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涵江古楹联 [打印本页]

作者: 豆腐    时间: 2010-1-19 16:50
标题: 涵江古楹联
  □程德鲁
-------------------------------------------------
  千年古镇涵江,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迹遍布,在许多古寺庙、古祠堂、古民居都留下宋至清、到民国初的著名楹联。它们不但书法严谨端庄,且文学意蕴深沉,往往背后留有历史掌故,极富文学的感召力。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受职同安县主簿上任时,途经莆田,路过湘溪,登上夹漈山,拜访著名史学家郑樵,并题联:动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至今夹漈草堂还留有这对楹联。   夹漈草堂后的郑樵纪念馆也挂有一对朱熹楹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清末翰林张琴也在夹氵祭草堂留下二对楹联:   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    五百部著书曾诣阙,精神贯彻古今。   千古不磨修史笔;    四山长护著书堂。   涵江紫璜山,旧称观顶坡,曾有一座奉祀宋初忠佑侯,人称“盐公”陈应功的灵显庙。灵显庙曾经香火旺盛,沿海盐民世代敬仰、信奉他。历代名人也纷纷到灵显庙凭吊他,并留下几副著名的楹联。民族英雄文天祥撰联:   生前尽义复尽忠,许国干城凭一剑;    死后留名还留德,揖公俎豆肃千秋。   宋代“河北第一将”,观察宣抚淮南陈淬联:   统兼将相莅闽南,为邓乎,为葛乎,一代勋庸曾盖世;    收拾河山归宋壤,惟忠也,惟义也,两间英气永犹生。   明状元柯潜为其撰联:   明为忠义显为神,生弗存寇,殁不忘君,今古纲维咸赖;    名在竹书功在世,海可成霜,山无伏莽,春秋俎豆何穷。   明兴化郡太守岳正撰联:   千年誉望重江山,休养斯民,德业堪推跻往圣;    一片忠心昭日月,存殁为国,奸贪岂许见先生。   灵显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毁,可惜这些楹联也下落不明。建在紫璜山麓的陈应功纪念馆使用部分原灵显庙石构件,其中有一对石方柱,上有无名氏题联:   利泽在人忠在国;    宗祧为祖庙为神。   宁海桥(桥兜桥)是著名古桥梁。元代龟山寺僧越浦禅师为修宁海桥即建寺(吉祥寺)护桥。吉祥寺就坐落在桥北数十米处。建宁海桥工程量大,经费缺乏,越浦禅师带领僧众到处募化,自己节衣缩食,积累银两投入工程。繁重的劳作,清贫的生活使一些僧人无法忍受。有人不辞而别。邻近的盗贼不时入寺偷盗建桥原料,使工程进度受阻滞缓。越浦禅师心急如焚,就在僧众面前,用手醮海水在寺前石柱上指书一对楹联:   施我物必昌,偷我物必殃;    入吾门不贫,出吾门不富。   奇怪的是这海水书迹就此不灭。当时僧俗人众惊异不已。从此,建桥之物无一丢失,吉祥寺僧人无一人出走,大桥终于建成。楹联写了600多年,如今我们站在山门之上,远望石柱,这楹联一目了然,字字清晰,如果靠近细观却无刻凿书写痕迹,真乃奇迹。   涵江名胜鳌山村雁阵山(亦称岸山寻山)曾有一座雁阵塔,又有一座建于宋代的昭灵祖庙,人称雁阵宫。明正德年间,进士姚鸣銮曾为昭灵祖庙题二联:   锦江春色,望去一场神路;    碧海秋波,看来万朵仙花。   门对壶山,舒暮云而结彩;    塔连南海,为压浪与镇妖。   万历年间进士曾梦鳌也题联:   天马晴岚,岚开天马张张景;    鳌山晓旭,旭照鳌山点点金。   这三对楹联巧妙地把雁阵山的周边环境,山上的塔、宫、海光山色溶入联中。   涵西港头村新有社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为其命名并书匾的小小里社。明代莆田知县雷应龙力毁淫祠,但当他到新有社看到文天祥书匾笔迹后,不但不毁,还派人进行重修,亲自书写“第一里社”匾,也为新有社题联:   学士蚤还山,不远襟期缘道故;   孤臣经此地,至今手泽尚如新。   这副楹联至今刻在新有社石柱上,字迹犹新。
作者: 老太也疯狂    时间: 2010-3-21 15:15
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受职同安县主簿上任时,途经莆田,路过湘溪,登上夹漈山,拜访著名史学家郑樵,并题联:动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至今夹漈草堂还留有这对楹联。  

应改为:云(艿)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困老说的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