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09-12-17 21:43:57

塌先生诗文讲堂:古代的山水楹联

转自<<十二楼五城>>论坛东来讲坛"塌先生诗文讲堂",本帖子已向<<十二楼五城>>论坛申请转帖获允
===============================================

    山水楹联,是指其题材内容为描绘山水景物、抒写山水情怀及山水审美体验的楹联。

    楹联源于诗歌的对偶语言艺术形式和古代桃符悬挂形式。它以完备的形式正式出现,据宋人张唐英《蜀梼杌》记载,当起于后蜀主孟昶。

    由于楹联出现在诗词兴盛的时代,诗词语言艺术的成功手法使楹联自出现后便有了凭借而很快成熟起来。且因许多名人和文学家参与撰作,提高了楹联的地位和艺术成就。

    自宋以来,这种文学创作形式历久不衰。宋代苏轼、真德秀、朱熹,元代赵孟頫、杨瑀,明代朱元璋、解缙、祝允明,清代乾隆皇帝、纪昀、俞樾等人都喜撰楹联,不少作品流传至今。
明清两代,是楹联的鼎盛时代,各类题材内容咸备。山水题材,本在楹联产生后不久即进入这方艺术园地之中,南宋朱熹笔下已大放光彩,明清时代更是蔚为大观。   

    山水楹联多出现在自然山川和人文胜境中的风景名胜(如山崖水畔、园林、寺观、宫廷、邸墅、宅院、祠宇、馆所、书院等等)的楼、台、亭、阁、殿、堂、轩、榭、廊、厅、室等的楹柱、门户、墙壁或摩崖石壁上。方式有悬挂、直接镌刻、张贴等。

    山水楹联所写,与山水景物环境最为密切,它的题材多是此处触目所及的景物,可以互相验证,语言的表现力与即目的环境景物相得益彰。

    它的悬挂、镌刻、张贴处所固定,一般在环境原地(当然,也会被人传抄流布),比起书之籍册的流动性极大的诗文词曲来,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往往集优美的语言艺术、精湛的书法艺术和镌刻艺术于一体,珠联璧合。它与环境美景交相辉映,增添深厚的文化蕴含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一大景观。& B9 t# G. a8 [+ }2 `

    在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其它一些建筑环境中,倘若缺少了楹联的渲染、点缀和画龙点睛,便失去了一大民族特色,失去了一份美感,也失去了一份深刻,给人以缺憾之感。3 _" k4 Q5 W# r; V# x8 p! ]

    许多山水楹联为名人名作,这些作者或即主人,或为游客,作品绘景佳绝,脍炙人口,保留下来,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名胜。# t: \8 b2 K1 a8 u) [

    山水楹联是作者“身即山川而取之”而创作的,在众多的山水楹联作品中,汇集了各时代各山水景物环境众多作者的佳制,各种山水景物毕呈,牢笼百态。- w$ p# l. o5 W# d3 X7 ?

    作者在联语中吟赏、再现、渲染美景,描绘出自然山川景物和人文景观的貌与神。

    如庐山御碑亭联:; C( m* P. r& x6 q
    ∧壁云岩九江棹,* O1 Pr. v7 xg! l
    一亭烟雨万壑松。: S- a+ u) Z9 g: E# h

    御碑亭在锦绣峰,此处风云烟雨,阴晴变幻无常;登亭而去,常见烟雨满亭,万壑松风;依亭俯瞰,四壁云飞;云散雾去,则长江和九江城外秀色可揽,仿佛江中棹影可视,棹声可闻。

    此联即抓住本处环境的景物特点,几个意象排列组合,绘景准确形象而具有概括力。5 Tl4 E# m- E( f

    于谦题庐山山阴石屋联:6 R$ t! l8 e; C$ S) m
    花雨欲随岩翠落,' K, ]0 ^) J. t. @; }) ~3 U* U0 j
    松风遥傍洞云寒。

