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发表于 2010-1-4 16:00:23

黄宾虹对联

转自《潼南博客》
================================

  黄宾虹(1865.1.27-1955.3.25),原名黄懋质,后改名黄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笔名大千、芸人、同艺等,祖籍安徽省歙县西乡(今郑村镇)潭渡村人,出生于浙江省金华铁岭头街。早年激于时事,参与中国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擅中国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中国现代的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
  晚清时期,肄业于金华丽正书院,从师郑珊学山水,从师陈崇光学花鸟。1886年任两淮盐运使署录事。1895年在上海结识谭嗣同,支持康、梁维新。1904年襄理安徽公学,兼任各校教员。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在安徽歙县新安中学堂教国文。组织黄社反清被告发。1907年逃亡上海。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社,参加编辑《神州国光集》、《历代名家书画集》等,主编《艺观》双月刊,编辑《国画月刊》,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1909年10月南社成立,成为最早加入南社者之一。
  大革命时期,1924年作《甲子新秋池阳湖上》诗。1926年复任神州国光社编辑,整理出版《美术丛书》第3版。发起组织成立“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主持《艺观》画刊及杂志编务。历任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导师,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与丁福保、胡朴安、姚明晖等组织成立“中国学会”。历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教授,继续主编《神州大观续编》。1934年后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迁居北平。6月应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聘,担仟教授和书画鉴定专家。1938年闭门读书作画写作。1939年蛰居北平,拒绝会见来访的荒木十亩。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由北平经上海回到杭州,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执教。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赴太泉、灵峰写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民族美术研究所(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擅长诗古文辞以及金石文字之学,亦能治印、精鉴赏、富收藏。1954年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荣誉状,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满怀创作热情游历大川,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抒发爱国情怀。以“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为座右铭。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紧,苍健而浑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代宗师,在美术界有“北齐(白石)南黄”之说。许多作品被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珍藏。代表作品有《阳朔初霁》、《黄山松谷图》、《富春江上游图》等。出版有多种画册。
  1955年3月25日因病在杭州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0岁。著有《黄宾虹诗草》、《古画微》、《黄山画源流考》、《画学通论》、《陶玺文字合证》、《古印概论》、《古籀论证》、《古文字释》、《虹庐画谈》、《鉴古名画论》、《画法要旨》、《宾虹草堂印谱》、《画学编》、《宾虹杂著》、《宾虹诗草》等。金华建有《黄宾虹纪念馆》。

  黄宾虹自题联

虹飞雨霁;
虎啸生风。
——自题寓居门联
  1928年黄宾虹住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时,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住其楼下,因张善孖养有一只老虎,黄宾虹就在门口贴了这一副对联。与丁福保、胡朴安、姚明晖等组织成立“中国学会”。

仰画风独创;
钦治学维勤。
横批:人民画师
——现代著名画家赖少其题安徽省歙县郑村乡潭渡村黄宾虹故居石芝阁
  黄宾虹故居石芝阁展厅设在厅堂的楼上,该楼被黄宾虹自题为“石芝阁”。黄宾虹常在画上题“写于石芝室”或“石芝阁”,即指此处。主展厅中间白墙上悬挂着黄宾虹的儿子黄精心绘制的黄宾虹半身彩像;著名画家赖少其撰书横批“人民画师”和这副楹联,斯言极是。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历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等职,曾被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他是现代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新安画派的后起之秀。早年山水画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和髡残影响较大。中年以后,艺术追求从着重师法古人转到重在师法自然,从50岁到70岁,他遍游名山胜境,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写生图稿。70岁以后,画风大变,作品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卓然自成一大家,以精于墨法,善用焦墨和浓墨著称,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他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心肠铁石梅知己;
肌骨冰霜竹可人。
——题梅竹喻志
  黄宾虹不光画画得好,联也写得奇绝。联语是说铁石性格如梅,冰霜品质似竹,作者巧妙地运用名词的作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立意精工,非常人可比。

思如流水吟非苦;
学似登山进岂难。
——感题自勉
  黄宾虹在故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谭嗣同、柏文蔚、陈独秀等人成为友朋,涉足变法维新和反清斗争,并在家乡组织“黄社”,准备从事武力反清活动。在家乡的这几年里,还协助乡人修建了歙县的庆丰坝,并与乡绅领袖许承尧共同创办了“新安中学堂”,组织训练有志青年投身报国。1907年冬,为了给革命筹集军费,同组织里的人一起支起机器,铸造铜币,不料被人告发私铸,遭到清庭通缉,被迫潜逃到上海,专门从事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研究,与邓实等人合编画报《神州国光集》和《美术丛书》,并在上海各艺术院校担任教授。1937年移居北平,从事美术教育和故宫的文物鉴定工作。北平沦陷后,拒绝与日伪政府合作,闭门著述,研习画艺。1944年过80岁大寿时,日本人专门为他摆寿宴,不但予以拒绝,而且把江南的凤尾竹移栽到北京司附马住地院内,借以激励自己和其他中国人要像竹子一样终生都要有气节。典宾虹故居画室名为“竹北移”,就是对这一行动的纪念了。“移”字其实是“移”字同音假借的双关。

