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0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新疆巴里坤王家古宅家训楹联世代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9 09:4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不详
============================================

王善贵老人在给记者介绍楹联的来历
    ■核心提示
    过春节、贴楹联,是我们汉民族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楹联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望。
    可以说,我们常见的居民家中贴的春联、商业场所贴的对联,内容不外乎祈福迎祥,而在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一所古民宅里,我们所见到的楹联却不同寻常,内容都是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家训……今天,记者带大家去那里看看,也许大家能有所收获。
    天山网讯(记者如歌 通讯员彭兴礼 吴海燕摄影报道)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县,有一个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王家古宅。历代文人墨客写过不少关于古宅的文章,王家古宅的楹联却无人涉及。
    王家古宅中有着一副副家训楹联。其中,有些楹联虽每年更新,内容却世代不变,蕴涵了我们中华民族求真、求善、求美、求上进的传统美德。
    别样楹联让人叫绝
    在王家,贴对联是过年时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每年大年三十,王善贵老人就会召集儿孙,郑重其事地给宅院的大门、祠堂、主室、书屋、账房、厨房各门厅换上新的楹联。
    在王家,王善贵老人的爷爷的爷爷就已经这么做了。
    书隶碑——要谦让谨言致和为上,勿以自傲不慎失礼
    耕田碑——要耕读孝友节俭为上,勿以奢侈浪费为荣
    这是在王家宅院门前左右两侧砌有的祖训碑上的文字,它从古至今都立在那里,告诫后人莫忘“读书、种田、守本分”。
    每每在贴宅院大门的楹联前,王家一大家子人都要围着祖训,跟着资格最老的长辈把这副楹联诵读一遍。长辈还要特别给晚辈讲解其中的含义,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祖训。
    在王家,宅院大门和祠堂庭柱上的楹联虽然每年都换,但内容却世代不变。不管是哪个年代,到过巴里坤榆树巷5号的王家古民宅参观过的游客,如果细心留意,一定都能记得宅院大门边的那副楹联——
    上联: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下联:创业为艰,祖辈备尝辛苦;
    横批:继往开来。
    而庭院中祠堂前的庭柱上也有两副对联——
    其一上联:书田无税子孙耕;下联:荆树有花兄弟乐;
    其二上联:士农乃富贵根本;下联:勤俭为子孙燕治;
    共同横批:耕读传家。
    王家的家训楹联,在王家即是家族史,又是一种家族文化。外姓人无不为其意义感叹叫绝。
    在王家的书屋门前,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楹联:
    上联:负薪挂角,不盼沽名钓誉;
    下联:囊萤映雪,只为人生有悟;
    横批:惟吾德馨。
    就连厨房门前都有楹联——
    上联:一粥一饭当思源
    下联:半丝半缕应节俭
    横批:天道酬勤
    账房的楹联也别有寓意——
    上联:莫小视衣冠定位
    下联:存大志细微着手
    横批:斯是陋室
    自从2002年,王家古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在巴里坤县将其申报为国家A级景区后,来王家参观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游客们只要来巴里坤,就一定要来王家古宅看一看。
    古民宅住过12代人
    王善贵的祖上,可追溯到遥远的雍正年间。
    雍正七年,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孙,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兵来新疆平定准噶尔叛乱,雍正九年,叛乱被平定。1731年,清政府为了西域的稳定,安抚民心,在巴里坤修建了一座兵城——绿营军城(巴里坤人称汉城)。后来,岳钟琪率兵回营时,命他的副将王将军留守巴里坤,官封四品。
