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8-13 00:18:53

传统家居楹联研究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8-13 00:20 编辑

来源:江南楹联网
===============================================

  家居是生存的具体落实形式,家居楹联能给家居生活增加情趣,也是对建筑物的补充、完善和“装修”。家居楹联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令人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是我国家居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人在门、厅、室挂贴楹联也很常见。解剖这一“活着的传统”,分析传统家居楹联中承载的古人的道德、情感和欲望,对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的新生活方式,都是有意义的。

  一、厅堂、书房联:德

  厅堂是家庭成员聚集之地,也是招待客人的社交场所。书房是读书人与圣贤交通的所在,是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地方。此两地均为正式场合,言行举止要合于礼俗。这种客观要求,决定了在厅堂、书房的楹联中,道德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或倡内在自觉,或行外在约束,以达内圣外王、建功立业之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如果我们对厅堂、书房楹联进行梳理,便可发现几个突出的特点。

  政治伦理。重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起点,而家庭与国家同质同构的社会现实,又决定了政治化伦理观念的产生和展开。表现在厅联上,礼、仁、忠、孝、恕等词语使用频率相当之高。一个人,只有纳入特定的道德规范,才算是一个高尚的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以孝肥家以忠肥国;与道为际与德为邻”,“尚志在诗书消磨岁月吟且读;传家惟忠孝仔细精神子与臣”,“智廉勇艺文以礼乐;子臣弟友依乎中庸”,这些楹联的目的是将日常家庭生活与修齐治平的政治生活接轨。我们可以发现,其衔接还是很严密的,没有什么不太自然的地方。不仅如此,政治伦理还要求落实在行动上,有明显的结果,因此,厅联从不讳言功名。在服务和服从于王权政治的大前提下,追求功名是官方的意识形态,也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和艳羡的东西。“家有赐书;门无杂宾”,“恩来北阙泥金诰;酒献南山白玉卮”,“经国有才皆百炼;著书无字不千秋”,“龙门子弟皆卿相;江左风流尽世家”,“近智近仁近勇;立德立功立言”,皇恩浩荡,富贵荣华,万物皆备于我,这都是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等级观念。

  重视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在人的一切需求中,道德需求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以此为出发点,古人对人的自我价值有相当的自觉,认为人具有与天地相等的地位,应是天地价值的中心,因此,厅堂、书房联便有不少“高指标”。如“高情薄霄汉;浩气贯虹霓”,“雅量含高远;清言见古今”,“瑞草惟承天上露;玉毫不着世间尘”,“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等等。而达到如此高境界的途径,也没有什么神秘,就在自己的努力之中,于是有“君子慎独;吉人寡词”,“有猷有为有守;希贤希圣希天”,“印贪三面刻;墨惯两头磨”,“涤砚不嫌池水冷;写书爱傍午窗明”,“几上江湖诗一卷;窗前灯火夜三更”等等。这些联体现了古人伦理责任的自觉意识和主体精神。传统文化还很重视人格的培养,人格的完善、高尚,是道德追求的具体目标。于是有“春归禹甸山川外;人在尧天雨露中”,“学究天人笔参造化;德兼圣贤行应中庸”,“持身孝廉规模远;堆案图书境界清”等等。古人认为,人格目标落实之后,便可达到上述的“高指标”了。

  自我调适。对于建功立业而言,人人可努力,但并非人人都可成功。这一有些残酷的事实和逻辑会生成建功立业的对立面,古人也清楚这一点,故自我解脱、以求心理平衡的修养工夫也反映到厅联中来了。其中有“任无功业调金鼎;可有文章咏碧鸡”的实在,也有“已栽桃李成新荫;且拥图书卧白云”的满足;有“吟成不觉野花语;睡起忽闻山鸟啼”的悠闲,也有“茗碗炉香闲供奉;瓶花盆石小经营”的自在;有“种树喜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的真实的平衡,也有“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的无奈的潇洒,还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豁达、宽容和高洁。人们常说中国人是快乐的,看来此言不虚。  家居楹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可以解析并重构的,因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要素,具有可分离性。具体说来,对楹联中的“德”,只要去掉了“以封建王权为中心”这个要素,剥离掉“纲常”一类东西,其精神境界、修养方法、人格目标,还都是很实用且具审美意义的。

  二、园亭、楼阁、轩斋联:情

  中国的私家园林是相对独立、纯然另成一种性格的“小天地”。其园门、亭、楼、阁、轩斋等处也有楹联。与厅联比,园联别有一番景象,这里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道德说教,完全是一派休闲气氛。休闲是人生一种重要的需求。如果说书房等是正式场合,人在那里明心见性,那么,在园亭等处的非正式场合,人们则是在修身养性。