  黄宾虹墨迹联

群树阴多来野鹿;
闲花幽处集山禽。
——篆书书法墨迹联

陆子成书作新语;
许君集字述古文。
——大篆书法墨迹联

  黄宾虹贺赠联

宝剑星射斗;
清樽勺乎盘。
——1943年春集周·金文书赠安徽省歙县文史馆馆员郑初民
  郑初民其人,在《黄宾虹书信集》中有简单的介绍:“郑初民,字雪鲸,安徽歙县人,祖父郑履端擅画,常和黄宾虹切磋画事,幼承家学,善画兰竹。后师许承尧,诗文亦佳。1951年秋,黄宾虹曾与之通信,论及新安画派之演变”。可见黄、郑交往的原因有二:一为世交,二是郑亦檀画。这是一副黄宾虹书赠郑初民的集金文赠联。此联为笔墨纸本,每联高136厘米,宽34厘米。内容是集金文五字联。上款署:“初民世先生鉴之”;下款署:“癸未之春黄宾虹集古籀”。钤“兴到笔随”、“黄宾虹印”、“癸未年八十”三印。下款所言之“古籀”,从此联字体来看应为两周金文。黄宾虹于1937年赴北平,1948年才南归杭州。从款书“癸未之春”又有“癸未年八十”一印可以得知此联是于1943年的春天书于北平,时年80岁。笔者入藏时,此联尚未托裱,边缘部分略有虫蚀的痕迹,下联“樽”字左下笔画略有残损。所用宣纸绵厚平滑,中锋用笔,绵里裹铁,力透纸背,墨色浑厚华滋,精彩照人。虽然纸质十分绵厚,但从背面仍然可见用笔的力度和墨色的润泽内蕴,足见其深湛的功力。充分地体现了他“重、留、平、圆、变”的笔法观。此联在章法上易跌宕为整饬,得心应手。布白尤其独到天成,韵味古雅,意蕴深邃。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创作时认真、严肃的精神,没有丝毫应酬的态度。黄宾虹的书名,一直为其画名所掩。近年来其书法成就已愈加彰显,为世所重。行草书而外,以其大篆成就最高。余绍宋先生于1936年撰文称许黄宾虹的大篆“得其神理者,舍先生外,更无他人,不惟并世所无,近数百年亦无有也。”笔者认为黄宾虹大篆书法艺木的成就主要得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他炉火纯青的笔法在篆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他的篆书艺术植根于他对绘画、古文字研究的深厚土壤里,故能“得其神理”;三是其中蕴籍着渊博的学养和超俗的人格魅力。而此联可以说是一件体现黄宾虹老年在金文书法艺术上登峰造极的佳构,极具研究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一件研究黄氏交谊的证物。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人十字坡。
——赠国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张英杰)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他出演武松形神两似,有独特的造型之美,人称“江南活武松”。此联高度评价了盖叫天演《三岔口》、《十字坡》的绝技,同时嵌入“英杰”二字,对仗工整,可谓妙手天成。盖叫天,原来的艺名为“小小叫天”,系崇拜“小叫天”(谭鑫培)而取名。后来,有人冷嘲热讽,说他不配用这个艺名。他一气之下,把“小小叫天”更名为“盖叫天”,立志超越前人,誓要“盖”叫天而过。从此,他天天闻鸡起舞,苦练技艺,百折不挠。演出时,他折断过右腿;腿骨接反了,自己竟忍巨痛拉开,请医生重接。由于他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终于别树一帜,成为一代知名的京剧艺术家。

彩绘成图谋岁月;
乐章歌曲合华彝。
——赠继荪

先德光华,勒铭钟鼎;
清游胜迹,绘采画图。
——篆书体书赠江苏省南京文史家汪孝文
  昆仑堂美术馆所藏黄宾虹的这副篆书8言联,落款甚详,其上款曰:“孝文世讲仁兄家学渊源,搜集乡邦文献著述词翰,片楮零缣装潢什袭,不遗馀力。”黄宾虹与汪孝文(聪)的祖父汪定执(允中)是同乡,又是1910年成立之小花园书画会会友,交情甚契。黄宾虹并与汪氏祖孙三代(允中、己文、孝文)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同乡之谊,所以款中记汪孝文“搜集乡邦文献”云云,系书赠汪孝文者。此件作品书于己丑(1949年),作者86岁时,代表了黄宾虹古籀书法风格,用笔从容迂徐,逸气闲闲;点画不事修饰,一任自然;文心坦荡,澄怀观化。是黄宾虹从心之作。

  黄宾虹撰挽联

懿范昭垂,方今里邮咸称,定有慈祥荫兰桂;
乡关间隔,他日泷冈志表,尚容展拜仰松楸。
——代人(侄)撰挽伯母张太夫人

  纪念、题咏、嵌典(涉)黄宾虹联

临池为圣;
行止由贤。
——黄宾虹艺术研究会挽南京书画院院长林散之

最难忘新知旧雨;
喜结缘书苑诗坛。
——浙江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詹瀛生题贺四味斋书画网

玄山幽水,华滋夏蕴,天荒地老;
诗旸书魂,意象神超,道体禅心。
——现代著名书法家崔学路撰题纪念黄宾虹诞辰140周年

九次入黄山,钩奇峰、钩老木,作画如字,浑浑噩噩;
一生堕黑海,写金文、写古鉥,以斜为正,点点斑斑。
——南京书画院院长林散之题安徽省歙县郑村乡潭渡村黄宾虹纪念馆
  黄宾虹纪念馆在歙县西潭渡村。林木葱郁,景致优美。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房屋,正屋是三开间楼房,前有庑廊和天井。正屋宾虹题名为“宾虹草堂”和 “虹庐”,庑廊前有小院,庭院西侧台阶边有一块玲珑剔透太湖石的建筑是“玉森斋”。人称之为“ 石芝室”或“石芝阁”。黄宾虹不但是杰出艺术大师,还是一位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故居的“铸园”就是因为1907年,黄宾是秘密秘密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此为同盟会铸造钱币,支援抗清斗争而得名。1984年黄宾虹先生诞生120周年,家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黄宾虹”小型张。国家拨款对黄宾虹故居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征集了众多的资料陈列展出,对外开放 。故居被辟为“黄宾虹纪念馆”。现书房、卧室基本保持原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宾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