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发表于 2013-9-10 13:10:20

谐趣园楹联意境探索与景观分析


来源:蓝天园林作者:刘曦 =====================================================================
摘要:中国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楹联是诗词的发展,它大量应用于中国园林中,既可独立成景,也可做园林景观的点景,使中国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谐趣园是中国有名的园中园,具有南北园林的特点,园中建筑上有大量的楹联,其中有很多是乾隆亲自题写,通过分析谐趣园中的楹联和周围景观,探索谐趣园中楹联与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楹联对园林意境的开拓。  关键词:谐趣园;楹联;意境  1 中国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是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楼、台、轩、榭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文学艺术、金石艺术于一体,有“中国文化四绝”之一的称誉。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表达,陈从周说“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之中,统称为意境。”园林中的意境可理解为:“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景外之情、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它应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主客观的统一,两者不可偏颇。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  2 中国园林中的楹联  楹联,也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学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一字一音一义的功用,反映了宇宙万物普遍对称规律,由诗文的对偶、押韵发展而来,滥觞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同时吸收词、曲、赋等长处,它讲究文字对仗工整,具有从形式到内容的对称美。它讲究文字平仄押韵,音调铿锵和谐,具有语言的音律美。它灵活多变,少则四字,多则数百字,甚至千字以上,变化多端而节奏感强。  中国园林楹联作为联苑中的一枝奇葩,是诗词介入创造园林意境的重要途径,首先楹联可以直接成景。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如亭、榭、舫、阁、楼、桥等)是诗词文化表现的载体,楹联把文字性的东西转化为建筑性的构件,展示在园内建筑最醒目的位置,它取得了文学手段与建筑手段在艺术形象上的有机统一,对主景和环境起到衬托和深化的作用,增添了园林景观的品味和文学气息。其次楹联或描绘园林胜景,诗情画意;或借景抒情,臧否史事,褒贬人物;或寄情山水,托物言志,颂扬高尚情操,在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游览者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与此相关的联想与想象,在意念中激起物外之境、景外之情最终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园林意境。  3 谐趣园
  3.1 谐趣园概况  谐趣园初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名惠山园,仿江南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乾隆《惠山园八景诗序》称:“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康熙)赐题日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春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日惠出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嘉庆十六年(1811年),经过一番大修,取“一亭一径,足谐其趣”改名谐趣园。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又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  谐趣园巧妙地利用了万寿山东麓的一块较为隐闭的地形,使其与颐和园既是一个地形统一的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是著名的园中之园,集南北造园意趣之大成。谐趣园地势北高南低,北面有从地面突起高达5m的大片裸岩,故造园时就势叠石为峰,凿岩为涧,引清泉缭绕其中,南面地势低洼,故于此就低凿池,堆土成丘,筑轩榭散落其间,从而形成一个北实南虚、山水相依、清泉幽壑、疏轩朗榭的巧妙布局,园内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加以曲水成径,园中景色各谐奇趣。  