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1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对联新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4 14: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陆家骥(台湾)
在网络上搜索了下,只找到部分
------------------------------------------------



  生平雅爱对联、诗词,一经览阅,往往爱不释手,耳熟能详,有时也能试着抄录几句,作为消遣。日子一久,累积渐多,总想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一九七六年一月三十日,当拙文《腊尽春回话春联》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后,更增强了此一意念,经过一年来的埋头努力,终于达成这个心愿。

  虽然,有关对联的著作,称得上“汗牛充栋”,随处可见。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一般来讲,对联的引述和注释,都稍嫌简略了些。这对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来说,点到为止,是当然的。对一般有志于此道的年轻朋友来说,却成了一种困扰,寻求这些内涵的解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什么地方去查,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这都是疑问。因此,我才谬想起,仿照《世说新语》撰注的方式,先将对联分门别类,并尽量容纳一些相关的逸事、掌故,熔铸于对联的叙述中,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做一个闭门造车的始作俑者。

  策划开始,最大的困惑是写作的体裁问题,内子陈霞美女士建议我用白话文撰写,她说道:“登在《‘中央’日报·副刊》一文,写得较深,不适宜一般人阅读。远不如你和张先生今夏替黎明公司翻译的《奇袭乌干达》容易被人接受,看到的人都认为通顺而流畅。”经过一番考虑,我还是援用了文言文记叙的方式,理由很简单:

  (一)对联的注释,常引用到经典、名人札记或稗史。而这些叙述多用文言文写成,难不成我在引用原文时,再改用白话文重写一次,岂不是成了“对注释再注释”的二重奏?不但浪费篇幅,同时也失去了引用原文的范围和标准。甚至不知道这些话,究竟是我说的,还是原著所记载的。

  (二)对联的本身,便是一篇短文,是比《世说新语》更为简洁的条举。白话文的对联,少之又少。既然谈对联,总得在文言文上下点工夫,用它写注释,岂不是一举两得?

  (三)若干联语的缀作,是从某项叙述演绎而成,这项叙述,往往是用文言文写的。改成白话文,根本无法达成目的,反而增加解释上的隔阂。

  以上便是我编著本书的一点衷曲,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别有宝贵的建议,仍请不客气地告诉我!就此打住。下面我将要改变一下叙述的体裁,言归正传了!



  对联原称楹联,以其悬于楹柱遂名,始用于新春楹帖,号为“春联”,乃桃符蜕变得之。

  《独断》称:“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后人因之,持桃木雕二神像悬户,辟邪而镇宅焉。已而简像为神名,或嫌神名过简,增其藻吉词,蔚成春联之大观。《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演逊题桃符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金庆;
  佳节号长春。

  是乃最早之春联,系蜀主孟昶所制。迨明太祖大力提倡,诏命家户悬联贺正,春联之规模始大具。有清一代,更光大其用,及于吉凶庆吊,及厅室庙堂楹柱之饰。由宋而明而清,时至今日,蔚为风尚。

  对联文类小品,兼有骈文风格及诗词韵味,实为我国又学独具之形式。品类既多,用途各异。总以贴切工稳,别出心裁见赏。其在览阅之余,苟有所得,每能心会神往,借博一粲,宠辱皆忘,此其所以养性怡情者欤?

  吾家世以诗礼相承,文章以显贫以清,自渐愚庸,书剑无成。伤嗟老大今年逾知命矣!回溯往哲,不胜唏嘘。宁甘淡泊读书以自娱耶!爰就管窥所得,不避杜撰及闭门造车之嫌,采撷精警联语,仿《世说新语》撰注体制,依姓氏、逸事、掌故、规箴、雅致、勉勖、巧成、语谶、谐趣、佳话、贺颂、胜迹、轻低、双关、抒怀、败德、伤逝、解颐、旷达、排调、文学、戒惧、庙祀、集句等,凡廿四类,每类计篇,共四百八十篇,用为刍荛之献,借求引玉。固知识见不广,乖误定多。幸邦人君子,有以匡教。

  书成之日,恭逢母亲大人八秩之庆,母氏幼承家学,系出三槐望族,乃桐城姚姬传先生令媛,淑节太老师得意门生,获其嫡传,誉为桐城派仅存之硕果。今余稍具握管能力,得慈母督教之功尤多,谨以此作慈母八秩寿诞之无量颂献。

