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段来说下偶的观点
-----------------------------
竹院寻僧来午后===杏帘问酒入村头
竹院寻僧来午后===杏帘问酒上清明
首先,出句就交代得不清晰.作为对联出句,不是特殊格式(流水/无情....),必须要在内容上完整.经常见的方式就是象写诗一样,说半截话.其实这样的失误很常见,就这版,偶出的句子也有很多有类似症状.大多是因为接触的诗比联多的后遗症.
对句成功的地方,偶觉得是把握住了虚化了的第一人"我".不过在画面上不成功,把场景跨度太大.按照偶的理解,偶私下觉得,寻后,接下来采取的措施,或者看见的景物,这样来接的话,整体可能更协调.比如"竹院寻僧来午后=兰亭问枰在花前",这样就呼应着找那和尚干啥勾当了.
偏爱虫声窗不闭===因怜苔影履还轻
偏爱虫声窗不闭===相倾月色酒还斟
这个出句清雅,所以对句也不能粗鲁.偶个人理解下,听虫声应该是晚上最合适,躺在席梦思上,听蛐蛐蚂蚱什么的开会.白天虫子们谨慎得多,大多在角落或者郊外偷偷约会下.对句的场景,就在夜晚的家居题材里来选择."偏爱虫声窗不闭==有心月色帘半开",拗救下声律,这样是否和谐一些?
酒到微醺诗最好===弦由断处忆从头
先说下偶的观点,不是特定场合或者真多特别的人,出句的"最"字太满了,酒到微醺诗近好,这样有个余地.
OK,说下偶眼中的对句,对仗有失误,微醺=断处,最好=从头,在这样的7言句里,显然不能看作宽.芥子你看是吧?
绿透窗纱凉入梦===红怜画烛泪余书
绿透窗纱凉入梦===红摇画舫醉寻秋
按照偶的观点,出句还是需要斟酌.偶个人觉得,在时间上限制过大.绿透窗纱,显然是白天的视觉,凉入梦,没有呼应的情形下,是夜晚.如果这样的句子在一首诗里,前面铺垫了午休等情形下无可厚非,而对联的单独状态下,交代得仿佛不那么分明.再说下对句,对仗上的痕迹就很明显.出句的绿,显然是房子外面的植物所形成,对句的时候不要拘泥在颜色上来对,限制思路.只要是虚化了的形容方式,都不脱离对仗的范畴.另,窗纱的修饰方式,还有凉字的感觉,对仗上也不成立."绿透窗纱凉入梦==墨阑椟案芳在诗",大体这样,可能更贴切一点吧.
书余小卧梅花案===歌渐还来燕子楼
出句的书字是动词,画画后就趴在那有作品的桌子上呼噜.老实说,这句子太满了,对句没有多少余地.对句的话,建议流水对的形式来接,比如"醒罢长拨绿绮弦"这样类型.不过偶错的这句子也很别扭,哈.
浅雪落窗寒欲暮===围炉传酒盏飞红
出句意思大体能理解,不过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浅雪落窗",浅字用在地面上好明白,在窗上,堆积?浅和落字好象也不那么合适.'寒欲暮"的"欲"字偶也没理解充分.多考虑一下,偶反而更糊涂了,不太明白具体表达的精神.对句显得也很吃力,用"盏飞红"对"寒欲暮",出句都是虚,对句一虚一实,不妥.偶觉得"围炉传盏酒飞红",这样还合理一些.
-----------------------------------------------------
先说这些了,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什么,大家交流下吧.不对的地方请原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