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33:40

流传曾国藩故里的联语故事

转自和讯博克
博克主人:如意山庄主
=======================

(一)

流传曾国藩故里的联语故事(六则)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曾国藩不当赵匡胤
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各种各样的目光都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等人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一些文官则借联劝进。
胡林翼趁曾国藩寿诞进联曰:
用霹雳手段;
显菩萨心肠。
左宗棠以题神鼎山联相进: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彭玉麟则直接给曾国藩写信:
东南半壁无主,
我公其有意乎?
李次清借贺功向曾国藩进联:
王侯无种;
帝王有真。
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力、地位和号召力,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但曾国藩毕竟是曾国藩,他不听劝进,不当赵匡胤,并积极采取措施,自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一天晚上,30多名高级将领齐集前厅,请见曾国藩。曾国藩闭目问左右:“九帅同来否?”大家齐答:“没有!”待九帅扶病入,曾国藩始出,凛如天人,严肃至极,迥异平时。命大家坐下后,曾国藩命取纸笔,挥书一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然后掷笔起身,一语不发。
九帅趋前阅联,众才敢随之趋视。九帅看了由愤然转为凛然,高声说:“谁敢有复言者!此事由我一人担当。”众人惘惘而散。
曾国藩以此联示意,襟怀磊落,浩气流转,以无人无我之意态,见至高至明之理念,感人深切,曾国荃等劝进的人亦不敢为赵匡胤矣。
第一位且也是最后一个劝曾国藩称帝的王闿运,终知其帝王之术再无实现机会,沉吟片刻,只好另纸题联,然后悻悻而去:
花鸟总知春浩荡;
江山为助意纵横。
二、王闿运应对巧妙一日,曾为曾国藩幕府的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偕伴至一友人家造访,因谈兴正浓,不觉日渐西斜,主人并未起身动炊。其伴见状,即戏吟一上联:
北客南往,看日影西斜,谁为东道。
主人未及回答,闿运先生不假思索,即续下联:
冬雪夏融,观主人春色,我打秋风。
联对一出,主人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而起身备炊款待。
过了几天,那主人回访闿运先生。可王闿运出于疏忽,忘了放茶叶将一杯白开水递给了客人。那主人见了,心想,上次你嘲笑我没及时动炊,今天你既不留我用餐,连几片茶叶都舍不得,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他放下茶杯,转身就往外走,并边走边念出一上联:
欠食饮泉,白水焉能渴?
闿运先生听了,明白自己出了错。但是,茶可换一杯,可这上联怎么对呢?因为这是拆字联:“欠食”二字合起来是“饮”字,将“泉”字拆开就是“白水”了。眼看客人就要跨出门槛,而下半联就是没有着落。此时,对面屋里有一位老太婆推着一副麻石(花岗岩)磨正在磨米,情由景生,闿运先生一把拉住客人,立即朗声吟出下联:
麻石磨粉,分米亦可充饥。
这可真是工整巧对,“麻石”二字相迭就是“磨”字,“分米”两字相合就是“粉”字。对毕,两人相对会心地笑了。

三、乾隆封赏纪晓岚黄金三千两
乾隆帝八十大寿,举国同庆。可这却给准备送寿礼的大小官员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要送什么礼品才能博得皇上的欢心呢?
送黄金万两者,皇上不屑一顾;
送翡翠玛瑙者,皇上看也不看;
送妙龄美女者,皇上也难有笑容。
难道乾隆就没有看得上眼的寿礼吗?不,文情华瞻的风流才子纪晓岚所送的寿礼就赢得了皇上的欢心。原来,这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浑若天成,堪称对句奇才送的贺礼就是一副寿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联中“八千为春,八千为秋”语出《庄子·逍遥游》,为祝寿之词。上联从“八旬”寿“逢八月”出发,连用六个“八”字,恭贺乾隆八十寿诞,并称“八方向化”、“八风”祥和,用字典雅,充满喜庆;下联从“五数合天”、“五数合地”开始,连用六个“五”字,与上联六个“八”字工稳对仗,同时紧扣乾隆年号五十五年,借以祝福昌期永盛,福寿绵长。此联用典得当,嵌字贴切,对仗工整,的确非同一般。不仅如此,更为难得的是,此联中又暗含一联:
春秋和寿月;
天地备期年。
此联一出,竟把素有对联喜好的乾隆帝喜得眉开眼笑,他当即封赏爱臣纪晓岚黄金三千两。

四、才女新娘难倒罗秀才罗秀才叫罗殿藩,清末湘中地区人也。此人饱读诗书,文才出众,个性滑稽,爱吵爱闹。一天,亲房家娶媳妇,罗秀才前往祝贺,并组织了一个班子连续三晚闹洞房。到第三晚新娘便对罗秀才说:“在我们湘中地区,闹洞房的习惯只有一夜,而今你们却吵了三个晚上,不知明晚还会来不来。这是什么规矩啊?”罗秀才笑着对新娘说:“新娘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规矩是,闹洞房之夜新娘要主动出对,直到闹洞房的人对不上时,才不吵了,否则至少吵三夜。”
新娘笑着说:“何不前晚就把这规矩告诉我?”说着就出起对来:
几个哐罗星,吵吵吵,吵吵不休(羞)。特别是,老草包胜过草寇。(哐罗星:爱吵闹的人。哐:象声词)
罗秀才沉思片刻,答道:
一场花鼓戏,花花花,花花何止(耻)。当真啊,骚花子惯弄花姑。
新娘说:“你对的下联词性欠工整,勉勉强强,算你对着了。我再出一联,如果再这样,就请你收拾棉花收拾车(纺纱的工具),一心收拾让和夫君我困起它(睡觉算了)”:
一夕匪多,二夕为多,三夕四夕,多更多矣。
罗秀才听了,绞尽脑汁,怎么也没对出来。只是说:“伙计们,我们回起它(回去算了),新郎新娘睡眠值千金!”于是,罗秀才放起一挂鞭炮,口中赞道:“放喜炮,喜洋洋,今夜大伙闹新房,恭喜新郎讨个好婆娘。弯弯眉毛如新月,细细头丝闪金光,水波眼珠有锋芒,身材苗条好模样,嫩皮细肉放红光。我把新娘好一比,好比一只金凤凰。凤凰飞到新郎家,新郎家里好兴旺。今夜凤凰落了枕,生个儿子进京城。才女帅哥相爱好,恩爱夫妻幸福长!”既算是为新郎新娘圆房,又为自己圆了场。
罗秀才闹新房的故事,在湘中地区至今传为佳话。

五、贫困潦倒的曾六元
曾六元,湘乡中里清末举人,饱读诗书,幽默诙谐。因四个儿子读书,弄得他债台高筑,贫困潦倒。
六元先生本来有很多藏书,但常被人顺手牵羊。眼看书籍一天天减少,他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书楼门口:
道人入,盗人莫入;
贤者来,嫌者勿来。
盗书者看了对联,再也不敢盗了。
除夕,心绪不佳的六元先生,随意写了三副联贴在自家门上:
堂屋门的对联是:
横直不好耍;
反正要过年。
左边横屋的对联是:
租收三担;
债欠万千。
右边横屋的对联是:
下不得地;
怕会冲天。
前来讨债的人,站在曾家门外,读了这些诉苦、诙谐的联语,就再也没有入门了。

