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4-21 23:27:15

孔子故里读对联

作者: 袁念琪

    孔子的老家曲阜,到底是个有文化的地方。你看故里的商店,不论规模大小不分经营内容,几乎是家家的门面都有副对联。
    曲阜汽车站旁的神道路上,那华龙宾馆虽然没有一颗星,可对联的气势是直逼超五星级宾馆:“名城几度沧桑依旧是,古国曾经兴衰已然壮。”而一旁棋祥招待所的对联虽没有这般的气壮如牛,但显得是十分的文化,恐怕是要盖帽中国文联和作协的招待所。上联是:“一榻梦生琴上月。”下联为:“百花香入案头诗。”因为时间仓促,没能入门问一声东家是何方神圣,想来是遗憾满腹。
在孔庙西墙外的半壁街,排开一溜的餐馆饭店。一家快餐馆是这样写道:“高论无家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把店家与吃客的关系,提升似高山流水的知音一般。叫人读得热血沸腾,不把兜里的钱和一副肠胃献出来,怎么对得起这副对子作者的一片苦心和海样的情义。
    那孔子饺子馆的副联是工整的隶书,出自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懋之手,写的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两个“不忘”,实话实说,很实在。走不远,还见到个沙家浜酒馆,但是没有看见对联站立大门两旁;此时,耳边响起相声中的一段词:“阿庆嫂能耐真不小,胆大心细遇事不慌。”配上去也是蛮贴切的。
像孔府装裱坊这样经营老行当的,对联就显出了有些积淀的做派:“万国圣都,一家名店; 四时儒影,百代雅风。”卖百货的恒土商店是一点也不土,商店的两个门上的对联显出了底蕴。朝东的门联是:“离万世事业,作不朽文章。”向南的门联为:“直谅多闻三益友,文行忠信世良箴。”既可看成开店经营宗旨,也可当作职业道德守则。
那些老夫子没有见过的新行当,贴出的对联也是毫不逊色。曲阜电影院有两副联,一副在大门一副在影院,曰:“电光万变惊天地,影业常新录古今。”与这副现代派的风骨相反,另一副就古朴了:“无欲无录,云高云淡;有为有乐,心旷神怡。”把看电影的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还有咖啡厅的对联,叫做:“图强俊彦求三味,书壮龙人振九州。”与老外咖啡的广告语相比,同样是味道好极了。彩扩店的对联也很有特色:“摄来秀色涤灵气,留取英姿沐圣光。”
    在曲阜,还有孔府以及孔姓的专用春联。因限于篇幅,只能择一二赏读。孔府有“璇衡珠斗烁春光,飞下九天湛露;玉烛金瓯绵圣泽,扬来亿载荣波。”孔姓与孔府自然是有差别,虽少了荣华富贵,但体现五百年前是一家思想的不少。如“正脉千年分泗水,芳声百代重尼山。”“尼山根柢家声远,泗水渊源圣泽长。”
    对联为中国文化所独有,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说是他在寝门桃符板上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算来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朝,对联才普及开来,或用装饰或用交际和庆吊红白之事。对于对联,清人梁章钜父子是有集大成的贡献。梁章钜作《楹联丛话》十八卷,其子续作六卷。中国人的对联所传递和反映出的对联作者和使用者的信息,是绝不止一个文化的。
孔子故里的文化当然是远不止这些。但也碰到些没文化的事,你一下车,就有自告奋勇要当导游的,有拉车跟你寸步不离要请君上车的。你—一婉拒谢绝,就会有骂骂咧咧之声响起。本想就此凑副对子,又生怕自己的文化不够。幸好有副现成的,借来一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错语:作者仿佛不太熟悉对联,代断句几处.最后的引用纯书于不是对联......)

农民爱时尚 发表于 2009-4-23 16:43:58

:baiyan2:真牛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故里读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