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转帖]浅说关于对联的相重相对 与 自重自对
[打印本页]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2-19 13:17
标题:
[转帖]浅说关于对联的相重相对 与 自重自对
相重相对与自重自对,这个名称或许有些网友并不熟悉,在《对联通》中这些经典对联理论中是没有这个名称,是来之于陆震纶的《楹 联 概 论》中:
“ 2.2.6 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
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2.2.7 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 。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这部分文章。
对于相重自对,可参以下几联,如上面的一联的平仄如下: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
如此类的对联困困还收集过几联,参见困困的另一贴《平仄相同的对联》。这样的对联一般有一个特点,在平仄上、结构上一般是一致的,但在进一步的收集中,按对称的三原则来看:一、词性;二、虚实;三、平仄(梁羽生的《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发现结构一致这一条是为主要的,则词性、虚实方面,如岳阳楼的一联:
洞庭天下水
●○○●●
岳阳天下楼
●○○●○
此联于余德泉的《对联通》也有提到,除最尾字合于一般的上仄下平律外,其他无不是平仄相重,结构上也一致。
再如当年挽李大钊的一联:
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民
○○☆●● ●○○○○
奇人不可杀,杀之成天神
○○☆●● ●○○○○
上下联仅十字不同,其他的无不一例相同,而不同的字在词性上也属相同。
再如此联:
孝悌忠信
●●○●
礼义廉耻 ----朱熹
●●○●
在困困的进一步收集中,发现相重相对不仅存在上下成联,而且在分句中也存在,并且在发展中由平仄相同发展成为主要字眼上的平仄相对,则该字或词的词性、实虚。如陆的自重自对,实质上只是相重相对的本句自对试。如何淡如的佛山赛会联::
新相识,旧相识 ,春宵有约期刚直,试问今夕何夕?一抹月色灯色,该寻觅
○☆● ●☆●
这边游,那边游 ,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 ●○○
上面的“新相识,旧相识”、“这边游,那边游”为自重自对,但其结构上与分作上下联的相重相对式联句并没有分别,平仄上也以相同相对为主。
则使是近代,如毛泽东的:
绿杨枝上鸟声声 春到也 春去也
○●● ○●●
青草池中蛙句句 为公乎 为私乎
☆○○ ☆○○
其中的”春到也 春去也“和”为公乎 为私乎“也一样。
再如武昌黄鹤楼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 ●●●○ ●○●○ ●○☆●●●●○ ●●●○●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 ●○○○ ●●●● ●●○●●☆○● ○○☆○○
重点在后面的”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与”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洞庭“与”云梦“、”黄鹤“与”青莲“是自对无疑问,但前面的“八百里”、“九百里”与“去早了”、“来迟了”仅作重字来看显然失准。而且就本句自对来说,“八百里”与“九百里”为三仄,而下联的“去、来”、"早、迟”却形成了平仄相对式。
但如果在对联的对称在相对与重对来看来,这是混用了两者的分句相重自对。分句中的两边结构是一致的,上两个分句前三字相重自对,而后面再呈相对,下联只是前面也以相对为式。
再如此联:
梳妆楼头,痴情依依,痴眼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 ○○○○ ○●○○ ●○●●○●○☆●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 ●●○○ ●○○○ ○●●●○○○☆○
此联传说是宋黄庭坚所对。
在”痴情依依,痴眼依依“与”落木萧萧,落花萧萧”,如果从自对角度来说,“情、眼”与“木、花”作为自对,如果从一般自对来看,“依依”与“萧萧”显然不合律,因为即使是重字,在一般常见的联中上下(本句除外)也以平仄相对的角度来对,如这般平平相对则明显属于原来的相重相对角度。再者“痴情”与“落木”对,“痴眼”与“落花”对,上下、分句还是都存在“平平”相对的地方。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 ○○○ ●☆●☆○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 ●●○ ●○○○●
此联也较为网友熟知,此联在前两分句,可以自对,也可以上下相对,自对中便出现”开、关“、”出、对“两字便没有平仄相对,而上下相对中,也出现了”早、易“与”迟、难“的平仄不相对。但是这联如上联一样,兼用了相重与相对两项。
虎岩无虎,呼虎成名----赵公元帅
●○○● ○●○○ ●○○●
塔山有塔,托塔为神----李靖天王
●○●● ●●○○ ●●○○
这一联是清代蒋士铨所对,前面两分句除“有、无”合于今天的观点外,实质上还是以上面提到的结构一致与相重来对,可见到清代这一类联还是允许的。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
●●●● ●●●●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 ●○●○
清姚元之的自题联,这联是上下、分句也自对(见梁石、梁栋主编的《中国古今巧联妙对大观》之《难联》的评语。)那么上下与分句自对,便出现了仄仄相对、平平相对,仍至上联的四连仄,实至上就平仄来看,是以分句的相重自对为主,而“上、下”再与“高、宽”相对,两分句的结构上也是一致的。
再如下:
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
●●○● ●●●○ ●●●● ●●●●
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 ●●●○ ●○☆○ ●●●○
见梁石、梁栋主编的《中国古今巧联妙对大观》之《难联》,以下联最为合于相重自对式,上下各联都是以结构一致为主
如于联中以词组相重相对的不多,下面有清乾隆年间一讥讽联:
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
●●●○●●
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
○○☆●○○
实质上,“东来”、“西归”对“活佛”、“死鬼”在古代不少联还是允许的(如果放在今天就不同了:)。这四个词的两两结构与词性都是相对的,“活”与“死”、“东”与“西”、“佛”与“鬼”、“来”与“归”,但平仄上都是以仄仄、平平相重相对。
再如讽清末政局的一联:
德亲王至 恭亲王薨 对活鬼宜思死鬼
夏同龢来 翁同龢去 愿贵人勿效常人
这一联后一句也是中的“活鬼、死鬼”与“贵人、常人”也是如此。
再如章太炎的一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 ○●●●● ○●●●●○○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 ●●●○○ ○○●●○☆●
上面的前三个分句,主要看前两个,不仅上下,也是本句相重自对与自重自对在内,如果单纯就平仄而论,显然不合所谓的工律,实质上对联上的对称三原则中可以归为结构与平仄。
事实上这类的联放到联海中,还有不少,但在如今网上对句中如果出现这类联,便会被冠以出律之类的名称。这一类联多以长联为多,而且技巧上更难以对,是以多为自对式占多。
以上纯个人观点。
作者是杨柳困那家伙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