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9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挽联中的近代名人》,一部民国八卦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6 14:0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电 于 2013-4-26 14:45 编辑

来源:搜狐文化频道
作者:潘采夫
=============================================

  由于国学功底浅薄得可以,我对挽联这种文学形式实在不通,对联中的精妙用典如春风过驴耳,对格律上的平仄对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这并不妨碍我滋滋有味地读完这本《挽联中的近代名人》,甚至读得热血澎湃,读得虎目含泪。无他,我只将他当成一部晚清近代人物传记来看,当成一部民国八卦史来品味。
  时人写晚清民国这段历史有一怪癖,绝不正说,绝不戏说,绝对乱说。大概是正说过刚容易折,戏说难慰我良心的原因,于是各种乱说、杂说、侧面、断说陆陆续续出来。乱说可不是胡说,而是是火中取栗,乱中说史,比如《挽联》这本书,明为说联,但终究背靠着一段史,虽然王顾左右而说联,平淡无奇地叙述人物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其实无一句不说历史,无一句不神追当时的人物风流和文采格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华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至于杂说、侧说、断说也大致走的这种路子,盖用非常话语写非常历史。
  本书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史料算的上丰富,围绕挽联的背景,作者的生死,讲述了不少故事,其中有一些我是第一次读到,看得不亦乐乎。比如,近代宪政大家、筹安六君子之一的杨度,在袁世凯死掉后,成为继任总统黎元洪抓捕帝制元凶名单上第一人,达官们纷纷避难,独杨度安坐家中,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说,“政治运动虽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梁任公是我的老同志,他一变再变,我则始终守着本位,但我们友谊未变。报载我已“窜”,你看我窜了否?俟正式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躬身受审判。。。且退一步言,政见不同,亦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好一个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对杨度晚年加入共产党的行为,就有了充分的理解,他并非投机者,而是行使他作为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这就是近代人物可爱的地方。
  将一干风云人物的挽联读完后,我有一个认识,凡做挽联最打动人,也最有价值,多为两种人,一种是逝者的知己,一种是逝者的论敌。知己所撰挽联,饱蘸情绪悲怆感人之外,往往能说中逝者心中事,而论敌若双方为君子之争,他的挽联,避免同志间的文过溢美之誉,能做到坦诚相见,中允评价,倒更能还给逝者以真面目。而且,真正的论敌也许正是最知己的人呢。
  黄兴是我最喜欢的近代人物之一,1914年,孙中山吸取教训,借鉴友邦经验,创建中华革命党,规定入党者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领袖一人,但是孙中山眼里的伟大战友黄兴坚持最初理想,拒绝加入,不惜与孙文闹翻。黄兴病死后,孙文也撰写了挽联,但与黄兴平生知己蔡锷相比,真知己真朋友一眼便知。蔡锷挽道,“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蔡锷写下这副挽联后不到10天,就病死在日本。这副对联也几次让我掉了眼泪。王国维自沉后,“殉清说”“逼债说”等猜测甚嚣尘上,此时陈寅恪写一篇碑文,一副对联,“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垒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此联一出,被时人赞为数十年挽联第一,陈寅恪也被公认为王国维平生第一知己。
  挽联最堪品味的妙处在于用典,如果没有典故,挽联的精髓将丧失大半,如小凤仙挽蔡锷的“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一联,就将蔡锷比为英年早逝的周瑜,而将两人的相知比为李靖与红线女,这样典故的挽联中俯仰皆是。在我看来,挽联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双关。段祺瑞死后,另一位北洋军阀吴佩孚写了挽联,“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承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联中褒贬春秋之微妙,存乎一心,很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含蓄美。
  也许算一个疏漏,本书挽联的主人翁漏了孙中山,这是很蹊跷而且不应该的,孙中山并不是什么名单上的人啊,而按照他的重要地位,其挽联定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不应该失误。本书的一些错别字也很扎眼,如在徐志摩一章,用大号字体注明陆小曼写给徐的挽联,其中竟有“五载哀欢,勿勿永诀”这样业余的错误,对不起挽联这样讲究精妙与格调的形式。


错注:“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垒臣供一死”,网络版本大多为“累臣”,应该是把“垒”的繁体字“壘”误读为“累”,在此纠正之。
2#
发表于 2013-4-26 15:48:5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懂,明天再细看
3#
发表于 2013-7-8 02:45:2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细致,查了一下垒臣,竟然米有查到。明天再搜。
4#
发表于 2013-7-8 10:52:05 | 只看该作者
搜索下,当注释,也学习新知识。
===================================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宋 陈文龙
须信垒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北,唯有丹衷天地知。
须信垒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北,唯有丹衷天地知。

韩致尧《春尽》:“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间易得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何义门:“以春尽比国亡,王室鼎迁,天涯逃死,毕生所望,于此日已矣。元遗山尝偕次联而续以‘惟余韩偓伤心句,留与垒臣一断魂’,盖以第三比叛臣事敌,第四比弱主之迁国也。”
==《诗法探幽 22寓意》

松杏沦亡罪岂轻,垒臣分应死危城。
偷生视息非无为,欲报吾生主香精。
关颅业已付欧刀,谁料风云自此邀?
十月功宗酹元老,丛祠只合化僧寮。
==明  全祖望  题
洪承畴祠(误信洪承畴殉国而作)

结合看来,垒臣应该是故国亡臣,即类似于旧臣的意思。

点评

大谢~  发表于 2013-7-9 00:30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0:04 , Processed in 0.0393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