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转帖]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花
时间:
2007-12-24 11:36
标题:
[转帖]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一、关于“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br/> <br/> 实事求是地、<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科学</nobr>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尤其是在“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学出了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常出现诸如拔高、吹捧、歪曲、丑化等等不实事求是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大为改观,特别是在“还<nobr id="key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历史</nobr>人物的本来面目”方面,史学界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落实“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针的一个重要实绩,是新时期中国史学成就的一大亮点。<br/> <br/> “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这本是历史学的天然功能,但这句话在中国史学的特定环境下,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要实事求是地恢复被曲解、被遮蔽了的历史人物的原貌。这与考据学上所说的“考明真相”不尽相同,它所强调的主要是纠缪正误、纠偏反正、正本清源。但这些<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工作</nobr>又必须以“考明真相”为基础。许多历史真相,本来是清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被歪曲或遮蔽了,这就需要纠正过来,昭示天下;也有些历史真相,本来是半明半暗或不大清楚的,那么就需要考明它并昭告世人。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br/> <br/> 那么,哪些历史人物需要<nobr id="key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恢复</nobr>本来面目呢?宏观地看,许多正面人物和所谓“问题人物”都存在这个问题,但“问题人物”在这方面的需要更多一些。我所说的“问题人物”,是指某些功过兼有的人物、有争议的人物和反面人物。这些人物,过去许多是被史学界绝对否定的,被妖魔化和脸谱化的,一般人对他们的印象,也多是绝对的坏印象。但实际上,这些人物的本来面目,并非都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这就需要科学公正地评价这些人物,还这些人物的本来面目。许多正面人物,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让世人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的问题。例如,朱德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首倡者,董必武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最早奠基人和实践者,任弼时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立过功,他们的这些贡献,都应该让世人知晓。还有一些正面人物,由于受到尊敬而被拔高,或是人们“为尊者讳”而不言其短,这也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但是,本文所谈的人物,主要是一些“问题人物”。<br/> <br/>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许多“问题人物”逐渐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是“问题人物”,比较来说,恢复古代人物和<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文化</nobr>人物的本来面目比较容易些,而近现代人物、政治人物、国共两党人物,则相对困难些。这主要是因为后者的政治性较强,离现实又太近,比较敏感,禁忌较多。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这些进步和成绩,既体现在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专著中,也反映在文艺作品如<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电影</nobr>、电视剧、回忆录、散文、随笔和小说中。这些进步和成绩,世人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和感受到。下面,我略举一些例证,以窥见这些进步和成绩之一斑。<br/> <br/> 二、关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共党史人物<br/> <br/> 我党是执政党,因之,党史人物不仅为党史学者所研究,亦为一般民众所关注,影视上经常搬演党史,更是激起人们对党史人物的兴趣。但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决不是那种被“左”的观念扭曲了的人物形象,而是符合历史原貌的真实的党史人物。下面列举一些近些年来在评价问题上发生了重要变化的人物。<br/> <br/>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先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改正为“右倾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运动</nobr>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将来修党史要写他”(大意)的话,得到了落实。陈独秀晚年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开天辟地》等影视作品中,陈独秀已是“高大形象”。<br/> <br/> 张闻天,先是推倒了所谓“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罪名,他的庐山会议发言又被肯定为反对“左”倾错误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在遵义会议后被推选为总书记的史实也得到确认,“毛洛<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合作</nobr>”主持中央工作的那段史实也得到了承认和宣传。