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语:代作断句/编辑等
--------------------------------------------
呈坎村楹联:
丰山拱应家声振;
坎水环流世泽长。
形如八阵迷宫似;
得天独厚少灾情。
礼乐传家绳祖武;
诗书继世翼孙谋。
十四世本源深远,赖前人教孝教忠,俎豆常新,春祭秋尝崇典制;
五百年树叶繁荣,愿后嗣学诗学礼,簪缨弗替,左昭右穆肃成仪。
叙彝伦修名孝第;
陈俎豆登进诗书。
昌溪村楹联:
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廉,自任畿端,方可无愧祖宗;(错语:当家训看即可,作联尚欠缺格式)
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孝子孙。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
得一天地。
明人余书升曾在石笋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
自疑骑日月;
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
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
过此成仙侣;
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
狮吼一声下玉屏。
(这副对联是描写玉屏楼的)
注:“蓬飞九品”为佛教名词“九品莲台”之意,净土宗认为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所托的莲花座,因所修功行的深浅分为九品。故上联是说黄山是佛教极乐世界所托的最高品。“狮吼一声”也是佛教用语,引自《传灯录》:“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
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
养得翠池常浴日;
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
经残花雨外;
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
引针一线衣珠露;
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
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
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
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
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
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
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山可弟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