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应甲(1559—1627),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现临猗)张嵩村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初授湖北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万历三十一年(1603)改淮扬巡按。万历三十三年(1605)请假归里。万历三十八年(1610)调浙江道御史。次年复归里,又丁忧两次,家居达13年之久。家居期间,曾协助地方调整田赋积弊,倡民疏浚涑水河道。天启四年(1624),起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天启五年(1625)改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天启六年(1626),升任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掌院,因避祸上疏乞休致仕。天启七年(1627)病卒于家,终年69岁。 乔应甲性耿介,好直言,在晚明激烈党争的政治漩涡中几经沉浮,树敌甚多,生前及身后的评价也褒贬参杂,反差极大。乔应甲任淮扬巡按期间与东林运动首领李三才交恶,遂相互攻讦。万历三十九年(1611)东林当政,乔应甲被排斥,居家十数年。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得势,借“汪文言之狱”诛杀杨涟、左光斗等,东林人士尽遭荼毒,其间乔应甲复得重用,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曾在天启五年(1625)正月一个月内连上十道疏,论李三才、赵南星、高攀龙、孙玮、魏大中等人之罪,不管其主观上有没有党附魏阉,客观上已成为阉党打击东林人士的工具。崇祯二年(1628)三月由皇帝亲自主持“钦定逆案”,阉党自魏忠贤、客氏、兵部尚书崔呈秀以下二百六十余人共分七等罪,被刊布中外。其中魏忠贤、客氏被凌迟,其时乔应甲已去世,《明史·卷第二五三》云:“追论故巡抚乔应甲纳贿纵盗罪,削应甲籍,籍其赃。”至南明小朝廷弘光朝时,杨维垣翻逆案,乔应甲又得到了名义上的平反,《明史·霍维华传》:“复官不赐恤者,王绍徽、徐兆魁、乔应甲三人。”乔应甲任陕西巡抚时,适逢陕北大旱,饥民流窜,延绥巡抚请兵剿除,乔应甲以饥民宜抚置之不问,使李自成得以乘机扩充势力,后遂成席卷天下之势。《明史·卷第三○九》云:“天启末,魏忠贤党乔应甲为陕西巡抚,朱童蒙为延绥巡抚,贪黩不诘盗,盗由是始。”《崇祯实录》载:“给事中薛国观上言:‘贼之炽也,由乔应甲抚秦,置盗劫不问,实酿其祸。’”1641年,李自成路过猗氏,曾亲自来到乔应甲墓前焚香致祭,称他为“清白吏”。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圣谕称乔应甲为“忧国廉官”,下令刻石纪念。乔应甲在其故里被誉称为“乔阁老”,在临猗一些地方还流传着不少乔应甲除暴安良、为民请命的民间故事。 乔应甲进士出身,博学多识,长于文笔,著述颇丰,计有政论、奏章及诗文等,据载其遗作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看山集》正续、《难焚草》(诗集)、《咫园诗集》等,但经过各种战火祸乱,现均散佚。现国内图书馆藏有其《再起奏草》和《诚信录》二书,民间则有他的个别奏章发现。 2006年3月18日,新华网山西频道根据山西视听网的消息,以“临猗发现一套明代线装古书《半九亭集》”为题,发布了乔应甲著《半九亭集》被发现的消息: 日前,记者在临猗县楚侯乡发现一套天启五年乔应甲著的线装古书《半九亭集》。此前,北京、南京等图书馆只存有书目。 乔应甲是今临猗县楚侯乡张嵩村人,是明末一位思想家、政治家。自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中进士即步入仕途,官至皇朝都察院右都御史。他为官廉洁清明,刚正不阿,乐善好施,人们尊称他“乔阁老”。乔应甲著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看山集》、《难焚草书》等著作,因历经战乱保存不多。此次发现的《半九亭集》共8卷8册,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一生廉明从政的感言、见识、总结。它的发现对研究明史和封建社会官吏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这本已保存了381年的古书由乔氏18代孙,今年72岁的乔永旺老人收藏。(王俊闳) 2006年3月24日,新华网山西频道又根据《山西青年报》的相关文章再次发布相近的报道。4月8日,又有更详细的报道出现于腾讯新闻网,同时还配发了相关照片,报道称: 4月8日,山西临猗县楚侯乡张嵩村,74岁的乔家第18代孙乔永旺展示他收藏的明末思想家、政治家乔应甲晚年所著的《半九亭集》。乔应甲是今临猗县楚侯乡张嵩村人,是明末思想家、政治家。自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中进士即步入仕途,官至皇朝都察院右都御史。据乔永旺告诉记者,乔阁老系乔家第8世孙,《半九亭集》是其晚年的重要著作,存书由乔家12代孙收藏并代代相传至自己手中。据介绍,《半九亭集》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之意,以警末路之难。经与北京、南京等大型图书馆联系,确认这些地方也仅存书目而无藏本,所以该书格外珍贵。(永俊) |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