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印本页]

作者: 豆腐    时间: 2009-11-29 23:27
标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把对联引进语文课堂
作者ID:灯

   
摘要: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受到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我经常将对联引进课堂,或讲对联故事,或赏析妙联,或有奖征对,或大胆创作,师生迷醉其中,其乐融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联             语文课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学不单是一门技术,它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至语言、文学,远至音乐、建筑艺术等,都对语文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南朝,至清代而臻全盛,它雅俗共赏,生生不息。上至君主大臣,下至平民走卒,都有很多它的爱好者、追随者。从名胜古迹到寻常百姓家, 也都可见到它的身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因此,语文教学若能引进对联这潭活水,定能使课堂熠熠生辉。   
   
一、对联故事激趣 
 
    新学年伊始,如何引导高一的新生们进入自己的语文佳境,往往是每个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的头一件事。为此,我专门抽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对联知识,讲一些对联故事。  
    我准备了这样几个故事:  
    毛泽东出的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来巧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郭沫若小时调皮,与伙伴去隔壁庙里偷桃吃,回来受到老师的批评:“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以其志相对:“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惟妙惟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还讲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两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讲了纪晓岚千叟宴上的巧对“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又讲了鲁肃以两国联合破曹为重妙联平息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争端“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这些故事,风趣而又有知识性,所涉及的人物也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大家在笑声中既缓解了学习的紧张情绪,又轻松地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甚至由此可以较灵活地掌握语文课中学到的古典格律诗的对仗知识。那么学起语文来自然热情高涨,兴趣十足。
  
二、妙联欣赏开胃 
 
    课前三分钟或是早读课时间我经常设计“古诗文妙联对句赛”,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并且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无悔大丈夫”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 学生在竞赛中既重温、巩固了这些知识,又能得到性情的陶治,美的享受。   
    同时, 我还搜集一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的名联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传发,供学生欣赏。如朱熹题白鹿洞书院联“明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采石矶太白楼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汤阴岳飞墓联“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黄州赤壁联“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泰山南天门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等。欣赏这些名联,体会我国语言文字的精深博大,大大地打开了学生的胃口。他们开始试着去收集妙联佳联,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刻在亭台楼阁、庙宇殿堂上的对联,并从积极地分析中得到启发,也因此写出不少游记美文。
  
三、名篇配读助兴 
 
    在《越王勾践》的导入中,我板书了蒲松龄落第后撰写的励志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由蒲松龄的志气讲到越王勾践的抱负,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读《琵琶行》,借用“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使学生对白居易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有一个形象、鲜明的认识。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让学生体悟辛弃疾豪放的词风。讲鲁迅小说时,我总要引用美国著名进步作家爱德加·斯诺在鲁迅去世后撰写的一副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很好地帮助了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思想界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好地识记鲁迅的主要作品。《荷塘月色》讲完后,我补充了朱自清先生把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略加改造成一副励志奋斗的名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学生拍手叫绝,课堂留有余味。
  
四、课堂征对添乐  

    有的课文本身就有大量的骈对句,为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悉心揣摩,我经常进行简单的对句游戏。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滕王阁序》等文时,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后,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或者任意读出课文中下句,要求学生对出上句。然后让学生回忆归纳对对子的一些基本要求,如结构一致,词性相对,意境相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文情境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如学《孔雀东南飞》时,我拟了三个上联有奖征下联,分别为“人间无情夫妻不得相厮守”“薄命女薄命挂东枝”“无错失贤淑女兰芝遭驱遣”。学生热情积极,为了对出像样的下联,他们逼自己对课文字斟句酌,辨别筛选出其中的主要信息,认真品评、思考,结果有许多学生对出下联,较好的有“黄泉有义鸳鸯总能共枕眠”“多情郎多情赴清池”“有情义至孝郎仲卿道别离”。可见,对对子在限制中又含有启发的因素,它给属对者以诱导和刺激,同时又留有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的学生对出的佳联往往令老师也赞叹不已。如教《项脊轩志》时,我出一上联征对:“花鸟愉人,风月常伴,书屋虽小情趣盎然”,此联较长,原估计学生中难有对得工整者,不料却有一学生的下联引起了我意外的惊喜:“诸叔异灶,娇妻早夭,遗迹尚在悲从中来”,紧密结合课文,立意与文章主旨暗合,堪称妙对。
  
