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8-4 10:38:00

腾冲的楹联

http://paper.yunnan.cn/pic/2008/05/news_99_247813_3.jpg
    对于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的腾冲,如果要百里挑一,找出一项能够反映其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物事,我想,既不是沉寂的火山、沸腾的热海,也不是“山峰直插天际,四时浮云缥缈”的云峰山;既非哪条穿越千年的古老驿道,或者哪座珍奇汇集、天天有人淘宝其中的百年翡翠商城,也非滇西抗战英烈安息之地国殇墓园,或者名人巨商的故居旧院……街头巷口的各色美味小吃难调众口,风光旖旎白鹭翻飞的乡野风光全属自然;就连名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侨乡和顺,也只能算是这座历尽沧桑的古老边城的一点遗存。当我第三次徜徉于这座古老边城时,随处可遇的各类楹联,我终发现这或许就是让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从中领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魅力的最佳物事。
http://paper.yunnan.cn/pic/2008/05/news_99_247813_4.jpg
    说起楹联匾额,在我国任何一座古老城镇、名胜景区、旅游城市,凡有深宅旧院、道观寺庙、亭台楼阁之所,可以说比比皆是。腾冲虽地处西南极边,但自公元前4世纪由成都达印度的“蜀身毒道”形成起,就成为这条“西南丝绸之路”必经的边陲重镇和内外货物集散的“大聚落”、“大都会”。这座古老的边城,西汉时称滇越,南诏为越赕地,宋元明称腾冲,清朝名腾越,民国之后复称腾冲,为各个时代所设州、府、卫、厅、道、公署等行政机构的治所。因为开发较早,商贸繁荣,文教昌隆,人才辈出,楹联匾额之制也就源远流长,佳作频出,特色鲜明,颇能让人于尺幅之间,品味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
    此地极边陲,何期士气民风,不亚中原人物;
    历朝多俊彦,且看桃娇李艳,皆含大造生机。
    这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出任腾越厅同知的浙江会稽人陈宗海,为重新修复的腾冲文庙明伦堂撰写的楹联。明清之际,江南是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读书风气之盛甲于天下,读书人之多也甲于天下,清代全国出进士最多的五个府也都集中在江南,而来自江南的陈宗海竟感叹腾冲“士气民风,不亚中原”,后学弟子“皆含大造生机”,由此可知腾冲的文治教化,已非朝夕之功。而下绮罗村的绮罗文昌宫楹联以及清末进士寸开泰撰写的来凤书院的楹联,则刚好让我们明白了腾冲养成士贤民良、风俗淳厚的缘由所在:
    仿成德达财之教,日将月就,登斯堂也,言有物,行有恒,绮里罗川,直绍鹅湖鹿洞;
    由礼门义路而来,朝稽夕考,读其书者,业无荒,功无怠,春科秋甲,高腾凤阁鸾台。
    来不拒,往不追,苟以是心斯乐受;
    凤所栖,鸾所止,养成尔羽自高飞。
    悬挂于绮罗文昌宫的前一联,点明虽然是偏远之域,只要地方重教兴文,子弟勤奋功读,“言有物,行有恒”,“业无荒,功无怠”,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成绩,就能像著名的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一样,培育出国家所需的人才。寸开泰所题来凤书院联,则既藏书院名字于上下联首,又提出实施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培育,让更多的人才得到发展,经过乐心向学的修养,最终自然成才,展翅高飞。
http://paper.yunnan.cn/pic/2008/05/news_99_247813_5.jpg
    腾冲历史文化中所拥有的重教兴文的价值取向,人才堪造的强烈信心,以及倡导爱学乐受的教育理念,不仅历来得到一以贯之的继承,也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在1905年科举取消,举国办新学之际,腾冲人即顺势而动,举人张盈川于1906年在张氏宗祠倡办新学,李景山继之把所办新学发展为两等小学堂,并自撰一联,提出了要循序渐进,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新型教育理念:
    高必自卑,合德智体而并育;
    小能见大,通天地人者为儒。
    寸开泰则在为初等农业学堂题写的对联中,希望教育者虚心钻研实业,受教者立志成为良士良工:
    实业贵提倡,敢曰吾不如老农不如老圃;
    新机宜振作,还愿尔勉为良士勉为良工。
    1930年腾冲县立图书馆落成时,由创建者刘楚湘集泰山金刚经字所题大门楹联中,所强调的仍然是为学者当用好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夺分秒,快乐学习成主动,博览群书广见闻:
    用我三余,乐身心意;
    悉彼万有,多见闻知。
    文教建筑的楹联倡导重教兴文,家庭院落的对联同样反映诗书传家的愿望: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诗书拳射树畜园疏。
    经籍两铭传家远;
    古茶一树阅人多。
    讲让兴仁,同敦古处;
    家弦户诵,共乐春台。
    上述三联,一出自腾冲望族李根源祖先传下的的治家格言,一出自腾冲名商张木欣堂屋楹联,一出自和顺李家巷口大门联,家世不同,背景各异,但以诗书礼义传家的愿望却完全相同。这种愿望,在为商号撰写的楹联中,也有反映:
    宝无非仁,珍无非义;
    华有其实,质有其文。
    在这副由腾冲清末举人王开国为经营珠宝翡翠的“宝华昌”商号撰写的楹联中,既巧妙地把商号名称嵌进去,又浓缩了为人处事、经营发展所应遵守的至理名言。这样的商业对联,加上清代腾越厅同知黄炳堃为白玉祖师殿所题写的对联:
    不惮梯山求异宝;
    遍从航海获奇珍。
   
