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403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关于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6 00:5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沉尘晨</strong><div class="subtable altbg2 t_msg" style="WIDTH: auto; HEIGHT: auto;"><strong>关于对联</strong><br/><br/>對聯<br/>對聯的作法與應用舉隅 <br/>王淑貞 <br/>摘要: <br/>  對聯是一種袖珍而可愛的文體,明清之際至為興盛,因其用途甚廣,又易於展現才情及學養,上自學者將相,下至升斗小民,競相從事,故佳作甚多。今日台灣貼春聯的風氣已淡,唯其無所不包的內容,輕、薄、短、小之體製,頗符合現今快節奏社會的步調,若用於考試,也可測試學生的文史基本能力,所以將對聯的名稱、特質、基本要求、格律示例綜合整理於後,再將商用聯、歷史人物聯,粗略的作成考題,提供教師們參考使用,盼至少能增加些教材統合的變化及趣味。 <br/>關鍵字:對聯、聯語、詩鐘、商用聯、應徵聯、歷史人物聯、商用聯。 <br/>目錄 <br/>前言 <br/>第一節 甚麼是對聯? <br/>第二節 對聯的起源、名稱、特性及相關書籍 <br/>第三節 對聯的基本要求 <br/>第四節 屬對之法及格律示例 <br/>第五節 屬對的細則 <br/>第六節 各類聯語舉隅:賀婚聯、哀輓聯、春聯、迴文聯應徵聯、趣味聯、名人巧對聯、嵌名聯。 <br/>第七節 詩鐘簡介:嵌格字、分詠格、附錄考題舉隅。 <br/>第八節 對聯試題應用:1.歷史人物聯2.商用聯 <br/>第九節 附註與參考書目 <br/>第十節 聯語試題參考答案 <br/>前言: <br/>工作三十年,備課教學、養兒侍親,雖醉心各色藝文活動,總覺心餘力絀,只對篇幅短小卻精采豐贍的對聯及謎語,情有獨鍾。在年節時愛讀街頭巷尾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元宵節愛看熱鬧的猜謎節目。 <br/>對謎語、聯語的蒐集,始於進入建中之後,面對如此一群優智捷才,不想被他們消遣、嘲笑,多準備一點總沒錯。而今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的教改目標之下,教師對教材的準備,就更須做到胡適博士:為學要如金字塔,既能博大又能高的主張,才能在五、六種以上的版本中,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執簡馭繁、循序漸進的給予教導,學生不必心慌意亂的想讀遍所有版本才放心。曾聽過一個不知真假的笑話:某名校的一位國文教師,因其「輔導專家」的名聲響徹校外,一年到頭演說邀約無數,致無暇備課,在匆匆趕赴教室上課中,把著名散文家梁實秋先生被選入某冊的教材題目:「(第)六(課) 舊」解釋成:「誰能告訴老師有哪六種舊?」;其後又將本土作家陳列先生被選入某冊「(第)十(課)八通關種種」一文,說成:「今天我們來講十八通關」。此事被門生當笑柄宣揚。有師如此,要學生及家長不慌亂也難。忝列教壇,吾深以為戒,希望這是聰明學生編出來逞才娛人的笑話,而非真有其事。這笑話讓我對備課更不敢輕忽,也努力增添補充教材。 <br/>退休後,應國中國文輔導團之請,並蒙建中特教組不棄,邀約講座,遂綜合挑選些易懂有趣,適合中學師生閱讀習作之例,彙整成<對聯作法與應用舉隅>以作為國文教學的補充教材,並打算未來將手邊貯存之資料,臚列編輯建成資料庫,既方便自己繼續增刪,也可就教學所須分類列印,增添國文教學的趣味。但著手之後,始發現「資料庫」部分,欲校訂清楚,解析正確,本就困難,又因個人學養不足,恐怕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功夫,方能竣事,只得改為遠程努力的目標。如今暫先完成有關作法簡介及少許示例部分,但仍不免有辨析不明、解釋不清、找不到出處的弊病,也只有祈求各界碩學,不吝教正補足是幸! <br/>正文 <br/>第一節 甚麼是對聯? <br/>對聯講求平仄相對,詞性相同,上聯末字是仄聲字,下聯末字是平聲字。在國中國文科韻文教材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二聯;清˙劉鶚在<老殘遊記˙大明湖>一節中,提到「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等三副對聯。高中教材中的對句更多,在<岳陽樓記>的作業練習即有「對聯的配合」習作,以「勝跡聯」作練習: <br/>A、呂道人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去,飛過來,一個神仙誰在眼 <br/>B、玆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 <br/>C、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br/>D、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br/>E、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 <br/>F、范秀才亦多事,數十年光景,甚麼先,甚麼後,萬家憂樂總關心 <br/>G、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br/>H、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br/>答案: <br/>1、岳陽樓:上聯:(A)下聯:(F) 2、滕王閣:上聯:(C)下聯:(G) <br/>3、黃鶴樓:上聯:(E)下聯:(B) 4、范文正公祠堂:上聯:(H)下聯:(D)注 (1) <br/>  甚麼是對聯?怎樣辨識、寫作對聯?是該知道的文學常識,學生不可能也沒時間讀遍天下對聯,面對沒有範圍的考題,如果學會對對子,對「聯語」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即答題容易矣! <br/>  「對聯」在辭書中的釋義如下:1.相對偶之文句也(中文大辭典);2.相對偶的上、下兩句聯語(國語日報辭典);3.兩個文法、平仄互相配合對稱的文句(國語常用辭典)。綜合言之:即是一組兩個句子,其字數、句數、文法結構皆相同,平仄相反,能充分又痛快表情達意的「文學奇葩」。 <br/>  文法是指文字的結構及詞性(此指單字或詞組的字數、意義、組成方法及用法),平仄是聲韻上的要求(字聲的平、上、去、入),故「對聯」也就是字數、字義、字聲都能相對的兩個精鍊的句子。舊時童蒙「屬對」,一般先從「一字對」開始,熟練之後,進而二字對、三字對,漸次增加,終可至數十、百字長聯。對聯的好壞,決定在讀書的多寡,語彙的豐儉,思想的條理。在細說之前,先舉明朝的翰林學士--解縉的一個故事為例: <br/>  解縉(明朝洪武進士,江西吉水人,永樂初任翰林學士,曾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出身貧門,勤學苦讀,相傳才七、八歲已能屬對。一日,父子同赴江邊沐浴,父隨手將脫下衣衫掛在一棵老樹上,笑道:「千年老樹當衣架」,縉明白父親心意,面對大江,脫口應道:「萬里長江做浴盆」,父子開懷大笑。十歲時,「神童」之名已遠近皆知,他家對面是曹尚書家的一座竹園,有一年春節,解縉在自家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一向自大的尚書出門見到,火冒三丈,難忍窮鄰解家誇耀藏書比自家鍾愛的竹子還多,立命僕人把竹子統統砍掉半截,解縉知道了,就在聯下各加一字:「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寫完又玩耍去了。尚書知道後更加惱怒,命人將竹子連根挖掉,他心想:「竹子沒了,看你的對聯能怎麼辦?」解縉卻只是提筆又在聯下各加一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尚書看了氣得啞口無言,不但損失一園修竹,還咎由自取的被譏嘲了一番。 <br/>2. 對聯的起源、名稱、特性及相關書籍 <br/>一、起源: <br/>  第一副對聯始於何時?筆者對考據沒有專研,且對聯到底源於何時?迄今恐尚無確論。一般人認為是起於五代時,蜀主孟昶因不滿學士辛寅遜在歲除所撰之詞,自己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二句置於寢門,帶起風潮。我曾於某報79年2月2日副刊,見到師大國文系王關仕教授答覆讀者疑問,認為宋朝黃復休<茅亭客話>所記:「天垂餘慶;地接長春。」這副聯語,題在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元年除日或更早,宜為源頭。而據湖南大學出版社87年7月出版之<對聯通>一書,則另有不同看法,認為實早於五代,應始於唐代。所舉的史實證據為:大陸學者方東先生在<霞浦縣志>和<福鼎縣志>中,發現三幅唐代的堂室對聯如下: <br/>1、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 <br/>  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佔山巔。(唐乾符進士林嵩題于書齋「禮嶴草堂」) <br/>2、竹籬疏見浦;茅屋漏通星。 <br/>3、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以上二聯為唐乾符時陳蓬題于後崎居所) <br/>而白啟寰先生亦發現<江州義門陳氏家譜>載有唐僖宗書賜之一聯,至今陳氏宗祠仍刻有此聯: <br/>    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唐僖宗書賜義門陳氏聯) <br/>因而認為:唐朝律詩的盛行,使對聯有很好的產生基礎及可能。然此尚非定論,聊備一格,僅供參考。 <br/>二、名稱: <br/>  「對聯」也叫做「對子」或「對句」,此外,「對偶」、「對仗」、「聯子」、「聯語」、「聯句」、「聯對」、「楹聯」、「楹帖」等皆其異稱。當我們說:「一副對聯」(或「一個對句」),就是指「兩個成對偶的句子」,分別叫「上聯」和「下聯」(或「上句」和「下句」),這兩句,有時是由不同人做的,先有人出一個「上句」,再有人對一個「下句」,因此,「上句」也有人叫做「出邊」(亦叫「出句」、「對公」、「對頭」、「上比」)例如:解父所作:「千年老樹當衣架」;下句也有人叫做「對邊」(亦可叫「對句」、「對母」「對尾」、「下比」)例如解縉所對:「萬里長江做浴盆」。 <br/>三、特性: <br/> (一)文字經濟: <br/>對聯的主流是五字至十三字,多屬於文人的遊戲之作、篇幅率多短小,鮮有鉅製,但深情精義能寓於片言短語中,或歌頌稱揚,或明嘲暗諷,嘻笑怒罵,皆曲盡其情,纖微畢現,力量較萬言書不遑多讓。且因其駢儷工整的形式,精簡好記,易於傳誦,故大賢名流,文人雅士亦競相製作,抒寫己懷,冀留鴻爪。 <br/> (二)用途廣泛: <br/>有中國人的地方,幾乎處處可見對聯之蹤跡,92年初至越南,發現各地廟宇亦多有楹聯蹤影。家庭、園林、廨署、院廟、勝地等等,凡懸有聯語者,即覺雅致不俗,一副名人佳聯,更可增添建築物的歷史價值。內容方面: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往今來,萬事萬物皆可寫入聯語,表達一己所思所感。有人把心愛的對句,貼在書房或桌面上,好讓自己每天看一看、讀一讀,激勵自己;亭、臺、樓、閣上的對聯,或描寫彼處風景,或抒發作者感情,讓讀到的人,對於那兒的景物,產生懷念或嚮往。每逢除夕,中國人總愛貼一副「春聯」來表達對新年的展望;婚喪喜慶時,一副發自真情書寫的喜聯、壽聯或表達崇敬弔唁的輓聯,更受到對方重視和珍愛。故舉凡抒情、敘事、寫景、說理、贈題、慶弔、祝福、讚頌、獎勵、規箴、譏諷,無不可用。 <br/> (三)規定較寬: <br/>對聯受律詩對句規則的影響、約束是必然的,時至今日,對聯之長短,任隨己意,短者二、三字,長者可至二、三百字。一般聯語在格律上的要求,與近體詩的對偶句接近:有俗成的格式(詳見第四節),但不似近體詩律那麼嚴格(近體詩的對聯,其字數、句數、平仄、韻腳一定,千首一律,不能隨意出入)。多字數的對聯雖有句讀可分,但句讀之長短格式,亦屬無定。規定較近體詩寬廣得多,故只要會區分實詞、虛詞,人人可作對聯,境界雖不免有雅俗之分,終究創作較易,欲有佳妙之作,自當多下工夫。 <br/> (四)相關書籍: <br/>近年聯語名家張佛千先生創作「嵌名聯」廣為人知,殊不知清代之時,此風已頗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貼春聯,其後名家輩出如:楊慎(字用修,號升菴,明新都人,武宗正德六年廷試第一名進士)著<謝華啟秀>是今日所見較早的一部對句專集;清長洲人汪士鋐(康熙進士,字文升,第一名及第),便刻了一部<評釋古今巧對>,匯集了康熙以前之趣巧對聯;李謙堂著<聯經>;王有光<吳下諺聯>;李調元(字羹堂,四川綿州人,乾隆28年進士,愛才若渴,人有一聯片語之佳者,輒為采錄),撰<精選幼學對類讀本>;梁章鉅(字閎中,清福建常樂縣人,嘉慶七年進士)撰<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曾國藩(字滌生,湖南湘鄉人,清中興名臣,桐城古文中興者)的<求闕齋聯語>;俞樾(浙江德清人,晚號曲園,學者稱曲園老人)<楹聯錄存>等(蒐遍中央圖書館只能在善本書室中見到王、梁二人作品)。當代如:台北廣文書局<楹聯作法>、大陸余德泉<對聯通>等。近年臺北市立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出版<聯苑英華>、<綠園聯話>二書,集合全校國文教師編纂師生作品,頗周全值得參考。又筆者曾於92年5月18日聯合副刊上,見曾永義先生<直把馮京當馬涼>文中述及與四位弟子合力編纂成<俗文學概論>一書,編有「謎語」、「對聯」等四章,認為對聯俗用尚大,卻每為學者忽略,特詳論其規矩作法。此書將由三民書局出版,亦當深具參考價值,不妨拭目等待。 <br/>第三節 對聯的基本要求 <br/>一、字數相對: <br/>  對聯上、下句的字數必須相同,斷句也必須同。以解縉最初貼出的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為例,上句五個字(句型為1˙1˙3結構),下句也五個字,句型相同,剛好配成一對。其後各添一字,成為六字對;再各添一字後,便是七字對句,這便是「字數相對」。如果不是故意空出某個位置,以取得某種修辭效果,可說沒有例外,所以不會有上、下聯字數不同的對聯。 <br/>  91年2月13日筆者在某報副刊見黃有光先生<如何作對聯?兼評應徵聯>一文,記敘其小二時一位教師,在黑板上介紹如下之一首「打油聯」(注2): <br/>香花不紅,紅花不香,玫瑰花又紅又香; <br/>響屁不臭,臭屁不響, 大屁又臭又響。 <br/>  黃有光先生說,他及他的同學都認為「大屁」不能對「玫瑰花」,不如用「連環屁」為好。未被其師接受,故他認為若不是老師記錯,便是老師的水準太差。就聯語的基本常識判斷,這位老師若經學生質疑還不肯承認記錯了,可能不是出身自國文系的吧! <br/>我們再看一聯: <br/>袁世凱 千古 <br/>中華民國萬年 <br/>  這副對聯是民國初年,某名士在袁世凱死後所書之聯,上聯只有五字,下聯卻有六字,乍看和上聯「大屁」犯了同樣的錯誤,字數不對稱,實則不然,此聯上下句內容各是十分完整的,且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據云作者之意是:「千古」對得上「萬年」,但你「袁世凱」卻對不起「中華民國」啊!作者用字數上的差異,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譏諷、斥責之情,其構思、創意,巧妙至極矣!故不宜用「字數不相應」,把它評為不夠水準,畢竟是少見的特例。 <br/>二、平仄(字聲)相對: <br/>  這是字音方面的要求,也就是相對位置的兩字,須得「平」、「仄」相對(一稱「相拗」)。甚麼是平仄呢?原來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即上、去、入三聲),通常現今國語注音符號的第一聲、第二聲即古漢語陰平聲、陽平聲的字,都叫做「平聲字」,一般用符號「—」代表,屬於第三、第四聲即古漢語上聲、去聲的字,都叫做「仄聲字」,用符號「︱」代表。 <br/>  古漢語的入聲字融入了今音的四聲中,進入三、四聲的仍屬仄聲,不成問題,歸入一、二聲的字,就須費神找出,最簡單的方法是用閩南語(臺語)讀誦,凡極短促不能拉長的讀音,便是古入聲字。若不會閩南語,就只好下工夫死背或查閱韻書了;但也有人主張:直接按今音判讀平仄(但以之閱讀古代詩詞韻文、又有不協之弊。)上、下句中同位置的字,如果平、仄相反,就是「相拗」。平仄相拗的句子,念起來就好聽些,能達到音韻鏗鏘的感覺,這就是「字聲相對」。 <br/>  例如「天」、「山」可對「地」、對「水」,前二者平聲、後二者仄聲。「鳥、木、土、海」亦皆可對;但「橋」、「車」則不能對「天」、「山」;正如「陰」不宜對「陽」或「晴」,乃因聲音不相拗,(詳見後文「一字對」)。平、仄聲字能相機間用,構成之聯語,聲調才有高下清濁之分,讀則暢喉湊口,聽則悅耳心愉。 <br/>三、字義相對: <br/>  這是要求位置相同的字,意義要相對。以解縉最初貼的對聯為例:上聯用出了一個「門」字,下聯便在相同位置用出一個「家」字,這是名詞相對(皆是名詞)。接著上句用「對」著,下句用「藏」著,是動詞相對(同是動詞)且所在位置(第二字)也相同。最後上聯說「千根竹」,下聯對「萬卷書」,它們也是相同的詞組(偏正結構),其中「千根」對「萬卷」,是數量詞相對,用以誇示「竹、書」這兩個名詞數量之多,此類字義相對的被叫做「正對」。再看他後來陸續增添的「短」對「長」、「無」對「有」也分別屬於相同的詞類,是互相成對的,不過這兩組成對的字義是意思相反、針鋒相對的,被稱做「反對」。詞類(或詞組)相對,就是「字義相對」。「正對」和「反對」皆是「字義相」。 <br/>  總之,實詞對實詞(動詞、名詞、形容詞)、虛詞對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等),名詞的對仗,宜以相類者配對,如天文、地理、時令、動物、植物等。屬於同一類別的字,便是同類字,同類字相對是可以的,(比如「馬」可對「牛」或「車」,乃因馬、車當「交通工具類」時相同)至於同義字如:「臉」跟「面」、「喝」跟「飲」、「足」跟「腳」則不宜相對,此乃皆為「同義字」,倘若相對,稱做「合掌」,是一種弊病。此外同字相對更宜避免,尤其字數不多的短聯,這是比較嚴格的要求,不一定都能做到。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數目對數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連綿字對連綿字(葡萄、鴛鴦、鸚鵡、叮嚀、躊躇等)能完全做到者,是佳聯的條件之一。放寬些說,名稱類、動作類、形容類(包括數、量等詞)等各種類別的字,能相對也就行了。 <br/>  有時詞性會有轉化,例如:古人有「飛龍」不能對「射虎」之說,蓋「射虎」乃人在射,「飛龍」卻是龍在飛,「人、龍」皆名詞,但此處之「飛、射」詞性卻不同了。「飛」在此已轉化為形容詞矣!但如果以「飛龍將軍」對「射虎英雄」卻又是可以的,因為「飛龍」和「射虎」此際都已轉化為形容詞了。至於另有「工對」與「寬對」之說,是指做到詞類(性)相當、語法結構相同、節奏(停頓的地方)一致、平仄協調者便是「工對」。未完全做到的便是「寬對」(詳見第五節「屬對的細則」)。 <br/>第四節 屬對三法及格律示例 <br/>  對聯中各字,不僅平仄聲須上、下相對,一切形式:句法結構及精神(內容),都宜字字精對。平、仄的對舉一般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即五言聯的第一、三字,七言聯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但近體詩聯若有犯孤平的現象,須另作考量。。以下將屬對的三種方法及一字至十三字的格律示例臚列於後,供讀者參閱。 <br/>一、屬對三法: <br/>  對句在格律上不外乎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其中何字應平?何字應仄?並不硬性規定,只須注意語氣是否順適(尤其是長聯)。一般通則,上聯最末一字必是仄聲,下聯最末一字必是平聲。但偶有少數相反者,例如早期宋、明時,要求尚不嚴謹、多有上聯末字用平聲,下聯末字用仄聲者,近代則須有不得不的原因,或是能表現出作者特殊的才華、趣味及情思者,才可不受通則束縛。例如民初革命元老黃興<輓宋教仁>聯: <br/>「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 <br/>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趙秉鈞,我說確是袁世凱。」此聯即上平下仄。 <br/>  至於屬對方法有下列三種: <br/> (一)上、下聯相對法: <br/>即上、下聯之各字均須相對,詳如上文第三節所述。例如:「水自西湖借得;竹從南國移來」,多數聯語皆屬此種對法。 <br/> (二)各自為對法: <br/>即上聯自對上聯,下聯自對下聯,此法之優點在於詞句可渾成而不滯澀,如「我是閒雲君是鶴;臥看山色醉看花」,「我」對「君」、「臥」對「醉」、「山色」對「花」、「閒雲」對「鶴」。此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聯中「四面荷花」對「三面柳」;「一城山色」對「半城湖」一樣,是自對中比較特別的表現形式,可看作是減字相對。 <br/> (三)二法兼用: <br/>此即兩個句子既自對,也上下互對。 <br/>「五風十雨梅黃節;二水三山李白詩」,此聯「五風」對「十雨」、「二水」對「三山」,是各自對,而「五風十雨」跟「二水三山」相對,「梅黃節」跟「李白詩」也相對,這是上下相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聯,亦復如此,既自對(見前述),也上下互對,「四面荷花」對「一城山色」;「三面柳」對「半城湖」。 <br/>二、對句示例:(注3) <br/>  以下就一字至十三字數的對句及其平仄格律的常格舉例一、二,聊供參考。 <br/>※一字對: <br/>風(平)-雨(仄) 山(平)-水(海)(仄) 花(平)-草(仄) <br/>  以上為名詞相對 <br/>跑(仄)-飛(平) 聽(平)-看(踏)(仄) 去(仄)-來(平) <br/>  以上為動詞相對 <br/>古(仄)-今(平) 美(仄)-鮮(新)(平) 中(平)-外(仄) <br/>  以上為形容詞相對。 <br/>  上例之中,「跑」未對「跳」,「好」未對「壞」,「美」未對「醜」,皆因平仄不合,但這三組對字若不在最後一字位置,則「跑步」對「跳高」等還是很好的對子。 <br/>※二字對: <br/>進攻(仄平)-防守(平仄);琵琶(平平)-嗩吶(仄仄);快樂(仄仄)-憂愁(平平) <br/>  以上為動詞對、名詞對、形容詞對。 <br/>青山(平平)-綠水(仄仄);雞飛(平平)-狗跳(仄仄);雄心(平平)-壯志(仄仄) <br/>  以上亦可看成由兩個一字對合起來的對句。 <br/>千千(平平)-萬萬(仄仄);家家(平平)-戶戶(仄仄);風風(平平)-雨雨(仄仄) <br/>  以上為疊字相對。 <br/>古今(仄平)-中外(平仄);遠近(仄仄)-高低(平平);東西(平平)-南北(仄仄) <br/>  以上兩字本身皆是反義詞。 <br/>  如果「兩字對句」接在一起,更可以組成四個字的成語,且數量不少,例如: <br/>一箭(仄仄)雙雕(平平):一箭射下兩隻在空中爭肉的大鳥,比喻一舉兩得。 <br/>一曝(仄仄)十寒(仄平):最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一天凍十天,也長不大。喻學習無恆不會有成。 <br/>兩面(仄仄)三刀(平平):當面一套,背後是另一套。比喻陰險狡猾,耍兩面派手法。 <br/>三言(平平)兩語(仄仄):表示話不多,只簡單說了幾句。 <br/>四平(仄平)八穩(仄仄):形容事物、言論、行為很平穩,也指處事平庸,不求進取。 <br/>五顏(仄平)六色(仄仄):形容花色繁多,光彩奪目。 <br/>八索(仄仄)九丘(仄平):與三墳五典一樣,皆傳說中我國最古的經書。 <br/>九死(仄仄)一生(仄平):經歷多次生死考驗而倖存下來。 <br/>十風(仄平)五雨(仄仄):十天一刮風,五日一下雨,形容風調雨順。 <br/>百孔(仄仄)千瘡(平平):喻事物的毛病多或被破壞得十分嚴重。 <br/>千秋(平平)萬歲(仄仄):形容年代久遠,或用為祝人長壽的頌詞。 <br/>走馬(仄仄)看花(平平):騎著馬,跑著看花,喻對事物只是粗枝大葉、大略地觀看。 <br/>天羅(平平)地網(仄仄):羅以捉鳥、網以捕魚。喻到處張著網羅,犯罪者逃脫不了。 <br/>生龍(平平)活虎(仄仄):比喻富有生氣,充滿活力的樣子。 <br/>虎頭(仄平)蛇尾(平仄):喻做事開頭好,結尾差,前緊後鬆,有始無終。 <br/>山窮(平平)水盡(仄仄):喻事情已到了絕境,沒有辦法了。 <br/>獐頭(平平)鼠目(仄仄):用以形容面目醜陋、心術不正的人。 <br/>  像這類成語還有很多,可自己動手蒐集一些,它們簡潔、具象、有趣、易記,在作文和談話中應該很容易用到。 <br/></div>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29:31 | 只看该作者
三字對: <br/>犬守夜(仄仄仄);雞司晨(平平平):指出了犬和雞兩種動物對人的作用。「司晨」即「報曉」,這是一個完整成句的三字對句。 <br/>蠶吐絲(平仄平);蜂釀蜜(平仄仄):說明了蠶和蜂這兩種昆蟲的功能。也是完整成句的三字對句,這情形並不多見。 <br/>勤有功(平仄平);戲無益(仄平仄):可看做「一字對句」和一個「兩字對句」的組合,其句式結構為「1˙2」或「2˙1」的節奏。把「勤、戲」兩種情況對比著說。意思是:努力學習一定會有成績;貪圖玩耍卻不會有好處。以上皆引自<三字經> <br/>拋頭顱(平平平);灑熱血(仄仄仄):不怕殺頭、不怕流血,勇於犧牲的革命氣概。 <br/>驚天地(平平仄);泣鬼神(仄仄平):指義正辭嚴的好文章或行為,可以驚動天地,使鬼神感動哭泣。 <br/>披鶴氅(平仄仄);戴綸巾(仄平平):鶴氅是羽毛製的外衣,綸巾是絲帶織的帽子。這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瀟灑形象的描寫。 <br/>花果山(平仄平);水濂洞(仄平仄):是兩個地名,卻也是一個絕妙的三字對句,這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 <br/>鏡裡花(仄仄平);水中月(仄平仄):比喻實際上並不存在東西,就像鏡裡的花、水中的月一樣。 <br/>掛羊頭(仄平平);賣狗肉(平仄仄):描寫欺騙的行為,即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 <br/>吹鬍子(平平仄);瞪眼睛(仄仄平):因為發怒,眼睛瞪得快要鼓出來了;因為氣憤把鬍子吹得快要飄起來了。描寫發脾氣的姿態,真是活靈活現。 <br/>古詩詞中的三字對句: <br/>登高丘(平平平);望遠海(仄仄仄):唐˙李白<登高丘而望遠海>詩中開頭兩句。 <br/>碧雲天(仄平平);黃葉地(平仄仄):宋˙范仲淹<蘇幕遮>詞開頭兩句,描寫秋天之景。 <br/>柳絲長(仄平平);春雨細(平仄仄):晚唐˙溫庭筠<更漏子>詞中開頭兩句,描寫初春景象。 <br/>青箬笠(平仄仄);綠簑衣(仄平平):元˙張志和<漁歌子>詞,描寫漁夫的穿戴。 <br/>五花馬(仄平仄);千金裘(平平平):李白<將進酒>詩中兩句,指的是兩種貴重東西。毛色帶五種花紋的馬,和千金的狐裘,都是最名貴的東西。「金」本宜用仄聲字,但「千金」一詞不易改換,是避免為格律而傷文義的作法。 <br/>鬢雖殘(仄平平);心未死(平仄仄)宋˙陸游<夜遊宮 記夢 寄師伯渾>詞,雖然鬢髮已白,年華老去,報國的雄心豪氣卻未稍減,想為國家建立功業。 <br/>※四字對: <br/>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劉鶚<老殘遊記>中描寫山東濟南地方風景的兩句。 <br/>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乃最常用之兩個形容時間流逝快速的詞。 <br/>水天一色;風月雙清。(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形容大自然景色之美,天清月明。 <br/>月中丹桂;天上碧桃。(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傳說月中有桂樹,天宮有珍果蟠桃。 <br/>狂風吹帽;細雨濕衣。(平平平仄;仄仄仄平):皆人生困境。 <br/>    ※「一、濕」為入聲字,皆屬仄。 <br/>※五字對: <br/>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此乃唐˙杜甫<水檻遣心>詩,寫鄉間臨河小築的風光。二句描寫活動的景物,展示一幅優雅動人的風景畫。 <br/>竹窗人共話;茅舍客孤眠。(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在竹製的窗下,有人一起聊天;在茅草屋內,孤獨的睡眠,熱鬧和孤寂的對比。 <br/>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之頸聯,走到水源盡頭,坐著欣賞片片白雲,冉冉升空。描寫大自然美景無數,隨處可駐足欣賞。 <br/>庭閒芳草滿;院靜落花多。(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庭中長滿綠草,靜寂的院子,落花滿地,空寂無人來往之景。 <br/>    ※「出、竹、孤」為入聲字,屬仄;「看」此取破音第一聲,屬平。 <br/>※六字對: <br/>夜雨竹窗共話;春風藤榻高眠。(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br/>譯:下雨的夜晚,有人跟我在竹窗下談心。在藤製床榻安眠有陣陣春風吹拂。十分溫暖舒服的情境。 <br/>對客漫談書史;逢人但識漁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br/>大意:滿腹經綸,能與來客暢談經書、史書;平日只和漁夫、樵人交友,不與官宦往來。 <br/>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br/>大意:表現英雄人物的勇猛姿態,令人想到武松、周處等人英姿。 <br/>    ※「踢」「竹」字為入聲字,屬「仄」。 <br/>※七字對: <br/>江雲帶月秋偏熱;海雨隨風夏亦寒。(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秋熱夏冷的對比。 <br/>草拂長堤誰認路;雲封古樹只聞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草長霧多之景。 <br/>紅葉樹藏秋水寺;白頭僧渡夕陽船。(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山僧回寺景象。 <br/>日移竹影侵棋局;風送花香入酒杯。(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下棋喝酒之景。 <br/>    ※「拂」「白」、「日」、「竹」「局」皆入聲字。 <br/>※八字對: <br/>洗心曰齋,防患曰戒;循法無過,習理無邪。(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br/>大意:洗滌心靈去除雜念,可避災禍,叫做齋戒;依法行事,學習事理,不會有過失及邪惡。 <br/>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br/>大意:祝人六十大壽,像山丘般健壯;年壽雖高,不顯老態,德高望重。 <br/>※九字對: <br/>世事已無常,空留塵榻;音容何處覓,悵望人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br/>大意:人事多變,此聯哀輓已逝之人,感慨甚深;人死琴亦不堪彈。詳見<晉書˙王徽之傳>。 <br/>法雨晴飛,繞殿香雲至;天花晝下,當空瑞日懸。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br/>大意:此歌頌佛法普利眾生,如雨潤澤萬物;「天女散花」典故,詳見<維摩詰經˙觀眾生品>。 <br/>※十字對: <br/>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須苦用機關。 <br/>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br/>大意:事業成功靠機緣、命運,故事成不可驕傲,事先也不需用盡心機智巧去謀\取。 <br/>紅杏圃、綠柳堤,無非詩料;素月琴、青萍劍,盡是春懷。 <br/>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br/>大意:種滿紅杏、綠柳的花圃、堤岸都是作詩的材料。未加裝飾的月琴及薄如青萍葉的寶劍,也都可帶來蓬勃的春天情懷。 <br/>※十一字對: <br/>暮鼓晨鐘,驚起紅塵機裏客;經文貝葉,喚回苦海夢中人。 <br/>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br/>大意:廟內鐘鼓聲像警悟的言語,足以警醒用盡心機,爭名奪利者用西域貝多羅葉書寫的佛經,可喚回還在生死苦海作夢的人。 <br/>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br/>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br/>大意:把剃刀磨利等著,天下有多少頭顱?迎著刀鋒,何妨試試我的手藝。 <br/>按:此聯作者據云為石達開(廣西桂平人,舉孝廉,聞太平軍興,往謁洪秀全,毀家助餉,云:此正英雄得志時也。封翼王,身材長大,面黑高顴,善戰多奇計)撰。此聯氣魄雖大,卻嚇壞了想理髮的人,致門可羅雀,不久店主只好關門大吉。 <br/>據云:黨國元老吳稚暉某次理髮時,見了此聯,自撰一聯送給店東:「憑我雙拳,打盡天下英雄,誰敢還手?就此一刀,剃盡世間豪傑,無不低頭。」 <br/>老闆看了大笑,免收他的理髮費。 <br/>※十二字對: <br/>六轡御先春,梅試香風騰驥足;三星光在戶,月呈瑞色映方樽。 <br/>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br/>大意:駕四馬之車,在梅花香風中大展長材,站得先機。福祿壽三星在戶,瑞月映照在方形酒杯上。 <br/>※十三字對: <br/>君如古柏蒼松,佛國修成無量壽;我是閒雲野鶴,靈山證取未來因。 <br/>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r/>大意:誇他人禮佛得長壽,健壯如松柏,說自己隱居佛寺求道。 <br/>可分成兩句以上之長聯,通常上聯末句句首的上一字,必係平聲(見八字聯「齋、新」九字聯「常、飛」);下聯末句句首的上一字,必係仄聲(見八字聯「過、老」九字聯「覓、下」等)。上聯的上、中段小句,多用平聲字落腳(見十字聯「堤」);下聯則用仄聲字落腳(見十字聯「劍」)。更長之聯,平仄相閒即可,可以隨作者之意旨,自由運用,唯初學乍練時,對於寫成之聯語,聲調是否順適(即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須細自審讀,如覺欠妥,自宜改易。 <br/>第五節 屬對的細則 <br/>一、確定題贈對象(身分、年齡、職業、關係)及用途(婚、喪、喜、慶、自勉、勵人等),再力求詞意貼切。 <br/>二、對聯須求形式、內容並重,二者不可得兼時,則內容更重(例:「名滿天下,不曾出戶一步;言滿天下,不曾出口一字。」即僅對實質,而形式(平仄)不相對,取其「自然相對」)。故屬對時當重視事實,以避免腐浮及無謂之詞。另如:「門前綠水流將去;屋裡青山跳出來。」表面看,格律似佳,卻不符事實之例,蓋屋內何能有山跳出? <br/>三、上聯為二字以上之詞類,下聯對之亦當用二字以上之詞類。如:「夏日」為「偏正」結構之名詞,下聯須同樣構成之名詞如:春花、秋風、冬霜等。「五柳宅」為三字構成之名詞,則下聯須對以「三槐堂」等三字構成之詞為是(數字+植物+房舍名)。其他若方向、虛字、疊字、疊句,都宜以同類字、詞對之。 <br/>四、名詞可分動物、植物、礦物、人名、地名、事物名,作聯時,須分別對之。如「梧桐」對「楊柳」,二者皆植物名詞。「西蜀」對「南陽」,二者皆地名,且首字皆為方向詞。「黃金百鎰」對「碧玉一雙」,二者皆礦物名詞。「農耕雨後」對「漁釣月中」,二者皆職業名詞。唯二字以上之名詞,可對以同數目之名詞,而不一定字字字面相對,例:(「千里春風勞驛使;三秋芳訊寄郵人」。聯中「春風」對「芳訊」即是。) <br/>五、動詞有內動(「知」、「覺」等字)、外動(「捲」、「拂」等字)及四肢、五官、身軀等分別:「躍、飛、坐、行」是身動之動詞;「採、攀、捲、拂」為手動之動詞;「吹、喊、叫、吃」為口動之動詞;「視、看、眺、望」乃目動之動詞;「聽、聞」是耳動之動詞;「嗅」為鼻動之動詞,此等字雖有時對之以異類詞亦可,終究不如同類詞對之為佳。 <br/>六、方向詞分四向(東、西、南、北)、邊向(前、後、左、右、邊、底、面、側)上下向(上、下)中間向(中、間、際、內、外)等,在聯語中若能各以其同類詞對之最佳,否則混合對之亦可。 <br/>七、形容詞分顏色、數目、美醜、明暗、高低、大小、遠近、早晚、晴雨、疏密、長短、寒暖、香臭等,當各就其類對之,其中尤以顏色如紅、黃、藍、白、黑等,除二字以上之名詞外(如:紅拂傳、黃鶴樓、藍橋關、白蛇傳、白帝城、黑水國),概當就其同類對之,否則即為不工;數目字使用同此。唯二十、三十等,如須作一字用者,可改用「廿、卅」等字;混稱數字如「多、少、稀、重、寡」等,在聯中亦宜以同類字為對。(注4) <br/>八、春聯的懸掛法,要以面對張貼處而論,上聯貼在門旁右側,下聯在左側(另一說謂站在門口,向外望之方向,左手為上,右手為下,即宗廟「左昭右穆」之意。二者實同。)上聯末字是仄聲,下聯末字是平聲,這是「正格」的春聯,反之則為「破格」,應是很少的,故「上仄下平」也是判斷上下聯的簡明方法。若遇破格者,(如黃興輓宋教仁聯)則須依句子結構、語氣,落款的方式等作為判斷,再不行,只有靠多讀一途了。 <br/>6.  各類聯語舉隅 <br/>聯語種類甚多,此處各錄若干佳聯,以供參考賞玩: <br/>一、賀婚聯: <br/>  嫁娶之日,貼在大門、洞房門等處的聯語。近人葉曙光先生說最早的婚聯要算清天津太守牛稔文為子娶妻,紀昀所題賀聯:「繡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唯梁章鉅<楹聯叢話>則載最早的是乾隆47年學士馮誠修「結婚六十年」所題: <br/>  「子未必肖,孫未必賢,屢忝科名,只因老年娛晚景; <br/>  夫豈能剛,妻豈能順,重諧花燭,幸邀天眷錫遐齡。」 <br/>  一般婚聯夫婦並重,大多上聯賀男,下聯賀女,形容情感宜莊重流利,渾成不露,文雅不俗,不宜惡謔。 <br/>(一)文言賀聯: <br/>1.「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祝人婚姻美滿,子孫眾多昌盛。 <br/>2.「詩題紅葉同心句;酒飲黃花合巹杯」(巹音「錦」,婚禮上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所用酒杯。) <br/>3.「溫良恭讓本能知,才人佳配;貞靜幽閒全淑德,君子好逑」(好逑者良好的配偶也)。 <br/>4.「雀屏妙選今公子;鴻案清芬古大家。」 <br/> (上聯用唐高祖娶竇皇后「雀屏中選」故事,詳見五代˙後晉˙劉胊等<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下聯用後漢梁鴻、孟光夫婦「舉案齊眉」之典,詳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梁鴻傳>) <br/>5.「幸有香車迎淑女;愧無旨灑迓嘉賓。」(新郎自謙之詞,迓音訝,迎接。) <br/>(二)白話賀聯:民國以後,白話聯開始產生,表達真情實感,常常更為動人。 <br/>1.「民主新伴侶;自由兩先鋒。」(民國37年安徽巢縣人馮玉祥,在美為女兒理達結婚,所寫賀聯,馮氏被大陸尊為「愛國將領」,民國20年加入共黨,為其籌組抗日同盟軍失敗,隱居泰山讀書,曾在其居室牆壁題:「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為絕頂人」自勉。) <br/>2.「一姓聯二性之好,三從四德昌五世;六福備七夕之歡,八鸞九鳳慶十全。」 <br/> (嵌用數字,從一到十,頗為別緻,但平仄即無法兼顧。) <br/>3.「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娶來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 <br/> (潘、何二姓聯姻妙聯。屬拆字法,將「潘、何」二字拆解構成。) <br/>4.「兒孫環繞迎新母;樂趣婆娑看老夫。」、「舊同學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 <br/> (民國24年,前清進士熊希齡,時年66歲,民初任財長,續絃女國大代表兼上海復旦大學教師,時年33歲的毛彥文小姐,她本與同年齡的吳雨僧為男女朋友。當日賀客盈門,詞聯琳瑯滿目,一時傳為佳話。前者為鄭洪年撰,後者為熊先生侄輩,毛小姐同學的馮陳昭宇撰,利用她對二人稱謂上戲劇性的變化(原稱熊為伯,稱毛為姐)。寫下此聯相贈。 <br/>二、哀輓聯: <br/>  對人表示悲傷情感的文字,宜表出真情,語氣則視二人關係決定,對長者有崇敬悲傷語氣,對幼輩有憐惜哀惋之情,各行各業,各種不同身分,皆須正確掌握。此類佳聯甚多,示例如下: <br/>(一)輓他人聯: <br/>1.「百戰定中原,自開國以來,侯伯子男稱大老;一身繫天下,問太傅而後,股肱心膂更何人?」(慈禧太后撰)慈禧太后輓清季中興名臣曾國藩,短短數語,將曾氏一生功勳充分表出,誠非虛語。 <br/>2.「三百萬剛醒台灣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未竟祖國志業,捨吾輩其誰分擔!」(台灣人民撰),民國14年台灣青年輓 國父之逝,表現出當時臺籍青年的滿腔熱血。 <br/>3.「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小鳳仙撰,一說為湖南人王血痕代筆)名妓小鳳仙輓蔡鍔,小鳳仙以「小喬」「紅拂」自許,以「周瑜」、「李靖」比蔡,美人、英雄倒也合適。民國初年,雲南都督蔡鍔,居北京時,曾眷顧雲集班紅妓小鳳仙,第一次設筵花寓,即曾揮毫贈以下之聯:「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予小鳳仙,可見出二人間的深厚情誼。 <br/>4.「微君之躬,今為洪憲之世矣!思子之故,怕聞鼓鼙之聲來。」(康有為撰)「吾見子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天未喪斯文,竟忍喪是賢耶?」(梁啟超撰)二聯皆為輓蔡松坡而作,亦皆22字,但斷句節奏不同。皆用成典,前者為唐詩,詳見白居易<長恨歌>,後者為四書,詳見<論語˙子罕篇˙子畏於匡>。二者情味頗雷同。 <br/>5.「十載湊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撰)趙元任輓劉復,二人皆我國第一流語言學家,對音樂亦有同好。劉復字半農,名曲<叫我如何不想他>即為劉作詞,趙譜曲的傑作,二人情誼甚深。 <br/>6.「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熱血,愧我今招俠女魂。」(國父 孫文先生撰)孫文題贈革命烈士 秋瑾墓(杭州西湖西冷橋畔)旁「風雨亭」之輓聯,「今」或作「遲」。秋瑾就義於紹興古軒亭口丁字街。國父曾另題「巾幗英雄」四字輓之。 <br/>7.「一飯尚銘恩,況懷抱提攜,祇少懷胎十月;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曾國藩撰)。曾氏輓乳母聯,世人對生母不孝者亦多,曾氏孺慕感恩之情,表現出他的有情有義。 <br/>8.「穿老子的衣,吃老子的飯,一生到老,全靠老子;喊天尊不應,叫天尊不靈,兩腳朝天,莫怪天尊。」(王湘綺撰)(據云乃清士人王湘綺輓其佃人,純用俗語,句涉雙關,極滑稽之能事,此佃戶兼營「道士」業,平日開口「老子」閉口「天尊」故書此聯。) <br/>(二)自輓聯:通常思想較開明進步,能達觀自適之人,才會為自己做輓聯,表現一己心志。 <br/>1.「既死莫傷心,好料理身後事宜,勿弄得七顛八倒;再來還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屬,重去尋三黨六親。」(某男子自輓聯),表現出玩世、率性的態度。 <br/>2.「數十年彈指流光,人負我,我負人,說甚麼夙債前緣,怨怨恩恩從此了;一大段傷心歲月,酸中苦,苦中酸,道不盡新愁舊恨,離離合合再無期。」戰亂來臺者,自不免有「新愁舊恨」,堪為亂世兒女之寫照,此自輓聯表現出曠達胸懷,和第四則同調而較高明。 <br/>3.「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若他年重結絲羅,莫對生妻談死婦;汝從嚴父戒哉,小妮子終當有母!倘異日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沈葆楨之妻撰)林則徐之女,沈葆楨之妻的自輓聯。她素有巧女、才女之稱,生於中秋,卒於中秋,卒前自撰輓聯,囑咐丈夫、女兒,表現出一派灑脫和真愛,是身心健全的教養之下才能有的產物,在今日台灣離婚率狂飆的時代,似乎更值得已為人父母的夫妻,深自省思和學習。 <br/>4.「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倘他年續絃閨中,莫對生妻談死婦;兒今失恃悲夫!小孩子終當有母,願異日承歡膝下,須知繼母即親娘。」(作者佚名)。注(4) <br/>5.「君悲我去,君何患無妻?倘他年再拹鸞占,莫謂生妻不如死婦;兒隨父歸,兒終當有母,願異日得酬烏哺,須知養母即是親娘。」(歐陽巽妻何氏自輓聯)。 <br/>三、春聯: <br/>  個人或家戶除舊迎新,表現對未來一年的期望或祝願,因家家戶戶職業、社經地位不同,選聯也就五花八門,詳見後文<商用對聯可以用在考題上者>,此處從略,一般小民於市面選購者,無非是祈福、求財之聯如:「三陽開泰;五福臨門」、「有天皆麗日;無地不春風」「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等用濫的春聯,不再多列,此處選列幾則有趣的。 <br/>(一)「咦?哪裡放炮?哦!他們過年。」(某社廟春聯,虛詞用得有趣。) <br/>(二)「不除今夕除何夕?纔過新年又舊年。」(除夕聯,今夕何夕,新年舊年的變化巧妙。) <br/>(三)「月月月圓,月月月圓逢月半;年年年尾,年年年尾接年頭。」(除夕聯,疊字巧妙。) <br/>(四)「西拜佛,東拜佛,婦女燒香忙碌碌;著新衣,戴新帽,兒童拍手笑呵呵。」(過年實景。) <br/>(五)「放一夜花爆,轟出新年,鬧鬧熱熱,大家想過好日子;開雙扇大門,請進喜神,齊齊整整,小孩預備出風頭。」(把過年神髓充分把握表達出。) <br/>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35:00 | 只看该作者
四、迴文聯: <br/>  亦稱「倒句詩聯」即把全聯正讀、倒讀皆完全一樣,且都是有意義的。此迴文聯難對之處在於從前面向後或從後面向前讀它都得完全一樣。下舉數例聊供參酌。 <br/>(一)「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無下聯者可看成迴文句) <br/>(二)「廣州多人口人多州廣。」 <br/>(三)「中華掌權人權掌華中。」 <br/>(四)「泰國多佛寺佛多國泰。」(2至4項皆是第8項上聯的應徵下聯。) <br/>(五)「樹中雲接雲中樹;山外樓接樓外山」 <br/>(六)「處處飛花飛處處;潺潺碧水碧潺潺」 <br/>(七)「路人行上行人路;居士隱留隱士居」 <br/>(八)「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花蓮噴水池水噴蓮花。」 <br/>(九)「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br/>五、應徵聯: <br/>  下列是一些名聯的上聯,出聯者有些已不可考,請仔細閱讀後,試著任選幾則寫出下聯,然後比對後列的答案,體會一下「屬對」的甘苦。 <br/>(一)徵聯題目(上聯): <br/>1.「煙鎖池塘柳」(請注意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據傳出於乾隆皇帝時代。) <br/>2.「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br/>3.「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紀曉嵐之妻出聯考夫) <br/>4.「塔裡點燈層層孔明諸格(葛)亮」(紀曉嵐之妻出聯考夫) <br/>5.「葛布糊窗個個孔明諸格(葛)亮」(後人將前聯略改徵聯) <br/>6.「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動詞+姓氏+名詞)(某老嫗考解縉) <br/>7.「騎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李氏子孫以此驕人) <br/>8.「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報刊所載徵聯) <br/>9.「小人家小村夫開小店賣小點小本小利」(四川樂山大佛寺附近茶館主人徵聯) <br/>10.「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引笑」(某報出此上聯徵對) <br/>11.「馬占山馮占海山海關前翻山倒海」(對日抗戰時有馬、馮兩位抗日英雄,時人出此上聯。) <br/>12.青草塘內青草魚魚戲青草青草戲魚(明朝大學士解縉的朋友,魚池主人。) <br/>13.「十三經廿四史十載寒窗未脫得那領藍衫愧把白衫偕綠鬢」(吳汝綸為迎親轎聯撰) <br/>14.「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二君胡適,其余右任乎?」(香港某報徵聯) <br/>(二)應徵聯參考答案: <br/>1.出句:「煙鎖池塘柳;」平仄平平仄。(注5)對(1)「炮堆鎮海樓。」仄平仄仄平。(注6)(2)「烽漫金橋城。」平仄平平平。(注7)(3)「赤點清泉礦。」仄仄平平仄。駱駝先生對,赤乃孔丘弟子公西華。平仄不合。(4)「中蘇美英法。」平平仄平仄。(注8)句(5)「炮鎮海城樓。」仄仄仄平平。此或據「炮堆鎮海樓」改寫而成。 <br/>2.出句:「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對(1)「古人人從古,古乃十口。」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許長謨撰)平仄不協嚴重,後半在意義上也不合。古乃十口,只在講「古」字,符拆字格,但無其他意義,不能對「鳳非凡鳥」。(2)「潼口口回潼,潼是水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盧聰敏先生對)弊端同上。(3)「田中中串田,田有四口。」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駱駝先生對)弊端同上。(4)「田中中串田,田分十口。」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許政行對)意貼切,平仄不合。(5)「田中中串田,田養十口。」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許政行對)貼切,平仄不合。句(6)「松山山出松,松乃木工。」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朱萬生對)有同字相對之誤。 <br/>3.出句:「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王大弘先生說此乃紀曉嵐之妻出聯考夫)對(1)「日彌大地,匹匹文正司馬光。」(紀曉嵐之妻撰,傳紀未能對出,似不符大師之盛名)句(2)「風送幽香,郁郁畹華梅蘭芳。」(近人撰)「畹華」為梅蘭芳之號,「畹」為三十畝,但「畹華」二字幾乎無意義。上聯「孔明」乃諸葛亮之字,且有「孔中明亮」之意。 <br/>4.出句:「塔裡點燈,層層孔明諸格(葛)亮;」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注9)對句:「池中洗耦,節節胎(太)白理(李)長根(庚)」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br/>5.出句:「葛布糊窗,個個孔明諸葛亮;」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注10)對(1)「馬身披錦,匹匹文正司馬光。」(黃有光對)(文正是司馬光的諡號)此堪稱聯博士矣!(2)「淵澗鐫銘,日日元亮陶淵明。」(盧聰敏對)「元亮」的「元」字在此無其當有之義。(3)「松木造景,處處柳泉蒲松齡。」(蘇煬對)意境佳,惜「齡」為「林」之諧音字。(4)「世檜化身,尊尊妙善觀世音。」(許家華對)檜木雕觀音佳,但「世」字在此嫌牽強。句(5)「中空鑄像,每每介石蔣中正。」(近道先生對)「蔣中正」三字在此無一般意義。 <br/>6.出句:「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注11)對句:「兩翼勁旅,單單單于之師。」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注12) <br/>7.出句:「騎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對句:「斬白蛇,入漢關,高祖是劉。」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注13) <br/>8.出句:「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詳見四迴文聯)對(1)「廣州多人口人多州廣。」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2)「中華掌權人權掌華中。」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3)「泰國多佛寺佛多國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三則意雖可,但平仄多有不協)句(4)「花蓮噴水池水噴蓮花。」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最工,聯意最佳) <br/>9.出句:小人家,小村夫,開小店,賣小點,小本小利;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注14)對句:「大佛寺,大和尚,擊大鼓,撞大鐘,大慈大悲。」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br/>10.出句:「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引笑;」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注15)對句:「裝古人,裝今人,裝古裝今人裝人。」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 <br/>11.出句:「馬占山、馮占海、山海關前翻山倒海;」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注16)對句:「野生煙,水生波,煙波江上飛煙蕩波。」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br/>12.出句:青草塘內青草魚,魚戲青草,青草戲魚;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注17)對句:黃花田中黃花女,女弄黃花,黃花弄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br/>13.出句:「十三經、廿四史、十載寒窗,未脫得那領藍衫,愧把白衫偕綠鬢;」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注18)對句:「甲子年、癸酉月、甲戌良辰,且牽著這條紅線,行看黃榜點朱名。」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br/>14.出句:「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二君胡適,其于右任乎?」(香港某報徵聯)對句:「梅蘭芳伶梅之梅,陳香梅影梅之梅,雙玉徐來,是言菊朋也。」(此為應徵聯中被評為冠軍之作,八個人名,對得工整,真不簡單,言菊朋是當時菊壇名人。) <br/>六、趣味聯: <br/>  或意佳、或詞工,或用拆字,或用數字,或用類疊,各有其趣。 <br/>(一)「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下句乃清˙繆艮作俗語竹枝詞) <br/>(二)「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日無錢他日煩。」(一時只見到上句,下句乃筆者臆測自補之詞。) <br/>(三)「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此為拆字成聯,並且都有實質意義。) <br/>(四)「王不出頭誰是主;鳥添一口便能鳴。」(利用增添筆劃形成新字、新意,頗有情趣。) <br/>(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禮義廉。」清蒲松齡撰(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清山東淄川人,學問深厚然仕途不濟,此為其所著<聊齋志異>中諧聯,上聯寓「忘八」、下聯寓「無恥」之意。<聊齋>為其一生精力所萃,以妖狐鬼怪故事寄託懷抱,16卷,431篇。) <br/>(六)「中國捷克日本;南京重慶成都。」(抗戰勝利後貼於南京夫子廟,以國名、都市名所書聯,「捷克」此作「勝利」解,「重慶成都」則指慶祝南京重新成為首都。) <br/>(七)「養豬隻隻肥『老鼠』,條條死;釀酒缸缸好『做醋』,甕甕酸。」(此聯主人平日刻薄,失歡於鄰,「」中字乃鄰人所加,主人只好於聯尾再加三字,但不料又被鄰人加上了逗點。主人只能暴跳撕聯矣!) <br/>(八)「白酒黃酒都不論;公雞母雞只要肥。」(某土地廟聯,蘊含嘲諷意,連土地公也會計較。) <br/>(九)「孫行者慣翻筋斗;胡適之反對文言。」(不用「悟空」,乃因「行者」巧對「適之」,也可當作嵌名聯。) <br/>(十)「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庸醫求聯,紀曉嵐,改動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只改易一個「才」字,其餘調動位置而成,洵為巧思。紀氏少奇穎,坐暗室,不燭能見物;讀書過目終身不忘,乾隆12年獲舉人第一名,奉敕主編「四庫全書」。) <br/>(十一)「君恩似海『矣』!臣節如山『乎』?」(傳前四字本洪承疇自書門聯,翌日即遭不齒其變節行為的人各加了一字,聯意與原作截然不同矣。此聯可讓學生分辨其語意之不同處。) <br/>(十二)「學正不正,諸生皆以為歪;相公言公,百姓自然無訟。」(明某州學正與秀才爭產至涉訟,有司頗不直學正,因曰上聯,秀才應對下聯。) <br/>(十三)「之乎也者老夫子,暮氣何深?」(英武中學學生撰)「A、B、C、D洋學生,奴性不改!」(簡易師範學生撰)(民初某簡易師範與英武中學二校學生互相輕蔑,某夜英武中學學生密貼上聯於簡師門前,次夜,英中門前亦遭貼此下聯) <br/>(十四)「吃肉,走路,罵中醫,人老心不老;喝酒,聊天,說官話,知難行何難?」(曾文江撰)(地質學家曾文江撰,民初西風東漸,國父倡「知難行易」,學界有「打倒孔家店」說,此可見。) <br/>(十五)「三分水,四分溪,添七分明月;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長江。」(黃遵憲撰)(此一巧嵌「數字聯」,係清末大詩人黃遵憲,描述其廣東梅州的別墅「人境廬」聯。 <br/>(十六)「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貍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短品,卻是妙文。」此聯乃紀昀為某年元宵節文華殿觀燈猜謎活動撰,乾隆也猜不出。可用作謎面,打一節慶活動。謎底是「猜謎」,上下聯各打一字,上聯黑白紅黃都不是,言外之意是「青」,與狐狼貓狗相彷彿,但又非畜非獸,則是取其偏旁「犬」加「青」,打一「猜」字;下聯說詩詞論語中都有,取其偏旁「言」,東西南北模糊,言外之意是「迷」,「言」加「迷」就是「謎」。 <br/>(十七)「日落香殘掃去繁星一點;火盡爐滅常把一馬來栓。」此聯對仗工整,又是一則謎語,打一種刑具,增損會意格。謎底是「木驢」。 <br/>(十八)「大夢誰先覺;千山我獨行」(張大千撰聯,特立獨行的先知,氣勢令人讚佩)。 <br/>七、名人巧對聯舉隅 <br/>  前人機智巧對不勝枚舉,限於篇幅,隨意摭取,並非僅此一二人,一二則。 <br/>(一)解縉應邀赴曹府,與曹對話。從進大門開始,和曹尚書的針鋒相對,曹氏出上聯總想壓倒、羞辱解縉,而縉終以對出巧妙下聯,讓曹無奈,知縉聰明機靈,才華橫溢,自己佔不到這個娃兒的便宜。 <br/>1.「小犬無知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低。」(曹尚書出上聯,下聯乃解縉對。以下皆同。) <br/>2.「出水蛤蟆穿綠衣;落湯螃蟹著紅袍。」(許士雲<能言善對說解縉>一文所載原文,按:上聯末字「衣」宜改作「襖」平仄才合,不知是許氏記錯,或是排版錯誤。此聯互嘲對方之衣著、動作、體態。) <br/>3.「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能下?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敢彈?」(比喻巧妙) <br/>4.「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海;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煙,活捉塞內將軍。」(上聯言牆上畫屏;下聯談几案上棋子,末句互嘲。) <br/>5.「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眉先生,鬚後生,後生更比先生長。」(後生可畏) <br/>(二)蘇東坡與友人(佛印、黃庭堅、秦觀)巧對聯舉隅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中國文壇奇葩、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皆通,至於對聯更是絕活,常與諸人鬥口、比智,聊舉數例供賞玩。 <br/>1.「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東坡與佛印抬槓公案,上聯佛印出句,下聯東坡對句。以下同。 <br/>2.「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四史:記、漢、志」。東坡巧妙地把「大雅、小雅」、「漢書、後漢書」囊括節縮,就通過了佛印的挑戰。 <br/>3.「三教:儒、佛、道;五倫:天、地、人。」佛印不明白五倫為何只有三項?東坡說:「五倫是天地君親師,而『君親師』都是『人』,故可用『人』字代表。」佛印不得不佩服東坡的才思敏捷。 <br/>4.「松下奕棋,松子每隨棋子落;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上聯乃東坡和江西詩派創始人黃庭堅,在樹下奕棋,一陣風吹落松子於棋盤上,東坡隨口吟出上聯,黃氏想了很久對不出,只好跑去釣魚散心後,才忽然對出了下聯。 <br/>5.「醉漢騎驢,簸腦顛頭算舊帳;梢公搖櫓,打躬作揖討船錢。」蘇東坡與秦觀出遊同舟,見岸上醉漢騎驢緩行,東坡隨口出句,秦觀(字少游,蘇門四學士之一)立刻對出下聯。 <br/>(三)宋˙王安石與塾師對句;明˙王濟之與舅對句。 <br/>1.「曲禮兩篇無母狗;春秋三傳有公羊。」(傳王安石為鄞縣令時,某日,偶行郊外,聞群童「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之讀書聲,入內與塾師對答之詞。說「相聲」以此為內容,引人發噱。) <br/>2.「奴手成拿,此後莫拿奴手;人言為信,從今勿信人言。」(明成化年間戶部尚書王濟之,六歲讀書舅家,見送茶婢女手纖細而握之,舅見,乃出上聯,濟之答覆下聯。利用文字的離合製聯)。 <br/>(四)宋太祖朱元璋與進士張顯宗、明英宗與奇童楊一清對句。 <br/>1.「張長弓,騎奇馬,單戈合戰;種重禾,犁利牛,十口為田。」(明張顯宗,洪武進士,高中榜眼,帝出上聯命對下聯。帝王測試屬下之才學,答不出則前途堪慮了,亦屬拆字離合之格) <br/>2.「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楊一清八歲舉奇童,明英宗召見出上句,楊對下句。) <br/>(五)明朝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對句。 <br/>1.「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明唐伯虎與祝枝山某日共赴鄉間,見農夫車水,祝言上聯,唐伯虎略加思索,對出下聯。) <br/>八、嵌名聯: <br/>  此乃對聯常用技巧之一,做法是將人名、地名、事物名,嵌入其中,並能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對聯意中有意,不失聯語的自然。嵌字之位置有許多變化,可參見「詩鐘」介紹。「」中字為所嵌之名字,用以贈人,頗受歡迎。 <br/>(一)贈人:「民國總統」袁世凱(注19);「徐百川、毛芙蓉」伉儷(注20)。 <br/>1.「『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br/>2.「『徐』徐微風,吹得『芙蓉』怒放;『毛』毛細雨,匯與『百川』合流。」 <br/>(二)贈妓:顯現名士風流之作,自古至清,讀書人頗好此風。 <br/>1.「『商』婦飄零,一曲琵琶知己少;『英』雄落魄,百年歲月感慨多。」(袁世凱撰,見注19) <br/>2.「夜深忽夢『少』年事;春寒賜浴『華』清池。」(陳寒光撰)陳寒光贈妓「少華」的集句聯,行氣流暢,無懈可擊。 <br/>3.「楊柳岸曉風殘『月』;牡丹亭奼紫嫣『紅』」。(方地山撰)方地山撰聯,膾炙人口,有「聯聖」之稱,此贈妓「月紅」,集句妙造自然,工麗可誦。上聯用宋˙柳永<雨霖鈴˙秋別>前句為「今宵酒醒何處」;下聯為明˙湯顯祖傳奇作品<臨川四夢>之一<牡丹亭>又名<還魂記>中一段極美的崑曲唱詞。 <br/>(三)張佛千贈魏龍豪、吳兆南、胡志強等人嵌名聯: <br/>1.「『龍』吟虎嘯,皆出君口;『豪』情逸興,都是天才。」(魏龍豪)(注21) <br/>2.「『兆』億萬千,福壽無量;『南』東西北,聲名遠揚。」(吳兆南)(注22) <br/>3.「鳳舞龍翔」欣示「兆」;鵬飛鯤化喜圖「南」。(吳兆南)(注23) <br/>4.「大儒嘉言、人貴立『志』;老子寶訓,自勝為『強』」。(胡志強)(注24) <br/>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36:06 | 只看该作者
