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清代名家楹联书法欣赏:清劲古雅简朴超逸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敌大眼睛    时间: 2014-10-13 11:16
标题: 清代名家楹联书法欣赏:清劲古雅简朴超逸
本帖最后由 无敌大眼睛 于 2014-10-13 11:18 编辑

来源:新浪网 新浪收藏  鉴赏知识
作者:安徽  马起来
=======================================================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春节贴在门上的对子叫“春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字形式,有人称它是挂起来的诗,是人类文化中的奇珍,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中国人民所撰写的楹联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用途十分广泛。它像号角,激励人们前进;它像欢快的乐曲,创造喜庆气氛;它像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它也像手术刀,切割毒瘤、揭露丑恶。当然,对联还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具有妙不可言的娱乐功能。下面遴选的几幅清代名家对联,并非说其用途与功能,而主要是提供大家欣赏其书法艺术。均属文物,价值不菲。


图1 清 刘墉行书七言联
  清 刘墉 行书七言联  长93.5厘米  宽21.2厘米  蜡笺
  行书七言联:“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是用硬笔蘸浓墨写在滑润不吸墨的金粉绘有图案的蜡笺纸上。结字具有线条粗细对比、巧拙相生的特点。初看圆拙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墨饱时笔道非常丰满肥厚,墨将尽时仍不辍笔继续行进。这种枯润生巧、粗细对比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灵动节奏,正是刘墉书法的绝妙之处。精于书法的刘墉,乾隆时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合称四大家,且居之首。并与金农、郑燮等相呼应。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法,尤长小楷。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具面目。


图2 清 邓石如隶书七言联
  清 邓石如 隶书七言联  长135.5厘米  宽30.6厘米  蜡笺
  隶书七言联:“吟坛赠答追长庆,华榭壶觞继永和。”隶书结体写得很紧密,略似北魏书中斜画紧结的特色,用篆籀之笔而略带行书之意,故神彩飞动。其波挑也很有个性,隼尾处不是一味向上挑笔,而是横挑偏平,捺笔往往向下出锋,有笔断意属之势。赵之谦评价邓石如曰:“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安徽博物院藏有邓石如十幅《隶书诗屏》,他的学生包世臣称“是顽翁绝笔也。”邓石如学汉碑而不为之所囿,借古开今,敢于创新,故风标独立。
  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又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县人。书印兼擅,开宗立派,为清代碑学巨擘。


图3 清 毕沅篆书八言联
  清 毕沅篆书八言联  长198厘米  宽28厘米  纸本
  篆书八言联:“岺回山幽流云夹道,祠兴本报景福来廷。”上下联两侧用行草分别题云:“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长至,余幕友邓生石如归皖,言其族人新构祠堂,乞余联以为颂祷之辞,意甚嘉之。适抚汉三公山碑,爱其古朴淳厚,有似邓生,则其族可知。三公,尊爵也。因辑此碑字,以为邓氏后来之兆。镇洋秋帆毕沅题。”该联其字受秦李斯《峄山碑》及唐李阳冰篆法影响,参入《石鼓文》笔意。通篇以隶笔作篆,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表现出微方的特色,雄强稳健。大字篆书联与小字行书款,古朴秀逸,相得益彰。
  一说此联为邓石如代笔之作。
  毕沅(1730-1797年),江苏镇洋(今太仓)人,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生平最爱礼贤下士,曾经曹文植介绍延请邓石如到节署作幕宾三年之久,二人结成深厚友谊。当邓石如告归时,毕沅特制铁砚相赠,砚背还铸有“笈游道人”四字,“邓一生宝爱之”,后来邓石如将自己书斋取名为“铁砚山房”。


图4 清 伊秉绶隶书十一言联
  清 伊秉绶隶书十一言联  长162厘米  宽26厘米  宫廷绘库绢
  隶书十一言联:“海阔天空容得间曹充吏隐,水流云在好从寂境悟禅机。”在用笔上,笔势稳健,笔画平直;在结体上,四边充实,字形方正;在布白上,分布均匀,外周余地很少,显得严肃庄重而又大方。字体较大,雄伟壮观,使人心胸广阔。行书小字落款与端庄隶书大字相衬托,静中有动,神逸奇纵。评家赞曰:“墨沉笔实,劲秀古媚,独创一家。”伊秉绶隶书,在清代书坛上大放异彩,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宁化人。乾隆进士,官至扬州知府,擅长书画、篆刻、诗文,以隶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图5 清 陈鸿寿行草七言联
  清 陈鸿寿行草七言联  长126.6厘米  宽29.5厘米  洒金笺
  行草七言联:“彝鼎图书自典重,醴泉芝草见根源。”其格调与隶书同样高古,清劲古雅,简朴超逸。行草笔笔中锋,力透纸背。结体瘦劲古练,介于篆隶行楷之间。字形取上宽下窄的竖长形,在不合常规中自含奇意。布白疏密长短有致,上下呼应涉趣自然。字内空间优游广阔,字外于体面中流露天趣。看似散漫不经心、无拘成法,实则别具匠意,精心遣置而自成风格。其深拙凝练新意和挺拔奇峭之风姿,在清人行草中颇为引人注目。
  陈鸿寿(1768-1822年),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诗书画印,无所不精。工四体,尤擅隶书,为“西泠八家之一”。


图6 清 何绍基行楷八言联
  清 何绍基行楷八言联  长206.3厘米  宽38.3厘米  腊笺
  此幅行楷八言联:“玉堂宝书茶烟禅榻,墨池云篆天风海涛。”作者用异于常人的、如老猿抱树般回腕高悬法写出。若开劲弩,通身力到,极锥沙蚀木之妙,浓于金石气味。中锋用笔,于行草笔势掺入篆隶笔意,体方势圆,古拙沉雄,柔中带刚,精气内涵。何绍基书法自秦汉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自成一家,风标独立。其“执笔用回腕法,为书林别调”,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一个生命力很强的流派。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官编修,四川学政。清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书宗颜真卿,参以北魏《张玄墓志》等碑版意趣。
  以上介绍的六幅清代名家楹联,除伊秉绶隶书十一言联,为安徽艺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春季古字画拍卖品外,均为安徽博物馆藏品。

(责编:李禹默)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