他在受打击、被迫害情况下的革命品格、理论创造和崇高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崇敬。<br/> <br/> 李立三,过去一提就是“立三路线”,似乎这就是李立三的全人。现在人们知道,他是个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他不仅是安源大罢工的主要<nobr id="key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领导</nobr>人,“五卅运动”的总指挥,还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这些功绩,在一些电影中已有反映。<br/> 项英,原来只讲他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现在对他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和领导新四军时的功绩都给予了肯定,对他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也给予了恰当的评说。他向延安发电报不同意江青和毛泽东结婚的胆识,尤其受到了人们的赞佩。电视剧《新四军》对项英领导新四军时的功过,做了符合实际的描述。<br/> <br/> 王明,过去人们只知他是长达四年之久的“左”倾路线的罪魁,又知道他后来投了苏联,而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视为敌国的。但现在人们又知道了他是著名的《八一宣言》的起草者,而《八一宣言》曾影响了张学良等许多国民党将领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策略</nobr>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r/> <br/> 张国焘,曾因分裂党和红军且加入军统而被牢牢地钉在反派人物的耻辱柱上。现在,他得到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既是中共一大代表,早期重要领导人,又是野心家和变节者。他在建党、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和创建川陕根据地等方面的功绩得到了肯定;同时,人们鲜知的他曾出卖李大钊,在红军中搞“大肃反”乱杀人的罪孽,也得到了揭露。<br/> <br/> 博古,过去多与王明并提,人们大多只知道他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曾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现在,又知道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仅勇于承认错误,还与毛泽东站在一起反对张国焘,他还是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br/> <br/> 凯丰,因为曾跟着王明、博古跑,在遵义会议上不但没有支持毛泽东,还讽刺毛按照《孙子兵法》打仗,故而长期成为党史<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教学</nobr>中挨批的人物。现在,人们知道,凯丰后来认了错,并与毛泽东一起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他还是青年运动和理论宣传工作的杰出领导人,那首著名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歌词(“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就出自他的手。电视剧《长征》对凯丰的转变做了客观的描写。<br/> <br/> 夏曦,过去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在苏区“肃反”中“左”得出奇,杀了包括胡慎己、潘家辰、万涛、段德昌、柳直荀、王炳南等红军高级将领在内的大批红军将士。现在,史学界对于贺龙和萧克分别给予夏曦的“两头小,中间大”与“两头好,中间错”的评价,给予了充分重视,除了继续严厉批评其“中间错”(即搞“大肃反”)之外,也论述了他“两头好”的<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历史</nobr>。<br/> <br/> 饶漱石,过去人们只知道他是“高饶反党联盟”的重要人物,现在,他在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时的功绩得到了肯定。在电视剧《新四军》中,他在皖南事变中的正确表现得到了反映。<br/> <br/> 林彪,既是开国元勋,又是反革命集团案首犯。“文革”中罪恶滔天,不知伤害了多少人,小平同志有“林彪不死,天理不容”的愤慨之言。“九·一三事件”后,林彪被全盘否定,“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的<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儿歌</nobr>响遍街巷。近些年来,林彪在历史上有功的一面得到肯定。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位军事家中,林彪居其一。在军博举办的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展览《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林彪作为十大元帅之一,大幅<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照片</nobr>被挂了出来。在《辽沈战役》、《八路军》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林彪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正面形象。<br/> <br/> 黄永胜,曾是林彪反革命集团成员,谢富治,曾是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二人在“文革”中皆劣迹昭彰,但因在军史上有功,所以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展览上,二人作为上将,大幅照片也被挂了出来。<br/> <br/> 邱会作,也是林彪反革命集团成员,但因有军功,其家乡江西兴国县在建造本乡籍将军雕塑群像时,也给他塑了像。<br/> <br/> 有些党史<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人物</nobr>,罪恶昭彰,而又没有林彪那种功绩,故极为人们所不齿,但有些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又绕不开他们,怎么办呢?这就有个是否实事求是的问题。我看许多作品是处理得不错的,既写了这些人物的罪恶,也没有把他们写成天生的坏蛋。比如,顾顺章有“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之称,由于他的叛变,恽代英、蔡和森被杀害,上海临时中央险遭毁灭性破坏。毛泽东曾发出“通缉令”,称对此叛徒要“格杀勿论”。在《周恩来在上海》、《陈赓大将》等影视中,这个叛徒的巨大危害性及人格的歹毒和卑劣,都得到充分的描写;但同时,影视作者也没有把他脸谱化,而是提到了他曾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曾经参加过处决叛徒白鑫(彭湃等人的出卖者)等行动,让人看到了他的真实的发展变化过程。江青是十恶不赦、人神共愤的反革命集团案首犯,但也是逐渐变坏的。一些文章在谈及她早年的经历时,也说到她的一些长处,在反映毛泽东在延安那段历史的影视中,江青也没有被弄成丑角。
