银汉银汉流光风月双清天汉光澄玉盘光曜
    (5)重阳
    满城风雨遍插茱萸
    (6)冬至
    地轴阳回一阳复始易占来复
    (四)宅第
    (1)门庭
    清门重门德门华门谢庭
    外景——秀水绕门远山当户家依绿水宅近青山门垂碧柳轩映红桃山围水绕柳暗花明
    标别——仙子宅处士宅野人家
    (2)书室
    书多——拥百城藏千卷富比琅嬛邺架曹仓
    诵读——吟哦吚唔悬梁刺股随月上屋囊萤照读蛾子时术青灯有味
    (3)后门
    裕后承家后地宽宏秀启后贤
    (4)内室
    窗户——绣户纱窗瑶窗绮窗
    帘幕——绣幕香帘珠帘
    (5)厨房
    烹调——良庖知味五味调和易牙妙手
    器具——俎豆鼎鼐金盘玉碗
    滋味——异味山珍海错馨香肥豚鲜美五侯之鲭夏宜清淡冬尚膏腴
    (五)商业
    营利——尽蚁力觅蝇头操奇计赢持筹握算经之营之以有易无籴贱粜贵
    获利——利莫大焉财恒足矣紫标黄标百万千万
    形容其业——陶公宏业端木遗风孔氏雍容白圭智计
    (六)桥梁
    高崇——凌虚遥接银汉
    比拟——虹气雁行半月长虹
    (七)宗祠
    祀别——春(礻勺) 夏禘秋尝冬烝
    设祠——报本追远崇祀典宗之言崇庙之言貌
    虔祭——俨若思祭如在懓见忾闻春秋匪懈
    象贤——绳祖武绍箕裘

第十一章楹联之款式

    楹联上所有之文字,除联语外为上下款,此上下款除形小者及门联外,概皆具书之。惟自用及悬於公共场所,如庙宇等楹联,上款改写书时之年月,或仅具下款;或并下款而无之者亦有。兹分述之:
    (一)上款
    上款分名字、称谓、标联语三项,其次序:名字居前,称谓次之,标联语居末。
    (1)名字此为受者之名字。受者之名字,当用号不用名,名号统一者不在此例。如有号而书其名,则受者必视为不敬。
    送友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友之母家姓,友姓下书一母字,友之母家姓下乃书称谓,例“吕母孙太夫人千古。”
    受者为团体者,书团体名,例“松风园新张之喜。”
    (2)称谓此称谓与书信上之称谓相同。
    同辈男友,普通多称先生,女友则多称女士。
    直接送联对面人者,用单称,“在章先生燕尔之喜。”送联对面人之幼辈者,当用双称,即於对面人号下加以二重之称谓,此称谓下书其幼辈之号,幼辈之号下再加以称谓,例“在章先生令郎云衢君燕尔之喜。”
    受者为妇女者,称谓上可加以夫或子之官衔,例“观察孙太夫人七秩荣庆。”
    受者如为学者,专家普通或於其称谓下再加以“法家”二字,例“音谐先生法家正之”。
    (3)标联语此为标示目的所在之语句。例如此联为贺人娶妻者,书“燕喜”二字;哀死者,书“千古”二字。
    通常联——清玩雅玩雅属雅正之属正之教正雅鉴属书正腕两政
    婚联——燕喜大喜新婚之喜结婚之喜于归之喜出阁之喜续胶之喜
    寿联——寿辰寿诞诞辰华诞称觞之庆大庆初度千秋寿诞千春寿诞某旬华诞某秩荣庆七秩晋九悬弧之庆某秩称觞之庆甘旬称觞之庆帨诞帨辰千春帨诞(帨诞以下用诸女子)
    挽联——千古冥鉴灵座灵右
    开张联——开张之喜新张之喜开幕之喜
    迁居联——乔迁之喜更垲之喜
    奠基联——权舆之喜奠基之喜
    落成联——落成之庆秩秩之喜斯干之祝攸居之喜新居落成之喜
    生子联——麟喜弄璋之喜孪禧(用於双生)
    生女联——掌珠之喜弄瓦之喜
    (二)下款
    下款分称谓、具名、具名语、具印等,其次序:称谓居前,具名次之,具名语又次之,末则具印。
    (1)称谓此视上款之称谓而定,与书信末之自称相同,一切规则,亦与之无异。例上款称受联人为兄者,此处自称为弟;上款为会长先生者,此以会员自称之。
    撰书庙宇联之自称,普通多书“邑人”“里人”等字,或书县名。
    同具名而自称相同者,可只书一称谓於正中而同用之。例“受业陈儒伯、冯鸿生同祝”,不同者,分别书之。
    (2)具名此处之具名,普通多连书姓字。惟不书姓而仅具名者亦有之。
    普通书用名字,惟不书名而用号者亦有。
    名号兼具者亦有之,惟号书於名前,例“豪如吕云衢敬贺。”
    数人同具名者,其先后:以上之正中为第一,左右次之。使“受业马爱民、张世英、陆永昌同祝。”
    倩人撰书者,已名之前,有书代者之名字。例“孙笠民撰书,陈春华敬立。”
    具名处,只书其名,名上之称谓,以及名下之具名语,均省而不书亦可。
    名上有书其写时之年岁,或写时之年月日或令节者。例“七十老人吕在章书”“民国二十四年国庆日吕在章书”。
    (3)具名语
    通常——书谨书敬书手书谨撰撰书鞠躬
    喜联——贺敬贺谨贺恭贺书贺撰贺
    寿联——颂祝谨颂敬颂谨祝敬祝恭祝
    挽联——挽谨挽敬挽恭挽拜挽哀挽泣挽拭泪敬挽顿首挽鞠躬挽
    (4)具印除挽联外,具名下普通多具印。此项具印,有单有双,单印者,只具一印,用名用号,视其具书之名字而定。例如上具书者为名,当用名印;号者,以号印印之。例“弟吕云彪敬贺。”双印者,上下连具二印,在上者为名印,在下者为号印。例“弟吕云彪敬贺。”地论单双,其印之大小,当与其上具名语之字形相仿,不可过大或过小。

第十二章楹联之体式
    楹联之体式,千变万化,人各不同,联联有别,详细言之,不胜枚举。兹述其普通所常见者於次,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先分后总式先将全联材料,分别列举,然后总括言之。此式有先双分者,有先三分四分……者。例“红杏圃,绿柳堤,无非诗料;素月琴,青萍剑,尽是春怀。”此先二分式也。“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此先三分式也。“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此先四分式也。
    (二)先总后分式先总言大意,次将各意分别列举。例“叹老夫半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看小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大哉夫子之功:百世权衡,六经羽翼;远矣斯文之统:周程私淑,荀孟闻知。”
    (三)首尾总括式先总言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言之,末复将各意总括言之,例“果然第一英雄,忠在君臣,义在兄弟,使不忠不义人对此,应教愧杀;真个无双豪杰,德兼文武,行兼春秋,惟有德有行者拜焉,越显灵通。”
    (四)指示式语气间似有将此物此形指示於人之法式,例“此间西天成佛处;其形非北地变相图。”
    (五)因果式有彼乃有此,有此方有彼,语气间似因果相生者,谓之因果式,例“为防昏夜行迷径;故把纱笼度觉律。”
    (六)直下式自首至尾向前直下者,例“例不尽春光,门前绿树,阶前瑶草;看将来得意,千里晴空,万里青云。”
    (七)数点式全联用数点物品式之法构成,例“京国奉慈舆,而秦、而蜀、而皖粤诸邦,又见三吴开寿宇;元宵张夜宴,有子、有孙、有会元继起,行看五世共华堂。”

