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 发表于 2010-11-18 16:31:53

校本教材《春联文化》

来源: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网
=================================

前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国家赋予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它给学校体现自己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提供了一次机会。
“春联文化”是我校开发实施的七至八年级必修的校本课程。课程以开阔学生视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为原则,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致力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品尝丰富的文化大餐、感受“百花齐放”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发现、认识、感悟、学习和探索;在更广泛的视野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学生潜能、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春联文化》教材共四章,分别涉及我区的民俗发展以及春联的发展历史等方面。众所周知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从家家户户的春联当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人们的心愿,还能感受到主人家的心态。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以丰富的文化内容、特殊的方式,折射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作为汉沽管区的青少年要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它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让我们借助这个校本课程了解管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建设管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春联文化》编写组 目
录前言
-------------------------------------2
第一章:汉沽管区民俗文化概况---------------6
第二章春联的起源和发展---------------------12
第三章春联的特点和规律---------------------13
第一节:最佳对联结构--------------------16
第二节:春联的起句规则------------------20
第三节:春联的词组结构------------------24
第四章: 好联共赏 -------------------------31
第五章:春联创作 --------------------------37
第六章:其它-------------------------------38
第一节:有关作家人物的对联--------------38
第二节:楹联掌故------------------------46
第三节:对联撷趣------------------------51
第一章:汉沽管区民俗文化概括汉沽管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滨海平原,由原汉沽农场(现一分场)与附近十九个自然村,于1560年合并而成,坐落在丰南县,宁河县,汉沽区的三角交界处,西北与天津宁河相连,东北与唐山丰南接壤,南与天津市汉沽区毗邻,全区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建、交、商、服综合经营,同时又有企业管镇政府,行使部分政府职能,政企合一的大型农垦联合企业。
本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所属地位于205国道边,有汉沽、芦台、田庄三个火车站坐落在本场区内,可谓是交通枢纽地带。
汉沽管区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垦企业,土地资源丰富,10万亩耕地形成了灌排网络,旱能灌,涝能排,享有“渤海明珠”之美称。
汉沽管区以农业为主导,积极发展工业。本场工业的发展在全国农垦系统来说起步早,发展快,其中国家二级企业三家,自然企业29家,许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向国外出口,从而改变了单一的农业发展结构。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第三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5天一集的市场交易,场部中心商业一条街的发展壮大,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兴盛。
工农商的发展也推动了管区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本场中小学办学规模大,教学设备科学齐备,每年都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普及了基础教育。一些群众文艺更是蓬勃兴起。
皮影戏是中老年喜欢的剧种,在清末明初流传到我区农村,在我区也称为驴皮戏。
民间花会,解放前在我区就有流传,是一种群众性载歌载舞的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和“庙会”期间表演。在我区流传的花会主要有:扭秧歌、旱船、高跷、狮子舞,但比较普及的是地秧歌,可以走街串巷,边走边扭。评剧也出现在我区农村,盛行于50年代,属于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农民们自排自演,著名曲目“小二黑结婚”等,深受群众们的喜爱。
是的,农区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垦企业,自2003年建区以来,农业的发展扎实稳固,工业调整发展,商业腾飞猛进,文化卫生事业长足发展。这些变化,都可以体现在春联上。春联已不再是招财进宝的温饱的渴求,一些用“俗气”词汇传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春联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洋溢着对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祝愿的春联。反映管区和谐、文明、富贵、祥和的新颖之制明显多了,像“腊梅招喜鹊,盛世展宏图”、“德厚千秋远,家和万事兴”、“和睦春长在,勤劳福有余” 、“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睦幸福长”、“政策落实家家乐,大地回春处处新” 等对联特别受村民喜爱。
透过春联的内容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窥视到管区的历史发展,更能折射和映照出我们管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春联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管区子孙,我们有义务去挖掘和品悟。这也是我校把“春联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初衷。
第二章:春联的起源与发展【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春联的来源与发展】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也叫“门对”、“春贴”、“春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春联。这种春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春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春联,否则就不是春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筵席 发表于 2010-11-18 16:35:36

