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7-20 16:13:12

侧身天地更怀古___怀古联概说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7-20 16:27 编辑

转自 惠州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作者不详
============================

      文人咏史怀古,或借古讽今,或抚今追昔,抒发思古幽情、寄寓兴亡感触、探寻生命真谛,这是从古至今未曾断绝过的。陈子昂登幽州台而怆然涕下,孟浩然临堕泪碑而揾泪赋诗,苏东坡泛赤壁而慷慨高歌,辛弃疾登北固楼而寓怀千古……历史的长河流淌不息,览物而怀古之情,实在是人类挥之不去的情结。“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总能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甚至可以说,深邃而辽远的历史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片绿色的园林,当我们失意,我们会想起庄子、东坡,于是我们得以解怀;当民族遭受灾害,我们会想起岳飞、文天祥,于是我们振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每一个时代的人,总能从历史的乳汁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而怀古文学,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也焕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怀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自然是不可胜数的,仅直接点出“怀古”主题的就有不少,如杜甫就有《咏怀古迹五首》,刘禹锡有《西塞山怀古》,王安石有《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等,更不用说《乌衣巷》、《江南春绝句》之类的了。但是从五代至民国的对联作品,好像还没有出现过以“怀古”为题的,宋人姚铉编《唐文粹》,诗歌部分即有“怀古”一类,而在联书中,对联的分类大多是“题署、哀挽、赠和、格言”等等,也没有见过专辟“怀古”一章的——我想这一来与对联的文学地位有关,“怀古”是一个具有十足抒情意味的话题,怀古文学要表现的是古今时空的对照,并赖此抒发苍茫的人生感悟,因此,表露情怀是至为重要,但历来对联被视为实用性的文体(甚至有人认为其不能成为一种文体),抒情不是它的专长——这一点,从古代联书的分类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因而对联不被认为还具有和诗词一样的怀古功能。二来,什么样的对联可以叫做怀古联?这个概念一直以来很少有人提过,也没有人统计过所谓的怀古联是否有足够的数量可以使其单列出来成为一个类别,因而提起这个概念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怀古联”呢?我想,秉持门户之见,以为诗必文学,联必非文学的观点是最要不得的,评判文学的标准是文学性而非文体之分,这一点毋庸词费。同样,从“怀古”文学的定义出发,方可判断有无怀古对联。宋末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中谓“怀古者,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怀古“乃一时兴会所触,不比山经地志,详核为佳。”虽然这种表述还不尽完善,在辨分咏史与怀古时还会有一些纠缠,但至少把“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归为怀古的范畴是错不了的。从浩如烟海的联作里搜求,当我们排除了“格言”、“赠和”、“哀挽”之类,自然就把目光停留在题署一类上。

      署,本指官吏办公的衙门,在实际归类过程中,事实上亭台楼阁、祠庙陵墓之类举凡风景名胜都被划归其中,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古迹,如黄鹤楼、伯牙台、韩信祠等等,文人墨客在此挥毫属联,其情感抒发与此类的怀古诗并无二异,如临旧迹鸣发六朝兴衰的感叹、思仁人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等,这些联不在少数,构成了名副其实的怀古联。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题署联都是怀古联,如一般描摹风景的亭台联便不应纳入其中,得月楼有联云:“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虽然楼是古楼,其中却并没有怀古的意味,因而也谈不上是“怀古联”,拟题官署有类箴言的联语,如有题教官署联云:“此署非州县公门,何妨私谒;所由是圣贤直路,不许横行。”显然也与怀古无关。大抵怀古,其地多有一定人文底蕴,必有追忆古人故事之字句方可相当。

      前面已经略为提到,怀古情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文化内因,而对这种情结的抒写——无论是诗、词、曲还是对联,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的差别,本质上并无区分。而文人咏史怀古,由于心态的不同,作品表达的思想却会有所区别,据此,我们再对几类不同的怀古联稍作深入的分析。

      首先,也是比较常见的,从儒家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出发,以一种深重的入世精神介入历史,往往抒发的是忧国忧民、关乎宏旨的政治情怀,尤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这种作品的现实意义特为突出,如唐景崧题台南郑成功庙联云:

      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

      由秀才封王,谓永历时桂王封其为延平郡王一事。封王封侯,这是古代多少儒生梦寐以求的事,不少人一生皓首穷经最终也没能入仕,况且由秀才封王,实在是普通儒生未曾想过的,故言为读书人别开生面,断非虚言,入世的情怀彰显无遗。而下联“尤具新思想”,“驱异族出境”,指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一事。“语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则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了,当时台湾被日本割占,民众苦遭奴役,而唐“驱异族出境”的愿望,实与郑无异,国难当头,实不容人于卧榻之侧酣睡。此副联作,儒气十足。