    山阴石屋在香炉峰半山,野花盛开,山崖碧翠,松树倚壁,屋洞在其间。时有花雨滴翠,松风摇寒,云从面起。

    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写花雨、松风等景物依人,并把自己的知觉感受寓在其中,写出一种真切、清寒之美。4 H. J0 R% ]4 |% U% y

    四川涪陵市碧云亭联:
    看碧云亭新雨初霁,一笑昂头,出寺钟声破空去;& j8 c' `" V9 `2 x2 i5 W) v; y
    问黄山谷旧游何处,几回搔首,隔江岚翠扑人来。* B' [; e7 Q! b$ r4 c

    碧云亭在涪陵城东北长江与乌江汇合处,俯江流,对岑碧,最是登临观景之佳绝处。

    涪陵城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平常时候多雨多雾,倘得丽日晴天,景象殊异。5 ^+ Q4 A. U3 E6 I8 _

    此联即写雨霁初晴,天色清朗,碧云亭如笑语昂头,有出寺钟声划破晴空,豁然远播,直令人心胸爽朗,无比快意。

    继而想起好游的“涪翁”黄山谷,可曾于何处见过此景否?答案难寻,搔首踌躇之际,忽有隔江对岸的岚翠飞扑而来填充。此联构思新奇,写景佳妙,绘声绘色,具有灵动之美。

    三山五岳的联语则不乏气势磅礴之作,如西岳华山玉泉院联:2 o/ w2 T- r: N- c$ z; S; ^
    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6 U5 h1 l, e8 w5 q$ n
    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

    中岳嵩山绝顶联:
    翠色千重包楚塞,
    黄河一线下秦川。

    南岳衡山南天门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d4 V: b/ a0 N5 A_' ?

    东岳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这些联语都写出山岳的雄伟而又各显特色,让人感到壮观、威严和峻美。

    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_H9 c! b" d" I
    白水如棉,不用弹弓花自散;& W* E6 r0 J3 Q- x1 S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g( L" D5 Y/ r

    黄果树瀑布在镇宁的白水河上。河水流经黄果树地段时,由于河床断落,形成多级瀑布。其中的一级即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级宽约三十米,高六十余米的罕见巨瀑。观瀑亭即建造在瀑布对岸。

    于观瀑亭中正面观瀑,但见万练倒悬,珠花四溅;而形成的飞雾濛霭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如同彩霞锦缎。

    此联描绘出这种壮丽的胜境歌咏大自然的伟力和杰作。读联观景,置人于对自然造化奇丽美的惊叹和遐想中。1 t. s& ~* T2 S1 c- ^

    云南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e+ k" d9 e; d2 G+ T
    四时烟雨半山云。

    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联:8 c* \# ^p8 |7 d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苏州万笏山白云泉亭联:7 @/ x; ^1 q8 V* S0 z" ?4 v# l! W' e
    万笏皆从平地起,
    一峰常插白云中。4 ]& x) p0 b; V6 n$ y, C

    苏州灵岩山西子池亭联:, H: [* |0 Q# z/ {, B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 A$ \1 Z! H9 W
    画廊垂月池,幽花曾照浣纱人。

    这些楹联抓住环境特有的自然或人文景物写来,或极富园林风光之美,或突出山水景物之奇特,或蕴人文之内涵。总之,山水楹联描绘了各种山水景物,千姿百态,美景纷呈。

    在再现山水景物特征和形态的同时,许多山水楹联着重和善于表现山水景物的真趣与人生、事理的感悟。, K: D+ e' a9 g! F, o( i

    朱熹题福建漳州开元寺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联意扣寺名“开元”(即新年),以鸟和鱼的活泼可爱写出春意盎然和勃勃生机,富于灵趣。

    汪炳璈题贵阳甲秀楼联:
    从碧玉环中出,' ?1 c6 p* X8 e$ a4 s+ j. G( j
    人在青莲瓣里行。

    甲秀楼在南明塘,立于江中。江上有桥,名浮玉,拱如碧玉之环;桥上有亭,名涵碧。当碧水涌流,青莲田田之际,人行其间,人面荷花,如何分辨?联语显示了此境人生的如诗如画。