第三章春联的特点和规律 【春联浅析】
浅析春联特点和规律
丁亥年春节快到,人们又要写春联了。作为春联种类之一的春联,在突出一个“春”字的同时,也不可无视春联注重“对仗”、“对称”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写春联至少有如下几点不可忽视之。
其一:字数相等。上联与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形式整齐。一般地五言联和七言联使用的频率为最高。
其二:词性相同。春联中上联与下联相对的词,词性应是相同的——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此联上下联中的“海”与“天”都是名词,“阔”与“高”都是形容词,“凭”与“任”都是介词,“鱼”与“鸟”都是名词,“跃”与“飞”都是动词。
其三:句法相似。上下联在结构上要互相对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如:家和百事顺;国泰万民安。
上下联中的“家和”与“国泰”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百事顺”与“万民安”也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其四:节奏相应。上下联的拍节必须一致,节奏必须对称,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如:春入—春门—春不老;福临—福地—福无疆。
其五:内容相关。除“无情对”外,上联与下联的内容多关联,紧紧围绕着主题。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此联中上下联的内容,揭示的意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六:平仄相谐。平仄,即汉字字音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春联讲究平仄相替、相对、相谐,是指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显得错落有致,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构成语言的音乐美。其中,春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然而,由于春联字数的多少、语句的长短不拘一格,结构、节奏等形式灵活多样,因此,若不区别其具体情况,在任何一副春联或其他类春联的平仄声调上都套用格律诗的格律,未必都能对号入座。须知,春联是文人文学,也是民间文学,是雅文学,也是俗文学。对民间的春联爱好者来说,不宜将春联的格律强调得太死,最好是区别情况,宽严有别,因人因联而异。别说民间百姓,就是学界名家撰联,“若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不以辞害意”(《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讲的话)。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无视春联的格律了,“宽严有别,因人因联而异”是以“宽严有格”为前提为基础的。“对仗”,毕竟是春联的最大特点,也是春联格律的底线,这一底线总还是不可丢弃,应该守得住的呀!








第一节:最佳对联结构
每边一句:
四言联 0011/ 1100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 袁岘冈张中阶长沙岳麓书院门联)
五言联 00011/1110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杭州灵寺观海亭联集宋之问句) 七 七 言联 1100011/0011100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肌颉集苏东坡句)
每边两句:

四四 1100,0011/0011,1100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北京旧门联) 四 四五 1100,00011/0011,11100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北京颐和园 玉带桥联)
五四 11100,0011/00011,1100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门联)
四六 1100,110011/0011,001100 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间想/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袁翔甫《随园琐记》,见〈楹联新话〉)
六四 001100,0011/110011,1100 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李少池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中国馆联,见〈楹联新话〉)
四七 1100,1100011/0011,0011100 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朱熹,见〈楹联丛话〉)
七 四 0011100,0011/1100011,1100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曾国藩四川新都桂湖联)
五六 11100,110011/00011,001100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文长杭州吴山江湖汇观楼联)
六五 001100,00011/110011,11100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身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杭州吴山月老殿 联)
五七 11100,1100011/00011,0011100 哥了了无言,潦倒文章拼命酒/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太仓吴养涵挽胡粹士联)
七五 0011100,00011/1100011,11100
由上可知,每 边2 句的对联,同一句式组合或已知先后顺序的不同句式组合,结构唯一确定。
每边三句:

1。 三句相同 正反组合
三三三 0011,1100,0011

1100,0011,1100

2。两句 相同与一句不同句式组合

三三七 110,110,1100011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 我

001,001,0011100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归家( 王君实先生提供)

四四七0011,1100,1100011 亲不负楚,疏不负秦,爱国忠心真气节

1100,0011,0011100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

七 四四 0011100,0011,0011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1100011,1100,1100 峰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纵策)

五五七11100,11100,1100011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00011,00011,0011100 大讲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3。三句不同句式组合

五四七 11100,1100,1100011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00011,0011,0011100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第二节:春联的起句规则
【春联的起句规则】
春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春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春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第三节:春联的词组结构