六、巧对成佳婿
某小姐征婚,声言不看出身,不拘贫贱,不论长相,只要善对,就以身相许。征婚启事一出,立即震动四方,应征者络绎不绝。然大多系屠狗之辈,一个个被小姐轰出。一日,一个衣衫褴褛、其貌不扬的叫花子(要饭的)前来应征,经过三次对对,小姐竟兑现诺言,当场成亲。
小姐出的第一上联是:
红绿未分,去向安知南北。
叫花子遇事不惊,立即对出下联: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小姐见其才思敏捷,又出了个上联:
去猫三尺剑。
叫花子开口就来:
打狗一条鞭。
小姐见他对答如流,再出一联试他:
桌上苍蝇布阵。
叫花子顺口就说:
腰间蚤子操兵。
叫花子聪明过人,不同凡响,终成佳婿。小姐心满意足送拜名师。后来,叫花子果然科举高中,青云直上任知府。夫妻白头到老,儿孙绕膝满堂,在当地成为美谈。

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35:26

(二)

郑板桥对联故事(十四则)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对句得印章刻字店的米先生替名画家丁有煜刻了几方印章,丁有煜就将一块田黄石送了给米先生,反而给米先生添了一块心病:因为米先生没有妻儿,有人总想打他家财产的主意。这田黄石只一块,给谁好呢?有一天,米先生正在炉旁取暖,偶得一上联:
    炭黑火红灰似雪;
    但下联怎样对才好呢?正当他伤透脑筋时,忽地有了主意:有谁对了下联,便以田黄石相赠。郑板桥得知此消息后,便经过一片稻田到达刻字店,并道出下联:
    榖黄米白饭如霜。米先生十分高兴, 信守诺言,当即将田黄石刻成印章送给了郑板桥。
二、别峰庵金字联的由来一天,郑板桥躲在别峰庵内的一个角落里读书。有个纨绔子弟带几个帮闲来庵中游玩,因为他们嫉妒衣着平凡而才气超人的郑板桥,就洋洋得意地指指点点说了很多风凉话。其中一人还说:“这穷蛋儿还真有耐性,一个人躲在这破屋子里读书”。郑板桥给他们吵得不耐烦,便提笔写下一联贴在门上: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别峰庵的主持见了此联,很是喜欢郑板桥的文才,便命人把这联用金字做在庵门上了。
三、知县讽知府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的一天,莱州知府孙嘉新差人来求见郑板桥,并说明非因公事,只求郑板桥为他写一副门联。郑板桥素知那莱州知府是一个贪官,平时搜括百姓财物,后又用银两买官,心想正好以对联来捉弄他。郑板桥略加思索,便提笔写下: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
    知府看了又看,心中十分高兴,连忙叫人裱好挂在厅堂,并请下属中的读书人来解联意。读书人见了许久不作声,知府在一旁催个不止。读书人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这对联里暗合了一首贬大人的打油诗呀”。知府问其打油诗,读书人唱道:
    可笑莱州孙嘉新,
    四品前程耗千金;
    效忠朝庭少文才,
    恩爱百姓缺两(良)心。(爱的繁体字是“愛”)效忠朝庭少了文才,便成“交忠朝庭”,“恩爱百姓没了两心”就成了“因受百姓”,“前程金修”是说知府的前程是用金子修来的。
四、“母狗先生”对句一天,郑板桥微服来到一私塾门前,忽闻私塾内传来读书声:“临财母苟得,临难母苟生”。郑板桥不由得进内对先生说道:“老师,请将方才一句再念一次给我听听。”老师摇头摆脑漫不经心地再念了一次。郑板桥说:“你将‘毋’字念成‘母’字了。”那老师见郑板桥毫不起眼,便强辩道:“我教了几十年书,我说是‘母苟得’,便是‘母苟得’。”郑板桥见他毫无悔改之意,心中有气,便道:“你误人子弟,看来这碗饭不可再吃下去了。”说完便从衣襟内拿出印章,那先生见是郑板桥印,吓得忙道:“县老爷,请恕过小人吧,小人确实有眼不识泰山。”郑板桥说道:“你要再教下去也可以,我出一联,你只要能对出下联来。”说完,便道出上联:
   曲礼篇中无母狗;
    老师抓破头皮,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当然收拾回乡,成天发奋读书,当读至春秋三传时,忽得下联,便再找郑板桥对句:
    榖粱传外有公羊。
    郑板桥见他有长进,还了他继续教书的心愿。但好事之徒背地里都称那老师为“母狗先生”。
五、为教书匠作主一天,有一教书先生前来告状,郑板桥便传他上堂。那老师道:“我在丁员外家当教书匠,辛辛苦苦三年了,员外就是不给我工钱。”郑板桥道:“你在他家任教,可有契约?”那老师道:“有,大人请请过目”。郑板桥接过契约一看,见上面明明写着:“教书三年,每年酬金八吊”。郑板桥便问道:“丁员外为何不给你工钱?”那教书匠道:“他的两个儿子不用心读书,员外竟说我无才”。郑板桥说道:“口说无凭,你若有真才学,对句便知”。那老师道:“大人请出上联”。郑板桥手指堂上的灯笼说道: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那教书匠听后,沉思片刻,便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见他能以其遭遇入联,且对得非常工整,便传了丁员外上堂,痛斥他背信弃义,并罚他还了酬金,还打了他四十大板。
六、撰联启韩镐    有个叫韩镐的童生, 在县试中文章写得豪放雄奇,字体也洒丽隽逸,甚为郑板桥赏识,特提拔他为第一名,并说了以下的故事来启发他:有一天,欧阳修和一同僚出外游玩,路上见一奔驰快马,踩死了一条伏在路上的狗。欧阳修问同事说:“若把这事记下,你会怎么写?”同僚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踏而死”。欧阳修却道:“如果你去编史,只怕会万卷不完。依我看,‘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韩镐情不自禁地说:“欧阳修的文字真简炼啊!”郑板桥继续道:“作文以见识为主,拟题立意,唯见识卓绝者方能切中要害。才学识三字中,识最重要。有识,文章才能脱俗立新。你的文章虽然很好,却较冗长,若能言简意赅,删繁就简,方算好文章”。说完,郑板桥提笔写了副对联送给韩镐: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七、“回家去种田”有一年,潍县大旱,但豪强地主仍然催逼地租。郑板桥得知这情况,一面哓喻地主放宽地租,一面申报上司开仓救民。但那些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花黑钱买通郑板桥的上司,还联名告了郑板桥的黑状。其上司本来就嫉妒郑板桥,因此顺势将郑板桥的官罢了。郑板桥见官场黑暗,不理民间疾苦,便提笔写下一联,以表示不满:
    要做真青天;
    回家去种田。
    潍县的百姓见郑板桥被罢官,都纷纷为他饯行,好友李啸村还赠他一联曰: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郑板桥笑道:“你真是我的知己啊”!

