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8-20 00:24:15

灵威观对联解读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8-20 00:32 编辑

来源:学道修道行道网
作者:朱恒余
======================================

      如皋灵威观因宋徽宗赐额而更名,曾与苏州玄妙观、句容茅山道院并列为江苏三大道教胜地。灵威观对联,见证了如皋历代的风风雨雨,在传播道教思想和理念等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现选其几副细细品味,窥探其中蕴涵的奥妙和特色。

      对联一:
      护廓佑民,圣心贯古今而化至仁
      伏魔卫道,神光通天地以宣灵威

      从联型看,上下联的末尾嵌入殿名“仁威”二字,属嵌名联中的“脱靴格”或“束履格”。从内容看,“护廓佑民”、“伏魔卫道”,彰显的是道教职能。上联的“圣心贯古今”是一典故。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当年用兵,其中一路由尉迟恭(尉迟敬德)指挥。他带兵沿大运河南下后,再沿古运盐河(今通扬运河)东下入海,夜泊如皋。是夜,尉迟恭梦见船头站立一位金甲神将,若有所语。翌日凌晨,尉迟恭登岸,见一道观,匾曰“祖师观”。待入殿门,见供奉的金甲神将竟是夜间梦见者,以为显灵,于是拜谒许愿。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将此事奏于皇上,唐太宗恩准重修此观,并赐名“仁威”,以昭示仁德,故“而化至仁”。下联的“神光通天地”也是一典故。宋提举苏均拜谒“仁威观”,忽见一条金光粼粼的大蟒绕在大殿梁上,以为祖师显灵,事闻于朝,宋徽宗即兴挥毫赐额“敕建灵威观”。

      对联二:
      远离名利场便是康乐人生
      增长道德心方有和谐社会

      上联之上句,传播了《庄子》的逍遥游论。逍遥的意思是将功名去掉,便能悠悠自适其生活,修身养性,一点也没有挂念。下联之上句中的“道德”二字有两层诠释:其一指《道德经》。《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亦可看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巨著。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人皆取实,已独取虚”,“人皆求福,已独曲全”。传播老子主张的“虚静无为”的思想。其二指现代人的道德品格。只有具备了精神文明,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方有和谐社会”句,在原来祈求平安的思想基础上又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不能不说是道教思想的又一进步。2000年8月28日至31日,世界宗教领袖与精神世界和平千年大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厅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祈祷词说:“我们主张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的平安,然后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我们主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我们这个星球的和平和安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的这些主张,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赞同和欢迎,这也是道教的本义所在。

      对联三:
      灵显东皋,道承唐宋,真龙护殿千秋祀
      威镇北阙,德昭江淮,御书悬日万世钦

      这是一副嵌字联。联首将“灵威”嵌入其中。上联之“灵显东皋道承唐宋”。颂的是灵威观的历史。东皋是如皋的别称。“真龙护殿”与下联的“御书悬日”联系起来,应灵威观“金蛇绕殿”、“赐额灵威”之说;下联之“威镇北阙德昭江淮”赞的是主祀的真武大帝必以“赈济”而扬名江淮地区的灵威观历代道人。北阙,泛指北方。

      对联四:
      灵显东皋 历唐宋元明清长春 仰祖师慈悲 雨雷风云皆圣泽
      威尊北极 赈粥医药棺产济世 仗仁威乐善 清廉正直代天巡

      这是一副嵌字联。联首用“凤顶格”将观名“灵威”嵌入联中,中间又用“蜂腰格”将原名“祖师”、后名“仁威”两观名嵌入联中,全联嵌三名,隐含着观名的变更,别具匠心。上联展现了灵威观自唐宋两朝皇帝赐名,历唐、宋至明、清计一千多年以来一直兴盛昌隆的繁华景象。下联歌颂了灵威观赈灾济贫的义行善举,对其千年恒日自持,赈泽江淮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灵威观内原设有育德堂,拯救众生;观内西侧有恒春轩、施医室及施药房,为缺医少药的平民百姓救死扶伤;观内赈粥厂有房10余间,落地灶24座,每年春、冬二季施粥;另外,还有施衣、施棺、施义冢、办义学等。“清廉正直”是为官为民为道为人的基本准则。此联虚实相对,既有高超的作联技巧,又有丰富的史料和丰满的道教思想。无论从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诸方面来评赏,此联堪称联中珍品。此联与联(三)颇为相似。

