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6-9-9 16:56: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至于这些弊端的具体体现,个人以为有如下一些。(一点题外话:对于某些网络联手的句子的入选,只是就句子论句子,并非有意于公开批评哪位。个人表示很遗憾,还请多多包涵。)
一,不顾事理,生造词汇,拼凑句子,为对而对。
可以说,生造足可以称得上是网络对联的公开性所衍生的硬伤。为了另辟蹊径,别出新意,只好言人所未言。然,功底不逮者或一时疏忽,又馅于明无此,偏造此,却又造得莫名其妙的局面,大概是缺乏深入考虑所创之词句是否符合现实人情物理吧。对于那些所造词句,如欲归结为运用修辞手法,大概又缺少深入考虑能否产生预期效果,是否符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吧。
1,生造词汇
第十四届擂台联赛,出句“流觞曲水写心音,醉临春意”因为运用了拆“意”为“心音”两字这一技巧,并在对句上做了要求,因而,为了对出这个要求,出现了一些生硬的把合体字(多为形声字和会意字)拆开,组合成一个词语来和“心音”对仗。如此联:
流觞曲水写心音,醉临春意
逸志行书怀寸日,追忆古时
何为“寸日”?
面对质疑,御赐金牙解释认为可以通过,说:“太阳通过表尺投射到刻度盘上的影子长度及方向,是会根据时间而变化的,寸日这个词就是指太阳的影子所移动的空间,形容时间短促。”
而随后-石上流-联友反驳说:“有‘寸阴’之说而无‘寸日’之言。何?阴虽引自日,然非日明矣。……‘日’本身已是时间长度单位,故前面不容代表长度的修饰词,只可放数量词。‘日’若不作时间长度单位,而指星球,则可‘寸土’而不可‘寸日’。 ”刘雪新联友反驳说:“人们表达这一意思时常用的是‘寸阴’‘寸晷’,并不用‘寸日’。”月醉东山联友反驳说:“‘寸阴’中的‘阴’是何意?‘阴’就是指日影!!”(以上言语请见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154&star=2&replyid=59859&id=10102&skin=0&page=3第7楼、20楼、26楼、28楼)
考上述言论,石、刘与月三位都指出了金牙的解释在逻辑上的错误。“阴虽引自日,然非日”,“日的影子”却不是可以用“日”来等同的,“日”未有随意代替“阴”的功能,“寸日”又岂可随意的用“寸阴”这个拉在一起的词语来代替?(14擂中约三四个句子“创造”了“寸日”这个词语,第一轮初选时一评委以“生造”淘汰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些句子,上述例句是另一评委所选。)
再如“泻玉圆荷映青日,喜弄新晴”中“青日”,有评委几乎因“青阳(“春天”义,固定词,非词组)”一词而要印证“青日”的合理性拉上了关系,却不顾忌此句“新晴”却更多的是雨后旭日了--“青日”这里做为词组,组合得不顾情理。
另如“邀扁竹,咏新篇、雕寿竹,作酒筹;谈竹寿,弄玉筹”皆为此病。
15擂中亦出现了“王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甫诗(杜甫《月夜忆舍弟》)”“苏晴(苏轼《卜算子 别意》)”(随机选一论坛的参赛句子所见)等词来对所谓的“白发”之双关。而这些词语可自然合理?
2,为成句而不顾情、事、理
“舍弟江南死,家兄塞北亡”何以被讥?明明无此事,却偏偏捏造出来了。以下皆为选取网说:
1)
流觞曲水写心音,醉临春意
映日红霞生雨相,笑踏晨霜
--接上联句意:诗人聚会,转眼天明,看天边朝霞,知道定会下雨(农谚:晚霞行千里,朝霞不出门),便相约散去,大家一路欢笑踏着早春的晨霜各自回家。(该联作者原注)
有网友评论说:“首先:流觞习俗实是白天,既是诗人聚会凑趣,放酒吟诗,考虑情趣,也不会选择夜间。其次,既是接上联句意,则为流水,三月上巳时候(既是公历4月),请问可有晨霜?无霜如何踏?”
又有网友评论说:“从联中看不出是用了何典。这些描写都是想象,并无出处。”
2)
流觞曲水写心音,醉临春意
游目崇山邀扁竹,闲咏新篇
上下联均出典《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该联作者原注)
网友评论说:兰亭并不出产扁竹,古人的眼神真好.我除了不明白兰亭怎么会有扁竹之外,还不明白扁竹如何“邀”法,不明白“扁”字怎么能对“心”字。
对14擂第一题应对句,有网友评论说:“评审标准值得商量,意境入选联明显偏重典故,多为生造之句,与上联之流畅相差甚远,若如此生硬追求典故又有何意义?”
可以看出,不管对典故是否该作为标准,都指出了一些句子的生硬这一弊端来。
3)
龙头在滴血,心里在滴血,更如何来止血
黄河已断流,长江已断流,该怎样去节流
(此题用新声)
有网友评论说:“滴血?好夸张!长江几时断过流?开什么国际玩笑!”
以上三联的评论俱选自以下地址: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154&star=6&replyid=59258&id=10025&skin=0&page=3。各位有兴趣可自行查看自行评判,白衣无意论争。
有朋友也许要以王维“雪里芭蕉”来反驳,如有兴趣请看此文《雪中芭蕉》,地址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32-lin_qingxuan/swj1/173.htm,尤其最后一段的分析。不复赘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