八、狂风吹出佳句来
罢官了,郑板桥在朋友的协助下才搭了间泥墙草屋勉强安身。一晚,月明风清,郑板桥独自泛舟河上。因那船日久失修,月光透过破洞照入舟中,郑板桥忽有所感,高声吟道:
    蓬破船装零碎月;
   但他却久久想不出下联来,不禁意兴栏栅,怏怏而返。数天后,郑板桥仍无法续得下联,便早早上床睡了。睡到半夜,忽地一阵狂风吹来,大雨滂沱, 草屋泥墙便倒了,风满满的灌进屋中,其夫人叫苦连天,郑板桥却哈哈大笑,高声叫道:“有了,有了”! 夫人忙问有了什么,郑板桥便大声吟道:
墙倒屋进整齐风。
弄得夫人莫名其妙。

九、好友巧对谐音联
一年冬天,瑞雪纷飞,郑板桥造访好友李啸村家。二人欢聚畅饮,欲乘兴赋诗。李家牧童却一不小心,磨墨时将墨溅得满手都是,郑板桥乘势笑道:
    牧童磨墨,墨溅牧童一脉墨;
李啸村文思不及郑板桥般敏捷,正低头苦思之时,忽见丫环梅香正往炉子里添煤,煤块在炉火中发出爆响,便有了下联: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郑板桥赞道:“对得好”!此时,李啸村心下也想难一难郑板桥,沉吟一会,便说道:“我也有一上联请对”:
    童子打桐子,桐子正落,童子正乐;
    郑板桥却应声道:
    麻姑吃磨菇,磨菇真鲜,麻姑真仙。

十、“当然只写一半”郑板桥被罢官时,有一个员外常对他施以白眼。这天,员外给母亲做六十大寿,却硬要请郑板桥写寿联。郑板桥心想,正好趁这机会戏弄他一番。员外问郑板桥:“先生写一联要多少”?郑板桥一指墙上说道:“明码实价,童叟无欺”。那员外一看,原来墙上写着: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员外问:“先生能否减些? ”郑板桥说道:“就两千吧!”员外得寸进尺:“就一千两白银吧。”郑板桥收了银子,执笔写道:你的娘亲不是人生的儿子都是贼郑板桥正要掷笔离去,员外却道:“先生怎么写出骂人的话来了? ”郑板桥答道:“我才写了一半,你怎么知道我骂人? 一副对联白银两千两,你只给了一半,我当然只写一半呀。”员外哭丧着脸,加银一千两,苦求郑板桥将对联写完。郑板桥接过银子,执笔续成:
    你的娘亲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员外一见,高兴极了,看者无不捧腹大笑。
十一、为戏班写联清朝时有一戏班,因知名度不高,每演例必受阻。班主便想找郑板桥题副对联,以增声势。一日,班主带了几个主要演员来见郑板桥。郑板桥问一小子道:“你是演什么角色的”?那小子道:“我常演落难公子中状元,金榜题名”。郑板桥便顺手写下:
    金榜题名空富贵;
    写完,又问一女子所演角色。女子道:“我常演花旦小姐,慧眼识英才,扶持落难公子,终至洞房花烛”。郑板桥又顺手写下:
    洞房花烛假姻缘。站在一旁的武生连忙求联,郑板桥又提笔写下: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一老生说:“这下联就写我吧”。郑板桥再写下:
桥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班主很高兴,便邀请郑板桥看戏。郑板桥看后,觉得他们都演得很好,便提笔又写了一联:
    文唱武打,台上全凭技巧;
    旧事新演,戏中都是真情。
               十二、为澡堂题联一年春天,郑板桥应邀到兴化城外的白驹镇北宝寺参观,方丈早在门前恭候。到了夜晚,方丈便陪同郑板桥到城中兰玉池洗澡。每天如是。在郑板桥离城回家的前一天在兰玉池洗澡时,老板恳求道:“郑老爷离去在即,就请您为兰玉池题写一联吧”。郑板桥满口答应,提笔写下:
    涤浣澄心兰可佩;
    熏蒸和气玉为仪。老板十分高兴,立即命人裱好挂在澡堂中。
十三、巧改村妇对联有一年春天,郑板桥独自到郊外春游。他信步来到一条河边,只见垂柳成行,柳枝上的嫩叶都已经转成淡绿色,十分雅致。郑板桥心中正赞叹不已,忽闻有人对话。他循声望去,只见两个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服。忽地一阵风吹过,其中一人脱口说道:
    春风呼呼梳杨柳;
    另外一人站起来,四面环顾一下,望着一片麦田接口道:
    夜雨偷偷浇禾苗。郑板桥听后,拍手叫道:“两位大嫂好口才!”那两人一看,见是郑板桥,不好意思不约而同地说:“郑大人见笑,只不过是随口涂鸦吧了”。郑板桥说道:“不是不是,这两句很好,不过改一改就更雅了”,他随之吟道: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十四、为自己写寿联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其实他的对联也做得很好。在他六十大寿那天,许多名流到贺,其中送来不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寿联。郑板桥看之不耐烦,便命人拿来纸墨,提笔写下: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爹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39:11

(三)

纪晓岚对联故事(九则)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神童巧对纪晓岚自小就聪敏异常,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小年纪便能诗善对,常与当时的文人来往,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有一天,有个朋友来访纪晓岚的父亲不遇,便借机一试神童的功夫。客人说:
    客来茶当酒;
    纪晓岚当然知道父亲那个朋友的意思,立即答道:
   宾至月为媒。
    客人大感惊奇,对其赞不绝口。随之,又指着屏风说:
   屏上画梅,日日摇,风不动;
    此时,一穿着绣花鞋的丫环走过,纪晓岚笑道:    鞋头绣菊,朝朝晒,雾难开。
客人听了高兴而去。
二、对句解面壁    一天晌午,众人都放了学回家,纪晓岚的哥哥还不见踪影。纪晓岚随手拿起一条牛皮鞭便往学堂找哥哥。到了学堂,只见哥哥和另外两个同学正面壁而立,再看黑板上写着:苇子织席席盖苇;
纪晓岚一看,就知哥哥留堂的原因,便进内对老师说道:“先生,我能代兄对下联吗?”老师点了点头。纪晓岚看了看手中的牛皮鞭,慢慢念道:
   牛皮拧鞭鞭打牛。
    老师心中赞赏,便放他们回家去了。

三、老师不再责罚有一天,风和日丽,纪晓岚无心上课,心神飞出窗外去了。老师见状,喝道:“我方才教些甚么来着?”纪晓岚说道:“我都明白了。”老师道:“既然明白,你就背诵一次。”纪晓岚就依言背诵起来。却因为没听课,连老师未教的课文都被他放坝水一样背了出来了。老师无奈,就想只有对句才能难住他。于是便吟道:幽斋;
纪晓岚应道:
茅庐。
老师道:
开窗;
纪晓岚又应道:
闭户。
老师再说道:
读书;
纪晓岚再答道:
写字。
老师说道:
幽斋开窗读书;
纪晓岚笑答道:
茅庐闭户写字。
老师见他对的好,也不再责罚。