(四)贈商家嵌「店名」聯: <br/>1.揚州社召棠曾題四川「滋美」樓菜館: <br/>「試嚐『滋』味如何?聊飲幾杯,莫醉醺醺忘歲月;」 <br/>「慢道『美』中不足,飽餐一頓,須知粒粒盡珠璣。」 <br/>2.長沙「天心」閣茶社。常為男女幽會之所,懸此嵌字聯: <br/>「『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br/>「『心』頭無限事,齊上眉梢。」 <br/>3.潮州「韓江酒樓」。所嵌四人,四事之恰切,堪稱妙筆生花,惜作者佚名。 <br/>「『韓』愈送窮,劉伶醉『酒』;」 <br/>「『江』淹作賦,王燦登『樓』。」 <br/>4.「顧問」嵌字聯:此類似「腦筋急轉彎」所成之聯,前者自謙,後二者有些譏諷之意。 <br/>1.「『顧』影自憐;『問』心有愧。」 <br/>2.「『顧』之則笑;『問』而不答。」 <br/>3.「『顧』此失彼;『問』東答西。」 <br/>第七節 詩鐘簡介 <br/>  大約是清朝中業,出現此種文人的詩文遊戲,以展現個人才華,是一種特別的詩體,或稱「雕玉雙聯」、「詩唱」等,而以「詩鐘」之名最普遍為人所用。其作法較一般對聯困難之處,在於任取絕不相類的兩物,憑空湊合,作成兩句詩,或嵌入指定之字(詞)、人名等,或分別頌詠一事一物,都要能湊合天然,兩兩相對,成一組佳聯,因只有兩句,故「雕玉雙聯」頗能點出其形貌。至於「詩鐘」之名,則緣於其構思至完成,有一定的時限,<詩鐘考>:「昔人作此,社規甚嚴,拈題時綴錢於縷,繫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鏗然,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鐘』即刻燭擊缽之意」(註25)。「詩鐘」之成既有時限,經過評比,學力之豐儉,才情之多寡,文思之遲速,辭采之優劣,立見高下。 <br/>以下將詩鐘佳作臚列若干,供讀者賞玩參考: <br/>一、嵌字格:若除去「時間限制」,則與前述「嵌名聯」相同。 <br/>  嵌字正格有七種形式:1鳳頂格(簡稱一唱,題目兩字分別嵌在上、下兩句的第一字位置,其餘依此類推)2燕頷格(二唱)3鳶肩格(三唱)4蜂腰格(四唱)5鶴膝格(五唱)6鳧莖格(六唱)7龍尾格(或稱雁足,七唱)。另有變格十餘種,表上、下句所嵌字在不同位置者,例如:將所需鑲嵌的字,嵌在上聯第一字,下聯最後一字者叫「魁斗格」;,嵌在上聯最後一字,下聯開頭第一字者叫「蟬連格」,嵌在上聯第二字,下聯第六字者叫「雲泥格」,若欲嵌入之字有三字,則嵌入時,上聯首尾各嵌一字,下聯中間位置嵌一字,或者反之,下聯首尾各嵌一字,上聯中間位置嵌一字,叫「鼎峙格」,另外「雙鉤格」(共嵌四字於上下聯1、7字位置)等。若欲嵌入之字有四個以上,分散嵌入聯中而不拘一定位置者叫「碎錦格」,不再臚列。 <br/>(一)鐘題:「琴與心」一唱(嵌字正格˙又名鳳頂,鳳鳥頭部乃最具特色、最顯眼處): <br/>「『琴』參妙境原通道;」(平平仄仄平平仄;) <br/>「『心』愛名山每羨僧。」(平仄平平仄仄平。) <br/>唐˙趙璘<因話錄>有:兵部員外郎李約,又有山林之致,「琴道」、酒德、詩調,皆高絕。上聯讓人聯想到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典故。下句令人聯想到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僧人所居即在好山好水的山間,故可羨也。 <br/>(二)鐘題:「三水」二唱(又名燕頷,「頷」音「漢」,下巴的底下部分。): <br/>「洗『三』竟作胡兒母;」(仄平仄仄平平仄) <br/>「覆『水』難收太守妻。」(仄仄平平仄仄平) <br/>上聯用唐朝楊貴妃「三朝洗祿山」典故,「胡兒」即安祿山,「胡兒母」楊貴妃也,下聯「太守妻」指漢朝官員朱買臣之妻。傳統劇有「馬前潑水」故事,<故事成語考˙夫婦>:「可怪者買臣之妻,因貧求去,不思覆水難收」,喻夫婦離異難能重圓也。此聯譏諷兩位不守「婦道」的女性。今日觀之,難免性別歧視之爭議,然此聯妙在對仗工穩,貼切自然,「洗三」(註26)、「覆水」作特定名詞,故無關乎數字不相對的問題。 <br/>(三)鐘題:「原影」六唱(鳧脛,音「福境」鳧,水鳥名,又稱野鴨子,棲於湖沼地。脛,小腿)。 <br/>「劍提三尺逐『原』鹿;」(仄平平仄仄平仄) <br/>「杯照雙弓誤『影』蛇。」(平仄平平仄仄平)(易君左撰) <br/>上、下聯隱含「提三尺劍」、「逐鹿中原」、「杯弓蛇影」三成語的應用變化。 <br/><史記˙高祖紀>:「吾以布衣得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一般刀劍,劍身長三尺,故云:「提三尺劍」。 <br/>魏徵<述懷詩>:「中原還逐鹿,投筆事戎軒」,<史記˙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乃「天下」或「帝位」的代稱。「逐鹿中原」意謂爭奪天下。 <br/>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見酒杯中所映現的角弓影子而誤以為酒裡有蛇。「杯弓蛇影」喻因疑慮、恐懼而自相驚擾。 <br/>(四)鐘題:「兩空」六唱(鳧莖) <br/>「不住猿聲啼『兩』岸;」(仄仄平平平仄仄) <br/>「但聞人語響『空』山。」(仄平平仄仄平平)(易實甫撰) <br/>二句巧集唐詩,上聯變化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句,形容山高水急,船行之快。下聯變化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句,形容山居環境清幽。集句運用靈活,絕妙之配,顯見才華豐贍吐屬不凡。 <br/>(五)鐘題:「道」、「交」七唱(嵌字格˙龍尾或稱雁足) <br/>「忠恕兩字聖人『道』;」(平仄仄仄仄平仄) <br/>「淡泊一味君子『交』。」(仄仄仄仄平平平) <br/>上句出自<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下句出自<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句。「醴」,甜酒,說明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以正道與人交往,不須討好他人,故不像小人為共謀私利而時相往來,狎邪親近也。 <br/>(六)鐘題:「李三姑」鼎峙(嵌字變格˙或稱鼎足) <br/>「一門桃『李』誇多士;」(仄平平仄平平仄) <br/>「『三』日羹湯嚐小『姑』。」(平仄平平平仄平) <br/>出句讓人聯想到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對句則是唐˙王建<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之脫化。「嚐小姑」乃倒裝句法,即「小姑嚐湯」是也。 <br/>(七)鐘題:「女」、「花」二唱(前三名並列於後) <br/>1.被評為第三名作品 <br/>「青『女』素娥俱耐冷;」(平仄仄平仄仄仄) <br/>「名『花』傾國兩相歡。」(平平平仄仄平平) <br/>出句引李商隱<無題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青女(司霜雪之神)、嫦娥兩女神,皆能耐受寒冷,在清冷的月色寒霜中,互相爭妍鬥麗。對句乃李白<清平調˙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嬌豔名花,(此指牡丹花)傾國美人(此指楊貴妃)配在一起,美好得令人喜歡,時常能博得君王充滿歡笑的讚賞。常用以形容女子之美及討人喜歡。 <br/>2.經評為第二名作品: <br/>「商『女』不知亡國恨;」(平仄仄平平仄仄)(對仗極工) <br/>「落『花』猶似墜樓人。」(仄平平仄仄平平) <br/>兩句皆杜牧詩,出句引自<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前句。賣唱的姐兒(商女)不曉得亡國的仇恨,隔著江面(秦淮河),竟唱起了<玉樹後庭花>,是陳後主所作樂曲,被稱為「亡國之音」)。表面諷歌女,實指責只顧徵逐酒色財利,不顧國家前途的達官貴人。對句引自<金谷園>:「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後句。傍晚,東風送來鳥兒的叫聲,如怨如慕,勾起人無限感傷;眼看落花飄然下墜,就像當年殉情自盡的美人(指石崇愛妾綠珠),讓人憐惜不已。 <br/>3.經評為第一名作品: <br/>「神『女』生涯原是夢;」(平仄平平平仄仄) <br/>「落『花』時節又逢君。」(仄平平仄仄平平) <br/>上句引李商隱<無題詩>:「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前句。那像巫山神女(神女二字今日已轉變為專指賣笑女子)的美好生活,本來就像一場夢幻,小姑(尚未出嫁之女子)也是孤寂的活著,沒有知心情郎相伴,終身無託。 <br/>下句引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後句。我流落江南,正是江南風景最美好的時候,而今天遇到你這位老友,卻是在這好花凋落的暮春時節。表面為朋友感傷,也是為自己嘆息。 <br/>按:此鐘題前三名作品中,雖然都是集現成詩句,而本首能奪魁,除了對仗亦工穩外,兩句配合所表達出的今昔、盛衰之感,為前二者所難及故也。 <br/>二、分詠格: <br/>  分詠即題目指定兩件事物,上、下二句要分別詠頌一事一物,卻不能露出題目之字。此必須引用成語或典故才能切合題旨,否則難寫也難了解。 <br/>(一)鐘題:「岳飛」、「蟋蟀」分詠格 <br/>「元帥精忠三字獄;」(平仄平平平仄仄) <br/>「相臣經濟半閒堂。」(仄平平仄仄平平)(易實甫撰) <br/>上聯「元帥」乃指精忠報國的「岳飛」,「三字獄」乃指岳飛被「莫須有」三字之罪名陷害入獄;下聯「相臣」指賈似道在其所築「半閒堂」逗弄蟋蟀的故事,「經濟」意指「經國濟世」此十足諷刺之意,事見<宋史˙卷474˙佞臣四>:宋度宗封賈似道為魏國公,賜第葛嶺作「半閒堂」,「吏抱文書就第署,大小朝政,一切決於館客廖瑩中、堂吏翁應龍、、、嘗與群妾踞地鬥蟋蟀,所狎客人戲之曰:『此軍國重事邪?』」 <br/>(二)鐘題:「漢光武帝」、「便壺」分詠(易實甫撰) <br/>「一生知遇嚴光足;」(仄平平仄平平仄) <br/>「千古含冤智伯頭。」(平仄平平仄仄平) <br/>上句所詠嚴光,本姓「莊」,字子陵,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嚴」,為光武帝劉秀少時同學。光武即位後欲授諫議大夫予光,被其婉拒。彼時漢光武帝與子陵同臥,子陵腳伸到光武腹上,翌日太使奏稱有客星犯御座,光武笑云:「我和老友同臥罷了」, 表現出光武帝對嚴光的敬重、禮遇;下句所詠「智伯」,則係春秋戰國之際,韓、趙、魏三家分晉,合力滅了智氏,將智伯梟首後,充作便壺之事。 <br/>(三)鐘題:「樓」、「昭烈帝」分詠格(易實甫撰) <br/>「其中綽約多仙子;」(平平仄仄平平仄) <br/>「天下英雄惟使君。」(平仄平平平仄平) <br/>上句引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形容美麗的楊貴妃所居的地方,即在詠「樓」字;下句用曹操語,見<蜀志˙先主傳>:「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乃漢代稱州郡長官之用語,後代襲用之。此指劉備,正詠蜀昭烈帝也。 <br/>(四)鐘題:「煙槍」、「原子彈」分詠格 <br/>「橫榻何人吹短笛;」(平仄平平平仄仄) <br/>「扶桑由汝樹降旗。」(平平平仄仄平平) <br/>昔日吸鴉片者,往往橫躺床榻吸食,長長的一支煙管含在口中,恰似人吹短笛。扶桑乃日本別稱,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美軍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而投降。「汝」點原子彈。 <br/>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37:13 | 只看该作者
※晦明(在上聯暗示,下聯明嵌,或反之上聯明嵌,下聯暗示者)格等,不再介紹。 <br/>(五)鐘題:「寸」、「人力車夫」分詠格 <br/>「小草三春心莫報;」仄仄平平平仄仄 <br/>「軟塵一路足如飛。」仄平仄仄仄平平」(易實甫撰) <br/>上句妙用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句以暗詠「寸」字;下句具體詠述「人力車夫」的工作內容。 <br/>附錄 詩鐘考題並答案舉隅: <br/>1. 簡答或填充題:「劍提三尺逐原鹿;杯照雙弓誤影蛇」。請仔細閱讀此聯語之後,試著寫出你聯想到的成語一至三個。每寫出一個,得五分。(A:提三尺劍、逐鹿中原、杯弓蛇影) <br/>2. 簡答題:「不住猿聲啼兩岸;但聞人語響空山」。請把這兩句的原始句子寫出來。(適合國中生);請把這兩句的原始詩篇分別寫出來。(高中生宜具備此基本能力) <br/>※參考答案: <br/>國中生:「兩岸猿聲啼不住」(李白<早發白帝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 <br/>高中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寨>) <br/>3、選擇題:仔細閱讀「一門桃李誇多士;三日羹湯嚐小姑。」後請選出下聯所用的修辭方法(甲)誇示(乙)倒裝(丙)譬喻(丁)摩寫(乙) <br/>4、選擇題:請選出「橫榻何人吹短笛;扶桑(借代日本)由汝樹降旗。」下聯所用的「汝」字是指(甲)鴉片(乙)原子彈(丙)核子彈(丁)山本五十六大將(乙) <br/>5、選擇題:請從以下四副聯語中選出最能表現今昔、盛衰感情的一副聯語。A「商女不知亡國恨,落花猶似墜樓人。」B「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傾國兩相歡。」C「神女生涯原是夢;落花時節又逢君。」D「兒女不知來避地;隔花樓閣美人家。」(甲)A(乙)B(丙)C(丁)D(丙) <br/>※說明:此部份考題的設計,可選取學生讀過的詩文名句,抽出較常見之二字、三字或四字,以詩鐘方式(限定時間),作學習成果的測試,可以激勵學生多背詩文名句。或因素日讀書不多,積蘊不足之故,致耗費甚多時間、精力查找原典,雖強為解說,仍有「指鹿為馬」、「穿鑿附會」、「斷章取義」的心虛,敬祈碩學能海涵並賜教正。 <br/>第八節  對聯試題應用 <br/>  聯語用詞精簡,且有針對性,敘述扼要,描寫傳神,用典故者頗多(尤其文言聯或集句聯),做成考題測學生的基本能力,答題時趣味性高,又可證明廣泛讀書的重要,愚意以為能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及廣度。教師若有暇也可採取教材中詩文,加以變化,或以前人成例,略作修改、仿作,使能配合不同年齡層學生之用,也可據以查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勝跡聯配合題(見前言所列),古今歷史人物篇試題若將()內朝代之提示去除,難度會加大,適合程度較佳之學生使用。最後部分為商業、職業用聯試題,活潑性、趣味性最高,也請教師自行斟酌去取。 <br/>一、古今歷史人物聯在考題上可應用者: <br/>  請仔細閱讀下列對聯,就內容所述,寫出所關涉的人物名,題前()內為此人物時代,對程度較好之學生,此部份可以去除。 <br/>1.(三國)名士幾人兼將相;使君終古識英雄。( ) <br/>2.(戰國)尊王言,必稱堯舜 / 憂世心,同切孔顏。( ) <br/>3.(宋)三字蒙冤,千秋湛血 /一生忠勇,萬古綱常。( ) <br/>4.(三國)兩表酬三顧 / 一對足千秋。( ) <br/>5.(漢)生死一知己 / 存亡兩婦人。( ) <br/>6.(明)生來自有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 ) <br/>7.(三國)興亡天定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 ) <br/>8.(春秋)衍一人忠恕之心傳,學貴省貫 / 開萬世治平之事業,道極明新。( ) <br/>9.(三國)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br/>10.(春秋)允矣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 / 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br/>11.(宋)報國精忠,三字冤獄千古白 / 壯懷激烈,一篇詞著滿江紅。( ) <br/>12.(三國)廟垂二千年,問魏闕吳宮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如何?( ) <br/>13.(漢)一飯何曾思報答 / 雙眸早已識英雄。( ) <br/>14.(春秋)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 德參天地,道冠古今 。 ( ) <br/>15.(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 <br/>16.(三國)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歟。( ) <br/>17.(秦朝末年)天意欲與劉,到此英雄難用武;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 <br/>18.(宋)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 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 <br/>19.(三國)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 ) <br/>20.(殷末)蒙難觀爻,石徑蒺蔾皆卦象 / 拘幽作操,雲田柞棫亦琴材。( ) <br/>21.(殷末周初)幾根傲骨骼,撐持天地 / 兩個餓肚腹,包羅古今。( ) <br/>22.(三國)此吳地也,不為孫郎立廟;今帝號矣!何須曹氏封侯。( ) <br/>23.(漢)壯士奮揮椎,報韓以落秦王膽 / 大王煩借箸,榮漢終函項羽頭。( ) <br/>24.(春秋)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 <br/>25.(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 /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鎮地為河嶽,麗天為日星。( ) <br/>26.(宋)明天浩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歌唱大江東去 / 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更誰憐孤鶴南飛。( ) <br/>27.(明)血染雨花台,為痛忠臣埋十族 / 聲淒雲樹勁,常留正氣炳千秋。( ) <br/>28.(清)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br/>29.(三國)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 / 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 <br/>30.(唐)佛骨謫來,嶺海因而生色 / 鱷魚徙去,江湖自此澄清。( ) <br/>31.(戰國)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 <br/>32.(秦朝末年)此地疑仙,蓬萊、瀛洲、方丈;不知有漢,美人、名馬、英雄。( ) <br/>33.(三國)生蒲洲,輔豫洲,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歸統馭;主玄德,友翼德,仇夢德,威鎮華夏,眼中漢賊最分明。( ) <br/>34.(唐)六宮粉黛無顏色;萬國衣冠拜冕旒。( ) <br/>35.(唐)是耶非耶?不見玉顏空死處;念茲在茲,忽聞海上有仙山。( ) <br/>36.(三國)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 <br/>37.(唐)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笑傲 /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感怨,怎脫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 ) <br/>38.(清)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 <br/>39.(清)由秀才封王,柱撐半壁舊山河,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世界,願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 <br/>40.(清)一死泯蕃漢鴻溝,流血凝成人類愛;千秋循聖賢軌轍,捐生稀有雁行齊。( ) <br/>41.(三國)可託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 ) <br/>42.(明)佩武穆至言,不愛錢,不惜死;與文山比烈,曰取義,曰成仁。( ) <br/>43.(清)一死感山胞,盡翻青史無前例;八方瞻廟貌,猶說朱衣有舊痕。( ) <br/>44.(三國)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流風於遺像,萬古清高。( ) <br/>45.(上古)一畫本天開,破上古洪荒,草昧無須更繩結;六書隨世換,供後人摩寫,英雄未免筆難投。( ) <br/>46.(明)尚張睢陽為友,奉左忠毅為師,大節炳千秋,列傳足光明史牒;夢文信國而生,慕武鄉侯而死,復仇經九世,神州終見漢衣冠。( ) <br/>47.(三國)正統千秋,當有紫陽綱目;託孤數語,常留白帝城頭。( ) <br/>48.(元)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千餘載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水,想見冰心。( ) <br/>49.(三國)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br/>50.(三國)青春南國喬出嫁;赤壁東風亮助攻(長)。( ) <br/>51.(戰國)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 <br/>52.(唐)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 <br/>53.(春秋)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 <br/>54.(唐)◎一生好入名山,舉杯邀月;萬民長憶學士,歌詩銷憂。( ) <br/>55.(唐)忠愛託詩人,杅謫仙差許齊名,奚屑三唐科第 / 棲遲因地主,嚴節度頗稱知己,尚留數□□□。( )□表脫漏散逸之字。 <br/>56.(唐)百世之師,匹夫有志公可法 / 三書猶在,宰相無名鬼不靈。( ) <br/>57.(三國)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登,一心只為酬三顧 /定西蜀,伏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內,卜金木五行爻卦,水裡偏能用火攻。( ) <br/>58.(明末清初)英雄應厄運而生,赤手擎天,存故國四十年正朔 / 開闢在神州以外,紅毛避地啟遐荒百萬眾題封。( ) <br/>59.(唐)劇憐帝王風流,名花名酒;誰似太真佳寵,傾國傾城。( ) <br/>60.(宋)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堂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城萬里駕長車。( ) <br/>61.(明)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 /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 <br/>62.(宋)天下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乾坤正氣,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br/>63.(明末清初)賜國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創基業在山窮水盡;復父書,詞嚴義正,千秋大節享俎豆於堯天舜日。( ) <br/>64.(民國)作白話文,傳白話神,令普天下讀者如親沁咳;為青年師,向青年學,願吾輩中愨(音雀,誠實)士共守儀型。( ) <br/>65.(民國)哀哉秋風秋雨,東浙暗無光,女豪傑含冤七字;好是元年元日,西湖靈不昧,後英雄追悼孤魂。( ) <br/>66.◎(宋)髮白存壯心,醉裡挑燈看劍;筆禿難報國,夢回吹角連營。( ) <br/>67.◎(唐)曾拿千金裘換酒;奚屑五斗米折腰。( ) <br/>68.(漢)為帝者師,佐漢功原高將相 / 棄人間事,報韓心已了英雄 。( ) <br/>69.(唐)我輩到此惟飲酒;先生在上莫言詩。( ) <br/>70.(清)伏屍一人,流血五步;傳名萬古,遺愛千秋。( ) <br/>71.(清)六月六日;秋風秋雨。( ) <br/>72.(清)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骨出風塵。( ) <br/>73.(三國)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 <br/>74.(近代)替自由風氣吹先鋒號;為白話文學立里程碑。( ) <br/>75.(近代)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留碧血,恨我遲招俠女魂。( ) <br/>76.(清)在劉漢為呂后,在李唐為則天,淫狠性成,算是千古三人,三人千古;隨先帝奔熱河,隨後主奔秦境,艱難歷盡,可謂一生九死,九死一生。( ) <br/>77.(殷末周初)君德難回,當此眾叛親離,若但如微子去,箕子奴,無以激億萬人忠貞之氣 / 臣心不死,即魂飛血濺,猶將以周日興,殷日喪,上訴諸六七王陟降之靈。( ) <br/>78.(三國)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跡 / 井廬空眷念,可憐鞠躬盡瘁,歸耕未遂老臣心。( ) <br/>79.(唐)侍金鑾,謫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只有楚屈平、漢曼倩、晉陶淵明,能彷彿一人胸次 / 跪危機,俯長江,這眼前更覺天空海闊,試憑欄遠望,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留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紵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 <br/>※以下三題(80、81、82)為著名景點,樓閣名稱。 <br/>80.(宋)呂道人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去,飛過來,一個神仙誰在眼?范秀才亦多事,數十年光景,甚麼先,甚麼後,萬家憂樂總關心。( ) <br/>81.(唐)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玆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 ) <br/>82.(唐)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 <br/>二、商用對聯可以用在考題上者: <br/>  中國自明清以降,各行各業書寫對聯風氣盛,藉聯語抒發情懷抱負,或藉以招徠賓客,致迭有佳作,今將平日閱讀所得臚列於後(偶有傳抄錯誤者,已盡己所能予以更正,也有一、二用字不同但文理詞意可通者,則予以並列),可供教師選擇使用,作成「是非、選擇、配合、或填充題」,適合初入門的國中、小學生作基礎能力測試,「問答題」難度較大,適合文、史知識較豐富的高中生。此僅列出前四類題型各數則,其餘為節省版面,皆以簡答題型出之,冀求拋磚引玉,教師能自行設計組合較好的測驗題目: <br/>(一)是非題:細閱下列關乎聯語用法的敘述,正確者畫圈「○」,錯誤者畫「×」。 <br/>1、「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此聯適合「pub」懸掛。(○) <br/>2、「熱血丹心育桃李;櫛風沐雨做園丁」。此聯送給「老師」最適合。(○) <br/>3、「一藥一性,豈能指鹿為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此聯最適合「牧場」懸掛。