    王将军从此便携家眷在巴里坤定居。
    王将军在巴里坤定居后,在汉城南街仿岳大将军军营坐北朝南修建了一座占地十亩的宅院。
    这座规模很大的宅院分为主人住宅院、后勤人员住宅院、养马场和菜地四部分,兴盛时,前后院共有四五十人共同生活。
    现在,只有主人住宅院与养马场部分还保留着,其他部分都已不复存在。因为史料中很少提及,王将军的真名至今未能得到考证。
    王家古民宅居住过王家12代传人,和它院落中那棵大榆树一样,已经度过了200多个春秋,就连它所在的榆树巷的名称都源于王家的这棵大榆树。
    王家主人住宅院保存还很完整,但王善贵老人告诉记者: “我家里有不少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在文革期间丢失了,大部分供祖用的金属器皿被收了去,一些家具也充了公。不过没办法,那是历史留下的疤。”
    子孙起名来自家中楹联
    王家古宅的门楼尤其值得一说。假如来到这里的人们仔细观察,能看到木制门楼上惟妙惟肖地刻着低头合翅的凤。王善贵老人解释说,这是应了当时的说法:一般的汉族官员在修建房屋雕龙刻凤时,龙是不能伸爪、凤是不能抬头展翅的,否则就犯了欺君之罪。
    进入大门后,还有一道门,这道门称正门。开正门是有讲究的,只有在逢年过节请神送神的时候家人才能走正门,或是七品以上的官员来宅院的时候要开正门。这道门也有一副楹联——
    上联:教儿孙走条正路,惟读惟耕;
    下联:继祖辈家训真传,克勤克俭;
    横批:修齐治平
    王善贵的父亲一辈有四个兄弟,分别叫王修礼、王齐礼、王治礼、王平礼,据说他们的名字正是来自这副楹联。其中寄托着王家祖辈对后人的期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王家祠堂最里面放有雕花供桌,桌上供着祖先牌位。其外有内佛阁门,犹如一道屏风,关上门时,便将其分隔为两界。门两边也有楹联一副:
     上联:何地不通神,洋洋乎如在其上
    下联:随时皆降福,荡荡乎民无能名
    寓意为告诫家人欲做事先做人,做人要胸怀坦荡,才有望成为人上人。
    家训楹联的家教成果
    王善贵清晰地记得,他的父辈多次给晚辈讲解各楹联含义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父亲多次说到家训,最为强调的其中一条就是一定要有文化。所以,在我们家,不仅男孩子要读书,女孩子也要念书念到12岁之后才学习针线活。”王家也有兴衰,但就算条件再艰苦,王善贵还是念了“完全小学”,就是当时的洋学堂,而且一直念到了中学。
    王善贵的祖上是山西平遥人,父亲那一辈已经有人从商。
    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常带着我去商号学习礼仪,教我怎么按规矩端茶、拿烟、接人待物。虽然从商,但父辈一直给我们灌输‘读书、种田才是最根本的’思想。小时候我也有调皮惹事的时候,每当这时,我就会被父亲或叔伯叫去,或在祖训面前、或在楹联面前受‘教育’。”
    王善贵现年72岁了,他是王家第十代后人,退休前在巴里坤县政府工作。他膝下有5个子女和2个孙子、4个外孙。儿孙们大都去了外地学习、工作。已经工作的人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有着优秀的业绩,还在上学的人成绩也都在学校名列前茅。
    王善贵记得祖训说,“祖先留下的东西就要看护好”。因此老伴去世后,他依然舍不得离开古宅,选择独居在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子里。现如今,他每天接待几位游客、种种花草,过着悠闲清净的日子。只有到了春节,王家老宅才又热闹起来。
    进入王善贵老人的家,记者看到,眼前的一切古朴依旧,几乎看不到有现代化气息的东西。老人很是节俭,在偌大的房子里,只用瓦数很低的白炽灯,而且给自己规定了开关灯的时间——遵守家训已经成了老人家的生活习惯。
    但对老宅的修复,老人却是很舍得花钱的。他还是那句话:“祖先留下的东西就要看护好,这宅子将来谁继承都行,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对得起祖上。”
    ■记者手记
    王家古民宅,已经成为巴里坤、成为新疆、也成为全国的珍贵文物。
    这个古宅记录着巴里坤200多年的历史,所以,爱护好这个宅子、传承它的文化底蕴,不仅仅只是王家子孙的责任。但愿它能被好好保护。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09:52:02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大都一般,结构也有些散乱,但表达的内涵恰恰是现代人缺乏的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16:07 , Processed in 0.0398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