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876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共和国演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16: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2 20:49 编辑

第一回:曾王东北,举头尤念家乡土;今立西安,望雪常怀负罪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 说的是雪,言的是志。毛看到了希望,其志是一统天下的鸿鹄之志。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九三六年,大中国是饱受创伤,内忧外患,百年来征战不断。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起,历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国进北京。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终于灭亡,进入了中华民国。然而战争没有结束,老糊涂的袁世凯好好的总统不做,演了场称帝的闹剧,皇帝没当成,自己却一命呜呼。没了袁的节制,天下顿乱,军阀割据一方,先后有段祺瑞的皖系,吴佩孚,孙传芳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西北军的冯玉祥,晋军的阎锡山,桂军的李宗仁等等各霸一方。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军展开了北伐战争,这是国民党军统一大略的开始。国军总司令是蒋介石,到一九三六年蒋先后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又陆续收服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等大派军阀。至此国内反对势力只剩下毛领导的共产党军。蒋对共军曾发起五次围剿,共军边打边走一路北上,来到了延安,所剩军队已经不过万人。蒋只剩最后一击就能统一中国。
共军虽然是穷途末路,但毛并没有放弃,相反他感觉到的是再起的时机。这缘于一九三一年的满洲事变,日本军队在东北拥立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成立了满洲国,建都新京(长春)。同时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率部从朝鲜大举侵入东北,并与东北军反睦成仇,在事变中杀死了东北王张作霖。这时蒋正忙与统一中国的内战,又因日军势大,一时无法抵抗,故提出了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借机会收编了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所率的东北军。对日军在北方的进攻是一让再让,埋头于统一战略,到一九三六年反对势力只剩下毛的共军。
然而领导共军的毛并没有这样看问题。他抓住蒋不抗日的弱点,一面同蒋在战场周旋,一面号召停止内战,统一抗日,并派人不断游说东北军共同抗日。这个举动大大的感动了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所以东北军虽然跟共军对峙,但并不下手消灭共军。蒋军被东北军隔开,不能跟共军形成直接对垒。蒋为此心急如焚,不断催促张学良进攻共军,张却主张和平收编共军一同抗日。蒋深知共军政治工作的能力,一但放虎归山他日不堪设想。他坚决不希望和平统一,想把共军消灭在襁褓之中。蒋下决心撤消张学良的指挥权,并由心腹上将蒋鼎文替代之以谋消灭共军。同年十二月蒋和蒋鼎文,陈诚飞抵西安,但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2#
发表于 2009-4-2 16:38:40 | 只看该作者
教主家的沙发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7:3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26 编辑

且说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当年满洲事变父亲大帅张作霖在东北被日军杀害时,正带兵参加中原大战。噩耗传来张欲回军救助东北,怎耐日军势大,难以速战,只得率领10万大军投靠了蒋介石。蒋闻张至大喜,聘为上宾。委以重任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与张结拜为兄弟,许诺共图统一并收复东北为张报家仇国恨。张信以为真,对蒋万般感激,听令殿前。
然而一路尾随蒋军东争西讨,这一晃就是五年,蒋几乎收复了中国,但却迟迟不提抗日,不提收复东北。而日军势力日益增大,从东北已经进入了山海关。蒋还是一味推脱,并不抵抗,却给了张个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头衔,命其消灭逃在延安的共军。张学良心理犯了嘀咕,心想消灭了共军之后蒋就统一了中国,但是否抗日还真说不准,即便抗日能否收复东北,能否给自己做回东北王已经很难说了。况且共军一直主张共同抗日,如果联合共军也是统一,还可以多个牵制蒋的派系,多个帮助自己收复东北的朋友。所以他只是小股作战,并不大举进攻,一面不断的上奏蒋总统,要求联合共军和平统一,共同抗日。
4#
发表于 2009-4-2 20:47:39 | 只看该作者
连板凳也一块坐了,听教主说书
5#
发表于 2009-4-2 20:49:31 | 只看该作者
虽说地板有点冷,比地下室好。。。。
6#
发表于 2009-4-2 20:58:53 | 只看该作者
让教主到地下室去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1:5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29 编辑

