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底,饶漱石回国。1940年初,中央派人护送他到皖南,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新四军军分会委员,协助项英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在项英放弃领导责任私自离队情况下,
饶漱石与叶挺军长指挥部队突围,后与部队失散,孤身一人跋涉在山林中。在地下党的帮助下,
饶漱石于4月抵达苏北盐城。皖南事变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重建新四军,陈毅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当时邓子恢在安徽工作,中央通知由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 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改称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饶漱石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华中军分会常委,参与领导华中敌后的抗日斗争。1942年3月,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党中央工作,由饶漱石代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3年8月,他趁华中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排挤与他朝夕相处、心直口快的陈毅。11月,党中央为顾全华中敌后抗战大局,调陈毅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筹备工作。至此,饶漱石集华中局和新四军大权于一身。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饶漱石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同年11月,任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
1946年1月7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委,山东军区辖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二个二级军区,总兵力约20万人。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饶漱石成为这支部队的最高当家人。同年春,作为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饶漱石在伍修权等陪同下,和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党代表赵家骧等飞往沈阳,参与国共东北停战调处。当时,我军还没有实行军衔制,为便于与国民党军方代表进行平等工作,我军派驻各地代表被临时授予军衔:沈阳代表饶漱石为中将,而太原代表陈赓(建国后为大将)、本溪代表许光达(建国后为大将)、北平代表宋时轮(建国后为上将)、四平代表耿飚(建国后为上将)、徐州代表韦国清(建国后为上将)等人仅被授予少将军衔。由此可见,饶漱石当时在我党、我军的地位之高。期间,他舌战美蒋代表,坚决捍卫我党、我军利益,值得称许.
饶漱石(中)、李立三(右二)、吕正操(右一)和美国代表在一起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山东军区所部组成山东野战军,饶漱石担任政委,和司令员陈毅一道率部御敌。1947年春,山东、华中我军进行了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共同组成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由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为政委;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万人。由山东军区政委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在我党、我军的地位进一步上升。1948年,饶漱石又出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同时兼华东军区政委),他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分量日益加重。1949年5月饶漱石出任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