【春联的词组结构】
春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春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春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春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第四章: 好联共赏《难联》
游西湖 提锡壶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 苦农民, 戴凉笠, 弯酸腰, 顶辣日, 流咸汗, 砍甜蔗, 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 难求人, 人人逢难求人难
过年苦,苦过年,年年苦过年年过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二曲天音,乐乐乐师之心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不接短长?(最后一字忘了)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拆字》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意图全任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 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三女为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日在东 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竹寺等僧归 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四维罗 马各骆罗上骆下罗骑骆
言者诸 豕者猪诸前猪後诸牵猪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筵席 发表于 2010-11-18 16:40:28

第五章:春联创作【春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春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春联。春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春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春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春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春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春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春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春联
春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春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春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春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第六章:其它
第一节:有关作家人物的对联1、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4)、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2、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3、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3)、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4)、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4、项羽
鹿野舟沉王业兆;
鸿门半碎霸图空。
5、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荆柯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7、司马迁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8、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茵。
9、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
平沙无处可招魂。
10、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陶渊明
(1)、醉眠多似陶彭泽;句法参同李翰林。
(2)、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2、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5)、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6)、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
(7)、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13、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5)、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6)、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14、白居易
(1)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15、苏洵父子等
(1)、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司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16、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7、沈括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花。
(3)、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
20、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岳飞
(1)、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2)、万里留长城,南渡朝庭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
(3)、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得一片丹心。
22、史可法
(1)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
(3)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
23、蒲松龄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4、孙中山
(1)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
25、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6、韩愈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26、苏轼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27、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28、陆游
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29、归有光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第二节:楹联掌故●传说苏东坡自海南贬谪归来,有问其艰苦者,答曰:“此乃骨相所招”,原由是东坡少时入京,一相者送了他一个对句:
  一双学士眼;
  半个配军头。
相者要他将此十字熟记于心,并言“异日文章虽当知名,然有迁徙不测之祸”,依东坡看来,今日不过是“悉符其语而已”。“半个配军头”,指苏轼之到海南,不过降职使用,与一般刑徒不同。
●梁章钜《浪迹丛谈》云,有一绝对,久无人能对。曰: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二短;
  后为徐谓所对:
  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六和,指六和塔,在杭州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外观八角十三层,内实为七层。此联后来演化出众多联事,联语亦有变化。
  一说是苏东坡陪高丽(今朝鲜)使者游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外时,来到一间古庙前观赏古塔,使者出了如下一联请一老丈属对:
  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
  老丈听罢,摇手掉头而去。使者以为老丈对不上。苏东坡说,老丈已经对上了,老丈摇手,意是告诉大使,他的对句是:
  只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明嘉靖年间云南永昌卫乡试,主考官因宝山城南有座高塔,便以此为题,出联要考生对。联曰:
  孤塔高耸,四面八方一座;
  考生搔头,无从对出。考官不满,杨升庵在旁说:“勿躁,其实考生都给你对上了。他们的意思是:
  众手频搔,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清嘉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嘱咐到长沙主持乡试的考官留意长沙人才。试毕,尚未放榜,刘亦至长沙。见面便问考试如何。考官说某日他游岳麓山,考生到江边送行,他见江边嘉一塔,便出对云:
  孤塔耸耸,七层八方四面;
  直到开船,考生皆未对上。惟一考生频频向他挥手。刘说,这考生已对上了。其意是:
  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清道光年间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告假在家,文渊阁一校理去看他,总夸他如何有才学。何谦虚地说:“道州是濂溪夫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故乡,吟诗作对,儒吏皆能,我不过从他们那里学到一点而已。”过两日游宝塔山,碰见一位拾粪老人,校理便出这样一联要他对:
  宝塔尖尖,一耸七层八角;
  老人摇摇手后便离去。校理便问何绍基:“你说吟诗作对,儒叟皆能,今日如何?”何说此人是个哑巴,他已用手势对上了。对的是:
  手掌手平,五指两短三长。
  几个都是用“哑谜对”。既无语言可征,谜终久是谜。事实上,作对句的,都不是老丈、考生这些人,而是苏东坡、杨升庵、刘权之、何绍基自己。这些故事不过是说明几位才思敏捷而已。
 
