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29 21:37:22

泛论杭州西湖园林的楹联文化

作者:朱馥生
-----------------------------------------
  一、景区楹联是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而景区楹联就是景观的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曾经致力于西湖园林建设的已故园林专家余森文先生曾提出"继承发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在内容上创造新的意境"的主张。他说:"园林的命名、题词、匾联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人们在游览园林、观赏景物的同时,可以看到各种雅致的题名和匾联,吟咏一副副对仗工整、诗意盎然的楹联,既开拓了园林景观的诗画意境,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美学情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一副好的楹联,往往能突出自然景观的环境特色,概况出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使人开阔视野,深化领悟,启迪心智,"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又具有新意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把祖国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看作是一幅山水画卷,楹联就是题画诗;把灿烂悠久的人文景观,看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某一特定时期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缩影,楹联就为它配了一首赞美曲,起了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大家熟知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蜚声中外,几乎成了大观楼的代号与标志,甚至景以联传,长联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景点本身。如温州江心寺王十朋"朝朝长长"叠字联,孤山"西湖天下景亭"黄文中"山水晴雨"叠字联,九溪俞樾的"重重叠叠山……高高下下树"叠字联,充分运用了我国汉字"同字异义"、"一字两读"及词性变换规律等手法,也是名传遐迩,为景观生辉的文化精品。

  西湖景区内,许多景点有丰富的楹联文化积淀,可谓流光溢彩,取之不尽。孤山西泠印社景区、岳飞墓庙景点,都是其中之最,但荒疏的景点也还是不少,如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太子湾公园、新建的几座博物馆等。近几年来,在杭州市园文局的努力下,经过整理补充已弥补充实了不少。特别是新建景点,如吴山城隍阁、于谦祠、雷峰塔、万松书院、鼓楼等,主事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征联,征集到了不少佳联,大大丰富了该景区的文化内涵,这是值得高兴的。以新建景点而言,如吴山城隍阁内,戴盟撰"纵目览无余,看宝石流霞,明珠溢影,钱江涌碧,杭郡飞虹,新阁笑迎新世纪;怀思有美,仰欧公写纪,苏子题诗,忠肃攻书,青藤作画,吴山多胜迹,古樟纪历古春秋"。叶玉超撰"繁吹接涛声,静观堂上文题,蔡欧并美;沧溟开画境,闲望山头景色,吴越双青。"又如于谦祠祈梦殿联:"问汝何来,欲圆何梦?徇吾所历,必应所求",角度新、主意好,规人警世,别出心裁。以旧景点的充实而言,如南屏山张苍水墓,几年前恢复了牌坊后,坊上石柱重镌了4幅楹联,这些楹联都是名家手笔,艺术地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与爱国情操,这不但突显了人文景观的地方特征,而且增加了它的文化内含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

  以西泠桥附近的三座有关历史人物的亭子,即风雨亭、慕才亭、中山纪念亭作比较;后者无匾无联,即使是五六十岁的杭州人也不知此亭来历缘由,谁也不屑一顾,客观上失掉了它的人文意义。而慕才亭就不同了,有亭额,有楹联,特别是那副经茅盾改动一字的"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联,游客到此,总要流连倘徉,欣赏一番;有人抄录,有人在亭前留影,大大增加了景点的魅力,其旅游价值就不一样了。而纪念秋瑾的风雨亭、介乎前述二亭之间,当新建成时,有匾额也有楹联,记得柱联是魏传统写陶浚宣撰的"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可是,后来也不知是什么缘故,竟把匾联全部撤除了。前几年,叶圣陶写的亭匾重又挂了上去,而柱联还是空空然。年岁大的人还会知道此亭缘由,而青少年根本联想不起这是一座纪念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的建筑物。有一年,中央电视台为摄制秋瑾史迹来杭,在风雨亭内向游客采访,竟无一人知晓此亭命名的来历。绍兴也建有风雨亭,亭柱上镌有孙中山题、田桓写的那副名联,尽管亭在山巅,交通也不太方便,但仍然吸引着许多游客,青少年学生更把它作为一个人文胜地,而西泠风雨亭就发挥不了这样的作用。

  人文景观的文化韵律,不是一目可以了然的,需要人们仔细咀嚼、反复玩味,对联(包括匾额、碑刻)就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即使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虽然大多数是有目共赏,可以一览无余,但要获得深层次的欣赏感受,也需要用楹联等文化载体来增加吸引力,帮助游客加深体会,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从东方园林来说,没有楹联配置的园林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原始的、粗野的。景观配上楹联(匾额),就注入了文化,涂上了色彩,景观的风格、品位与知名度会大大提高。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29 21:37:51

