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 发表于 2010-9-16 13:02:18

温州戏台联语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16 13:05 编辑

来源:风雨楼书稿--沈不沉主页
==============================

温州戏台联谊拾萃(1)

温州山前岳庙戏台联

名场利场总是战场,假优孟之衣冠,装成百怪奇观,做得出泼天富贵;
今乐古乐无非音乐,协宫商而鼓舞,胜彼一支文笔,仅空谈历代忠奸。

温州市区山前街旧有岳庙,祀岳飞,建于清中叶,内有戏台,仅演出与《岳传》有关剧目。50年代改为南郊供销社。旁有文笔峰,今已不存。

温州山前街美人台联

或古或今,满腹悲欢都是幻;
非真非假,一场笑骂总成空。

温州市区山前街中段旧有戏台名“美人台”,建于晚清时,较一般戏台为大。台正中画有古装美女头像,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眼神总是盯着观众,“美人台”由此得名。该台于50年代废弃。

温州蒲州圣母庙戏台联

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外柱联

导忠孝节义,宣扬美名万古;
演奸邪淫恶,污臭民恨千秋。
——内柱联

蒲州在今温州市区东郊,地近杨府山。此庙建于清光绪年间,80年代重修,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温州蒲州玄坛庙戏台联

金鼓频催,千古英雄呼欲出;
衣冠递整,百年事业去还来。
——外柱联

善恶报施,莫道毫无此等事;
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蒲州玄坛庙建于明初,1985年重建,祀赵公明。屋顶横梁有墨书“洪武丙辰原檀越主程鸿建造;康熙丙寅年孙嘉美等合资重建;乾隆乙卯年重建”。台右嵌有一块石碑,上书“严禁江湖流丐”下署“道光二十九年三月”。

温州仓後财神庙戏台联

势短世长,仗势难留後世;
人多仁少,为人必须存仁。


仓後财神庙又名仓後宫,50年代改建为粮食仓库,此处与鼓楼下财神庙同祀赵公明。

温州东瓯王庙戏台联

台耸枕华山,一曲松风涵晨响;
地灵依玉洞,半空仙籁和元音。


旧址在今市区小沙巷,又名“小殿”,上联华山指华盖山,下联“玉洞”指“太玉洞天”,系道教福地。此庙于50年代拆毁,此联迁往华盖山。

温州杨府山太阴宫戏台联

虽见此榜样,观富贵贫穷,岂是逢场作戏?
饰现身劝惩,看喜怒哀乐,谁云明镜非台?

此杨府山又名海坛山,在温州市区北侧,濒临瓯江,抗战前为温州主要演出场所。

温州北门戏台联

出其北门,看台上何等角色;
朝彼南面,听曲中有韵文章。

北门又称朔门,濒临瓯江。此联据传系池志徵所撰,池字云山,晚号卧庐,瑞安人,民国初曾与林甄宇等创办《瓯海潮》杂志。

温州梧田南湖库官庙戏台联

有声有色,须臾间臣忠子孝,立千秋功业;
似真似假,咫尺地南征北战,定万里江山。

梧田库官庙原名老殿,1990年8月重修。中供库官圣王,左右又有二圣王,皆不知姓名。此庙由岸延伸至湖中,三面环水,建有戏台。大门正对吹台山,近旁有安澜桥。至今仍时有演出。

温州十八家浮沙庙戏台联

大局竟如棋,黑白混淆,从教回首重逢,一片模糊难着手;
千湖明如镜,腑肝照见,漫羡佳人独步,十分体面总销魂。
——庙门联


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乐文,不识文者看戏;
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童音。
——外柱联


三寸舌谈古论今,有甚说甚;
五尺躯扮文装武,演谁像谁。
——内柱联


市区十八家原有浮沙庙,祀浮沙圣王,2002年旧城改造,改建庙宇气势恢宏,现为市区最大庙宇。

瑞安乾元宫戏台联

象以虚成,见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从苦出,看千秋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决定 发表于 2010-9-16 13:06:39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16 13:09 编辑

温州戏台联语拾萃(2)