这日西安大雪,少帅张学良设宴赏雪,座上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东北军老将67军军长王以哲字鼎芳。另一个是西北军17路军的总司令杨虎城。三人观雪饮酒,张学良道:“好大的雪。但这雪可不如家乡的大。”王以哲接道:“那是,咱家那叫鹅毛大雪。”张接道:“恩,积起来就是尺厚的大雪,五年没见到过了。”
“是呀!五年了,少帅。”王以哲叹道。
杨虎城早习惯了二位将军的思乡情绪,只是一旁劝酒。边道:“小日本算什么,大哥陪你们打回去。”
王以哲道:“打回去。还打的回去么。杨司令”王的语气低沉:“满洲事变的时候咱就是奉天城的守军,咱接到的是不抵抗命令。咱执行的是不抵抗命令,多少兄弟死在眼前咱也没有抵抗,一幕幕咱从来没有忘记过,作为军人作为男人,我不是人呀!”王以哲已经是满脸泪水:“咱们少帅跟随蒋委员长五年了,人越打越少,装备越打越差。如果咱们真的消灭了朱毛,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兵,还回得去东北么。”
张学良道:“鼎芳兄喝多了。”
王以哲道:“杨司令不是外人,少帅我说的是实话呀,你再不下决心,咱们东北军就不知道有没有了。那咱们就成为永远的罪人了。”
杨虎城道:“少帅,我也觉得鼎芳说的是实在话呀。”
张学良道:“那你们要我怎么样,我已经多次请求委员长,出兵抗日。我愿意带领东北子弟兵作为先锋杀回东北,我要赎罪,我要战死沙场,给东北人一个交代呀。”少帅已经说的激昂“可委员长他说什么都要先剿共。我能怎么样,难道要我造反!”
“造反”二字一出口,三人愣了一下,接下来王以哲,杨虎城是频频点头。王以哲道:“造反就造反,咱们抗日救国杀回东北,死也不怕。”杨虎城道:“俺十七路军愿意听少帅驱驰。”
“这!”张学良挺身道:“那就造反!”这句话一说出来张觉得浑身是力。
王以哲是个谋士,之前已经几度和共军接触,道:“少帅,我们可以联合毛泽东。他已经多次来信,愿意和我们合作。”
张学良道:“好,那你邀他来,我要跟他谈判。”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2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31 编辑

延安这边毛泽东和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召开了紧急会议。李克农不断的汇报有关东北军的情况,周在一旁静静的听,毛是不断的吸烟。李克农特科出身,这时候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策反东北军。王以哲现在要求毛和张见面,联系的就是李克农。
毛泽东听完汇报,满脸都是笑容,连道:“好,好。”接着道:“张司令终于下了决心!好。去跟他谈。”转向周恩来道:“你去跟他谈,做我的全权代表。”
周恩来道:“好的,我去。克农去安排,亦早不亦迟。”李克农令命。
毛泽东又道:“恩来呀。我们现在就好比江夏的刘备。大军压境,已无退路呀。”
周恩来道:“诸葛亮出使孙权,联吴抗曹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大业。”
毛泽东笑道:“那你就帮我做回诸葛亮。”二人哈哈大笑。
9#
发表于 2009-4-2 22:52:17 | 只看该作者
教主最近精力充沛啊,比打了鸡血针还亢奋,羡慕:yumao: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3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34 编辑

不日周恩来和李克农秘密来到西安的剿匪司令部。接待的是张学良,王以哲,杨虎城。周恩来寒暄道:“少帅真是年轻有为,久闻不如一见呀。”
张学良笑道:“大家当面都是这么说,背后就会加上句卖国贼。”
杨王李听到此言,顿觉尴尬。
周恩来却悠然接道:“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少帅今天主持抗日,将留名青史。”
“正是,正是。”杨王李点头道。
张学良道:“蒋委员长命我先剿共匪,然后就杀回东北,这也不晚呀。”一本正经的对周恩来道:“如果贵军愿意投降,我可以保证贵军安全。不然。”
周恩来接道:“不然就与我军死战一场,闹个两败具伤,然后蒋就坐收鱼翁之利。鸟尽弓藏之日,少帅可以在南京享福了,东北老家那么冷,真不如江南的气候好呀。”杨王李一旁听的是目瞪口呆。
张学良笑道:“久闻周恩来风度翩翩,果然不凡。那我就直说了,咱要抗日,不同你们打了。那你们能为我做什么。”周恩来道:“红军是铁打的军队,不做亡国奴。愿意跟随少帅抗日。”
张学良道:“好,我们一言为定。”转头对王以哲道:“传我命令,东北军撤出所有与红军对战的阵地。”
王以哲道:“是。”
张学良道:“拟电给蒋委员长,邀请他来西安商议抗日大计。”
王以哲道:“是。”
张学良又对周恩来道:“请转告毛泽东,我会说服蒋委员长,和贵军和平统一,共同抗日。请静待佳音。”
周恩来握住张学良道:“好,那我们一言为定。”说罢和李克农回去汇报不提。
还说西安这边,送走了周李。王以哲问道:“少帅。蒋委员长他要是不愿意怎么办。”
张学良道:“那就动武力。”
王以哲听后顿觉一身冷气。立正道:“是,我这就去准备。”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0:54:18 | 只看该作者
教主最近精力充沛啊,比打了鸡血针还亢奋,羡慕:yumao:
超级老生 发表于 2009-4-2 22:52


哈哈,我想写点能留下来的东西。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2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9 20:30 编辑