  一、采选西湖楹联的标准刍议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夙有"东南第一州"之誉。西湖是东方明珠,世界公园、国际旅游城市,孙中山先生称之为"国宝"。西湖不但湖山秀美,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而且人文荟萃,人文景观也很普遍。至于园林建筑,诸如寺观庙墓、楼台亭榭、碑刻造像……更是晋唐迄今历代名家高手留给西湖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从楹联这一领域来说,名联巧对,俯手可拾,而且配置得当,匠心独具。因此,脍炙人口,能传播久远。例如:

  1.平湖秋月骆成骧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捲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现由萧娴重写,失署原作者姓名)

  2.泉董其昌联:"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现由启功补书,失署原作者姓氏)

  3.隐春淙亭黄文中联:"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天地无凋换,百顷西湖十里源。"

  4.孤山放鹤亭林则徐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林散之书,惜未署原撰人姓名)

  5.虎跑张宁撰、王澄书联:山势北连三竺去,泉声西自五云来。

  6.李叔同纪念馆沙孟海撰书联:密身净名与湖山不朽,惊才多艺开风气之先。

  7.韬光寺集宋之问诗门联:(传系骆宾王所作)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8.陈毅写盖叫天墓联:"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又一副吴湖帆鹤顶格嵌字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盖叫天名张杰英)

  9.岳墓前松江女史徐氏联(陆维钊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0.庙赵朴初撰书联:观瞻气象跃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11.湖心亭郑烨联(俞振飞写):亭光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12.西湖月老祠集句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琵琶记句)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西厢记句)

  特别要提一提的灵隐泠泉亭联,更形成了一组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的楹联系列,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诵。这种现象在国内其他景区是罕有其匹的。这组系列,自明代董其昌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迄今已有400余年。董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之后,引来了左宗棠"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俞樾"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到张载阳"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左、俞等联现已不存,现有石冶棠的"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也很耐人寻思。

  西湖景区内的佳联不胜枚举,它们以特有的魅力与光彩映照湖山。综观这些名联神品,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们不论是自创,或系集句,总是从适时、适地,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以及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具体说来:第一是洋溢时代精神,摒弃陈词滥调;第二是着眼于古都历史文化,贴合景观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防止联不对景;第三是思想格调高雅,意识健康积极;第四是注重平仄声韵,符合美学要求;第五是兼顾名人效应,即撰联者、书写者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地位。以上这五条是否成立,尚请海内贤达方家教正。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以为下面这类现存楹联似可调整一下。

  1.东坡纪念馆内集苏句联: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此联有意境,也切合环境特征,但"始与"对"横绝",词性、词义都不协,读来感到别扭。显非上品。

  2.香楼联:

  "桃花流水深千尺;山色湖光共一楼。"上联从李白七绝《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句化用,置于友朋聚茗之所,引发的情思与气氛显然不协调。且"水深"形容潭水则可,形容流水就难理解了。再"山色湖光"对"桃花流水",词组搭配上也经不起推敲。("山色"湖光"桃花"是主谓结构,而"流水"是偏下结构。)

  3.山江湖汇观亭联: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29 21:38:15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此联系明代大家徐渭所撰,似从绍兴越王台移植于吴山。工整雅驯,但悬于吴山之巅的江湖汇观亭上则不甚贴。悬于绍兴市内龙山麓甚当,而悬于南望钱江、北俯西湖的吴山之巅,没有营造出"汇观江湖"之气概。

  4.峰塔联:

  "三吴多少事;一塔古今情。"此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符合联律要求的。但缺少个性,没有雷峰特征,全国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古塔,哪一座没有"古今情",用在雷峰可,用在六和、保俶,也未尝不可。至于把杭州说成"三吴",无历史根据。撰联者引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词以大帽子套小帽子,落脚在钱塘,尚无大谬,现在,搞出中间一句"三吴都会",以"三吴"称杭州,就大谬不然。历名上杭州是吴越国与南宋的都会,在一个极短暂的时间里成为吴国的辖地而已。"三吴都会"是柳永《望海潮》词的败笔,春秋阖闾的吴国、三国孙权的吴国、五代十国时期淮南杨行密的吴国,其都会均在江苏省境(苏州、南京、扬州),这是历史常识。

  5.栖霞岭牛皋墓石坊联:

  "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名伴鄂王。"此联据说是徐渭所作。作为题词尚可,作为对联,则并不好。它对仗不工,也没有反映出这位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历史事迹。按牛皋于岳飞风波亭冤案七年之后方被秦桧设计在一次饮宴中毒死。愚以为,要说"将军气节""伴鄂王",用于同时殉难的张宪或更适当。

