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丘比特 于 2016-1-8 23:37 编辑
来源:重庆日报2014.09.05
作者:编辑肖福燕 记者 刘蓟奕 实习生高涛
=====================================================
江津区临江城楼“藏联阁”的“天下第一长联”。记者 刘强摄 我们常用“圣”字向在文化领域颇有造诣的人致敬,比如称王羲之为书圣、称杜甫为诗圣、称苏轼为词圣,而“联圣”的称号则属于一生创作了4000多副楹联的清代江津籍文化名人钟云舫。
如今,在江津区文管所办公大院内,仍留有一座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小楼,名曰“藏联阁”,里面珍藏着钟云舫创作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钟云舫为何会创作这副多达1612个字的“天下第一长联”?这副楹联与他的命运又有何关系?日前,记者来到藏联阁,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1 因言获罪一度背井离乡
“出生草根,从乡童到秀才,到闻名遐迩的塾师,再到誉满巴蜀的楹联高手,钟云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江津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钟云舫研究专家庞国翔介绍。
清同治元年,钟云舫14岁时,江津县城有恶霸贪官欲将关庙公产据为己有,百姓敢怒不敢言。年少气盛的钟云舫看不惯,于是研墨展纸,写下《题江津关庙联》抨击贪官污吏。联中写道:“荆州吾旧业,恨刘封孟达,协力匡吴,至今一局棋残,须还我汉家疆土”。此联看似写关庙,实际上却是暗骂霸占公产的恶霸。一时间,《题江津关庙联》在江津城乡间广为传诵,最后县衙迫于压力,不得不收回了公产。
钟云舫20岁时考取秀才,并开始在江津的高牙场和江津县城设馆授学,这一教就是20多年。其间,钟云舫创作了不少诗作,为百姓所称道。
“钟云舫生性豪侠,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常以诗文鞭挞。”江津区文管所所长张亮介绍,在钟云舫47岁时,朱锡藩调任江津县令,但此人不仅狎妓嫖娼、贪污腐败,还想在县城的东门设立“遗爱祠”歌颂其政绩,老百姓们对此愤愤不平。随后,钟云舫创作了《莲塘》、《有见》等诗文对其进行讽刺,朱锡藩恼羞成怒,派人关闭了钟云舫的学堂,钟云舫也被迫一度背井离乡。
2 为民请命竟遭牢狱之灾
“可以说,钟云舫的一生因楹联而备受尊敬,也因楹联饱受折磨,但他始终是以斗士的姿态生存,就像他自称的‘硬汉’。”张亮说。
1903年,巴蜀大旱,百姓苦不堪言。而时任江津知县的武文源却不顾百姓疾苦,篡改粮章,加增加租,招致民怨沸腾。
时年56岁的钟云舫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他撰写了一份骈四骊六诉状(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诉状),递交给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岑春煊直接将武文源革职。
怀恨在心的武文源始终不忘报复,在岑春煊奉调外省后,伙同重庆知府张铎,以“妖言惑众、拨乱民心、结党为奸、意图不测”的罪名逮捕了钟云舫,并将其拘押在成都巡检司。
遭人陷害,在孤清冷寂的大牢里,钟云舫满腔愤懑。相传,入狱翌年,钟云舫以泪和墨、以血染纸,一气呵成写下了《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楹联全长有1612字,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篇幅最长的楹联。据说当时钟云舫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写完了。因为在狱中写成,全篇楹联没有参考任何书籍,全是凭其记忆写下来的。”张亮介绍,楹联从描写江津的风景入手,抒发了钟云舫当年登江津临江楼时的所见所感,倾诉了他的不幸遭遇。同时,他又抨击了黑暗现实,从四川写到全国,从中国写到西方,悲愤到极点。
被押三年后,钟云舫获释。传言是时任四川总督锡良读到钟云舫创作的楹联后爱惜人才,才释放了他。
3 “天下第一长联”险些失传
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移民瑞典的华人给当时的江津县县委书记写信,请政府帮忙寻找钟云舫的《振振堂集》,特别注明要“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瑞典华人的请求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开始查找地方志,搜集钟云舫的书稿,但收获很少。
原来,钟云舫1906年出狱回家后,开始整理编校自己创作的诗、文、对联,并集结成书,名为《振振堂集》,共八卷。“据说当年还有书局印刷发行过,但真正读过这套书的人没几个。”张亮介绍,在1911年钟云舫去世后,他的儿子就四处搜罗了他的书稿和刻板,然后将其一举焚烧,所以后世真正读到过钟氏长联和《振振堂集》的人很少。
上世纪50年代,江津本地的一批学者将散落在民间的钟氏长联和诗文收集起来,并编注成册。随后,国内一批知名文化学者也开始研究和发表文章介绍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
1988年,当地文管部门根据《江津县志》查找到了当年钟云舫长联中所描述的长江之畔临江楼的大概位置。于是,江津有关部门在原址上重修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古色古香的小楼,名曰“藏联阁”,又名“长联阁”,同时,请江津籍书法家周浩然书写了《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并用红木制版雕刻,悬挂于阁楼内,供市民观赏。
小帖士
从重庆主城出发,经绕城高速在江津下道,沿鼎山大道进入滨江大道,行至滨江大道东段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藏联阁,誉满天下的第一长联便悬挂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