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1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清十大名家对联集-(上.下册)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0 10: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辑推荐:
       可以肯定地说,在历代对联作者中,留下姓名的,只是少数。而这个少数保守地估计也有千人以上,只是影响大小各有不同,有的是全国性的,有的只在一个地区而已。这些人的作品,因政治动乱、家庭变故和保管不善等原因,许多都散失了。而今所能见到的,已是鲁殿灵光,仅存硕果。即使如此,在图书馆,在民间,仍然还有不少集子保存下来。这些集子,由于保存的地方比较分散,利用率很低,有的还存在着进一步散失的危险,所以发掘它们,抢救它们,让它们尽可能地为我国的文明建设服务,为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


       总  序
       对联自唐代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对联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艺术性,越来越博大精深。从明代到清代,对联构筑了一套完整的格律体系,成了一种与诗词曲平行的、完全独立的文学形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达到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对联的艺术,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通过它的作品来体现的。对联作品,即以古代保存下来的而论,其数量就当以百万计之。
       作品是人创作的,有作品就有作家。明清以来的知识分子,几乎人人都会创作对联,只是一般没有像对待诗词创作那么郑重而已。到民国年间为止,到底有多少对联作者,现在还难以说清。可以肯定地说,在历代对联作者中,留下姓名的,只是少数。而这个“少数”,保守地估计也有千人以上,只是影响大小各有不同,有的是全国性的,有的只在一个地区而已。这些人的作品,因政治动乱、家庭变故和保管不善等原因,许多都散失了。而今所能见到的,已是鲁殿灵光,仅存硕果。即使如此,在图书馆,在民间,仍然还有不少集子保存下来。这些集子,由于保存的地方比较分散,利用率很低,有的还存在着进一步散失的危险,所以发掘它们,抢救它们,让它们尽可能地为我国的文明建设服务,为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联史的写作,也必须弄清历代主要的对联作家及其作品。龚联寿先生主编《联话丛编》,已为我们提供了清代与民国年间的联家所搜集的三十多部作品汇集。龚联寿先生和徐玉福先生正在编纂的《对联纪事》,又从一个新的视野,一个相当大的范围,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古代联家及其作品集的信息。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至于联家个人作品专集的发掘和整理,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比较零星,数量也不多。这个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编纂这本《清十大名家对联集》,就是想在联家个人作品专集有计划的发掘整理方面,作一个尝试,摸索一些经验,以便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开展这项工作打下基础。