  6.于谦祠生平事迹厅联

  "双手扶明光明;一心救国壮山河。"此联系詹瀛生所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想于祠堂正门或故居大厅更妥。悬于生平事迹厅,未能反映于谦整治黄河、平反冤狱等治绩与吏德的整个一生。(于谦的一生是既廉且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一生。

  二、发掘与充实西湖楹联文化的几点建议

  为了加厚、加重西湖的文化内涵,发掘与充实景区的楹联应该是多种途径之一,而且可行性较大。具体方法,一是发掘旧联,二是广征新联,三是汰除一些劣的与有错别字的非规范化的楹联。

  关于西湖楹联,已有多人辑集过。如1921年《西湖楹联》石印本。1985年陆鉴三先生校补的《西湖楹联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黄荣初先生编著的《西湖楹联欣赏》(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蔡见吾先生编著的《西湖楹联集》(西泠印社出版),以及盛久远同志的《岳庙楹联注释》,都作了很有意义的工作。《西湖志》更是专设"楹联"一卷(卷21),对现联与部分旧联按景点归纳。这许多编著为发掘采选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兹试撷几联如下:

  1.山林社:"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追随有梅鹤,一笼香火共孤山。"作者陆元鼎。上联记事,下联抒情。作者如实反映了林启的治绩与杭人对贤吏的去思之情。其对仗之工,平仄之协,犹其余事。

  2.苍水墓:"十九年大志莫伸,可与盟心惟瞿史;千百载孤忠不泯,依然谈笑共杨罗。"撰者方义路。此联分嵌同时代的忠臣义士四人,有厚实的历史感,杨、罗,即张墓左右侍从人物,与张同时就义者。"依然谈笑共杨罗",颇有英雄浪漫主义情调。

  3.三潭印月亭亭亭联,当年也是脍炙人口的:"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4.平湖秋月德莺撰联:"玉镜静无尘,照葛岭苏堤,万顷波澄天倒影;冰壶清濯魄,对六桥三竺、九霄秋净月当头。"此联写景点特色、地理环境,富有情韵。上联写湖中之月,下联写月下之湖,时、地、景融于一炉,构思巧妙。

  5.放鹤亭林则徐旧联:"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此联点明林则徐与林逋的特殊关系与撰者当年有遭遇心境,很有特色。

  6.西泠印社叶翰仙旧联:"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上联描写孤山的地理特色,下联写印社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偶和谐,遣词淡雅。"面面有情",状山,也表印;"心心相印",说的是印石,讲的是友情,虚虚实实,处理得很好。

  7.俞楼旧联,俞樾自撰:"小筑几间楼,集成难得二三子;比邻半潭水,清话长临六一泉。" 上联叙述建楼历史,下联讲了地理位置与文化情韵。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29 21:38:43

  8.岳庙冯玉祥旧联:"还我河山,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效法岳飞爱国爱民治军经武之道,此联写于外敌侵略国族危难之秋,具有文物价值。

  9.三天竺法镜寺旧联:"溯当年创建莲台,秀气结鹫岭一派;看此日重新绀宇,祥光开天竺三门。"作者失其名。上联写悠久的寺史(前身慧理寺建于东晋咸和五年即公元320年的繙经院),下联写古刹重光后的万千气象。

  10.弘一法师自撰联:"愿尽未然,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在《弘一法师》一书(文物出版社出版)中有影印真迹,也可作旧联处理,置于李叔同纪念馆内。

  发掘旧有楹联,从调查整理入手,先发掘现已失传的原有精品佳联。注意在重新书写时不要抹去原作者的名氏,以示对前人的尊重。

  其次是从古代诗人名家歌咏西湖的诗词作品中撷句成联,古人称:"集句",俗称"诗对"。集句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有形式,不能简单化。它是个再创作,必须慎之又慎。集句约略可分为集纳同一作者的律诗诗句;采集不同时、不同代的诗人的诗句;也可集景点关系人物本人的诗句,如风雨亭联可集秋瑾诗词句,章太炎纪念馆可集章的诗赋句……

  集纳同一位诗人的诗句,则可从其律诗的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中挑选。我国的方块字与律诗、骈文都有很美的形体与严格的美学要求(包括对称美、韵律美、意境美)。源远流长,代有名构,诗家门都要求自己的作品对仗工整、词语典雅、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含意隽永而又新裁别出。姚雪垠说过,古人的"律诗要求在很严格的格律限制中做到平仄和谐、对仗精心,并于对仗中求精策。"所以有人说,五百首律诗中就有一千副对联。尽可供我们挑之又挑,选之又选。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七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寺》诗);"犹忆秋魂哭风雨,故教侠骨重湖山"(庞树柏《秋侠墓》七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明湖行》);"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余杭形胜》);"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白居易《西湖晚归孤山寺赠诸客》),"松排山面千重翠,月上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七律,用于平湖秋月极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七律,"玉川子"是唐代茶家卢仝的号名,"明月"指团茶。用于有关茶事的景点,无可挑剔。)