第十三章楹联之法别

    构造楹联,虽随时随事,随地随人,各异其法。若就普通联语观之,不外下述数法:
    (一)标示要点法楹联之主要点,有双点者,有单点者。其点法又有明暗之别,例如贺女寿联:“称觞好醉延龄酒;设帨多簪益寿花。”目的在言其寿。今此联中上下二联均标言其寿,即所谓双点法也。新年联“一年欣有首;四海幸无波。”目的在言其首始。今此联仅点言之於上联,即所谓单点法也。挽友联“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后世独伤悲。”目的在哀死。今此联仅点之於下联,亦即所谓单点法也。贺寿联“观书千载近;炼药九仙成。”目的在言其寿辰。今此联虽未明言其寿,而读者均能知其属意所在,即所谓暗点法也。又贺寿联“献南山寿;开北海樽。”目的在言其祝寿。今此联明白方之,即所谓明点法也。
    (二)虚字起首法联之开始,不以实字而用虚字。例“虽然未得三冬足;也便堪为长夜欢。”以虚字起首作联语,运用自然,精神自见。若牵强硬套,易呈割裂之弊。
    (三)疑问法撰联要点,以疑问叙之,例“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与外人言也;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渔子问之。”“既已摩顶庵中,宜守空王戒律;何故画眉窗下,偏学京兆风流。”又有上问下答之问答法,例“先生为何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此种疑问法之联语,其长处在含蓄隽妙,不着议论,然作之贵自然,宜深藏不露些少愤气俗气。
    (四)前后照应法上下联之声情语气,前后照应。例“登山既有谢公癖;著屐无妨阮子多。”
    (五)解释法对於此事或此物须解释言之者,构造时当用普通解释法行之。例“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六)先后法全联有先后之可分者,例“先武穆而忠,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七)一气法上下联虽两相琢对,事实各异,而其气势声情,则上下一贯。例“合五族四百兆人民,为六洲千万国冠冕。”“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
    (八)状态法以活现之说法,形容所叙事物之状态,使之活现目前。例“选择使子,乡党自好者,望望然欲洁其身,弗顾也,弗视也;举尔所知,有贱大夫焉,洋洋乎而罔市利,患得之,患失之。”
    (九)计程法以行路计程之术,为构造联语之方法。例“已过半程临古渡;再行三里到新村。”
    (十)释性法全联以解释属性法构成,例“火轮船水水既济,木偶像土木同人。”此法运用者甚多,普通见用者为游戏联。
    (一一)释用法遇说明用途之事件,以解释用途法构造之。例“虎皮褥盖学士椅;兔毫笔写状元坊。”
    (一二)释名法详叙事物释义命名。例“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一三)拆字法将一字添减拆变构成联语。例“细雨沉沉,两沈钻头不出;狂风阵阵,二陈伸脚勿开。”“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此法因难见巧,正式联语用者尚少。
    (一四)历举法将事物分别历举其状态。例“发於声,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有同听焉,斯为美,奏其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若是班乎,可以观。”“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一五)择要法以“先要”……字字,构造联语。例“射人先射马;擒贼要擒王。”
    (一六)一色法集同一色类之材料,构造同一色之联语。例“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卧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一七)叠数法全联统以数字叠置而成。例“一塔七层八面,万佛千灯;孤舟双桨片帆,五湖四海。”“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一八)数景法以类点风景法,历举事物之多少。例“山溪一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水几曲,石几拳,十亩苍烟,快活三生清静福;风之前,月之下,四围红雪,中间一个主人翁。”“四面清风三面水;二分明月一分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此法最宜於题胜等联。
    (一九)指示地位法用指示法,将目的物所在之地位指叙明白。例“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堤畔莺花桥畔月;竹边歌吹柳边舟。”
    (二十)譬喻法以彼璧此之法。例“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是;淮阴兵多多益善,学亦宜然。”“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湖光似镜云霞热;松气如秋枕簟凉。”
    (二一)顺数法依数目之次序,顺流计上。例“七品八品九品,品愈趋而愈下;一集二集三集,集日积以日多。”
    (二二)成分法将事实分别成分构造算题式之联语。例“百无一事可言教;十有九分不象官。”“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二三)选择法此为於许多事物中选择一二之法。例“与其私千万卷在己;不守之子孙;孰若公一二册於人,能永传诸奕祀。”
    (二四)复字法全联各句均用同一之字为主要字,字虽见复,而其气则壮而有力,例“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些任功。”“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馀年。”
    (二五)比较法将许多事物排列其前后,比较其难易。例“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二六)叠字法全联均以叠字构成。例“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法亦多用之於游戏联。
    (二七)叠词法全联均以叠句构成。例“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名父名翁名女士;大贞大孝大完人。”“如冈如陵如阜;多福多寿多男。”“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二八)乘式法其式如算术中之乘法。例“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於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山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二九)环递法全联用环转相递之法构成。例“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懦立百世师。”
    (三十)嵌字法将主要字如人名物名等嵌入联中。其嵌法有嵌之於上中下等别又有仅嵌一字及多字之不同。例如嵌“文”“珠”二字,(文章先睹原为快;珠玉谁知竟在前。)嵌“月”“珠”二字,(松风水月清华品;仙露明珠朗润姿。)嵌“德”“仙”二字,(若非玉阙修来德;应是蟾宫谪降仙。嵌“勤”“教”二字,(士勤於读,农勤於耕,工勤於艺,商贾勤於执业,一事可资生,族少游闲,便是兴隆气象;祖教其孙,父教其儿,兄教其弟,伯叔教其犹子,百年思式谷,堂瞻名义,勉为孝友人家。)此法看似容易,实则甚难。盖嵌之得体,天衣无缝,上口自然;若稍行生硬,势必上下牵强,显然突出。此等联多应用於商店嵌店名,或赠妓联。
    (三一)句韵法全联各句之末字,各押以同一之韵。例“不仕而通,不商而丰,不休养而寿终,百福攸同,非全德莫膺天宠;於家能孝,於国能报,於友朋能信导,九原虽渺,惟斯人可以神交。”

第十四章学联之注意点

    (一)预集材料联中之事实,最为重要,未下笔前,须将应需之事实,收集齐全,加以抉择,既著墨,当一气呵成,不稍断间。庶构就之楹联,材料既精,气势又足,神采奕奕,生动自然;否则临笔强思,东拼西凑,牵强空浮枯窘之弊,势必难免。
    (二)引典合时需引之典故,事前须先审察其是否能与现代时宜相合,切勿随便妄用。例如中国今为共和之国体,引用典故,当顾及此时之国体趋尚。若妄引旧日君主阶级时代之事实,纵使属对精工,於时终属非宜。
    (三)引典贵明引用古人,能只称其姓或谥或居地,使阅者咸能明白不疑者,则姓之谥之地名之;否则宜用人人共知之真全姓名为妥。
    (四)立言合理立言须事理论理双方并顾,切勿徒重字面之相对,平仄之调和,对於事理论理,置之不问。
    (五)立意忌凡有不凡之意思。然后有不凡之联语,故欲求所构之联语有不凡之气概,须先求有不平凡之立意,而后徐图措词澹雅,汰除尘俗。
    (六)措词含蓄用意含蓄之联语读之觉馀味无穷,百读不厌。欲联语有含蓄之气象,能令读者移情,当於措词之际,将所欲言之深情厚意,暗藏於字里语间。若直言道破,无令人思索之必要,则其联不为人欢迎也必矣。词须含蓄固矣,惟其语气,须令人思索而能明,方为上乘。苟一味暗藏,词晦意沚,使人无由明思,是亦当所力避者也。
    (七)包括一切联语为字虽少而其表示,则当包括一切,面面俱到。欲达此目的,於构思时,当由大处总处着想,即以每事举其大端,或言其一,馀可不言而喻。否则事无巨细,欲尽纳於简短之一二言联语中,殆大难事。
    (八)短者学起学作联语,初宜由二三言短联入手,俟二三言学有门径,然后继之以四、五、六、七、八……等言,由短而长,由简而繁,循序渐进,成效易期。否则对於各种规则,未经谙习,遽学长联,难免躐等颠蹶之弊。
    (九)适合实际形容事物与人等之情状,须与其固有之实际相合。若言过其实,不称其分,不惟联无价值,即作者之人格,恐亦有所亏损。
    (十)勿笼统其言为此人此物作联,当由其特殊处立言,庶所成之联语,只能用於此人此物,不能移用他处。若作联语,既可用於此,又可移用於彼者,盖犯立言笼统,不由其特殊处设想所致。
    (一一)借点匀称作题胜联语,以本地之古人事实借作点缀者,当上下匀配,铢两悉称。
    (一二)句意勿重复联中之前后句意,不可稍有重复。
    (一三)描写宜细密清淡联语之描写,当景中含意,事中嵌景,细密清淡,最为上乘。至庸疏雕巧之习,宜留意切戒。
    (一四)嵌字须自然联语有每句各嵌以数字者,须妙合自然不稍生强,否则非特不能见胜,反致弄巧成拙。
    (一五)词宜庄重无论何联,其措词当严慎庄重,不涉轻佻。
    (一六)长句宜挺联语之长句,作之甚难,既须对仗工妙,又须自然挺劲。
    其他应注意者,为长联及集句。盖长联最不易着笔,着笔时须气势充足,措词圆转如意,清丽可诵,切勿碓砌支离,句调似时文。例“经纶侔旦奭,是圣清亿万年有数名臣;试看坐镇东南,威扬夷夏,融和新旧,力挽乾坤;洎八国启兵端,决策纾筹,半壁尤资保障。溯当日鞠躬尽瘁,由封疆入秉钧衡,竭忠而佐先皇,率属而扶幼主。值此竞争时代,缔造艰难,惟受命元勋,实全局安危所系。胡乃昊天不吊,柱石偏倾。揽辔涕纵横,遥知四野呼号,泪雨滴沉京洛路。”“韬略愧冯岑,沐我公卅五载非常优遇。忆自枕戈狼孟,近侍襜帷,随节龙江,久依杖履。迨两湖开帅府,分符授钺,菲材并效驰驱。念深宫变法图强,更营制以修边备,选士荆襄之域,会师皖豫之郊。方期整饬戎行,扫除敌寇,俾耆龄枢相,睹熙朝气象中兴。迄今愿望虚存,台星忽陨。抚棺肠欲裂,惨听三军痛哭,悲风倒卷楚江潮。”集句者,集聚古书古人之成语而成;不知者,往往视此集句作联,较之倡造者为易,实则有时或较倡造为难。盖自造语句,可以随我所欲,自由构思,不受丝毫拘束;集人成语,凑巧遇机,语与思而俱来,虽长至数十百字,可天衣无缝,不辨其为成语集成,稍不自然,即前后断续,生强显然。故当集制时,第一须凑合自然,不露痕迹,第二须成语适能表示我意。外此所集之成语,宜以通俗易明为尚,切忌生僻不经见。