      对联五:
      天道无私,行善自然增福
      人间有情,积德方可延安

      “天道”,是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法则。荀子《天论》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古人认为天道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天神意志。全联可以这样诠释:顺天行事,人心纯朴,多做好事、善事,自然会长寿,会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万物有情人类社会情感维系,“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便可以延拓平安。此联宣扬了“行善积德”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倘若人人都积德扬善,时下构建和谐社会便指日可望。

      对联六:
      一炁通玄 八面江山经慧眼
      四象巡天 十方烟海畅道心

      此处“一炁”是指供奉在前殿中央的王灵官,王灵官又称“一炁神君”。上联中的 “玄”为深奥、神妙意。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的是道家之道。“通玄”即通晓玄妙之理。上联中的“经”为观察、洞察之意“慧眼”,是指能看到过去和未来的王灵官的三眼神目。下联的“四象巡天”中的四象是指供奉在前殿两侧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护法神,亦称“四灵”。下联中的“巡”,是巡天之意。下联中的“畅”,为畅达意。下联中的“道心”,犹言道德观念。全殿为赞美前殿供奉的“一主四辅”神像之辞,可以意译为“一炁神君有通玄之能,人间善恶美丑均在其慧眼洞察之中,四灵神将履巡天之职,于尘世众生万象间畅达其道德之心。

      对联七:
      道通天地大
      法贯古今长

      上联“道通天地大”中的道,有两种理解:一指道家、道教,以及道家宣扬的教义等。先秦诸子有道家,魏晋以后有道教。《史记·太史公自序》曰:“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二指道德。《韩非子·五蠹》曰:“上古兢于道德,中世出以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而今天却是指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另外,道亦指规律、事理。《易·说卦》云:“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指天空和大地,也指天地之间的世界、社会。下联“法贯古今长”中的“法”也有两种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佛教泛指宇宙的本原、道理、法术。梵语“达摩”、“昙无”都意译为法。《大乘义章》之十云:“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名法,如戍实说,所谓一切善恶无记三聚法等;二、轨则名法,辨彰行仪,能为心轨,故名为法。”第二种解释是指法则、法度、规章。下联中的“贯”在此处是“穿”的意思,以绳穿物,引申为贯穿、会通。全联可以这样理解:道教的教义、思想,达天通地,影响着整个社会;道教的法力、法度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世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准则,这是自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

      对联八:
      阴德无根,方寸地里种出
      阳寿有因,名利场外修来

      上联中的“阴德”,指施德于人而不张扬的意思。《淮南子·人间》曰:“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汉书·于定国位》:“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联中“方寸”指心。《三国志·蜀·诸葛亮传》曰:“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下联中的“阳寿”,指人在世的寿数。“名利”,指功名利禄。《商君书·算地》:“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联中的“修”,为遵从的意思。全联可以这样理解:施德于人的高尚品德,是没有生命的,但却是从心这块田地上种出的。人是有寿命的,功名利禄要从科场、考场、校场、战场之外修来的(当然,不排除因果报应的意思)。此联对仗工整,阴对阳,无对有,里对外、出对来;再从韵律上讲,上联是仄声起头,仄声落尾;下联是平声起头,平声落尾,为仄起式。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艺术上看,此联应为上乘之作。

      对联九:
      乡里鼓儿乡里打
      当坊土地当坊灵

      这是郑板桥题如皋土地祠的一副俗俚联,风味独具一格。如皋地区有俗语“乡下鼓儿乡下敲”的说法,意思是说话办事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搞“洋盘”,惹人贻笑大方。一方土地养一方黎民。一方土地神管好一方土地,既要尽心尽责,又不能多管闲事。全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此联看上去土头土脑,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极为方便,流传尤为广泛,又不失对神灵的尊敬和期盼。

      综观如皋灵威观的对联,不难看出如皋具有悠久的道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宣扬道教“护廓佑民”的基本教义,又弘扬赈灾济贫的传统美德。透过这些片言只语,让世人看到了一座古老道观的昨天,企盼着光彩夺目的明天。

      拐李投杖道法高
      钟离摇扇藏玄妙
      国舅浪上乘玉板
      湘子云中弄碧萧
      洞宾负剑御清风
      采和提篮奉仙桃
      神翁举葫来祝寿
   (“八仙亭”楹联解读)

决定 发表于 2010-8-20 00:33:54

{:1_169:} 代作部分标点断句处理,文中对联良莠不齐,仅作资料收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灵威观对联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