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33:50

南都在线论坛佳作分析几篇

家教妙联劝人醒世 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为了教育好下一代,精心撰写出许多含义隽永、情深意切的家教对联。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联语告戒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旧时,有一秀才,吃穿无度。这年年关临近,他看到众邻居都忙着办年货,而自己手无分文,只得空手回到父母处。为教育儿子,父亲送给他一副对联: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秀才看过联语,非常羞愧,从此再也不乱花钱了。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忘我的人。

老舍曾给女儿写过一联云: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联语为女儿今后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35:26

数字妙联悼孔明 作者:吴学安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
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39:20

独出心裁数字联 数字是每个人经常要接触的,不少人独具匠心,把数字镶嵌入对联中,不仅意趣盎然,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古时一对新婚夫妇花烛之夜吟成这样一联:   

六尺红绫,三尺系腰三尺吊;  
一幅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   

联中运用了减法:上联六减三余三,下联一减半剩半。

再看一副加法联:   

绿鸭浮水,数数一双四只;  
赤虫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绿”与“赤”,属颜色相对,同时谐音“陆”与“尺”。上联讲鸭的只数:一双加四只;下联讲蛇的长度:九寸加十分。   数字用的好,尤其是将数字按数序嵌入联中,更可增加联句的自然美和技巧性。

某地十佛寺对联: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上联“万、千、百、十”逐步递减,下联“一、二、三、四”逐步递增,显示一种动静相生的自然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春节,郑板桥看到一户人家门前贴有一对: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郑板桥连忙让随从准备衣物食品给这户人家送去,随从问:“老爷怎知这户人家缺少衣服食物?”板桥答:“对联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1987年,齐齐哈尔的李人凤设奖征联。他出的上联是:   

一国两制构想,逢三春四化今天五脏六腑也增艳。观天有七彩长虹,地有八面好风,为我九洲山河,十亿民众,百载、千秋、万代,年年岁岁兆时运;   

联中嵌有14个数字。先后应对者有500多人,贵州的张定才对道:   

天造地设基业,看斗换星移世势日新月异皆生辉。数先为北除军阀,后为东逐日寇,愿斯西域民族,南国侨胞,港安、澳定、台随,处处世世共升平。   

对者虽说没有用数字,但紧扣当前形势,有新意,堪称佳对。数字联不一定非要用数字相对。

黑龙江的王益三在章回对联故事中有一数字对联: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度八方,游冬历秋度春夏;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用颜色、方位对数字、四时,饶有趣味。

还有一副有名的数字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头,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嵌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写了诸葛亮的十件事,一时成为绝对。后来有人对出下联,同样用孔明的生平事迹,用五方(东西南北中)加上五行(金木水火土)十件事,对得工整自然。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44:08

杂谈几处名胜对联 【作者:梁羽生】

纪录片“昆明春晓”里有一个云南大观楼长联的特写镜头,很吸引观众的兴趣。孙髯翁这副一百八十字的长联,大气磅礴,上联写景,下联说史,而过往的历史又与眼前的景物溶为一体——面对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遂引起“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令人浮想连篇,感慨无穷。的确是对联文学罕见的妙笔。


名胜对联,相得益彰,往往有联以地传,也有地以联传的,昆明大观楼就是后者的例子。昆明风景幽美之地太多了,大观楼在滇池之旁(如今已辟为公园),虽然也可以登楼览胜,但若论到赏览滇池的风景,它却还不是最佳所在。


真正能看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最佳所在应是西山的“龙门”。“龙门”是从山峰上凿出来的,峭壁千丈,下面是苍茫无际的滇池,山巅上建有“凌虚阁”,有一副对联描写这里的情景说:

仰笑宛离天尺五;
登临恰在水中央。

这副对联有声有色,令人想见作者的豪情胜概。又一副对联道:

极目太华高,若大乾坤撑半壁;
荡舟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这副对联不如前者生动,但也很有韵味。

昆明西山除龙门之外,还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处名胜古迹。太华寺的茶花最大最美,最大的直径达七吋多,据说是世界最大的茶花。在那里也可看到滇池,有副对联道: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挂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这是明朝名诗人杨升庵的手笔。人说“诗中有画”,这副对联则是兼有诗情画意的。

华亭寺更是出名的名胜古迹,本是宋代云南大理首相高氏别墅,捐舍为寺,后来经元代高僧铉峰重加修建。一九五九年逝世的那位据说活到一百二十一岁的虚云和尚曾做过此寺住持。寺中有副楹联制作犹新,联云:

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撒虚空,浑无世相;
一棒把千古孽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不知是否虚云所写。联语颇能说出大乘佛理的妙谛。它是“除魔”“救人”双管齐下,并非只求作个“自了汉”,消极出世的。