                  四、先生气跑了
有一次,纪晓岚在学堂后院里掘了个洞,将家雀养在其中,外面便用砖头盖着。不料被石先生悄悄跟踪而发现。待纪晓岚走后,石先生将家雀打死,仍以砖头盖上,并在上面写着:
细羽家禽砖后死;
第二天, 纪晓岚见状,便知是石先生所为,就在旁边写下: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到后,怒问纪晓岚:“你怎么骂先生,快说?”
纪晓岚道:“我没有骂先生呀!我仅是对了您的上联。你看,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 死对生,不是很工整吗?”石先生当时气得发昏,可又无话可说,一怒之下,只好打起行礼辞馆回家去了。

五、巧对药联有个善于吟诗对句的老中医,无论谁人患了风寒,关节酸痛,只要一贴他的狗皮膏,准保有效。一天, 他自题了一上联,但怎样也对不出下联,便索性将上联贴在堂门外,公开征求下联,还设了三十两银子作奖赏:祖传狗皮膏;城中的才子争相观望,但都没对出好下联来。纪晓岚刚从姨母家玩耍回家,路过这里看见上联,忽地想起一个江湖郎中所叫卖的药,便对上了下联:秘制乌须药。
                      六、连对乾隆有一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北巡,来到烂石山前,乾隆皇帝看见山石嶙峋,一时兴起便吟道:烂石山, 山上石稀烂铁硬;过了不久, 他们来到响水桥头, 纪晓岚灵机一动说道:响水桥, 桥下水滚响冰凉。乾隆皇帝一愕,连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纪爱卿果然高才。那时令,正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乾隆皇帝望着池中莲花,不禁吟道:池中莲苞攥红伞, 打谁?纪晓岚表面上装作没事一般,暗地里却四处打量,忽见前头有一丛剑麻,心中一亮,就信口吟道: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行止间,到了古朴奇特的八方桥,乾隆皇帝又吟道:
    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纪晓岚顺口答道:
    万岁爷,爷万岁,跪在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听后,龙颜大悦。
                      七、招牌巧对
    一次,纪晓岚陪伴乾隆皇帝来到杭州,见满街满巷都是店铺及招牌, 乾隆皇帝心生一计:何不用这些招牌来做联句,让纪晓岚来对呢。微笑间, 乾隆皇帝望着一招牌吟道:
    黄杨木梳;
    转头便对纪晓岚说道:“纪爱卿,这不就是半联吗?”纪晓岚笑了笑,指着前头一家小店道:“皇上请看!”乾隆皇帝抬头一望,只见招牌上写着:
    白莲藕粉。
    乾隆皇帝点头笑道:“两家一凑,可成了妙对。”再前行间,又见一装裱店,乾隆皇帝再吟道:精裱唐宋元明历代名人书画;纪晓岚忙道:“皇上, 这也是上联? 臣万万也对不上。”乾隆皇帝笑道:“卿家, 别急别急”。行不多久, 来到了一家药铺前, 纪晓岚眼前一亮, 对乾隆皇帝道:“皇上,下联已经有了”: 采办川广云贵各省道地药材。
乾隆皇帝笑道:“卿家这种奇才, 去到那里都行。”八、皇上的上联有了下联一天, 乾隆皇帝独自出游,来到天然居酒楼前,高兴地说道:“好雅致的名字”,便走了去, 他连喝了数杯, 忽地雅兴大发, 叫酒保拿了笔墨写下: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当他欲再写下联时, 却怎样也不能成对, 只好怏怏而回并下诏求对。众大臣苦苦思索,均不得要领。过了数日, 纪晓岚路过大佛寺庙,灵机一动, 便对乾隆皇帝说道:“皇上的上联, 可有下联了。”乾隆皇帝大喜,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乾隆皇一听, 拍手叫好。后来天然居的老板命人将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合作对联刻在酒楼上, 生意更红火了。
九、都是一百四十一
乾隆五十年, 乾隆皇帝在清朝兴典时, 在干清宫开了个千叟宴。全国各地寿龄九旬以上者都进宫同贺。酒过三巡,问及在座中年龄最高之长者,乃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乘着酒意吟道: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六十为花甲, 重开即一百二十, 再加三七二十一, 恰好是一百四十一。乾隆皇唱完上联, 却怎样也想不出下联, 焦急间向纪晓岚连使眼色, 纪晓岚便脱口道:古稀双兴, 内多一个春秋。乾隆皇大笑道:“对得好, 正合朕意。”七十为古稀, 双兴便是一百四十, 再加一个春秋, 也恰恰是一百四十一。

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42:15

(四)

乾隆皇帝游江南对联故事(七则)
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小武官对句成文官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游玩。一天,他来到了江南的通州,忽地想起河北也有一个叫通州的地方,不觉信口吟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尽管随后一路思索不停, 但怎样也想不出下联来。随从们也拼命地想, 也想不出个所然。后来有个小武官细心观察,发现这个通州与别处不同,满街都是当铺,且当东西的大有人在,终于豁然开朗,跑回去禀报乾隆: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皇帝听了十分高兴,便将武官提拔为文官。

二、明主理当自爱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一张八仙桌旁坐着聊天,乾隆皇帝问道:"众卿家,八仙是那八仙?"大臣们便逐一数给乾隆皇听。乾隆皇听后,说道"不就是七男一女吗?"接着便顺口吟道:
    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
    其中一位大臣立即应道:
    三宫六院多姬妾,圣明主理当自爱。
    乾隆皇帝听后, 本有些恼怒, 但下联实在对得很好, 也确实是在劝喻皇上洁身自爱, 反而哈哈大笑了。

三、除夕为老鞋匠写联

    一年除夕,乾隆皇帝带了几个随从到江南游玩,一路上只见家家户户都张贴春联,好不热闹。一会儿,乾隆皇帝到了一条胡同,见有一老人独坐于一烂屋之中,除了一凳、一桌及一床,再也没甚么东西,很凄凉。乾隆皇帝走进去问老翁道:"老人家,桌上有张红纸,何不拿来写春联?"老人说道:"春联倒有现成的,却没人可给我写。"乾隆皇说道:"这可容易,我给你写吧"。老翁求之不得,向邻居借来墨笔,便念出早已想好的春联:
    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穷鬼去;
乾隆皇帝从此上联便知道老翁乃鞋匠,于是对老翁说:"老人家,下联我来写吧!"老翁点了点头,乾隆皇帝接着写道:
    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嘎嘎拉进财神来。
    乾隆皇帝写好对联后,命随从拿了十两银子放在老翁的枕头底下,便离去了。后来,老鞋匠将乾隆皇帝写的对联贴在门上,不仅生意兴隆,连那条胡同也热闹起来了。