谐趣园以不规则的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建筑,从而使围合的空间,既具有向心的特点,又具有亲切、宁静、幽雅的感觉,谐趣园西面是围墙,种植高大乔木遮挡外部景观,并形成温暖湿润的小环境,种植南方树种如早园竹,梅花等,展现南国风貌。园内的植物主要以北方乡土植物为主,如绦柳、榆树、圆柏、侧柏、白蜡、紫藤、柿树等,水中形成疏密有致的荷花景观,水边绦柳倾斜弯曲的姿态为园子增色不少。谐趣园借景万寿山,将园外的植物如油松、圆柏、侧柏也纳入园中,丰富了园内的植物景观。  3.2 谐趣园楹联与周围意境营造  乾隆帝非常喜爱惠山园(谐趣园),其吟咏惠山园之诗多达151首,谐趣园内大量的对联,更是以优美的文辞、细致的状写,来点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现就园内部分楹联进行分析,讨论周围植物景观以及意境的营造。  3.2.1 澄爽斋(图1)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41624.jpg
图1 澄爽斋
   乾隆时名澹碧斋,原有八景之一,光绪时易名。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
  菊含秋馥,桂映冬荣。  译意:香草点缀了春色;池塘散发这夏季的清香;菊花在秋天满含馥气;桂树衬托冬季的草木。  楹联分析:按此联的描述,在澄爽斋可以观赏到四时的美景,春天的观柳树新绿,兰草“草色入帘青”的野趣,夏日观荷,闻香;秋天赏菊的美丽花姿,冬天还可以看到常绿的树木郁郁葱葱。  现状分析:澄爽斋南侧临窗处筑高台植榆叶梅,油松,西侧临窗种植一排早园竹,北侧种植两株海棠,东侧视野开阔,有观景水榭,可以遥望远处知鱼桥,饮绿水榭以及长廊,可赏池中荷花及岸边柳树,可借景园外的高大的圆柏,侧柏以及油松。但是由于榆叶梅,油松形态不佳,春季景观不佳。夏天荷花繁茂,景观效果好,秋无菊花,楹联上提到的冬日桂树,在北方不能露地过冬,如果冬日有雪,可以弥补冬日无景的缺憾,澄爽斋现成为谐趣园中的小卖部,除夏天景观效果较好以外,其他季景观都不佳,和楹联表示的意境不相符。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榆叶梅(Prunus triloba)、海棠(Malus spectabilis)、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荷花(Nelumbo mucifera)、圆柏(Sabina chin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3.2.2 曙新楼(图2)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50486.jpg图2 曙新楼
   乾隆时名就云楼,光绪时易名。  瑶阶昼永铜龙暖;
  金锁风清宝麝香。  译意:仙境般的瑶台,白天显得很长,铜龙发着暖气;宫门吹来凉爽的风,楼阁里散发这缕缕清香。  楹联分析:此联运用了大量的与仙境有关的词汇,(如瑶阶,铜龙等)想体现一种超然物外的“神仙”的幻境,引人产生联想。  现状分析:曙新楼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高差,从园外看仅是一个单层敞轩,在园中观却是一个两层的楼房,可以眺望全园,建筑北侧有长廊横跨玉琴峡,和园内其他建筑相连,建筑东侧种植了一颗高大柿树,旁边一颗紫藤缠绕柿树攀爬而上,古朴而又有风韵,玉琴峡的水从此流入园内,叮咚悦耳,犹如琴韵,水流很缓,水旁生长了大量水生植物和竹类植物,青翠欲滴,如在仙境中畅游一般。此处环境清幽,惟一不足的是曙新楼现成为员工休息室,游人不能登高远眺。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枣树(Zizyphus jujuba)、紫藤(Wisteria sinensis)、榆树(Ulmus pumila)、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圆柏(Sabina chinensis)、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葱(Scirpus crassipes)。  3.2.3 涵远堂(图3)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54363.jpg
图3 涵远堂
   乾隆时名墨妙轩,八景之一,因内藏三希堂续摹石刻顾名,壁间嵌法帖诸石,光绪时重建更名涵远。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译意:万寿山的烟霞缭绕在脚下升起;昆明湖的云雾茫茫就在眼前。  楹联分析:此联让游人产生驰骋的想象,神奇的彩云、绚丽的烟雾、宏伟壮丽的山河、“神仙”的幻境等内容,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其景色之壮观,远远超越了游人对园林本身的观赏。  现状分析:涵远堂是谐趣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位于水面的北面,视野开阔,烟波浩渺,通过长廊与其他建筑相连,建筑前对植两个柳树,建筑后堆石,并种植侧柏,榆树等乡土树种。在这里植物材料运用得并不丰富,但是楹联产生的意境美,大大挺升了这里的观赏性。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榆树(Ulmus pumila)。  3.2.4 湛清轩(图4)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61210.jpg
图4 湛清轩
   湛清一词来源自“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万笏晴山朝北极;