  ●《对类》中有一联,描绘游子思乡之情,联云:
 人立断桥,形影不随流水去;
  客眠狐馆,梦魂曾到故乡来。
  此联在多本联书中都能见到,但略有异同。与《对类》最相近,为《坚瓠集》,该书云,一日阁中传旨,能对如下一联者赏:
  人上断桥,形影不随流水去;
  或对云:
  客眠孤馆,梦魂常到故乡来。
  此联仅将“人立”变作“人上”,将“曾到”变作“常到”。
  下面各书,差别都比较大。《古今谭概》为:
  独立溪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野馆,梦魂常到故乡来。
  明余永麟《北窗琐言》还编了一则故事说,宋时有浙商极爱山水,月夜停舟福建建溪之侧,立桥注视,忽感于“明月小桥人家”句,作一联云: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欲续成联,竟不如意,彷徨终夜,思穷而逝。常于月夜隐隐作吟咏声,令人殊觉苦状。后某诗人过此。舟子告之此事。诗人曰:“我当为之散魄。”遂续云:
  孤眠旅邸,梦魂曾逐故乡来。
  同一故事,某书所载联语又为另一面目:
  独立板桥,人影月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茅舍,诗魂梦魂,并逐故乡来。
  此联多了一重言“影、魂”手法。
  至《巧对录》,又作如此叙述:有一人徘徊溪畔,得一联云: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久无对句。一友欣然曰: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第三节:对联撷趣所谓标点法,即在对联中突出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多以符号代替数字使用,以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下面是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的一副对联:
  ?
  !
  全联仅用两个标点符号成联,隐含着极深沉的意义。上联一个“?”,下联一个“!”,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是难以评断其内在的含义的。全联没有文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可说是楹联史上最短的对联。
  请看下联:
  ? ?? ???
  ! !! !!!
  1949年,南京大专院校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国民党特务镇压学生运动,打死两名学生。在举行的追悼会上就有这样—副无字联。对联巧用12个标点,并采用层盖手法,问叹相对,悲痛交织,情感层层递进。上联是向反动当局质问,血泪控诉;下联是写向反动势力讨还血债的决心,真乃“此处无声胜有声”。
  1948年3月,南京政府召开国民党代表大会,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北撰写一联嘲讽之:
  费国民血汁已?亿;
  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联语直抒胸襟,愤不可遏,骂得痛快淋漓,有理有据。作者为国人鸣不平,怒目之态跃然纸上。上联的一个“?”是说南京政府盘剥了人民多少资财,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不得而知。作者的无限愤懑,也许就在这一“?”中。
数字
 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利用数字法制作对联,可以有多种技巧,如相加、相乘、递升、递减等。下面两联,就分别采用了数字的加減运算和乘除运算:
  尺谷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绕口采用汉语一字多音、异字同音的特点,像“绕口令”一样,巧妙安排字音和韵脚,组成复杂的有趣联语,以造成变读绕口的效果,这种制联方法称作绕口法。
  制造绕口的方法有多种,同音异字对连续或交错排列,可以造成绕口的效果。如: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上联“西湖”与“锡壶”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却声韵相同。下联“进士”、“近视”也然。作者采用了同音异词之妙,组装成联,使二词相互关联,读之上口,又别有情趣。
  四声不同的字连续排列,可以造成绕口的效果。如:
  移椅倚桐同玩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移椅倚”、“等灯登”、“阁各”,都是同音而四声不同的字,“桐同”为同韵,古为上平声“一东”,现代四声均为阳平。
  同韵字连续排列,可以造成绕口的效果。如下联: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据说这是一位叫徐晞的文人和太守的应对。出句为太守求对联,对句是徐的即兴应对。出句除“北”外,其它字的韵母都是“u”,下联字的韵母都是“i”。对句高出句一筹,而内容更为丰富、自然。
  押韵联也可以造成绕口的效果。如清代楹坛大家梁章钜的一副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呼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为押韵对,只是对句的“娱”押“ü”韵,与“粗”、“疏”相比,稍有变韵之嫌。
  全仄全平联,也可以造成绕口的效果。如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所载两联:
  日出众鸟绕屋语;
  山深幽花当门开。
  饮酒恰好不使醉;
  栽花微开初闻香。
上联全是仄声字,下联
全是平声字,读起来十分单调、绕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本教材《春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