四、审对赐银两
    有一年,乾隆皇帝只带了数个心腹,到江南游玩。在一户人家门前见到一副对联,心中甚是恼怒。原来那副对联是:
    打遍天下吃肉;
    唯有皇上当家。
横批:万民供养。
   乾隆皇帝立即下令,将这户人家悉数找来亲自审问。原来这户人家只有三个光棍兄弟:老大打猎,老二赌博、老三行乞。乾隆皇帝喝道:"大胆奴才,竟敢以皇家自居!该当何罪?"三人吓得趴在地上连连求饶,一个个据实解释。老大说道:"小的以打猎为生,上联'打遍天下吃肉'说的是我",老二说:"我终日在排桌上求个九点,大伙儿都把九点俗称皇上,下联'唯有皇上当家'写的就是我的愿望",老三说:"我年纪尚小,无法自食其力,只好靠乞食度日,这岂不是'万民供养'吗?"乾隆皇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并没有什么野心。而且对联写得很实在,同时又怜悯他们穷得紧,不仅没治他们的罪,反而便赐了些银两给他们。

五、撰联封秀才

   一日,乾隆皇帝来到了一个小镇,只见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还依然如新,且有些春联写得甚为巧妙,便一路审评观看。忽地,他见一户人家的春联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皇帝心中奇怪,这人家对联口气大,屋却是破旧茅庐。经再三打听,原来写联的却只是个十岁孩童。乾隆皇帝命人找来质问,那小孩道:"我父亲卖烧饼,一个二个地数给人家;二叔卖鞭炮,鞭炮一响就惊天动地;三叔是屠猪的,能一口气将猪吹得圆圆的,正是先斩(杀)后奏(吹)。"乾隆皇帝听了,笑道:"果然说得有理"。乾隆皇帝还封他做秀才,并赏你五百两银子,鼓励他读好书,长大做有用之人。

六、真的是个妙人儿
一天,乾隆皇帝来到一酒楼上饮酒赏景,见有一歌女在弹瑶琴,经打听,得知歌女姓倪,便顺口吟道:
    妙人儿倪家少女;
    接着,乾隆皇帝吩咐随从续联,却谁也续不了。歌女见无人续对,便高声道:
    大言者诸葛一人。
    乾隆皇帝见歌女能对,心中高兴,邀请共饮。忽地,窗外一阵冷雨洒下,乾隆皇又顺口道: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歌女正在思量,忽见堂下有人切西瓜,触景生情,便道:
    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
    乾隆皇帝拍手笑道:"真的是个妙人儿"。

                        七、道士巧对
一日,乾隆皇帝行到珍宝桥上,只见风光壮丽,不禁吟道:
珍宝桥头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随行们苦思良久,也不能成对。乾隆皇帝大为扫兴,正想回头,忽闻桥下有人高声叫道:
    石阶台下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大为惊奇,邀请那人相见,却原来是个道士。乾隆皇赏他银子,那道士却说:"出家人要银子何用?"乾隆皇帝封他官,道士又不做。乾隆皇帝想了想,就在手中折扇写上:
天下酒店任尔饮;
自有官府出酒钱。
接着,哈哈大笑,将折扇送了给道士。

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48:00

(五)

解缙对联故事(十五则)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以狗嘲举人    年纪尚小的解缙,早已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有神童之称。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其中有一个并无真才实学的举人对解缙道:“我有一个上联,你若对不出,便早早丢了神童的称号吧,”说完便道出上联:
蛤蟆蝈蝈闹庭园,蹦东蹦西讨人恼;
解缙听他出口伤人,也很恼怒,毫不客气地道:
疯狗汪汪咬门坎,摇头摇尾惹客笑。
在座众人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二、以花助秀才吉水城有个出名的美貌才女,以才招婿,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但能进门的却很少,那些纨绔子弟只好在门外团团转,因为门上贴着一副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一日,一个英俊潇洒的县中秀才匆匆而至,小解缙便上前看他如何应对。但那秀才望门兴叹,也只摇了摇头,便愁眉苦脸地转身而去。解缙竟觉可惜,便追上前去笑道:“大哥哥,要进此门有何难哉?”秀才急道:“难道你能对出此联?”解缙点了点头,说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秀才大喜道:“真不愧为小神童,大哥哥不知如何谢你。”
那秀才在小解缙的帮助下,终于迎来洞房花烛夜。
三、改联服尚书    解缙自幼聪敏,曾梦五色笔,笔上有花。一次,他的族祖抱他在膝上,笑问他:“小儿何所爱?”他应声作了首诗: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
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解缙家和归隐的曹尚书门对门,曹府门前有一片竹林。一年,解缙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心中十分妒忌,便命人将好好的一片竹林砍成了竹桩。解缙见了,心中有数,便在联尾各加一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见后越发生气,命人将竹桩连根拔起,谁料解缙看后,又将对联改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遂在春节过后解缙父子登门作客时,有意为难解缙,要他走小门。解缙不允,曹尚书便出了一个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立即应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见他对答如流,也没甚么话好说了。

四、对句赢竹林一天,曹尚书出外访友,傍晚时醉醺醺骑在马上回家。听得马蹄打在桥上得得作响,忽生一联,急忙找解缙对句:“我有一联,你若能对上,我便将屋前的竹林输给你,若对不上,你便认输不得再称神童。”解缙点头,曹尚书便道:马过木桥蹄打鼓;
解缙忽见母亲出来喂鸡,几粒谷子掉在铜盆上,几只鸡正在啄食,叮咚作响。解缙喜道:
鸡啄铜盆嘴敲锣。
曹尚书只好认输,将竹林输与解缙,并道:“我的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有你一半聪明就好了”。
五、索球赏纹银    一次, 解缙与小伙伴们玩踢球,其中一人用力过猛,将球踢进了将军家的花园中。由于将军是当地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小朋友们谁也不敢入内要球。解缙挺胸大步上前,被守门的家丁拦住,两人便在门前吵了起来。那将军出门见是解缙,便对家丁道:“休得无礼,快放神童解缙进来。”解缙进门后有礼貌地说明原委,将军笑道:“我出个上联,对得好重重有赏,对不好就不还球给你。”解缙说道:“既是将军有令,解缙莫敢不从。”将军便指着挂在墙上的龙虎图说道:
画图中,龙不吟,虎不笑,见个童子,可笑可笑;
解缙看见桌台上一棋盆内,正有一残局,随即答道:
棋盆内,车无轮,马无辔,喝声将军,莫跳莫跳。
将军又惊又喜,忙命人将球取来,又打赏纹银百两给解缙,亲切地说道:“银子助你上学,好好用功,将来必有作为,有空别忘了来看看老朽。”
六、续联道实情明朝洪武年间,吉水遭受水灾及蝗虫,民不聊生。灾情报到京城,皇帝便命钦差察看。就在钦差到达灾区时,途中遇上两个醉汉。大臣遂以此为由,坚决不开仓赈灾。县令只好苦苦哀求。钦差没法,便想了个刁难的方法道:“要开仓,先要对个句。”说完,便道出上联:
红绿交加,醉汉不知南北;
县令苦苦思索,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此事传到解缙耳中,他急如星火般走到县衙,往钦差面前一站,大声说到:“下联早已有了。”随着说出下联:
青黄不接,穷人卖尽东西。
大臣见下联对得工整,又道出了实情,只好立即开仓赈灾。