(×) <br/>4、「四季發財,全憑吾手;一年生計,專靠人頭。」此聯最適合形容「外科醫師」。(×) <br/>5、「醍醐難灌頂;蔭雨賴當頭。」此聯最適合用來指稱「雨傘」。(○) <br/>(二)選擇題:仔細閱讀聯語後,選出最適用的項目。 <br/>1、「穀乃國之寶;民以食為天」(1)水果行(2)飯館(3)米店(4)小吃攤(3) <br/>2、「調羹幸有易牙手;負鼎無慚伊尹才」(1)大力士(2)宰相(3)廚師(4)牙科醫師(3) <br/>3、「奉公權作知更雀;戒旦無煩報曉雞」(1)清道夫(2)更夫(3)農夫(4)前夫(2) <br/>4、「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1)教師(2)建築師(3)魔術師(4)醫師(4) <br/>(三)配合題:細閱下列聯語,從「甲」至「辛」答案中選出恰當者填入( )中。 <br/>1、「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辛) <br/>2、「大地山川生筆底;九州人物給毫端。」(乙) <br/>3、「笑我如觀雲裡月;憑君能辨霧中花。」(戊) <br/>4、「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丙) <br/>5、「熱血丹心育桃李;櫛風沐雨做園丁。」(丁) <br/>甲、花店 乙、畫家 丙、理髮師 丁、教師 戊、眼鏡行 <br/>己、屠宰業 庚、酒店 辛、醫師 <br/>(四)填充題:請仔細玩味聯語內容及屬對原則後,將缺空處補足。 <br/>1、雙手劈開生□路;一刀割斷□非根。(朱元璋題閹豬業) (死)(是) <br/>2、紅臉忠,□□奸,黑臉驍勇;老旦醜,正旦雅,□□風流。 (戲台聯) <br/>(白臉)(花旦) <br/>3、只用□□何須面命;吾聞□語未見斯人。(電話傳訊業) (耳提)(其) <br/>4、還我□山真面目;愛她秋□舊風采。(照相業) (廬)(水) <br/>5、青出於□原有本;白翻乎黑豈□因。(洗染店) (藍)(無) <br/>(五)問答題:商用(各行各業)對聯:請仔細閱讀後,從參考答案中(在全部題目結束處),找出每一聯語適用的行業或人、事、物。 <br/>1、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A: ) <br/>2、共對一樽酒;相看萬里人。(A: ) <br/>3、穀乃國之寶;民以食為天。(A: ) <br/>4、調羹幸有易牙手;負鼎無慚伊尹才。(A: ) <br/>5、奉公權作知更雀;戒旦無煩報曉雞。(A: ) <br/>6、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A: ) <br/>7、一醉千愁解;三杯萬事和。(A: ) <br/>8、大地山川生筆底;九州人物給毫端。(A: ) <br/>9、南國雪絲輝黼黻;中天雲錦煥文章。(A: ) <br/>10、秦鏡如懸機關參透;廬山在此面目留真。(A: ) <br/>11、玉簡金泥山通宛委;瓊編秘笈地接瑯嬛。(A: ) <br/>12、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來。(A: ) <br/>13、遠近勞雙足;高低穩一肩。(A: ) <br/>14、不是胸中存灼見;如何眼底辨秋毫。(A: ) <br/>15、黑雲翻墨遮天際;白雨跳珠入水時。(A: ) <br/>16、兩條(或用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A: ) <br/>17、圯橋曾進高人履;瀛海爭誇學士靴。(A: ) <br/>18、只用耳提何須面命;吾聞其語未見斯人。(A: ) <br/>19、三百六旬歸掌握;二十八宿羅心胸。(A: ) <br/>20、鐵漢三杯腳軟;金剛一盞搖頭。(A: ) <br/>21、還我廬山真面目;愛她秋水舊風采。(A: ) <br/>22、加諸我也,眸子瞭焉。利其器矣,望之儼然。(A: ) <br/>23、笑我如觀雲裡月;憑君能辨霧中花。(A: ) <br/>24、「相逢」(或作「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A: ) <br/>25、鐵筆誰操功成刻鵠;金章可琢藝進雕蟲。(A: ) <br/>26、玉嵌金鑲彌縫有術,月圓花好殘缺無虞。(A: ) <br/>27、青出於藍原有本;白翻乎黑豈無因。(A: ) <br/>28、雖是毫末「技藝」(或作「生意」);卻是頂上功夫。(A: ) <br/>29、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A: ) <br/>30、田野飛來千樹綠,一身常帶百花香。(A: ) <br/>31、刻刻催人資警醒,聲聲(或作「時時」)呼人惜光陰。(A: ) <br/>32、炎夏消暑不多錢;悶秋解渴好成眠。(A: ) <br/>33、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A: ) <br/>34、熱血丹心育桃李;櫛風沐雨做園丁。(A:: ) <br/>35、一藥一性,豈能指鹿為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A: ) <br/>36、四季發財,全憑吾手;一年生計,專靠人頭。(A: ) <br/>
6#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38:25 | 只看该作者
37、醍醐難灌頂;蔭雨賴當頭。(A: ) <br/>38、聞弦歌之聲,賢者亦樂此;見羽旄之美,鄉人皆愛之。(A: ) <br/>39、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A: ) <br/>40、非邀譽,非納交,此為民父母;毋伐善,毋施勞,以保我子孫。(A: ) <br/>41、小大由之,總宜知足;修短合度,方稱己心。(A: ) <br/>42、臺上風情,無非嘻笑怒罵;眼前景象,可觀善惡是非。(A: ) <br/>43、蘊白含黃、渾圓一體;揚清激濁,分判兩儀。(A: ) <br/>44、要看早些來,大關節全憑起首;且聽完了去,好結果儘在後頭。(A: ) <br/>45、迎八面春風入院;接四方賓客歸家。(A: ) <br/>46、莫到用時方恨少;總須平日讀來多。(A: ) <br/>47、新花雪色晴能舞;古調秦聲靜可彈。(A: ) <br/>48、以質得財,親疏無異;因貧生息,爾我相安。(A: ) <br/>49、膠鬲芳蹤原隱市;管生遺澤在經邦。(A: ) <br/>50、豈是因財取利;無非周急為心。(A: ) <br/>51、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門一拱歪之乎。(A: ) <br/>52、足國宜人,功留淮海;煎霜煮雪,品重調和(A; ) <br/>53、五經不讀,霎時題名金榜;六禮未成,頃刻洞房花燭。(A; ) <br/>54、拳打滿朝文武;刀掃各路英雄。(A: ) <br/>55、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是可憐兒女,何必苛求。(A: ) <br/>56、好容易吃得一頓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A: ) <br/>57、夢且得官為瑞物;呼之為壽亦佳名。(A: ) <br/>58、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A: ) <br/>59、無慮風雲多不測;何愁水火太無情。(A: ) <br/>60、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A: ) <br/>61、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A: ) <br/>62、設為學校庠序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A: ) <br/>63、願處處都成病世界;笑年年做了苦生涯。(A: ) <br/>64、遠處因風颭;宵來替月明。(A: ) <br/>65、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A: ) <br/>66、莫道斗筲何足算;須知簞食亦堪稱。(A: ) <br/>67、懸將小日月;照徹大乾坤。(A: ) <br/>68、往來盡是甘甜客;談笑應無拂逆人。(A: ) <br/>69、力能入夜三光助;功在開門七件中。(A ) <br/>70、五色艷爭江令夢;一枝春暖管城花。(A: ) <br/>71、笑啼怒罵皆學問;悲歡離合盡人情。(A; ) <br/>72、紅臉忠,白臉奸,黑臉驍勇;老旦醜,正旦雅,花旦風流。(A: ) <br/>73、我豈肯得新忘舊;君何妨以有易無。(A: ) <br/>74、曰古曰今,無非借口警世;拼生拼死,何嘗拿刀殺人。(A: ) <br/>75、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A: ) <br/>76、憑我雙拳,打盡天下英雄,誰敢還手?就此一刀,剃遍世間豪傑,無不低頭。(A: ) <br/>77、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登場便見;有時歡天喜地,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A: ) <br/>78、想平生鬥武的雄心,武德哪甘儕眾鳥;等世界天明時開口,一鳴何怕不驚人。(A: ) <br/>79、你打起臉來,全憑著幾件衣裳,今日頓忘前日像;我睜著眼看,任做盡百般情態,上場總有下場時。(A: ) <br/>80、只有幾個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做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叫我為難。(A: ) <br/>81、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變萬化;車行步,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九洲。(A: ) <br/>82、與祖宗呼吸相通,方是香煙一脈;嘆子孫詩書未讀,也嘗燈火三更。(A: ) <br/>83、◎無絲竹亂耳,四壁藏古今學術;樂琴書消憂,一經秉天地精華。(A ) <br/>84、推己及人豈是因財取利;出資換物無非周急為心。(A: ) <br/>85、到此間懊悔已遲,何苦作歹為非,竟致捉將官裏去;出獄後光陰尚早,務要循規蹈矩,莫教再入我門來。(A: ) <br/>86、子不子,亦各言其子,委而棄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先王斯有不忍人之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而同之,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A: ) <br/>87、是鰥寡孤獨外別一種無告窮民,只當我兒女看來,欲借慈航渡孽海;于罟獲陷阱中開這條放生大路,要把他繁華喚醒,不留地獄在人間。(A: ) <br/>88、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勢,做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難欺天。(A: ) <br/>89、載舟能覆舟,須于遇順風時扭定篷腳;人溺猶己溺,漫云立高山上漠不關心。(A: ) <br/>90、饒他是絕世英雄,來斯定當彎腰屈膝;任妳係貞節女子,至此也當解帶寬裙。(A: ) <br/>91、不大地方,可國、可家、可天下;平常人物,為將、為相、為名臣。(A: ) <br/>92、到此路無中飽去;何人不為急公來。(A: ) <br/>93、紙裏包火唯我是;耳聰目明心有燈。(A: ) <br/>94、是是非非,天天編編寫寫;好好壞壞,事事細細詳詳。(A: ) <br/>95、◎青黃赤白黑,色色皆亮麗;紫綠朱藍橙,物物得更新。(A: ) <br/>96、◎入地升天,揮灑熱汗千萬滴;櫛風沐雨,相幫老杜心願成。(A: ) <br/>97、此何物耶?餓不能吃它他,冷不能穿它,看英、俄、德、美、義、奧、比、葡及各國人民,死死生生,還要為它糜血戰;是真健者,有錢的媚你,無錢的求你,合順、康、雍、乾、嘉、道、咸、同與今皇年號,巍巍赫赫,更教替你數頭銜。(A: ) <br/>參考答案: <br/>  傘店、畫家、米店、廚師、理髮師、醫師、牙醫、綢布莊、眼鏡行、雞蛋、雄雞、照相館書店、閹豬業、妓女、妓院、酒家、孤兒院、托兒所(育嬰房)、藥房(醫院)、食用油、油漆店、旅館、冷飲店、建築業、監獄、教師、棺材店、戲院舞台、演員、更夫、篆刻店、博物館、茶館、保險業、皇宮、彈子房、鞋店、救生員、財神廟、銀行(錢莊)、揚州濟良所(更生女子教養院)、洗染坊、彈棉被店、燈籠店、報館業、公廁(廁所)、當鋪業、竹器業製鹽業、文具(筆)店、圖書館、、、等。 <br/>9. 附註與參考書目 <br/>一、附註: <br/>注1:此習作見南一版第二冊第二課<岳陽樓記>P34。試解析如下: <br/>這八句、四組聯語,或許不曾讀過(對聯何其多,怎可能全讀遍?),但只要根據字數、句法結構、平仄聲的判斷,已足可快速找出答案:第一步AF、EB各是一對(字數同,仄聲上聯,平聲下聯),CDGH四句中「CH、DG」末字平仄同,不會是對聯,而「蘇臺」對「宋室」,「之中」對「而外」乃字義相對,句法結構符合,「眷眷」對「匆匆」是疊字對,故答案必是「CG」一聯,「HD」一聯。 <br/>當然,若不知道范秀才、呂道人(洞賓)與岳陽樓相關,騎鶴仙人和黃鶴樓有關。「人在水天一色之中」是變化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的名句,回答此種「限定」了「勝跡名稱」的題目,還是有困難的! <br/>注2:此類聯語用詞粗俗,上下聯各句句尾平仄亦不合常則,油嘴滑舌戲謔之作,故名。 <br/>注3:所舉僅為常見之設例,並非各言中只有此數種,例句參酌李西平<學點對句>及廣文書局<楹聯作法>,例句出處及解釋,翻譯則參考成語辭典及<中國詩詞名句鑑賞大辭典>等工具書,斟酌撰寫。 <br/>注4:將11、12兩則對照觀看,字數結構全同,上聯對丈夫叮嚀之語,只第三句有四字不同,下聯一則是對小兒的疼憐;一則是對幼女的教誨,三句稍有不同,而從上、下聯第三句的平仄考察,例11顯然不如例12工穩,或許是仿林才女之作,將女易子,略加改變而成。第13則必然後出而增加篇幅,上聯末句意更顯豁。 <br/>注5:90˙12˙24及91˙2˙13日聯合報副刊所刊出之黃有光<誰是對聯狀元>短文徵聯及評析云:據七五老人羅鶴珍說此上聯出於乾隆之時,長時間無人能對而成絕聯。 <br/>注6:此聯題于廣東虎門,不僅寫出自然景色,且都用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妙對,鎮海樓在廣州市郊,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變時,曾以大炮轟之(國父時居該樓之上),故堆聚甚多火炮。利用偏旁相同之例還有一則:「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蘊含著清政府大臣與入侵者的鬥智故事。 <br/>注7:近道先生對,以「烽」形容911後美西大城舊金山,瀰漫著被恐怖攻擊的氣氛,或略顯誇張。 <br/>注8:何永清先生對,謂中國收回香港,蘇解了美麗的英國定下的99年租借法。蘇字亦會被解作「甦醒」或「復甦」,有多種可能,但平仄不合。 <br/>注9:某報副刊「適生先生」在<紀曉嵐的妙對>短文中云:此聯乃人稱「對聯大師」的紀曉嵐,某日在書房讀書,夫人送茶給他時,見對面高塔中,燈光四射,窗格子十分明亮,便出此上聯,要夫君對,紀當晚大傷腦筋,並未對出,翌晨外出散心,在荷花池畔,見一群少女,正在清洗採下的蓮藕,曉嵐忽然有了靈感,回家寫出此下聯。「金星」又稱「太白星」或「長庚」,李白字太白,李長庚就是李太白。諸葛亮乃孔明的本名。此說似較3王說近真。 <br/>注10:此上聯乃有人將紀妻聯稍改而更難對,5同字。(劉錫永云:能對此聯者,可稱對聯博士,見中央日報海外版) <br/>注11:據云乃某老婦考解縉之聯,鄒光忠<實用對聯大全>說數百年未有下聯。上聯三「解」字之結構為(動詞+姓氏+名詞)第一個「解」為動詞「解除」,音「姐」;第二個「解」是姓氏,音「謝」;第三個「解」和「元」並用是稱號,名詞,音「界」,科舉考試鄉試第三名之俗稱。 <br/>注12:下聯三「單」字之結構亦為(動詞+姓氏+名詞)(黃有光先生撰)第一個「單」是動詞,使之孤單無援之意,音「丹」;第二個「單」是姓氏,音「善」;第三個「單」是稱號,名詞,音「纏」;上、下聯頗能對應,惟瑕疵在「單」、「于」二字平仄不合,且下聯只是一種可能而非事實。 <br/>注13:傳說此聯乃李先生和劉先生抬槓,以對聯作武器,想占對方的便宜,聯中的「老子」和「高祖」皆一語雙關前者有「李耳」、「爸爸」兩義,後者有「劉邦」和「祖先」兩義,可見二人皆深諳對聯三昧。 <br/>注14:四川樂山大佛寺附近茶館主人徵對所出上聯。傳此聯多年無人能對出合適的下聯,一日,東坡經此茶館時,正巧聽到佛寺傳來的鐘聲,靈感驟現,就順口對出下聯,連用六「大」字與前聯六「小」字相對,雖然平仄不工,但「類疊」修辭巧對,令人讚嘆。 <br/>注15:某報出此上聯徵對,下聯兩古字平仄略有不合,但又無法不用此古字,以白話對得如此絕妙,亦堪稱佳對矣! <br/>注16:馬占山、馮占海為抗日英雄,民國二十年,日人強佔東三省,馬、馮二人率游擊隊抗日,有人製上聯,數十年無人對出,後由建中桂吟歸老師對之。唯前六字非人名或地名,「馬、馮」同偏旁,而「野、水」無此特點。不能算工對,但以上、下各自為對,也算難得了。 <br/>注17:李調元為清文學家、戲曲理論家,乾隆進士。任廣東學正時,友人邀宴吃魚,味極美,知為主人自養,欲索求,主人乃出此上聯求對,結果苦思不得。半年後,某日赴郊外春遊,見油菜花遍開四野,一美麗村姑在花海中前進,調元觸景生情,想起久未對出之上聯,佳句頓生,回家揮毫寫就下聯。送至友人家,聯語之工整妥貼,漁池主人大為嘆服,而其認真續聯之態度,也令人激賞,並如願獲得主人所贈鮮魚。 <br/>注18:此聯乃桐城北鄉會官老橋吳劉庄人吳汝綸,中秀才後屢應鄉試不第,遵父母之命,娶汪氏女為妻,當時習俗,迎親花轎要貼對聯,男方出上聯,女方貼下聯,通常男方總挖空心思用難對的上聯難倒女方,既能展現才氣,女方若對不出,女家也就失了氣勢,成為街坊茶餘酒後笑談。此聯可看出乃作者感慨自己讀書多年還是秀才,似乎並無難倒女家之意,但當花轎抬至女家,全族讀書人聚在一起討論,都認為上聯平實,「藍衫」指秀才穿的服裝,「白衫」是感嘆未得功名入仕,「綠鬢」指新娘,但是全聯有五個數字,又有三個顏色,就很難對了。直到日已偏西仍對不出,只好請媒人到吳家認輸,取回下聯好發轎。二十五歲的汝綸沒想到竟難倒女家,乃用干支代年月日寫好下聯交付媒人,汪家見了下聯無不拍案叫絕,認為雖然輸了面子,但新郎才氣縱橫,定中高科。第二年,汝綸果中舉,同治四年又中乙丑科進士,授內閣中書,後曾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赴日考察學制,創辦桐城中學堂,後因食道癌病逝。(摘自中央日報副刊˙為您說掌故˙宋化宣「吳汝綸迎親上聯難倒女家」短文) <br/>注19:湘潭才子王湘綺於袁世凱稱帝時撰嵌字聯「民國總統」十六字聯,披露後,滬上報人在聯後各添四字,比原作妙矣!一說全聯乃王闓運戲集此聯。四川著名諧聯大師劉師亮,民國12年雙十節,在自家所經營浴池門前貼過一類似聯語:「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此日又逢雙十節;民猶是也,國猶是也,對天長嘆兩三聲。」似較晚出。 <br/>袁世凱未發時,風流自賞,漫游滬上,贈妓「呂商英」聯,上聯言妓,對花寫恨,下聯言己,借酒消愁,有相惜之感。後袁床頭金盡,商英將其逐出,又有一聯「商女不知亡國恨;英雄哪怕出身低。」不知真假。 <br/>注20:對日抗戰前,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徐百川與女學生毛芙蓉鬧師生戀,最後結為夫妻,該校教師會製此聯相賀,因二人之戀轟動西北,聯語又嵌著二人姓名,語意詼諧,致當地報章競相刊登,成為最叫座的花邊新聞。 <br/>注21:此為張佛千「九萬里堂」製聯,張先生為文述說:「一次集會既散,魏龍豪先生待我於門,拱手曰:『能求一聯否?』藝人風範,意恭而誠,令我感動,執手許之,翌日即製聯由楚戈書之奉贈。」魏龍豪與吳兆南乃臺島「說唱藝術」界「雙傑」,亦可謂肇始者,唯魏氏得聯後不久即謝世矣! <br/>注22:吳兆南久居美國,偶亦返台小住,侯冠群等相聲界人士求藝者甚眾,欲師之,乃行收徒大禮,邀張佛千為「證人」,張氏乃製此聯由楚戈書之同賀。 <br/>注23:吳兆南收徒後數月,再度來臺,告張氏曰:已有張大千畫,王季千畫,張佛千聯,故名其客廳曰「三千堂」,並請張氏代為向摯友大陸書法名家黃苗子求書「三千堂」橫額,佛千並以此一新聯請苗子以隸體書之,書法遒勁雄肆,可直追伊秉授。 <br/>按:「鳳舞龍翔」乃常用成語「龍翔鳳舞」之變化,「鵬飛鯤化」則本於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徙南海。」讚吳氏如大鳥之才大志高,由北海徙南海,指其徙居美國。 <br/>注24:張佛千說吳氏收徒弟大典的另一位證人,是時任外交部長的胡志強先生,見牆上所懸題贈吳氏之嵌名聯,亦索求,張氏歸後迅即製成此聯。上聯用孟子<萬章下>:「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使頑劣者清廉,懦弱者能堅定志向。下聯用老子盡己章第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謂能洞察人的善惡與賢愚,能夠分別人的是非與作為,這是一種聰明。能反省自己的過錯,知道自己的不對,明白自己的心性的則是明智的表現。能戰勝打敗別人,表示你有力量有能力。但只有能戰勝自己,克服自己弱點的人,才是最堅強,能獲取「永恆」成果的勇者。 <br/>注25:「刻燭擊缽」成語見<南史˙王僧儒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蠟燭)為詩,蕭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缽(缽,用來盛放或研磨之具,形似盆而略小)立韻,響滅則詩成。」按:其法乃為詩四韻(八句)則刻燭一寸,作為時限。「擊缽」如同今日之考試鈴一般,鈴聲停歇則收卷。 <br/>注26:洗三:嬰兒出生於第三日洗身,俗稱「洗三」。<資治通鑑綱目>:「楊貴妃養安祿山為子,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令宮人以綵輿舁之,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山兒對,上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此聯上、下句各諷刺一位不守婦道的女性,楊貴妃及朱買臣妻。 <br/>參考書目 <br/>1.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李西平著<學點對句>。 <br/>2.廣文書局出版,王道榮發行<楹聯作法>、漢學彙編<清代七百名人傳>。 <br/>3.金陵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李殿魁等著<中國詩詞名句鑑賞大辭典>。 <br/>4.湖南大學出版社,余德泉著<對聯通>。 <br/>5.三人行書局出版,古典文學<妙聯妙詩妙文>。 <br/>6.長春樹書坊,王世禎編著<名人與名聯>。 <br/>7.鼎文書局出版,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 <br/>8.中華學術院出版,羅錦堂等編著<中文大辭典>。 <br/>9.大陸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阮文輝撰<敦煌古城楹聯集匯> <br/>10.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當代名人錄>。 <br/>11.濟南明天出版社,安作璋主編<中國將相辭典> <br/>12.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br/>13.新視野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榮斌撰<佳聯趣談> <br/>第十節 聯語試題參考簡答:(詳解請參看建中學報第九期) <br/>一、古今歷史人物篇: <br/>1諸葛亮 2孟軻 3岳飛 4諸葛亮 5韓信 6史可法 7諸葛亮 <br/>8曾參 9諸葛亮 10季路 11岳飛 12諸葛亮 13韓信 14孔丘 <br/>15岳飛秦檜 16諸葛亮 17項羽 18范仲淹 19關羽 20周文王 21伯夷叔齊 <br/>22關羽 23張良 24孔丘 25文天祥 26蘇軾 27方孝儒 28鄭成功 <br/>29周瑜 30韓愈 31孟軻 32項羽 33關羽 34武則天 35楊玉環 <br/>36關羽 37李白 38鄭成功 39鄭成功 40吳鳳 41諸葛亮 42史可法 <br/>43吳鳳 44諸葛亮 45倉頡 46史可法 47劉備 48王寶釧 49諸葛亮 <br/>50周瑜 51屈原 52杜甫 53孔丘 54李白 55杜甫 56韓愈 <br/>57諸葛亮 58鄭成功 59楊玉環 60岳飛 61史可法 62文天祥 63鄭成功 <br/>64朱自清 65秋瑾 66辛棄疾 67李白 68張良 69李白 70吳鳳 <br/>71秋瑾 72小鳳仙 73諸葛亮 74胡適 75秋瑾 76慈禧太后 77比干 <br/>78諸葛亮 79李白 80范仲淹祠 81黃鶴樓 82滕王閣&nbsp; &nbsp; <br/>二、商用聯答案: <br/>1閹豬業 2酒家 3米店 4廚師 5更夫 6醫師 7酒家 <br/>8畫家 9綢布莊 10照相館 11書店 12鞋襪店 13扛夫轎夫 14眼鏡 <br/>15雨傘 16妓女 17鞋店 18電話 19鐘錶店 20酒店 21照相館 <br/>22眼鏡行 23眼鏡行 24理髮業 25刻印店 26牙醫 27洗染店 28美髮業 <br/>
7#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39:49 | 只看该作者
29酒家 30花店 31鬧鐘 32冷飲店 33酒家 34教師 35藥局醫院 <br/>36理髮業37 37雨傘 38舞台戲院 39舞台戲院 40育幼院 41鞋店 42舞台戲院 <br/>43雞蛋 44舞台戲院 45旅館 46書店 47彈棉被店 48當鋪 49鹽業 <br/>50當鋪 51酒家 52鹽業 53舞台戲院 54理髮業 55妓院 56孤兒院 <br/>57棺材店 58酒家 59保險業 60酒家 61茶館 62博物館 63藥局醫院 <br/>64油燈火把 65皇宮 66竹器店 67眼鏡店 68糖果屋 69食用油 70筆店 <br/>71舞台戲院 72舞台戲院 73二手貨 74舞台戲院 75美髮業 76美髮業 77舞台戲院 <br/>78雄雞 79舞台戲院 80財神廟 81舞台戲院 82鴉片煙館 83圖書館 84當鋪 <br/>85監獄 86孤兒院 87濟良所 88法院 89救生員 90廁所 91舞台戲院 <br/>92公廁 93銀行 94報社 95油漆店 96建築業 97燈籠店&nbsp;&nbsp;<br/>後記 <br/>  日昨閱讀年代亞洲熱線主播陳若華小姐所寫<非關新聞>一書第107頁引用受訪者譚燕玉(全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華裔服裝設計師之一)指著牆上對聯「不惹人厭是庸才;能受折磨真鐵漢。」云云,便知她二人都未具備讀對聯的基本常識,(上、下聯錯置)就學業、事業皆有所成的中國人而言,不免令我稍覺遺憾。但願我們的中學畢業生,不再犯此錯誤。 <br/>  文中所用聯語,凡為淑貞所寫作者,以◎符號註記,其餘例句選自「三人書局」之<古典文學˙妙聯妙詩妙文>、星光出版社李隆編著<絕聯奇文>、林秀月<商壇對聯>短文(見76.2.9報紙副刊)>、大陸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阮文輝撰<敦煌古城楹聯集匯>及中正國中韓姝如老師提供該校的補充教材。建中左德成老師在校對、編輯上幫忙甚多,一併感謝。如仍有舛誤,敬祈 見諒指正,謝謝。 2003˙06˙05完稿。 <br/><br/><br/>--------------------------------------------------------------------------------<br/><br/>--&nbsp;&nbsp;作者:mutter2266<br/>--&nbsp;&nbsp;發佈時間:2004/11/26 上午 05:58:00<br/><br/>--&nbsp;&nbsp;<br/>清代的試貼詩 <br/><br/><br/>回百年已廢之學,發今人未悟之機——清代的試貼詩 <br/>  試帖詩是封建時代科舉取士的産物,已經隨著八股文的廢黜而消亡,並且久爲人們所遺忘。如果我們不考慮它的出身,而把它掇拾起來,像詩鍾、詩謎那樣,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供人賞析,豈不使我們的文藝領域更爲豐富了嗎?正所謂:“回百年已廢之學,發今人未悟之機”。我僅就所知,將試帖詩的起源、格律要求、文章結構、破題承題、用典和擡頭規格等加以簡介。 <br/>試帖詩的起源 <br/> 以詩作爲科考專案,並不始於清代,而是始于唐代。唐宋時期的試詩稱爲唐律,一般用四韻、六韻,很少用八韻(每兩句爲一聯,稱爲上、下聯,下聯押韻,稱爲一韻),是唐代至宋代前期考取進士的專案之一。宋神宗時期,由於王安石變法,試帖詩一項被取消,元明兩代迄未恢復。 <br/>  清代自乾隆朝開始,恢復試帖詩這一考試專案。但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它八股化了。我認爲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以詩作爲考試專案始于唐宋,而真正形成八股形式的試帖詩則始於清代。 <br/>格律要求 <br/>  鄉、會試用五言八韻,童試用五言六韻。限用官韻,用的全是仄起格。 <br/>  所謂仄起格,就是第一句的前兩個字用仄聲,第二句前兩個字用平聲,叫做“仄起平受”,簡稱“仄起格”,反之即爲“平起格”,這實際只決定於第一句第二個字,因爲第一句第一個字是可變的。詩的前兩聯全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以下第三四聯、五六聯和七八聯依次循環往復。因第一句不用韻,所以只用八韻,就叫做“五言八韻”。 <br/>  除首聯和末聯不用對偶外,其餘各聯均要求“銖兩系稱”的對偶。在用韻方面,要嚴格遵守“八戒”,即出韻、倒韻、重韻、湊韻、僻韻、啞韻、同義韻和異義韻均不能用。 <br/>文章結構 <br/>  試帖詩所以採用八韻排律的形式,就是爲了附合當時八股文的結構。每韻上、下兩句爲一聯,首聯“破題”,次聯“承題”,三聯“起股”,四、五聯“中股”,六、 七聯“後股”,結聯“束股”。每聯一股,合成八股,正如文章的起、承、轉、合。下面我們就以幾首試帖詩作爲範例,加以說明: <br/>  例一:驚雉逐鷹飛(王廷紹,嘉慶已未翰林) <br/>     百中虛文囿,蒼鷹掠地歸;(破題) <br/>     如何驚雉影,翻逐鷙禽飛;(承題) <br/>     色木罹羅避,心偏竄野違;(起股) <br/>     多因魂未定,不識計全非; <br/>     路問金眸疾,風卷鐵距威;(中股) <br/>     幾番愁側翅,一瞬失殘翬; <br/>     抱木猿猶轉,藏林鳥亦稀;(後股) <br/>     山梁無獵羽,好自惜毛衣。(束股) <br/>  例二:陰陰夏木囀黃鸝(李惺,嘉慶丁醜翰林) <br/>     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破題) <br/>     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承題) <br/>     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起股) <br/>     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中股) <br/>     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 <br/>     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後股) <br/>     楊柳三義路,櫻桃四月時; <br/>     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束股) <br/>破題和承題 <br/>  科考命題,只是擷取前人詩中的一句,或擇取一個典故、一個成語。