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作者:籍金精舍
=========================================
本想写篇关于梁章钜和他的《楹联丛话》文章,然忽然翻阅到湖南岳阳市政协傅小松先生的文章,写的很好,省却了我许多力气,转至此吧.《楹联丛话》的这个版本在黄永年先生的清代版刻图录中有著录.并非宜稼堂丛书,而是单刻本.
公元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是中国楹联文化史上不应被忘记的一年。是年,以大观楼长联名垂后世的“滇南布衣”孙髯翁在云南昆明辞世。也就在这一年,楹联大师、联学开山鼻祖梁章钜出生于福州,梁氏孙翁后先辉映,他们都是开辟楹联史崭新时代的灿烂巨星。章钜字闲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清初徒居福州,所以自称是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成进士。曾任礼部立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因病辞官,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述。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年七十五。
梁章钜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楹联丛话》,为中国楹联筚路蓝缕,首先应归功于时代造就。楹联由明入清,日益兴盛,正如梁氏自云:“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陈”,“楹联之富,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楹联丛话》自序)时势造英雄,群星灿烂的黄金时代,必然会产生集大成式的、开拓创新型的大家。梁氏可谓应运而生。
梁氏终成巨业,还有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家学渊源。梁门自明代起,十五代秀才相继不断。可谓书香门第。梁祖父剑华为郡增生,梁父上治(后改名赞图)与叔上国同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上国后来又中进士。大学者纪晓岚曾特书“书香世业”一匾为赠。章钜自小受到浓厚的文化薰陶,包括楹联文化。梁父喜为人书楹帖,并必用格言。《楹联丛话·卷之八·格言》载梁父集《四书》联一副示章钜。联云:“敏则有功公则说;淡而不厌简而文。”梁叔上国、伯父奉直亦喜撰联,均给章钜以很大影响。二是授业名师。与梁氏基本同时的大学者、文学名流纪昀、阮元和翁方纲,梁章钜都曾及门授业。纪、阮、翁三人又是楹联大家,对他的影响可谓至深且巨。在《楹联丛话》中,梁章钜数十处提到他的几位恩师及其联作,对他们推崇备致。特别是对纪昀,言必称“纪文达师”,对先生的只言片语,无不奉为金科玉律。三是交历天下。梁章钜作官遍及江南各省,“扬历大邦”,与当时各界名流、骚人墨客皆交游甚笃,这种地位非常有利于他“博访遐搜”,“诹遍八方”。正如作者在《楹联续话》序中所云:“流连胜地,避逅名流,所见所闻,辄有埤益。因复条举而件系之……”可以说,梁氏的《楹联丛话》不是在故纸堆中翻出来的,而是从生活实践中采撷所得。
梁章钜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因病辞官后,一直闲居从事著述。著作主要有《经尘》、《浪迹丛谈》、《归田琐记》、《退庵随笔》以及《楹联丛话》系列。此外,他还留下了很丰富的楹联作品
对梁氏的一生,时人有许多精辟论述,其中道光、同治年间王叔兰贺梁七十寿联几可作千古定评: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语》,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作,千秋大业擅名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