第二回:中乎正乎,何须攘外先安内;军者民者,势必存国后有君

话说蒋介石接到张学良的电报,马上找来心腹谋将国民党副总裁陈诚商议对策。陈诚字辞修,出身黄蒲军校。一真跟随蒋南征北战,是蒋最信赖的部下。
蒋介石盛怒之下把张的电文拍在桌子上,道:“太不象话,居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叫他剿匪,他反倒指挥起我来了,叫我去商议抗日大计。”
陈诚道:“校长说的是。”
蒋介石接道:“我有说不抗日了么?我是说要先灭共匪!共匪是什么,是心腹之患。日军是什么,是皮肉之疾。他张学良要坏我大事!”接着对陈诚道:“辞修,你最懂我苦心。你说说看。”
陈诚道:“张副司令是要保存实力。剿共的任务恐怕已经不适合他了。现在共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机不可失,不如换人,速战速决。”
蒋介石道:“好,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现在有什么人选么?”
陈诚道:“铭三兄还在南京,想见校长呢。”
蒋介石道:“什么,他不是带兵去西安了么?怎么还在?”
陈诚笑道:“部队已经出发,可铭三兄把军响输掉了。所以走不出去。”
蒋介石道:“这个蒋鼎文,就能胡闹。叫他来。”
蒋鼎文字铭三是蒋的五虎上将。前日奉命做了剿共前敌指挥准备去西安上任,辅佐张学良。蒋鼎文领了军饷,就和几位前来送行的军长赌了起来,蒋生性豪放,一宿下来输了个精光。正急的团团转。忽听委员长来传,心下不安。蒋鼎文知道惹了大祸,一路小跑,进门来已是满头大汗。垂头直立,不敢做声。
蒋介石道:“你把军饷输了?”
蒋鼎文道:“是”
蒋介石道:“那你去要回来。”
蒋鼎文小声道:“怎么可以要回来,我愿赌服输。”
蒋介石道:“那你要怎么带兵?”
蒋鼎文道:“我变卖家产来还!委员长能先借我一些么。”
蒋介石笑道:“哼,看你这点出息。”接道:“再补5万军饷给你好了。但你要帮我做件事。”
蒋鼎文见蒋介石欣然答应,马上振奋道:“请指示。”
蒋介石道:“你不用做剿共前敌指挥了,直接去做剿共副总司令,把张学良换下来。马上去准备,明天就同辞修我们一起去西安。”
“是”蒋鼎文和陈诚领命。
13#
发表于 2009-4-3 10:57:25 | 只看该作者
大天开始了一项自残的工程

估计写完这个,你就不叫李天了,就该叫无法无天了,估计脑袋上的头发剩不了几根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58:07 | 只看该作者
让教主到地下室去吧
农民爱时尚 发表于 2009-4-2 20:58


呵呵,我都到井底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1:31:11 | 只看该作者
且说蒋介石一行来到西安,马上召开会议。会议一开始蒋就责问张学良按兵不动是失职行为。张学良道:“共军可以和平解决,不用打了。”
蒋介石道:“共军如果缴械投降可以不打。你能说降他们么?”
张学良道:“不是投降,是合作。他们愿意合作。”
蒋介石正色道:“不行。那就要打。”接着道:“你延误战机,现在我宣布罢免你的副司令,由蒋鼎文接替。”
张学良道:“委员长。你要三思呀。当以国家存亡为重呀。我们不能再打内战了。我要抗日!”
蒋介石道:“就是以国家为重才要先剿共。”
张学良道:“大哥。”接着道:“你不仁别怪兄弟我不义了。来人。”
话音一落隐藏在外的王以哲带兵走进了会议室,士兵一哄而上,先下了蒋鼎文和陈诚等人的枪。蒋介石大吃一惊,陈诚马上护在蒋介石身前。
蒋鼎文对张学良厉声道:“少帅,难道你要造反么。”蒋鼎文和张学良向来有私交。张也了解蒋鼎文是个不怕死的汉子,回道:“铭三兄莫急,这不是造反,我这是兵谏。不会伤害你们,暂时委屈你们一下。”
蒋鼎文接道:“那你想怎么样。”
张学良道:“我去找共军来和委员长谈判。”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3:0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43 编辑

却说延安的毛泽东得报张学良扣压了蒋介石的消息,又是高兴,又是震惊。马上召集军委商议对策。有说要杀蒋,有说要言和。意见一时不能统一。
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声音最大,道:“就杀了他老蒋个狗娘养的,拥立少帅做总统。那时咱们合兵一处,共同抗日。”
毛泽东道:“老蒋虽然可恨,但杀了老蒋,这天下各路大军,恐怕没了节制。那时候就给了日军机会。来个各个击破。别说统一,亡国可就不远了。”
周恩来道:“我赞同主席的意见。以大局为重。”列席各位也跟同称是。
毛泽东道:“老蒋早晚要消灭,但现在不是时候。好比曹操在华容道,恩来还要去做回关羽呀。”
周恩来前去西安不说。毛泽东这时候是心情再好不过了。他认为只要和平解决共军就有生存空间。只要有这颗火种不怕不能燎原。刘备联合孙权的时候不是也没什么兵么,但只要有个时机,不怕不能壮大。他想的已经是下一步。是今后如何开创根据地。如何同日军和蒋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他的眼里这是又一场三国布局。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2:3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3 22:48 编辑
大天开始了一项自残的工程

估计写完这个,你就不叫李天了,就该叫无法无天了,估计脑袋上的头发剩不了几根了:)
孤山白梅 发表于 2009-4-3 10:57


嘿嘿。这也是个消遣的法子.
我发现我最近很君子.
你看我每天练习的是书法,读的是圣人书,写的是演义.