       这本《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是我在2000年初定下的,顾名思义,合刊的是清代十个对联名家的集子。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当予以说明:一、这十大名家有一部分一直活到了民国初年,比如王阄运与赵藩就是如此。但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清代,于是把他们算在清代的行列。二、定名为《清十大名家对联集》,只是说这十个人就其作品达到的水平和在某个范围的影响而言,在清代是称得上名家的,并非说清代的对联名家就只有这十个。这个标题没有排他性。我们现在出了第一个十大名家联,将来还可以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十大名家联,只要条件允许,可以把清代乃至其他朝代所有名家的对联集分期分批都出出来。三、清代的对联名家不仅不止这十个,而且有些联家的名声和影响比这套丛书中的部分作者还要大,我们暂时没有选他们而要选这些人,是因为有些名家的资料一时搞不到;搞得到的,有些因为篇幅太多,如钟耘舫、刘蕴良、俞樾等,有些又因为篇幅太少,如孙髯翁、纪昀等,不好运作;篇幅合适的又难以找到恰当的校注人,于是就首先推出了这一批。我在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成立大会上说过,五年之内我们将要主持编辑出版十部以上的联书,这个集子实际包含十部,加上我自己已经出版的《得月斋联稿》、《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余教授教对联》和即将出版的《古今酒文化对联观止》、《余德泉对联论集》、《古今戏文化对联观止》,以及我的对联学研究生鲁晓川写的《怎样做巧联》等书,这个任务也算有一个交代了。
       清代的梁章钜以_部《楹联丛话》蜚声联坛,成了我国联界的泰斗。但此书只是一部当时所搜集到的许多人的对联的汇集。梁章钜也是一个撰联高手,但创作对联,均散见于各书之中,并未整理成集。此人不应当没有个人的对联专集,于是三年前我便请石狮市对梁章钜颇有研究的胡毅雄君编一个《梁章钜对联年谱》,他花了一段时间,到处搜集资料,终于编出来了,发表在我主编的《湘楚楹联》上。这是我国第一个对联年谱,填补了一个空白。决定出《清十大名家对联集》以后,我又请胡毅雄君编纂梁章钜的对联集,他在《年谱》的基础上继续搜集资料,又编出来了,收到了这本集子之中,算是又填补了一个空白。
      《清十大名家对联集》入选之各集都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版本作为底本,然后再用其他的版本和资料进行对照。发现有差异的地方,在“校辨”一栏中予以说明。这样不同版本的异同,就一目了然了。词语的注释,尽量查找出处。但有些词语,特别是涉及当时的人名、地名以及特殊事件的词语,由于世异事迁,相关资料缺乏,一般的工具书又查不到,为慎重起见,只好暂告阙如,以待知者予以补正。
       为了使《清十大名家对联集》的校注工作搞得更好,我所选的校注者,许多都是联集作者的家乡人,有的还是作者的嫡系子孙。与作者没有此种关系的,也是对作者的资料掌握较多,对作者的生平事迹比较了解,对其著述也比较有研究的人。两年多来,这些校注者们,为了完成此项任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劳动。刘福铸先生为了寻求资料的完整性,在林则徐已刊对联的基础上,又搜集到许多散在民间的作品,以至最后校稿还补充了八十多副。岳阳王邦杰先生为了提高校注的质量,不仅广泛调查采集,而且反复补充修改,多次请人打印,几易其稿。八十高龄的张文渤先生,与赵藩同为云南剑川人,为了弄清赵藩联集中的疑难问题,他来往于剑川与昆明等地,不仅把女儿女婿都发动起来了,还遍访了赵藩的后人,取得他们多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他搜集到了若干赵藩集子中漏编的联语。《清十大名家对联集》各家的“补遗”部分,都是校注者们从民间、从别人收藏的资料中发掘出来的。由于几乎每个底本都有“补遗”,此次出版的集子自然就成了迄今最完整的集子。
     《清十大名家对联集》在岳麓书社的关怀下正式出版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联界的同道们能够与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争取在若干年之内,把我国历代著名联家的对联集都发掘整理出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正在建设楹联数据库,需要古往今来的对联及其相关资料,也希望能得到联友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工作都做好了,我相信对我国楹联的创作与研究,必定会有很大的推动。
                                                                                                             余德泉