瑞安洞桥庙戏台联

歌舞长留湖上月
古今同是曲中人。

瑞安洞桥庙建于清初,几经重修。其地在旧城中心,跨河建庙,庙中有戏台,演出长年不断。



瑞安隆山杨府庙戏台联

大海云烟,百年过眼;
上方钟罄,一样警心。

隆山(一作龙山)地在瑞安东门,紧邻飞云江,山上有塔,旧有“观海亭”。据有关记载,此联系清人孙衣言所书。孙字琴西,曾任太仆寺卿。


瑞安海安城隍庙戏台联

善恶施报,莫道无关前世事;
利名争说,须知终有下场时。

海安镇在今瑞安市东侧,属塘下区,明嘉靖年间为抗倭寇筑有城池,故有城隍庙。


瑞安白门戏台联

做戏何如看戏乐;
下场更比上场难。

此联为一般戏台通用,永嘉上塘王家祠堂戏台亦有此联,唯下联作“上台总有下台时”。白门在瑞安城北。


瑞安忠义庙戏台联

一曲骚人心内史;
千秋才子意中书。

忠义庙又名蔡公庙,所祀庙神名蔡敬,谓是名宦殁于瑞安者。庙在瑞安市区东门外,其墓葬在离庙不远之後垟村。每年三月初一神诞,地人尝抬庙神出郊扫墓,并于是夜演“额子戏”。



瑞安肇平垟戏台联

生旦净丑,活现古代忠奸善恶;
琴箫鼓钹,欣赏老区安乐康宁。

肇平垟在瑞安市城北,温瑞公路从此经过。此联系50年代初演出《白毛女》时所撰。



瑞安丽岙娘娘宫戏台联

霓裳羽衣,大罗天上;
清丝豪竹,华胥梦中。
——外柱联

是处听伶伦奏乐;
此间观优孟衣冠。
——内柱联

丽岙镇在温瑞公路中段,娘娘宫祀陈十四夫人。上二联据传系瑞安名宦孙衣言所书。



瑞安卫房宫戏台联

江城依旧,宫阙从新,笑堂堂武将文臣,众眼且观台上舞;
天上双星,人间几日,愿岁岁黄童绿女,恭贺齐听曲长生。

卫房宫在县城西侧,即今之瑞安剧院。据传此联系瑞安文人池志徵所撰。


瑞安陈府庙戏台联

古今人何遽不相及;
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外柱联

响遏西山月;
歌来南浦潮。
——内柱联

瑞安市城关陈府庙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祀陈十四娘娘,至今保存完整。台口联为木刻行书,末署“民国十四年,彭启华、黄廷水、徐钦荣、郑昌贤、张彩全、孙碎乃、余碎乃、林步云、包洪池、金大娒同敬酬”。


瑞安万松舞台联

演剧登台,封侯拜相,势官权威,纵有荣华皆幻境;
成台出仕,利国惠民,忠良芳草,得留节义在人间。

瑞安万松舞台联在市区万松路,2000年重建,舞台纵深12米,可上演大型剧目。


平阳文元庙戏台联

为人果有良心,只当他木偶泥胎,休问真名实姓;
做事若无天理,须信我银签铁笔,看取虎铡龙刀。

平阳城关旧有文元庙,庙门有此联,不知何人所撰。庙内塑有包拯像,香火颇盛。据民间传说,文元者,亡其姓,系晚清时平阳某和调班演员,为人仗义有骨气,好为人抱不平。瑞安名画家林纯贤尝以钱五缗求其饰周仓作画本而遭拒绝。一日,该班于城中演出,文元饰包拯,灯影下忽见一断臂童鬼叩案鸣冤,即随之往,于一僻静处掘得一尸,案赖以白。文元卸妆后移时即死。地人感其义,为立庙祭祀。黄一萍《温州之戏剧》尝载其事。


平阳水头镇林师殿戏台联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间无。

水头镇在平阳县东南50里,庙祀南宋诗人林景熙。林字德暘,号霁山,平阳县人。元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发绍兴宋皇陵及诸大臣墓,景熙与郑朴翁、唐珏等冒险收六宗骸骨葬于兰亭。联中“斯人”即指林景熙,“此曲”即指此事。