有更实际的表现,今天我开车撞了个骑自行车的,确切的说是他撞上来的,开的很慢.但我的表现很自若.我下车是先去看他伤了没,还给了他几百块,打发走了他,我才去看我的车刮坏的地方.这个不就是"伤人乎不问马"的圣人行为么.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3: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11 17:48 编辑

西安城里,张学良和杨虎城见已经控制局面,便发出了《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书中说:“。。。我们的希望,只是集合全国的力量去抗日救国,是绝对纯洁的,是绝对发自内心的,无一毫私心,无一点背景。凡是同情我们主张的,不管他是那党那派我们均愿意竭诚欢迎。我们的目的在对外,绝对不造成内战,并且极力避免内战。但是如果有违反民意的汉奸,用武力压迫我们,使我们不得贯彻主张,那我们为扫除误国误民的分子,争取民族的最后生存,当然我们要起而自卫,并且要粉碎这种恶势力。这不是我们造成内战,而是实行抗日救国的清道工作。。。”字字是大义凛然,两军闻之顿时士气大振。
张学良一面接来了宋美龄和宋子文,一面邀请了周恩来。开始国共会谈。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达成了国共合作的协议。至此中国再次统一。
19#
发表于 2009-4-4 02:00:01 | 只看该作者
结束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2:43:16 | 只看该作者
结束了????
农民爱时尚 发表于 2009-4-4 02:00


。。。怎么会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2:4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48 编辑

  国共谈判蒋介石是在被迫之下,他只盼尽早结束,所以是什么都答应,保命要紧。协议完毕,十二月二十六日飞回南京。蒋介石心里这个气呀,下飞机指着来护送的张学良就翻脸道:“你坏了我的大事。你知错么?”
  张学良道:“作为军人咱是犯上,知道错了。愿意接受任何处置。”
  蒋介石狠狠的道:“那就好,把他扣了!”
  卫兵围上来架住张学良,张也只能苦笑。蒋随即宣布撤消了杨虎城17路军司令的职务。自语道:“共产党我管不了,国民党还归我管!”
  其实蒋介石这次西安从战争的角度讲他并没白去。事实上他收编了共军,实现了统一中国。本来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但他却把这么荣耀的事情搞的灰溜溜。起因是张学良,但蒋介石的用人能力和对事态的判断能力确实差劲。蒋往往用人而疑人,并且犹柔寡断。包括之后他对共军的安排和处理,如果做的得当也不会有后来的下场。比方说他完全可以把共党中央接到南京养起来,给毛泽东来个乐不思蜀。同时可以派部队把共军部队叉开分散。并提高共军官员的待遇等等。然而抗战八年时间,,只是一味放任,而酿成大祸。闲话休说,转头再看毛泽东这边。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3:3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52 编辑

第三回:俯视中原,大略分疆谋换日;傲立塞北,一诗咏雪看晴天。

西安事变的赢家就是毛泽东。他的军队被国军收编,从共匪变成了正规军。党也成了被认可的在野党。共军被收编后被编成两个军,即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下辖三个师即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和刘伯承的129师。新四军为共军非主力部队所编。军长叶挺是蒋介石委派的,副军长兼党委书记项英,党委副书记陈毅。
毛泽东感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这还缘于他在此之前,还解决了党内的斗争,并确立了在党内的统帅地位,那就是张国涛事件。张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毛是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当时毛率部长征和张会合时,毛的部下经过一路征战只剩下不足万人,而且是衣冠不整。张国涛率部多过毛的十倍,而且是兵精粮足。据说当时张国涛骑着高头大马,在经过毛等指挥官的时候连马都没下挥手而过。凭仗人多势众张国涛自然而然的做了主导地位,但是在北上还是西进的争取根据地的问题上,他和毛发生分歧,他执意率部西进。西进是个摆脱蒋军的办法,但他低估了居于西部的外族的势力,仗打的十分惨烈,十分野蛮,被抓的俘虏会被刨肠割肚,军心大乱,最后残败而回。逃回来的张国涛没了兵权,红四方面军余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人归顺了毛这边。再也没人把张当一回事了,后来张自暴自弃成为叛徒投奔了蒋介石姑且不说。意气昂扬的毛泽东,作为野党领袖在报纸上发表了最为著名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3:2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4 20:00 编辑