                                                                                   二oo四年十二月初稿二十九日定稿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0:1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电 于 2012-9-20 10:37 编辑

       前言
  
       清代戏剧家、诗人和小说家李渔(161l一1680),初名仙侣,字笠鸿、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崇祯八年(1635)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尝多次应乡试,皆落榜,功名不就。明朝覆亡,遂弃绝仕途,从事著述。所著《闲情偶寄》,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均存,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才名著称的李渔,亦有自成一家的联语作品,成为当朝时尚的艺术珍品。这里,我们据《笠翁文集》卷四《联》所载对联进行校注,参阅古今出版的联集补遗,编入《清十大名家联》。
       《笠翁文集》卷四《联》载有李渔的联作199首,除《金华宝婺观》一联为明朝旧作外,其余皆作于清顺治、康熙间。联类包括胜迹、庙祀、衙署、题赠、庆贺等,文集并未按此归类,亦未完全按创作时间排列。李渔的对联,以题赠、庆贺联居多,仅题赠联即占其联作半数以上,这与李渔生活贫困,不得不求助于达官贵人而作托钵四方之游有关,题赠、庆贺以联,被作为必不可少的应酬手段。在受赠受贺者中,尊至相国、尚书,方伯将军;卑至司狱、案吏,乃至布衣中的医士、裱工、卜者。受赠受贺者多为当朝地方官吏,因而社会影响深远。黄鹤山农《玉搔头·序》日:“(笠翁)于诗赋古文辞罔不优赡,每一振笔,漓涉风雨,倏忽千言,当途贵游与四方名硕,咸以得交笠翁为快。”李渔走遍除西南各省以外的全国各地,游踪所至,不乏赠诗赠联。康熙十一、十二两年,李渔的赠诗与赠联,从数量而言,发生了大的变化。康熙十一年,渔游楚,时有诗作计七绝50首,五古5首,律6首,七律33首,五绝14首。而联作仅有胜迹联3首,庙祀联2首,赠贺联9首,题署联5首。诗联数量比较,相差悬殊。一年之后,渔游京师。或题园亭,或题赠、庆贺,受赠的朝臣京官竞达28人,有的还一人赠联二首。陆左辖对李渔《赠金长真太守》一联眉评日:“笠翁在都门。作联甚富,尝自署其下日:‘有能易一字者,当北面事之。’卒无议者。”由此可知,李渔联作已是炉火纯青,自然倍受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青睐。当年李渔在京师的诗作为五古l首,七古6首。七律4首,七绝7首,词1首,联多于诗,表明题赠联已成为时尚,这种文化现象虽不可称之为“李渔现象”,李渔的推波助澜作用当不可否认。
       《笠翁文集》卷四《联》中,李渔五十生男,有联志喜;六秩有联自寿,居所别业,均有题联纪胜,而悼亡竟不作一联。康熙十一、十二两年,李渔的乔、王二姬先后病故,分别作七律《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七律《后断诗十首》悼亡。无挽联之作。康熙十三年,福建巡海道陈大来(启泰)于耿乱靖节,十五年闽省祭陈大来。李渔“受先生特达之知”,“曾受其馈赠”,渔仅以《祭福建靖难巡海陈大来先生文》致祭,未挽之以联。将李渔作座上客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为《笠翁传奇》作序的钱谦益,与李渔唱和的诗人宋琬,芥子园中的顾曲周郎著名文士周栎园,与李渔同窗的“东南三毛”之一的毛先舒,诸公逝世,李渔均无联哀挽。康熙十九年,李渔本人病卒,主办丧事的钱塘令梁治湄作《哭笠翁》七绝四首悼亡,未有挽联。这一迹象表明,康熙朝前期以挽联悼亡尚未成为民俗。