    湖南邵阳双清亭联:
    云带钟声穿树出,
    月移塔影过江来。( M$ Z& P; g& V# w1 q9 R

    双清亭在邵阳市北,资水、邵二水汇于其下。“双清”本指二水之清,此联拓展其意,上联写“声”清,下联写“影”清,合为景清;观者有得,岂唯景清,心亦清矣。0 ]% {$ |0 `# F5 A

    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冷泉亭联:1 i. X- D* a, K( v2 Z
    泉自几时冷起,9 C0 B, q2 L8 n
    峰从何处飞来。8 {+ f! O: O/ x

    冷泉亭在飞来峰下,灵隐寺前,临溪而建,环境极为幽静。游人多于此掬流洗濯,望峰歇息。此联问得妙,把自然景观与人的理性思索结合,令人玩味,神飞遐想。+ L5 U& F3 b% q9 X# ]( U

    这联后来引得众多游人作答,俞樾谓:
    泉自有时冷起,8 u/ Y$ |3 M5 c, ~# S- Y" N
    峰从无处飞来。: [& V* I+ `$ pn. b- W

    俞樾之女曰: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R4 Y. E" w- d) \% D3 U$ T' q4 T( W2 S

    石冶棠答道:
    泉自冷时冷起,4 c+ K4 x" [& T- w, x( r. a+ o
    峰从飞处飞来。# B: I5 V* Q, u( y; }/ e

    左宗棠则云: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V2 \" h6 |* G0 ?5 Xy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这些答案各自有理,且妙趣横生。$ N: T1 X) W& I3 ^! R9 t- p! C5 v

    北京颐和园画中游联: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此联妙在“静”生“动”,“息”生“来”,颇具禅理之趣。

    陶澍题上海豫园得月楼联:l, I! K; o' ]& s9 ^6 j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豫园是江南名园之一,得月楼取意于宋人苏麟诗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楹联紧扣楼池,富于理趣,游观者可由联语的蕴含和提示悟得事理。

    有的山水楹联是直抒山水情怀和山水审美体验,往往将作者自己置于其间,显得特别真切;并能把一种审美情感、审美方式和审美知觉直接传递给读者。6 Z: E2 f+ J% _+ a9 {9 s! i

    朱彝尊题浙江嘉兴山晓阁联:. N1 f6 X3 p# Z# I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 i$ x9 ^! I+ q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1 ]' Z7 n& M0 K# L- w) ]9 e1 F

    山晓阁为朱氏故居建筑。此联即直言作者的山水雅兴和襟怀,颇有超凡脱俗的意味。而“风月”、“江山”之美好由读者想象得出,又十分含蓄。: ]5 y. M0 i0 l& u+ X/ n& U6 Q

    石冶棠题杭州灵隐寺春淙亭联: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B$ ^9 T) ZO: Q9 Q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u3 @& T2 {8 w

    “双不借”是草鞋或麻鞋的代称,因价格低廉,不须向人借,也不借与人,所以叫双不借。泉水、烟岚如此美好,直令人流连忘返。一“听”一“问”,极言山水幽情雅意。2 ^# m' p6 z. i) b; I5 Y

    李振钧题安徽安庆大观亭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F/ q8 N/ S! B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 o* e. B3 q' G

    “大观远眺”为安庆十二景之一,此联写登亭而望,满眼风光,于是触景生情,联想到李白、苏轼以来,无人有如自己此时的山水之乐,快意之情溢于言表。* e9 p$ L: B' P$ _3 k

    江苏南通狼山广教寺联:5 f% N; y4 H) W' u) }* a/ s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6 |, N# Z1 f1 ^: G# g1 S
    举头四望,海阔天空。2 YT* ^0 z4 j9 H