延安窑洞里面毛泽东和朱德正在构思他们的大战略。毛泽东看着墙上的中国地图,道:“老总,你看跟小鬼子要打多久。”
朱德道:“十年吧,也许更长。”
毛泽东道:“是,这就是我们的时间。敌军虽然强大,但他们没能力控制整个中国,他们的战略目标,必定在城市。然而中国的实力恰恰在农村。”
朱德道:“主席说的对。我们就在农村发展基地,来打游击战。”
毛泽东在地图的西北上画了个圈,道:“陕甘宁的山区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小鬼子和老蒋都看不上眼的地方。”
朱德道:“这里是易守难攻。是块宝地。”
毛泽东又道:“我们要搞好军纪,团结农民,发展生产。”
朱德道:“是,这方面邓小平,高岗都是好手。”
毛泽东又道:“就叫小平来抓整体。高岗是陕西人,陕甘宁就由他来具体负责。”
朱德道:“是,这样很好,我们一旦稳固下来,就可以和小鬼子僵持,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力。”
毛泽东道:“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只要我们站在大义一方,中国有四万万同胞,难道还怕几个小鬼子,所以我们最终的敌人还是老蒋。”
24#
发表于 2009-4-4 14:26:12 | 只看该作者
教主,这个题目不好写呢!{:1_174:}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56:37 | 只看该作者
教主,这个题目不好写呢!{:1_174:}
正打歪着 发表于 2009-4-4 14:26

现在资料好查呀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1: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1:57 编辑

毛泽东看着地图沉没起来,一边不断的吸烟,过了半晌又道:“陕甘宁的地方不够大呀。我们需要能容纳百万大军的地盘。”
朱德点头称是,道:“绥远和察哈尔一带虽由宋哲元部管辖,但和日军关系微妙,大军主要屯在平津一代,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道:“好,这个派聂荣臻去办。”
朱德又道:“还有晋西的吕粱山区是个好地方。”
毛泽东道:“这里派罗荣恒去办。这两处我们要先打下基础,一但有事,迅速把部队拉进去。”
朱德道:“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山区里自力更生,看时机打运动战和游击战了。”
毛泽东道:“就这样办。”
朱德道:“还有南面的新四军,他们在国军的控制区域内,而且比较散。比较难动呀。”
毛泽东道:“是呀,告诉项英,陈毅一面发展根据地,一面要注意搞好和国军的关系。逐步把部队结集起来,找机会渡过黄河进入山东。”
朱德道:“这里要考验他们的能力了。”
毛泽东道:“东北那边怎么样了。”
朱德道:“赵尚志和杨靖宇分别在南满和北满组织抗日队伍,现在也有万把人了。”
毛泽东道:“他们在敌后比较艰苦,教他们保持实力,打游击战。他们是火种。我想在10年内我们可以把东北,华北和西北这三大块联系起来。那时侯我们拥兵百万,就可以逐鹿中原了。”
朱德笑道:“哈哈,好,主席这是大战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09:5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5 10:12 编辑

和用人又疑人的蒋介石比起来,毛泽东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韩信的话说,毛是将将之才。毛往往把最信赖的人放在远处,而把不放心的人放在身边。而蒋是恰恰相反,把信赖的人放在身边,不能驾御的人放在远处。这样就造成了蒋军十分分明的派系。
在待遇上蒋不能一视同仁,做事偏袒。所以很多人都是表面臣服。违抗命令的事情时有出现,所以说西安事变不是偶然的。在抗战的战绩就能看出来,特别是淞沪会战以前,几乎没有部队真正的与日军抗击,往往是兵数多过日军而弃城而走。即便是装备差距大,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士气。都在保存实力,根本不听命令。
说道装备,共军更没有装备,不会生产也没人派发,大半装备是靠抢来的,但这样一直队伍却在短短的时间里壮大,靠的是什么?是老百姓的信任,是有理想支柱的士气。所以蒋永远不能理解,共军之后为什么能发展成百万大军。蒋身后有四大家族为首的经济支持以及后来美国人的支持,所以他认为他有装备精良的部队,可以统帅中国。但蒋却想不通共军哪里来得抵抗力。他忽略了老百姓的力量。
所以说毛泽东是超群的,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党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毛的谋略堪比诸葛亮,毛的领导能力堪比刘邦。蒋介石也好张国涛也好,都注定了要败在他的手里。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1:5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2:05 编辑

第四回 空间换时间,常有奇谋平混乱;共党协国党,每逢大事不糊涂

且说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当时正在北平煽动和组织华北五省自治。传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消息,土肥原感到势头不对。他很了解宋哲元的第27军的能力不足以割据华北。况且宋还在蒋的指挥之下。土肥原担心统一后的中国一旦共同抗日,这仗就不好打了,所以星夜赶回新京的关东军司令部,来找参谋长东条英机。
听到土肥原的报告东条英机又找来号称中国通的板垣征四郎商议。
东条道:“板垣君说说你的想法吧。”
板垣道:“土肥原君所担心的很有道理,现在蒋介石平息了内乱,今后就不会象从前那样忍让下去了。”
土肥原道:“宋哲元虽然建立了华北自治会但还是服从蒋的命令,我判断他不敢自立。”
土肥原和板垣都是满洲事变的主谋者,之所以有现在稳固的满洲底盘跟他们两个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他们的判断东条是毫不质疑的,东条道:“我赞同二位将军的说法,我现在就向大本营报告情况,并建议武力占领华北,特别是山西的矿山资源,对于我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有着不可欠缺的作用。”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2:4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7 02:08 编辑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一手策划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蒋介石得息马上电令宋哲元固守平津,并指示了不屈服,不扩大,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国军开始抵抗,然而日军是有备而来,东条英机委任香月清司为司令官,并派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直接参加指挥战斗,不到十天日军已经从朝鲜和满洲结集了二十万大军,外加飞机坦克,强压下来,27军不堪一击。到七月二十八日,宋哲元不得以让出北平,逃向郑州。
这时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决心抗日。拉开阵势,任命程潜为第一战区司令屯兵郑州,守卫平汉线。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屯兵太原,守卫山西。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屯兵徐州,守卫津蒲线。任命何应钦为第四战区司令屯兵广州,以看两广方面的后路。并亲自上任第三战区司令在结集重兵于上海准备决一死战。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6:3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9 22:30 编辑