第十五章楹联之种类

    楹联之种类:由其形式上言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等之别;由其实质上言之,则有庆贺、哀挽、时令、题胜、园林、第宅、商业、农业、工业、舟楫、桥梁、宗祠、神庙、学校、时事等之不同。兹分别举例,并略述其特殊处与构造法:
    (一)形式别
    (1)四言联四字构成之联也。第三字当特别响亮而有精神。语气有前二字读作一逗者:“梁间燕语;帘外莺啼。”有首字读作一逗者:“仗三尺剑;弹五弦琴。”此四言联中,虚字用之甚少,全联由二种以上之词性组成,用同类词构成者则无之。以下各联均如是。
    (2)五言联五字构成之联也。普通第三字最为重要,下字当响亮而有精神。语气有前二字读作逗气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有首字读作一逗者:“道因时以立;理自天而开。”
    (3)六言联六字构成之联也。第三字或第五字宜择用响亮者为要,语气有首字读作一逗者:“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有首二字读作一逗者:“用笔似钟太尉;能文如沈尚书。”“正欲鲸吞四海;何愁虎视一方。”有每二字读作一逗者:“好学力行知耻;入孝出弟亲仁。”有每三字读作一逗者“谋千野,学有获;修之家,德乃长。”
    (4)七言联七字构成之联也。最当响亮而有精神者为第五字。语气有前一字读作一逗者:“看巧匠无双手段;博儿童镇日嬉娱。”有前二字读作一逗者:“人品比南极出地;此心如明月当天。”有前三字读作一逗者:“小窗前数声鸟语;短墙外几点梅花。”“里有仁何须木铎;思无邪不用桃符。”“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桃李芳菲。”有前三字各读作一逗者:“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有全联读作一气者:“当官期於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
    (5)八言联八字构成之联也。其中应行响亮之字为第五字,语气或分上下两节,上节写上四字,下节为下四字。其对之也,多各自为对:“银汉三星,蓝田双璧;人间巧节,天上佳期。”其叙事有前半叙一事,下半另叙一事者:“柏叶为铭,椒花作颂;龙缠肇岁,凤纪书年。”有前半明点要旨,下半引伸引譬者:“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总之八言联,普通多将每联分作上下二气,其间不同者,仅分其所述者是一是二耳。一者“宜尔子孙,受德之祜;使君寿老,与福相迎。”二者:“山水怡情,鹿门望重;诗书娱目,鸿案眉齐。”
    (6)九言联九字构成之联也。下字最须响亮者为第四字或第六字。此九言联语,大率分上下二截,或上三字为一截,或上四字上五字为一截。故其语气有前三字读作一逗者:“清夜中,自认贞邪面目;良知上,能分人鬼关头。”有前四字读作一逗者:“削木引绳,师公输之制;毁方合瓦,是埴人所同。”有前五字读作一逗者:“静处也闻香,梅其知我;寒中犹觉暖,春却多情。”外此有全联读作一气者:“淑德与陶长沙母相似;令子是班定远侯一流。”
    (7)十言联十字构成之联也。其中之第四字或第五第七第八等字最关重要,下字宜响亮形式有分前三字为一截,前四字为一截,前六字为一截等。故语气有前四字读作一逗者:“橘井杏林,大有活人妙术;玉函金匮,无非济世良才。”有前六字读作一逗者:“圣化重新俎豆,吾道南矣;书林复古宫墙,文在兹乎。”
    十言以外,为体尚多。总之联语随人意之多少而定其长短,至其句法,十言以外诸联,与十言以内者,大致相同,所异者,仅意之多少体之长短耳。各联中之用字,固当依守平仄,而其重要处及联末之第二字,宜较他字略为响亮。
    (二)实质别
    (1)庆贺庆贺分寿诞、婚姻、生子、营造、乔迁、毕业等。
    (甲)寿诞祝人寿诞之联语,其立意率多言其寿长,或子孙众多,或志行高洁,或学术精深,或才能出众等。虽然,颂祝之辞,当与其人之身份相称。例如以古人相比拟时,须先审被比者之身份,是否能与此古人相仿,以此古人比之,是否能当之不愧。如是,则受者得以无愧,送者获免贡谀之诮。若拟不於伦,受者固愧而不安,送者亦难免人格之亏损。
    称觞祝寿,为吉祥之事。贺联不惟当有欢愉之意,即其所用之字面,亦以积极者为尚,彼消极之各字面,概当避忌不用。
    祝辞除男有男寿女有女寿之口气外,祝者与被祝者之关系,亦当显然流露其间。例如祝叔父寿,当有叔侄关系之口气;祝岳父寿,当有翁婿关系之口气;其他亦然。
    被祝者有特殊之职业者,当提述之。例如被祝者为某商,此某商之职业,可提述於祝联中。其他若文人、军人等,亦如之。
    被祝者之年岁生日等,可构入联中,藉表真切。但构入须自然,不可稍现生强硬砌之痕迹。
    祝联中欲公及己之情状可独占一上联或一下联。例如上联颂祝人寿,下联叙己之情状,或上联叙己之情状,下联颂祝人寿。
    (a)男寿祝男寿联,其立意,简单言之,不外福寿及功绩等项。“福禄光明,使君寿考;吉善久永,宜尔子孙。”此祝其福寿也。“天生以为社稷,人望之若神仙。”此祝其功绩也。
    (b)女寿祝女寿联,以吾国国情,向以丈夫或子孙之富贵尊荣为己之,富贵尊荣,故除言其淑德贞贤寿长外,言其富贵尊荣与否,多涉及其丈夫或子孙。“乃冰其清,乃玉其洁;如山之寿,如松之贞。”此以其清贞寿考等为祝也。“称觞好醉延龄酒;设帨多簪益寿花。”此以其寿为祝也。“一品太夫人,备三从四德,五世同堂,恭值二宫齐介寿;六旬都御史,统七宾八师,九畴献福,欣逢十月好称觞。”此以其夫贵为祝也。
    (c)双寿双寿者,夫妇二人同时称觞也。作双寿联语,立意须双方兼顾,普通或上联祝男,下联祝女:“南极星辉牛斗度;北堂萱映凤凰枝。”或混合祝之:“蓬岛真人,瑶池仙子;家庭全福,天上双星。”双寿亦有切时令及年岁以为颂祝者:“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此切中秋时令以为颂祝者也。“德行齐辉,一门聚庆;福畴大衍,百岁同符。”此切五十年岁以为颂祝者也。
    (乙)婚姻婚姻婚姻联语,大概夫妇并重,惟率多上联贺男,下联贺女,其以之为材料者,为“男才”“女貌”“两美相称”“夫妇偕老”“夫妇和协”“夫妇恩爱”以及将来之“多子多孙”……等。外此尤多加入时令以为颂祝。
    婚姻之当事人,多为青年,故贺婚之联语,须为欢愉之语气,用典不称其年华,在所当避,从来婚联之典故,率多取之於诗经。
    当斯男女平权新旧交替之际,措词不可重男而轻女。造意视男女两方程度以及结婚仪式之新旧而定,新者从新,旧者暂从其旧。
    形容夫妇情感,宜庄严而流利,浑成不露,雅而不俗,不可稍形恶谑,如“放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致成秽亵轻薄之气象,殊失作者之人格。
    贺婚联语,难对於无论何人,概主称颂,而其语气,当视送者与受者之关系而各别,平辈者,用平辈之口气,幼辈长辈以及亲戚朋友等,分别用其对幼对长对亲戚对朋友等之口气。切勿辈分不清,关系混淆。
    贺青年婚姻与贺年长续婚,措词宜有区别,青年注重其少年时代可贵之气象,年长者,注重其老成可敬处,续婚者则由其续婚上立言。
    贺婚有送琴联者,有送堂联者,此二联,虽其贺意相同,而其立言措词,稍有区别。琴联普通由“洞房”“情感”等方面设想,务使新婚情感流露於词外,且以其所悬地位较为低小,故词句率多简短。堂联则由婚姻之大处立意,语气堂皇,不涉儿女情谈,词句亦较琴联稍长。
    婚联以时令为颂祝,资料甚佳,但须适切,彼适切之资料,又须有能作颂扬之价值。
    (a)正娶词旨或由春成婚立言:“且看淑女成佳妇;从此奇男已丈夫。”“鸳鸯对舞;鸾凤谐鸣。”或言其情好及后世之昌:“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或形容婚家之房屋:“绣屏金作屋;甲第玉为堂。”或形容结婚时之花烛情状:“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或借物形容其夫妇:“玉楼巢翡翠;金屋锁鸳鸯。”或言其婚日之情状:“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笙引凤凰。”或形容其情感浓厚:“百和注香消永昼;几回絮语伴清宵。”或言其夫妇贤德:“温良恭让本能知,才人佳配;贞静幽闲全淑德,君子好逑。”或进友谊之忠告:“士君子爱敬常怀,莫把新婚移少慕;大丈夫治平有待,还将正始验齐家。”
    (b)续娶此类联语,不外由其续字设想,并颂美其所续之贤德:“鸾胶新续推双美;凤翼齐飞庆百年。”“鼓瑟鼓琴,弦更张时风亦韵;宜家宜室,镜仍合处月同圆。”“再看调羹初洗手;从新举案定齐眉。”
    (c)嫁女其措词率多颂其获选佳婿,宜其室家等为主:“于妇好咏宜家句;往送高歌必戒章。”“笔其藻苹,礼崇著代;花如桃李,诗咏于归。”
    (d)赘婿以喜被中选等为措词;“选获乘龙,音谐引凤;射欣中雀,喜溢鸣鸾。”“饭具胡麻,仙姝情重;屏开孔雀,娇客才高。”
    (丙)生子生子为可喜之事,故贺人生子,除赠送物品外,又有撰联以颂贺之者。颂贺联之立意,普通多言其种德添喜预祝发达等:“弄璋欣有喜;产凤庆生辉。”“积德累仁,先世栽培惟福善;玉麟丹凤,后昆光耀显门楣。”或借物颂扬:“世德征麟趾;家声毓凤毛。”“海上蟠桃多结子;月中丹桂复生枝。”“庭前兰吐芳春玉;掌上珠生子夜光。”或以时令为颂祝:“净地月明生秀草;芳阶风暖长兰芽。”
    贺双生联语,当由其双生二字着想:“玉树蓝田征合璧;树栽碧海喜交柯。”“两美同生,祥开适达;一孪竞秀,誉迈郊祁。”
    贺生女联,大致与贺生子联相同,惟其重点,则在形容其女之可贵。生孙亦与生子相同,所异者,语气间当有子孙之别耳。
    (丁)营造营造人家所乐闻愿受者,为颂其地址之佳妙,福星之照临,栋梁之高大,装饰之美丽等。故贺营造之联语,当由此数项着想:“南山户对开黄道;北阙门迎照紫微。”“映日门庭增气象;接天梁栋起氤氲。”“画栋倚云昭大壮;华堂映日焕中孚。”“坚贞瞻柱石;巩固庆苞桑。”“堂构初成千载业;垣墉已筑万年基。”
    (戊)乔迁迁居上之所重者,为地位屋宇等。故贺乔迁之联语,有颂扬其所迁地之佳联者:“莺迁上谷;凤集高冈。”“出谷来仁里;迁乔入德门。”有颂扬其庭物四邻者:“庭生玉树;地接芳邻。”有颂扬其获福者:“凤振高冈,千祥鳞集;莺迁乔木,百福骈臻。”