云南还有个风景荟萃之区,那是大理。大理的“风、花、雪、月”人所熟知,我不谈了。单说其中一个“大石庵”,那是人间罕见的奇景。整座庵建在一块石头上,旁边还有空地甚多,石之大可知。此石三面临水,建有小桥。有联云:

一石千秋撑半壁;
四桥两岸落双虹。

联语并不特别好,但因此景太奇,遂联以景传了。

离昆明一百一十五公里的石林(在路南县),有“天下第一奇景”之称,万笏朝天,千岩竞秀,令人目不暇接。这与“山如碧玉簪”的桂林风景,是同一类型。桂林也有“风景甲天下”的美誉,依我看来,是同中有异,各具特色,难分上下。石林是聚石笋而成林,风景高度集中,令人有如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论到景物变化的奇幻,石林胜于桂林任何单一的石山,但桂林石山岩洞的雄奇幽邃,则又胜过石林,如七星岩在抗战时期,可容几万人进去躲警报,其大可想而知。

石林入口处有“天开异境”四字石刻,但因乱石嵯峨,却不适宜刻对联,整座石林也就没有一副对联可资谈助。但桂林的七星岩则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是广西近代名人马君武手笔。联云:

城东佳景,常绕梦魂,叹半世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昇平。

这副对联没有景物描写,特色是作者把“我”入联,抒发了胸中感慨,只论文字,这副对联似乎不见得怎么出色,但写得很有感情,很能撩起桂林籍人士的乡思,无怪在广西颇为人所传诵。

马君武在民国初年,曾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乡当广西省长,但被地方武力反对,席不暇暖,又匆匆出走,在漓江遇兵变,打死了他一个姬人。他曾有诗纪事,有:“十年方洒坟前泪,万事无如劫后哀。海不能填唯为恨,人难再得始为佳。”等句,也颇传诵一时。其后,他直到一九二七年方始回桂筹办广西大学,此联即当时所写,联中的“屡经离乱”,确是有感而发的。

中国风景名闻世界的,桂林之外,还有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一副对联:“春水绿浮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色调幻美,比喻雅丽,确是佳品。

“平湖秋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我记得一联云: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满,水面风来。

清灵飘逸,算得是西湖的又一明联。

另一联云: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不及前作,但嵌“平湖秋月”四字,亦颇具巧思。

广东地方的名胜对联,著名的有广州观音山五层楼的那副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五层楼此联豪气干云,自是粤中第一名联。但百粤第一名山则应推博罗县的罗浮山,山上冲虚观有副联道:

掩映绿萝,穹窿紫气;
依稀灵眷,仿佛幽人。

意境飘然出尘,有东坡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味道,与五层楼联语之豪放大异其趣,也各有其妙。

此联作者是前清遗老东莞陈伯陶。陈在辛亥革命之后定居香港,溥仪“大婚”(一九二二)时,他曾送礼金大洋一万元,并撰“大婚趋朝进奉奏”。其中有句云:“处海滨者十一年,望京华兮八千里。”一片“孤臣孽子”之心,可说是典型的遗老。

有名胜已毁,而名联尚传的,如袁枚(清朝乾隆年间人)的随园,园在今江苏江宁小仓山,是当时的一大名园,后世苏州的园林建筑,颇受他的影响。袁枚曾在随园门前悬一自书对联,联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来有个以“狂”出名的秀才汪中(容甫)跑到随园请见。汪中之狂是有渊博的学问作底子的,好些著名学者都曾受他折辱。袁枚不敢见他,叫门生问他来意,汪说:“无他,特来索坟、典、索、丘一阅耳。”汪中去后,袁枚立即把对联除下,从此不敢悬挂。因为所谓坟、典、索、丘这些古籍,并未流传后世,有否亦未可知。袁枚自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口气未免太过狂妄,所以碰到汪中一问,他只好自行除下了。但虽然袁枚不复悬挂,此联仍是传至如今,并未随着随园湮没。倘若我们不去管袁枚是否狂妄,只以联论联,则此联既写了景物,又写了主人的身分,用典浑成,实在也算得是副佳联的。

也有一些名胜地方的对联,只见之于前人笔记,到了该地,却找不到的。我读过一副南京玄武湖的对联,甚为欣赏,联云:

憾江山石头,抵不住仙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韵;
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此联发抒古幽情,写金陵故实,行文飘逸典雅,允称佳作。惜作者已失传。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45:55

龙门凤凰岩石室内泐石联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开凿浑沌?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虚空!
――宋湘

解说:  

据说此联是宋湘题大理石洞的,由舒藻录刻于此。  

宋湘(1748——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清嘉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贵州考官,云南永昌州知府、迤西道、湖北督粮道。宋湘性格豪迈,其诗沉郁雄奇,磊落倜傥。著有《不易居斋集》、《红杏出房诗抄》、《半湖漫草》及《滇蹄》等。  
舒藻(1807——1890年),字香谷,昆明人。清道光癸卯(1843年)举人。同治间为马如龙幕僚,后任湖北均州(今均县)知县州。归乡后主讲过育才书院。著有《履难吟》。 
"泐",刻。"顽",冥顽,愚顿无知。"浑沌",本指模糊一团,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的状态,又形容人无知无识。  