應試者如果不知命題的出處,也就無從著筆了。前面所舉例一命題《驚雉逐鷹飛》,出白庚信《冬狩行應沼詩》之“驚雉逐鷹飛,騰猿看箭轉”,例二命題出自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br/>以上兩首詩的破題和承題,就是把命題的用字拆散分佈在第一、二聯內。第一聯把命題的用字抽用了一部份,所以稱做破題,因爲是起了破整的作用;第二聯則將所餘各字湊合上去,所以又稱做承聯,因爲起到了完整的作用。這很像清末民初盛行一時的“詩鍾”的嵌字格,與“碎錦格”的區別只是七言兩句與五言八句之分而已。我曾往北京詩鍾協會提出,詩鍾的來源是否即濫觴於應制詩破題的問題,因爲當時作詩鍾遊戲的那些位前輩,全是出身於科舉的。 <br/>  我們還應該說明,試帖詩的破題與唐宋的起首破題毫無關係,作法也完全不同。那一種破題是要求從意思上將題襯托出來,並不直接點題。今舉《六一居士詩話》的一段話爲例“梅聖俞賦河豚詩雲‘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食絮而肥;南人多以荻芽爲美,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佳處”云云。可見彼破題非此破題。 <br/>  嘉慶癸酉舉人楊庚,功名雖然不高,但其破題、承題卻頗有可觀,今摘錄他所作幾首試帖詩的前四句如下: <br/>  得劍乍如添健仆  <br/>  覓得芙蓉劍,豪情乍覺舒;隨身添自若,此仆健如何? <br/>  綠楊花撲一溪煙   <br/>  萬綠陰濃處,紛飛夾岸花,楊垂三月暮,煙撲一溪斜。 <br/>  隔岸漁家盡綠楊   <br/>  看盡垂楊綠,依依隔水涯,小橋通野岸,矮屋任漁家。 <br/>  想君孤棹泊溪橋   <br/>  溪上人家遠,橋邊客棹孤;想君當晚泊,別我正前途。 <br/>  門垂碧柳似陶潛   <br/>  五柳低垂碧,陶潛舊隱居,問誰門掩映,似此樹扶疏。 <br/>  以上各例,可謂能手佳作。像這樣多字的命題,並不要求每個字全嵌在承、破題上。此外也可以用假借的方法暗中點出,如《霸橋風雪中,驢子背上》(王廷紹):  <br/> 北風吹灞水,橋上雪飛時。吟客肩初聳,山公背最宜。 <br/>用驢的別名“山公”代替了驢子。又如《同學少年多不賤》(路德,嘉慶已巳翰林): <br/> 轉眄雪泥隔,光陰急似梭。舊交同學在,新貴少年多。用“新貴”代替了“不賤”。 <br/>用典故 <br/>  試帖詩除要求對仗工穩外,最難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辭要有出處,或是歷史典故,或爲前人用過的辭句。用典還切忌牽強、堆砌和冷僻,講究正用、借用、明用和暗用,要求“熟事用之生新,僻語用之無迹”,以至“連類比附”等等手法。但當時考官因不明考生“用事出處”,斥爲“用事冷僻”而名落孫山的亦或有之。今仍以例一和例二兩詩的“用事”爲例,亦可由此而見一般。 <br/>  例一:驚雉逐鷹飛  <br/> 文圃  <br/> 《文心雕龍·風骨篇》:“未乏風骨,則雉竄文囿。” <br/>  蒼鷹掠地 蘇軾《祭常山回小獵詩》:“趁兔蒼鷹掠地飛。” <br/>  鷙禽   <br/> 《易·通卦驗》:“鷹者,鷙殺之鳥也。” <br/>  例二:陰陰夏木囀黃鸝  <br/> 百囀  <br/>  賈至《早朝大明宮詩》:“百囀流鷹繞建章。” <br/>  雙襟   <br/> 《法苑珠林》:“衲謱別雙襟同缺。” <br/>  風翦翦  <br/> 韓徑詩:“側側輕寒翦翦風。” <br/>避諱與擡頭 <br/>  “避諱”很簡單,歷代皇帝和孔孟的名字,全不能寫出。 <br/>  “擡頭”和我們日常書劄的擡頭不同。日常書劄對於平輩只用“平擡”,即空一個字;對尊長用“高擡”,也只是另起一行,叫做“擡一頭”;如高出一個字的位置,叫做“擡兩頭”。試帖詩遇到與皇帝有關的字時要擡兩頭,如果直接稱謂皇帝便要再擡一頭。 <br/><br/>現以嘉慶戊辰翰林劉嗣綰的試貼詩爲例: <br/>  此間非捷徑,衢路九霄通。 (《山中宰相》末二句) <br/>  客舫徑年別,仙查此日橫;丹宸欣可接, 禁樹暖雲生。(《楓落吳江冷》末四句) <br/>  笥腹痂同嗜,詩腸痼豈容;聖衷精鑒在,多土盡陶鎔。(《胸中左癖》末四句) <br/>其中,“丹宸”(或“楓宸”)、“聖衷”都是直接指皇帝,所以比只涉及皇帝居處的“九霄”、“禁樹”要多擡一頭。 <br/>其他如《—江春水濃於灑》中的“‘君恩’深如許”、《夢筆生花》中的“裳簪‘螭殿’”全要高擡一頭,而《木筆初開第一花》中的“盡日向‘蓬萊’”、《懶殘煨芋》中的“‘太平’潤玉燭”則只擡兩頭就可以了。如此範例,不勝枚舉。 <br/>  看來當年的舉子們,爲了求得功名,寒窗苦讀,博聞強記,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br/><br/><br/>--------------------------------------------------------------------------------<br/><br/>--&nbsp;&nbsp;作者:mutter2266<br/>--&nbsp;&nbsp;發佈時間:2004/11/26 上午 06:54:00<br/><br/>--&nbsp;&nbsp;<br/><br/>主題:楹聯知識專帖(有 <br/><br/><br/><br/>&nbsp;&nbsp;<br/><br/><br/><br/>&nbsp;&nbsp;對聯的格律 <br/><br/>對聯的格律,比起詩詞來,更複雜一點。因此,要想說清楚對聯的格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br/>從古今對聯的實踐來看,對聯的格律可以分爲三種形式:正格聯,變格聯和無格聯。 <br/>一,正格聯 <br/>正格聯的基本定義是以對聯尾字的平仄作爲基準,凡上聯尾字爲仄,下聯尾字爲平的,都稱之爲正格聯。在正格聯中,又分爲三種形式。 <br/>1,律聯 <br/>律聯的上下聯一般均爲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與律詩基本相同。律詩的基本格律規則爲:(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錯,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的的平仄與上聯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平仄的相對是針對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論。(2)由於下聯以平收,因此,聯律也得避免律詩中的禁忌。A,忌三連平。即在尾三字中,必須有一個仄聲。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須有兩個以上的平聲字。注意這兩點,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3)忌詩中的變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數第三字與倒數第二字,在律詩中常常可以互換,即尾三字變爲“仄平仄”的格式。例:“無爲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對換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錯的規則的。但古人常喜歡在尾聯中用這樣格式。由於律詩中的尾聯是不對仗的,因此,這樣的規則就不能借用到聯律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對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其中的納與餘換了位置,因此,雖合詩律,卻是不合聯律的。(4)關於平仄的古今音問題,在律詩中當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韻》作藍本。而在對聯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現在普通話的平仄取音。 <br/>2,組合律 <br/>對聯與律詩不同,對聯的句式比較隨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對聯的句式不拘一格。有兩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幾百字的。因此,在平仄的協調上就産生了取捨的困難。後人總結了一種馬蹄韻的規則。所謂馬蹄韻,是一種形象的表達的方式。馬在奔跑的時候,前兩蹄提起,後兩蹄落地,在聲音上呈一輕一重的形態。對聯的馬蹄韻規則有三種說法:(1)上聯尾二字必須爲仄。下聯尾二字必須爲平。呈馬蹄起落之勢。如:XXXX仄仄,XXXX平平;(2)如果在一幅對聯中,有兩句以上的句子組成,則每句的尾二字也須平仄相對。如,上聯:XX仄仄(或平平),XXXX仄仄,下聯:XX平平(或仄仄),XXXX平平;(3),不管一句句子有多少個字,上下聯中的尾二字和所有中心詞的平仄相對,這種說法比較複雜,而且關於中心詞的界定又有一定的隨意性,因此,如果不是作一幅很長的聯,就不必考慮這種形式。在以上三種說法中,以第二種最常用。 <br/>3,寬律。 <br/>寬律在清代以前是很少存在的,清代以後,由於小說文體的普及以及白話文的興起,對於聯律要求也就越來越寬鬆。寬律的規則很簡單,即上聯尾字爲仄,下聯尾字爲平。僅此而已。從現代對聯的發展上看,這種形式的對聯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由於現代人對古漢語的掌握達不到古人的程度,辭彙量又不夠豐富,因此。如果也要求象律聯或組合律聯一樣非常考究每句句子中好幾個字的平仄,容易産生因律害意的後果,至少在詞意的表達上會出現不準確的現象。有鑒於此,放寬除尾字以外的所有字的平仄,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格律的解放。 <br/>必須深究的是,對聯習慣於以仄收作上,平收作下,並不是從其産生之日前就已經約定好的。這種現象是受了當時的律詩中的對仗句的影響。因爲絕大部分律詩都是押平聲韻,因此,在對仗的頜頸聯中,上句都以仄收,下句都以平聲。對聯本身就是律詩對仗句的一種演變,長期以來,就難以脫離律句的規定。然後,衆所周知,律詩也可以押仄韻,而在詞中,押仄的詞牌更是數不勝數。這樣也就決定了對仗句中會有上句平收的現象。 <br/><br/>二,變格聯 <br/>變格聯的定義很簡單,就是與傳統的正格聯不同,上聯可以平收,下聯可以仄收。變格聯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詩聯。 <br/>關於變格聯,目前有很多人不承認這種說法。認爲這種形式或者不合規範,或者只是一種偶然現象。然而,從大量的對聯實踐來看,平聲作上的對聯雖比仄聲作上的少得多,但也已成了一種不容回避的現實。年代越往後,變格的對聯也就越多。例:“人不可以無師,物常聚於所好”,“一粒沙子萬斛珠,半灣湖水千江月”等等。這樣的句子從清代前期就已出現。而且已經從文人互對的技巧聯發展到題寫在風景名勝和書房書案中。至於技巧聯中的變格現象,更是舉不勝舉。由此可見。網路對聯中,常有人認爲,只要平收的單句就一定是下聯,所求的就一定是上聯,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對聯規則的。 <br/>現代人受古詩的影響越來越小,離律句的規則也越來越遠。因此,平聲作上的對聯在未來的日子裏必然會越來越多,與正格律共同成爲對聯格律的主流。 <br/><br/>三,無格聯 <br/>所謂無格,也就是對聯時根本不講究平仄,隨心所欲,只講究詞與意思的對仗,而不考慮平仄。對於無格聯,現代人需慎重運用。在我看來,無格的對聯一般只用在對技巧很高的對聯上,比如:拆字,典故等等形式。由於對聯中存在不實用的形式,比如技巧聯。縱然機巧無比,但沒有一個與聯意適應的場所可張貼,也就具有了不實用性。既不實用,又含很高的技巧,對聯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種遊戲,對過即算。因此不考慮平仄也是可以的。 <br/><br/>如果說對聯的格律可以選擇多種的形式,甚至無格律的也可以作爲對聯,那麽是不是我們在對聯時就不必學習和遵守格律規則呢?事實並無如此。對聯的格律與對聯的內容息息相關,撇開內容而單講格律是不可能說得很清楚的。我們可以簡要的結合內容形態來規定一下對聯的格律。 <br/>1,在編寫實用性主題對聯的時候,應遵守正格律的規則。如果對聯中不含技巧,又是五字和七字的,應遵守詩律的規則。 <br/>2,在臨屏或其他場合制聯時,只要是詞意精確,尾字無可替代,就可以按變格聯創制。即上聯的尾字可以用平聲。下聯的尾字必須對仄聲。 <br/>3,對於一些純技巧且難度很高或者臨屏急就的遊戲式的對聯,可以不遵守任何格律的規則。尾字可以仄對仄,也可以平對平。當然,這樣的規定一般只適於兩個人互對上下聯,又沒有很多的考慮時間的情況下使用。 <br/><br/>對聯的格律就象一把雙刃劍,既能使對聯在意思渾然一體的情況下體現出其音節上的優美感,又能使人在聯對時受了格律的約束,從而難以達到信手拈來,自然灑脫的境界。喜歡對聯的人可以分爲三類,一是懂律而將律視爲對聯美的一個次重要的方面,二是懂律並拘泥於律的窠臼,有時候會出現因律害意的情況。三是完全不懂律的人,所作所對完全不按規則。對於這三種人,第一種是具備了正確的對聯觀的人,第二種須跳出來,真正理解格律作爲一種音節美的鋪助作用。第三種人則需要認真學學格律。 <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對仗淺談(轉貼) <br/><br/><br/>&nbsp;&nbsp;對仗淺談 <br/>【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辭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爲、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爲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br/><br/>【工對】:近體詩中用得很工整的對仗,稱爲“工對”。要做到對仗工整,一般必須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爲對,如名詞中天文、地理、時令、器物、服飾等同一意義範疇的詞。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對仗相當工整。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數量結構對數量結構),“黃鸝”對“白鷺”(禽類名詞相對)、“翠”對“青”(顔色名詞相對)、“千”對“萬”(數詞相對)都是同類詞爲對,非常工整。 <br/><br/>【寬對】: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爲“寬對”。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便是寬對。 <br/><br/>【鄰對】: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爲對,便叫“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係。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爲對,就是鄰對。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br/><br/>【自對】:也叫當句對,對仗的一種,一句之中某些詞語自成對偶,叫作自對。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但覺遊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詩中多各相爲對,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遊蜂對舞蝶;第六句的孤鳳對離鸞等等。 <br/><br/>【借對】:近體詩的一種對仗方式,或稱爲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 <br/>A: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但詩裏所用的並不是這一種意義,而是另一種意義。如杜甫《曲江》詩:“借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爲“平常”,一是“八尺爲尋,倍尋爲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裏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面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借義對”。 <br/>B: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係,以甲詞(字)來表乙詞(字)。例如對句用了甲字,對句本來應當使用與甲字意義相類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義上又不合適,於是就選用一個與甲字同音而又字義相關的丙字來結成對仗。俞弁《逸老堂詩話》說:“洪覺範《天廚禁臠》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殘春紅藥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諧紫),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遷(諧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時之興,唐人多此格,何以穿鑿爲哉。”文中所舉就是“借音對”。 <br/><br/>【扇面對】:詩、詞、曲對仗的一種格式,即隔句相對。一首詩中前聯與後聯形成對仗,便是扇面對。各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成對仗。就詩方面說,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詩:“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萬重雲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爲對,第二、四句爲對。詞中也使用扇面對,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下片“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曲中的扇面對,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軒,燕子來時簾未卷。深庭小院,杜鵑啼處月空圓。”“燕子”句與“杜鵑”句即爲扇面對。也即是第二句與第四句隔句爲對。 <br/><br/>【錯綜對】: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叉的情況。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這便屬於錯綜對。 <br/><br/>【流水對】:近體詩對仗的一種。流水對是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對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關係,兩者不能脫離或顛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語言結構。如杜甫《聞官司軍收河南河北》詩的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它們有前後相承接的關係,必須是從四川的巴峽到達巫峽,然後才能再從襄陽到達洛陽,先後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語句的關係上,是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複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爲“流水對”。 <br/><br/>【合掌對】:是格律詩對仗的一種毛病。一首詩中,出句與對句所用的詞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上下句意思相重復,好像兩隻手掌合在一起,故稱這樣的對仗爲“合掌”。合掌是對仗時所應當避免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這種對仗爲“正對”,是一種拙劣的對仗。他在文中言明:“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爲易,事對爲難;反對爲優,正對爲劣。”如宋之問《初到黃梅》詩:“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
8#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42:05 | 只看该作者
主題:無情對的三個特點(轉貼) <br/><br/><br/>無情對有三個特點: <br/><br/>1、對字不對句。 <br/><br/>上下聯間要求字字對仗工整、平仄相對,但上下聯句間不要求對仗(句間對仗指兩句的結構、節奏要相同),甚至以不對仗爲佳。 <br/>經典的如: <br/><br/>木已半枯休縱斧 <br/>果然一點不相干 <br/><br/>下聯句式結構與上聯天差地遠,但仔細分析,卻字字對仗工整,讓人無可辯駁。這種由句式結構不同所帶來的趣味,正是非無情對所沒有的。但也有一些聯友走極端,認爲無情對非得如此才“夠味”,光風馬牛還不足隱。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先看下面一聯: <br/><br/>出句:同觀日落 [雲出心無岫] <br/>對句:異想天開 [佚名] <br/><br/>還可以對共用風流。這句子讓人想笑。雖然上下聯句式結構相同,無情味卻已很濃了。無情對作到如此,該別無他求了。 <br/><br/>2、上下聯聯意天南海北,就是散人所說的“風馬牛最好”。 <br/><br/>平時我們說對聯對聯,不要只對不聯,是說上下聯聯意要有聯繫,內容要統一。但無情對卻不同,無情對要求上下聯各成一句通順的話語,但內容要聯繫得越少越好,否則就是“有情對”了。關於這一點大家是知道的,但真正對起來要做到字面對仗工整內容卻風馬牛是很困難的,所以無情對出句容易,對好極難,甚至比機關聯還要難對付,因爲機關聯大都有多個可對之句,而無情對大體上只有一個對句是最好的。 <br/><br/>3、無情對多用借對 <br/><br/>借對詩詞中和對聯中都會用到,但無情對爲了要達到字面對仗工整而含義天差地遠的目的,就更依賴於借對了。借對有借音和借義兩種,清代以前多借音,如“清”字借其“青”音而與其他顔色相對。清以後多借義,而無情對也多借義。 <br/><br/>出句:水綠柳綠葉更綠 <br/>對句:波蘭荷蘭英格蘭 <br/><br/>這是不久前自已作的一個無情對,這裏蘭借“藍”音對出句的綠。 <br/><br/>出句:雷音寺 [禦賜金牙] <br/>對句:林語堂 [半墨齋主] <br/><br/>這是齋主在天涯對金牙的,雷、林都是名詞,但不歸同一小類,一般對聯中用來相對是可以的,但在無情對裏用則太“寬”了。這裏借“林”的另一個含義——姓來對雷的另一個含義——也是姓,就對得很妙了,所以這是一個好的無情對。 <br/><br/>作者:無界 <br/><br/>P。S:點絳唇MM補充道:“無情對要對得出彩漂亮,有個竅門在詞語的一詞多義或一詞多性,能轉換詞性的無情味道最重。”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 <br/>對聯的用字技巧 <br/><br/>對聯有許多獨特的用字技巧,以下爲一些常見的技巧。 <br/><br/>(一) 複字 <br/><br/>所謂複字,就是某一個字在對聯中重復出現幾次。如: <br/>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br/>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br/><br/>(二) 隱字 <br/><br/>所謂隱字,就是有意識地將某些字隱去,從而含蓄、巧妙 <br/>地表達某種意思。如: <br/><br/>二三四五; <br/>六七八九。 <br/><br/>橫批:南北 <br/><br/>此聯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br/><br/>(三) 嵌字 <br/><br/>所謂嵌字,就是把有關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對聯中,使 <br/>對聯意中有意。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撰之聯: <br/><br/><br/>三強韓趙魏 <br/>九章勾股弦 <br/><br/><br/>其中“三強”爲戰國時韓、趙、魏三個強國,又隱喻科學家錢三強的名字,而“九章”爲首次記載畢氏定理的名著,而又爲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br/><br/>又如陳銘樞書贈袁雪芬的嵌字聯: <br/><br/><br/>雪散天女花,超離苦海, <br/>芬灑甘露水,普濟衆生。 <br/><br/>(四) 疊字 <br/><br/>所謂疊字,就是將聯中某些字疊起來使用,形成反復重疊的藝術效果。如: <br/><br/>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br/>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br/><br/>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冶冶; <br/>風風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br/><br/>(五) 拆字 <br/><br/>所謂拆字,就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如: <br/><br/>妙人兒倪家少女, <br/>大言者諸葛一人。 <br/><br/>踏破磊橋三快石; <br/>分開出路兩重山。 <br/><br/>(六) 合字 <br/><br/>所謂合字,就是把聯中的某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字面上的對 <br/>偶,同時內容也蘊含著某種含義。如: <br/><br/>古木枯,此木成柴; <br/>女子好,少女更妙。 <br/><br/>(七) 頂針 <br/><br/>所謂針頂,就是將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爲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 <br/>相鄰的兩分句首尾相連。如: <br/><br/>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br/>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br/><br/>(八) 數位 <br/><br/>所謂數位,就是運用數位巧妙構成對聯。如: <br/><br/>一孤舟,二客商, 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頁風蓬,下九江,還有十裏。 <br/>十裏運,九裏香, 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br/><br/>(九) 歇後 <br/><br/>所謂歇後聯,就是用歇後語構成的對聯。 如: <br/><br/>開花芝麻,步步高; <br/>出土甘蔗,節節甜。 <br/><br/>(十) 同旁 <br/><br/>所謂同旁,就是將同偏旁部首的字組合成對聯。如: <br/><br/>湛江港清波滾滾 <br/>渤海灣濁浪滔滔 <br/><br/>(十一) 混異 <br/><br/>所謂混異,就是把音同或音近的字用在同一聯中,以達成某種意思。如: <br/><br/>民國萬稅(歲); <br/>天下太貧(平)。 <br/><br/>(十二) 擬聲 <br/><br/>所謂擬聲,就是通過類比聲音以取得某種藝術效果。如: <br/><br/>普天同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br/>舉國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嵌名聯規則(轉貼) <br/><br/>嵌名聯規則 <br/><br/>把某些特定的字詞按一定的位置嵌入對聯之中,以取得形式上的別致和內容上的別有情趣。由於鑲嵌位置不同,又可分爲多種類型。如:鶴頂格、燕頷格、鳶肩格、鶴膝格、魁鬥格等。 <br/><br/>【鶴頂格】 <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首字位置上 <br/><br/>韜略終須建新國 <br/><br/>奮飛還得讀良書(郭沫若“韜奮圖書館”) <br/><br/>雪散天女花,超離苦海 <br/><br/>芬灑甘露水,普濟衆生(陳銘樞書贈袁雪芬) <br/><br/>  <br/><br/>【燕頷格】 <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二字位置上 <br/><br/>日長無奈清愁多 <br/><br/>逢春也似蜜蜂忙 <br/><br/>  <br/><br/>【鳶肩格】 <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三字位置上 <br/><br/>自有晚風推楚浪 <br/><br/>不勞春色染湘煙 <br/><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四字位置上 <br/><br/>此地之鳳毛麟角 <br/><br/>其人如仙露明珠(蔡鍔贈小鳳仙) <br/><br/>  <br/><br/>【鶴膝格】 <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下聯第五字位置上 <br/><br/>兩彎恨山黛眉怨 <br/><br/>一襟愁淚玉骨輕 <br/><br/>  <br/><br/>【魁鬥格】 <br/>要求將規定的字分別嵌在上聯首字和下聯末字處 <br/><br/>盼團圓,隔海常灑思親淚 <br/><br/>望統一,桑梓多懷南燕歸 <br/><br/>  <br/><br/>【碎錦格】 <br/>不拘位置,只要在上下聯中嵌入規定的字就行 <br/><br/>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撰之聯: <br/><br/>三強韓趙魏 <br/><br/>九章勾股弦 <br/><br/>其中“三強”爲戰國時韓、趙、魏三個強國,又隱喻科學家錢三強的名字,而“九章”爲首次記載畢氏定理的名著,而又爲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br/><br/>人澹似菊 <br/><br/>品逸于梅 <br/><br/>1944年鄭逸梅50壽辰,南社同仁高吹萬所書的一付賀聯,鄭逸梅本姓鞠,鞠、菊通假。 <br/><br/> 摘自中華楹聯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 <br/>對聯技巧形式略談 <br/><br/>一.合字聯 <br/>上: [八刀]([分]米)&lt;粉&gt; <br/>下: [千里]([重]金)&lt;鍾&gt; <br/><br/>上:[人中王].[人邊王].意圖&lt;全&gt;&lt;任&gt; <br/>下:[天下口].[天上口].志在&lt;吞&gt;&lt;吳&gt; <br/><br/>二.拆字聯 <br/><br/>上:&lt;鴻&gt;是[江邊鳥] <br/>下:&lt;蠶&gt;爲[天下蟲] <br/><br/>上:鉏麂觸&lt;槐&gt;.甘作[木邊之鬼] <br/>下:豫讓吞&lt;炭&gt;.終爲[山下之灰] <br/><br/>三.同旁聯 <br/><br/>上:寂寞寒窗守空寡 <br/>下:退避迷途返逍遙 <br/><br/>上:荷花莖藕蓮蓬苦 <br/>下:崆峒峰嶂崢嶸峨 <br/><br/>四.諧音聯 <br/><br/>上:因荷[何]而得藕[偶] <br/>下:有杏[幸]不須梅[媒] <br/><br/>上:簷下蜘蛛一腔絲[私]意 <br/>下:庭前蚯蚓滿腹泥[疑]心 <br/><br/>五.疊字聯 <br/><br/>上: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br/>下: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br/><br/>上: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br/>下: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br/><br/>六:同字異音聯 <br/><br/>上:長長長長長長長 [常漲常漲常常漲] <br/>下:行行行行行行行 [杭形杭形杭杭形] <br/><br/>上:一盞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br/>下:五言絕對.施施施主之才 <br/><br/>七:異字同音聯 <br/><br/>上:[無山]得似(巫山)好 <br/>下:[何水]能如(河水)清 <br/><br/>上:[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br/>下:[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br/>