  九华仙乐奏南薰。  译意:万重群山像群臣手中的笏板朝向北极;九华山上的仙乐奏这南薰的歌。  楹联分析:此联多次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封建帝王祈求华夏一统、四海升平的愿望。万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此处泛指山,北极,北极星的简称,此处比作人间的帝王。九华,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上有九峰,此处泛指仙山。南薰,相传虞舜作五弦琴歌南风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故称南薰歌,后以南薰为照育万物,颐养万民之意。  现状分析:湛清轩位于涵远堂的西北侧,距离水面较远,门前不规则的对植了竹子和榆树,相映成趣,在这里可观竹子的青翠挺拔,榆树树干遒劲有力,地上随意堆石,自然而不做作,湛清轩后大量种植乡土树种榆树,榆钱掉入石缝里又长出小榆树,有野趣,此处楹联气吞山河的气势与周围曲径通幽的环境不相符,该联用在体量大的建筑上更合适一些。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榆树(Ulmus pumila)、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3.2.5 寻诗径(图5)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63389.jpg
图5 寻诗径
   寻诗一词见于李贺的典故,《唐诗纪事》:“李贺每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辈锦囊,玉所得赋诗,书投囊中。”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
  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
  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
  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译意:这里的山水有无限的情趣;烟水云天变幻无常。有白玉栏杆绕以曲径;有春水荡漾在这池塘。诗人的灵感在这里产生;每次探胜寻幽都有佳句不同寻常。大自然谱写着不平凡的诗篇;何必效仿李贺以锦为囊?  诗词分析:此为乾隆题诗,描写寻诗径一年四季景观不同。  现状分析:寻诗径长廊蜿蜒曲折,使本来不长的一段路径变得幽深,加上乾隆的墨笔使这里富有文学气息,沿着长廊望见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岸边柳枝如帘幕一般,人像是在画中游,极富诗情画意的意境,弯曲的长廊构成的小空间中点缀了中国的传统花卉紫薇,竹等植物,丰富了这里的景观,寻诗径与湛清轩之间有一水池,但是现在已经干涸,如果水池有水,里面种上荷花,听园中鸟鸣蛙叫,寻诗径的诗情画意更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乾隆这首诗为寻诗径点题,这里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紫薇(Wisteria sinensis)、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3.2.6 知春堂(图6)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65330.jpg
图6 知春堂
   知春一词来源于《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知春。”李白《惜余春赋》“天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东方”。又杜甫以春雨为春之标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苏轼以水暖为春的标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七宝澜干千岁石;
  十洲烟景四时花。  注释:宝物饰成的栏杆,千年的古石;天下各地的美景,四时的名花。  楹联分析:此联与仙境传说有关。七宝,泛指多种宝物,十洲:指仙境,将美好的事物与仙境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状分析:知春堂在谐趣园的东部,堂前有一棵大柳树,两侧与长廊相接,长廊用框景可以看到园外景色,增加了游玩的趣味,侧前方有石头垒成的高台,上面种植古柏,高耸入云霄,楹联使游人将堂前的栏杆与联中的七宝栏杆联系起来,古柏脚下堆石与联中的千岁石对应,烟景与谐趣园中水面对应,产生了亦真亦幻的效果。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榆树(Ulmus pumil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3.2.7 知鱼桥(图7)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71146.jpg
图7 知鱼桥
   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原八景之一。  知鱼桥(一)
  月波潋艳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二)
  回翔凫雁心含喜;