作者:
无花
时间:
2007-12-24 11:37
<p>晚清、民国史人物,因距今未远,与今天的<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历史</nobr>联系比较多,故其评价问题也普遍受到关注,特别是现在影视中常有这类人物出现,所以人们特别希望能了解他们的历史真相。下面列举一些近些年来在评价问题上多有发展变化的人物。<br/> <br/> 曾国藩,过去是绝对否定的,一个“曾剃头”的绰号仿佛就是曾国藩的全部,范文澜先生更是定其为“汉奸刽子手”。但现在,史学界已经明确,镇压太平天国是铁案,但“汉奸”的帽子是要摘掉的。人们又知道,青年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话,知道刘伯承元帅也曾有过对曾国藩一分为二的评说。人们开始承认曾国藩有顺应世界潮流的见识,承认他在垂老的大清国里首倡洋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对他在文学和教子方面的成就与<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成功</nobr>,也给予肯定。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更是畅销海内。<br/> <br/> 李秀成,起初是绝对肯定,“文革”时为影射瞿秋白又绝对否定,定为叛徒。现在,学界评价虽有异说,或认为他写《自述》是学姜维伪降,或认为他确有乞活变节的思想,但都不否认他对太平天国有重大贡献,而且都认为把他打成“可耻叛徒”是不实事求是的。<br/> <br/> 吴佩孚,过去只知道他是直系军阀头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二七”烈士林祥谦、施洋就死在他的手里。现在又知道,他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请他做“华北王”,他断然拒绝,汪精卫拉他<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合作</nobr>,他对着说客边骂边拿出手写的《正气歌》让带给汪精卫。吴佩孚手下几十万兵,自己却无私蓄,不置田产,以清廉闻名。<br/> <br/> 蒋介石,原来是全盘否定的,世人皆谓之“蒋该死”、“独夫民贼”、“人民公敌”。这些称谓,皆有历史根据,他的两大历史罪过——叛变北伐革命实行“清党”剿共和发动内战,已是铁案。但他还有另一面。近些年来对他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功绩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他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严厉打击台独势力的政治态度,给予了<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高度</nobr>评价。<br/> <br/> 阎锡山,山西土皇帝,人民备受其苦,解放战争中下令军队死守太原,顽抗到底。刘胡兰也死于阎军(勾子军)之手。因而他原来是个被全盘否定的人物。现在人们知道,他也有守土抗战的一面,在统一战线中曾与我党有过较好的合作。同时,他出于反共本性,发动过破坏统一战线的“十二月事变”。薄一波同志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成功实践》一文中,曾客观地评价了抗战中的阎锡山。电视剧《延安颂》、《八路军》也都对阎在抗战中的表现做了客观描述。<br/> <br/> 马占山,“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政府代主席,率部英勇抗日,“马占山牌”香烟一度风靡全国。但因他有两个月降日的历史(后又反正)而抗日行为长期得不到宣传。现在,他的抗日行为得到了充分肯定。最近中央电视台<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电影</nobr>频道有一个电视片,把他与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并列为抗日英雄。<br/> <br/> 薛岳,以围剿红军著名,湘江之战中,薛是主力。但现在又知道,他是抗战名将,叶挺将军曾赞其指挥的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br/> <br/> 方先觉,两次内战中,参加过截击我军南昌起义部队、围剿红军、围攻山东解放军的战斗。但在抗战中,指挥过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日军称其为“骁勇善战之虎将”,毛泽东在《解放日报》社论中赞扬“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大公报》赞其为当代的张睢阳。<br/> <br/> 汤恩伯,“水旱蝗汤”,人民备受其苦;此人反共一贯积极,与我军多次血战,我军“战上海”,战的就是他。但现在人们又知道,抗战时他在南口和台儿庄等地的战役中立过功勋。范长江在<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通讯</nobr>中写他与日军作战时,“机动飘忽,和红军战术颇相近”,又说,“他的部队不独是红军的劲敌,也是日军的劲敌”。电影《血战台儿庄》写到了他。<br/> <br/> 张灵甫,世人多知其为内战干将,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殒命于山东孟良崮,一部电影《红日》,其恶名传遍天下。但现在人们又知道,他在北伐战争中战功显著,在抗战中更是一员虎将,他取得德安大捷后,田汉受郭沫若委派,采访了张灵甫并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br/> <br/> 军统、中统,一向恶名昭著,特别是其迫害共产党人的罪恶,更是令人发指。但现在人们也了解到,在抗战中,军统、中统中也不乏抗日的志士和烈士。如《人民政协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抗战时期死于日伪之手的几位军统骨干》,介绍了军统特工强一虎、尚振声因抗日被日伪逮捕,遭受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就义的史实。电影《色·戒》的本事,是中统特工郑苹如刺杀汪伪特工头目丁默邨的史实。