9#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43:21 | 只看该作者
八:複字聯 <br/><br/>上:[惡]溪[惡]魚.韓(退之)(退之) [注:韓愈.字退之] <br/>下:[清]國[清]民.康(有爲)(有爲) <br/><br/>上:竹[影]徐搖.心[影]誤疑雲[影]過 <br/>下:楊[花]亂落.眼[花]認錯雪[花]飛 <br/><br/>九:嵌名聯 <br/><br/>上:霜降冬[小雪] <br/>下:春分不[大寒] <br/><br/>上:[藤子丈夫](郭沫若)[注:藤子丈夫.爲沫若筆名.冰心女士亦是] <br/>下:[冰心女士](謝婉瑩) <br/><br/>十:數位聯 <br/><br/>上:[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br/>下:[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br/><br/>上:[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br/>下:[一]簾松翠.[十]裏荷香 <br/><br/>十一.比喻聯 <br/><br/>上:書似青山常亂疊 <br/>下:燈如紅豆最相思 <br/><br/>上:燕入桃花.猶如鐵剪裁紅錦 <br/>下:鶯穿柳絮.卻似金梭織翠絲 <br/><br/>十二.擬人聯 <br/><br/>上: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br/>下:青山本不老.爲雪白頭 <br/><br/>上:岩上古松.伸出龍頭望月 <br/>下:園中嫩筍.擺開鳳尾朝天 <br/><br/>十三:雙關聯 <br/><br/>上:[竹]本[無心].(遇節)豈能&lt;空過&gt; [注:老師嫌學生過節不送禮.學生反對之] <br/>下:[雪]非[有意].(他年)又是&lt;白來&gt; <br/><br/>上: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注:一爲地的裏面.二是地理學之地理.荷花亦是] <br/>下:荷出水面.朱筆點天文 <br/><br/>十四.頂真聯 <br/><br/>上:平[湖](湖)[水](水)平湖 [注:前一字尾爲後一字首,此爲頂真] <br/>下:無[錫](錫)[山](山)無錫 <br/><br/>上:龍卷怒風.風卷浪 <br/>下:月光射水.水射天 <br/><br/>十五.回文聯 <br/><br/>上:處處飛花飛處處 <br/>下:紛紛落葉落紛紛 <br/><br/>上:霧鎖山頭山鎖霧 <br/>下:天接水尾水連天 <br/><br/>十六.隱字聯 <br/><br/>上:一肩風雪三千里 [注:上是轎夫.下爲貓] <br/>下:兩眼乾坤十二時 <br/><br/>上:數聲吹起湘江月 [注:上笛下夢] <br/>下:一枕招來巫峽雲 <br/><br/>十七:破讀聯 <br/><br/>上: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注:可五,三斷句,也可四,四,斷句讀,下亦如此] <br/>下: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br/><br/>上: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注: 可五,五斷句讀,也可七,三斷句讀] <br/>下: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br/><br/>十八:繞口聯 <br/><br/>上:書童磨墨.墨抹書童一脈墨 <br/>下: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煤 <br/><br/>上: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br/>下:河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br/><br/>十九.謎面聯 <br/><br/>上:白蟒過江.頭頂一輪紅日 [注:上油燈.下秤] <br/>下:青龍登壁.身披萬點金星 <br/><br/>上:吳下門風.戶戶盡吹單孔笛 [注:上吹火筒.下,彈綿花.另笛爲中古音入音,爲仄] <br/>下:雲間勝景.家家皆鼓獨弦琴 <br/><br/>二十:啞聯 <br/><br/>上:狗啃河上[和尚]骨 [注:東坡指狗咬著河上的骨時笑問友佛印,而佛印則將有東坡的詩 <br/>下:水漂東坡詩[屍] 的扇子抛入水中.雙方俱都不發一言]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br/>馬蹄韻淺淡. <br/><br/>對聯格律最重要的,爲兩條聯律,分別是句中平仄和句腳平仄 <br/><br/>句中平仄,指一個聯句中每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br/><br/>(以下所舉的,皆是正格,變格不計在此例) <br/><br/>一言句:仄 <br/>二言句:仄仄 <br/>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br/>四言句:平平仄仄 <br/>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br/>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br/>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br/><br/>一至七言,最爲常用,八言以上,視節奏而定 <br/><br/>句腳平仄,指對聯一邊若干句每句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br/><br/>每邊一句:仄 <br/>二句:平,仄 <br/>三句:平,平,仄 <br/>四句:仄,平,平,仄 <br/>五句:仄,仄,平,平,仄 <br/>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br/>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br/>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br/><br/>以此類推 <br/><br/>舉例如下,每邊二句 <br/><br/>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上聯,句中平仄,爲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br/><br/>句腳合每邊二句規則,分別是,憂[平] 面[仄] 下聯相反 <br/><br/>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 下聯,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br/><br/>句腳,[老]仄 頭[平] 平仄幾乎相反相對,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論的 <br/><br/>其他的長句,也大同小異 <br/><br/>剛才舉的,是例子,其他長的,也一樣,另外,句中平仄,還可以 <br/>用相反的,書上允許,看如何與句腳來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br/>你如果出上聯,也可以用仄仄平平,與句腳相組合,舉例你想出每邊三句的上聯, <br/>比如說分別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腳公式是,平,平,仄,這時,你就可以組合 <br/><br/>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br/><br/>這些都合聯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類推(具體參照句中平仄規則) <br/><br/>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規定來組合,不能按 <br/>你自己隨心所欲的創造來組合 <br/><br/>聯律和詩律一樣,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聯儘量不能同字 <br/><br/>具體參考[詩律要求]記住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對聯格律的精華了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對聯的創作也講究辭格的運用。常用的辭格有以下幾種: <br/><br/>一、拆合格 <br/><br/>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例如: <br/><br/>1、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br/><br/>2、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br/><br/>二、鑲名格 <br/><br/>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br/><br/>1、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角)葛亮;風送幽香,鬱鬱畹華梅蘭芳 <br/><br/>2、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br/><br/>3、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內含中藥材名) <br/><br/>三、急轉格 <br/><br/>就是對聯的上下半聯中間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轉變。例如: <br/><br/>1、閒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 <br/><br/>2、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非山乎 <br/><br/>四、回文格 <br/><br/>就是對聯的上下聯各自倒讀和順讀完全一樣,例如: <br/><br/>1、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聯) <br/><br/>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紀曉嵐對) <br/><br/>五、擬人格 <br/><br/>就是利用擬人手法構成的對聯,例如: <br/><br/>1、鴉叫鵲鳴,並立枝頭談風雨;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br/><br/>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br/><br/>六、反詰格 <br/><br/>就是利用反問形成對聯,例如: <br/><br/>1、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羅怕和尚?金錢能贖罪,居然菩薩是贓官?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 <br/>一、比喻法 <br/><br/>“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子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是一副對仗工整、形象鮮明的好聯。它用來比喻一些沒有真才實學、誇誇其談的人,生動而貼切。這樣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個爲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或現象,從而顯示這種事物的性質,啓發人們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較爲抽象的名詞概念,變成爲具體的形象去感染人。 <br/><br/>二、人格化 <br/><br/>不但詩歌、漫畫有這種表現手法,對聯也有。且舉其中的一例:“燭向燈雲:靠汝遮光作門面;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節的一副民間的慶燈對聯。燭、燈、鑼、鼓,都是常見物,但經此擺佈,似是人們的一席對話。燭燃著發光,畢竟是在燈裏面,但只有依傍燈籠作門面,才吸引人“欣賞”;而鼓則訴說因腹空遭受拳頭之苦。彼此處境不同,感受各異。而著一席對話的內容,恰好體現出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br/><br/>把某些自然現象,或者是沒有生命力的東西,表現爲有生命的人的言語或動作,從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這就是“人格化”的特徵。當然,一定手法的表現,要根據一定顯示生活的需要,根據一定主題與構思的需要,不宜隨便亂用,以免弄巧成拙。 <br/><br/>三、問答法 <br/><br/>由於對聯有著排偶特點,上下兩聯之間互爲相關,採取一唱一和的“問答法”,較爲方便。運用這一手法,要求聯詞結構嚴密,呼應自然,從一呼一應中闡明主題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東西通過具體形象去表達出來;另一方面用“答”對“問”,就更便於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索,從而達到深刻顯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br/><br/>從前,有人通過戲臺演戲中的情景,用聯語把舊社會的生涯作一番對照,通俗感人,那戲臺楹聯是:“窮的富的,貴人賤的,睜睜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點點頭原來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財神廟撰聯雲:“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夜來拜,使我爲難。”通過這樣一問一答,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那些財迷心竅者的醜惡面目。 <br/><br/>這種“問答法”,不但反映在階級矛盾上面,而且還反映在描寫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飛來峰有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江西省石釧山坡仙樓有一副對聯:“嶺上梅子熟未?座中木樨香乎?”這兩聯同上述兩聯不同的,就是上下兩句都是問,答案是通過遊人的感受中找尋,更爲有味。 <br/><br/>四、襯托法 <br/><br/>對聯寫作的襯托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側面襯托;一是反面襯托。所謂側面襯托,對主題不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旁邊的有關事物顯示出來,使主題思想含蓄,引人尋味。民族英雄鄭成功祠有一副對聯:“東海望澎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南天留祠宇,雄圖雖渺,稱名則婦孺皆知。”作者並不正面敍述鄭成功當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復臺灣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風景”作示意,接著以“不殊”和“之異”作對立面,襯托上句。這樣,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位民族英雄當年的光輝偉績來。 <br/><br/>五、對比法 <br/><br/>事物的好與壞,是事物矛盾的兩個對立面,這是客觀存在的。但要使人們取得正確的認識,或加深人們的認識,就要突出事物之間的矛盾所在。這樣,就最好是運用“對比法”。俗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即此道理,。運\用“對比法”來寫對聯,亦算常見。例如郭老少年時戲對“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不同的時代,將有不同的作爲。這個“對比法”,形象鮮明,詞意概括。 <br/><br/>六、集句法 <br/><br/>集句,是對聯寫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來,集句成聯的範圍很廣,如集詩句、詞句、貼句、俗語、成語、格言等等。在古代對聯中,集句聯占著很大的分量,這裏,只略舉數例。 <br/><br/>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煙宜雨複宜晴。 <br/><br/>這是用於廣東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對聯,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適宜於描繪亭榭風光。 <br/><br/>有些集句聯,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帶有借意性質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聯:“燈影幢幢,淒絕暗風吹夜雨;獲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上聯是采自唐代元稹詩句中詞意,概括詩人聽到白居易被貶謫時的心情;下聯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詩句中的詞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潯陽江頭聽得瑟瑟聲那時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後人爲追記此古迹而建,自然顯得貼切。 <br/><br/>郭老曾摘取毛澤東同志詞句成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上聯爲《沁園春·雪》詞句,下聯爲《清平樂·會昌》詞句。不但對仗工整,意境亦清新。讀後,愛國主義熱情油然而生,使人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br/><br/>象這樣的“集句法”,它的特點是:用現成的句語,按照對聯的形式格調湊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意境,有時十分渾成,比自己創作的還好 <br/><br/>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44:43 | 只看该作者
主題:最最簡單的聯律(轉) <br/><br/>聯律相當複雜,然掌握最簡單的,足以應付一般的五字七字聯,而五七字聯最常見。最簡單的聯律,就是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二四六錯落。(平仄間隔。例如2平4仄6平,或2仄4平6仄)。另外注意避免三連平或三連仄。平聲收尾爲下聯,仄聲收尾爲上聯。對句只要注意在非不論的位(二四六和尾)和出句韻相反(出句平則以仄對之,仄則以平對之),並儘量避免三連平或三連仄。就齊活。是不是很好掌握?至於馬蹄韻,用於比較不常見字數的聯,。初步入門以後,再行自修;再有,斷句對聯韻起決定作用,因爲複雜,不合本文文題,也不贅述。 <br/>  說不好瞎說,貽笑大方。 <br/>  聯律的錯誤,主要導致讀起來不能上口,比起不工練,或意境不合,應屬小錯。所以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舍律而取“工”“境”也。 <br/>  聯律的錯誤大小 ,依淺見依次排爲:尾韻錯〉要求位置韻錯〉孤平孤仄〉三連平三連仄。 <br/>補充二點: <br/>1、特別是有五言出句中,還應避免出現孤仄孤平,如: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等 <br/>2、兩句以上的出句,每句句尾字也應平仄相間。 <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關於借對(轉貼) <br/><br/><br/>&nbsp;&nbsp;關於借對 <br/>有一些對仗,是借用了同音字或別義字形成工對,叫做借對。 <br/>【諧音借對】 <br/>如《野望》首聯“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br/>“白”對“清”,則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構成了顔色對。這樣的借對,也屬工對。 <br/>這種諧音的借對,多見於顔色對。比如《秦州雜詩》頸聯“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以“珠”諧音“朱”,與“白”相對。 <br/>【別義相對】 <br/>有一些對仗,表面上看起來不對,實際上是用了別義相對,如《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朝”對“顧”用的是“朝”的別義來相對,“下”對“臣”,用的是“下”的別義來相對,而不是用它們在句中的意思。 <br/>另外有一些對仗,要明白其出處才知道是相對。 <br/>比如《曲江二首》之二頷聯“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尋常”對“七十”似乎不對,其實“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尋常”兩字也可當成數目字,與“七十”對得相當工整。象這樣用了別義、典故,要拐一下彎才對上,出人意料的,也屬借對,而且往往被認爲是不俗的佳對,與燈謎的“求凰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Re: 楹聯知識專 <br/><br/>關於“合掌”之忌 <br/><br/>所謂合掌,指的是上下聯講同一個意思。一副對聯,一般字都不多(長聯除外)。撰寫對聯,應當用有限的文字,表達儘量豐富的內容。在數位不多的情況下,如果還意思重復,就沒有多少內容了。這就是要“忌”的道理。下面一副對聯就是合掌的: <br/>   <br/>   長空展翅, <br/>   廣宇翔雲。 <br/>   <br/>  廣宇,就是長空;翔雲就是展翅。下聯的意思完全是重復上聯的。這樣,八個字中,四個字就算白用了。 <br/>  上下聯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況,相對地說要少一些,但部分詞語意思相同者,則時有所見。例如: <br/>   <br/>   神州滋雨露, <br/>   赤縣燦春花。 <br/>   <br/>  此聯後三字,上下意思有別。但“赤縣”就是“神州”的另一種說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這種部分詞語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應當避免。但這種合掌,常常被人忽略,一些長於撰聯的人,有時也在所不免,這就更應引起注意了。 <br/>   “反對”的意思一正一反,“串對”是一句話分成兩半說,上下聯的意思一般不會重復。“正對”則不然。“正對”要求上下聯互相補充,稍不注意,語意就重復了。因此,完全可以這麽說,“正對”是合掌最容易出現的場合。 <br/>  也有同一聯內出現意思重復者。如湖南羊年征聯,有人撰聯如下: <br/>   <br/>   積極地熱情地歡送舊歲; <br/>   高興地愉快地迎接新年。 <br/>   <br/>  此聯用語就不像對聯。下聯“高興地”、“愉快地”意思又雷同。這種雷同,雖然不是出現在上下聯中,也是一種合掌,因此也應當避免。 <br/>   爲了加強對合掌的認識,現特將《楹聯報》王妄君戲擬之《合掌對兩串》轉錄如下。這兩串“合掌對”擬得很好很有啓發性: <br/>   <br/>   其一 <br/>   瞧對看,聽對聞,上路對啓程。後娘對繼母,亡父對先君。醪五兩,酒半斤,掃墓對上墳。乞援雙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駕,丈人無故不光臨。十分容顔,五分造化五分打扮:兩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妝成。 <br/>   <br/>   其二 <br/>   行對走,跑對奔,早晚對晨昏。侏儒對矮子,傻子對愚人。觀浪起,看波興,閉戶對關門。神洲千載秀,赤縣萬年春。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減千分。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關於嵌名聯(轉) <br/><br/>&nbsp;&nbsp;<br/>嵌名,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稱嵌人聯內的有關部位,使上下聯相互對應,以提高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名聯在婚聯及題贈聯中運用較多,嵌法也因情況而多種多樣。嵌字聯大體分爲整嵌和分嵌,分嵌中還可分爲若干種。 <br/>   1.整嵌: <br/>   就是把名字整個嵌人聯語中,並保持名字的整體性。例如: <br/>   <br/>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br/>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br/>   <br/>   上聯爲明代大文學家李夢陽出句,對句是一個與他同姓同名的窮儒生所對。李夢陽想出一個比較刁鑽的聯讓他對,意在戲弄。誰知那個窮懦生順利地對出對句,而且對得如此絕妙,使李夢陽敬佩不已。聯中嵌入四個人名,後邊又將名字運用轉類的手法。 <br/>  整嵌聯在對聯中屢見不鮮,比如下聯: <br/>   <br/>   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祖孫三代,三代三生,衣缽真傳,箕裘永紹 <br/>   言菊朋、吉少朋、言慧珠,藝成一家,一家一業,聲名遠播,技術高超 <br/>   <br/>   聯中一連嵌入六位藝術家的名字,譚氏三傑對言家三傑,,妙不可言。 <br/>   <br/>   2.分嵌: <br/>   即將一個名字拆開,分別嵌入上下聯的有關位置。分嵌中又分豎嵌、橫嵌、遞嵌、暗嵌、叠嵌、反嵌等。 <br/>   (l)豎嵌:一個名稱分嵌於上下聯同一位置的叫豎嵌,豎嵌中又有首嵌、腹嵌、尾嵌和插嵌。 <br/>  分嵌在上下兩聯的開頭叫首嵌,也稱藏頭,類似律詩裏的藏頭詩。如黃賓虹贈蓋叫天(名英傑)聯: <br/>   <br/>   英名蓋世三岔口 <br/>   傑作驚人十字坡 <br/>   <br/>   分嵌在句中的稱腹嵌。如方地山贈作家劉雲若聯: <br/>   <br/>   倦飛知還,雲無心以出岫 <br/>   含睇宜笑,若有人兮山阿 <br/>   <br/>   分嵌句尾的叫尾嵌,也叫藏尾。如劉振威賀黃海章教授壽聯: <br/>   <br/>   樂育英才,早歲聲名揚四海 <br/>   胸懷革命,八旬功績在文章 <br/>   <br/>   分別把名宇有規則地插入聯中的叫插嵌,如一朝臣賀道光皇帝聯: <br/>   <br/>   元後亶聰明,二百載繼繼承承,順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生,道統昭羲農堯舜 <br/>   維皇臻福壽,億萬年綿綿翼翼,治功懋,熙績勳,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輝五色,光華聯日月星辰 <br/>   <br/>   上下聯各在第三斷句的首字上分別嵌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個帝號,而且自然、流暢,頗不容易。 <br/>   (2)橫嵌:一個名字在一聯內分別嵌完的叫橫嵌。如余心樂先生幼年時答塾師聯: <br/>   <br/>   余見心樂余心樂 <br/>   史載可法史可法 <br/>   <br/>   (3)遞嵌:是將一個名稱在上聯橫嵌一部分,再在下聯橫嵌一部分。兩聯橫嵌合起來構成系統,以暗示題旨。如王湘綺贈袁世凱聯: <br/>   <br/>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 <br/>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 <br/>   <br/>   (4)暗嵌:即可嵌之名在改頭換面的情況下出現,一般多用拆字的手法。