    狼山在长江之滨,山水绮丽。此联写游观的两种举动及审美效果,好似告知人们游观此地的最佳行为方式和审美效应。2 y`\2 _4 s

    北京颐和园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P( e3 ]) w0 gY( z3 t
    东洲云海落樽前。

    颐和园以西山、玉泉山群峰为借景,园内园外互相配合,遥相呼应。此联虚实相生,既极切环境和堂名,又道出观览者于此处须高瞻远瞩,还要胸中丘壑,富于联想,超越视觉空间和自我。

    经此提示,游观者会意,自会有袖底生烟霞,樽前落云海的审美体验。

    山川风景胜地的山水楹联写山水景物,最善于抓住此处自然景物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园林中的山水楹联所写的山水景物,或为借景,或为把人工山水作为真实的自然山水景物来写,有虚有实;1 O! B, k% `- ^! f

    庭院居室的山水楹联所写的山水景物,多为虚境,犹如挂画轴一般,其作用在于“不下堂筵,坐穷泉壑”;

    佛寺道观山水楹联写山水景物,一则其本身座落于山水环境,二则在于以之澄怀虚静,味象观道,往往明写山水环境和叙事,暗蕴禅意。

    如江庸题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联:
    宝坊阅千载常新,桂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m0 u) s8 p, ~% F" i6 z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砚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读这种联语,视野开阔,自由度大,读者不同,则所获不一。

豆腐 发表于 2009-12-17 21:55:43

    许多山水楹联不纯然写景,因其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和人物、建筑物等的关系极为密切,通常多借景抒情和景事相提并咏。. U( u7 R, {! t3 n( `! p
   
    所以山水楹联中除了赏景流连和山水闲情之外,也有的作品多少渗入了作者的抒发怀抱、登临凭吊、怀古幽思、感发牢骚等等情绪。但这些情绪皆缘山水景物而起,且山水景物的描写仍是占主要成分。

    如孙髯翁的云南昆明大观楼联,李善济的四川青城山联,钟云舫的四川江津临江楼联等。长联大都写景、言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

    下面我们特别说一说书院中的山水楹联,在对山水景物的赞美中,往往又渗入了特殊的比德、劝学、励志、导化、启智等意蕴。

    这类楹联的特殊之因在于书院之功能。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自孔子以来就开始注意到了山水的美育、游乐、导化性情、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等作用。

    孔子关于山水的“仁智”之乐的说法,“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的处世态度,赞叹曾晳那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吾与点也”之意,“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志,“逝者如斯”之悟等等,都是形成后人山水情结的一大思想渊源。. d* B/ l2 z0 b) r

    南宋以来兴起的书院乃是培养生徒、进行学术交流、陶养学问与性情之所,多择地在山水佳胜处。

    书院之盛始于宋,宋初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石鼓等著名书院,都在山水胜地。书院以名望、学识渊博者为“山长”,并延请名家讲学。

    书院兴盛的几个时代也正是楹联兴盛的时代,许多名人学士为书院撰题联语,如朱熹,在许多书院讲过学,都留下了楹联。; R0 G# E/ J. H$ e/ g0 N
书院楹联咏及山水景物者多,且因书院之功能,故多联系“为学”来歌咏山水景物。佳美的山水能给学人提供清静优良的学习环境,排除干扰,潜心研习学问。

    庐山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南,有后屏、左翼、卓尔、凌云四山环合,苍松翠柏掩映,清溪一脉流贯。朱熹题联曰:7 `) L( x9 j& A2 Y& c, l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

    安徽休宁万安山的还古书院,依山垒石建成,背山临水,景色幽静宜人。有联曰:. J/ F7 D: i. g, ~
    山郭翠成围,吞吐日月;
    松风净干洗,拂拭图书。