徐远举,即小说《红岩》里的那个徐鹏飞的原型,是个“血手染红岩”的刽子手,人皆欲食肉寝皮而后快。但从近年披露的史料中得知,此人被关入战犯管理所后,有服罪进步的表现,特别是在“文革”中,一些造反派想通过他抓“叛徒”,诬陷迫害老<nobr id="key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干部</nobr>,他拒绝了造反派,并说了“我不能给共产党的脸上抹黑”这样有良心的话。</p><p>胡适,过去只知道他主张改良,反对革命,被称为“买办资产阶级代言人”、“帝国主义走狗”。毛泽东在名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点过他的名。但近些年又知道,胡适对于中国<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文化</nobr>有大功劳,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赞扬过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替鲁迅说过公道话。孙中山对胡适很看重。<br/> <br/> 周作人,过去是绝对否定的,因为他是汪伪大汉奸群中的一员。但近年来人们知道他还有另一面,即在新文化<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运动</nobr>中有功劳,对中国文化有建树。不因人废言,他的优秀作品得到了恰当评价。<br/> <br/> 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到新阶段、新高度的产物和表征<br/> <br/> 上面所举的,只是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但这却是中国史学界近些年来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的<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工作</nobr>取得进步的一个缩影;而仅仅是这个缩影,便能使人产生一种天翻地覆、恍如隔世的感觉。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这个进步,不仅是中国史学界、思想界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是中国人民的进步。它是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nobr id="key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高度</nobr>的产物和重要表征。<br/> <br/> 何以会取得这样的进步?揆诸原因,总结经验,我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br/> <br/> 其一,解放了思想,抛弃了“左”的一套,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恢复实事求是,也就是恢复唯物主义,恢复辩证法。唯心主义不承认事实,歪曲事实,形而上学只承认一部分事实,片面性。“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说哪个人物需要歌颂,就绝对地肯定,不许说有丝毫缺点错误,谁要说有,便被认为居心叵测,大不敬。遥想三四十年前,多少人因提出“毛主席是否也可以一分为二”而遭横祸。反之,若是说某个人物需要批判、鞭挞,便对其绝对否定,直骂个狗血喷头。例如对林彪,他如日中天时,便把他说成是个无往不胜的军神,摔死后又说他根本不会打仗,“文革”中,把他说成是南昌起义的正确代表,又说井冈山会师是毛林会师,摔死后则连他在南昌起义时的连长职务也不承认了,改成了见习排长。诸如此类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的荒唐做法,正如恩格斯所批评的那样:形而上学总是非此即彼,要么绝对这样,要么绝对那样。也正像严肃史家所批评的那样:历史成了任人<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打扮</nobr>的小姑娘。<br/> <br/>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史学界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轨道上。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成为主流,陈云同志那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名言,鲁迅那句“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的名言,成为众多史学家的座右铭。史学界评人论人,更加唯物和辩证:承认人的复杂性、多面性,承认人是发展着、变化着的。总之,指导思想的转变,是中国史学界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取得长足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br/> <br/> 其二,在恢复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同时,发扬了中国历史学固有的“实录”传统。班固在评论司马迁的《史记》时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按照这种“实录”传统写史,实质也就是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细检许多史学家所写的以“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宗旨的论文,常可见到他们引用班固的话,这说明,中国历史学固有的“实录”传统得到了发扬。同时,古代良史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的风骨胆气,也鼓舞着当代史学家。“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所歌颂的良史节操,越来越被当代史学家所推崇和效法。<br/> <br/> 其三,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科学</nobr>、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普及,“双百”方针的贯彻,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往昔不曾有过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成见与偏激逐渐被科学和理性所取代,帽子棍子逐渐被理解和宽容所取代。从古以来,史学家能否直笔写史,除了他们个人<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品质</nobr>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生态环境所决定的。