   不难看出腾冲千古商业文化所独有的某些特质,那就是一方面敢作敢为,一方面始终恪守道义。这种追求自利与利他完美结合的商业文化思想,还发展为一种利国济世的情怀。所以,王开国在为贯通腾冲经古永往缅甸的重要桥梁猴桥,改建铁索吊桥竣工题写对联时,既称颂架桥之功,又把笔锋转到了提醒世人,在交通改善,内外贸易得以发展之际,要注意改变中外贸易的入超问题:
    两山对峙夹长江,看铁索飞空,免致行人忧天顶;
    四路交通成大道,防金钱溢外,竟随流水不回头。
      为商者尚能坚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政者更需履行职责。民国年间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和顺乡公所,就悬挂着这样一副要求为政者务必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楹联:
    作善事,谋公益,秉公心,不吞公钱;
    存天良,去私欲,慎私处,勿寻私仇。
    在李根源故居,我们看到了由李根源刻石的对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不因祸福避趋之。
    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在腾冲纪念历代英烈的对联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竭力保邦无二志;
    捐躯报国尽孤忠。
    战骨埋沙场,碧血痕留,俱为国家民族而死;
    忠魂归凤岭,金瓯得补,无忝天地父母所生。
    此二联,一为清末抗英烈士左孝臣墓联,一为张问德在国殇墓园建成时挽抗日阵亡将士联,所赞颂倡导的,都是只有为国尽忠,才无愧苍天父母的忠烈思想。
    在着意寻访和欣赏腾冲楹联之后,很多人都会发现,腾冲的楹联无处不在,古今名胜、佛道建筑、新旧宅院、桥梁牌坊、闾巷商铺、地方书著、私人收藏,都可以看见形制各异的楹联韵语;腾冲楹联的内容无所不包,家事国事古今事,都写入楹联;腾冲的楹联众人写,名人贤达有力作,士农工商有佳篇,民间传说有妙对。说到民间传说中的对联,不妨来欣赏这样一联:
    香果榨臭油,点在堂前诸角亮;
    热汤熬冷冻,吃于口中僵子牙。
    对联说的是百姓日常生活的两件事:把腾冲的野生香果晒干,可以榨成俗称的“臭油”,用来点灯,可以照亮堂屋的每个角落;熬制皮肉得到的热汤,冷冻后吃,可能会冻僵你口中的牙齿。不过,我们从中分明可以看到暗藏着民间敬重的两位历史人物:诸葛亮、姜子牙。这样的奇联妙对,比出自文人之手的“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阁亮;敖广举火,步步照云照子龙”,更显风趣幽默,也更显地方灵气。诗联荟萃的叠水河景区,除了一副由寸开泰所撰、长达206字的龙光台长联外,还流传着一副摹写叠水河飞瀑奔腾浪花四起之景,只有上联而无对句的奇联:
    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长久以来,面对这一奇联,有对“青山若黛,未经笔绘翠偏浓”的,有对“云峰似笋,无须人工天生成”的,但总没有人对出世人认可,在意境、构思上与上联完全匹配的下联。或许是为腾冲浓郁的楹联文化所感,2005年7月7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游览和顺,应柏联和顺公司总经理之请为和顺题字时,又为腾冲留下了寻求下联的妙联:
    和则顺,顺则通,和顺圆通和顺;
    此上联一出,同样引来各方人士前来应对。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朱波,就以同样名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泰宁古镇应对,提出了“泰则宁,宁则乐,泰宁长乐泰宁”的下联。我想,不论你是否到过腾冲、到过和顺,何妨动用才思学识,寻得完美的下联,为腾冲联话留下精彩的一笔。
                                                耿嘉 文/图(云南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腾冲的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