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12-17 14:32:08

孔凡章先生谈对联

作者:张绍诚===================================
  阅读《鸿雪诗刊》刊载的孔凡章老师遗稿,翻检书箧,找出20年前孔凡章老师谈论对联的来信,思绪难平。

  1987年中日围棋擂台赛接近尾声,聂卫平九段在孤军独战的情况下,接连打败日方五员大将,夺取了最后胜利。当时举国(弈界同仁,包括我等爱好者)欢欣鼓舞,交口称赞。为此我在当年3月31日撰写一副对联赞美聂九段:

  卫纛起哀兵。陷阵冲锋,捣片冈。占山城,掘酒井,破武宫,拔大竹,妙算建功勋,赫赫英名垂宇宙
  平章操胜券,承先启后。绍弈秋。尊村妪,继元戎。敬师友,砺众生,手谈新纪录,煌煌伟业炳丹育※
  (《中华实用对联》收录“张少成赠聂卫平联”)

  上联说聂九段哀兵必胜,而接连几个日本棋手的姓氏则作地名使用。其中谈及主将武官正树的“宇宙流”被粉碎,引出一句双关话“名垂宇宙”(“捶他宇宙流”)。现在来看,联文顾得叙事,却疏于声律安排。今天复读,我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不能不认错;姑且录存,沿不掩儿时露臀照片之例也。记不清当时此联发表在《晚霞报》哪一期了,同时还寄交国家棋院。

  过了几个月,突然收到北京来信,却是孔凡章老师的亲笔。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三个二十多岁的朋友每个周末都在成都棋园观弈喝茶。当时我是“手谈”门外汉,既然懂不起,也就全神贯注地旁观他人对杀争锋。我们都知道孔老是四川棋界的知名人物,著名的教练。他除了和黄乘忱、陈志坚等老人对弈外,还经常和黄德勋、孔祥明等小友下指导棋;旁边大盘挂棋讲解,引得满场议论和赞叹。遗憾的是当时我不曾贸然前去请教,以后便是“大革文化命”,棋园关门;1977年后忙于教学,再没有去观弈,也不知孔老已经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定居北京了。因此在二十余年后得以捧读到他的亲笔信,其惊喜自不待言。稍加思索,我明白了:这是聂九段收到信,送给孔老看。老泰山则代乘龙快婿来复信。

  孔老来信原文是——

  少成同志:您一定很惊奇现在接到我的回信。事情是:收信的第二天打算回信,但怎么也找不到了。昨天才在字帖中发现。看来当时无意夹在字帖里了。
  拖延到今天才回信。真是失礼,请原谅。
  现在人们做对联。平仄、格式、对仗。往往都被忽略了,已经无复古典对联风格。您为卫平写的长联很好,从平仄、对仗、词藻看,都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望不断精进。我们这些人已经老了。继往开来。寄厚望于诸君。我很少写对联,现供职中央文史馆。最近同馆一百零四岁馆员孙墨佛先生去世。曾送一副挽联:
  早历桑沧,亲看时代风云。自晚清、洪完、民国,至华夏中兴。阅三万八千朝夕
  晚归槐苑。回忆平生踪迹。以文人、幕府、书家。享椿年上寿,凡一百零四春秋
  附寄近作诗稿一纸乞正此颂
  文安
  孔凡章顿首八七、十、廿九

  孔凡老回信,以其撰写的挽联为示例,让后进揣摩体味,诚所谓“鸳鸯绣出从教看,更把金针度与人。”这副挽联,以精练的文字,概括孙墨佛平凡而又不凡的百岁人生。“桑沧”“槐苑”比喻贴切,数字为对,字字悉敌,情文并茂,堪称典范。笔者多次阅读,受益匪浅。可惜因为忙和病,一直没有继续写信向孔凡老请教;当然还有个想法是,不愿因为小事打扰老人家,影响老人的生活安排。

