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为家贫放胆眠
(衬托联)
彭德怀元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刘季子先生撰联纪念:
金牌饮恨,属镂含冤,历史总无情,又演庐山千古恨;
逐客谏书,出师上表,文章诚有价,何如彭帅万言书。
联中用了四个历史名人的史实衬托彭德怀元帅。“金牌饮恨”说的爱国名将岳飞。他率军大败金军,本来可乘胜收复失地,但宋高宗、秦桧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诬谋反下狱,后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属镂”为剑名。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苦谏,赐属镂剑令其自杀,后吴国被越国所灭。上联以古代忠臣岳飞、伍子胥冤案作衬托,道出彭德怀元帅的蒙冤受害。下联以历史名篇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作衬托,凸显彭德怀元帅为民请命的万言书的崇高价值。通过这样多角度的衬托对照,展现出了彭德怀元帅历史伟人的形象。
对联创作中,像这种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借助其他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出来的手法叫衬托修辞。运用这种手法写作的对联往往寓意含蓄,耐人寻味,主题突出,形象鲜明。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作陪衬,叫做正衬。如明末福州徐五自题宅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因为家中无粮,所以连老鼠也呆不下去;家贫如洗,盗贼自然不会光顾,狗也可以放心睡觉了。不直接说自己如何贫困,只说鼠犬如何,以鼠犬的行为有力地衬托出人的困境,构思巧妙。这是用相关的事物行为衬托主体的状态。
河北涿县张飞庙有这样一联: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题张飞庙联却不去评论张飞,而是评论他的结义兄弟使君(刘备)和寿侯(关羽)。既然使君是天下英雄,那么与他谊同骨肉的人自然是条好汉;寿侯被人们视为人中神圣,那么他的结义兄弟肯定与之勋誉齐名。这样的衬托推理是令人信服的,因而最终达到对张飞褒扬的目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某地关帝庙联: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褒扬关公,但不直接说他的好话,只说齐备、张飞是他的兄弟,孔明、赵云是他的师友,关公难道会不值得称道?这是运用相关的人物来衬托主体,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乌江项王祠联也是采用衬托手法,写得十分出色。联为:
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
项羽为秦末农民义军领袖,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败于刘邦,沦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后于安徽和县乌江边自刎身亡。史学家史马迁是汉朝臣子,本不该将汉高祖刘邦的冤家对头写入“本纪”,因按《史记》的体例,“本记”是用来记载帝王这种规格人物的事迹的。项羽未成帝王,不该在“本记”榜上有名。但司马迁居然以“曲笔”破例将项羽列入“本记”,足见这位古今公认的大史学家对项羽的首肯。杜师雄是宋代诗人,据传他到项王祠凭吊时曾大哭,认为天意不让项羽成就霸业是千古大不公。尽管历史上常常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但对于项羽这样的豪杰,人们并不以成败论英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直接以“人杰”、“鬼雄”盛赞项羽。而乌江项王祠联则是以司马迁、杜师雄这两位名人的作为,衬托项羽的英雄本色。当然,联中“本记一篇”与“临祠大哭”并不对仗,但瑕不掩瑜,该联的艺术魅力还是足以撼人心扉。这也说明真正有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联作,也不必死板拘泥于格律。
近代,孙中山一副挽黄兴联运用衬托手法亦颇具文采,联为: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到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是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与孙中山创立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任起义军总司令,后在上海被推为副元帅,旋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袁世凯复辟称帝后,黄兴又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讨袁革命。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仅42岁。孙中山悲痛欲绝,写下了这副挽联。
上联列举四位历史人物:“随陆”指汉高祖的两个谋臣随何和陆贾,他们文才出众,但能文不能武;“绛灌”指西汉初的名将绛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他们屡立战功,但能武不能文。以此四人作比,说明黄兴是个难得的文武兼备的全才。
下联也列出四位历史名人:“夷惠”指伯夷和柳下惠。伯夷是商代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初,孤竹君定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叔齐让位,伯夷不受。二人投奔周。武王灭商,他们叩马反对,后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大夫,食邑柳下,谥惠,有“坐怀不乱”之誉。“彭殇”即彭祖与殇子。彭祖,传说生于夏代,至商已活了800岁。殇子,是个短命鬼。全句意指:黄兴贤德胜伯夷、柳下惠,但哀其不寿,“只十载同盟”就英年早逝了。
该联以八位古贤为衬托,对黄兴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表达了作者失去挚友的无比悲恸。
用相关人物来衬托主体的手法,有人用得巧妙,也有人用得玄乎。关羽的夫人,何许人也?史书、小说均无记载。爱屋及乌,某地好事者为关夫人建起祠庙。祠庙建好后,得写副对联贴贴。想了这么一联: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乎?