决定 发表于 2010-9-16 13:10:55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16 13:14 编辑

温州戏台联语拾萃(3)


平阳凤卧土地庙戏台联

六七步通九州四海; 一二时定三纲五常。

凤卧乡在平阳东南,属水头区。土地庙之有戏台,仅见于此处。
苍南腾蛟青湾宫戏台联
金榜题名空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此联为一般戏台所通用,“假夫妻”亦作“假风流”。


永嘉凤南宫戏台联
无非戏耳,做戏忙,看戏闲,临场时须防失足;
犹是凤也,上台易,落台难,当局人尽量关心。
凤南宫在永嘉县楠溪江中段,祀陈十四娘娘。其庙建于清中叶,台柱青石篆刻,至今保存完好。晚清时永嘉县城隍庙戏台(旧址在今温州市区公园路,後改为东南剧院,今已不存)亦有此联,唯下联作“总是台也,上台易,落台难,当局人及早关心”。


永嘉上塘苍龙宫戏台联
四方生旦唱春秋,人弟是雾中花、镜中月; 几代忠奸敷演义,孰能分古时曲、今时词。
永嘉芙蓉村陈氏宗祠戏台联

非实非虚,虚中原有实意;
是真是假,假里演出真情。




永强三都戏台联

忽然间拜将登台,都凭借风虎云龙,金戈铁马,算几个来回,便了却君王天下;
依旧是歌台舞榭,点缀些长歌短赋,玉笛银笙,尽半宵热闹,无非是世态人情。


永强三都圣母庙旧有此联,隶体双行直书,末署“光绪□□磐安老人书”。按张振夔字庆安,晚号磐安,当地人,曾任镇海、定海教谕,尝为汤贻芬《剑人缘》、《逍遥巾》等传奇题辞,有《介轩文集》等存世。



永嘉昆阳潘姓祠堂戏台联

一夜喧嚣,都演些善恶轮回,恩怨相报;
万头攒动,且看那油头粉面,绿女红男。

该戏台在抗日时期犹存,但已破败不堪。



永嘉瓯渠戏台联

偷浮生半日余闲,听北曲悠然,南音婉转,但能入耳清心,何必问昆曲、高腔、乱弹、和调? 对庙里一台新戏,看东海龙王,西天活佛,只要彩头悦目,休管他西游、三国、水浒、封神。

据传此联为瑞安人胡调元所撰,胡字榕村,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宝山知县,有《补学斋诗抄》存世。

永强宁村城隍庙戏台联
咫尺往来千里外;
百年事业一笑中。

永强旧名“永嘉场”,今为永中镇,属瓯海区。宁村靠近瓯江口,明代抗倭时筑有石头城,例有城隍庙。

决定 发表于 2010-9-16 13:16:38

本帖最后由 决定 于 2010-9-16 13:31 编辑

温州戏事联语


后戏彩堂联


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
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民国二年,如皋冒广生出任温州海关关督,在关署建後戏彩堂迎养其母,经常邀戏班在此演出。上联为瑞安薛钟斗所撰,一说洪幼园撰,未知孰是。


黄体芳寿母戏台联


敢谓科名荣梓里;
聊将梨馆换莱衣。

瑞安黄体芳字漱兰,同治癸亥(1863)中会元,族人徵戏班演戏以贺,黄坚谢。适逢其母七秩寿诞,遂假祝嘏之名,撰联张于戏台。横批为“国恩家庆”四字,里人传为美谈。


颂阿桃联


从来小丑甚多,除方皮、曼生,只算阿桃最好;
台下老人不少,问吉升、永瑞,比今同福何如?