七、金水桥巧对    解缙儿时和父亲在南京住了一段时间,很多文人都喜欢与解缙来往,一起吟诗。有一次,一个叫胡子祺的和解缙一起来到金水河畔,信步上了金水桥。只见沿河两岸长着金线细柳,柳丝悬垂水面,三两渔人垂钓河畔。胡子祺即景生情,便对小解缙道:“我有一联,请你对下联。”说完便道出上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解缙忽见桥下有一女子,正在叫卖玉簪花,便眼前一亮,说出了下联: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众人一听,纷纷拍手叫好。

八、“果然名不虚传”南京有一名妓叫萧素素,能诗善对,颇有才名。许多文人都想结交她。但萧素素洁身自爱,恃才傲物,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来者必先应对,能对便见。不少人因此而败兴。后来有人请得解缙来,想压倒萧素素为大家出气。那天,解缙与一班才子前往相访,萧素素久仰解缙之名,破例梳洗相见,还亲自为他献茶。当解缙伸手去接茶之际,萧素素却把手缩了回去,口中吟道:
三分分匀香茶,解解解元之渴;望君品出味中味,莫道烟花个个非良子;
解缙一听,仓促间想不出恰当的下联,萧素素见他面有难色,不忍相迫,示意他先将茶接过去。解缙接过茶杯,见下联早已贴在茶盘上:
一朝朝罢圣主,行行行院之家;见姊诚为才上才,方知尘寰处处有能人。
    解缙无比感激地照念出下联,萧素素便对大家说道:“果然名不虚传。”解缙十分敬佩她的才华和品德,从此便将萧素素当姊姊看待。后来解缙成了翰林学士,便设法为萧素素脱籍,救了她出了风尘。
九、贤者堂而皇之一天,解缙应一位朋友去闲聊。可当解缙到朋友家门前时,只见门上贴了一副联: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陷入沉思:我今天之来,既非闲人,也非盗者,而且是应约而来,朋友为何如此无礼?但他仔细再看,发现对联的下方还留有空白处,门边还放着笔墨。解缙恍然大悟:朋友有意让他续对,才可入内。解缙想了想,便提笔将对联续成: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写完,便推门入内。朋友一见便道:“我门上不是写着闲人免进的吗?”解缙笑道:“你再去门上看看,我今天以贤者之身,堂而皇之进来,令你蓬荜生辉,还不谢我?”朋友一看门上的对联,哈哈笑道:“老兄真是筹高一码。”

十、好友相对作乐解缙年轻时,曾在一友人家中作客。友善对,二人相逢少不免作乐一番。友出了一上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
解缙稍为思索,随手指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朋友指着门外石狮子再出一联: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了得?
解缙眼珠一转,又对出下联: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朋友听罢,觉得解缙非同凡响,自己却已才尽,又没有好上联,好不尴尬,忽见杯中映出墙上蒲叶,即景再出一联:
杯中倾蒲叶;
解缙望了望园中,手指石榴花笑道:
人面笑榴花。
朋友见解缙对答如流,十分敬佩。

十一、巧对两姨夫   一年中秋节, 解缙夫人三姐妹都连同夫婿一起到父亲家中拜节。一家人喝酒赏月,好不高兴。解缙岳母令三个女婿吟诗作对助兴,两个姐夫早就欲与解缙比试,此时当下叫好。大女婿先发制人:“小姨丈先来吧,就以你父母的贵干为题,作一对子。”解缙知他有意嘲弄自己出身,但仍神色自若地说道:严父肩挑日月走街巷;
慈母手推磨石转乾坤。(日月指大小烧饼,乾坤指上下两片磨石)
一副对联,信手拈来,道出解缙父亲早起叫卖烧饼,母亲半夜磨豆腐的情景。大女婿心中暗暗佩服小姨丈的才华,又手指壁上的圣人图说出了一上联:
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孔夫子指孔子,关夫子指关羽)
吟罢还故作谦虚地说:“出得不好,还请小姨夫对出下联。”
解缙脱口说道:
写春秋,演春秋,两部春秋。(指孔子定春秋,关羽夜读春秋)
在他们互相对句时,二姨夫却在苦思,当解缙话音一落,他便手指窗外,说出一上联来:
朝朝朝朝朝朝应;
大家顺着他的手看去,见有座龙王庙,知他所说是天天有人朝拜,且有求必应。解缙想起文水河水涨水落,奔流不息,便对出下联:
长长长长长长流。
大家一听,都高声叫好。

十二、揍皇上升官
朱元璋驾崩后,小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之人。众位大臣商议,如何好好劝告皇上。解缙却道:“皇上昏庸,光劝不行,要狠狠揍他一顿。”大臣们都吓得面如土色。第二天,大臣们照例上朝,解缙忽然跑到皇帝面前,照面就是一巴掌。皇上结结巴巴道:“反了,快把解缙拿下来!”众人只想解缙今天肯定要斩头了,殊不知皇上却捂着脸道:解缙恶,解缙打,解缙揍皇上;
众大臣却觉得好笑,皇上挨揍,还有心思出联。解缙却不慌不忙地说:
蚊子咬,蚊子叮,蚊子欺君王。
皇上怒道:“胡说,何来蚊子?”解缙却道:“皇上请看。”众人一看,解缙掌心上果然有一只蚊子。皇上立即命人为解缙松绑,并升他为翰林学士。

十三、“猴子”对“畜生”一天, 解缙应同僚之请赴宴。席间,一位自命不凡的当权大臣见他年纪很轻就当上了京官,处心积虑要奚落他一番。便道:“解学士,老臣有一上联,可能对上?”解缙笑道:“不妨赐教吧。”那大臣便阴阳怪气地道:
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解缙明知他借对句(锯)为名,实把自己比作小猴子,也毫不示弱,稍一思索,便道:“大人,晚生对上来了,但恐令人不快。”那大臣道:“但对无妨,但对无妨!”解缙道: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缙以出题(蹄)为借口,骂当权大臣为老畜生,以牙还牙。
大臣听后,满面通红,在座者莫不笑爆肚皮。

十五、都是联语闯的祸    一年冬天,一名朝官设宴贺寿,解缙同一班大臣到贺,席上吟诗作对,热闹非常。这时,锦衣卫纪纲站起来,胡乱吟唱,借吟诗为名,寻人开心为实。解缙想煞煞他的威风,便对纪纲说道:“解某不才,出一上联向足下求教,望勿见笑。”纪纲不知原由,还故作谦虚。解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纪纲不学无术,自不能与解缙相比,当然对不出下联来。半晌,解缙解嘲地道:“既然大人不屑一对,就我自己对了吧。”然后说道: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纪纲听后,方知解缙是冲他而来,便怀恨在心,以后欲设计陷害解缙。