       康熙间出版的《笠翁一家言全集》金陵翼圣堂本(以下简称《翼本》),与道光间付梓的梁章钜《楹联丛话》(以下简称《丛话》)转录的李渔联语核对,不难发现以下对联文字有出入。《翼本》的《寿程太夫人八秩》,《丛话》记作“陈太夫人”。此联小序中称太夫人乃“蕉鹿先生之母”,蕉鹿姓“程”而非“陈”,李渔另有赠《文宗程蕉鹿公祖》联。联文中,《翼本》“逾古稀者又十年”,“去期颐者尚廿载”,《丛话》是句均无“者”,有一字之差。《翼本》联文“看后代贤孙尽发”,而《丛话》则为“看后兹文孙继起”,文字有较大差异。《翼本》中《赠李坦园二联》.《丛话》将“坦园”误为“坦庵”。《寿方太夫人七秩》联,《翼本》上下联末句“七十年于兹矣”,“八千岁犹然乎”,《丛话》录此联无“矣”、“乎”二语气词,不若《翼本》的此联以感叹表现情感,拓展联旨。《江南贡院诸联·明远楼》联文,《翼本》中“喜胜地江山人物”,《丛话》记作“喜此邦江山人物”,“胜”与“多”,较之于“此”与“多”,属对当更工切。《翼本》的《寿李申玉阃君》联,联文“莺歌燕语尽输娇”,《丛话》记作“莺歌燕语尽翻新”。“翻新”一词,起不到“输娇”句意谓与李渔家姬班比歌喉婉柔,莺燕皆认输的烘托效果。《翼本》的《戏题金陵闸旧居》联,《丛话》定作芥子园联,落成于康熙八年的芥子园其时尚子虚无议者。”由此可知,李渔联作已是炉火纯青,自然倍受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青睐。当年李渔在京师的诗作为五古1首,七古6首,七律4首,七绝7首,词1首,联多于诗,表明题赠联已成为时尚,这种文化现象虽不可称之为“李渔现象”,李渔的推波助澜作用当不可否认。
       《笠翁文集》卷四《联》中,李渔五十生男,有联志喜;六秩有联自寿,居所别业,均有题联纪胜,而悼亡竟不作一联。康熙十一、十二两年,李渔的乔、王二姬先后病故,分别作七律《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七律《后断诗十首》悼亡,无挽联之作。康熙十三年,福建巡海道陈大来(启泰)于耿乱靖节,十五年闽省祭陈大来。李渔“受先生特达之知”,“曾受其馈赠”,渔仅以《祭福建靖难巡海陈大来先生文》致祭,未挽之以联。将李渔作座上客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为《笠翁传奇》作序的钱谦益,与李渔唱和的诗人宋琬,芥子园中的顾曲周郎著名文士周栎园,与李渔同窗的“东南三毛”之一的毛先舒,诸公逝世,李渔均无联哀挽。康熙十九年,李渔本人病卒,主办丧事的钱塘令梁治湄作《哭笠翁》七绝四首悼亡,未有挽联。这一迹象表明,康熙朝前期以挽联悼亡尚未成为民俗。
       康熙间出版的《笠翁一家言全集》金陵翼圣堂本(以下简称《翼本》),与道光间付梓的梁章钜《楹联丛话》(以下简称《丛话》)转录的李渔联语核对,不难发现以下对联文字有出入。《翼本》的《寿程太夫人八秩》,《丛话》记作“陈太夫人”。此联小序中称太夫人乃“蕉鹿先生之母”,蕉鹿姓“程”而非“陈”,李渔另有赠《文宗程蕉鹿公祖》联。联文中,《翼本》“逾古稀者又十年”,“去期颐者尚廿载”,《丛话》是句均无“者”,有一字之差。《翼本》联文“看后代贤孙尽发”,而《丛话》则为“看后兹文孙继起”,文字有较大差异。《翼本》中《赠李坦园二联》。《丛话》将“坦园”误为“坦庵”。《寿方太夫人七秩》联,《翼本》上下联末句“七十年于兹矣”,“八千岁犹然乎”,《丛话》录此联无“矣”、“乎”二语气词,不若《翼本》的此联以感叹表现情感,拓展联旨。《江南贡院诸联·明远楼》联文,《翼本》中“喜胜地江山人物”,《丛话》记作“喜此邦江山人物”,“胜”与“多”,较之于“此”与“多”,属对当更工切。《翼本》的《寿李申玉阃君》联,联文“莺歌燕语尽输娇”,《丛话》记作“莺歌燕语尽翻新”。“翻新”一词,起不到“输娇”句意谓与李渔家姬班比歌喉婉柔,莺燕皆认输的烘托效果。《翼本》的《戏题金陵闸旧居》联,《丛话》定作芥子园联,落成于康熙八年的芥子园其时尚子虚乌有。梁章钜编著《丛话》,虽“博访遐搜,参与旧所见闻”,由于毕竟未采用李渔对联的底本,出现谬误便在所难免。《翼本》中不见载的层园联,古今出版的联集多题为《西湖芥子国》联,亦称名有误。李渔《今又园诗集序》日:“(康熙)丁巳(1677)春,予自白门移家湖上。碧波千顷,环映几席,两峰六桥,不必启户始见……因题一联于斋壁云:‘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题此联时,金陵芥子园早已易主。“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一联,《翼本》为《赠贾胶侯大中丞》联,而不少联集都作《京师贾氏园》联,联题有违笠翁本意。
       李渔倾注毕生心血于戏剧创作,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清总论》称李渔“清人戏曲”中“最著者”,“为一朝之冠”,以至“十曲初出,纸贵一时”。李渔芥子园《歌台》联“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即是当时李渔家姬班能演出的纪实。康熙五年,渔游秦,至平阳,纳乔姬。六年,于兰州又纳王姬。距芥子园落成仅为时两年,乔、王皆能演出,由此可见李渔非只擅长剧作,其戏曲执导之功亦可见其一斑,李渔的《京邸自署》联“绣衮丛中衣褐士,少年场上杖藜人”,当是李渔混处缙绅之列的生动写照。李渔的《五十生男自书斋壁志喜》、《自寿》、《六十戏题金陵闸旧居》诸联,都是研究李渔其人的真实史料。