唐人刘知己在《史通》中谈到“直书”问题时,曾引用一首汉代民谣来说明直笔写史的不易,即“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文革”时期的史学界便是如此。这种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从宏观上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史学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落实“研究无禁区”的方针,自由地探索历史真相了。国家对于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又促进了历史档案及各种学术资料的开放,为人们了解历史真相,提供了便利条件。<br/> <br/> 其四,黄克诚、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上,敢于突破历史禁区和思想禁区,敢于讲真话,起到了很强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若干年前,在全面否定林彪的政治气氛和历史背景下,黄克诚将军敢于一分为二地<nobr id="key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评价</nobr>林彪,给了中国史学界深刻的<nobr id="key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教育</nobr>,树立了“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的典范。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初稿中,林彪的形象是写得很糟糕的,黄老对编纂人员说:“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待的。”“如果我们说林彪是个不会打仗的人,只有鬼才信。辽沈战役,他的功劳不能抹掉,也是抹不掉的。”他又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黄老的这些话,在当时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因而有些人批评黄老,但黄老说的是真相,讲的是真理,所以最终为人们所接受。</p>
作者:
无花
时间:
2007-12-24 11:38
<p>萧克将军也是表率。他特别欣赏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话:“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换成他自己的话就是:“写好人好事,要写得适当,不要再去涂粉,讲坏人,讲敌人,也不能讲过头。”在研究中共党史问题上,他特别提出要“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在公正评价陈独秀和林彪的问题上,他发表了重要的意见。对陈独秀,他说,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创党有功的人物,即便后来犯了右倾错误,搞了托陈取消派,也应该全面研究。<br/> <br/> 黄、萧两位老将军所发表的意见,既有宏观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又有具体的人物<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分析</nobr>,归结起来,核心观点就是: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要采取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态度。<br/> <br/> 其五,我党对于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有力地促进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自由</nobr>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就告诉我们,凡是包括在这当中的人物,不论是何党何派何阶级,都应该给予肯定。例如,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军将士,都应属于人民英雄的范畴。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我党给予了充分肯定,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就改变了以往常说的“国民党不抗日,只反共”,“只奉行逃跑主义”的提法。对于那些在抗战中有功,但后来在内战中与我军对垒的国民党军人,即使是战犯,我党也肯定了他们的抗战功绩。例如,在战犯改造中,那些在抗战中有功的内战战犯,都能体会到我党并不抹杀他们的抗战<nobr id="key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历史</nobr>,所否定的只是他们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罪行。毛泽东关于党史人物和民国史人物的一些富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言论,也有力地促进了公正评价这些人物。如他说修党史时要写上陈独秀的功劳,促进了公正评价陈独秀;对于胡适,他曾说:“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在话,新<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文化</nobr>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又说:“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毛泽东的特殊地位,使这些话发生了特殊作用,实际上是打下了一分为二评价陈、胡的基础。<br/> <br/> 其六,<nobr id="key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中国</nobr>人民成熟起来了,更加清醒和理智。这首先表现在懂得了历史和人的复杂性,不再像“文革”时那样幼稚和冲动,只会把人分成这个司令部和那个司令部,分成所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时,还特别表现在更加能够承受历史真相。列宁有句名言:有些真理接受起来是痛苦的。确是如此。比如,林彪在“文革”中造成了那么多人的痛苦,受害者从<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感情</nobr>上来说,大概最愿意听的是“林彪不死,天理不容”,而不大愿意提及或正视林彪在历史上的功绩。蒋介石也是一样,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人们在心理上对他的定位就是“人民公敌”,而不愿提及他在北伐和抗战时的功绩。