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还金桥(鄞州石碶街道)——不撤的书法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9 17: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梦游牛(博主)
================================================

    方椒伯、魏友模、魏友棐、董开章、张延章、施纯瑶、袁礼敦等,都是民国时期旅沪宁波籍人士,且个个工于书法。近年来,他们的手迹屡见于书画拍卖市场,被人们乐于收藏。如今,想把他们的手迹集于一堂,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然而,在鄞州却有这么一座桥与凉亭,桥额与楹联,都是他们当年题书的手迹,落款里能一一找到他们的名字,这就是北渡村的还金桥、还金亭。

北渡村南濒奉化江,江对面是奉化地界。南塘河流经村的北面,岔出一支,通向南面江边的渡口,还金桥贴着南塘河,建在岔河口上。江边的渡口叫北渡,村名也叫北渡。北渡是个千年古渡,是古代宁绍去温台的必经之处,据传唐代已有经过此地的驿道,宋绍兴四年(1134年),官府在此设置铺递,专差铺兵传递公文,铺址就在奉化一侧的渡头。旧时北渡渡口相当繁忙,商贾行旅络绎不绝,官员去奉化上任,也是从此处摆渡过去。

北渡村民姓孙为主,祖上是南宋末年从奉化棠溪迁来的。近代,北渡村出了一位人物,叫孙梅堂(1884—1959)。1902年,他年仅18岁,就接办其父创办的上海美华利钟表总行,任总经理,1915年在上海建立了用机器生产的制钟厂,产品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1917年接盘亨达利钟表行(1860年由法国人创办)后,在十一个大城市开设分店二十五家,当时人称他为“钟表大王”,是“宁波帮”中的名人。孙梅堂发迹以后,热心家乡公益,创办小学,建造渡口、桥梁、凉亭,在当地口碑极佳。

民国十一年(1922年),孙梅堂出资重建还金桥,将原先的石桥改建成宽阔的石墩水泥桥。关于还金桥的桥名,据村民说,当年有人从奉化一侧携巨金摆渡过江,过江以后,稍事休息时,不慎将钱袋遗忘,被孙姓先辈捡得,不但自早及午守等失主,将钱袋归还,又坚辞谢金,失主感激万分,就出资在此处造桥,并取名“还金”,以颂其拾金不昧之德。但据《鄞县通志》所载,拾金之人是孙梅堂的父亲孙廷源,此桥是南塘路上的要津,原名眺江桥,早在明代《成化宁波府简要志》上已有记载,桥名意为站在桥上能看见村南的奉化江,是孙梅堂修桥时才改名“还金”的。但不管其故事的主人翁是谁,终归是一段佳话。

孙梅堂请魏友模书写了此桥的桥额。魏友模,慈溪(今余姚二六市魏家桥)人。《四明书画家传》称其善书法“颜、欧并融,笔法松老,得前人章法,深有功力”。他曾为南京、上海及慈城书写市肆招牌和寺庙楹联。

还金亭在还金桥的东堍,也是孙梅堂出资,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孙梅堂自撰一长联,镌于面向南塘河的柱上:

揽鄞奉两地之胜,带山襟海,祖德纪怀金,登高不尽临风意;

有虞魏遗踪在望,吊古论今,人生如走马,到处宜寻歇足亭。

此联撰句后,由魏友棐书写。魏友棐(1809—1953),慈溪(今慈城)人,少年师从浙东著名国学家、教育家冯君木先生,后来又成为其女婿。当时,他是沪上钱业领袖秦润卿先生的重要助手。他既是著名的财政金融学家,又是书画家,书法“以颜鲁公为宗法,与谭泽闿齐名”。

孙梅堂先生热心故乡公益之举,旅沪甬籍之士赞誉有加,纷纷以“还金”为题,挥毫撰联,竞表祝贺。此亭总共才有八根石柱,却镌有楹联八副,除了孙梅堂自撰的外,方椒伯撰书一联。方椒伯(1885—1968),镇海(骆驼柏墅方)人,在上海商界颇有声望,曾连任两届上海总商会付会长,兼任宁绍轮船公司董事长。他是爱国工商实业家,解放后连任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方椒伯工书法,现在镇海的爱登桥桥额也是他的手迹。

有两副联是由一个人撰书的,他是鄞县人袁礼敦(1879—1954),联为:

积阴功以裕后人、守身如玉;

行方便常师往哲、追踵还金。

眺鄞江之南、少憩亭中、题柱且挥毫、开口何曾能唾玉;

自剡源而北、偶过桥上、见财将起意、问心忽觉愧还金。

袁礼敦时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秘书长、大华银行总经理。他早年任过宁波斐迪中学的教务长,旅沪后进入商界,任过上海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撰联之时,他的年纪最大,所以落款后面写有“时年六十有二”。

鄞县(宁波)人张延章(1887—1960),一生诗作颇丰,日常见闻,生活琐碎,均能入诗,著作有《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三代齐眉阁诗草》等。他的书法,“楷书学欧、虞,规矩端正,行书流畅,遒雅有致。”解放后,为宁波政协委员,专心致力于地方文物的保护。他当时所撰一联为:

夏邂日、冬邂风、小坐何妨踞石;

祖能作、孙能随、积功都在还金。

张延章善书法,但此联却由董开章书写。董开章(1909—1998),奉化(大堰董村)人,6岁习书法,少时已有名气,旅居上海后,师从高振霄。解放前去台湾,以后发起创建了“台湾中华书法学会”等,推动了台湾书法艺术的发展,被台湾尊为“书法界导师”,1997年回到上海定居。最近,其书法精品已由其家属按其遗愿捐献给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当时,董开章书写此联以后,自已又另外撰书一联题于柱上,两副楹联都用他最擅长的行楷书写。

还有一联,由鄞县人施纯堂撰书,施纯堂当时是宁波旅沪同乡会创办的第三小学的校长,书法功底不浅,经常为人书写招片匾额。联为:

北瞻虞庙、西望魏塘、佳话谈还金、大可廉顽风而警薄信;

溪下桃源、潮来蕙水、清光揽沿渡、尽堪消世虑以涤尘寰。

八副楹联,只有东面的一副被民居砌进墙内,落款无法辨认,然而,观书联之笔法,功力也不在前几人之下。

在重修还金桥的同时,孙梅堂还重修了紧邻的三孔石梁桥——听泉桥,桥修好以后,出重金求当时寓居上海的康有为题写了桥额。康有为(1858—1927),不但以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主政“戊戌变法”而闻名,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相当高,主张“尊魏卑唐”,他的书法南北融通、独成一体,世称“康体”,作品在民国时期已有市场。

    还金桥为单孔水泥梁桥,面长8.94米,面宽3.70米,桥台石砌,桥梁、桥面、栏杆为水泥浇筑,额匾也是水泥,嵌于桥栏中间,梁为弧形梁,是典型的民国风格,现桥保存完好。

从上世纪初开始,随着西坞夜航船的开通、鄞奉公路的修建,这里就逐渐地冷落下来了,千年古渡,风光不再。到如今,虽然渡口仍有舟渡,但每天过渡仅有几十人次。还金亭中,除了村民往来经过,也鲜见外人在此驻足歇息了。   

   

        ★                  ★                 ★                ★

                                               

此篇写于去年开春,当时,日报整版刊登了介绍董开章的文章《笔墨百年归故里》,因为还金亭中有董开章早期的书法,所以查找些资料写成这一篇,寄投晚报,未用。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3 23:42 , Processed in 0.0368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