  新茁蘋蒲意总闲。  译意:(一)月光下潋艳的湖水金光闪闪,风吹水击山石琤琮作响。(二)看着凫雁在水面上回旋心里充满喜悦,欣赏着新生的蘋蒲水草。  楹联分析:知鱼桥这个景名,本身就有一个典故在其中,它能在游人与古人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时空之桥,加上由乾隆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知鱼桥上金光闪闪的夜色,琤琮作响的水声,沙鸥翔集的美景,生机昂然的植物,使游人在意念中激起视觉,听觉,嗅觉想像,最终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园林意境,此处的楹联非常精彩,起到了拓展意境的作用。  现状分析:在知鱼桥的起始处和终点处按不等边三角形种植3~4棵柳树,增加了桥的深度,水面平静,倒映如画,引人联想。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榆树(Ulmus pumila)。  3.2.8 澹碧(图8,图9)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73685.jpg
图8 澹碧亭楹联
 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75508.jpg
图9 澹碧亭周围景观
   窗外树色连山净;
  户外岚光带水浮。  译意:凭窗远望绿树青山鲜澄明净,室外雾光水影漂浮荡漾。  楹联分析:此联描写的恬静安详的意境,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诗:“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写的就是这种意境。  现状分析:与知鱼桥为临,以长廊连接,是一个山石驳岸围合池水的半封闭的私密空间,气氛安逸闲淡,可以远观寻诗径,知鱼桥上往来的人群,可以观云彩树木的倒映,可以垂钓,楹联与周围景观意境相符。  运用的植物材料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榆树(Ulmus pumi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3.2.9 饮绿(图10)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81633.jpg
图10 饮绿水榭
   水如绿色美酒,清香可饮,乾隆时名水乐亭,为原有八景之一。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译意:临溪树梢上一抹彩云飘过仿佛要碰到书幌上,山泉随风一起流入房前的水池。  楹联分析:描写景物联,运用古典书法家多有洗笔墨池的典故,让人联想到古人在此吟诗作对的场景,微风迎面吹来,摇动窗帘,体现云淡风轻的闲适气氛。  现状分析:饮绿水榭位于谐趣园水面的中心位置,总是处于被观赏的位置,是园内的主景,水榭内部窗棂的图案美丽,透过窗棂看园内其他景物,又可形成框景,增加景深,水榭两旁种植横出的柳树,轻点水面,后面堆山,种植油松,榆树等乡土树种。  植物配置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榆树(Ulmus pumila)、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3.2.10 引镜(图11)http://www.zhsc.net/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810/2008100214483657.jpg
图11 引镜楹联
  菱花晓映雕栏日;
  莲叶香涵玉沼波。  引镜语出《文选•王之长诗》“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引镜在这里形容谐趣园中池水明澈如镜,临水轩上开窗赏水,仿佛一块明镜呈现眼前。另外尚有时代清明之寓意。  楹联译意:清晨透过雕栏的朝阳映照着池里盛开的菱花;莲叶的芳香沉入微波荡漾的池水。  楹联分析:此联描写的是夏日赏荷的情景,观此联勾起游人视觉,嗅觉联想。与拙政园“荷风四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乾隆书写此联有着更深一层的寓意,清澈的水池仿佛天然的明镜,不光是为了端详形态,重在借此映照自己的心性和品格,达到天地日月那种大公无私、普照万物的境界,实现清明政治是乾隆借造园意境而表达的理想。  植物配置有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荷花(Nelumbo mucifera)。  4 小结  4.1 谐趣园是集南北园林大成的园,既有南方园林的风韵,又有北方园林的气势。园内大量运用北方乡土树种,如圆柏、榆树、油松等体现北方特色;又创造小环境大量栽种南方树种,如早园竹、绦柳等营造江南水乡的意境,南北风格在谐趣园中达到统一。  4.2 从楹联上分析,园内的楹联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对景物的描写和点题,引起游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各方面的联想,拓展园林意境;一类是在园林艺术中再现虚幻的仙境,展示园主神仙般的飘逸风度及身在俗中、心在俗外的心巧;还有一类是对太平盛世,万众归一的期盼,谐趣园内没有南方私家园林里的“隐士”情调。  4.3 在这个精致的园中园中,除澄爽斋和瞩新楼用作它用以外,其他建筑都大门紧闭,对游人欣赏谐趣园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陈从周著.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肖和忠,张玉兰.浅谈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与诗词绘画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1):91-94
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中国园林,200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谐趣园楹联意境探索与景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