此联相传为平阳江南人陈竹友所撰。清同治年间,“同福”昆班誉满浙南,民间有“品玉行头好,同福价钱老”之谚。方皮、曼生皆为该班丑角,阿桃名杨盛桃(1839—1918),平阳金乡半浃连人,系“同福”昆班创始人之一。“吉升”、“永瑞”皆为当时较著名的乱弹班。


集戏班名联


同福色,品玉声,老聚昌无色又无声,论行头好,唯有锦秀;
和调粗,昆曲细,高腔班不粗也不细,中台脚意,只做乱弹。

此联系平阳人陈筱垞所撰。上联集晚清时浙南戏班名;下联集温州地方戏曲剧种名。其中“同福”、“品玉”为昆班;“老聚昌”为和调班,“锦秀”则为历史较悠久的乱弹班,约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晏公庙演《比目鱼》联


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
庙前溪,溪前庙,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晏公庙在今温州市区晏公殿巷口,其神蓝面赤须,名晏戍仔,江西清江镇人,元初尸解仙去,洪武初封平浪侯。旧时此巷南面有河可通小船。清宣统元年八月初二日,“品玉”昆班在此庙演出《比目鱼》时,台前悬有此联。 刺何橘仙联

橘仙子问菊仙母,尔儿从鹦鹉洲来,法曲谱梨园,是道也,何道也?
旧令尹告新令尹,吾辈闻蛤蟆鼓响,借端敲竹杠,为官乎,为私乎?

瑞安刘菊仙,以明经捐同知衔,并以赌生财,由鄂回瑞,移居新宅,为其母祝寿演戏,贺客盈门。何橘仙字翰臣,系某科甲榜,赐进士出身,签分广西知县,到省候补数年无果,一贫如洗遁归,向刘告贷未遂,因衔之,时值国丧,乃告于县。好事者撰此联以刺之。盖何橘仙人矮小而步履蹒跚,向有“蛤蟆”之外号。下联典出《晋书》:晋惠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问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侍中贾胤对曰:“在官地者为官,在私地者为私”。


争戏班自贺联


逞才苏季,恃勇武松,怎奈持重孔明,万箭放时中妙算;
秉忠赵盾,图奸岸贾,幸有激昂程客,一朝策定翦元凶。

瑞安蒋幼渔与同村人争戏班,双方相持不下,蒋乃邀杨仲渔出面调停,因操胜券。是晚书此联悬之台口。自比孔明,以程婴喻杨氏。当晚演出剧目为《金印记》、《景阳岗》、《草船借箭》,而以《八义记》为压轴。


李漱梅撰联


戏原是千古世情,诸君须回头猛省;
一旦有几分姿色,小人皆仰面贪看。

1925年,乐清南镜秋组建“群芳女班”(京剧),观众顿觉耳目一新。该班至瑞安演出时,李漱梅为撰此联。漱梅一作瘦梅,瑞安宿儒,善书法,知音律。

决定 发表于 2010-9-16 14:20:35

附:戏彩堂诗话

《温州府志·职官门》载有通判赵屼,《古迹门》载有戏彩堂。引《方舆胜览》云:“在倅厅,通判赵屼迎其父清献公抃就养,因名”。苏子由有《寄题戏彩堂诗》云:

春晚安舆偏浙东,永嘉别业喜无穷,蠹装已笑分诸子,吏道何劳问薛公。堂中寿樽诸掾集,室中麈论万缘通。兴阑却返林泉趣,幕府长留孝悌风。
按东坡有《次韵子由送赵屼归觐钱塘遂赴永嘉诗》云:

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言从谢康乐,先献鲁灵光,已击三千里,何须四十强。风流半刺史,清绝校书郎,到郡诗成集,寻诗水溅裳。芒静鞵采药,茧纸记流觞。海清蛟鼍出,山空草木长。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愿子传家法,他年请尚方。
王注:“次公曰屼,清献公之仲子也。清献守杭,屼将倅温,先归觐亲,而后之官,过南都,子由作诗送之。时先生在徐,次其韵。今子由《戏彩堂》诗己载《温州府志》,则此诗似亦应补入《永嘉县志》。余别杭州时,同人有举此事为颂者,余曰:“迎养事固相类,然如赵清献公之清风亮节,已未易攀跻,又安得有眉山兄弟之诗。足以张其事,以传诸永久哉!”