    贵州修文县龙岗山阳明书院联:
    画桥碧阴,明漪绝底;
    绿杉野屋,好风相从。$ b4 P/ L( a7 N4 Ti' B" S& Z2 |

    陈澧题江苏钟山书院联:
    山水崖谷,有以自老;, `) a& J( W1 T+ C7 N5 e
    道德文章,多从之游。' ^9 g6 Y- M1 O

    方世敏题浙江瀛山书院联:( H: Y( m) e. G/ ?6 M" k8 `0 V
    晓来鉴气连天白,
    雨后山光满院清。5 n6

    这些联语所描绘的山水风光,的确清新可人。但人的学问、性情、志向、胆识的培养,并不单纯来自于书本,

    古人常说“奇书、良友、佳山水”,山水惠人之厚是极重要的源泉。地灵人杰,高山仰止,参悟源头,龙虎生气,灵山秀水,钟孕英才,毓人大成大器,岂唯黄卷青灯,暮鼓晨钟。

    朱熹创福建漳州白云岩书院,选址不凡,题联曰:4 E8 C" G, I2 R, _& R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2 f?# T- dj& N) U

    自有其气度和超越之境界。生徒领会,当不负先生的寄意与厚望。7 D' q: s`" p" S3 z; x

    作为教育家的朱熹,非常重视人对自然进而对学问的参悟,淳熙中曾讲学于浙江瀛山书院。
   
    书院在遂安县瀛山山麓;瀛山兀立平畴,山上凤仪、笔架诸峰并峙,山下瀛溪环绕,一派萦青绕白之景色;有方塘一口,清如镜鉴,山光倒影,活水长流。3 \( s# f$ k5 A8 @& M' M& H

    朱熹在这里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O/ ^0 B" M# ?- q/ S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方塘》诗,本题作《观书有感》。观景观书,不同是需要参悟么?这首诗极富于理趣和启发性。

    后来清人闵鉴题瀛山书院联便云:# L5 S' U0 @* h' J5 `% d1 Z6 `
    无穷生面青山在,
    不尽新机活水来。

    可见后人也悟得斯道源头了。( M* d' j: L! L

    山水于人有德化作用,性情、品行皆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如俞樾题杭州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萦回水抱中和气,
    平远山如蕴藉人。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读书人又贵在能做活泼文章,河岳山川,万千物态,耳目得之,内心感之,歌之咏之,日累月积,于是乎锦心绣口,笔头烂漫,佳作乃出。& v0 M. S2 ?2 T- L) d# C

    作者的灵感、构思,文章的题材、风格、意境都可来源或受启发于景物万象。书院楹联即时时提醒人们这个道理。; S: c3 `" @' J; {5 _4 H* N6 E

    吴恭亨题湖南慈利县两溪书院联:7 {* }8 l) ?Z) Y0 d
    两山之间,时生云气;% m' w$ }+ G5 }% |+ c
    溪水无尽,曲似文心。% r5 s9 [# R8 D8 W- g: t~

    贵州阳明书院联:4 x8 I/ H) j+ X; U
    池边小屋低于艇,
    江上青山峭似诗。, |: X3 [* }6 G1 Z& R# i( c# C' D

    姜于冈题湖南宁乡县云山书院联:) E* X- i5 O9 [% Q7 Z; \
    万丈光芒迎斗极,
    四周烟景助文章。

    湖南衡阳莲湖书院联:' M2 F/ G& E* u9 v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
    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6 g( j9 H" D+ RT5 o1 |

    的确,山水有博约、精微、中和、蕴藉、质实、疏宕、浑茫;有壮阔、雄伟、空灵、清幽、雅秀、淡远;有日丽、风和、雨润、鸢飞、鱼跃。& V' i2 \) i" V$ x* q

    书院坐落其间,先生和学子既能在讲辩研讨之暇,调适身心,赏春花,延秋月,登高舒啸,濯秀赋诗,弦歌相续;又可由山水景物增进学识、养性、励志、启智;以及启引问津渡、溯渊源、明道脉、辨清浊,鉴观有悟。- T. L$ g5 mO4 b; e( `/ h

