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4-11 23:41:15

萍乡探花刘凤诰对联

转自萍乡社区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人。乾皇帝曾称他"江西大器,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加太子太保。 嘉庆十四年,纵酒放,被流放到齐齐哈尔,在齐齐哈尔期间,刘凤诰与西清、程火英等人经常应和作诗,为边城齐齐哈尔留下不少优美诗作。至今为黑龙江省人民称道。
       刘凤诰是文化全才。以诗论有《龙沙杂诗》以文论,扬州个园刻有他的“个园记”,以史论!有他著的《五代史记注》……这里单说刘凤话的对联。
       刘凤诰少年就以神童著于乡里。春天插秧,一个老书生见凤诰从田边经过,便说:“禾秆绑秧父抱子”,让凤诰对下句,恰巧有个少女提着一篮春笋经过,凤诰灵机一动,便对“竹篮盛笋母怀儿”,大家盛赞绝妙。
       有户人家娶儿媳,老主人过于疲劳,心病突发,一命归天,喜事变为丧事,眼看新媳妇的花轿即将到门,这门前对联该怎么改写呢?乡里学究儒生个个摇头,相继告退, 恰巧刘凤诰路过,主事的求他速作楹联救场,刘凤诰挥笔而就,联曰: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宾客无不抚掌称绝。
       有人请他写寿联,他正伏案写字,问是何时生日,来人说十一月十一日,他即在红纸上写了十一月十一日, 来人暗暗叫苦,又不便作声,他又问,多大年纪,来人说八十,他接着写了下联,八千春八千秋 ,十一月十一日对八千春八千秋,实在是妙对, 来人转怒为喜,称谢而去。
      乾隆五十四年刘凤诰参加殿试!,本应是状元, 乾隆召见进士们时,见刘凤浩一眼有疾,心里不悦,便出了上联道:独眼怎登龙虎榜?刘凤浩当即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一听大惊,想这人虽然面目有疾,倒十分机敏,又出一联道:东启明,西长,!南箕北斗,朕是摘星子!刘凤诰随口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大喜,但因清朝科举有相貌这一条,加上刘凤诰自己说了,臣是探花郎,就给了他个探花。
       江西芦溪县刘氏宗祠。文革前一直悬挂着块乾隆皇帝御赐,探花及第绣金牌匾。现存曲阜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为镇馆之宝,刘凤诰随乾隆游泰山寺庙,寺中方丈抬进巨匾,请求御书,乾隆素喜题诗书墨,心中喜悦,然而对硕大巨匾,文思滞塞,吟哦再三,无从下笔,灵机一动,以笔在手掌上虚划数笔,伸掌询刘凤诰道“卿以为可以吗?”刘凤诰见乾隆掌中空空,知要自己代拟,又不好意思,便频频颔首,口中吟颂“一览无余,尽善尽美”。乾隆一听这个字,默默会意,准备按刘凤诰说的写,不料,一开手将字提高了半格,再写下去,四个字就不好看了,乾隆不禁暗暗叫苦,刘凤诰赶忙凑上前去,装作认真地品味,说“而小天下,更美更善”, 乾隆按刘凤诰所言,一气呵成。至今,泰山顶上的寺庙的横匾,便是挂着这块“而小天下,更美更善”。
       清嘉庆九年七月,山东巡抚铁保设宴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款待刘凤诰, 刘在席上即景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当即挥毫写下,至今大明湖西门镶嵌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石刻对联。
       刘凤浩的联作最多是保存在他的家乡,刘凤浩还曾为江西萍乡五峰山寺题门联:天空峰列五,问此中门户,参透为谁,慧佛由来;传密老,寺外树盈千,历无限霜雪同,坚贞乃尔,灵根或恐是菩提。上联是问,下联也是问,道出佛家真谛,也与山寺环境符合,浑然天成。
       现在, 江西省上栗县东源乡江岭村李氏祠堂,有一副刻写着刘凤诰落款的长联,上联:江南垂令绪田可耕桑可蚕家风近古。下联:京兆播芳声训如父爱如母世泽犹长。刘凤诰6岁丧母,家境贫寒,受到李家疼爱、帮助,当上翰林院侍读大学士后,刘凤诰返乡,为李家写下了这副亲情楹联,楹联表达对李家的感恩之情,赞扬李家古朴的家风。
       刘凤浩家乡古戏台石柱上有一付对联:作喜戏逢场家传乐事升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石刻联字体遒劲而俊美,据说,为刘凤浩所撰。
      刘凤诰故居有一处帝钟岩,岩下有一座两层牌坊,上书:第一佳境;两边是对联,“风景这边独好,洞天福地真秀”,也是刘凤诰的手笔。

