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楹联里的“成都味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减肥不要紧    时间: 2018-2-16 02:08
标题: 楹联里的“成都味道”
本帖最后由 减肥不要紧 于 2018-2-16 02:13 编辑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李贵平
===============================

    “狗护一门喜无恙;人勤四季庆有余”,“犬吠鸡鸣春灿烂; 莺歌燕舞景妖娆”。狗年,是中国十二生肖年份之一,狗在十二地支中以“戌”为代表,在一年中戌月是九月,是个收藏的季节,此时山野一片凋落寂寞,是个入冬之前的景色。在一日中,戌时指下午七时至九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
    眼下,2018狗年春节正在疾步跑来,成都的大街小巷,人们忙忙碌碌,很多书法高手也在兴致勃勃地蘸墨书写着很多与狗相关的对联、楹联,初春的气息也随之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漫步在温馨浪漫的氛围里,我忽然想到,成都,作为历史最早出现楹联的城市,又有着怎样的楹联文化趣味呢?
    我记得以前读大学第一次上古典文学时,讲课的老师大吊胃口,他讲清朝时四川德阳出了个大文豪叫李调元,但他喋喋不休说了半天,始终没讲李调元到底如何厉害。大伙恹恹欲睡,老师忽然提速加油,他满教室跑来跑去,大讲李的两副对联,当场让死鱼眼睛们活泛起来。
    老师说,李调元幼时极聪颖,他老爸为试其才,出一上联让儿子对:“曹子建七步成诗。”李调元一时想不到好的下联,随口一句:“李调元一时无对。”李父大喜:我儿给力,此乃不对之对也。
有一次,李调元去湖南当主考官,当地学究对这位外来户不以为然,斜着眼睛看人,敬酒之余出一上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人由何而来?
    李调元想,你几个想给我来个下马威?那不得行。他略一思索,出口成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官从天以降。”
    那以后,我才知道楹联这么有趣,也有这么多的名堂;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如果不懂点楹联,又是多么的枯燥乏味。
    说到楹联,当然不得不提到成都。这些年,我跑过国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城市,也观阅过不少名山大川的楹联,斗胆认为,即便是在幅员辽阔山重水复的全中国,要找出个像成都这样楹联众多、名联众多的城市,真不是件容易事;而外地游客若想在一两周内阅完遍布风景名胜、山门庙宇、名人故里、历史遗迹甚至里闾街巷、民居铺面的楹联,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学者考证,成都有“楹联故乡”之称。史载,最早的春联就出自后蜀皇帝孟昶之手:公元965年春节前夕,孟昶令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他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亲自提笔写就“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句子。这应该是中国用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在《楹联续话》中说:“四川成都城外有丞相祠堂,楹联林立。”而“长联圣手”钟耘舫在《振振堂联稿》中感叹:“祠中名作空前绝后。”这说的是,成都武侯祠的楹联不仅数量多,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长期以来流传很广。
    成都人对楹联如此情有独钟,大概因为,成都所有的历史风韵、文化蕴藉甚至是市井情致,几乎都能浓缩在楹(对)联这一上下相对、长短相同的古老形式里。可以说,读懂了成都的楹联,就是读懂了成都。
    除了大名鼎鼎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青城山、宝光寺等处名联,你会发现,成都的市井楹联也格外有趣,其中蕴含的民间智慧让人忍俊不禁,口碑相传。这些市井楹联,都多多少少带有玩的意味,却又玩得精彩、玩得有趣,像是成都人每天的寻常生活一般。
    拿饭店来说,同样是吃饭的地方,小店门口可以是“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觉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的对联,调皮活泼;大酒楼则可以是“楼可集群英,枕上黄梁容客睡;桥能通万里,江中白波为谁忙”,内藏二典故,文辞典雅。
    再比方,同样是茶舍,蓉城对联可以洒脱如“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也可以意蕴悠长像鹤鸣茶社“观今宜鉴古,忆江山变易,辛亥三秋已丑冬;品茗可清心,翰草木繁荣,菊梨百态棠微色”一般,无不活色生香。
    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处处氤氲着文化传统和闲适风趣的诗意城市,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可以从琳琅满目的楹联中触摸到这种诗意。


作者: 减肥不要紧    时间: 2018-2-16 02:16
楼可集群英,枕上黄梁容客睡;桥能通万里,江中白波为谁忙

错注:下联的波字应该是此文作者抄录失误,按照声律位置,必须为仄声,浪字在意思丝毫无损的情况下,更符合楹联基本要求。所以此联应为“楼可集群英,枕上黄梁容客睡;桥能通万里,江中白浪为谁忙”才对。等时间合适了,错某找上门去拍照求证。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