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5-9 01:10:09

徽州会馆中的对联

    会馆始建于明代,至清代特多。它本是旅居异地的同乡人为联络乡谊,结成团体和兼营善举、集会居住的馆舍。其名称也有称作公所的。因此,会馆实际上是和地域性相联系的同乡组织。而清代建于各地的徽州会馆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属于单纯同乡会之类的士宦行馆、试馆,是为徽州举子进京应试和宦绅在京候差求官提供临时寓所。如清代北京的歙县会馆,就属这种性质。据《楹联丛话》记载,北京歙县会馆有佚名所题一幅对联为:
    九万程中,三千道上,藉此馆粲场茵,用萃东南之美;
    卅六峰下,廿四桥边,移来绶花带草,咸依日月之光。
    联语典雅工整,道出了当时歙人及旅居各地的歙籍人士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卅六峰”当指黄山,而“廿四桥”代指扬州。因为扬州是清代歙县士子宦绅的主要聚集地,所以讲歙人,不能不包括旅居扬州一带的歙籍人士。
    如果说上述对联是佚名之作,那么再来看有徽州人所题的徽州会馆对联。清末婺源江峰青是个很有名的楹联高手,他在做嘉善知县时曾为嘉善新安会馆题写了一幅对联,文采斐然,情意缠绵。对联为:
    汾蟹望秋肥,相期案牍余闲,古礼仿行饮乡酒;
    邮鸿传信稳,为道布帆无恙,新诗休唱念家山。
    上联叙述了旅居异地的徽州同乡,与当地人士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而下联则希望故乡亲人别为他们这些游子牵挂担忧。
    清代建于各地的徽州会馆另一种类型为货行会馆,即商人或商帮会馆。此类会馆乃徽州同业商人为规则行情、发布公议,并为同业交易的场所。如清代各地建有多处徽州木商会馆,一般都建在沿江依河的省份,以便于运输集散。其中某地一徽木商会馆悬挂着一幅对联为:
    桑梓同敬恭,伐木歌诗求我友;
    波涛战忠信,涉川占卦利同人。
    联语雅致亲切,既陈述了会馆的性质,又表明了这些徽州木商的经营宗旨。

菜青虫 发表于 2009-5-11 11:56:26

自己还是需要炼字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会馆中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