       《笠翁文集》卷四《联》中的园亭联,反映李渔对园林艺术的精湛造诣。《蒲州贾水部园亭》联,描绘“疏泉入座”“曲水流觞”的园林格局,亦表现诗酒之乐;《平阳王太学园亭》联,展现了“眉岫”“辋川”之胜;《孙氏园亭》联的“惟坐享邻家秀色”,对园林建筑的“借景”艺术极为称赏;《朱建三磊泉石》联,极尽园林艺术人工巧夺天功之妙;一组《芥子园联》,则表现园主以“卓锥地”,营“兜率天”的卓绝园林艺术才华。麟庆《鸿雪因缘记》日:“当国初鼎盛时,王侯邸第连云,意侈缔造,争延笠翁为座上客,以叠石名于时。”由李渔的园亭联,亦可见“李十郎”多才多艺。
       “般般制作皆奇,岂止文章惊海内;处处逢迎不绝,非徒车马驻江干。”幕客包口的《赠李渔》联有如人物评传,而李渔的联作,亦如赠联所言,以“奇”见称。《湖心亭》一联,将西子湖拟人化,又巧用西施病心皱眉捧心尤美的传说创意,虚实结合,想像奇特。《戏题金陵闸旧居》联,以门外“二柳”,门内“双桃”借题发挥,谐谑而出奇趣。《寿朱建三》联,紧扣生辰七月七日,居所“百花巷”名见巧见奇。《赠张半庵暨郭孺人双寿》联,抓住“中秋日初度”特殊性,以“月圆”“客满”弄巧而又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这些联语至今仍脍炙人口,当不足为怪。
       李渔的对联多以对举显示对联艺术形式的规范性,尤以对句之难而显神来之笔。《寿方太夫人七秩》联出句“出宰相之门,入宫詹之室,居学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对之以“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出”、“入”、“居”与“继”、“追”、“证”对举,展示对联的特征。杜于皇对此联眉评日:“此联不难于出,而难于对。是人皆服前茅,予独佳其后劲。”对句紧扣贺寿之旨,杜氏眉评,见识独到。诸如《赠金华令君邢逸园》联的“公临敝邑,我吏仙乡”与“昔号贤绅,今呼慈母”;《赠冯易斋相国二联》其一的“门无私谒,座少杂宾”与“烛有金莲,庭馀赤舄”;《赠刘双山给谏二联》其二的“进持段笏,退舞莱衣”与“孙继祖功,子承父业”;《赠王北山掌科二联》其一的“文司乡荐,武入京闱”与“先作词臣,继居言路”;赠《武林太守王鼎臣公祖二联》其二的“政同甘雨,刑比秋霜”与“鹤唳清风,琴弹皓月”等等,都以对举起句引发,独特的形式和语言表现了对联的特色和艺术功力。
       李渔的对联不少以重言而见奇。《寿刘了庵先生》联:“三多之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慧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三多”之外的“三多”,“四美”之先的“四美”,拓展联旨,构思奇特。赠《芜湖关使江濯公》联“江署立江湄,水姓正宜司水政;濯翁临濯所,冰心恰好映冰壶”,巧嵌受赠者姓名如天造地设,以重言紧切关使职务创意,堪称奇构。《寿别驾孙贞符公祖》联的“精气足者,精光亦足”,“水源长者,水利亦长”;《衙署杂联·内署三联》其一的“俗吏便成仙吏”,“忙人即是闲人”;《赠王北山掌科二联》其二的“君有十分善,臣有十分忠”,皆以重言表现因果关系而深化联旨。《寿贾大中丞胶侯》联的“不但寿民兼寿物”,“才经添线又添筹”;赠《武林太守王鼎臣公祖二联》其一的“颂君之宽者,必兼颂其执”,“学公之外者,请先学其中”;贺《郑端士文学新婚》联的“夏屋中之金屋”,“小登后之大登”等,均以重言表现递进关系而拓宽联意。赠《嘉湖守宪金公璋公祖二联》其一的“嘉禾田地盛嘉禾”;赠《兰溪令君杨玉衡父母二联》其二的“兰溪花满称兰溪”,联中,前一“嘉禾”为地名,后一“嘉禾”指一茎多穗的禾,为吉瑞象征。前一“兰溪”为溪名,后一“兰溪”则指兰溪县令。二联都借重言转换概念而拓出新意。
       李渔的对联有不少联语的语言和他的诗词一样富有“直而近俚”的风格。《与曹峨眉中翰》联《序》日:“无意为联,而适得口头二语,颂扬明德,所谓天籁自鸣。”口头语即是俚语,岂只近俚?《庐山简寂观》联,李渔直言不讳,为黄冠吐气。《露筋祠》联先叙后议,快人快语。赠《闵士先医士》联直朴自然,辞近旨远。《濯足亭》联、《郑氏草堂》联,皆以翻其意而见李渔个性,独具特色。