  中国人的生活因袭着天人合一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仅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和内容,而且影响着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这一点也表现在厅联中,而在园联中就更加突出。在古人的思维中,天道和人道具有直接的同一性。他们先将宇宙(天)人格化、品德化,然后又把它作为人性自觉的来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这种情感和观念的结论性命题,这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人们甚至将天和地比做父母,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人亲近大自然,就是投入了父母的怀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鸟一鱼,简直如同人的兄弟姐妹。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自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而楹联毕竟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不是就天地和人的关系进行直接论证,而是精心营造一种氛围,其对自然景物的崇拜、讴歌,显现了古人的情绪体验,令我们赞叹不已。这种天人合一的休闲生活以园联来点缀,而园联本身可有包罗万象的兼容性。其中有花(梅、菊、兰、桂)、树(松、柏、柳、李、桃)、竹、藤、鸟(莺、燕、鹤、鸭、鹅)、鱼、蝶、水、风、石等等,在园中属大宗。于是有以下楹联:“鸟啼春院静;鱼戏野池幽”,“花间蝶争舞;枝上莺初啼”,“水浸梅花影;风飘桂子香”,“垂藤扫幽石;修竹引熏风”等。有的本不是园亭等本身所有,而是人“收”入其中的,如日(斜阳、霞)、月、星、雨、云(烟、岚、雾)、山(峰、峦)等和春、夏、秋、冬四时。要开阔胸怀,宁静致远,必然要涉及到这些,于是便有“风月资吟啸;烟霞得性情”,“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声”。甚至可思绪驰聘,把想像放大到无限,于是有“西望瑶池降玉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十洲云雾起;万里海天明”。胡思乱想也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在登高(园中楼、阁)而远望时这种情思悠然、飘逸,显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还有一些是人造的小东西,如酒、琴、书、剑、香、笛、萧,甚至有诗,这些也是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是一个物件,放在别处和放在园亭、楼阁、轩斋,会有不同风味,这是人的情绪体验使然。不过这些小东西独立成联不易,往往要配以前两类才好。“对酒池风满;弹琴山月低”,“还将石榴调琴曲;折得花枝当酒筹”,“敢向烟霞资啸傲;不妨诗酒做生涯”。这些物事相互组合而入联,颇为普遍。几个方面的排列组装,再配以红、绿(碧)、苍、翠的色调描绘,幽、冷、清、雅的气氛渲染,意境也就出来了。身临其境,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就不纯是人心灵的想像,而是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融入这活泼流动、生意盎然的大自然之中,就会获得或重新唤起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依靠整个心灵的各种功能去发现、认识、把握世界,完成从自然(或人工)田园向精神田园的过渡,正是园亭等休闲生活的意义所在,而园联在其中起到了媒质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园联中的“情”有消极被动的色彩,表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过分依恋的情感,这对治身(特别是独立人格的发育)、治世(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均有不利影响。在今天看来这一问题就更突出,但是也决不能一下子跳到主体客体截然二分、人与自然尖锐对立的立场上去。将“天人合一”仅仅局限于休闲,在紧张的、进取开拓的生活之余,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来陶冶、培育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境界,在对自然的更加深刻、科学的认知基础上,达到新的“合一”,这也可算是对传统文化的具体的继承态度吧。

  三、内室、厨房联:欲

  古人一般把物质、生理甚至精神的需求叫做“欲”。对于欲应持何种态度,应当满足与否?或应满足到何种程度?各家之说也不尽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内室、厨房楹联反映着主流文化的“节欲说”,对饥而求食、寒而求衣、男女居室等人之大欲均予肯定,但是反对纵欲。告子云:“食色,性也。”孟子对其发动了毁灭性的攻击,其实是在“人性”的界定问题上大做文章。孟子主性善,认为这是先天的,他并不反对人的正当欲望。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的著名命题,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后世儒者虽对欲的满足各有见解,但基本上和孟子的意见是一致的。表现在内联中的欲还是健康的。如“玉案琴声润;纱窗燕语娇”,“云随宝髻集;花映绣衣鲜”,都对女同胞及其生活做了应有的肯定,这并不是作为某种目的的手段来使用,而是真心赞美。再比如“宝砚暗书连理字;琼浆笑捧合欢杯”,“碧纱映月烹新茗;红袖添香读异书”,这是一个优雅的二人小世界,比西方人所谓“两个人反对全世界的战争”叫人感到舒服。更有甚者,“索句赓同调;衔杯尽合欢”,“结欢谐风卜;相警凛鸡鸣”,内联对男女之间的“人之大伦”也并不讳言,只是还要注意黎明即起,不要沉溺于枕上。内联中甚至还有“明月银河渡;梅花绣阁舒”,“双星云汉渡;万里彩云流”,“彩毫初染春山色;锦帐犹飘秋蕊香”,“蛮柳眠低小弱腰肢遭雨苦;海棠睡起半娇体态被春迷”,这大概是朋友送的,有些调侃,又无伤大雅,内室挂起,自己欣赏,又没有宣传任务,胆子也就大起来了。

  从总体上分析,以上各联大概挂在年轻夫妇居室。另有些中老年夫妇的内室联,别有一番风味,“午枕听儿吟好句;晚窗留客算残棋”,“山翠入帘消宿酒;松花满碗试新茶”,这是一种清心寡欲的悠闲生活。“东牖养兰西牖养蕙;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已冲破了卧室的束缚,想到了邻里,这种与邻里和睦相处的企盼,是一种求安稳的心态的表露。内联也有糟粕,像“恪遵长者训,不听妇人言”之类,几无可取之处。

  厨房联也很别致,其主导思想是合理满足。“羲易占中馈;风诗咏大庖”,这样郑重地选择家庭主妇、歌咏炊事人员,就是“民以食为天”的翻版,是对生存权的肯定。还有不少联提倡节俭,反对奢侈饕餮,如“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盛馔不宜常设;时新偶尔加添”,甚至有“三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小米饭、小白菜汤的粗淡饮食,也能使人满足。

  伦常和日用,是古人用以概括日常生活的术语,前者属于精神生活的范围,又是物质生活所不能少的;后者属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是不可须臾离之的。人们常有误解,以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即儒家文化,特别是其理学有禁欲的味道。其实“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要把“人欲”统统去掉,“灭”是克制的意思,特别在实际生活中,将人的物质、生理欲求统统“去掉”是根本不可能的。一般说来,内联对“合理满足”的把握,还是很有分寸而有利于人的生活的。

  其实,内联中的“节”、“俭”均应是动态的概念,而传统的节俭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静态的概念。今天我们要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前提下讲节俭,不能一味艰苦。扩大需求可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又可满足更大的需求。只要不是声色犬马、奢侈浪费,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能继承节俭的传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家居楹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