西山龙门的栈道、牌坊、石室、佛龛、神像和匾额楹联都是依山凿石而成的,正是这一伟大的石刻艺术杰作,令后人惊叹不已。本联不从正面歌颂这一举世罕见的奇迹,反而以戏谑的口吻,责怪那些能工巧匠是好事之徒,多此一举。从而寓庄于谐地道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  

上联劈头就说,对于冥顽不化的石头,只合(应该)任由它继续无知无识,糊里糊涂。此中显然暗用了《庄子.应帝王》中的一个故事:南海天帝"倏"和北海天帝"忽"有时相会在中央天帝"浑沌"那里,浑沌待他们很好,他们商量报答他的恩德,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听、吃和呼吸,这位浑沌兄却没有,让我们试着给他开凿。"于是他们每天凿一窍,到第七天,浑沌却死了。这就是倏与忽好心办了坏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一直保持愚昧无知的状态,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开窍"却带来最大的不幸。这与西方神话亚当夏娃偷食智慧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龙门石壁本来是一块浑沌的巨石,巧夺天工的开凿,开出了七窍,让石头有了智慧,有了灵魂,成了神明,善男信女们还说它是有求必应、灵验异常,于是人人都来顶礼膜拜。但是按照上述的逻辑,却还不如保持他原来的浑沌状态,为什么呢?自从龙门开凿以后,跟着智慧接踵而至的便 是苦难,从此在这龙门之上,演出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世上的事情,总是有荣有辱,有乐有悲,有成有毁,有生有灭。总而言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大概就是上联所要表达的道家消极无为的思想吧?  

下联却与上联相反,完全否定了上述思想。联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斩钉截铁地宣告:既然如此怪,我也想粉碎虚空!击碎、战胜那个掌握人们命运的虚无的偶像、空幻的假象。按照我国通常把佛道合为一家所表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观,虚空,显然是指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虚空不但是可以分解的,而且是可以无限分解乃至把它变成粉碎,变成无数最微小的粒子的。分解之后,自然要重新组合,这就是死而复生,这样世界就不再是一片浑沌、一片虚空,出现了人间世相的千姿百态。依笔者推想,这正好表现了联家一种主张人世干世(变革现实)而反对出世遁世的、反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试想,既然冥顽不化的石头可以开出七窍,成为灵验如神的偶像,既然无才补天的顽石幻形入世能够变成贾宝玉须臾不可离身的通灵宝玉,在那钟鸣鼎食之家、温柔富贵之乡演出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悲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面对这苦难与幸福并存,绝望与希望同在的世界,敢作敢为敢说敢笑,也让这个浑沌虚空的世界来一个天翻地覆的沧桑巨变呢!不知是否尚可言之成理、勉强自圆其说?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47:53

诸葛武侯祠的一副楹联 河南南阳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有一副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安阳。”


传说,这副对联是清咸丰年间南阳知县顾家蘅所作。他通过这副对联说明诸葛亮对蜀汉王朝,不管是先主刘备还是后主刘禅,都是鞠躬尽瘁,始终如一的。他的功绩,名扬天下。至于早年诸葛亮隐居之地,究竟在襄阳还是南阳,那就不必追根溯源了。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52:04

苏东坡---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
  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河上”与和尚谐音。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诗”与“尸”谐音。
  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豆腐 发表于 2009-11-20 13:53:03

药名砌对联 故事一串串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读来颇为有趣。现信手摘来3则,以飨读者。
  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决定返回故乡。临行前,他们在店门口巾了一副对联:“此地入参,附子当归。”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
  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进屋坐下,又吟:“一阵乳香知母到。”名医接对:“半窗故纸防风来。”客人说:“大将军骑海马身穿山甲。”名医答:“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花。”客人见窗外玫瑰,笑道:“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名医随即夺口而出:“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对罢,两人开怀大笑。
  有一后生欲拜一位老郎中为师学艺,老郎中却要先考考后生。他先说出一副对联:“九死一生救阿斗,昭君出塞到番邦。”横批是:“立起沉疴,”而后,老郎中捻须笑道:“此联内含四味中药,横批则是一位古人姓名,你若能猜得出,我便收你为徒。”后生略思片刻,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有何难?‘九死一生’是‘独活’,‘阿斗’是‘使君子’;‘昭君出塞’乃‘王不留行’,‘番邦’即‘生地’。横批系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师父,不知徒儿所答对否?”老郎中听罢大喜,伸出拇指夸道:“你果然‘药’思敏捷,回答完全正确。好!自今日起,我正式收你为徒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都在线论坛佳作分析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