        在李渔的题赠、庆贺联中,惯用类比手法称道受赠受贺者,诸如《赠督师尚书李邺园夫子》联的“公即当年羊太傅”,“吾观今日郭汾阳”;《赠金华二守王美尧公祖》联的“还在高阳八恺之前”;《赠吴兴郡司农余霁岩公祖》联其二的“窃讶苏子瞻曾子固之生今日”,“何异赵公抃富公弼之在当年”;《赠颜澹园太史修来仪部二昆仲》联的“大陆小陆结驷而行”,“元方季方易一不可”;《寿汪观涛封君》联的“羡一户文章,俨是苏家父子”;赠《佟寿民方伯》联中的“且同谢傅之围棋”等等,如此类比,纵使称题,亦未免溢誉。
       题赠联通常以称道受赠者为主旨,赞辞固然多夸饰,却往往因此而落入俗套。李渔的这类对联亦有此疵瑕。诸如《赠别驾佟孚六公祖》联称“公族数关东第一”,“君才实海内无双”;《赠罗育纯医士》联称“肝胆如君真第一”,“岐黄似汝实无双”,《赠金华邑宰王定一父母二联》其二称“别利器于两问,公称第一”,“较长才于百代,君亦无双”;《赠fl-_F]口都阃》联称“金榜题名君第一”,“宝刀陷阵世无双”等,赞辞皆是套话,且言过其实,致使李渔的对联仅以联存人,而难于联因人传。
       李渔的对联虽远不及其诗词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作为清代文坛一代名家,其联作势必对清代对联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联作法上的求新弄巧,都将显示其对联的文学价值。《清十大名家对联集》中所录李渔对联,以清雍正八年(1730)芥子园主人重新编次的《笠翁一家言全集》中《笠翁文集》卷四为底本,以康熙十七年(1678)翼圣堂本为参校。底本中有白仲调、何次德、倪口公、尤展成、王望如、蔡龙文、陆梯霞、黄元傲、纪蘖子、方邵村、陆左辖、何省斋、王左车、施口莪、许茗车、顾梁汾、朱其恭、李仁熟诸人的眉评,一一录入注释。本集校注,参考单锦珩所撰《李渔年谱》、《李渔交游考》。笔者不揣浅陋,欠妥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赵奎生龚联寿

        挽吴槐江宫保联
        楚粤盛勋猷,更饶二载山林,重赓鸣鹿;
        皖吴尊齿德,何意三春风雨,遽痛骖鸾。
       【注释】
        ●吴槐江(1750---1833):名熊光,字望昆,号槐江,江苏昭文人,举顺天乡试,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历官刑部郎中、御史、通政司参议、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多次参加镇压会党起事。嘉庆十三年(1808)曾在广东香山抗击英国侵略者进入澳门。后以吏议革职戍伊犁,逾年,召回授兵部主事,旋引疾归里。晚年著《伊江笔录》、《春明补录》、《葑溪笔录》三书。  ●“楚粤”句:指吴曾在湖北、广东地区任总督等职。  ●“重赓”句:再次参加鹿鸣宴。科举时代,乡试考试后,州县长官例必于放榜次日,宴请新举人及主考等,因席间歌《诗经》的《鹿鸣》篇,作魁星舞,故称鹿鸣宴。后来,老举人于乡试考中满六十周年(一甲子),若重逢该年(干支相同)开考,经奏准,老举人与新举人同赴鹿鸣宴,称为“重宴鹿鸣”。按吴氏于道光八年(1828)重宴鹿鸣,并加四品卿衔。赓,继续。  ●齿德:年龄和德行,也指年高德劭的人。  ●骖鸾:本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这里作为死的委婉语。
   
       挽熊声谷方伯常饽联
       清秘昔忘形,况经两地同舟,逾艾年华频话旧:
       旬宣今尽瘁,空说五丝续命,悬蒲时节正伤神。
       【注释】
         ●自注云:“方伯与余为清秘堂旧侣,以庚子端午日终于粤东也。”●原按:一八一六年即清嘉庆丙子,林公充江西副考官,回京充清秘堂办事。  ●熊常錞(?一1840):字象于,号声谷,又号椒实,江西铅山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选庶吉士。1816年与林则徐同在翰林院清秘堂共事,散馆,授编修。道光间官广东布政使。1840年端午节病卒于广东任上。  ●“清秘”句:指同在清秘堂共事时,关系十分融洽。清秘,清秘堂,为翰林院下属单位,是撰拟诏旨的地方。忘形,指友好相处,不拘形迹。  ●两地同舟:指曾同在翰林院和同在广东为官。●逾艾:超过五十岁。《礼记·曲礼》:“五十日艾。”●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五丝续命:旧时民俗,在端午节以五色彩丝系腕,据说可消灾延寿。其丝称续命丝。熊氏卒于端午节,故用此典故。●悬蒲时节:即端午节。旧时端午节以菖蒲悬门,称蒲剑,据说可驱鬼避邪。
   
       挽王紫澜廉访瑞征联
       恩命方新,怅籍甚声华,身后迁除空撒手;
