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3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对联评“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7 11: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7-17 11:21 编辑

来源:上海职务犯罪预防网
作者:不详
===============================================

  对联亦称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在对联的百花园里,群芳争艳,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如杭州岳坟前的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到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两副名联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因而广为流传。
  由于封建社会实质上无法制可言,政治的清明与黑暗,百姓的安乐与痛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一个贪官可以把一个地方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民不聊生,所以人民大众对贪官污吏特别痛恨。
  乾隆年间,有一年因发大水,百姓衣食无着。而某都统赫老爷却摊派民间送礼,祝贺他50寿辰。 有人作一对联发泄愤怒: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的们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这是普通百姓的愤慨,虽文采不多,但义正词严,一针见血。文人们的抗议,则充满了辛辣和幽默。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公开贪赃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群情激愤,将其名字拆开,组成一副绝妙联:
  少目哪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联是:口大吞天
  真是鞭辟人里,痛快淋漓!有时,人们又借用昏官自己的口吻说出他们的贪婪与昏庸,令人捧腹大笑。
  有个满州人靠裙带关系被任命为主考官。由于他胸无点墨,不能阅卷,故而将试卷编成号码,在竹筒内摇动,以摇出的号码先后选士,并自称为“至公无私靠运气”。有人用主考官的口吻写了一联:
  尔等论命莫论文,碰;
  咱们用手不用眼,摇。
  清末,某总督贪赃枉法,百姓痛恨他,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人人恨入骨髓,事事得其皮毛。”
  后来,这位总督调走了,又有人作联相送:
  “早去一天天有眼,再留此地地无皮。”
  在封建集权社会里,官吏是百姓的“父母”,人们的命运操纵在各级官吏手里,所以,人们痛恨贪官污吏,也就特别盼望清官贤臣。千百年来,歌颂赞美清官的对联举不胜举。最著名的莫过于对包拯的赞美。合肥包公祠有对联曰:
  一水绕荒城,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唯有先生。
  有些人活着,但在人们心中早已死了;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在人民心中永远活着。人民大众是真正的“清官”,一切善恶,都将在他们心中得到公正的评判。
  古代对联中,还有大量劝诫人们,特别是警诫官吏的佳作,如:
  诗堪入画方算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
  履平地若危,涉风波无患。
  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
  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
  愿今天的人们,特别是执法人员能从古代这些对联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
发表于 2013-9-1 01:14:00 | 只看该作者
谠言:正直美善的言论
 人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诗堪入画方为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3#
发表于 2013-9-4 04:13:24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有个贴进不去,恳请错尸检查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16:54 , Processed in 0.0371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