    (己)毕业入校肄业,修学期满,成绩及格,学校予以毕业。不及格,仍留校补习,故毕业亦为一可喜事,俗有撰联道贺者。其立意,有混合道贺及分别程度道贺二种:前者只言其毕业,学问之优良,不别其为何程度也。“科学精研,学成待用;古今融贯,日进无疆。”后者则多区别其毕业程度,“发轫自龙门,此日推邑中翘楚;出群夸骥足,他年展天下奇。”此贺小学毕业也。“为学譬登山,拾级中途,曾见搏风凌绝顶;设科似观海,潜心深造,预期破浪得津涯。”此贺中学毕业也。“洋洋乎大观,造端格致,归宿治平,中外学兼优,策对天下夸独步;恢恢有馀裕,雅度珪璋,清标珠玉,古今才足式,声蜚瀛海冠群英。”此贺大学毕业也。“储军事才,为国民卫;振壮夫气,称欧亚风。”此贺陆军毕业也。“横海伏波,追踪汉杰;乘风破浪,振起国威。”此贺海军毕业。
    (2)哀挽哀挽者,对於其人表示悲伤情感之文字也。善表真情者,写来满纸悲痕,字字见泪,虽毫无关系之人读之,亦不觉对之起无穷之同情。此类联语,虽无论挽何人,表示悲伤则一。而其悲伤之语气,当视其关系之如何而有别异:对长当有崇敬悲伤气,对幼当有怜惜气,对平辈当有平等哀悼气,对子女当有痛苦气。死者之德泽,啼为群众模范者,以举世共哀之语气哀之。其学术足以光荣一界者,以阖界共悲之语气哀之。其功业能惠及千古者,哀之也,宜有千古共哀之气。曾与我同事者,得嵌叙其当时相与同事时之情状。其他若同学共居以及其幼时偕游某年在何处邂逅者亦如之,藉表关系,而深悲感。此悲感之气,虽宜形容尽致,然能自然流露於字里句间,令人屡读而其悲感益觉不穷者为贵。
    挽联中恒有上联叙述对面人,下联叙述己之情状。或上联叙述己之情状,下联叙述对面人者。此乃自然之联想,所谓伤心人遇伤心事,益见其悲伤也。
    挽联可叙及死者之生年死月以及病状等,藉表适切而免空泛。“逾五旬又三龄,福海添筹,子舍春荣萱树荫;先重阳刚七日,仙山证果,申江秋咽茑萝悲。”“数年来会务追随,末议得常参,方期謦欬时亲,教育共同研究;两日间病情变幻,沉疴遽不起,岂仅交游深悼,遐迩咸表哀思。”
    挽联有以其死时所有之景物为吊挽者:“大雅云亡,绿水青山谁作主;高风安仰,落花啼鸟总伤神。”此以春日之情状为吊挽者也。
    个人之挽语,字句间当具个人哀挽之之语气,团体者,则当具团体哀挽之语气。彼为挽之资料,个人关系略小,团体则宜由其大处着想。“长教育会三秋,精心擘画,尽瘁不辞,方期化俗牖民,全邑共沾君子泽;主师范科数载,热念弸张,诲人无倦,讵料积劳致疾,盛年遽作道山游。”此嘉定县教育会挽会长秦朗蟾联也。
    挽壮年与老年人,其悲伤之口气,当各有别。挽壮年人须痛惜其夭亡,挽老年人悲不再假其年,至於福寿人,则但说其福寿亦可。
    悲伤意寓之於言词间者为上,若直言而道,反不能动人。
    挽联贵适切,习空泛。彼只言死亡,不及其他之联语,如“骑鲸去后行云黯;化鹤归来霁月寒。”等,人尽可用,安足言哀。
    (甲)男挽普通多由其功德感情以及家庭等面设想。前者如悲其直接惠人,间接训人;中者如悲良友云亡,无复叙首谈心,相与切磋;后者如悲其妻子无依,父母悲伤。而其语气,有直道其悲哀者,有暗寓其哀思於无穷者,更有怨彼苍天者。
    挽年高者,当有尊长颂德气。“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或言其惠及子孙:“完来太璞归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或言其子孙贤良,得善其终:“蒙二爻有子克家则吉;箕五福得考终合而全。”挽壮年,或言其贤而不寿:“气数不言仁者寿;性情独见古之愚。”或言其未遂大志:“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或只悲哭其不寿:“慧业几生修,梅瘦冰清,如此多才胡不寿;残魂九泉渺,枫青月落,纵教入梦也吞声。”
    (a)挽女友有普通友、知友、老友等,普通友以普通之情谊挽之:“大雅云亡,风凄紫陌;哲人其萎,雨泣青郊。”知友以深重之情谊挽之:“廿载契何如?犹觉兰言在耳;三秋悲永诀,那堪楚些招魂。”老友则以老友之口气挽之:“鹤算近八旬,忆往秋白下来游,瞻拜丰神,杖履逍遥钦矍铄;燕谋贻四代,想此日红尘谢却,昭垂里(尚阝),梓桑恭敬式仪型。”
    (b)挽兄弟此类联语,最宜真切,以手足之痛,不比寻常也。“云路仰天高,谁使雁行分只影;风亭悲月冷,忍教荆树萎连枝。”
    挽兄弟联设父母个在时,有提及双亲者:“霎时布被单寒,且忍泪看人,慰堂上双亲年迈;昨夜池塘一梦,最伤心此事,问庭前孤子谁怜。”父在母殁时,有提及其死母者:“得见阿母,愿化碧血;那堪吾曹,顿亡白眉。”父殁母在时,有提及其生母者:“缘尽先离,伤心卅载荆枝,漫说来生还有约;事多未了,回首七旬萱荫,敢言已死便无知。”
    (c)挽侄以叔侄间之关系叙叔侄间之情绪苦痛:“於诸侄中特见精能,废读争名,时难年荒非得已;嗟伯氏老迭遭变故,冷官薄俸,妇孀孙稚倍难堪。”“其信耶,其梦耶,祭十二郎文,同兹浩叹;有私乎,无私乎,念第五伦事,愧余生平。”“岂天道有茫昧而不可知者;以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别室具铜盘,期汝从容光素业;中庭摧玉树,愁余迟暮哭穷途。”
    (d)挽甥痛叙甥舅间之关系:“天道何知,不许阿奶留李贺;神仙安在,翻教老泪哭羊昙。”
    (e)挽门生此类联语,以师生情谊自然流露於词里行间者为贵,而其资料,以师生间已往之事实为主:“往日列门墙,最怜年少美才,常指青云期远到;朔风吹噩耗,顿触老人旧感,重回白首忆前游。”“与子十年交,忆晴窗共暑,雪案同寒,恍如春梦多时,可欢壮心今已矣;别余两月许,望岭外白云,树边黄叶,几欲废书三叹,何堪老泪此潸然。”“尔安归乎,竟不顾少妇娇儿,终朝聚泣;我犹父也,何忍对凄风苦雨,冷夜招魂。”
    (f)挽母舅立意之主要点,在叙甥舅间之关系,兼可叙述己之情状:“天边忽陨少微,从今小草无知,奚所瞻依成宅相;地下若逢先父,但说灵萱尚健,莫提坎壈到孤儿。”“晋重耳车马长辞,神伤渭水;谢安石室庐依旧,泪洒州门。”“有泪洒州门,千古白眉增太息;无才成宅相,廿年青眼益酸辛。”
    (g)挽岳父岳父为妻族最亲之人,恩义较之生父,稍差一等,故对之有半子之称,死后挽之,宜由此关系上设想:“分忝馆甥,愧未乘龙先绛璧;恩多泰丈,忽看骑鹤上瑶京。”“公不少留,风木伤心分半子;吾将安仰,音容回首隔重泉。”“浮白自惭苏子美;垂青空忆杜祁公。”
    (h)挽太岳挽太岳父之联应具备之条件,第一当有孙婿之口气,第二当以悲伤祖父例悲伤之:“北斗翘瞻,愿效陈诗歌祖德;东床幸选,忍陪捧砚泣孙行。”“撰杖比孙行,岂第亲承,长仰须眉如太古;安神宜佛土,熙怡晏坐,久知乐地胜诸天。”
    (i)挽业师立意以平时之恩义及悲失指导人等为主:“大道为公,徒存手泽;因材而教,顿失心传。”“萎矣哲人,无复典型式我;迥然名德,待看福报自天。”“面命只今无一语;心丧未可短三年。”
    (j)挽亲家亲家者,子之岳父母、女之翁姑也。挽之,普通以婚姻关系者为多:“论年齿宜兄事,论婚媾是亲家,忆日前话别依依,何意重来失良友;以道义式乡闾,以实学导后进,与门下谈文娓娓,所欣继起有佳儿。”“同谱订朱陈,方幸向平愿了;齐名有轼辙,何期苏老仙游。”
    (乙)女挽哀挽妇女,最难出色。盖挽联最贵一联有一联之特色;欲一联有一联之特色,须集收其平生特具之可挽材料;斯特具之可挽材料,男子收之为易,妇女则以中国旧习深居家中,只有家内职务,特色事不易发生,不易收集;但挽之不能以其不易收集,即不收集,当於构思时,细按其生平之言行而为特殊之抉择,普通挽女之资料,为淑德母仪以及内助勤劳子贤母贤等。形容其贤良之字面,如“贤母”等,形容其死亡之字面,如“北堂萱萎”“宝婺光沉”“绣阁花残”“妆台月冷”“绣帏香冷”等。
    (a)挽友妻普通之友,以普通之友谊挽之,但亦不可过於空泛。“小疾竟难疗,夫婿重占炊臼梦;老怀殊有感,蹇修曾作执柯人。”“相夫子持家,任其劳不任其福;遗儿孙治命,止乎礼更达乎情。”“其夫贫而乐,妇可知矣;有子贤且文,母何恨欤。”
    (b)挽嫂叔挽嫂宜以嫂之贤能为挽:“冢妇奉姑嫜,早年家政亲操,迨翟茀分荣,十载清风资内助;佳儿贻娣姒,指愿云程可步,怅鸾軿遽发,一轮凉月泣中秋。”如兄殁挽嫂,往往提及其亡兄:“嫂尝有离鸾别鹄之伤,今傥重逢泉路;我方抱断雁惊鸿之痛,奈何又送丧车。”兄在挽嫂,往往道及其生兄:“嫂来归,我甫九龄,回首当年,相依真如母;病不起,今止一月,伤心至此,何以慰吾兄。”
    (c)挽侄女以家庭中情况与死者生平之情状等为立意:“幼失恃,长失怙,齑辛茶苦,半世备尝,喜汝妇职能勤,井臼亲操,勉拨劫灰延旧泽;夫在外,子在抱,破壁寒灯,一朝溘逝,值我兄丧未葬,哀伤迭构,惨挥老泪对西风。”“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冀汝有家,客去南方常记忆;病我不知时,殁吾不知日,终年待嫁,书来东野剧悲哀。”
    (d)挽侄妇撰此类联语,须与其情状切合,方不空泛:“三千里蒙难而来,最堪伤母族凋零,夫家飘泊;七十日弥留不起,问谁视膝前乳哺,堂上羹汤。”
    (e)挽岳母挽岳母之联语,立意与挽岳父大致相同,所别者,一说其婿岳岳之关系,一说其婿与岳母之情义耳。“获选喜乘龙,犹忆东床初坦腹;游仙悲驾鹤,那堪北堂杳慈颜。”“淮海托慈云,窃期半子缘深,长与联珠同鹤舞;湖山沉爱日,犹忆四明归早,得教弄玉罄乌私。”
    (f)挽义母义母者,受恩若母之人也,挽之,当以恩义方面设想为是。“早岁痛莪蒿,感频年兰砌相依,心同保赤比邻悲薤露,恨此日萱堂倏萎,目断垂青。”
    (g)挽乳母乳母者,儿时受哺保护之人也,受恩之大,较之生母,仅少怀胎十月耳。“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道,论人情物理,亦当泣血三年。”
    (h)挽舅母叙述甥与舅母间之关系:“小子辄四方奔走衣食,问讯有亏,而今蕙帐风凄,莫补外甥蹑履礼;贤母以中年事故感伤,遘成斯疾,刚值兰盆会建,惨闻舅氏悼亡诗。”
    (i)挽节妇以洁守闺门,贞全妇道等挽之。若有贞节之事实者,则显叙之:“洁守闺门,一生节与冰霜励;贞全妇道,千古心同日月明。”
    (j)挽外祖母叙之以外祖母之情义,出之以隔代之口气:“想外公亦越古稀,每听阿母长号,转使老人多流涕;念吾父应从地下,倘问诸儿近状,为言宅相恐无成。”“母教溯来源,方欣祖竹秋高,日日平安传两字;孙行幸忝附,讵料灵萱霜冷,凄凄涕泪泣重慈。”
    (k)挽烈女烈女者,守志不屈之女子也,挽之,除叙述其守志不屈之情状外,当有励人励己之钦敬表示:“烈志抱图,兰帏春寂;坚心化石,菱镜尘封。”“闺中人何谓未亡,要共识伦常大义;天下事最难一死,莫错认夫妇痴情。”
    (丙)合挽夫妇二人之死期,相去甚远者,可合挽之。合挽联语,普通多以夫妇偕老、生死同年等之巧遇为资料:“倡随到六十年,白发苍颜,已届耄期重合卺;考终完九五福,年头腊尾,未逾旬日两仙游。”“恩怨两忘,公能富,公更能贫,白发萧然,破镜残书过七秩;始终一德,母同生,母且同死,黄泉何处,空堂暮雨泣双棺。”