       官逋未了,叹萧然环堵,庭前俯仰剧伤心。
       【注释】
        ●原按:《楹联三话》云:“廉访于殁后始奉擢臬贵州之命也。”●王瑞征(?一1833):字蒲田,号紫澜,直隶抚宁(今属河北省)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贵州按察使(未任死)。廉访、臬,均指按察使。  ●恩命方新:指新颁提拔官职的任命书。  ●籍甚:盛多。  ●声华:声名。  ●迁除:此指提升官位。●官逋未了:指未任新官而亡去。●萧然环堵:只有冷落破败的四堵墙,形容残破简陋的居室。语本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俯仰:低头和抬头,形容沉思默想。
   
       挽屠琴坞太守联
       病榻恩来,叹息膏肓难再起;
       潜园人去,流传诗画定千秋。
       【注释】
        ●原按:《楹联三话》云:“时病中已受九江守。”  ●屠琴坞(178l一1828):名倬,字孟昭,号琴坞,晚又号潜园、耶溪渔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知江苏仪征县,升江西袁州、九江知府。工诗文,擅书画篆刻。画师奚冈,以山水兰竹见长。著有《是程堂诗集》。●病榻恩来:指屠在病中,接特授知江西九江府之委命。  ●膏肓难再起:指病入膏肓,无法医治,屠终年为48岁。  ●潜园:屠所居园名,亦是自号。
   
        挽江清渠学博有本联
        澹泊任天真,忆掉头苜蓿阑干,八十翁自耕铁砚;
        老成悲电谢,试屈指粉榆甲第,-'d-三科谁共琼林。
       【注释】
        ●江有本:字清渠,闽县(今福州市)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进士,官终学博。  ●掉头:转过头,回来之意。  ●苜蓿阑干:喻指清苦生活。唐薛令之《自悼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苜蓿又称连枝草,可食用,是贱疏菜。古人常以“苜蓿自甘”代指安于贫寒的生涯。阑干,同栏杆。  ●电谢:指突然谢世。  ●枌榆甲第:家乡的科第。  ●琼林:琼林宴,指中进士。“谁共琼林”指没有像他那么老资格进士了。
   
       挽乔石潭少郡伯联
       读律佐三司,棘廷驰誉;
       分符才四月,蒿里兴悲。
       【注释】
        ●乔石潭少郡伯:当即乔晋芳,字心农,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山西闻喜人,官刑部主事,后授湖南长沙知府,不四月即逝。少郡伯,即年轻的知府。●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棘廷:即棘庭,公卿的官署。古称九卿为棘卿,唐以后专指中央审判机构。  ●分符:古代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此指委任。  ●蒿里:古挽歌名。古人认为人死后魂归于蒿里,后作哀挽的习用典故。  ●《林则徐楹联辑注》上联“廷”径改作“庭”。
   
       挽吴荷屋方伯之太翁和衷联’
       半载赋循陔,恩与移藩来近地;
       八旬悲陟岵,我同衔恨泣终天。
       【注释】
        ●吴荷屋(1773—1843):原名燎光,改名荣光,字殿垣,又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晚自号白云山人、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著有《白云山人诗稿》,《历代名人年谱》、《吾学录初编》、《辛丑消夏记》等。本联为挽其父吴和……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0:38:01 | 只看该作者
总  目
总序
壹李渔联集
贰梁章钜联集目    录
前言………………….
寿方太夫人七秩……..
千手观音法像………..
赠李申玉广文………..
李申玉阃君寿联……..
赠金华令君邢逸园…..
赠河防司马纪子湘…..
郑氏草堂…………….
濯足亭……………….
燕子矶阻风偶书亭栋..
观音阁……………….
关帝庙……………….
五十生男自书斋壁志喜
寿瞿翁九十…………..
寿程太夫人八秩……..
寿朱建三……………..
赠张伯亮副总戎……..
蒲州贾水部园亭……..
平阳王太学园亭……..
芥子园杂联…………..