在延安的毛泽东马上感觉到了事态的转变,一面声援国军抗日,同时速度的制定了一套战略,题名《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预见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敌人进攻我之防御的阶段。第二个是敌人保守我之准备反攻阶段。第三个是我之反攻敌人退却阶段。并阐述需要发动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逐步壮大实力,并以运动战和游击战来消耗敌人以达到最终消灭敌人的目的。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无独有偶。国军谋将陈诚也向蒋介石提出了几乎相同的理念,并为国军制定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同时他指出华北离日军基地东北和朝鲜比较近,容易供给。并建议把战场摆在上海。在上海打仗日军的供给线会拉长,这样对国军有利。因为当时京沪警备队的张治中部为报复日军侵略华北,正在进攻日本租界。
蒋介石问陈诚道:“在上海打我们有几成把握。”
陈诚坦然道:“没有把握。但此战一定要打。”
蒋介石愕然。
陈诚指着地图道:“关东军土肥原部已拿下保定,板垣部已到张家口,香月军团的目标明显在山西。那里有他们想要的矿产,关东军必然和第二战区必然开战。我们先在上海开战,第一可以给第二战区以及全国人民信心,第二可以分散日军的兵力和注意力。所以说这一战必须要打。”
蒋介石道:“好,就由你做前敌总指挥,在上海开战。”随即蒋介石调集了六十万大军在上海展开了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03: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11 21:22 编辑

且说七七事变发生,平津线部队并不力战,而是纷纷撤退。却激怒了一人,此人乃是屯兵上海的京沪守备军司令张治中字文白。张在司令部里拍桌子大怒道:“这些家伙良心都叫狗吃了么,带着军队只会自相残杀,外敌来了抬腿就知道跑。”
众军官都被叫在司令部里,看着张在发脾气。
张治中面向众军官道:“我问你们,军人是作什么的?”
众军官道:“保家卫国!”
张治中道:“说的好,那现在日军侵华,我们该怎么办。”
众军官道:“自卫反击!”
张治中狠狠的道:“那好,我现在就要自卫反击!我们上海不就有日本租界么?他们日本人能生事,我们不会么?”
众军官听罢不知道如何回答,张治中接着道:“擅自出兵是要按军法处置的,可我张某觉得,不能保家卫国的守备军司令也没什么好当的了。今天就来个擅自出兵,你们愿意来么。”
众军官道:“愿意!”
张治中道:“好!集合军队,现在出发。”
通讯队长见事不妙,道:“司令,我们总要有个理由,不然打起来,南京必然来问,怎么答复呀。”
张治中道:“就说我军士兵在日租界失踪了。”
通讯队长不敢多说立正道:“是”之后通讯队长编了个故事,说是日本海军大山中尉滋事云云蒙混了过去。
再说陈诚到达上海不但不追究责任,还特意调来36师宋希濂部配给张治中成立了第9集团军,协同87师王敬久部88师孙元良部向日租界发起猛烈攻击。这三个师是国军最精良的部队,所配装备是德国装备。蒋介石是拼上了老本求此一战的。
然而这一战谈何容易,日租界中的兵数虽然只有万人左右,但这里不能以人数来计算,因为租界的背后就是黄浦江,江里是日本海军大将长谷川清所率领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第三舰队有30余艘战舰,其炮火无论是对地还是对空都是威猛无比。
指挥部里不断报来战情,均是日军军舰炮火强烈,射程内难以靠近。陈诚气急败坏的道:“你看人家那叫海军,那叫军舰,看我们那海军都是鱼船。”此话传到了海军,海军上校胡敬瑞听说此言道:“欺人太甚。”遂请出战。
江防司令欧阳格道:“我军无可战之船,出击等于送死。”
胡敬瑞道:“给我一艘鱼雷艇,我去偷袭敌旗舰[出云],或可与敌同归于尽。”
欧阳格见其志诚,下令出击。次日拂晓,正好大雾,胡敬瑞开动[史102]号鱼雷艇悄悄的靠近了[出云],进入射程,发出两枚鱼雷,命中[出云]顿时起火,然而[出云]号巡洋舰,装甲皮厚,只成轻伤,日军海军迅速反击,可怜的[史102]化做炮灰,兵士伤亡大半,胡敬瑞幸免一死,带残部潜水而回。之后陈诚听说该次出征是自己的一句话的刺激造成,表扬道:“海军勇敢,而且情报系统不错。”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03:2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11 21:25 编辑