上联“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说的是实在话。那怎么评价其人呢?只好拉出两个人陪衬:她的丈夫尽忠,儿子尽孝。推论是:她相夫教子有方,肯定是位贤妻良母。可是,这样的推理,恐怕未必成立。但人们敬重关氏父子,也不会深究对关夫人评价的是非了。
用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来作参照,叫反衬。如苏州拙政园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以蝉噪、鸟鸣反衬山林的幽静,欲抑先扬,也是成功的艺术手法。
又如古联:
阅透人情知纸厚,
踏穿世路觉山平。
俗话说:“人情薄如纸,世路险如山。”而该联却说纸比人情还厚,山比世路还平。以纸厚反衬人情薄,以山平反衬世路之险,可谓惊人之语。
清乾隆年间状元秦润泉,曾任杭州抚台,某日偕友游岳王坟。朋友戏指他为秦桧后裔,要他为岳坟题联。润泉面无难色,挥笔立就: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该联声言世人“羞名桧”,自己“愧姓秦”,以对奸佞秦桧的鄙视反衬岳飞的崇高。
又如倪文贞题虞姬庙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项羽兵败垓下时,哀叹大势已去,虞姬以歌和之,自刎身亡。其家乡上虞立庙祀之。该联并不直接赞颂虞姬的贞烈,而是引出另两个女性名人来反衬:上联“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曾佐刘邦定天下,刘邦死后,高后执政十六年。高后作为楚汉相争胜者一方的皇后并无人立庙,而作为败者一方的虞姬却俎豆常新。人心向背,公论分明。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人,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从范蠡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受到特殊宠爱。相传吴亡后,她与范蠡驾扁舟,偕入五湖,不知所终。虞姬在越地如此受到尊崇,当会使越女西施也感到羞上范家船。通过高后、西施的反衬,虞姬的形象愈显得光彩照人。
有的对联中,同时运用正、反衬两种手法,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如清.吴山尊题安徽当涂李白祠联: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
作者在大诗人李白祠题联,却只字不去赞颂诗人的才学功业,而是通过评论与李白有关的两位名人来褒扬李白。上联说谢宣城(南齐诗人谢朓)只不过是写了“江上五言诗”(指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中的“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李白生前对此甚为钦慕),这怎么能“要先生”(李白)向你“低首”呢?言外之意是,李诗远高过谢诗。下联肯定“韩荆州差解事”,能识才荐才,“肯让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李白扬眉吐气。
由此分析,上联抑谢扬李,属反衬;下联赞韩扬李,属正衬。
南阳武侯祠有一联:
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丘墟,怎若此茅屋半间,遥与磻溪而千古;
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联中,“孙曹”指孙权、曹操。磻溪,即渭滨,为姜子牙隐居之处。上联意为:孙曹虽一世英雄,但他们的宫殿转眼间已成荒墟,而诸葛亮的半间茅屋,却和姜子牙的隐居地一样千古长留。这就从正反两个角度衬托颂扬了诸葛亮。“磻溪”在联中为正衬,“孙曹”为反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