    (3)时令时令联者,标示时令为主之联语也。例如元旦联,词句间标示元旦日之情景,悬之既足标示今日为元旦日,又足为变换时期之点缀品,作之有直道及暗示二法。二法之中,后者为贵,当有阔大积极等之气象,庶足怡悦性情,图励进取。若稍寓消极,难亦例所不禁,要为个人一时愤慨之语。常悬四壁,不惟个人时兴悲感,即旁人见之,亦难免以之而减兴。时令中最足纪念者:为“春”“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双十节”以及国定各革命纪念日。
    (甲)春联此类联语,以“淑景”“日长”“春晖”“回元”“气象新”等为资料。此项春联,最宜上下二联同行标点:“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否则至少须有一联着点:“民和五族文明盛;运启三阳景象新。”点法有形容草木状态者:“花脸如知迎客笑;柳眉先已向人舒。”有形容动物者:“春融日胜莺声丽;昼静风来燕语频。”其他有以气象动作等为标点者。总之春联一项,作之须有草木向荣,青年竞进之景象,若腐败耗丧悲伤等,宜力避之。
    (乙)元旦元旦联与春联,稍有区别。元旦联以形容元旦情状为主,春联以形容春情为主。民国以来中国元旦有二,机关已遵用阳历,馀多犹从阴历。阳历元旦,普通以形容阳历点缀春状为措词:“天道本循环,正朔合推阳曜定;国民同鼓舞,春光好共物华新。”阴历则以阴历情状为措词:“建寅古朔仍遵夏,坼甲新机共乐春。”
    (丙)元宵元宵为旧历正月十五日之夜,月圆光耀,人民例有灯烛花爆鼓乐等之庆乐,元宵之联语,普通多由此立意。形容月色者:“兔魄连银海;鳌山接紫微。”形容灯月者:“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形容灯与解除禁令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形容花灯者:“花市千门月;灯衢万里春。”形容笙乐者:“笙歌声沸长春地;星月光回不夜天。”形容元宵时之人民兴致者:“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形容撰构时之时世者:“龙烛风灯,灼灼光明全盛世;玉箫金管,雍雍齐颂太平春。”形容元宵夜须及时行乐者:“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躬逢美景,不金鱼换酒,更待何时。”
    (丁)端午端午联之措词,须有清妆气象,普通常用为点缀之资料者,如“榴花”“蒲艾”“角黍”“竞渡”“钟符”等,“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海国天中节;江城五月春。”“绿艾悬门添彩色;青蒲注酒益芬芳。”
    (戊)中秋中秋联不外形容其夜之月光以及吾人对於是夜之情状等,而其措词,须光明洁净:“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霓裳舞罢终宵朗;玉女歌残彻夜辉。”
    (己)重阳重阳时最堪玩赏者,艺园中为“菊花”,农田中为“稻花”,人民之行乐为“登高”,应时之食品为“重阳糕”。撰此联语应具之重要材料,不外上述数种,而其措词,当於暮景中稍寓清挺之气象:“黄菊傲霜时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
    (庚)双十节双十节者,十月十日之国庆日也。联之或叙起义地及庆祝共和:“风云怀武汉;日月颂唐虞。”或言其民气伸张:“上国观光,四百兆大伸民气;良辰纪念,亿万年永固邦基。”
    (辛)冬至冬至为一阳再生之季候,作此季候之联语,多以形容一阳再生之情状。“天心瑞气占爻复;地轴阳回卜岁丰。”而其措词,宜有死灰复燃气象。
    (壬)除夕除夕为一岁之末日,且为腊尽春来之际,人事结束之期,故除夕之联语,当有除旧布新之景象:“寒笳送尽人间腊;晓角吹回雪里春。”
    此外又有嵌入干支以示岁名者,例如甲子年,则嵌入甲子二字:“忠信为甲胄;诗书遗子孙。”
    (4)题胜游览名胜,兴之所至,胸有所感,赋诗撰联,以留鸿爪,为古来文人之惯性。普通撰联题胜,有“叙景”“怀乡”“写感”“关时”“解脱”“溯源”等法。
    叙景,或由其入处纪叙:“出西州门迤逦而来,看桑麻遍野,花柳成蹊,十万户重睹升平,遗爱难忘,白叟黄童齐堕泪;与中山王后先相映,幸湖水波恬,石城烽靖,五百年允符运会,大名并峙,哀衣赤舄更图形。”或叙路径及比较:“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或叙因物添景:“春水绿连瓜步树;夕阳红映蒜山楼。”或叙胜状:“片云穿峡石;飞浪到天门。”“岭树湖云沉足底;江潮海日上眉端。”“江河俯看杯中泻;钟磬声从地底闻。”或由景中兼叙其热闹:“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谁登画舫,正清歌美酒酣时。”或叙景而兼劝游:“春满苏城,莫辜他烟柳山塘,晴波画舫;客来吴市,最好是曲尘走马,柑酒听莺。”或用普通文法叙述风景:“且作鸱夷子,泛一舸,隐青溪,记从漓水而来,探青龙、飞云、牟珠诸名胜,已觉神怡目骇,那知更有蓬莱,到此狂歌,甲秀楼高容我卧;肯让鄂西林,向两间,撑铁柱,溯平苗疆以后,得北江、芸台、郘亭三先生,大开酒国诗坛,留下无边风月,何人洒墨,南明湖上把桥题。”
    怀都者,因游胜而怀念故乡也。以此法题胜,措词须感慨动人。“凭吊豳国英灵,任千古江潮,淘不尽孤忠魂魄;揽胜忆滇池杰阁,对八公烟景,问何如故里河山。”
    写感者,写述游览时胸中所有之感慨也。“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楼看剑,泪洒英雄。”
    关时者,题胜而关及时事也。“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地邻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解脱者,於写景中作解脱语也。“菩提也具热肠,泉水何尝着意冷;世界分明实地,此峰怎见是飞来。”
    溯源者,写述此胜之由来也。“遗构溯欧阳,公为文章道德之宗,侑酒传花,也自徜徉诗酒;名区冠淮海,我从丰乐醉翁而至,携云载鹤,更教旷览江山。”
    题胜迹之联语,贵豪放壮丽。如“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此乃何等豪放。“谁为翔渚灵妃,倒三尺金樽,杯底邀来焦岭月;我是倚楼旧主,仗一枝玉笛,袖边吹起大江涛。”此为壮丽之至。
    (甲)题山题山或言其高:“江湖俯看杯中泻;钟磬声从地底闻。”或言其风景:“春水绿连瓜步树;夕阳红映蒜山楼。”“小窗多明,俯拾即是;众山倒影,乘空欲飞。”“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吹归。”
    (乙)题泉题泉或言其所在地:“胜地接苏州,赢得合冷泉惠泉,不作第二流想;新亭感风景,到此招大隐小隐,却聚五百里贤。”或言其优长处:“古迹遍名山:试箭岭,磨剑池,炼丹井,旧志凡百卅六景;埋沙没草,几处留存,何妨点缀紫薇,聊拓小园添画本;仙源分绝壑,东慈乌,中碣石,西飞龙,全境得一十二泉,疏涧引溪,重开无计,独此澈澄清水,依然真味沁诗脾。”或借泉愤世:“轩开别有风光,割半壁紫薇,还继昔贤传韵事;世变遑论清浊,留一泓白水,聊为过客涤尘襟。”或言其泉声:“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丙)题湖题湖大率由其四周以及湖中之情景方面立言者为多:“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谁登画舫,正清歌美酒酣时。”
    (丁)题楼题楼或言四边及中间等情状:“山温水腻,风月长存,几人打桨清游,倩小伎新弦,翻一曲齐梁乐府;局冷棋枯,英雄安在,有客登楼凭眺,仰忠臣遗像,历当年常淋勋名。”或写感慨:“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无恙也,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更何人。”或言外来之风景:“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或言其高:“腾身转觉三天近;举步回看万岭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或言向位:“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或以古人形容斯楼:“真人白水生文叔;名士青山卧武侯。”或言登临时之注意点:“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戊)题亭题亭或偏重风景:“到亭来石秀花腴,大好月明载酒;过桥后天空水阔,依然风顺扬帆。”“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晚上孤亭,影倒一湖烟水;夜横高枕,声来九派风涛。”或叙述登临情状:“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5)园林园林为栽花种木,叠山潴水,辟径筑室之所,或藉以怡情悦性,或於焉诵读,或以之会宾叙友,或为藏娇之所。题此园林之联语,有由园景设想者:“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长占四时春。”有由幽居立意者:“小筑成佳趣;幽居逐野情。”有由娱乐为联意者:“林间度曲抛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有写其风景及抱负者:“赋江南春,六代莺花归眼底;后天下乐,十年休养系心头。”有言其所在地者:“出北郭门来寻陶宅;剪西窗烛却话巴山。”有言其地之情状者:“且莫言贫,负郭田环颜子宅;何以破寂,秋坟鬼唱鲍家诗。”
    (6)第宅第宅联语,分大门、重门、后门、厅堂、内室、书室、厨房、窗棂等,其长短普通以四、五至七、八言等为多。
    (甲)大门大门为第宅最大之门,联语之措词,须口气伟大。有以吉祥立言:“五云蟠吉地;三瑞映华门。”有以道德立言:“厚德载福;和气致祥。”有以第宅情状立言:“野水平桥路;柴门老树村。”有以气候立言:“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有以门外之风景立言:“秀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户翠为屏。”有以当时之国情立言:“五族合时梅展萼;三阳启处草萦阶。”“群生咸若春风畅;盛世娱游化日长。”若家有父母丧,大门联语,当有守制之表示:“三年读礼;五月居庐。”
