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6-11 16:01:53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楹联鉴赏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以“新其第”;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
  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属兼得山光水色型。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
  府门座北朝南,高大宽阔,面河而立,气势雄伟。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辨正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
  进入二门,内为大院,使人顿生“侯门深似海”之感。合抱豫樟扶苏接叶,花木丛中鸟语啁啾。经甬道,有一井,名灵泉井,相传为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詹所凿。当时凿挖到七七十四九丈,惊动了龙王,问:“为何要挖得那么深?”天师说:“我要借四海之源,用来演法炼丹。”故又称丹井。此水供天师家人饮用,又作炼丹用水,泉甘味美,久旱不枯。
  再进是新近矗立(1992年重建)的玉皇殿,为国内外道徒信士捐赠共襄而成,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是府内最大最高的宫殿。殿内供奉身高9.9米的玉皇大帝,他是支配日、月、风、雨、雷霆和掌管间人吉凶祸福的最高神,素有“诸天之王,万天之尊”的称号。在其旁,列有金童玉女、二十天君配祀两边,八条金龙飞舞楹间,整个大殿显示出人间天庭的森严。
  在二门前后,原有仪门和“道尊”、“德贵”二坊以及赞教厅、法录局、提举局、元坛殿等建筑,早已不存,尚待恢复。
  进三门,入私第,就是天师殿。天师殿原叫三省堂,由前、中、后三厅组成。客厅里有块圆的翠绿色盘石,名“迎送石”,是历代天师迎送客人到此留步的地方。正厅中央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在刀剑斧戟和龙虎旌旗拥簇下极剑危坐的是道祖天师张道陵,侍立两边的是他的两位高徒王长、赵升。后室高悬两位杰出天师的画像,一是一派仙骨、宋朝就出版了《语录》的虚靖先生、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一是一代名儒、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他们道法高深,学识渊博,前者有《虚靖真君语录》、《明真破妄章颂》传世;后者是道教经典《道藏》总主编。后堂为江南院落式建筑。左右壁“金光”、“紫气”二门,正中过“道自清虚”门通后堂。天井周以楼屋,堂为楼厅五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浮雕如生,呼之欲出。图案大致为三:一是神话故事和戏剧人物,二为云龙玉兔,瑞兽祥禽,三为松竹花卉,清淡高雅,不落俗套。右侧为天师寝室。厢楼又叫绣花楼,是天师闺秀绘画的地方。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的四位小姐有三位如今年事已高:婉香、稻香和晚香均已退休,在各自的夫家颐养天年,四女怡香则在美国定居,传道行医,多有建树,曾多次回祖庭祭祖朝拜。
  穿后行厅而进,过八卦门,通灵芝园。园东西各建廊房四间,整齐相对,原为书房,现为道教研究室。园中有古老四季桂一株,树姿婆娑,四委飘香。灵芝园北为敕书阁,是保存皇帝圣旨诏文、书信之所,毁于清咸丰年间,正待恢复。书屋后为百花园,临池建纳凉居。池内养鱼,园中栽树,花木葱郁,秀色可餐。躺在这里纳凉低头看水,枕流看山,清风徐来,沁人心脾。

豆腐 发表于 2009-6-11 16:02:29

  嗣汉天师府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每一府门之上,皆有楹联一副,其对仗之工整,寓意之深厚,耐人寻味。现略摘一二,以供鉴赏: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佚名题天师府玉皇殿
  南国无双地;
  西江第一家。
  横额:相国仙府
  ——佚名题天师府天师殿[殿门墙楹]

  联中的“西江”指长江之右地区,辖赣、闽、湘、鄂等省,泛指江南,与南国同义,既表明这是一方“洞天福地”(龙虎山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又显出主领江南道教的天师府的历史地位。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佚名题天师府二门[门楹]
  八卦涵宇宙;
  双龙卫乾坤。
  ——佚名题天师府灵芝园八卦门[门楹]
  上天奏善事;
  下地降吉祥。
  ——佚名题天师府财神殿

  此联为众多财神庙和灶君神的通用联。

  麒麟殿上神仙客;
  龙虎山中宰相家。
  匾额:嗣汉天师府
  ——明·董其昌题天师府大门[大门抱柱楹]

  此联为明代尚书、大画家、大书法家董其昌所撰书,联语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追求成仙的渴望。其出处有二:麒麟殿是西汉末央宫中皇帝刘邦如集朝廷重臣议论国事的大殿,只有像张良这样帮他打天下的军师、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才能进入的地方。张良官封留侯后激流勇退,弃官隐居,后来跟赤松子做神仙去了。张道陵是张良第九代玄孙,天师府便是麒麟殿上神仙客张良及其子孙的家了。元武宗皇帝封第三十代天师张与材为“金紫光禄大夫”,秩视一品,相当于宰相级别(不拿宰相俸禄),那么天师府便是宰相家了。另外南朝道教界领袖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将它“移植”过来也是一个出处。匾额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所题。

  泮芹蔓衍芹期采;
  丹桂花开桂可攀。
  ——佚名题天师府味腴书屋石门[石刻]
  慧眼穿射尔肺腑;
  孽徒莫怪我金鞭。
  ——佚名题天师府灵官殿[殿外廊柱楹]
  世爵久膺,德绵汉代;
  元纲永握,道阐名山。
  ——佚名题天师府西门[门楹]

  历代皇帝对张天师的诰封是“真君”,后来自三十八代至四十七代的张原庆止,又封“真人”。“天师”的称呼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自称的,后来其后裔均称“张天师”。因而上联谓“世爵久膺,德绵汉代”。“天师”,不是“上天之师”,也不是“深知天理之师”,而是精通诸子“养生和长寿之师”。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弃官学长生之术,是因为他得了“黄帝九鼎丹法”,即黄帝内经素问。这部书是我国医理的源泉,其中阐述了“养生和长寿”之道。张天师自称“天师”,就是取于黄帝内经素问之中。轩辕黄帝对大名医——岐伯的称呼为“天师”。因为岐伯精通阴阳脉解,善理气血方宜,黄帝浅问,岐伯能深答其理。张道陵得到“黄帝九鼎丹法”后,除能以阴阳之理调剂生活外,还可通达医理益寿,故而自称“天师”是当之无愧的。汉顺帝刘保不得不承认张道陵的高明。天师府由“真君”到“真人”,这是政治舞台上大减价的标志。同时自四十八代天师以后,(1506年)皇上就未给予赐封了,由此可见天师随着医理的退化,而看不到“元纲永握,道阐名山”的光辉了。

  有仪可象焉,管教妖魔丧胆;
  无门不入也,谁知道法通天。
  ——佚名题天师府天师殿张道陵神像[神像侧楹]
  莫笑我泥塑偶像,许个愿试试;
  那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佚名题天师府财神殿[门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佚名题天师府三清殿[殿外中廊柱抱柱楹]
  红云拥白鹤归来,即此地便是人间洞府;
  瑶草并琪花生出,更何方别求海上蓬莱。
  ——佚名题天师府二门[门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楹联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