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楹联匾额书刻文化印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1 09:2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山西晚报官方新浪微博
作者:不详
=============================================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了宋代以来的楹联匾额158副,匾额128块,每一副都有故事,每一块都有历史。
    晋祠有三名匾,《难老》《对越》《水镜台》。难老泉亭的《难老》匾悬挂于难老泉亭内檐,游人俯首是汩汩难老泉,抬头便是《难老》匾,行书蓝底金字,上款题“丁未菊月东堰王元朗重立”,下款题“真山书”。王元朗是雍正时期一位太原县县丞,真山是傅山在寿阳五峰山出家后的道号,这“难老”二字据考证是源于《诗经·鲁颂》的“在泮饮酒,永锡难老”,难老泉在《难老》匾下不老,《难老》匾在难老泉上高悬,而立匾的太原县丞和书匾的傅山也永远不会被遗忘。《对越》镶嵌于对越牌坊东向明楼阑额的中间,《晋祠志》记载,“对越”二字为晋祠人高应元书,清末举人刘大鹏评其字“整饬遒劲”,这“对越”二字也是来自《诗经》,在《诗经·周颂·清庙》中有“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之句,意在铭记先人功德。《水镜台》匾悬于水镜台,其源于《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比喻戏台之人其忠奸善恶难逃世人之眼。这匾上出自乾隆年间翰林杨二酉之手,据说此人为官清廉,不畏豪强,人称“倔强人似铁”,知其人便对此匾愈发欣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这副对联若是竖联横看则可见四个“同乐”,这是其精妙之处,看起来有趣,读起来有味。此联是清末举人刘大鹏在晋祠“同乐亭”所题的楹联,有百姓同乐之意。后来这同乐亭扩建出傅山纪念馆,有楹联:“万竿逸气争栖风,一夜凌云看箨龙”。此联出自傅山之手,行云流水,飘逸刚健。全联写竹之精神,更是傅山自己的品格写照。
    水镜台有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撰联者为晋祠南堡人宁悼德,书写者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这种充满逸趣的楹联在晋祠中有很多,比如流碧榭上的“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还有真趣亭的一副摘句联,摘杜工部《曲江二首》之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读罢不由得对万物欣赏,对自然有情,此景配此联可谓绝佳,此处景美、句美、字美、心境美。
    常在省城工人文化宫和迎泽公园遛弯,吃过清和元的头脑、太原面食店的栲栳栳、双合成的点心,去省图和市图读书、古籍书店淘书,不过每次肚子和脑子吃饱喝足,拍拍屁股走人,却从未抬眼注意过这些公共建筑或老字号店铺上的文化。或是因为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那些题名已经被反光的玻璃、高耸的楼房、拥挤的大厦所遮蔽,或是因为人们过得越来越匆忙,酒足饭饱之后根本无心留意周遭,大概已经很少人知道这些书法是出自何人之手。真是不看不知道,翻看这部书时一直在感叹平日竟未发现太原有这样精致深厚的文化景观,原来工人文化宫是出自朱老总之手,省图书馆是由郭沫若题名,太原市图书馆的题名出自启功之手……《晋阳宝翰》中收入题名58副,都是看来并不陌生的大家。
    有些匾额看来有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味。在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倒回到1919年,阎锡山在此地创办师范学校,1924年国民师范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这里生根发芽,这里走出了如徐向前、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办公楼主楼上方,有“乐名教”的匾额,其来源于《格言联璧》中“恣豪华,不如乐名教”之句,意为纵情享受,不如因名设教。这匾写于民国十一年,由阎锡山亲自题写的,大约他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亲手创办的学校成为了革命的摇篮,90余年沧桑,匾额犹在,但“换了人间”。

楹联匾额,那一缕书香
    有言“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又有说 “全国70%的地上文物在山西”,如此多的建筑之上又有多少楹联匾额,难以考证了,也可想在众多楹联匾额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编纂成书是多么浩繁的工程。这部书一难就是筛选,反复多次,如披沙拣金,在茫茫金沙中找出真正的金子。再者便是有些图片档案已经模糊,只能重新拍摄。该书副主编边素庭说,晋祠部分的楹联匾额全部是自己亲自带队重新拍摄的。还有些老字号的匾额已被拿下,换新字代之,旧匾在公司或博物馆保管,他们就去那里拍摄原匾。
    让人感动的是一些热心市民,看到电视网络上的征集启事后纷纷踊跃投稿。尽管很多并不合要求,但也有高手在民间,编入书中的明太原县城匾额的图片就是一位晋源区姓姚的先生提供的,悉数被采用。
    这部书共辑录匾额181块,楹联64副,题名58副,而据编者称,这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将一方一隅的楹联匾额搜集整理,便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周围文化竟如此蔚为大观。但建筑之上的楹联匾额为风雨剥蚀而残缺,或随着建筑的倒塌拆除而消亡,亟待人们搜集整理。正如提议策划《晋阳宝翰》的张春根先生所说:“我们在乐享趣味之余,还要不坠上下求索之志,以此为新的起步,为挖掘、整理、弘扬太原文化不懈奋发,永远走在行走的路上。”

晋祠楹联匾额精选
    《难老》 清雍正五年傅山书
    《水镜台》 清乾隆二十二年杨二酉书
    《对越》 明万历四年高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16:23 , Processed in 0.0422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