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洛阳香山寺楹联大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8 14:5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洛阳日报2016.06.03
作者:孙钦良
========================================


    洛阳香山寺楹联较多,仅我收集的就有二十联。
    香山寺楹联的特点,即善于与周围景致结合。譬如“寺借香山名振;门从大禹开来”。上联写香山寺名称由来:寺院因建在香山(龙门东山多香葛,故名“香山”)而闻名;下联关联山前的龙门:相传大禹治水之前,龙门山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伊阙,伊河无法北流,经常泛滥成灾,大禹为了疏通伊水河道,劈山成门,始称伊阙,后谓“龙门”。
    本来,香山寺是独立的寺庙建筑群,寺内楹联完全可以只写佛教,但这里的楹联有意关联龙门、白居易等文化元素,这叫“映带”,因为关联了“龙门石窟”这样的名胜与“白居易”这样的名人,香山寺就显得更有厚重感。
    再者,香山寺和龙门、白居易本来就分不开,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告老还乡时,用替诗人元稹写墓志所得的酬金七十万钱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可见至少在唐代,人们就把香山寺和龙门看作一个整体了。白居易还十分热爱香山,经常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并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
    香山寺亦不忘白居易,在北门上题有一联:乐天到此多旧感;渊明归来有新辞。这副对联写得好,安排的位置也对。因为出了此门,便有一条路径通向白居易墓。我看了这楹联的落款,由全国知名书法家杨再春落墨,词调清越,字体不俗。上联说:白居易到此会发旧感慨,因为他对这里太熟悉了。下联说:若陶渊明归来,却要写新辞章了(陶公曾写《归去来兮辞》),因为这里的一切,对他都很陌生,也很新鲜。
    一般的寺院楹联,大多写佛家教义,显出端正禅意。而香山寺置联,不但少有说教意味,而且有诗情画意。譬如“花雨禅心俱寂;松风鸟语同清”,还有“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楹联的意境,均有自然之属,颇具美感。还有下面这一联,利用溪声山色来解读修行:“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还有下面这一联,结合帘影磬声来形容学习佛经的愉悦:“帘影静垂,闲翻贝叶添新典;磬声徐歇,自剪芭蕉写佛经。”我们读了这样的句子,往往会受启发:从前,我们认为僧人每天都是青灯古卷,十分寂寞,却不知他们有“闲翻贝叶添新典”的愉悦,更有“自剪芭蕉写佛经”的快乐!
    香山寺还有一副好联:“居高以谦,泰山气象;有容乃大,东海胸怀。”看落款是任继愈。这是一位著名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他能为香山寺着墨,本不稀奇,因为他是宗教学家嘛。奇的是在2009年7月11日,他和另一位国学大师季羡林同日去世了,这给我印象极深。
    以上的对联,都好懂。
    下面的这副对联,就需要解释了:“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这是香山寺大门的楹联,出自佛经,稍有改动。“归元”:归真也,即归于真寂本源,得道成佛。“方便有多门”:方便人们觉悟的途径很多,条条道路通罗马。佛教书中常见“方便”二字,怎解呢?可有多解。粗浅理解时,“方便”可作“随机说法”或“因人施教”之解。譬如佛祖在传教的时候,就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施不同的教法,对好色者讲“不净观”,消其色欲;对吝啬鬼讲“布施观”,消其贪欲,等等,皆是因缘说法、因人施教。
    “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悠闲暗诵经”,写僧人做日常功课,姿态从容;“到处能安皆乐土;此心无障是菩提”,劝世人随处修炼,随时觉悟;“稽首礼古佛;掬水洗尘心”,劝人向佛,洗涤尘念;“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劝人淡然处世,挣脱名缰利锁。
    香山寺虽然小巧玲珑,建筑规模不大,隐身于松柏之中,但其历史,允称悠久,已有1500岁了。下面的这副对联,就点赞了该寺价值:“名寺万千,唯此间小中见大;高僧十八,向彼岸迷里求真。”字里行间,蕴自豪感。还有“进来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看别山”,也透着一种自信。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3 21:25 , Processed in 0.03419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