戏题金陵闸旧居……..
六秩自寿……………..
江南贡院诸联………..
自怡堂………………..
衙署杂联……………..
赠曹完璧司空………..
赠慕鹤鸣方伯………………..
赠纪子湘司李………………..
寿张秀升郡司马……………..
熊元献阃君四秩……………..
题高钦如臬宪衙斋…………..
赠王继之少参………………..
寿堵太夫人八十……………..
赠张半庵暨郭孺人双寿……..
赠钱塘父母梁承笃…………..
周慎之徙宅贺联……………..
赠鹾使迟公…………………..
露筋祠……………………….
金龙四大王庙………………..
天妃庙……………………….
分水龙王庙…………………..
题索相国园亭二联…………..
赠冯易斋相国二联…………..
赠李坦园相国二联…………..
赠徐健庵彦和立斋三太史…..
赠王俨斋太史………………..
赠颜澹园太史修来仪部二昆仲
赠张伯亮封翁………………..
寿冀公冶大司空……………..
寿刘了庵先生…一……………
赠李望石都宪………………..
赠严灏亭都宪二联…………..
赠贾胶侯大中丞……………..
赠王涓来太史………………..
赠王北山掌科二联…………..
赠刘双山给谏二联…………..
赠柯岸初给谏二联…………..
赠索愚庵相国………………..
赠董默庵太史………………..
寿贾大中丞胶侯……………..
赠李大将军…………….
赠施匪莪司城………….
赠申菽旆中翰………….
贺王子蚧京兆续娶……..
京邸自署……………….
赠章来之……………….
许青霞蔺公侄二人同寓..
赠彭观吉……………….
剞劂氏………………….
裱工乞联信笔题此……..
赠献明侄……………….
朱建三新磊泉石………..
赠金长真太守…………..
寿袁六完同卿…………..
贺鞠观玉御史迁居……..
孙氏园亭……………….
禹陵…………………….
昭烈云长翼德三义祠…..
方绣山民部七十………..
越望亭………………….
寿汪观涛封君…………..
督师尚书李邺园夫子…..
大中丞陈司贞公祖……..
方伯李毅可公祖………..
臬宪张俊升公祖………..
粮宪刘山耀公祖………..
学宪祖起凡公祖二联…..
文宗程蕉鹿公祖………..
武林太守王鼎臣公祖二联
嘉禾太守袁若遗公祖…..
武林郡丞祖懋公公祖…..
寿别驾孙贞符公祖……..
别驾堂联………………..
别驾佟孚六公祖………..
贺梁冶湄父母二联…..
仁和邑宰佟怀侯父母..
闻大厅………………..
杨都阃………………..
李石庵参军二联……..
某参军……………….
都阃参军林象鼎……..
徐东来……………….
周汝霖司狱…………..
熊二尹……………….
萧文子二尹…………..
蔡四尹………………..
闵士先医士…………..
凌颖仙医士…………..
凌颖仙医士郎君乡捷..
罗育纯医士…………..
毛稚黄迁居…………..
张子乡荐……………..
顾且庵侍御六旬诞子…
寿陈定庵封翁………..
陈太夫人五秩………..
贺陈定庵封翁子孙并捷
丁泰岩方伯…………..
佟寿民方伯…………..
江南守宪方艾贤……..
高子奋观察…………..
纪孟起职方…………..
房慎庵榷使…………..
谭慎伯榷使…………..
赠芜湖关使江濯公……
赠葛霜华郡伯…………
卞令公太守纳姬………
金华郡守张克念公祖…
金华二守王美尧公祖…
叁林则徐联集
肆曾国藩联集
伍左宗棠联集
陆李篁仙联集
柒王闽运联集
捌吴獬联集
玖赵藩联集
拾范当世联集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0:44:34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只能搜索到这些,凤毛麟角而已,不过内容十分出彩。例如李渔的生平就很长见识,几幅联例也水准高。
毕竟是要出版挣钱的东西,有这些已经脱离不了剽窃嫌疑,所以尽可能把相关介绍一并发了,带点广告宣传一般,算是作了一番补偿,求个心安。

其中有个举例的联,应该是林则徐写的,挽熊声谷“清秘草忘形,况经两地同舟,逾艾年华频话旧;旬宣今尽瘁,空说五丝续命,悬蒲时节正伤神”,可能是抄录的地方不全吧。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3 23:42 , Processed in 0.0389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