还说张治中命88师孙元良部从八字桥方向正面进攻日租界,命87师王敬久部和36师宋希濂部向杨树蒲的日军指挥部进攻。这是一场十分现代化的战斗,国军出动了大量的飞机轰炸,日军更是陆海空联合作战。战斗之惨烈无比,几天打下来兵数折半。战斗中油库起火,真个是浓烟滚滚,炮声隆隆。
这也是一场英勇的战斗,国军将领都深入一线指挥。8月22日日本援军登陆,战情逆转,88师和日军大部队遭遇,旅长黄梅兴率部边打边向四行仓库靠拢,途中不幸中弹,临终黄梅兴将部队委托给团长谢晋元道:“四行仓库坚固,死守莫退。”谢晋元接替指挥,帅余部800人在四行仓库固守,该处为上海四大银行的仓库,凭借钢筋混凝土结构死顶攻击,不让一步。谢晋元在此坚守四日打退日军攻击几十次,杀敌200余人。还上了当时上海的新闻,誉其部为八百壮士。战后蒋追认黄梅兴为陆军中将,晋升谢晋元为上校。
中日两方同时增援,国军先后由冯玉祥,陈诚,顾祝同参加指挥。有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刘建绪第十集团军,陈诚第十五集团军,薛岳第十九集团军等等介入战斗。
日军委任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先后派藤田进的第3师団,吉住良辅的第9师団, 山室宗武的第11师団 ,萩洲立兵的第13师団,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団,伊东政喜的第101师団等船运到上海参战。同时海军增派军舰约100艘。
有数据统计国军投入兵力为60万,飞机250架。日军投入兵力为25万,飞机500架,坦克300辆,军舰130艘。会战从8月13日打响,到8月底国军陆续到位,战线从北面的刘河镇一直拉到黄浦江。日军靠着海军优势控制海岸线,派遣军也陆续登陆展开对垒。
在开战初期日军十分狂妄,甚至宣称3个月消灭中国。然而他们在淞沪会战上见到了不同以往的中国军队。只一个淞沪会战就进入僵持不能拿下。日本参谋本部为之焦急,只得又补充兵力令柳川平助率领第10军配合作战。第10军下辖3个师团是谷寿夫的第6师団,牛岛贞雄的第18师団 ,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団。第10军在11月绕道杭州湾登陆。突袭国军左翼,僵局打开,国军溃败,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下令撤退保持实力。11月12日上海沦陷。
这场战役国军伤亡25万,日军伤亡9万。但这场会战是虽败犹荣,会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给全军代来了士气,使全国的抗日情绪达到了极点,同时把日军拉进了中国的大空间,使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沼。
拿下上海,松井石根乘胜追击兵分三路直取南京,南京守备司令唐生智不敢力敌,弃城而走。然而唐生智指挥无方,撤退在一片混乱之中进行,兵力损失惨重。12月3日南京沦陷,松井石根杀进南京直奔国民中央政府大楼。但中央政府大楼已经空空如也,蒋介石早在淞沪会战期间,已先将都城从南京迁往重庆。松井石根愤怒之极,下令屠城,这就是惨不忍睹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0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11 16:32 编辑

第五回:见证历史,敢居清后资格老,保卫国家,休忘山西不倒翁

话分两头,各表一方。再说占领平津的香月部日军关东军,迅速向山西杀来。蒋介石电令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组织抗战,并派嫡系卫立煌部由其调动。阎锡山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割据山西三十余年的土皇帝。从民国时代开始,他跟所有首脑都能说上话,跟差不多所有派系军队都打过仗,在山西的位置也一直坚固,大家对他也都是另眼相看。 
傅作义字宜生是阎锡山最得力的部下,时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建议道:“日军现在是从南北两路向我太原进攻,北路已过张家口逼近大同。南路过保定逼近石家庄。我方也当分两路阻击敌人,北面雁门关一带,南面娘子关一带,都是易守难攻。建议把战场摆在这里。”
阎锡山道:“好,就由你去守北面,卫立煌守南面。”
傅作义道:“是,司令。在下还有个要求,希望联系友军配合我部。”
阎锡山道:“你说的是共军么?他们能行么?”
傅作义道:“是共军,武器虽然差了点,但士气还是有的。”
阎锡山道:“那好,我去联系朱德。”
二人正说间,副官来报,天镇失守,六十一军李服膺退下来了,在外面求见。阎锡山听后愣了下,接着狠狠的道:“不用见了,拉出去毙了。通令全军不竭力抗战者李服膺就是榜样。”
傅作义愕然道:“司令。这样处罚太重了吧。”
阎锡山道:“是重了,非常时期没办法。这次的仗可和以往不同,上海那边委员长都死拼了。我们也要打出个样来,给全国看看我们晋军。”
傅作义敬礼道:“是”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9:1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9 19:34 编辑

