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複字聯 <br/><br/>上:[惡]溪[惡]魚.韓(退之)(退之) [注:韓愈.字退之] <br/>下:[清]國[清]民.康(有爲)(有爲) <br/><br/>上:竹[影]徐搖.心[影]誤疑雲[影]過 <br/>下:楊[花]亂落.眼[花]認錯雪[花]飛 <br/><br/>九:嵌名聯 <br/><br/>上:霜降冬[小雪] <br/>下:春分不[大寒] <br/><br/>上:[藤子丈夫](郭沫若)[注:藤子丈夫.爲沫若筆名.冰心女士亦是] <br/>下:[冰心女士](謝婉瑩) <br/><br/>十:數位聯 <br/><br/>上:[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br/>下:[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br/><br/>上:[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br/>下:[一]簾松翠.[十]裏荷香 <br/><br/>十一.比喻聯 <br/><br/>上:書似青山常亂疊 <br/>下:燈如紅豆最相思 <br/><br/>上:燕入桃花.猶如鐵剪裁紅錦 <br/>下:鶯穿柳絮.卻似金梭織翠絲 <br/><br/>十二.擬人聯 <br/><br/>上: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br/>下:青山本不老.爲雪白頭 <br/><br/>上:岩上古松.伸出龍頭望月 <br/>下:園中嫩筍.擺開鳳尾朝天 <br/><br/>十三:雙關聯 <br/><br/>上:[竹]本[無心].(遇節)豈能<空過> [注:老師嫌學生過節不送禮.學生反對之] <br/>下:[雪]非[有意].(他年)又是<白來> <br/><br/>上: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注:一爲地的裏面.二是地理學之地理.荷花亦是] <br/>下:荷出水面.朱筆點天文 <br/><br/>十四.頂真聯 <br/><br/>上:平[湖](湖)[水](水)平湖 [注:前一字尾爲後一字首,此爲頂真] <br/>下:無[錫](錫)[山](山)無錫 <br/><br/>上:龍卷怒風.風卷浪 <br/>下:月光射水.水射天 <br/><br/>十五.回文聯 <br/><br/>上:處處飛花飛處處 <br/>下:紛紛落葉落紛紛 <br/><br/>上:霧鎖山頭山鎖霧 <br/>下:天接水尾水連天 <br/><br/>十六.隱字聯 <br/><br/>上:一肩風雪三千里 [注:上是轎夫.下爲貓] <br/>下:兩眼乾坤十二時 <br/><br/>上:數聲吹起湘江月 [注:上笛下夢] <br/>下:一枕招來巫峽雲 <br/><br/>十七:破讀聯 <br/><br/>上: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注:可五,三斷句,也可四,四,斷句讀,下亦如此] <br/>下: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br/><br/>上: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注: 可五,五斷句讀,也可七,三斷句讀] <br/>下: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br/><br/>十八:繞口聯 <br/><br/>上:書童磨墨.墨抹書童一脈墨 <br/>下: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煤 <br/><br/>上: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br/>下:河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br/><br/>十九.謎面聯 <br/><br/>上:白蟒過江.頭頂一輪紅日 [注:上油燈.下秤] <br/>下:青龍登壁.身披萬點金星 <br/><br/>上:吳下門風.戶戶盡吹單孔笛 [注:上吹火筒.下,彈綿花.另笛爲中古音入音,爲仄] <br/>下:雲間勝景.家家皆鼓獨弦琴 <br/><br/>二十:啞聯 <br/><br/>上:狗啃河上[和尚]骨 [注:東坡指狗咬著河上的骨時笑問友佛印,而佛印則將有東坡的詩 <br/>下:水漂東坡詩[屍] 的扇子抛入水中.雙方俱都不發一言]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 <br/><br/><br/>馬蹄韻淺淡. <br/><br/>對聯格律最重要的,爲兩條聯律,分別是句中平仄和句腳平仄 <br/><br/>句中平仄,指一個聯句中每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br/><br/>(以下所舉的,皆是正格,變格不計在此例) <br/><br/>一言句:仄 <br/>二言句:仄仄 <br/>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br/>四言句:平平仄仄 <br/>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br/>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br/>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br/><br/>一至七言,最爲常用,八言以上,視節奏而定 <br/><br/>句腳平仄,指對聯一邊若干句每句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br/><br/>每邊一句:仄 <br/>二句:平,仄 <br/>三句:平,平,仄 <br/>四句:仄,平,平,仄 <br/>五句:仄,仄,平,平,仄 <br/>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br/>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br/>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br/><br/>以此類推 <br/><br/>舉例如下,每邊二句 <br/><br/>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上聯,句中平仄,爲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br/><br/>句腳合每邊二句規則,分別是,憂[平] 面[仄] 下聯相反 <br/><br/>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 下聯,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br/><br/>句腳,[老]仄 頭[平] 平仄幾乎相反相對,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論的 <br/><br/>其他的長句,也大同小異 <br/><br/>剛才舉的,是例子,其他長的,也一樣,另外,句中平仄,還可以 <br/>用相反的,書上允許,看如何與句腳來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br/>你如果出上聯,也可以用仄仄平平,與句腳相組合,舉例你想出每邊三句的上聯, <br/>比如說分別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腳公式是,平,平,仄,這時,你就可以組合 <br/><br/>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br/><br/>這些都合聯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類推(具體參照句中平仄規則) <br/><br/>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規定來組合,不能按 <br/>你自己隨心所欲的創造來組合 <br/><br/>聯律和詩律一樣,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聯儘量不能同字 <br/><br/>具體參考[詩律要求]記住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對聯格律的精華了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 <br/><br/>對聯的創作也講究辭格的運用。常用的辭格有以下幾種: <br/><br/>一、拆合格 <br/><br/>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例如: <br/><br/>1、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br/><br/>2、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br/><br/>二、鑲名格 <br/><br/>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br/><br/>1、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角)葛亮;風送幽香,鬱鬱畹華梅蘭芳 <br/><br/>2、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br/><br/>3、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內含中藥材名) <br/><br/>三、急轉格 <br/><br/>就是對聯的上下半聯中間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轉變。