这些,无疑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一种正常、正义的<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情感</nobr>。但是,现在中国人民不仅仅讲情感——痛恨蒋介石和林彪的罪孽,更讲理智——承认历史的真相,认可他们曾经有过历史功绩。中国人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成熟的、理智的民族,不仅应当直面事实,不欺不瞒,而且应当具有高度的科学判断力和调适自己情感心态的<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能力</nobr>,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br/> <br/> 其七,对于历史人物的所谓翻案问题,人们越来越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越来越懂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的话——“原则不是出发点,只有客观存在的历史才是出发点,应该是原则服从历史,而不是历史服从原则”是真理。若干年前,若是某位先生给某个历史人物翻案或是说些好话,那么人们大多并不是细致地考察一下这种翻案是否有理,而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拂逆之举,是离经叛道。随着实事求是观念的普及,人们逐渐明白,对所谓翻案问题要做具体分析。翻案,有的该翻,有的不该翻,有的需要整体的翻(如平反冤假错案),有的需要在某些问题上翻。例如,曹操该翻,秦桧不该翻,陈独秀的所谓“汉奸”问题该翻,右倾问题则该部分地翻——不该说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应说是“右倾错误”。总之,是否该翻,翻到什么程度,都要从事实出发,要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用证据说话,不能唯上、唯权势,不能搞形形色色的“凡是”。一句话,在“翻案”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最高原则。<br/> <br/> 五、并非完满,还有不足<br/> <br/> 尽管我们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并非一切完满,实际上还存在许多不足。<br/> <br/> 一是在落实“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的评价方法上,有时还不够。例如,在评价中共党史<nobr id="key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人物</nobr>时,为尊者贤者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肯定“问题人物”的长处时,则常有一种琵琶遮面之态。在评价晚清、民国史人物时,“有坏说坏”容易做到,“有好说好”则顾虑较多。例如,对于正面战场上的抗战英雄宣传得不够。在正面战场上,有100多位将军战死,其中有的甚至是与敌人肉搏而死的,但人们所熟知的却只有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等为数不多的几位。</p><p> 二是在翻案问题上存在着“不当翻案”或“翻案过头”的情况。例如,有的文章将民初一度形成的<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自由</nobr>之风归功于袁世凯,并否定袁作为巨奸大恶之基本面貌的定案。关于林彪叛逃问题,有人提出了站不住脚的“林彪是被挟持出逃”和“出逃欲返遭拒”的观点。再如,一说周作人的文章写得不错,有人便淡化他的汉奸罪,连他身穿“皇军”军装慰问日伪军的丑行也被有意回避。<br/> <br/> 三是有的学者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和<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情感</nobr>好恶去理解甚至剪裁史实。比如,西安事变发生后,起初除了张闻天力主“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不危及蒋介石的生命外,不少领导人是主张杀蒋的,后来才统一到和平解决的认识上。但对于主张杀蒋的情况,有些文章却不愿提及,好像一提就会使有关领导人的伟大形象打折。似乎我党领导人从一<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开始</nobr>就是全体一致决议放蒋,而没有出现过思想波澜。其实,像蒋介石这样一个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宿敌,一旦被抓,受害者怎能不欲诛之以平心中积愤呢?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党还是出于民族大义,主张和平解决。试想,如果是捉住了蒋介石而没有想到过要杀他,那倒真是一桩怪事了。<br/> <br/> 四是一些已经搞清楚了真相的<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历史</nobr>情节仍被讹传。例如,林彪发布的“第一个号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政变预演,但几年前专家已经根据档案考明,发布这个“号令”并非政变预演,而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过分反应”。虽然许多史书已采用了这个符合史实的说法,但仍有不少史书沿用旧说。<br/> <br/> 六、余话<br/> <br/> 历史早已消失在辽远深邃的时空中,但我们仍在花费笔墨谈论历史。之所以如此,其真正意义是为了今天和明天。我们对于历史的任何看法,其实对于历史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但对于我们自身却具有重大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并不能改变历史本身,却能够改变我们自己。正确地评价和对待历史人物,说到底,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br/> <br/>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这应是我们对待历史和评价历史<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0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人物</nobr>的基本态度。<br/></p>
作者:
不让阿错爱看云
时间:
2007-12-24 21:20
<p>恩,得承认确实有进步</p><p>还有,有些过去一昧宣传的,现在也曝光了些其他</p><p>比如张学良,过去电影美化得仿佛完人,现在看了些资料,人品嘛.......</p>
作者:
飞烟
时间:
2007-12-24 23:45
所以得多方面看问题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