    林调阳题安徽望江县雷阳书院联:
    名教中乐地无涯,对山色湖光,足以荡涤胸襟,放开眼界;7 ]% L& O3 r* d) L. g) g" }% n
    善学者会心不远,看鸢飞鱼跃,便是精微道理,活泼文章。* U; _* `2 I1 T0 z* re1 {

    书院山水楹联便具有描绘山水风光,同时又生动表现上面所说的书院蕴含的特色。7 F; e# v6 A/ H6 m

    山水文学创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山水文学作品富于意境美。山水楹联如同其他山水文学作品一样,创造出各种优美的意境,引人入胜。( K! m/ L4 [* R6 T7 f

    四川乐山乌尤寺止息亭联:
    云影波光天上下,
    松涛竹韵水中央。
    意境清雅,超凡脱俗。

    四川潼南大佛寺鉴亭联:. \9 s. `( R; W6 k8 b
    荦确丹岩,几点扁舟依古岸;7 c1 i8 t" y* k. b
    玲珑皓月,满天星斗映波间。
    意境明澈空灵。+ t4 _/ P! w. m0 gd0 n

    四川乐山凌云寺竞秀亭联:8 e/ G' bL6 Q]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意境空明清越。. C. {2 g1 R( M% ^2 \y2 g

    峨眉山洗象池联:
    山色千寻常耸翠,
    石泉万斛自飞流。
    意境清奇空阔,灵动毓秀。

    赵孟頫题杭州灵隐寺联:& {: T3 R" ?9 X: X" L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意境宏阔深广。8 b( d1 gq/ W/ \' `* oZ8 l. n

    江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S+ }: v( G- H% V; {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P, l% u" i& g$ Y: `5 k+ e9 y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8 m3 ], \/ a" X3 u& |3 W$ f) [
    意境清远缥缈。" f8 hl- x" Y5 F

    何绍基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4 j0 T% H( U+ b( N. _2 [- {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 }# J" g2 u+ J5 x
    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新城。
    意境清丽闲雅。# h6 h' o; L; l* Jk& Q9 w

    雁荡山会文书院联:
    秋月照人,春风坐我;$ A! M+ H' b: w
    青山当户,白云过庭。
    意境深幽静寂。

    剑门关联:
    崇山有阁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意境神逸韵远。

    杨慎题昆明华亭寺联:0 t) j/ H1 w5 h4 T' T$ e/ e6 _4 [* X
    一水抱城西,烟霞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楼人在画图中。- D5 \2 t& L% p) Q3 n2 l& a1 o2 l
    意境旷远深秀。$ g# H/ C7 K4 V- Y

    湖南宁乡县云山书院凌云亭联:
    桃李阴中,幽径能来采药客;
    石泉声里,危岩时倚看云僧。
    意境超逸冲澹。6 e( L# ?_1 u) B) t8 b

    总之,山水楹联意境优美,各种意境不胜枚举。' z$ g9 r1 ?) j9 e0 l

    楹联被称为“诗中的诗”,制作精巧,格式新颖,长短自如,语言精炼,修辞广泛,生动活泼。山水楹联即带着自身文体的这些“先天”的长处,同时又文辞和意境极美。

    山水楹联在今天依然很有价值:( P3 ?. u$ I2 }. Y9 t! w# O

    它的悬挂处所决定了“即目”的特点,成为“包装”风景名胜不可缺少的文学形式之一;- e/ h# q/ K& H% ~) _6 c

    它的题材内容渲染景物、启迪情思、审美导游等,具有重要作用。它对景物的称颂和评议,往往画龙点睛;

    对景物特色的描绘,给人以提示、指点;2 y/ e3 h]; o+ o- m

    它所表现的游观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方式,是人们审美经验的总结,能给人以启示和指引,以获得最佳审美效果。; ^* a! {3 f( j1 l1 p

    所以说,古代的山水楹联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充分汲取养分的源泉之一。

    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讲六朝骈文的用典。

==================END========================

(错语:该讲稿系作者专题栏目之一,其余内容不涉及对联就不再转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塌先生诗文讲堂:古代的山水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