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7-23 14:26:37

挽民国人物联赏析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7-23 14:49 编辑

作者:黄祥洲
    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包括门联、堂联、春联、戏联、寿联和挽联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较之旧诗词自由活泼,可庄可谐、雅俗共赏。无论是纪念节日、婚庆丧吊的时候,还是园林建筑、学习修养或交往应酬等方面,都显示出特殊作用。本文选几位民国人物的挽联,试作点评,与大家分享。

    民国人物,首推孙中山。1925年3月中山先生病逝,5月举行安殡大典,一时唁电纷飞,挽幛如潮。具有代表性的,其一为章太炎作:“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按洪指洪秀全。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也是“排满”的革命家,他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盛赞中山先生“匡扶汉室”的功绩。其二为杨度作:“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既肯定中山先生不懈斗争赢得的世界声誉,又慨叹其身后世事的混乱与艰辛。其三为徐树铮(时为段琪瑞政府秘书长)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联上句典出《论语》,下句为曹操言。区区三十多字,便概括了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对比上两联,徐树铮横揽一世的才气,远非他人可及。

    同盟会(后改为国民党)内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当推黄兴。惜乎英雄无命,壮岁而殁,年仅四十二岁。孙中山甚为可惜:“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上句以汉初文臣武将来衬托黄兴的文武双全,下联痛吊其早逝,深以为憾。于右任作一联;“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同盟会是各革命团体的集合,黄兴在组织内与孙等人时有牴牾,在世时有毁有誉。下句赞其反清与讨袁的功绩。杨度也曾作联志哀:“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最让人扼腕的是英年早逝的蔡锷。二次革命后,蔡锷东渡日本,不久病逝,时年三十四岁,噩耗传至国内,举国哀悼。一时人物纷纷送去挽联。孙中山联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以蔡锷比班超与马援。黎元洪联曰:“一身肝胆生无敌,百战灵威殁有神。”康有为也作一联:“微君之功,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更让人浩叹的是蔡的红颜知己筱凤仙送的挽联。蔡被袁世凯软禁北京时,结识风尘奇女子筱凤仙,两人惺惺相惜,引为知音。后凤仙助蔡锷潜回云南发动讨袁运动。蔡病逝后,凤仙写下两副挽联,以寄哀思。其一曰:“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上联叹其早逝,下联以红拂女识李靖自比。其二为:“万里南天鹏翱,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廿年北地燕脂,自嗟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也千秋。”既赞扬了蔡锷爱国讨袁的英雄气概,也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抑郁心情,直叫人肝肠寸断。当时,两联一经传出,即广为传送。

    能与孙中山比肩的应属袁世凯。清末至民国,袁在政坛几落几起,见惯了大风浪,时人皆以袁世凯比曹孟德。袁野心膨胀,由总统而皇帝,弄得众叛亲离,最终郁郁而终。袁的老部下冯国璋送挽联:“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袁当时身系天下安危,一柱擎天,但他却没有功成身退的勇气,结果青史留下骂名。杨度送一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袁将称帝时,杨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杨认定当时中国最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以袁为不二人选,此联正是杨度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病中的蔡锷也为袁送去一联:“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很恰当的表现了袁的阵阵杀气和蔡的凛凛正气。

    应运而生,不为而为,两度为民国弱势总统的黎元洪去世后,章太炎送去一联:“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民国成立前后,当时人皆以黎元洪比刘玄德。此联上句是章太炎一以贯之的反清排满思想,下联以谯周劝降蜀后主事喻当时政坛的颠覆。

    做过滑稽事的滑稽人物——辫子军首领张勋病故后,欧阳武曾送一联:“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张勋是江西人,为人简单、率直,民国成立后,始终以前朝遗民自居,后来就有逆时而动,复辟帝制的行为。此联对其评价是很中肯的。徐树铮也送一联:“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有六尺孤,无一抔土,斯人已死,斯事谁复为之?”既有对老友辞世的伤感,也对其恢复逊清皇室的荒唐事予以批评,分寸拿捏到位,用典恰当准确,被公认为名联。

    1929初,梁启超病逝。梁在清末民初的思想界领袖群伦,然树大招风,时时遭人非议。蔡元培参加在上海静安寺举行的祭吊活动时曾送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宁辞五就比阿衡。”蔡松坡即蔡锷,为梁启超学生。阿衡即商汤时伊尹,他曾“五就汤,五就桀”。梁辞世后,评论界多诟病其“多变”性格。此处蔡元培从“接受欧化”着眼,对梁予以理解,盛赞其在近代中国历史性变革中厥功至伟。杨度也曾送一联:“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对梁一生事功也是推崇的。

    1936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祖鲁迅先生逝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公祭时,场面十分宏大。蔡元培送一联:“著作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肯定了鲁迅先生文学家、革命家的历史功绩。斯诺与姚袁合送一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取鲁迅先生两部代表作叹其身后无人的境遇。

    今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蔡是中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教育家,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曾“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梁漱溟语),以至今日感慨大学教育的颓败有“世上已无蔡元培”之语。40年代初,蔡逝世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曾送一联:“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正是蔡先生完美精神和人格的写照,当之无愧。

    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学贯中西的胡适先生去世后,曾有挽联曰:“胡复何言,当年假设太大胆;适可而止,来生求证要小心。”既嵌胡适名,又指治学观,十分工整。又有一联曰:“名亦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健则行,倦则卧耳,哲人遽萎,究难消一代沉哀。”很恰当的表现了胡适在世时地位的微妙。

                               2009年发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挽民国人物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