豆腐 发表于 2009-7-30 12:50:51

本帖最后由 豆腐 于 2009-7-30 12:56 编辑

(六) 曾国藩对联故事(十六则)
胡如庄搜集整理

一、为人处世之秘诀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他望子成龙心切,便对曾国藩早早地进行了封建伦理教育,并写了一副自箴联,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大事者,无不从立志始。曾国藩立志完成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除了曾府“半读半耕”的家风陶冶外,主要是他终生遵循“五箴”的主旨修身,并由此而得出诸多为人处世的秘诀。这些秘诀使得以独步官场,挺立于权力斗争的漩涡而不败。在他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联: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上联自诫,指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1859年4月1日,曾国藩又作了一副自箴联: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上联借《孟子》之典,表明要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下联表明了“终身有乐处”之意。从以上曾家两代三联不难看出曾国藩为人处世之秘诀。

二、孟生一语双关
曾国藩驻兵安庆时,当地有一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诗文书法无不精通,尤其擅长对对子。曾氏是个很爱才的人,于是召见了这位“神童”,面谈时问及他的家世,了解到他的祖父也是生员,于是顺口出了个四字对:
孙承祖志;
孟生未多加思索,即对道:
孟受曾传。
孟,指孟子;曾,即曾氏始祖曾参,孔子的高足,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所以说“孟受曾传”。同时在这里又一语双关,孟又指自己,曾又指曾国藩。意即我小孟受益于您曾大人的教诲呢!孟生的恭维恰到好处,难怪曾氏听后即大加赞赏。



三、总算扯平了
曾国藩、左宗棠都系湖南人,又都是清廷重臣,二人因政见不一,相互间不时戏谑嘲讽。一天,两人相见时,左宗棠因听说曾国藩宠爱一名小妾,每天晚上都帮小妾洗脚,便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到一个上联,请大学士对个下联,不知肯赐教否!”曾国藩回答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请勿客气,只怕对得不妙。”左宗棠说:“过谦过谦,以大学士之才,无有不妙的。”于是说出了出边:
替如夫人洗脚;
“如夫人”即妾之雅称。曾国藩一听,好家伙,心想你既然无礼,就休要怪我了。他略一思索,随即对道:
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堂一听,面红耳赤。那年进士考试时,左宗棠正在新疆平乱,他请求回朝应试,朝廷不同意,要他继续平乱。为了安抚他,皇上搞了个“赐同进士”把他。而那时的官员,看重的偏偏是这“进士”出身。对边还将他这个“赐同进士”视同“如夫人”,就显得更低微了。左宗棠吃了这个哑巴亏后,一直耿耿于怀。一天,他与曾国藩同到一官员家做客,左宗棠想报复一下曾国藩,又提出对联,这回曾国藩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辄相左;
这出边说左宗棠自命不凡,又将“左季高”这姓字倒嵌进去,要应对委实不易。可左宗棠也是高才,略一寻思,就对出来了:
藩臣徒误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
对边也将曾国藩的姓名倒嵌进去了,且对得工整。意思是说你曾国藩要报效朝廷,可是你有什么经国济世的才能呢!曾国藩一听,犹如吃了一闷棍。两人两次联对,双方都是一输一赢,总算扯平了。


四、赵赭生巧对
曾国藩受命镇压太平天国,许多人都投靠他做幕僚。有一次,湘军打了胜仗,曾国藩带了些幕僚出城游玩庆功。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瓦屋躲避,原来那是一间祠堂,甚有气派,木梁雕着大鳌鱼。曾国藩见状顺口吟道:
梁上鳌鱼,难煎难炒难供客;
但却怎样想也续不出下联,他便示意众幕僚续联,一时间个个面有难色,忽地一个声音吟道:
门中将军,不饮不食不求人。
曾国藩抬头一看,见门上贴着两个门神,心中佩服,询问之下,知是皖西解元赵赭生,立请他做幕僚,当任参谋。一天,赵赭生接到紧急公文,因怕有所担误,未经禀报便直闯入内堂,曾国藩正抱着小妾在膝上,见状对他大吼:
瞎千双万只眼;
赵赭生心中不悦,顺口答道:
放一百二十心。
说完将文件放下便走,他心感曾国藩喜怒无常,当晚便悄然而别。


五、一联用两典

曾国藩之好友何栻晚年罢官后流寓淮扬,无官一身轻,终日宴请宾客,来的都是扬州的官员富商。曾国藩到过扬州两次,每次都到何栻家中。一日,何栻请曾国藩到府上饮酒。席间,何栻讲起了罢官后以盐致富大营第宅的经过,还邀曾国藩为寓宅赠题。曾国藩想起当年范蠡,佐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知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浮海至齐,隐姓名,与鸥鸟为侣,治产至数千万。复尽散其财去陶,自号陶朱公。便写了上联: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但下联该怎么写呢?曾国藩一时没有主意。何栻看到上联用典恰当,便连进了他三杯酒。酒刚下肚,曾国藩又想起了南朝梁东海郯人何逊,在扬州时,每值梅花盛开,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阳,思梅不得,固请再任扬州,以鹤自随,适寒梅怒放,大开东阁,与文士友好,笑傲终日。何栻不就像何逊一样,伴随着仙鹤,移家扬州。且徐凝《忆扬州》诗中有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于是,曾国藩提笔写了下联: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六、生挽汤鹏
汤鹏字海,秋与曾国藩是同乡好友,又一起在京城做官,时相过从。后来割袍断义,谁也不理谁。说来好笑:就是对联惹的祸。那年春节,汤鹏到曾家拜年。主人把客人请进书房便坐闲谈。汤鹏眼尖,一眼看见书桌上卷着一叠纸,以为是主人新作的诗文,就想先睹为快。没想到曾国藩大惊失色,死活不让他看,这就更加勾起了汤的好奇心。汤鹏一把抢过去,展开一看,不由当即皱起眉头:原来这是一叠挽联,而且劈头就是“海秋仁兄千古”!再看却是: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汤鹏狠狠盯了曾国藩一眼,重重吐了口唾沫,扬长而去。汤鹏确实也算一个异人。他少年登第,可官场却远没有曾国藩得意;他后来因事左迁,“恃才傲物,谤口繁多”;他的死也不同凡响:一天酷热,几个朋友聚在汤家闲聊。有人说大黄药性峻烈,不可随便服用。汤鹏漫不经心地说:“那有什么?我经常服用它。”大家感到愕然,都不相信。汤鹏大怒,立刻命仆人去药铺买了几两回来,马上煎服。喝了一半,朋友们担心出事,攘肩捉背,群起制止。但汤鹏坚决不听,还是将一罐大黄全部服下,结果当天暴卒。曾国藩在祭文中沉痛地说:“一呷之药,椓我天民”。也有人在旁边议论:要不是曾大人生挽汤鹏,汤鹏也可能不至于好奇倔强到不惜生命的地步。

七、望湖亭口占

1855年初,曾国藩以兵部侍郎衔率部攻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遂困守南昌。次年秋,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他乘机指挥湘军反扑。1858年8月28日凌晨,曾国藩由湖口开船,中午至吴城镇,遂在望湖亭赴宴。饭后,应重建望湖亭的彭雪琴之邀,当即口占一联: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吴城,在江西省新建县城北约90公里处,是赣江流入鄱阳湖的入口。古时这里不仅水路畅通,商业发达,而在军事上也是水师进退的通道。望湖亭,在吴城镇鄱阳湖岸,为彭雪琴1857年重修。重修后加高两层,登亭足览全湖之胜。在此次来望湖亭之前,曾国藩还来过一次,固有“曾上”“重来”之说。后来,此联就成为了望湖亭的名联了。