    (乙)重门重门为出入内外之门,撰联或以出入内外等情为立意:“出入秉礼;中外共和。”或以吉瑞为立意:“阳和辉大地;瑞气霭重门。”或以庭前景物为立意:“庭前芳草皆生意;树上流莺作比邻。”
    (丙)后门后门为第宅背后之门,撰联多以前后二字为标示主眼。此前后二字,或以德仁应用之:“积德前程大;存仁后地宽。”或以光裕应用之:“光前增百福;裕后集千祥。”或以业谋应用之:“大业开前烈;贻谋启后昆。”
    (丁)厅堂厅堂联语,须有华贵气象,或以雅洁出之:“大富贵,亦寿考;蓄道德,能文章。”“威凤祥麟,人知宝贵;浑金璞玉,气自光华。”此措语之华贵也。“千古文章传性学;一堂孝友乐天伦。”“古文自有初中晚;益友时来一两三。”“道义既高,不慕爵禄;文章之美,故有师承。”此措语之雅洁也。
    (戊)内室内室为夫妇共居之寝室,其中应有之现象,为夫妇和谐,所有之物件,为妆台宝镜以及其他之化装品等。窗门所悬者,为珠帘绮幕,室外通常所有者,为梅竹以及其他之花木等。撰内室联语,其立意多由上述诸点设想:“玉案琴声润;纱窗燕语娇。”“云拥妆台晓;花明绣户香。”“菱花光映纱窗晓;竹叶香浮绣户闲。”“竹叶香浮鹦鹉斝;梅花韵入凤凰楼。”此以室内外之物品措词。他若“索句赓同调;衔杯尽合欢。”“结欢谐凤卜;相警凛鸡鸣。”“宝砚安书连理字;琼浆笑饮合欢杯”等,则以夫妇和谐措词也。
    (己)书室书室联语,立意不外言其内外情状以及读书求学之重要等:“有书藏满架;惟德自成邻。”此言其藏书之多。“风摇竹影书签乱;花绕阑干几砚香。”此言其室外之景物。“学如不及;业精於勤。”此言求学之当勤。“伴我书千卷;可人花一帘。”此言其室中之乐处。“读书贵能用;树德莫如滋。”此言读书之要诀。“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此形容学问之高博。“数行褚帖当窗学;一卷陶诗倚枕吟。”此言在室中求学之情状。
    (庚)厨房厨房联语,如“庖厨春送暖,鼎鼐日生香。”以其香暖立言。“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以其清洁立言。“庖厨君子远;中馈妇人司。”以其主司立言。“烟火但祈家一处;子孙惟愿世同居。”以其家和立言。“仓中既裕千年粟;厨内当馀百日鲜。”以其食料丰裕立言。
    (辛)窗棂此类联语,通常或形容其伟大:“地甲门阑大;名高日月悬。”或叙述窗外风景:“珠树好栖千岁鹤;玉阶先透一枝春。”或形容外景侵入:“飞花乱扑珠帘翠;新月斜窥玉槛明。”
    (7)舟楫舟为水上运行之工具,故在舟中所过之生活,所见之情景,与住居陆上者不同。为之联也,当就其特殊处设想,例“卷帘惟待月;挂席自生风。”此言其人夜之情状。“长空云破山推月;四海波平水接天。”“澄波影里星辰动;夹岸花间窗户香。”此言由舟外望所见之风景。“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此形容舟在水中之情状。“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此言舟过之情状。“云水无拘束;江天任去留。”此言其往来自由。“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此形容舟行之安稳。“载酒每邀新月色;临流快听隔芦歌。”此言舟中可寻之乐趣。
    (8)桥梁桥贺河上,其形如半月,又如长虹。桥之两岸,或为柳堤,或别具其他种种风景。桥下之水,时来时往,不舍昼夜。撰此联语,不外由上述诸情设想。“水光遥接汉;虹气上凌虚。”此形容远望水桥之情状也。“架岭承金阙;横梁映彩虹。”此形容其高也。“新规浮半月;悬影湛长虹。”此形容其形也。“两岸翠屏山色秀;一条碧玉水光寒。”此形容其两岸之风景也。“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此形容桥下水中之情状也。
    (9)宗祠此联立意,大概偏重於祭祀子姓与夫绍继祖先光耀门闾等。“世代源流远;孙枝奕祀长。”此言其子姓之多也。“身范克端绳祖武;家规垂训翼孙谋。”此言其遵循祖训也。“春(礻勺)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此言其立祠致祭之原因也。“俨若思孝孙有庆;祭如在明德惟馨。”此言其虔祭也。
    (10)神庙神庙者,包括圣贤神佛等庙而言。圣贤庙如孔子、关羽、岳飞等庙是,神佛庙如龙王、财神、城隍、观音、韦陀等庙是。前者之联语,立意多以歌颂前圣先贤之生前功德伟大为主,后者则以形容其能除邪佑人者居多。前者中如孔庙联,普通多叙述孔子之生前道德学问足为后人师表:“大哉夫子之功,百世权衡,六经羽翼;远矣斯文之统,周程私淑,荀孟闻知。”关羽庙联,则以歌颂关羽之勇武忠义者居多:“万人之敌;千古之英。”“精忠昭赤日;大义贯青天。”岳飞庙联,非言其尽忠,即言其勇武:“三字奇冤,千秋碧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后者中如龙王庙联,通常多由水字推想:“水职有专司,施雨行云,八极九洲皆浃洽;王宫看分建,兴仁布泽,三城五岭共沾濡。”财神庙联,不外由财字上立意:“掌万民之福泽;通天下之财源。”城隍庙联,非言其赏罚,即言其劝善:“阳世官刑虽幸免;阴司法纲总难逃。”观音庙联,大概由其救渡世人方面立言:“慈云布满大千界;甘露低垂咫尺天。”韦陀庙联,侧重其能护法驱邪:“作豪杰相而护法;现宰官身以降魔。”
    (11)学校学校有男女之别,又有程度之不同,撰之当各有殊。
    (甲)小学校重视点在受教开始:“圣功由蒙养而基,龆龀具英姿,频年蛾术研心,有志专精,自臻纯诣;学业以渐进为贵,功夫成火候,他日龙门烧尾,相期远大,岂限前程。”
    (乙)中学校重视点在中字:“远必自迩,高必自卑,为学在进求,不为中道所阻;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读书皆有用,要凭全力以趋。”
    (丙)师范学校重视点在培养师资:“此日梓楠同受范;他年桃李广培材。”
    (丁)大学校重视点在学业专精:“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学业在专精,阶级胥由层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新知经培养,功修日见深沉。”
    其他若女学校,须适切女子,“郝钟礼法,欧孟义方,他日仪型,於此基础;道蕴解围,班昭续史,自来巾帼,不让须眉。”体育校:“孙子用兵,美人列队;李渊建业,娘子成军。”若工业学校,注意其工业:“占气候,辨土宜,俯仰天地间,悉属农田学问;分五谷,勤四体,生存世界上,应知稼穑艰难。”若商业、法政、陆海军等学校,亦当以其各具之特殊性质而为立意措词。
    (12)时事挽近士人关於时事之联语,日见其多,而彼立意,往往以忧时愤世者为主。“以时世论英雄,即今还我河山,鼓声不死;为国家谋幸福,不惜拚兹性命,剑气犹生。”此追悼诸先烈之语也。“序属九秋,愿此日黄花,与我族同增颜色;节逢双十,看今宵皓月,为民国大放光明。”此国庆日之联语也。“选择使子,乡党自好者,望望然欲洁其身,弗顾也,弗视也;举尔所知,有贱丈夫焉,洋洋乎而罔市利,患得之,患失之。”此慨言近日选举之舞弊情状也。
    (13)农业此虽耕田为业,其关系於国计民生甚大。为之联语,当由其耕种情状以及关系等为着想点:“白飐西风千亩雪;青耕细雨一犁烟。”此言其耕种时之情状也。“五风十雨岁则稔;象耕鸟耘身其康。”此言其岁收及劳动也。“莘野历山,基开稼穑;金穰木茂,室裕仓箱。”此言其收藏丰富也。
    (14)工业工界之联语,由其工作上措词者居多:“十年通技巧;两手作生涯。”此言其学习之难与工作之勤。“善事必先利器;周官不缺考工。”此言工具及工之重要。“鲁削宋斤,制器尚象;娄明班巧,角智呈能。”此以古物古人言其工作。
    (15)商业商业为贩运货物,藉博利益之事业,为之须勤俭经营,公平交易。撰此联语,浑括言之,则多由其性质上立意:“五湖寄迹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此言其东西奔走也。“操奇计赢,交易而退;持筹握算,利源所归。”此言其经营情状也。“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此言其营业发达也。“满怀生意春风蔼;一点公心秋月明。”此言其交易公平也。“辛勤劳马足;子母觅蝇头。”此言其勤俭也。
    (甲)米业或形容乐岁丰年:“两歧歌乐岁;九穗兆丰年。”或形容其重要:“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或形容储藏丰富:“斯仓斯箱,五谷所聚;如墉如栉,万囷皆盈。”或标示其交易公平:“只求公合常平价;未敢私存垄断心。”或说明其精良之原因:“稻粱甘味凭耕稼;精凿工夫在簸扬。”
    (乙)盐业立意以论断其关系重大等为主旨:“足国宜人,功留淮海;煎霜煮雪,品重调和。”此外有叙述其倡始人者:“胶鬲芳踪原隐市;管生遗泽在经邦。”
    (丙)酱业酱为调味之要品,故作联多由调味上立言:“金鼎酸咸皆适口;玉缸滋味好充肠。”“瓮香浮芍药;鼎实配齑盐。”
    (丁)酒业普通之立意,如“朱箔迎风卷;青帘映日斜。”此以酒业之特别标志为主旨。“此处有欢伯;何人封醉侯。”此以醒示饮客为主旨。“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此以指示地址为主旨。“浩歌不觉乾坤小;酣饮方知日月长。”“青天一幕刘伶醉;明月三杯李白歌。”此以形容豪饮为主旨。“一楼风月当酣饮;万里溪山豁醉眸。”此以形容饮者所常喜之时地为主旨。“登楼穷远目;酌酒动幽心。”此以形容饮酒时之心胸为主旨。“尘外黄公市;云间李白家。”此以标示店肆为主旨。“岂辞金斝满;那怕玉山颓。”此以鼓励畅饮为主旨。“酌来竹叶和杯绿;饮罢桃花上脸红。”此以形容饮后之面容为主旨。“莫思世上无穷事;且尽眼前有限杯。”此以劝人及时行乐为主旨。
    (戊)茶业此类联语,普通有形容泡茶时之情状者:“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说明采时煎法者:“春山共头采;香宜竹里煎。”形容茶色者:“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起玉瓯青。”形容其品贵者:“南峰紫笋来仙品;北苑春芽快客谈。”叙述其名称者:“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形容其功效者:“竹炉汤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形容其光香者:“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己)糖业立意不外言其甘味,但措词有直说及借说之分;“五味甘能配;千金业渐充。”此直说其甘味也。“会计能精,泉刀自裕;交易而退,魂梦俱甜。”此借说其甘味也。