例如: <br/><br/>1、閒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 <br/><br/>2、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非山乎 <br/><br/>四、回文格 <br/><br/>就是對聯的上下聯各自倒讀和順讀完全一樣,例如: <br/><br/>1、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聯) <br/><br/>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紀曉嵐對) <br/><br/>五、擬人格 <br/><br/>就是利用擬人手法構成的對聯,例如: <br/><br/>1、鴉叫鵲鳴,並立枝頭談風雨;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br/><br/>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br/><br/>六、反詰格 <br/><br/>就是利用反問形成對聯,例如: <br/><br/>1、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羅怕和尚?金錢能贖罪,居然菩薩是贓官?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 <br/><br/>主題: <br/>一、比喻法 <br/><br/>“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子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是一副對仗工整、形象鮮明的好聯。它用來比喻一些沒有真才實學、誇誇其談的人,生動而貼切。這樣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個爲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或現象,從而顯示這種事物的性質,啓發人們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較爲抽象的名詞概念,變成爲具體的形象去感染人。 <br/><br/>二、人格化 <br/><br/>不但詩歌、漫畫有這種表現手法,對聯也有。且舉其中的一例:“燭向燈雲:靠汝遮光作門面;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節的一副民間的慶燈對聯。燭、燈、鑼、鼓,都是常見物,但經此擺佈,似是人們的一席對話。燭燃著發光,畢竟是在燈裏面,但只有依傍燈籠作門面,才吸引人“欣賞”;而鼓則訴說因腹空遭受拳頭之苦。彼此處境不同,感受各異。而著一席對話的內容,恰好體現出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br/><br/>把某些自然現象,或者是沒有生命力的東西,表現爲有生命的人的言語或動作,從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這就是“人格化”的特徵。當然,一定手法的表現,要根據一定顯示生活的需要,根據一定主題與構思的需要,不宜隨便亂用,以免弄巧成拙。 <br/><br/>三、問答法 <br/><br/>由於對聯有著排偶特點,上下兩聯之間互爲相關,採取一唱一和的“問答法”,較爲方便。運用這一手法,要求聯詞結構嚴密,呼應自然,從一呼一應中闡明主題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東西通過具體形象去表達出來;另一方面用“答”對“問”,就更便於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索,從而達到深刻顯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br/><br/>從前,有人通過戲臺演戲中的情景,用聯語把舊社會的生涯作一番對照,通俗感人,那戲臺楹聯是:“窮的富的,貴人賤的,睜睜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點點頭原來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財神廟撰聯雲:“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夜來拜,使我爲難。”通過這樣一問一答,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那些財迷心竅者的醜惡面目。 <br/><br/>這種“問答法”,不但反映在階級矛盾上面,而且還反映在描寫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飛來峰有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江西省石釧山坡仙樓有一副對聯:“嶺上梅子熟未?座中木樨香乎?”這兩聯同上述兩聯不同的,就是上下兩句都是問,答案是通過遊人的感受中找尋,更爲有味。 <br/><br/>四、襯托法 <br/><br/>對聯寫作的襯托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側面襯托;一是反面襯托。所謂側面襯托,對主題不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旁邊的有關事物顯示出來,使主題思想含蓄,引人尋味。民族英雄鄭成功祠有一副對聯:“東海望澎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南天留祠宇,雄圖雖渺,稱名則婦孺皆知。”作者並不正面敍述鄭成功當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復臺灣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風景”作示意,接著以“不殊”和“之異”作對立面,襯托上句。這樣,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位民族英雄當年的光輝偉績來。 <br/><br/>五、對比法 <br/><br/>事物的好與壞,是事物矛盾的兩個對立面,這是客觀存在的。但要使人們取得正確的認識,或加深人們的認識,就要突出事物之間的矛盾所在。這樣,就最好是運用“對比法”。俗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即此道理,。運\用“對比法”來寫對聯,亦算常見。例如郭老少年時戲對“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不同的時代,將有不同的作爲。這個“對比法”,形象鮮明,詞意概括。 <br/><br/>六、集句法 <br/><br/>集句,是對聯寫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來,集句成聯的範圍很廣,如集詩句、詞句、貼句、俗語、成語、格言等等。在古代對聯中,集句聯占著很大的分量,這裏,只略舉數例。 <br/><br/>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煙宜雨複宜晴。 <br/><br/>這是用於廣東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對聯,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適宜於描繪亭榭風光。 <br/><br/>有些集句聯,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帶有借意性質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聯:“燈影幢幢,淒絕暗風吹夜雨;獲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上聯是采自唐代元稹詩句中詞意,概括詩人聽到白居易被貶謫時的心情;下聯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詩句中的詞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潯陽江頭聽得瑟瑟聲那時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後人爲追記此古迹而建,自然顯得貼切。 <br/><br/>郭老曾摘取毛澤東同志詞句成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上聯爲《沁園春·雪》詞句,下聯爲《清平樂·會昌》詞句。不但對仗工整,意境亦清新。讀後,愛國主義熱情油然而生,使人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br/><br/>象這樣的“集句法”,它的特點是:用現成的句語,按照對聯的形式格調湊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意境,有時十分渾成,比自己創作的還好 <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