且说延安的毛泽东接到阎锡山的通知,一面派朱德和周恩来前往商议战略,一面找来林彪。林彪是毛最信任的虎将,他在南昌起义时还只是个排长,五次反围剿打下来已经是军团长,皆因为其战功赫赫。这时候他才31岁,整编后任八路军115师师长。
毛泽东道:“这次我们可是强敌呀。”
林彪道:“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毛泽东道:“好,就是要听你这句话。”接着道:“我们擅长运动战,即便是跟国军合作,也要打出我们的特长,我们的特色。”
林彪道:“我看过傅作义将军的布阵,这一带都是起伏的山地。我想我们可以找时机打个漂亮的伏击。”
是时傅作义凭借恒山天险将阵地布在雁门关至平型关一线。八路军负责配合平型关方面防守。
这日傍晚,日军是板恒的第五师团出现在阵地面前,由于连战连胜,十分骄傲,队伍是旁若无人,大摇大摆的扎起寨来。林彪拿着望远镜看的清楚。看了一会林彪自然自语的道:“怎么没有辎重部队。”马上命令哨马去探,哨马的回报不出林彪所料,辎重部队因为走的慢没跟上来,在20里外安营了。林彪闻报大喜,察看地图,定在老爷庙一带的高地做了伏击地点,开会布置完毕,连夜带兵潜往,预备伏击敌人。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2:0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天 于 2009-4-11 16:44 编辑

翌日清晨,日军辎重部队漫步走来,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林彪趴在山头尽看在眼里,但见日军进入伏击圈,林彪大吼道:“同志们给我打。”一声令下,四处枪响,机枪步枪手榴弹,遍地开花。不到一个时辰,杀的小鬼子灰飞湮灭,林彪初战告捷,杀敌千人。满地都是辎重物品,可把山沟里出来的八路军乐坏了,一拥而上,能拿的拿,不能拿的烧。林彪也搞了件日本将军大衣穿上,骑上高头大马凯旋而回。行走间忽然一声冷枪打来,打中林彪,八路军正要还击看去竟是友军哨兵,马上喊话才知道是一场误会。但林彪却负了重伤。真是乐极生悲。
却说大捷传来,全军无不振奋无不叫好,友军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中国也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毛泽东得到消息虽然叫好却更担心林彪的伤势,更多的是痛心,在毛的心理林彪是千军不换的宝贝,战役后毛干脆把林彪送去苏联养伤,直到解放战争才又把这张王牌拿出来。
却说阎锡山一边以傅作义部在雁门关阻击。一边调卫立煌在忻口布置下道防御线。10月日军攻克雁门关,傅作义迅速撤到忻口,计划在忻口险要之地消灭日军。拉开阵势以卫立煌的第14集团为中军,杨爱源第6集团军为左翼,朱德的八路军为右翼,傅作义第7集团军为预备队随机接应。与日军展开了历时一个月的生死较量。
中军忻口204高地是郝梦龄部的第9军第54师,师长是刘家麒。郝刘二将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参加革命以来,共同进退,情如手足。204高地是该区域的制高点,在战术上十分重要,时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占领了高地。指挥部里郝梦龄见状叫道:“给我夺回来。”身旁的刘家麒道:“大哥你指挥,我去抢。”说罢带领士兵冲向高地,大战中日军攻占此高地13次之多,刘部又抢回来了13次。但在第13次冲锋中,刘家麒中弹倒下。指挥部里的郝梦龄看在眼里。扔下望远镜冲上来救,抱起刘时,刘已气绝。郝梦龄泪如雨下,大叫道:“兄弟们,为刘师长报仇呀。”说罢身先士卒冲将上去,士兵见军长领先,各个勇气倍增,不一时又把高地抢了回来。站在高地上的郝梦龄满身是血,原来他在冲锋时已经多处中弹,凭着毅力支持上来,仰天叹道:“兄弟呀,哥哥来也。”说罢倒地身亡。世人常说生死之交,此为榜样也。
左翼姜玉贞部196旅负责守原平地区,日军为打开一处缺口,向该地猛扑,杨澄源命之坚守七日。姜玉贞誓死坚守该区达10天之久,从外围打到巷战,从射击打到肉搏。第10日姜部被围,姜环视左右,一个旅所剩不过三十余人。姜道:“我旅千号兄弟均已为国捐躯,我无面目独自存活。现在就去地府招我旧部,愿意的跟我来吧。”说罢上上刺刀,士兵们都默默跟他上上刺刀。“冲!”随着姜的口令,三十勇士恶狼般扑入敌军。
忻口战役在人数上我军10万,日军3万,但在装备上有很大差距,日军有飞机助战,坦克进军。战斗十分惨烈。战斗中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和旅长姜玉贞壮烈牺牲。事后蒋介石追认郝梦龄为上将,刘家麒和姜玉贞为中将,并设会悼念。10月底南线黄绍竑部在娘子关溃败,战局恶化。为免于被包围歼灭,大军退回太原。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2:39 , Processed in 0.0703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