五、据文联评获益 
 
    学生能够欣赏对联,对于对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会带动语文能力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能够对出对联,不仅是思维的“梳理”和“激活”,而且表明语文能力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更高层次上的是创作对联,这对语文能力更是多方面的锤炼,要讲构思,巧立意,选词语,辨词义,判词性等等。依据课文内容,我让学生从文章的多个角度创作对联来点评课文。学生自由撰写,激扬文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概括故事情节或文章主题  
    如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江山欲固须去逆鳞善听忠谏,社稷图强应推赤胆巧进良言”(《烛之武退秦师》),“万山红遍,满眼壮丽秋景;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沁园春·长沙》),“春色消亡方知有日泪来,红颜既逝始识莫为情耽”(《氓》)“感天动地窦娥冤冤屈无处伸,痛心疾首十娘怨怨恨谁人诉”(《窦娥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琵琶歌女琵琶曲弹出满腹心酸,青衫司马青衫人歌尽一世沧桑” (《琵琶行》)等。 
 
②分析人物形象  
    如“郑伯从谏如流用老臣,晋侯老谋深算计长远”(《烛之武退秦师》),“慈母心肠岂忍幼子质于齐,开明国母能从触龙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可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潜归园田唱隐居者之乐;岂能摧眉于京城权贵,李白游天姥吟不遇者之愤”“椟中有玉,杜十娘以身相许;眼内无珠,李公子见利忘义”“山盟海誓负心汉,白首不渝痴情女”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③串联文章题目  
    如“陈奂生上边城无限风光逍遥游,林黛玉进贾府寄人篱下哀江南”(《陈奂生上城》《边城》《逍遥游》《林黛玉进贾府》《哀江南》),“雷雨交加酿悲情,漫雪纷飞送祝福”(《雷雨》《祝福》),“茶馆演绎世上百态人生,雷雨洗刷人间是非黑白”(《茶馆》《雷雨》)等。 
 
六、生活妙用留香 
 
    对联到今天仍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和发展前景,例如广告词与报纸新闻的标题,大多使用对联,不仅别致新颖,而且引人注目。若能结合社会生活的大环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对联,则符合语文源于社会实践又回归社会实践的规律。春节,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中情况自己撰联,或要求学生自己用毛笔书写对联,或要求学生抄录见到的有特色的春联等。今年,我在班上搞了一个有奖征联活动,要求同学就“立志求学”方面拟对联。学生人人参与,较好的有“师生互爱同渡学海求知识 ,教学相长共进智宫取宝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等;教师节我也不忘让学生拟对联唱出心中最美有对老师的赞歌,学生勇跃参与,大有响亮之笔。如“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去年雅典奥运期间,我又让学生为中国健儿们的表现拟对联,其中也不乏得意之作。如“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体坛精英威震体坛,金牌选手勇夺金牌”。更有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累积灵感,即景即事拟联。如“晨雾罩青山,隐隐似仙;秋风舞黄叶,翩翩若蝶”“牛不出头,牧童寻到午;日竖当中,农夫懒入田”“吴头楚尾,千百年流风余韵;秀水袁山,数十里美景春光”。  
    看来,巧用对联画生活,不仅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学生用更加睿智的眼光去关注生活,体悟生活。正所谓“心花一瓣,余香长留”。 
 
    在语文教学中学对联,在了解对联中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利用对联优化语文学习,这就是我们要提倡和达到的目标。的确,学生在对联这潭活水中游弋,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领域,而且训练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是“对对联对出新天地,学学问学来妙篇章”。  
   
参考书目:  
苍舒《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荣斌主编《中国名联辞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梁羽生著《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修辞学习》   1996年第5期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