八、题金陵湖南会馆戏台

1864年秋,湘军攻破天京后,曾国藩常组织湘军将士在南京看家乡戏,并为江苏金陵湖南会馆戏台题了一联:
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
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上联的“荆楚”,即楚国,指湘军的家乡。“九歌”,指《楚辞》中的一篇。“枌榆”,汉高为江苏省丰县枌榆乡人,初起兵时,祷于枌榆社。后因以枌榆为故乡的代称。下联的“六代”,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曰:“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劫”是指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雅》、《颂》多歌颂之辞,故后以称盛世之乐。此联写
自己重于写客观事物,旨在突出自己当时“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聊作”,意谓并不多么在乎;“重闻”,却十分得意,用语甚是得体。

九、桂湖怀杨慎
桂湖,在新都县城西南隅,距成都20公里。因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幼时曾沿湖植桂树而得名。桂湖景色秀丽,图画天成。每逢中秋,桂蕊飘香,清逸可人。那年,曾国藩为四川主考,特为桂湖枕霞榭题联:
呼吸湖光餐桂露;
徘徊秋月漱荷香。
随后,曾国藩想起了杨升庵。杨为正德时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诗文主清新,不受七子影响。世宗时因以直言极谏,而谪戍云南省永昌,72岁老死戍所。虽然杨氏故居已无存,但后人所建的“升庵殿”犹在。曾国藩便提笔为桂湖枕霞榭再题一联: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上联写湖光山色迷人,我仅是来此欣赏的过客。下联对景思人,想起了杨慎自幼在湖畔读书,面对荷花满湖,不由得怀念才华横溢而遭贬谪的诗人来。先写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为一体,表现了高雅的韵致。

十、莲湖清净

莲湖书院遗址在湖南衡阳市。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知县陶易所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县陈笃改建西湖之南,易名“莲湖书院”,并清曾国藩题联: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
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上联嵌“莲”字,以“清”字承莲香着笔,写莲湖书院清香入座的学习环境,兼论读书治学“当描成这般花样”的境界,即像莲花那样端庄素雅,挺拔俊秀,清香四溢,传之久远。下联嵌“湖”字,用“静”字承湖水落笔,写莲湖书院静谧安恬的学习条件,兼谈读书治学应“悟得斯道源头”的方法,即在严谨静心的研习中,正本清源,阐释义理,掌握有益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巧嵌书院之名,妙用“清静”二字,与“莲湖”相映,可谓读之清香扑面,静水悦目,使人醉心于此书院,决心描“花样”,悟出“源头”。

十一、题联勉励故乡子弟

东皋书院在曾国藩故里的湖南湘乡县(双峰县是1952年从湘乡县析出的)。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创建。由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句而名之。曾国藩在湘乡读书时,为东皋书院题了一联: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涟水”源出涟源,是湘江一级支流,流经湘乡县城;“湘山”又名君山,位于洞庭湖中,这里借指湘乡县东山。美好的山川,其灵气一定会产生杰出人物。古来豪杰圣贤并非天生,要凭学子们深明大义,认清方向,不断磨励,努力完善自己。曾国藩在作此联的当天日记中写道:“周缦云来上学,次儿纪鸿、外甥王兴韵、女婿罗兆升三人从之肄业,已刻行礼。”由此可见,全联寄托作者对湖南青年的期望,特别是勉励故乡子弟通过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但其虚实相融,浑然一体,意味深长。

十二、两江总督撰联演说
曾国藩对人对己一贯要求严格。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邵)蕙西面责予数事:一曰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二曰自是,谓看诗文多执己见也;三曰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直哉,吾友!吾日蹈大恶而不知矣。”在他第一次出任两江总督时,就为两江总督衙署厅事题了一联: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联中“愿诸君”、“使僚友”两句,言真意切,比一篇面对僚友的演说词强多了!

十三、祈雨作联
同治六年(1867)五月,“江宁天气燥热殊甚,枯旱已久。”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署内设坛求雨,每日在大堂三跪九叩,恭迎南方朱雀、风云雷雨诸神,并屏退左右,将祈雨文告诵读一遍。一日,曾国藩出城到数十里的灵谷寺请水。抬头看天,“热甚而风不息,夜间皓月皎洁异常,全无雨意”。曾国藩心想,这一定是触犯了神灵,才遭此惩戒。谁知“辰正即得大雨”,终于缓解了旱情。曾国藩对左右说:“此水是八功德水呀!”当即为灵谷寺作了一联:
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
六朝都会,环山长拥吉祥云。
并为修缮灵谷寺送上了四千两黄金。


十四、官厅挽马新贻
同治九年(1870)十二月,曾国藩在盐道衙门,与钦差大臣、刑部尚书郑敦谨主审“剌马案”,众人议定将剌杀马新贻的张文祥凌迟处死,并重祭马新贻。一日午初,马新贻出殡回山东,白幡纸钱,遮天敝日,观者塞道。曾国藩随行至三山街,心中烦闷,便在一古董店内小坐。时有庞三省悄悄对他说:“前年我在马谷山(新贻)厅上同坐,忽然梁上落下一条大蛇,长约四迟许,似亦不祥,果验。”等队伍走过,曾国藩即抄小路先出了水西门,在官厅等候。未初三刻,马的灵柩到达官厅,曾国藩行礼毕,书上一挽联:
范希文先天下而忧,曾无片时逸豫;
来君叔为何人所贼,足令百世悲哀。
随即回署。


十五、撰联治眼疾
曾国藩晚年右眼失明,左眼模糊,经常“眼蒙不能治事”,很是痛苦。尚书毛煦初送他一幅“墨晶镜”,让他遮在眼上,挡风避光,以求保住“左目一隙之光”。许仙屏送他一块“中空积水”的玛瑙,用金刚钻打开,取水滴在曾的眼中;他自己每天早起后将两掌磨擦发热,沾上舌尖的唾液在眼脸上擦八十一下;还有一个叫马昌明的守备,自称擅长气功,可以运气于人的肺腑,天天到督署与曾对坐“三刻许”,坚持了“三七二十一天”,却无效果。一日夜间,曾国藩偶登督署内东面的一座高楼,夜风吹来,顿觉神清气爽,抬头望去,满天星斗,心情所至,出口就成一联: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念完此联,心中一畅,眼疾的症状减了大半。因此,此后曾国藩常夜登此楼。


十六、为两江总督署撰联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署新造大小房屋一千一百八十九间,同时在天王府金龙殿基础上重建了督署大堂,重檐尖顶,泥金彩绘。曾国藩亲自撰了一联: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乃尽我心。
为了将此联作为两江州府衙门大堂的对联,曾国藩将对联连续书写了六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传曾国藩故里的联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