如一考生諷學政、主考官吳省欽營私舞弊 <br/>  聯: <br/>   <br/>   少目焉能識文字 <br/>   欠金安可望功名 <br/>   <br/>   作者將“省鐵”二字拆開,以拆開之詞義組聯又意思貫通,直戳其痛。 <br/>   (5)叠嵌:就是在一聯中有規律地交叉嵌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如《痂留編》所載一聯: <br/>   <br/>   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br/>   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br/>   <br/>   (6)反嵌:此種嵌字從聯尾開始,往聯首順序而排。請看下聯: <br/>   <br/>   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輒相左 <br/>   藩臣徒誤國,問爾經濟有何曾 <br/>   <br/>   上聯逆嵌爲左季高,即左宗棠,下聯嵌曾國藩。據說曾左兩人心存芥蒂,有人就擬了此聯,說成是他二人相互嘲諷之作。 <br/><br/>七字聯的嵌法格式問題,因所嵌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稱,各種格式可以結合起來運用,不足七言的嵌字格式以此類推,多句聯嵌字以短句爲基礎類推。 <br/>   <br/>  ▲嵌入聯中第一字的叫鶴頂格。如郭沫若所撰一聯: <br/>   <br/>   澤色繪成新世界 <br/>   東風吹復舊山河 <br/>   <br/>   ▲嵌在聯中第二字的叫燕頷格。請看安徽九華山華嚴祠聯: <br/>   <br/>   清華真佛地 <br/>   莊嚴古洞天 <br/>   <br/>   ▲嵌在聯中第三字的叫鳶肩格。下聯是浙江秋謹墓聯: <br/>   <br/>   悲哉秋之爲氣 <br/>   慘矣謹其可懷 <br/>   <br/>  ▲ 嵌於聯中第四字的叫蜂腰格。請看下聯蔡鍔贈小鳳仙聯: <br/>   <br/>   此地之鳳毛麟角 <br/>   其人如仙露明珠 <br/>   <br/>  ▲ 嵌於聯中第五字的叫鶴膝格。如郭沫若贈張重肩聯: <br/>   <br/>   道義能擔肩似鐵 <br/>   精神不動重如山 <br/>   <br/>  ▲ 嵌於聯中第六字的叫雁翎格。如成都杜甫草堂聯: <br/>   <br/>  十年幕府悲秦日 <br/>  一卷唐詩補蜀風 <br/>   <br/>   泰指陝西,蜀指四川。杜甫的詩篇多於秦、蜀寫成。此聯之意借杜甫詩:“《詩經》無蜀風”句。作者是將杜甫詩和《詩經》相提並論的。 <br/>  ▲ 嵌於聯中第七字的叫鳳尾格。如雲南石屏秀山聯: <br/>   <br/>   西南諸峰此獨秀 <br/>   東北一覽小衆山 <br/>   <br/>  ▲ 嵌上聯第四字,下聯首尾的爲鼎峙格。如: <br/>   <br/>   園靜有梅獨嘯傲 <br/>   蘭幽伴竹共芬芳 <br/>   <br/>   聯中嵌入“梅蘭芳”三字,所嵌之處形成品字形故又稱“品字格”。 <br/>  鼎峙格的另一種形式是,上聯嵌首尾字,下聯嵌第四字。如筆者(李岫春先生)題山海關聯: <br/>   <br/>   山連百脈直到海 <br/>   浪湧三關欲摧城 <br/>   <br/>  ▲ 聯中上下聯,首尾各嵌一字的爲雙鈎格。如: <br/>   <br/>   物能致用人求質 <br/>   文可移情意欲明 <br/>   <br/>  有一廣東潮州“韓江酒樓”門聯: <br/>   韓愈送窮.劉伶醉酒 <br/>   江淹作賦.王粲登樓 <br/>   <br/>  ▲ 聯中在上聯首字和下聯尾字嵌字,形成遙相呼應之狀,稱爲魁鬥聯。如韶山聯: <br/>   <br/>   佛子座邊蓮葉碧 <br/>   美人簾底棗花紅 <br/>   <br/>  ▲ 在上聯的尾字和下聯的首字處所嵌字的稱爲蟬聯格。如一國慶節聯: <br/>   <br/>   舉世歌盛國 <br/>   慶雲照新程 <br/>   <br/>  ▲ 嵌於上聯第二字,下聯第六字的爲雲泥格。 <br/>   <br/>   船小兼程說海闊 <br/>   日長正道樂康平 <br/>   <br/>   ▲碎錦格是一種較爲自由的嵌字格式。它不分位置、順逆、字數,故此也稱散嵌格。如: <br/>   <br/>   靈鷲向雲中隱去 <br/>   奇峰自天外飛來 <br/>   <br/>   聯中散嵌“靈隱飛來峰”五字。 <br/>   又如山東益都雲門洞聯: <br/>   <br/>  殿闕不須金鎖閉 <br/>  洞門常有白雲封 <br/>   <br/>  嵌字聯雖然有自己的特定格式,但字異常靈活的特點亦拓展了其包容性,能夠融析字對、疊字對、回文對等多種聯語形式爲一爐,渾成而出新意。嵌宇聯貴在渾成,忌死拼硬湊,尤重別出蹊徑之創新。 <br/><br/>——摘自李岫春編著《楹聯大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br/><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楹聯作法 <br/><br/>&nbsp;&nbsp;關於楹聯的寫法,就一般情況而言,一是要注意楹聯的思想性,即要求觀點正確,內容健康;二是要有針對性,即撰寫、張貼楹聯時,要切合時令、環境、人物、事件、氣氛、行業特點等等,要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學性,即要注意煉字度句,“言之無文,則行之不遠”,楹聯無文采,則索然無味,影響藝術效果;四是要和“橫批”有機地結合起來,橫批是楹聯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畫龍點睛地突出楹聯的中心思想,對楹聯的內容起著補充和烘托作用。 <br/><br/>格律詩對楹聯的影響頗大,某些楹聯,實際上就是從格律詩中派生出來的,因此,傳統的或說是正統的楹聯寫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與格律詩極爲類似的格局和程式。這種傳統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較嚴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現在聲韻、平仄和對仗三個方面。對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在《怎樣作對聯》一文中,作了系統的歸納。現摘錄如下: <br/><br/>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br/><br/>(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復的字。(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br/>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br/><br/>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br/>(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r/><br/>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br/><br/>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br/><br/>對上面的介紹的內容,我們可以歸結爲“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繫,但不能雷同或重復,雷同的對句俗稱爲“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爲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br/><br/>對文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是指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用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br/><br/>以上介紹的是傳統楹聯的作法及程式,隨著對聯藝術的逐步成熟和發展,各種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斷出現,還出現了許多獨特的聯格。 <br/><br/>------ <br/>賦冷秋光, 笛弄清霜。 閑來抹塗淺淡妝。 <br/><br/><br/><br/>&nbsp;&nbsp;<br/><br/>主題:古漢語入聲字現代漢語讀陰平的常用字表 <br/><br/>古漢語入聲字現代漢語讀陰平的常用字表 <br/>——摘自徐志剛《詩詞韻律》 <br/><br/>A 啊 <br/>B 八、捌、剝、逼、憋、鼈、癟(癟三)、撥、缽 <br/>C 擦、插、拆、吃、出、戳、撮 <br/>D 答(答應)、搭、滴、跌、督、咄 <br/>F 發 <br/>G 疙、胳、鴿、擱、割、骨、刮、鴰、郭、聒、蟈 <br/>H 喝、黑、嘿、忽、惚、淴、呼、豁 <br/>J 擊、迹、唧、積、屐、績、緝、激、夾、浹、癤、結、接、揭、掬、鞠、撅 <br/>K 磕、瞌、哭、窟 <br/>L 邋、勒、捋 <br/>M 抹、摸 <br/>N 捏 <br/>P 拍、劈、霹、撇、瞥、樸、潑、泊、撲、仆 <br/>Q 七、戚、嘁、槭、漆、掐、切、曲、蛐、屈、缺、闕 <br/>S 撒(撒手)、塞(瓶塞兒)、殺、刹(刹車)、失、虱、濕、叔、淑、刷、說、縮、朔 <br/>T 塌、剔、踢、帖(服帖)、貼、凸、禿、突、托、脫 <br/>W 挖、屋 <br/>X 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錫、膝、蜥、瞎、歇、蠍、楔、 削 <br/>Y 壓、押、鴨、噎、一、壹、揖、約、曰 <br/>Z 匝、咂、紮、摘、汁、只(一隻)、織、粥、拙、卓、桌、涿、捉、作(作坊) <br/><br/>古漢語入聲字現代漢語讀陽平的常用字表 <br/><br/>B 拔、跋、白、薄、雹、鼻、荸、別、蹩、勃、渤、博、搏、膊、帛、泊、駁、伯、箔、舶 <br/>C 察 <br/>D 達、得、德、狄、荻、迪、的(的確)、滌、敵、嫡、笛、糴、叠、諜、堞、牒、碟、蝶、 疊、毒、獨、讀、瀆、犢、黷、奪、度(忖度)、踱、鐸 <br/>E 額、 <br/>F 乏、伐、筏、罰、閥、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輻、蝠 <br/>G 軋(軋帳)、閣、格、蛤、革、隔、嗝、膈、葛、國、摑、幗 <br/>H 合、盒、頜、核、涸、閡、閤、闔、貉、囫、斛、滑、搳、活 <br/>J 及、汲、級、極、吉、即、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莢、頰、嚼、孑、節、傑、劫、潔、詰、捷、竭、截、睫、局、菊、決、訣、抉、覺、、玨、絕、倔、掘、崛、厥、獗、鐝、蹶、爵、嚼、攫、孓 <br/>K 殼、咳、 <br/>M 沒、膜、 <br/>P 枇、濮、璞 <br/>S 勺、芍、杓、舌、十、什、石、識、實、食、拾、蝕、孰、塾、熟、贖、俗 <br/>X 習、席、襲、媳、檄、匣、俠、峽、狹、硤、轄、脅、協、挾、穴、學、噱(噱頭) <br/>Z 雜、砸、鑿、責、則、澤、擇、賊、紮(掙扎)、軋(軋鋼)、閘、鍘、宅、翟、著、折、哲、蜇、蟄、輒、轍、執、 直、值、殖、侄、職、妯、軸、竹、竺、燭、逐、灼、酌、茁、鐲、啄、琢、卒、族、足、昨 <br/>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47:02 | 只看该作者
對聯術語 <br/><br/>上聯 對聯的前半部分。一副對聯由兩個字數相等的部分組成,古人稱先爲上,故先書的部分爲上聯。上聯一般以仄聲字結尾(亦有極少用平聲字者)。其張貼、懸挂、鐫刻的位置,應在讀者面對方向的右側。上聯又稱出句、上支、上比、對公、對頭……。 <br/><br/><br/><br/>出句 先出而令人後對的句子,多用於應對。一般指上聯,但根據收尾字平仄聲判斷,有的則爲“下聯”,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聲尾,應是下聯)。 <br/><br/><br/><br/>出對 先出的半副對聯。爲應對中的用語,多爲上聯,個別時爲下聯。清·陸以《冷廬雜識·卷四·對對難》:“吾郡有師弟同赴省試,至武林關,天晚關閉,師出對曰:‘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弟應聲曰:‘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br/><br/><br/><br/>對公 即上聯。林芳勝等《古今對聯薈萃》:“上聯……還有人稱作‘對公’……”。參見上聯條。 <br/><br/><br/><br/>下聯 對聯的後半部分。一副對聯由兩個字數相等的部分組成,古人稱後爲下,故後書的部分爲下聯。下聯一般以平聲字結尾(亦有極少用仄聲字者)。其張貼、懸挂、鐫刻的位置,應在讀者面對方向的左側。下聯又稱對句、下支、下比、對母、對尾……。 <br/><br/><br/><br/>對對 ①後對的半副對聯。爲應對中常用語。多爲下聯,個別時爲上聯。②對成句子之意,前一“對”字爲動詞,組成動賓結構的詞語。《對類引端》:“對對者,整對出比之字與意也。出比三字五字,則以三字五字對之,出比七字以至十餘字,則以七字十餘字對之,如門之一對,履之一對,襪之一對。務使長短相齊、廣狹相等,不容有銖黍之訛,故謂之對對。” <br/><br/><br/><br/>全聯 猶言“上下聯”。呂雲彪《楹聯作法》:“全聯之平仄,須處處調和順達。” <br/><br/><br/><br/>半聯 半副對聯,指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産生半聯的原因,一是歷史久遠,其中的半副聯實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見原文記載;二是有影響的絕對,尚未征得好的結果。近代著名半聯較多,如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陰謀的“本莊滿清平,打出二張一萬。” <br/><br/><br/><br/>單聯 ①即半聯(上聯,或下聯)。②與套聯相對,稱一副聯爲單聯。常江《中國對聯譚概》:“上聯(出句)、下聯(對句)合爲一聯,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可稱之‘單聯’”。 <br/><br/><br/><br/>套聯 由兩副以上對聯構成的內容相關、字數相等、同時用於同地的一組對聯。常江《中國對聯譚概》:“在某些情況下,作者難以用一副對聯把意思說完,不得不同時創作兩副或兩副以上的單聯。我把這種現象叫做‘套聯’。”套聯與單聯相對而言,數量極少。清人王續曾爲北京“天源醬園”四字“作注”:“天高地厚千年業,源遠流長萬載基,醬佐鹽梅調鼎鼐,園臨長安勝蓬萊。”這實爲一組套聯,即“天高”句、“源遠”句爲一聯,“醬佐”句、“園臨”句爲另一聯。 <br/><br/><br/><br/>支 一源分流曰支。《新唐書·驃國傳》:“海行五日,至佛代國,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取其意,對聯分爲兩支,上聯稱上支,下聯稱下支。 <br/><br/><br/><br/>比 本指並列部分,在對聯中可表示爲“支”,即上聯或下聯。陳方鏞《楹聯新語》:“長聯最不易著筆,凡氣勢未足,無甚意識之輩,每難免堆砌支離,間有句調似時文者,雖製成兩大比,熟極如流,亦奚足取。” <br/><br/><br/><br/>副 ①量詞單位,器物“一對”或“一套”。取其“一對”的含意,對聯以副計量,上下聯(全聯)合稱“一副對聯”。古時表爲“幅”,因“幅”之意常爲單數(一),現已不用。②次要的。③符合,相稱。 <br/><br/><br/><br/>言 ①字。詩體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數計算,如五言、七言……對聯則以上聯(或下聯)的字數計算,如“願聞己過;求通民情”爲四言;“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爲七言。長句,尤其是長聯,一般稱字,而不論言,如昆明大觀樓長聯稱百八十字聯,而不稱九十言聯。②話,言論。如集禊帖字聯:“極陳萬言古今盡;俯視一氣天地間。”③講,說。如巧對:“鸚鵡能言難似鳳;蜘蛛雖巧不如蠶。” <br/><br/><br/><br/>字 ①文字。《說文解字·敘》:“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對聯有“集字”一法。②文字的數量。一副對聯的字數爲全聯文字數量的總和。如:“願聞己過;求通民情”爲八字;“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爲十四字;昆明大觀樓長聯爲一百八十字。③人的表字。如梁章鉅,字閎中,一字茝林。 <br/><br/><br/><br/>扁 通匾,同額,常連用稱匾額。清·梁章鉅《楹聯叢話》:“撫桂林時,東偏有懷清堂,爲百文敏公題扁。” <br/><br/><br/><br/>顔 即題匾額處,門楣。《新唐書·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顔以寵之。” <br/><br/><br/><br/>額 懸於門屏之上的牌匾。南朝宋·羊欣《筆陣圖》:“前漢蕭何善篆籀,爲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 <br/><br/><br/><br/>幛 用於喜慶、哀挽等場合的交際禮品,有喜幛、壽幛(祭幛、祭軸)等。以整幅的絲綿織品爲之,上題綴文字,一般不要求與聯相配。《應世文件作法詳解》:“幛有橫豎的分別,橫幛通俗叫作‘額子’,豎幛通俗叫做‘幛子’。” <br/><br/><br/><br/>橫披 ①長條形的橫幅書畫,其軸在左右兩端。宋·米芾《畫史·唐畫(附五代)》:“荊浩畫,畢仲愈(將叔)處有一軸,段緘家有橫披。”②相當於橫額,常與春聯配合使用,多爲紙制,亦稱橫幅、橫疋、橫頭。 <br/><br/><br/><br/>虛額 不直書地名,或用典,或擬景,更具文采的橫額,如南昌滕王閣的“仙人舊館”,《紅樓夢》中的“有鳳來儀”、“杏簾在望”。 <br/><br/><br/><br/>實額 直書該處地名、店名的橫額,如“黃鶴樓”、“同仁堂”。 <br/>------ <br/><br/>--------------------------------------------------------------------------------<br/><br/>--&nbsp;&nbsp;作者:mutter2266<br/>--&nbsp;&nbsp;發佈時間:2004/12/6 下午 09:18:00<br/><br/>--&nbsp;&nbsp;<br/>防孤平 <br/>五言句第2字及七言句第4字必須防孤平。 <br/>如該字是平聲字,則必需在其左邊或右邊有一個平聲字。 <br/>如該字屬仄聲的不在此限。 <br/>拗句 <br/>近體詩有時出現平仄不依常的句子,這叫做拗句。 <br/>孤平是拗句的一種,救法叫做『本句自救』。 <br/>另外,拗句又分小拗和大拗。 <br/><br/>小拗:改句末第3字(即五言句第3字,七言句第5字)就是『小拗』。 <br/>小拗不需救。 <br/>大拗 必需用下句救,叫做『對句相救』。 <br/><br/>工對與寬對 <br/>詞性相同,而細分類也相同的,就是工對。 <br/>例: 一對三,高對低,天對地,風對雨,山對海。 <br/><br/>詞性相同,但細分類不同的,只算是寬對。 <br/>例: 夢對人,鶯聲對秋色,青天對白髮。 <br/><br/>流水對與並肩對 <br/>上下句連成一氣的,或在時間上先後發生的,就是流水對。 <br/>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r/><br/>上下句在同一時間發生的,就是並肩對。 <br/>例: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br/><br/>錯綜對 <br/>上下句字詞交錯謂之錯綜對。 <br/>例: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br/>(六幅對一段,湘江水對巫山雲。) <br/><br/>扇面對(隔句對) <br/>單句與單句對仗,雙句與雙句對仗。 <br/>例: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br/>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br/>【煉字】 <br/><br/>學習對偶,即爲作詩之預備,然面對偶雖工,假如不知煉字之法,則易犯渙散之病例,全句精彩,無由可見.前人所以有吟成五個字,用盡一身心之說,可見煉字之難,實爲學詩者最切要之功夫.不論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煉一字,或一句中煉兩字,下筆之時,煩要加意推敲,茲舉數例於後. <br/>【五言煉第二字】 <br/>海暗三山雨 花明五嶺春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br/><br/>【五言煉第三字】 <br/>山勢雄三輔 關門扼九州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br/><br/>【五言煉第五字】 <br/>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br/><br/>【五言煉第二第五字】 <br/>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幹,潮平兩岸閑,風正一帆順 <br/><br/>【七言煉第二字】 <br/>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br/><br/>【七言煉第五字】 <br/>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br/><br/>【七言煉第七字】 <br/>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青楓江上孤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br/><br/>【七言煉第二第五字】 <br/>雪霽山門迎瑞日,雲開水殿侯飛龍,魚含月影隨雲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br/>【節奏】 <br/><br/>積字而成句,積句而成詩,句之妥洽與否,詩之工拙判焉.故欲學作詩,必先學造句.造句之節奏若然輕靈流動,則全詩風采飛揚. <br/>【五言】 <br/><br/>一四句 <br/>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 <br/>二三句 <br/>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br/>三二句 <br/>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 <br/>四一句 <br/>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br/>三頓折句 <br/>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br/><br/>【七言】 <br/><br/>一六句 <br/>山/動將崩未崩石,松/浮欲盡不盡雲 <br/>二五句 <br/>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九枝花 <br/>三四句 <br/>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br/>四三句 <br/>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br/>五二句 <br/>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br/>三頓折句 <br/>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br/>【點眼】 <br/><br/>作詩點眼,猶如畫龍點睛,詩無眼則佳處不見,龍無睛則神采盡失,所以學詩即知煉字造句之後,必須知點眼之法.眼要挺要響,用實字則挺,用動字則響,全在下筆之時,細經揣摩.五言詩點眼在第三字,七言詩點眼在第五字。 <br/>【五言】 <br/>點實字眼: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br/>點動字眼:如日氣含殘煙,雲陰送晚雷 <br/>【七言】 <br/>點實字眼:如東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殘客未回 <br/>點動字眼:如鶯傳舊語嬌春日,花整晨妝對曉風 <br/>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49:35 | 只看该作者
對仗的種種類格 <br/>● 龔 焱 <br/><br/>關於對仗的講究,古人總結出許多類格。《文心雕龍》說對仗有四種對,即言對、事對、正對、反對。《詩苑類格》說:“唐上官遊韶謂詩有六對。一曰正名對,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類對,花葉草茅是也;三曰連珠對,蕭蕭赫赫是也;四曰雙聲對,黃槐綠柳是也;五曰疊韻對,彷徨放曠是也;六曰雙擬對,春樹秋池是也”。後來,這種對仗類格日漸增加,《文鏡秘府論》綜合元兢《髓腦》的六種對,皎然《詩議》的八種對及崔氏《唐朝新定詩格》的三種對,合而爲二十九種對。這二十九種對中,或許由於千載以前在海外寫定,或許輾轉傳抄,錯誤脫漏之處很多。因此有些例句,使人感到義例不明,無所適從。另外,前人所流傳下來的各種對仗類格,有的是屬講究如何字面對仗的;有的是屬於琢磨句式對仗的。爲便於理解,現在將它們分爲“用字對仗法”與“琢句對仗法”,分述如下。 <br/><br/>(一)用字對仗法 <br/><br/>1.正名對——又名“的名對”、“名正對” <br/><br/>正名對的特點在於“正”。凡作對聯,正正相對。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穀;上句安東,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這樣的對仗稱爲正名對。初學對聯,宜用正名對。 <br/><br/>如:東圃青梅發, <br/>西園綠草開。 <br/><br/>上聯中的“東”與“西”。“園”與“圃”、“青”與“綠”、“梅”與“草”、“開”與“發”都是正名對。 <br/>又如: <br/>送酒東南去, <br/>迎琴西北來。 <br/><br/>“迎”、“送”與“去”、“來”都是廣義詞,“東南”、“西北”都屬於方位詞的範疇,所以是正名對。 <br/>又如: <br/>邊月隨弓影, <br/>  胡霜拂劍花。 <br/><br/>雲光鬢裏薄, <br/>月影扇中新。 <br/><br/>2.雙擬對 <br/>所謂雙擬對是在上下兩聯中,以一物比擬另一物,即“比、興”的“比”。 <br/>如: <br/>  議月眉欺月, <br/>  論花頰勝花。 <br/><br/>  上聯中有兩個月字,中間隔以“眉欺”二字;下聯提到兩個花字,中間嵌入“頰勝”二字。字雖重復出現,但卻是兩個複合詞中的主要成分。有獨立的意義。而上下兩聯,用了兩個比喻,所以叫“雙擬”。 <br/>又如: <br/>  夏暑夏不衰; <br/>  秋陰秋未歸。 <br/><br/>  3.疊字對,又稱連珠對,或聯綿對。如: <br/>  望日日已晚; <br/>  懷人人下歸。 <br/><br/>  煙離離萬代, <br/>  雨絕絕千年。 <br/><br/>  無邊落木蕭蕭下: <br/>  不盡長江滾滾來。 <br/><br/>  江天漠漠鳥雙去, <br/>  風雨時時龍一吟。 <br/>  像這樣一文再讀,二字雙來,語意聯綿,則稱疊字對、連珠對或聯綿對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1:59:41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對仗的種類 (詩詞津梁) <br/><br/>關於對仗的種類,自古至今沒有統一分類的標準,各種書上所列類格各異。《文心雕龍.麗詞》列出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四類;《詩苑類格上》說,唐代上官遊韶謂詩有六對,即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擬對;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剛(弘法大師)之《文鏡秘府論》稱對仗有29種類格。詩詞格律專家王力教授,認爲"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詩詞格律》38頁)他在《漢語詩詞律學》中,按照傳統的詞的分類(主要是名詞的細分)將對仗分爲11類,每一類中又分若干種,共28種。爲了初學者便於掌握,這裏試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對仗的分類,一是以對仗的工整程度來分類,二是介紹至今仍常用的幾種對仗的類型。其中有交叉和重疊的地方,作些必要的說明,儘量避免費辭。 <br/><br/>對仗按其工整程度來講,一般分爲兩種,即工對與寬對。 <br/><br/>工對要求對仗得工整嚴謹。不僅要求同類詞相對,而且相對的詞範疇越小、關係越親近、字面越對稱,則對仗越工。古時並沒有現代語法中那些詞類術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時候,有人把字分爲實字、虛字,動字、靜字等。王力教授按漢語現代詞類系統(現在語法學界對詞的分類意見還不完全統一),根據律詩對仗的特點,把詞分爲九類: <br/>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 ;4.顔色詞;5.方位詞;6.動詞; 7.副詞; 8.虛詞;9.代詞。 <br/><br/>所謂詞的範疇最小、關係最親近、字面最對稱主要是名詞。舊時把名詞又分爲天文、時令、地理、器物、宮室、衣飾、飲食、文具、文學、草木、鳥獸、魚蟲、形體、人事、人倫等門。各門中又分爲若干類。同一門相對便工,同類相對更工。例如毛澤東《長征》: <br/>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 <br/>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br/>"五嶺"和"烏蒙",同屬地理門中的山名對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詞連綿字;"騰"和"走"都是形體動詞"細浪"和"泥丸"都是細小的形象,亦屬地理門。"金沙水"和"大渡橋"同屬地理門中的專門地名;"拍"和"橫"都是形態動詞;"雲崖"和"鐵索"同屬地理門中的地形地物名;"暖"和"寒"同是形容氣候的。這兩聯都是極工的對仗。 <br/><br/>有的名詞雖不屬同一門類,但是相鄰,如天文對時令、地理,器物對衣飾等,也能成爲工對。毛澤東《送瘟神》(其二): <br/>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爲橋。 <br/>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br/>"雨"對"山",前者屬天文門,後者屬地理門,鄰類相對;"天"對"地",前者屬天文門,後者屬地理門,也是鄰類相對。其餘"紅"對"青","隨心"對"著意","翻作"對"化爲","浪"對"橋";"連"對"動","五嶺"對"三河","銀鋤"對"鐵臂","落"對"搖",都是關係親近、字面對稱的相同詞類。