  又如"地涌半身云水绕,山开一面金碧浮",(明代诗人张舆《秦皇缆船石》律诗颈联可用于宝石山。)"千寻翠色供诗笔,一派湖山作画图",集秋瑾《题潇湘馆》诗句,("翠色"或改动为"翠黛")都是切合西湖风景的佳对。近代女诗人秋瑾烈士对西湖情有独钟,景区内有她的诗作,也能使湖山增辉。

  集句中较难制的是将古代不同诗家的名言警句掇合在一起对偶成联。巧偶天成,有时胜于原偶,更出新意。如西泠印社有清道人集句联:上联"天地有正气"(宋人文天祥《正气歌》句),下联"山水函清辉"(晋人谢灵运句),堪称为集不同时代诗作的范例。昔人余绍宋曾有《寒柯堂宋诗集联》一书(台湾商务版)顺便抄录数则,以资借鉴。

  "一庭花影三更月;(戴复古)千里烟波万叠山。"(范成大)

  "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虚窗尽日对秋山。"(寇准)

  "风物澄明新雨后;(孔平仲)楼台高下夕阳下。"(欧阳修)

  此外,在当代诗人的律诗中,也可以选到他们的佳句。如苏步青《游杭州》: "山秀水明今胜昔,莺歌燕舞夏如春。"徐弘道《祭秋瑾烈士》:"一腔热血丹心在;万古明湖侠影留。"郑秋兔《游杭志感》:"堤上清风梳细草;湖边嫩柳隐鸣禽。"潘裕荣《揽胜西湖》:"一湖烟雨三堤柳;满眼清波六月荷。"--这些诗对均可作为初选品备专家们集体研究裁定,作为充实西湖楹联之用。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29 21:39:04

  关于征集新联,近几年多次举办,效果很好。如六和塔文保所发起的"六和钟声"、"六和碑亭"的征联活动,吴山景区管理处举办的城隍阁征联活动(包括个别邀约撰联的)等。现在的问题是掌握好评审这一关。在评审机制上,可以邀请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参与评审会,这是因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景点原是历史的、人文的积淀。还可以发动全社会来参与评审,把评委会的决定公布于众,听听广大人士的意见,这可以避免由少数评委决定的不足。像去年《雷峰塔重建记》碑文在杭报发布征求意见的公告,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关于汰除劣品,首先要注意那些有错别字的对联,这在新置的楹联上有所出现。云居山浙江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亭柱联:"国步哀危,激起多少驽云志士;湖山肃静,萦廻万千壮烈忠魂。"上联的"国步哀危"系"国步衰危"之误。钱王祠大门联,是清人杨叔怿旧题,书写者下联落款"斋",这个""字,实在难解。万松书院内欧阳诚新撰的对联,其中一个"必"字,竟少了一点。此类劣品,不论由于撰书者还是技工制作之误,都是不能容忍的。正同老年公园中的诗词碑廊一样,错字漏字不少,令人生"湖山沾垢,西子蒙羞"之忧。

  现在,还出现了上联、下联倒置的现象。按汉字书写规范,竖写自右到左,横写从左到右;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也是日、韩及东南亚方块字国家所公认的,应该求得一律以符规范化要求。

  附陈题外的建议二点:

  1.楹联的书法书体不论旧联新联,均凭书家自由,不限简体繁体。书法是艺术创作,自有它的创作特性,更何况书法发展史上,书体演变时总会有过渡时期的书体传世,割程(邈)隶之八,取李(斯)篆之八的"八分书"就是显例;"章草"就是章书发展到草书的过渡期中的字体;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体,隶、行、楷杂糅,非隶非楷,更是别出心裁,自成一体。

  2.楹联书法的字体,如属甲骨狂草、繁体异体,应加注释文,帮助解认。释文一律用简体楷书,加标点符号,可在联外设计附加,以求不破坏楹联形式的艺术风格;如能译出英、日文文字,则更有利于国外游客的欣赏兴趣与中外文化交流,但要慎之又慎,宁缺无滥。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8-11-30 04:36:45

3楼
------------------------
......
6.于谦祠生平事迹厅联

  "双手扶明光明;一心救国壮山河。"此联系詹瀛生所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想于祠堂正门或故居大厅更妥。悬于生平事迹厅,未能反映于谦整治黄河、平反冤狱等治绩与吏德的整个一生。(于谦的一生是既廉且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一生。

"双手扶明光日月;一心救国壮山河。"
失误,惭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泛论杭州西湖园林的楹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