      又,张绍华题北固山多景楼联云:

      杯酒吊南朝,空余半壁残山,长向中流作砥柱;
      梯云登北固,愿借一杯甘露,化为霖雨洒苍生。

      南朝旧事,后世文学作品屡有题咏,而多寓兴亡之感,此联于苍茫怀古之中,观其下联,亦有“兼济天下”之意。

      《中庸》句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儒家面对过去的人与事,并不是单纯的缅怀,而是努力寻找“死”与“亡”对现今社会的意义。儒家不关心未来,所谓“未知生,焉知死”,但是他们却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灵感与慰藉,无论事对社稷山河的关心,还是对个人抱负的感慨,总能从历史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力求“不二过”,毋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里,不妨再举几例,以资证实,不做评述:

      一,许振袆题信陵君祠联云: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视昔,闻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一,吴獬题岳阳楼联云:

      楼阁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
      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

      一,周彦升题戚少保祠联云:

      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
      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

      儒家关心社会,关心个人事业,其吟咏多有“忧生”之慨,而与之相对的佛道思想,往往不关心个人再社会中的成就,不关心社稷君臣之道,他们更多在天地自然中思索个人的价值,重视心灵上的自我解脱与超越。比较通达的文人,当他们遭遇崎岖无可奈何之际,往往都会借庄老思想逍遥物外,在自然山水中麻醉自我,获得精神上的解放。这时候,思慕范蠡、陶渊明、严子陵、林和靖等隐士的风气兴起,诸如钓鱼台、鹿门山、终南山、桃花源这类富有人文气息的隐逸之所的作品也成为他们登临吟咏的题材,在对联作品中,这种寄情山水,忘怀人世的怀古之作也是重要的一类。

      何子贞题苏工读书台联云:

      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颇有东坡诗文中旷达超然之态,下联由东坡而思及自身,扁舟载酒,流连风月,甚是逍遥。

      无名氏题桃花源联云:

      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落花。

      历史的价值载这里荡然无存,什么兴,什么亡,什么今,什么古,在这里都不重要,英雄美人、神佛道仙不过镜花水月,王图霸业终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真正怡人性情的,还是那桃花流水和耕田凿井的安闲生活。从历史的烟尘中超脱出来,在山水中构建一方乐土,获得心灵上自足便无所求了,此联于怀古之中极尽超然之态。

      又有题严子陵钓台联云:

      远道息尘劳,向此间坐石看云,放怀宇宙;
      高台瞻胜迹,羡当日耕山钓水,俯视王侯。

      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逍遥!似此等追慕渔樵诗酒,意欲抛开功名,傲视尘间的联作不在少数,尤其是当世道污浊、功名难求之际,跳出现实的牢笼,意图返璞归真、忘情山水的思想便十分盛行。这些联构成了怀古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儒道释并非截然分立的三教,从魏晋开始,三教合一的苗头便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没有机械地划归某片作品必是儒者吐语或者纯粹宣扬了佛道思想,他们更大程度上是融合在一起的。而且,文学尽管深受儒道佛思想的浸润,究竟已不是经学的附庸,它有自己的独立性,因此,还又一类借怀古抒发个人情性或者表达对古人的仰慕的联作,我们既无从说它抒发的是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也很难将其简朴归纳于笑傲江湖、纵情山水的一类联中,它们别是一类。如袁少枚题伯牙台联云:

      遗迹此台,想当年掩抑七弦,定弹个吾道南来,大江东去;
      知音何处,到今日苍茫四顾,只剩得汉阳流水,黄鹄高山。

      缅怀伯牙子期故事,感叹知音难得,从古而然。

      许振袆题马嵬坡联云:

      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事;
      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伤怀于杨李之爱情,鸣发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叹。

      张之洞题黄冈东坡故居联云:

      五年间谪宦栖迟,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幽静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尚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是我公游戏文章。

      追慕东坡超旷之态,赞颂东坡才华之盛。

      又,张叔平题赤壁联云: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
      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樵。

      议论深刻,思想透辟,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类似的一些联,大多用情深重,文学色彩十分强烈。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既无关宏旨,也非隐逸遁世之情。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无论友情、爱情还是其他各种喜怒哀乐之情,在一定的时刻一定的地点总能激起后人的共鸣,当后人形诸吟咏,这类怀古作品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菜青虫 发表于 2010-8-10 11:46:02

真喜欢这几组联。看后突然有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侧身天地更怀古___怀古联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