    (庚)肉店暗藏其意者:“过门容大嚼;入社要平分。”形容其宰割及味者:“此志当宰割宇宙,其味宜调和盐梅。”形容其公平者:“铢两能均,陈平割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
    (辛)饭店形容去来时之客状:“枵腹而来;快心以去。”叙说每日饭数:“一枕黄粱梦;三餐白饭香。”劝人不必拣择:“但资白粲能充腹;何必青精始驻颜。”
    (壬)粥店或形容粥状:“薄煮红桃千杂艳;芳炊绛雪一瓯凉。”或述其原料与煮法:“米煮双弓,儒生所食;羹调三种,宰相之风。”或暗切及剖说其字形:“时无拘腊八;名自说弓双。”或叙述微时食粥之古人:“帝王颠沛日;宰相侧微时。”
    其他若水果行,或言其功效:“尝来皆适口;咽下自清心。”或藉以增兴:“沈李浮瓜添雅兴;望梅剥枣佐清谈。”或言其食法:“得熟皆堪食;虽生亦足供。”
    八鲜行,或由其鲜字设想:“生涯从此茂;风味及时新。”或言其用途:“乡味尝新,可修食谱;宾筵荐熟,任选羹材。”
    药材店,或言其功用:“艾早三年蓄;功堪百病除。”或借题发挥:“所言皆药石;立意尽慈悲。”或言其众多:“深明佐使君臣礼;远萃东西南北材。”或形容其精良:“囊中悉系延年剂;架上都存不老丹。”
    面馆,或形容其形状:“绪等丝抽,备鲭厨品;财期泉涌,策麦邱勋。”“抽条皆就绪;努力劝加餐。”“银丝细借吴刀切;玉液香先洛酒淘。”或由麦字立言:“抽条不问杨公褾;时样难忘诸葛馒。”
    糖果店,或言其味:“回甘消苦辣;佳味杂酸咸。”或引用典故:“含饴宜稚子;掷果笑狂生。”
    参铺,或言其品质:“贵品原宜补;奇功不在多。”
    老虎灶,或形容其形:“灶形原类虎;水势宛喷龙。”或言其用途:“因人而热;遂我所求。”
    衣庄,或言其四季齐备:“自春徂冬;既安且吉。”或言其式样:“秾纤得中,修短合度;美恶须择,尸寸自量。”或言其华美及借题发挥:“辉煌新制服;衣被满苍生。”或由俭朴上设想:“贤士不嫌衣敞服;故人且喜赠新袍。”
    帽店,或言其戴处:“四海同元服;三加进达尊。”或暗寓帽字:“著书狂欲脱;得路喜频弹。”“孟嘉曾向风前落;靖节闲从醉后欹。”或由其声价上立言:“簪缨耀昔日;冠冕重今时。”或形容其业:“顶上生涯,来者须防秃鬓;人间世业,问渠何必科头。”专营女帽业者,当由女子方面设想:“对镜掠鬟宜丽质;簪花抹额助新妆。”
    鞋店,或浑括言:“制来履屣声形别;衬得衣掌上下如。”或以古典立言:“桥边堕去留取;天半悄来王令归。”专营男鞋者,由其前途上立言者居多:“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专营女鞋者,由其式样及著之之情状等处着想:“时样爱摹新月影;香泥除印妙莲花。”
    袜店,或言其光色:“云光堪稳步;霞色足凌波。”或言其著时之情状:“著去浑然忘白雪;步来还得映青云。”
    珠宝店,或由其产处立言:“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或言其光华与声价:“光华能照乘;声价重连城。”或言其形:“圆似丹砂流药井;光如白露走荷盘。”“依稀鲛自眸中泣;恍惚龙曾颔下探。”或形容其店品众多:“积珍珠已成宝树;聚美玉即是银花。”
    钟表店,或言其功用:“周官挈壶氏;汉室浑天仪。”“归三百六旬於掌握;罗二十八宿於心胸。”或劝人爱惜光阴:“刻刻催人资警省;声声劝尔惜光阴。”“非从朝暮观时刻;要识光阴等箭梭。”
    皮箱店,或言其原料:“其器从革;终日服箱。”或形容其形:“此中本无有;以外复何求。”或言其功用:“橐囊无此缄滕固;裘葛尽堪什袭藏。”
    扇店,名言其效用:“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或言其使用时之情状:“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
    笔店,或形容其书写状:“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或以古典为联意:“五色艳争江令梦;一枝春暖管城花。”
    墨店,或用故典:“奇香细洒金壶汁;旧谱曾传易水烟。”或别有用意:“麝友龙宾,何处访元香太守;豹囊鱼腹,此中有墨隐仙人。”
    纸店,或浑言其用途:“展开秦岭月;题破蜀江云。”或分言其用途:“古纸硬黄临晋帖;新笺匀碧录唐诗。”或言其名贵:“蜀郡金花新著样;剡溪玉版旧齐名。”
    书局,或言其收藏精粹:“漱六经芳润;储二酉精华。”或言其书籍新奇:“远求海内单行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碑帖店,或言其作用:“残碑留古迹;妙墨焕新华。”成从其珍赏者立言:“草庐新书,词林欣赏;兰亭妙本,学海珍藏。”或言其好处:“断碑工刻画;妙墨焕精神。”
    剪刀店,或形容其快利:“剪将淞水;快若并州。”或言其用途:“云霞裁巧手;灯火试寒宵。”
    梳篦店,或言其功用:“钩心斗角;刮垢磨光。”或言其料别:“金篦银梳,都成巧制;黄杨青竹,皆是妙材。”或形容其用状:“料得菱花涵白雪;应如弦月走乌云。”
    伞店,或言其用途:“到处烟霞由我逸;前途风雨任人忙。”或言其用状:“往来宛若祥云覆;出入何嫌微雨沾。”
    木行,或言其采取:“披岩采干;效节呈材。”或言其公平:“大匠搜求,取材宏富;良工斫削,定价公平。”或言其精良:“并无樗栎品;尽属楩楠材。”或借题发挥:“交友常歌伐木什;用材须念执柯人。”
    竹行,或言其盛产处:“渭山千亩聚;淇澳万竿藏。”或言其用途:“竹屋纸窗真逸品;南金东箭并奇才。”
    金店,或言其产地:“丽水生来,床头不尽;宝山运到,橐里常盈。”或言其形:“黄雀飞来,有条如蒜;青蚨引至,其源若泉。”或言其品质:“品物分高下;毫厘辨重轻。”
    丝店,或言其用途:“蜀锦吴绫,经纶五彩;齐执赵缛,机轴一家。”或借题发挥:“素具经纶志;兼怀锦绣心。”
    布庄,或言其功效:“温暖如人意;缠绵动客心。”或言其用广:“寒往暑来,功用皆备;棉温葛软,表里咸宜。”或形容其光色:“彩色丝纶并;光华锦绣妍。”或以交易标示布业:“通功易事无馀布;纬地经天具大材。”或以交友标示布业:“须知机杼好;可结布衣交。”
    绸店,或言其色彩:“七襄昭物采;五色焕文章。”或言其备品精美:“此中皆锦绣;以外无文章。”
    绣店,或言花色:“机逐回文巧;花依锦字明。”或言绣时情状:“花随玉指添春色;声引秋丝逐晓风。”“云霞生指上;黼黻在胸中。”或形容店中货品:“入门尽是经纶客;满座如环锦绣城。”
    染坊,或历数其备色:“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或言其施色:“淡浓均可如人意;深浅皆能称客情。”“青出於蓝原有本;白翻乎黑岂无因。”
    裁缝店,或言其重要:“虎文须玉剪;狐尾藉金针。”或言其工作情状:“金针度处工夫密;铁剪裁来体制新。”或借以论世:“敢谓金针能度世;莫夸玉尺可量才。”
    剪发店,或形容其事业:“真功夫从头上起;好消息向耳中来。”或形容顾客情状:“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或形容剪发情状:“摩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或形容剪发好处:“刮垢去尘增气象;整容净发识英雄。”“礼容修脱帽;交道庆弹冠。”或借题发挥:“搔首问天悲屈子;濯缨临水契尼山。”
    刻字店,或形容其技精:“操刀使割;游刃有馀。”“铁笔谁操,功成刻鹄;金章可琢,艺进雕虫。”或形容其刻时声势:“攻木砺乃;奏刀砉然。”
    铁匠店,或言其铸铁法:“洪炉归锻炼;火冶自精纯。”“炉应分造化;道自协陶镕。”或言其铸造之不易:“不历几番锤练;怎成一股锋芒。”或言其铸造时之声情:“锤击有声呼鸟兽;锋芒相感应蕤宾。”或言其功用:“炼就安邦利器;辅成治世奇功。”
    纸扎店,或言其作法:“但得裁筠剪纸;何须鲁削宋斤。”或言其制品之状态:“为妙惟肖;是假似真。”
    画家,或形容其技巧:“笔端通造化;意表出云霞。”“大地山川生笔底;九州人物绘毫端。”或形容其画品:“窗几穷幽致;风云入壮怀。”或叙古画家:“安石风流元亮酒;辋川图画半山诗。”
    钱店,或形容钱状:“轻重相权皆获利;方圆有制亦通神。”或言其业之居奇:“子母相权周策善;重轻为制管谋奇。”
    奖券店,或形容普通人心理:“几人双眼望;一纸万金看。”或以利诱人:“以小易大;肆外宏中。”或标示其业之正当:“致富有书,则财恒足;以义为利,其道大光。”
    当铺,或形容其营业状况:“白镪赠君还赠我;青蚨飞去复飞来。”或言其目的:“岂是因财取利;无非周急为心。”或言其公平:“以质得财,亲疏无异;因贫生息,尔我相安。”或形容当客之心理:“缓急人常有;权衡我岂无。”
    弹棉店,以形容弹棉之情状为主:“虚白生室;飞黄绕弦。”“新花雪色晴能舞;古铜琴声静可弹。”“短准持来,晴飞柳絮;独弦戛处,乱扑芦花。”
    灯店,或叙述其功用:“远处因风飐;宵来替月明。”或形容其形:“空外偏能留影;热中自足生光。”或以他物比拟其光:“珠玉光辉,琉璃世界;天中皓月,海外明星。”
    车行,或言其形:“行地致远;象天制圆。”或言其制造及用法:“执斧运斤,成致远器;推轮转毂,有任重材。”
    船厂,或言其生涯:“锦缆牙樯,烟波世业;兰桡桂桨,湖海生涯。”或言其顾客多:“争来浮海客;都是雇舟人。”或由其娱乐方面立言:“夕阳桂楫寻诗客;远水兰槎浮海人。”
    邮局,概以通消息传音信为立意要点:“千里春风劳驿使;三秋芳讯寄邮人。”“涉鸭头波,传鱼腹简;盼渭北树,寄江南春。”
    荐头店,多由介绍二字设想:“到处不惜喉舌费;为君曲尽推挽功。”“谊岂推袁,情同说项;客非接李,人欲依刘。”
    旅馆,或形容旅客孤寂:“共对一樽酒;相看万里人。”或以暂驻相逢等为立意:“风尘小住计亦得;萍水相逢缘最奇。”或以欢迎为立意:“幽斋转下高士榻;古道频来长者车。”
    报馆,或形容其立言达大:“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或形容其审慎:“数千年治乱兴衰,都归大手笔;几万里见闻考核,颇费小才华。”或形容其立言灵活销路广大:“日试万言,具生花笔;风行四海,付置书邮。”

