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古代楹联中的书情读趣 [打印本页]

作者: 筵席    时间: 2011-6-14 16:14
标题: 古代楹联中的书情读趣
本帖最后由 筵席 于 2011-6-14 16:15 编辑

作者:黄蔼北
来源:《语文报·高一版》702期
=====================================================


    自北宋真宗赵恒亲笔题写《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问窗前读”以来,读书风气遍布大江南北。很多学子文人为激励自己或后辈勤勉于学,都喜欢在书房、厅堂、主要道衢书写对联,以不断告诫自己或大家获得新的进步。笔者将六副有代表意义的楹联加以简析,公诸读者,希望有助于各位学子仁人。

    张居正是明代一代名相。他书题于北京文华殿的楹联是:“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三余”,是指三国时学者董遇关于惜时的“读书三余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意在勉励学子们抓紧冬日农闲季节、夜间及阴雨天读书学习。张居正身居宰相高位,也不忘劝勉学子文人甚或当时皇帝。这联将歌颂太平盛世之意寓于勤勉读书之辞,却也不落俗套。当然,这联更多的是为皇帝及王室成员憩息读书的斋室撰写的。

    南宋学者郑樵为自己的夹漈草堂题写的楹联是:“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五百部著书曾诣阙,精神贯彻古今。”这显然是勉励自己做学问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唯其如此,方有巨大著述成就。果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后来成为了南宋一代学者的代表,其精神激励了数代读书人。

    我们再看清朝朱洊书写在自己勤志堂里的楹联:“士所尚在忘,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余蛾术惜光阴。”“士子”指读书人。“蛾术”是一个典故,出自《礼·学记》:“蛾子时术之。”意思是,蛾蚁虽然是小虫,但也时时不会忘记连续地劳作,从而渐渐地就能积土成堆。这副对联在化用韩愈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告诫自己,求学问要有意志、有毅力、珍惜时间、积少成多。

    当然,在诸多劝学对联中,也有书写得具有轻松愉快风格的,如清朝的桑韬甫书于自己私塾书室里的就是代表,显得很诙谐又具备一定哲理:“放开肚皮吃饭,抖起精神读书。”身体是行一切事的本钱。这位老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很符合当今“德智体”发展的具体规定,颇有先进思想,却又非常通俗易懂。

    与此相似的是清代官员陈昌齐,他书于自己官署的对联是:“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观书。”将求学和修身等同起来,有一定眼光。

    我国民间的读书风气一向浓厚与兴盛。江苏吴江市同里镇小东溪桥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同里是江南著名的文化古镇,水光山色,风景优美。小镇四面环水,每当夜深人静,充盈如规的月亮倒映水中,船民驾着轻舟,荡散月影,一路驶来,两岸人家飘出悦耳的读书声,与船夫的歌声一起留在寂静的夜空。这副对联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画面,散发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气息。

    我国古代,特别是两宋和明清文人精心创作了大量诗情洋溢、情趣盎然的读书楹联。这些楹联很多是为读书处所、藏书楼阁以及经常举行文化雅集活动的园林宅第拟写的,其中往往飘洒出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认真品味,我们会获得不少收益的。

    最后,我用北京故宫阅是楼的著名楹联为结束语,来与大家共勉:“开窗鱼鸟含天趣,欹案诗书味道腴。”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