梁章钜:《浪迹续谈》

《蓉塘诗话》云:宋赵屼倅温州府时,其父清献公致仕家居以就养,作堂名“戏彩”,公题诗堂中云:“我憩堂中乐可知,优游逾月竟忘归,老莱不及吾儿少,且著朱衣胜彩衣。”按此诗今载《清献集》。而温州郡、县志俱未录,未免失之疏矣。

近年余亦就养郡斋,恭儿仿其意作戏彩亭,步清献韵作诗云:

浪迹情怀只自知,故山在望岂忘归。名流堪笑名心重,尚较朱衣与彩衣。梁章钜:《浪迹三谈》卷四

戏彩亭仿戏彩堂而作,不过为岁时觞咏之所,自赵蓉舫学使张之以诗,而赓唱始盛。阮仪征师复宠之以序,而题赠愈多。余因思辑《戏彩亭诗事》以存其概。而远近投寄者,一时尚未能齐来,付梓尚需时日,因先录赵学使诗并仪征师相序。先与众共读之,以备缘起云。


揽胜题诗偏浙东,安舆到处兴何穷,宦游最好永嘉郡,颐着直过清献公。藤杖吟云身自键,荔乡隔岭路原通,从来仙福能兼少,况有高文迈古风。 跋云:
前辈茝林中丞,就养令嗣敬叔太守权瓯篆署中,人谓与北宋赵清献公就养瓯倅事相类。窃以公封圻硕望,退归后流览山川,著述益富。今官舍近接珂乡,且彩服承欢,同探雁荡龙湫之胜。君身自有仙骨,绕膝况皆诗人,揆之赵清献之戏彩堂,恐未必如此美备也。因次苏颍滨韵,录呈大教,聊以志倾慕之忱云尔。

余即日依韵和答云:

两度趋承越海东,客怀离绪共何穷,最难胜地逢宗匠,无补清时是寓公。胜赏诗连春草后,健探路尽石门通,游山更鼓登临兴,直驾龙湫最上风!
学使临发之前一日,余召菊部饮饯于戏彩亭,学使复迭前韵相赠云:

堂名戏彩纪瓯东,盛会重开兴不穷,贤守承欢过赵倅,高斋投句愧苏公。游山未许云偕访,观瀑今看径可通,两度招邀聆麈论,且欣弦管生春风。 跋云:
茝林前辈就养东瓯,与赵清献公事相类,而福且过之。因次颍滨韵奉赠,猥承赐和,兼蒙招集戏彩亭,仰仙福之能兼,感情文之交至,用迭前韵赋谢,以志盛会幸逢云尔。

按此诗亦书扇以赠,并蒙集褉帖字留题一联云:

山水林亭,自得清趣, 管弦觞咏,以娱天年。 次日,余复次韵奉答云:

转眼鸿飞西复东,匆匆握晤意何穷,戏场欣看老莱子,诗事须追康乐公。将相联茵九斗肃,云烟落纸百蛮通,一亭从此增声价,留与輶轩采越风。 越月,承仪征师相寄序云:
宋元丰间,三衢赵屼倅温州,迎其父清献公侍养倅暑,构戏彩堂,一时艳称其事,东坡、颍滨二先生并有诗。后七百余年而福州梁敬叔太守权温篆,其尊甫茝林中丞亦就养郡斋,太守援清献故事,构戏彩亭署中,以为岁时觞咏之所,中丞顾而乐之。道光间,昆明赵蓉舫学使按试东瓯,学使与中丞旧相善,遂以诗相酬答.一时歌咏之欢,宾朋之盛,浙东人士播为美谈。中丞因摭成《戏彩亭诗事》一本寄余,属以数语张之。窃谓中丞之抚吴也,恩惠浃于吾乡,至今热在人口,其抚粤西五年,控制得宜,桴鼓无警。余曾手制楹联赠之云:

江乡仁忘传荒政;岭表恩威播外夷。 综前后宦绩,其与忠献之帅蜀将毋同。今敬叔虽初登仕途,才望己不在赵屼下,古今人何尝不相及哉?信乎!蓉舫学使之言,恐当时清献之戏彩堂,不能如斯之美备也。

余老矣,久不作诗,而乐述其事,因即列其缘起,以复中丞。为当代之服官者劝,且为后之续东瓯志乘者有所考焉!
道光己酉春日,扬州八十六老人愚弟阮元书。

梁章钜:《浪迹三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戏台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