第十六章楹联之用纸

    楹联由桃符沿变而来,故初由桃符变为楹联时,多书之於桃符板,及后改书於纸或刻以木板,或用漆加云母石,且有嵌以牙玉者。迄清吴山尊始别出新意,倡制玻璃联。一片光明,雅可赏玩,惟初则字画不能无反正之嫌,后又运其巧思,使之表里如一。今则书用更多,有书之而或刻於竹木玻璃铜板石上者,有书於纸及布上者。其书之也,或用墨,或用金漆油以及其他种种之粉末。至书用物,普通以纸为多。书用之纸色,视其用途,各各不同:普通联语,用黄或白等色,取其清雅;喜庆联语,用纸色,取其吉利;丧葬联语,用白或蓝等色,以表悲哀。此系习尚,各当遵守,若稍不慎,喜庆误用白或蓝等色,不惟不能表示贺忱,且恐受者发生误会,妨碍友谊。其他如丧葬等联亦然。

第十七章楹联之书法

    楹联上之联语及上下款,书之各有定式,不可随意抒写。此定式虽简而易明,但在初学者,每易忽略,下列各项。
    联语书於联纸正中,自上而下,成一直线,大小一律,不可稍有出入。字与字之距离,尤须字字相同,上下二端,各留空地若干,切勿迫近纸边。而上端之空地,更当较之下端,空留稍多,以示区别。字形大小之标准,视联纸之长短大小而定。长而大者,字形当大;短而小者,字形当小。如长联不能一行书尽者,可分二行书之。此二行之位置,应分书於联纸正中,即左行稍偏於左,右行稍偏於右,左右二行并视之,适在联纸之正中,既不偏左,又不偏右。其次序:上联由右而左,下联则由左而右。惟二行之字数,上联之左行当较右行为少,少之标准,以下之所留空地,能容写上款为度。下联之右行当较左行为少,少之标准,亦以下之所留空地,能容写下款为度。盖长联所以如此其书法者,欲其形亦复相对也。联语书之多而熟练者,此项格式,随手书去,自能大小一律,上下正直,无脱字疏密之虞。若初学者,虽於此种种格式能知之稔,下笔时,仍难免心慌手乱,写成歪斜大小脱落疏密之形。故初学书写者,未下笔之前,当先检点其全联字数,书写若何大小之字形,可以容书於此纸,某数字位置於何处,预为配置,并暗示其行格,而后逐字依格书写。须分二行书写之长联,苟恐当书后行时,被手摩污前行字迹,或脱落字数,均可先书下行,后写前行,但须逐字先行配当其位置,方可从事,否则其弊更多。
    上下款之字形,其普通标准,当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一,以示区别。书之宜在联语写成之后,若较联语先写,一恐侵及联语地位,二恐上下大小无依照之标准,形式难期美观。
    上款书於上联之右上半部,第一字至少当较联语低下二字,末字下宜留能容数字之空地,不可直书至底。至字形之大小前后,勿稍出入,行位亦宜正直。上款分名字、称谓、标联语三种,名字书於首上,称为次之,标联语又次之。设长联而须分二行书写者,此项上款改书於第二行下之空地,但字形仍当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二,且当略偏右旁,下则能留空地,仍当空留之。其他各规则与一行者同。
    下款书於下联左边,第一字较联语低下数字,其标准以末字能直书至近底边为度,字之大小行直与上款相同。首书自称语,次书送者之姓名,又次书具名语,末则盖以单印或双印。苟为长联而须分二行书者,此项下款改书於右第二行下之空地,字形亦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二,位置略偏右旁。其他各规则与一行者同。
    欲标示其撰书时之时期年岁者,当将其时日及年岁书於姓名之上或下,字形可与姓名字同大,或略小而偏右分二行书写。
    书写楹联,无论联语及上下款,均当用同一毫笔,同一墨色,同一时间书竣,切勿前后异笔、异墨、异时,致字形字色,前后不同。
    书写楹联之色,普通多用墨色,至喜庆等联,或用金色或以金纸剪黏纸上,然此尚金之字,虽能表示喜庆,较之墨色,殊多俗气。挽联亦有用蓝色者。
    当书写时,联首宜用物牢压,以免卷缩污损。书就后,如墨色未干,宜安置平处,首尾牢压,不可即时悬挂,致墨水横流,污损全联。又此项墨水当任其自干,万勿冀其速干,或用纸压吸,或日中置晒。盖以纸压吸墨水,非徒易遭字形污损,且易使字色吊滞。曝之日中,联纸易起绉纹而破裂。
    初学书写楹联,可以铅粉或黑铅等,先在联纸上画分字格,但书就后,须一一拭去,欲拭去较易,当其画格时,线形须细,着力须轻。

第十八章楹联之读法

    楹联有上下,读之须区别清楚,例“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上句末字“酒”,读声宜较下句末字“心”延之稍短,其势逗而不断;至声情方面,上句当有开始气象,下句则当有收束神状。
    联语之内容,读时能表之於声情气势间,语势益觉活现,精神愈见焕发,例“四面云山都在眼;万家烟火最关心。”上联之主点在四面与眼前,下联则在万家与关心等上。读此联之语气声情状态,均须按其主点,各有活现之表示,斯系一例。其他联意若寓有先后喜笑怒骂等之要点者,亦宜活现表示之也。
    一联之中,虽视之全属重要,若为比较,必有较重要处。比较重要处,欲其尽情显著,非於读声中特别表示不为功。所谓特色表示者,即读至其处,声则略为加重。例“万年家国长和庆;一统山河际太平。”上下联中之末三字,各为本联之主要点,读声至此,各当特别加重之。
    联语虽为字无多,而其气势亦分逗顿,但其逗顿也,较之普通文稍短。此稍短之逗顿,读时须分别表示,以显精神。
    普通文有转折联语亦有之。读联语至转折处,欲其精神显示,亦当如读普通文时发以转折之声情气势。
    知联言简意长,中含之目的处,往往有待於读声而后显著者。故读短联,须有馀味靡穷,显藏露隐之声情气势;至长联多气势雄足,读之贵圆转如意,一气贯读。
    各联各有其特别重要处。例五言之第三字七言之第五字等,均为各本联之特重处,读之各当特别表示之。

第十九章楹联之悬挂

    张示楹联,门联均黏贴,馀则或黏或悬,殊不一律。欲黏悬得法,应知下列各项:
    上下联,当先辨分之,辨分之法,视其二联之末字为平为仄。末字仄声者,知为上联,平声者,知为下联;然亦有下联用仄声为末字者。外此则玩其语气,读其语句时,觉有开始气势者,知为上联,若有结束气势者,则知其为下联。
    上下联既辨知,乃言黏悬。上联之位置在上首,即向外立时之,左手一方;下联之位置在下首,即向外立时之右手一方。
    门联黏於门,其他各联,或黏悬於堂中楹柱,或黏悬於堂之左右后等三壁,总之以能使人易见易注意者为宜。其在各该处之适当地位,门联视其门数而定:双门者,宜黏於二门相合处近边之上半部;单门者,并黏於同门靠近柱边之上半部。无论单双门所黏之联,上联各须略留空地,不可齐近边际,其他左右之靠边际亦然。非门联之各联,则以堂之大小高下,而酌定其位置之高下,普通之标准,以能使人阅看清楚为度。上下联之上下二端,贵相并而齐,不可稍有参差,致失整齐之美观。

第二十章楹联之卷置

    楹联而悬挂者,悬毕收藏时,往往卷而置之。其卷之之法,普通以二手缓握联轴二端,(两端适置於二手掌之正中)徐徐用手掌靠住轴端,向前盘卷卷毕后,联纸适在轴之正中,自无歪斜之患。设卷时不执於轴之两端,或执两端而不以手掌缓靠行之,卷毕后势必歪斜不齐;其弊初则歪斜,入后愈卷愈斜,形同圆钻,以其形如圆钻,不便置匣,或用手指抵卷,或置案上力冲等,使之整齐。虽有时细抵细冲,亦能奏整齐之效,但易致破裂之患。至卷时之用力,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联纸破裂,过小卷筒宽松,易於散开。卷完当即以联端之附绳缚之,使不宽开,置入匣内,宜藏贮於干燥箱中。

沈虞 发表于 2013-7-22 03:27:50

终于看完一遍了,慢慢消化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版之《楹联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