  1989年聂九段因接连十余年征战建功,且激励青年棋手上进,鼓舞全国人民奋发进取,被授予“棋圣”称号;虽然战绩稍逊以往,但转事教育,贡献更大。笔者因此再撰一联相赠;同时刊登于当年的《晚霞报》、《天府联苑》和《当代楹联艺术家词典》。联文是:

  卫纛当关。鏖战一周星,真英雄胜负欣然,不减威风尊圣德
  平心静气,立言三百策,大意匠正奇乐止,好施韬略育群髦

  列联寄奉后,收到孔凡老的回信:
  少成同志:手示奉到。章今老矣。记忆衰退,恍惚记得两三年前足下来函似曾拜复。大作联语两则规律精严,以视今日非驴非马之作品,其工力相去曷啻霄壤,佩甚。
  卫平夫妇今在美国,一俟归来即当转致。
  近年因酬应或即事亦不得(不)作些对联,兹录两则呈政。尚希见教。(山而)复,祗候文安
  孔凡章顿首元月三日

  登泰山应主人请作楹联
  屹立俯三齐,桑海曾经,青吏五千年岁月
  雄威临九服,松云永佑,黄炎十一亿子孙

  长城征联
  临古道平添爱国情,想当年:雄关烽火,五夜师行;绝塞弓刀,孤城围合。为屏藩禹甸。炎黄裔何惮艰难,同心金断,劈开燕赵峰峦,夷险构云墙,东濒沧海,西接祁连,磐石固山河。万众丰功垂永世
  挽狂澜共仰回天手。欣此日:上将旌旄。六军容盛;中兴箫鼓。群庶欢腾。看锦绣神州,艳红旗倍增庄丽,集腋裘成,整顿汉唐垣垒,迎春飞露布,左起居庸,右联嘉峪,华光生土木,千秋胜迹换新颜

  第二段后半段指出当时募款修长城事。

  凡章未是草

  两年后,孔凡老谦称“记忆衰退”,仍然记得两年前通讯之事。我的信中似乎没有谈过我的经历,但信封上有地址。孔老是成都人,猜得出家乡人的职业,因而再次给以鼓励。老师这次评论对联颇有发挥,不是泛泛而论,确有针对性,对所见到的“非驴非马之作品”,加以批评。当时联坛某些人正在鼓吹只要字数够,不必讲平仄协调的“破格”对联;四川和南方诸省的联人坚持对联必须讲究格律。看来老人家一贯坚持恪守诗词格律的原则,决不苟且从事。对于拙稿有所过誉,所谓“规律精严”,“工力相去曷啻霄壤”,是鼓励之辞;且仅就格律而言,不佞从未窃窃自喜。

  孔凡老再度赐联作示范,针对诸“破格”之作而发,使典裕如,造语凝炼,充分表达鉴古思今的骚人旨意。其登泰山联赞颂岱岳的雄伟,见证历史,福佑子孙,言简意赅,气势磅礴;不仅数字对仗精工,而且声律协调。长城征联纵观历史,横览领疆,概述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为保卫祖国做出的贡献;更结合现实赞美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还为维修长城发抒感想。74字长联全无重复冗字,词语典雅,耐人寻味。句式错综变化,绝不呆板凝滞;而且始终保持前后音节平仄递换,上下联相应文字平仄相对,充分展示出汉语言的音乐美。读联至此,顿有“丈八蛇矛左右盘,十决十当谁敢前”之叹。探骊得珠,当然不是浅涉者所能办到。总之孔凡老的对联(还有他创作的诗词)值得我等后进好生学习。这也是绍诚抄录孔老华翰的初衷和深意,幸勿视之为借名人标榜自我;因为事后我仍然没有继续写信打扰孔老,一直到得知他老人家仙逝,方寻出孔凡老所与两函,记其本事,作为心香以致祭。

  ※《两浙联鸿》丁卯卷五亦收录“贺聂旋风连克日方高手”联文初稿,上下联第二分句各为“战果辉煌”与“前程远大”。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凡章先生谈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