所以這兩聯也是很工的對仗。 <br/><br/>有些詞既不同門類,也不相鄰,但在文學作品或言語中常常平列的字,如詩酒、花鳥、人地、金玉等,也算工對。例如: <br/>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杜甫《不見》) <br/>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br/>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白居易《感春》) <br/>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 <br/>錢鍾書說:"律體之有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著屬。愈能使不類爲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並例舉了中晚唐與孟郊並稱爲"苦吟詩人"的賈島的:"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一聯中的"潭"與"樹"、"影"與"身"皆不同類,但成爲極工的一聯。詩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流淚。"(《談藝錄》185頁)可見這種"使不類爲類"的對仗,以雕琢爲工,鑄字煉句取勝,須得下番苦工的。 <br/><br/>對仗用數詞、顔色詞、方位詞可以爲工整增色。例如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br/>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br/>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br/>這首詩中的數詞---"兩"對"一","千"對"萬";顔色詞---"黃"對"白","翠"對"青";方位詞---"西"對"東"。所以歷來被譽爲對仗極工整的一首絕句。又如毛澤東《答友人》頷聯: <br/>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br/>這一聯裏的"竹"與"霞","淚"與"衣",都是名詞,但不同門類,字面亦不對稱;可是因爲有了"斑"與"紅"顔色詞對顔色詞,"一"與"萬","千"與"百",數詞對數詞,形成工整的氣氛,這一聯也可視爲工對。 <br/><br/>工對中連綿字只能跟連綿字相對。連綿字當中又分名詞連綿字,形容詞連綿字,動詞連綿字,副詞連綿字。相對的連綿字必須詞性相同。連綿字用得好,也能爲對仗的工整增色。例如: <br/>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 <br/>詩思沈浮檣影裏,夢魂搖曳櫓聲中。(戴復古《月夜舟中》) <br/>天際欲銷重慘澹,鏡中閑照正依稀。(韓琮《霞》) <br/>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毛澤東《送瘟神》之一) <br/><br/>在一聯對仗中,只要多數位對得工整,就是工對。譬如李商隱《無題》中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身無"對"心有","彩鳳"對"靈犀","雙飛"對"一點",都非常工整;而"翼"對"通",卻不怎麽工整;"通"爲不及物動詞,在這裏可作爲名詞用,整個對仗還是工整的。 <br/><br/>有些對仗並不具備上述條件,但因它對仗的方式巧妙,也算工對,這些留待介紹對仗類型時,再作說明。 <br/>舊時做詩學對仗,爲追求工整,學童還要學兩類書。一類是對韻書,就是前面提到的《笠翁對韻》、《聲律啓蒙》、《訓蒙駢句》等;還有一類是辭藻對偶門類書,如《詩腋》、《詞林典腋》等。前者是要熟讀背誦的;後者一般不要求背誦,只要求抄寫,既練小楷,又加深對各門、各類相對的辭藻的印象,應用時可以按圖索驥去查找。對韻書是以平聲30韻爲綱,把對仗編成歌訣,既學對仗,又記詩韻,還可以學到不少典故。在《近體詩的押韻》一章中介紹了《笠翁對韻》一東韻的一段對偶歌訣,下面再介紹《聲律啓蒙》中典故較多的六魚韻三段對偶歌訣。 <br/><br/>有對無,實對虛,作賦對觀書。綠窗對朱戶,寶馬對香車。伯樂馬,浩然驢,戈雁對求魚。分金齊鮑叔,奉璧藺相如。擲地金聲孫綽賦,回文綿字竇滔書。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築;既逢周後,太公舍渭水之漁。 <br/><br/>終對始,疾對徐,短褐對華裾。六朝對三國,天祿對石渠。千字策,八行書,有若對相如。花殘無戲蝶,藻密有潛魚。落葉舞風複高下,小荷浮水卷還舒。愛見人長,共服宣尼休假蓋;恐彰己吝,誰知阮裕竟焚車。 <br/><br/>麟對鳳,鼈對魚,內史對中書。犁鋤對耒耜,畎澮對郊墟。犀角帶,象牙梳,駟馬對安車。青衣能報赦,黃耳解傳書。庭畔有人持短劍,門前無客曳長裾。波浪拍船,駭舟人之水宿;峰巒繞舍,樂隱者之山居。 <br/><br/>這三段歌訣中有從《史記》、《漢書》、《晉書》、《說苑》、《天臺山賦》以及傳說中引出的典故23個。不是說,老同志啃大部頭古典書籍,精力不濟嗎?一席盛宴胃口吃不消,不仿來點小吃零嘴。翻翻這類對書,看看注釋,查查原著,可能是蠻有味兒的。 <br/><br/>下面再介紹《詞林典腋》地理門中的"春山"、"秋山"條目,(爲了醒目,酌改排列格式): <br/>春山:送青/橫翠 青帳/畫屏 石橫/林密 花香/泉韻 歌鶯/戲蝶 繡嶺/煙溪 紅點杜鵑/白分蝴蝶 白雲四面/綠柳前頭 千峰雷雨/百和花香 <br/>秋山:白雲/黃葉 清高/碧瘦 朝爽/夕佳 斷壁/疏林 雲霞現/風月清 崖楓老/路菊香 螺黛淺/畫圖寬 竹兼露密/藤與風長 削成青玉/截斷碧雲 <br/><br/>上海書店出版社82年影印出版的清.湯文璐編著的《詩韻合璧》,附有《詩腋》和《詞林典腋》,可惜字太小,編排不醒目,沒有標點符號,缺乏必要的注釋。如果加以編排、標點、注釋,重新出版,也可以作爲學舊體詩的工具書。 <br/><br/>舊時學對仗除讀上述兩類之外,還要應對----老師出上句,學生應下句。童年跟一位老塾師學經,附帶學詩。他很重視應對。據他說,應對如何,不僅考核你對仗的水平,而且還反映你的志向、品德等等。我的家鄉---江蘇南通---清末出了個狀元---張謇(中國近代工業、教育的創辦人之一)。幼時學詩,老師出的上句是"人騎白馬門前去",張應以"我踏金鼇海上來"。消息傳出,鄉里都誇這孩子將來大有出息,父母大喜,於是傾家供其念書。我的那位老師,這故事不知講過多少次。他給我講的經,講的詩,幾乎都忘光了,這故事還記得。舊時之所以對學童強調學對仗,還與八股文有關。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作文,格式是固定的----八股。"八股文實駢儷之支流,對仗之引申。"(錢鍾書《談藝錄》32頁) <br/><br/>寬對是與工對相對而言的。它只要求詞性相同,門類不必相同;意義基本相對,不要求逐字相對。如毛澤東的《吊羅榮桓同志》的頸聯: <br/>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爲大問題。 <br/>"長征"與"戰錦\"對,"不是"與"方爲"對,但"難堪日"與"大問題",雖同是名詞,卻不同門類,亦不逐字相對。又如《和柳亞子先生》頷聯 <br/>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br/><br/>"三十一年"與"落花時節",除"年"與"節"同屬時令門類,字面相對外,其餘三字都不相對,但四字都屬時間概念,意義相對"還"與"讀",都是動詞;"舊國"與"華章",同爲名詞,但不同門類。跟上一聯相比,這一聯工整的程度更寬一些,也可以叫做半對半不對;又因其上下兩句中一些字雖不合對偶的條件,但是意思是對稱的,所以又叫"意對"。律詩首聯的對仗本來可用可不用,所以常見用半對半不對的,如: <br/>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陳子昂《送魏大從軍》) <br/>遠渡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李白《渡荊門送別》) <br/>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 <br/><br/>這類寬對也有人用於頷聯的。如杜甫《月夜》頷聯: <br/>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br/>又如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頷聯: <br/>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br/>前人律詩頸聯大多較爲工整。如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br/>首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散行) <br/>頷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意對) <br/>頸聯---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寬對) <br/>尾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散行) <br/><br/>工對在修辭美、和文字整齊美上有其優長,但其過於拘謹,往往束縛作者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形式服從內容,作詩不應該爲了追求工對損害內容,而是要在充分抒情達意、深化意境的前題下,該工則工,該寬則寬。寬對雖然其工整嚴謹不如前者,但詠物抒情較前者方便,而且若對得好,別有風致。王力"一般地說,宋詩的對仗比唐詩纖巧;但是宋詩的藝術水平反而比較底。"這是就總體而言的。但宋代蘇軾、陸遊等詩人的許多律詩,詩風雄渾豪邁,想象豐富,善用比喻,藝術水平很高。這和他們善用對仗有很大關係。尤其是陸遊,沈德潛說他:"七言律隊仗工整,使事熨貼,當時無與比埒。"(《詩話晬語》)現代學者錢鍾書先生對其評價更高:"放翁比偶組運之妙,冠冕兩宋。\"(《談藝錄》118頁)錢先生對蘇軾的評價也很高:"唐人衰楓之語,一入東坡筆下,便爾旖旎纏綿,真所謂點鐵成金,脫胎換骨者也。"(同上121頁)蘇、陸作品中的對仗,在深化意境的前提下,該工則工,該寬則寬。前面介紹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就是一例,"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由於用生動的比喻,闡發了人生哲理,語言自然流暢,因而萬口傳誦,還被濃縮爲"雪泥鴻爪"的成語典故,至今仍被廣泛運用。陸遊《遊山西村》的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明花暗又一村。"是一聯對偶極工的"就句對"(後面介紹對仗類型時還要說明"就句對"亦是工對),狀景委婉明麗,同時由於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人們不論幹事業、做學問,都會遇到類似的境界,因而常被人引用,至今傳誦不衰。陸遊《夜泊水村》: <br/>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br/>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br/>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br/>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br/><br/>這首詩的頷聯是寬對,出句三仄尾;頸聯半工半寬,雙拗一救。這兩聯用典精當,語言流暢,國仇未報、壯士空老的激憤之情躍然紙上。這也就是《紅樓夢》裏林妹妹所說的"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奇句"。 <br/><br/>初學者,最好先在工對上下點工夫,把各類詞性搞清楚,把對仗的基礎打好,然後再學寬對。寬對做得好,很不容易,它雖然修辭美、整齊美不如工對,但它更講究寓意深刻、比喻恰當、形象生動、語言流暢。錢鍾書寫道"律詩之有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爲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談藝錄》185頁)唐人賈島,專以雕琢爲工,鑄字煉句取勝,時稱"苦吟詩人"。他寫了一首題爲《送無可上人》的五律,其頸聯爲:"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詩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詩人撮合不類爲類,下了多大的苦工。 <br/><br/>對仗除按工整的寬嚴程度分爲工對、寬對之外,還有按其他標準來分類的。下面分別介紹按不同標準分類的常見的十一種類型: <br/>甲.按上下兩句的關係來分,有以下類型: <br/><br/>(一)正對。 出句、對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並立的,相互補充,相互烘托。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澤東《長征》)"破帽遮顔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魯迅《自嘲》)"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登樓》)這類對仗雖然上下兩句意思同一方向並立的,但各具意義,內容並不相同。正對上下兩句的內容,須力避同義、近義。因爲短小的近體詩中須包含豐富的內容,若出現重復內容,哪怕是一點,也會使詩作顯得臃腫、蒼白。 <br/><br/>(二)反對。 出句、對句的意思反向並立,具有強烈對比、映襯作用。"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自嘲》)"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這類對仗揭示矛盾尖銳,表達愛憎分明,形象對比強烈,做得好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br/><br/>(三)流水對。 上下兩句的意思是延續的,兩句只可連貫起來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顛倒,像水順流而下,故稱流水對。如"宜將餘勇追窮寇,不可沾名學霸王。"(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和郭沫若同志》)"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魯迅《題三義塔》)"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秋興》)前面介紹的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的頷聯、頸聯都是流水對。流水對用得好,一氣呵成,語意連貫,如行雲流水,亦可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br/><br/>乙.以調字遣詞的方法,增強對仗的修辭美、工整氣氛,有如下類型: <br/>(四)借對。 又稱"雙關對"、"假對"。有借義、借音兩種。 <br/>借義對:一字多義的,詩中用甲義,同時又借其乙義或丙義跟聯句中相應的字相對。如毛澤東《到韶山》中"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看上去,"犧牲"和"日月"不能相對,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名詞。但"犧牲"還有另一意義----古代把作爲祭品的牲畜稱爲"犧牲"。這樣,"犧牲"作爲名詞,就可以對"日月"了(按上下兩句的關係看,這一聯還是流水對;按"犧"與"牲"相對,"日"與"月"相對,這一聯又是"就句對",所以這一聯分屬三型)。杜甫《曲江二首》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怎麽能對"七十"呢?原來古代八尺爲尋,一丈爲常,"尋常"作爲數目,就可以對"七十"了。溫庭筠《蘇武廟》中的"回日樓頭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鎧甲"的"甲"借"甲乙"的"甲","丁壯"的"丁"借"丙丁"的"丁","甲"、"丁"同爲天干,互爲對仗,極爲工整。 <br/><br/>借音對:甲字的發音跟乙字的發音相同,詩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聯句中的相應的字相對。如李商隱《錦瑟》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字發音與顔色詞"蒼"字同,所以可與同爲顔色的"藍"字相對。孟浩然《裴司士見訪》中的"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楊"與"羊"同音,可與"雞"相對。杜甫《秦州雜詩》中的"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珠"與"朱"同音,可與"白"相對。郭沫若《詠邱少雲烈士》中的"戳穿紙虎功長在,縛住蒼龍志不磨。""紙張"的"紙"與顔色的"紫"同音,所以與"蒼"字相對。 <br/><br/>借對做得好,可爲對仗工整增色,但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學修養,例如魯迅《贈畫師》首聯:"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是一聯極工的對仗。意思是由於南京國民黨當局的反革命文化圍剿,漫天白色恐怖,文壇百花凋零。原來南京在唐朝曾有"金陵"、"上元"、"白下"等名稱。詩人巧妙地選擇了"白下"以代表南京國民黨當局。這樣,"白"對"蒼",顔色對顔色;"下"(與"地"同義)對"天",地理對天文,非常工整。 <br/><br/>(五)就句對。 也叫"當句對"、"句中對",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詞語自成對仗,同時又與另一句成對。例如毛澤東《解放軍佔領南京》的頷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虎踞"與"龍盤","天翻"與"地覆"分別構成工對,同時兩句又構成對仗。又如杜甫《登岳陽樓》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其中"吳"與"楚"、"東"與"南"、"乾"與"坤"、"日"與"夜"分別構成同類對,同時兩句又構成對仗。李商隱《二月二日》的頷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中的"花須"與"柳眼"、"紫蝶"與"黃蜂"各自成對,同時兩句又構成對仗。這種對仗,即使上下句相對的詞類不同門類,因其既自對又相對,雖寬亦工。例如杜甫《閣夜》尾聯:"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粗看是寬對,細看,"臥龍"與"躍馬"人名對人名,"人事"與"音書"同屬人事門,這一聯既自對又相對,可列爲工對。要學好就句對,須掌握名詞的門類系列,具備工對功底。 <br/><br/>(六)掉字對。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作對仗。這種對仗也是古詩中常見的,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對很多,用得很精妙,如《曲江對酒》的頷聯"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出句中的兩個"花"字與對句中的兩個"鳥"字相對;《江村》的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出句中的兩個"自"字與對句中的兩個"相"字相對;《白帝》的頸聯"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出句中的兩個"馬"字與對句中的兩個"家"字相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出句中的兩個"峽"字與對句中的兩個"陽"字相對。掉字對同時也是"就句對"。看:"桃花"與"楊花"對,"黃鳥"與"白鳥"對;"自去"與"自來"對,"相親"與"相近"對;"戎馬"與"歸馬"對,"千家"與"百家"對;"巴峽"與"巫峽"對,"襄陽"與"洛陽"對。掉字對實際上是"同字對"與"就句對"的結合,所以更能增加對仗工整的氣氛,同時讀起來朗郎上口,顯示其音律美。還有一種"借音掉字對",就是在同一句中用音同義不同的字作對仗,如白居易《放言》(其五)的頸聯"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這一聯出句的"世"與"死",對句的"身"與"生"都是音同義不同的字,工仗更爲別致。這類對仗也是比較難作的,作者須具有相當的修辭素養。 <br/><br/>丙.用調字遣詞的方法,既增強對仗修辭美又增強音律美,除上述掉字對外,還有: <br/>(七)疊字對。 又稱"連珠對",就是在聯句中用疊字。例如毛澤東《冬雲》的頷聯"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其中"滾滾"對"微微"便是。古詩中疊字對是常見的,如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的頷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崔顥《黃鶴樓》的頸聯"晴川瀝瀝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杜甫《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歌中疊字用得好,表情達意或強烈、或委婉、或深沈;狀物描景繪聲繪色,可見可聞;並且讀起來擲地有聲,顯示其音律美,但用得恰到好處卻不太容易。例如形容流水,有潺潺、汩汩、滔滔、滾滾、湍湍等疊字,用哪一組疊字最適合,則應視水流的流量、速度、形態,以及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等而定,還要平仄合轍。 <br/><br/>(八)雙聲、疊韻對。 聲母相同的連綿字叫雙聲詞,韻母相同的連綿字叫疊韻詞。例如"依稀"兩字的韻母都是"i",這連綿字就叫疊韻詞;"彷佛"兩字的聲母都是"f",這連綿字就叫雙聲詞。雙聲詞互對叫雙聲對;疊韻詞互對叫疊韻對。如許渾《尋周煉師不遇》:"零落槿花雨,參差荷葉風。""零落"和"參差"都是雙聲,這對仗就稱雙聲對;朱淑真《元夜》"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繾綣"、"朦朧"都是疊韻,這對仗就稱疊韻對;魯迅《悼柔石》:"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依稀"和"變幻"都是疊韻詞,這對仗也稱疊韻對。學做雙聲疊韻對須掌握較豐富的連綿字和必要的聲韻知識。 <br/><br/>丁.結構特殊的對仗: <br/>(九)隔句對。 又稱"扇面對"。四句組成的兩個對仗,與一般結構不同,它第一句跟第三句相對,第二句跟第四句相對。例如:白居易《夜聞箏中彈蕭湘神曲感舊》前四句: <br/>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br/>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br/>這實際上是一副上下聯各十字平仄相同的對聯。又白詩《酬劉主簿》中的: <br/>我隨鵷鷺入煙雲,謬上丹墀爲近臣; <br/>君同鸞鳳棲荊棘,猶著青袍作選人。 <br/>這實際上是一副上下聯各十四字平仄相同的對聯。扇面對在詩中不多見,而在詞裏面,如《沁園春》、《望海潮》等長調中卻是常見的。 <br/><br/>(十)錯綜對。就是在一聯中相對稱的字或詞錯了位。如毛澤東《吊羅榮桓同志》頸聯:"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這一聯中"大鳥"與"老鷹"對稱,可是錯了位置。劉禹錫《始聞秋風》首聯:"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這一聯中"君"與"我"對稱,也錯了位置。有的對仗錯位不只一字、一詞,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這一聯中以"六幅"對"一段",以"湘江"對"巫山",都錯了位。詩人所以用錯綜對,一是爲了押韻,如第一例;二是爲了句順,如第二例;三是爲了遷就平仄,如第三例。 <br/><br/>戊.虛詞入對。虛詞包括介詞和助詞,介詞如:與、和、共、同、並、於、還……等字;助詞如:也、矣、焉、哉、乎、耶……等字。在《怎樣讀詩詞》一章中曾說過:詩講究省略,一般很少用虛詞;用濫了,那就散文化了。皇帝寫詩之多,莫過於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他的詩裏助語用得過濫,故錢鍾書批評"清高宗以文爲詩,助語拖遝,令人作嘔。"(《談藝錄》179頁)但是在一定條件下,詩中虛詞用得恰當而巧妙,則別有風致。 <br/><br/>(十一)虛詞對 虛詞入對,古來不乏佳篇,如:"賈公竟行矣,邵公淚泫然。"(張籍《奉和陝州十四翁》)"處世心悠爾,幹時思索然。"(李群玉《春寒》)"已矣歸黃壤,傷哉夢白雞。"(楊萬里《虞丞相挽詞》)虛字對或直抒胸臆,慷慨悲壯,或太息底吟,委婉深沈,做得好,具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元好問《衛州感事二首》之一中"離合興亡遽如此,棲遲零落竟安之",數百年來人們用以慨歎朝代的興廢,久詠不衰。林則徐《赴戍登程》中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聯,閃耀著顧全大局和愛國主義的光輝,後來成了人們臨危受命的贈言。 <br/><br/>對仗有兩種避忌。 <br/>一種叫做"合掌"。所謂"合掌",就是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意義相同,即同義詞相對,例如:"千憂集日夜,萬感盈朝昏"。象這樣的整個對仗都用同義詞相對是罕見的,但同義、近義相對,例如:"日月如梭逝,光陰似箭飛。"類似這樣的對仗,在初學者的作品中卻是常見的。這兩句都是形容時光流逝的,"梭逝"、"箭飛",形象沒有什麽差別,同前面講比、興章裏說的博喻不同,博喻的各種喻體各有其特徵,使被形容的本體更豐滿,更鮮明,更感人,而喻體同義、近義,徒增累贅。在介紹"正對"時曾講過,作詩講究言簡意賅,力避內容重復,故詩家視"合掌"爲大忌。 <br/><br/>另一種避忌是兩聯對仗結構雷同,即上一聯對仗方式與下一聯對仗方式完全相同。兩聯雷同,就顯得詞語結構呆板,所以詩人極力避免,極少違反。但這種現象在當前出版的一些報刊、詩集上並不少見。這裏從一本詩集中的一首七律中摘出中間兩聯: 紅旗高舉跨時代,觀念更新促大潮。 <br/>法度常抓循軌道,宏篇續寫領風騷。 <br/>這兩聯的第一第二字,"紅旗""觀念""法度""宏篇",都是名詞仂語;第三第四字,"高舉""更新""常抓""續寫"都是動詞仂語;第五字,"跨""促""循""領"都是動詞;第六第七字,"時代""大潮""軌道""風騷"都是名詞仂語。上下兩聯相對的詞類完全相同,結構完全一樣。這種詩家之忌,在報刊、詩集中出現的頻率,不比平仄上的"孤平"少。初學者出點差錯是難以避免的,問題在於編者,或者不明此規,或者疏於檢查,未認真把關。由於報刊上常見,乃至見怪不怪,習以爲常,形成誤導。希望舊體詩的編者們對此能引起注意。 <br/><br/>律詩的思想性、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頷聯、頸聯對仗的藝術枝巧體現出來。提高這種技巧,主要靠多學古今優秀作品和自己的創作實踐。被錢鍾書譽爲"比偶組運之妙,冠冕兩宋\"的陸遊,"然亦不無蹈襲之嫌者"。錢先生舉出了不少例子,其中有著名的《遊山西村》一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其前,強文彥有:"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的詩句。毛主席《答友人》中的"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不是也有"蹈襲"杜甫《秋興》中的"江天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的痕迹嗎?律詩不避蹈襲,有的詩人,蹈襲前人作品,由於有自家的新意,更上一層樓,成爲傳世名篇。在《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一章裏,介紹了晚唐秦韜玉的《貧女》,這詩在許多唐詩選集中大都選上了。而與秦韜玉同時代、年長幾十歲的李山甫也有一首《貧女》,這詩除《全唐詩》錄有外,在其他選集中很少見到,詩曰: <br/>生平不識羅衣裳,閑把荊釵亦自傷。 <br/>鏡裏只應諳素貌,人間多自信紅妝。 <br/>當年未嫁還憂老,終日求媒即道狂。 <br/>兩意定知無處說,暗垂淚珠濕蠶筐。 <br/><br/>這兩首詩都是寫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惆悵抑鬱的心情。非常明顯,秦詩是蹈襲李詩的,但秦詩語意雙關、含蘊豐富,思想性、藝術性遠超李詩。首聯:"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就把一個待嫁的貧女,不見媒人前來成全的哀怨和盤托出,濃縮了李詩的全篇;頷聯和頸聯同時用了兩個反對:"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檢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刻劃出貧女高尚而自恃、能幹而鄙俗的鮮明性格,藉以鞭撻社會環境的不公,表達封建寒士獨清獨醒的情懷;尾聯則畫龍點眼:"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以貧女自己婚事茫然無望,卻年復一年爲他人作嫁衣裳的沈痛,抒發寒士爲上司捉刀獻策、久屈下僚、不爲世用的憤懣。 <br/><br/>學對仗,乃至學寫詩填詞,都不避蹈襲古人和今人,關鍵是有創新意識,敢於立異出奇,自別流俗。
14#
发表于 2007-7-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隶书" color="#388338" size="5">可惜公社没有繁简字转换程序</font></p><p><font face="隶书" color="#388338" size="5">看着很吃力</font></p>
15#
发表于 2008-1-19 13:03:21 | 只看该作者
<p>好帖子 !顶!</p>
16#
发表于 2008-2-5 00:01:49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就是脚气和鸡眼的关系.
17#
发表于 2008-2-7 07:42:46 | 只看该作者
<p>肠子的解说最经典</p><p></p><p></p>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1:12:53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大家抬举偶的贴子,大家新年快乐!</p>[em10]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3 23:59 , Processed in 0.05969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