决定 发表于 2010-4-11 23:44:22

刘凤诰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其间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



--------------------------------------------------------------------------------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


由乾隆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刘凤诰的宗祠在芦溪源南乡,寻访刘凤诰宗祠,由此参观到刘氏宗祠的古老戏台,并诵读到刘凤诰亲笔撰写的对联。

    刘氏宗祠共有四座,加上一座古戏台,构成了一片面积几千平方米的古老建筑群。刘氏宗祠位于源南乡源溪村,至今保持完整的有两座古祠堂。刘凤诰祖先祠堂位于前面左侧,坐北朝南。右侧为其祖先的二房、大房两族,刘凤诰的祖先属第三房。从三房与二房两栋之间穿过去,后面是一座总祠堂,其檐下石柱上留有一副楹联,左联是:“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来七百岁”,右联是:“里兮康乐保世滋大荣封所被九重恩”。刘氏的后代介绍说,他们的祖先从广东而来,在此繁衍生息,后代又从源溪分离出去。金甫公祠门石柱上至今留有这样一副对联:“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翻开源溪刘氏宗谱,记者看到了刘凤诰在被钦点探花郎之后,为重修宗祠寄回银两而写的信件,落款是族孙凤诰恭贺。寄回家书及纹银百两的时间是乾隆乙卯冬。刘氏总祠大门口原先有“探花及第”的绣金古匾,“文革”中被毁掉。

    刘氏宗祠总祠的南边有一座古戏台,如今经过村民修缮,戏台大致保存完好。从戏台后面的雕龙绣凤图案,彩色木板,和六根方形石柱下端的狮虎图案,还依稀可见昔日这里人丁旺盛歌舞升平的盛况。古戏台石柱上的对联大致还能看清,一副是:作喜戏逢场家传乐事升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一副是: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庥。刘氏后人告诉记者,这些对联都是刘凤诰亲自撰写的。如今的古戏台四周野草丛生,碎瓦满地,极少有人光顾。这样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样保存完好的古戏台,真值得很好地保护和开发。

    记者是一个喜欢寻根问底的人。初冬时节,又来到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寻访刘凤诰的故居。听刘氏后人讲,刘凤诰的父母从源溪宗祠分家后,就一直住在赤山石观泉村。石观泉村名的得来,是因为村中有一眼碧绿澄清的泉水,几十个筛眼泉终年突涌,冬暖夏凉,泉水正对面的帝钟岩,植被丰满,满眼青翠,洋溢着一派古风绿韵。清代探花郎刘凤诰就出生在这里。他喝着观泉的水长大,在帝钟岩秀美风光中读书耕种。他出身贫苦的农家,六岁丧母,从小嗜学如命,勤奋刻苦,中进士后去京城参加殿试,身上仅有14吊钱,只好一路步行,实在走不动了才租骑毛驴。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隆54年(1789年)刘凤诰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又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一生留下了不少流芳百世的诗词、对联。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那副著名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妙对就是刘凤诰题写的。

    刘凤诰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正直的人品,留下了闪耀的才名、诗名,为萍乡这块土地争了光。200多年过去了,当年乾隆皇帝钦点的探花郎的府第是什么模样?他在家乡留下了什么鲜为人知的传说和故事?热情好客的退休医生,刘凤诰的族人刘思政先生首先引领我们一行人观看观泉。只见一眼四四方方的泉井,井水青碧如玉,泉边一块四方麻石上镌刻着“灌泉”二字,刘思政先生介绍说,“观泉”实为“灌泉”,后人都写成“观”,久而久之,只好以讹传讹了。观泉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供村民洗衣洗菜。我们仔细辨认,发现了一块已经被当作洗衣石的2米多长的大麻石,石头的侧面,清清楚楚地刻着“恩科进士一甲三等及第乾隆乙酉”十几个字。

    沿着观泉向前走十几米,便到了刘凤诰的故居。这座四幢三进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宅子,如今已是一副破败颓废的景象,屋子里满是青苔,积水。七八米高的正厅圆柱,已经腐朽不堪爬满白蚁,只有那高高的石雕花窗,还显出一点当年探花郎府第的高贵与奢华。据刘思政先生介绍,解放时,刘凤诰故居尚存有雕龙画凤的牌坊,并有家具、文房四宝及刘凤诰身着官服的画像。那时的刘凤诰故居还残存着气派与体面。传说刘凤诰家中有一桌玉碗,就是三伏天盛饭菜,一个星期也不会馊。1937年,张学良少帅和夫人于凤至在萍乡被软禁期间,曾到这里造访,咏物抒情作诗题字,这些都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被彻底毁坏了,想来真令人惋惜。

    赤山观泉村,流传着刘凤诰许多有趣的故事。刘凤诰自幼聪明多才,曾以“竹篮盛笋母怀儿”妙对老汉的“禾秆绑秧父抱子”,曾以“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一联救了一户刚死了人又要迎娶新娘的人家的场。传说,刘凤诰左眼有较严重的眼疾,殿试时,乾隆皇帝戏问:“刘凤诰,独眼何登状元榜?”刘凤诰答道:“皇上,残月堪照天下。”乾隆口吟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刘凤诰马上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按才学刘凤诰本应点状元,但乾隆皇帝见他其貌不扬心中不悦,因为聪明的刘凤诰在对对联时以“探花郎”妙对皇帝的“摘星子”,乾隆皇帝只好顺水推舟,钦点刘凤诰为探花。

    刘凤诰故居的斜对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名曰帝钟岩。远观帝钟岩,但见群山之中有一突兀的石英地貌山峰,山上植被茂密,青翠欲滴,沿着一条田间小道走近帝钟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两层飞檐翘角的牌坊,上书“第一佳境”几个字,两边的对联是:风景这边独好,洞天福地真秀。走过牌坊,便可见三间庙堂,中间的一座庙堂的横额上写着“帝钟岩”三个字,两边的对联是:作庙翼翼,维石岩岩。同行的刘炳继先生说,这是刘凤诰亲自创作并书写的对联,极有收藏价值。三间庙堂的后面是一个宽大的溶洞,岩顶上有一座钟乳石,据说有人以石击之,其声若洪钟。此岩为何取名“帝钟”?据说,古人称人的小舌为“帝钟”,岩上下垂的那块钟乳石酷似人的小舌,“帝钟岩”由此而得名。我们一看,连连叫绝。帝钟岩的两侧地形还有“左狮右象”之说。曾有人预言,此处地形气象非凡,必出贵人。帝钟岩的灵山秀水还真是孕育了刘凤诰这样的旷世奇才。

    在帝钟岩庙里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一首题为“渭田里门八咏之一”代序的诗。诗中写道:“葩经咏崔嵬,石山坚戴士。高顶罗群材,登临众山俯。云岩福地幽,奇胜卓环宇,左蹲狮狰狞,右伏象容与。泉滴韵铿然,年深得钟乳。帝钟旧有名,阅历多年所……”这首诗对帝钟岩的雄姿作了很好的注解。帝钟岩下,本是一块干燥开阔的避暑胜地,然而在1958年大跃进时代观泉村凿了一条水渠穿过帝钟岩后,岩下就变得阴暗潮湿了许多。刘思政先生说,这里当年非常繁华,有戏台、茶楼、书院等。宜春、赤山一带的村民都来这里看戏,非常热闹。

    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快要结束寻访了,我在刘凤诰故居前的观泉捧一把清澈的泉水洗把脸。回头望一眼秀丽的帝钟岩,再看看眼前破败不堪的刘凤诰故居,心中不禁涌出无限感慨:萍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直是文化礼仪之乡。萍乡出了文廷式、刘凤诰这样在清代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无疑是我们萍乡的骄傲。我们盼望他们的故居能得到很好的修复,盼望文廷式、刘凤诰的名气能活跃萍乡的文化经济。

【作者: 长江理工学院】

菜青虫 发表于 2010-4-13 11:46:54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萍乡探花刘凤诰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