  本书谬蒙岫公期许,公以望百高龄,犹垂注于后进之奖掖,感激莫名。谨掬微忱,为公之福体康祥,作大椿寿颂。

丙辰冬月朔后三日,海陵陆家骥拜识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4:26:34 | 只看该作者
目录

姓氏第一
逸事第二
书院第三
掌故第四
节气第五
辩误第六
巧成第七
伤逝第八
途说第九
佳话第十
养晦十一
雅兴十二
世故十三
嵌名十四
索解十五
任诞十六
忿捐十七
竞美十八
守分十九
求疵二十
集句廿一
广被廿二
长短廿三
议论廿四
后记
3#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4:27:21 | 只看该作者
姓氏一  

 

  黄帝长子姓任,另有谢、章、薛、舒。吕、祝诸姓,均同出一脉,为黄帝轩辕氏之后。《左传》云:“不敢与诸任齿。”所谓诸任,意即任姓及谢姓等众兄弟也。兹将任、谢、章、薛、舒、吕、祝诸姓专用联,缕述之。

  或谓,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则为其少子,非长子也!《通志·世族略》指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众说纷坛,但任为黄帝或伏羲之后,无可置疑焉。

  任府专用联:

占命元龟,名高太学;
双奇彩凤,望重枌榆。

  上联指任昉,梁博昌人,八岁能文,初为齐博士,王俭、沈约皆称之。武帝时任义兴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昕家贫却聚书至万卷,多异本,武帝使人勘具书目,官方无就取之。下联指任孜,任及昆仲号大小任,宋代后州人,以文学气节推重乡里,与苏洵、埒并知名于时。

  谢府专用联:

江上称风流宰相;
程门重道学先生

  谢安,字安石,东晋人,时前秦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请将败退相继,召安石东山再起,既任宰辅,遣弟谢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称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安石遂命驾出山野,亲朋毕集,安游陟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与其任。

  苻坚以八十万大军强行渡肥,安石仅八万之师倾巢而出,全力反击,大获全胜。秦兵慌乱逃窜,溺毙者个不计其数,至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警。玄等既破坚,白驿书至,安石方对客围棋,看书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其经远无兢,倜傥风流如此,即上联之指。

  《宋元学案·上蔡学案》载: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学于程伊川,笃志力行,所见最为超越,伊川推许为道学先生。下联指此。普通七言联,多是上四下三,此联则为上三下四,别具格调。

  章府专用联:

风格秋霜烈日;
标持劲柏孤松

  上联指章颖,宋临江军人,以兼经中乡荐。孝宗立,下诏求言,上万言附驿以闻,官太常博士,光宗朝为左司谏,请留赵汝愚,党论起被废。宁宗即位,迁礼部尚书。颖践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清议与之。下联指章得象,宋代福建浦城人,系五代时检校太傅章仔钧玄孙,为人庄重好学,登咸平进士,杨亿以得象浑厚有容荐之,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郇国公。在位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内传至学士院,得象正容侍之,不苟言笑,方正刚直,受人敬畏。

  薛府专用联:

竹邑名公,山南郅治;
景龙隽望,宣德文声。

  上联指薛综、薛大鼎。综为三国时吴之竹邑人,字敬文,枢机敏捷,善于辞令。权召为五官郎中,除合浦、交阯太守,累官至太子少傅。薛大鼎,为唐代汾阴人,高祖时功封山南道副大使,开屯田实仓禀。为沧州刺史,浚渠通海,商贾流行,民食其利。下联指薛稷、薛瑄。稷为道衡曾孙,以辞章知名,景龙末为昭文馆学士,书画均精,官至礼部尚书。薛瑄,河津人,明永乐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翰林学士,学宗程、朱,以复性为主。

  舒府专用联:

牡丹有赋;
楼阁成诗。

  上联指舒元舆,唐代东阳人。元和中进士第,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下联指舒直,宋代慈溪人,试礼部第一,初官临海尉,民有酒詈逐后母者,亶亲起斩之,自投劾去官。王安石当国,异而用之。官至御史中丞。

  吕府专用联:

岳阳仙客;(耆英怀渭水;“望”)
渭水耆英。(春色满激州。“望”)

  上联指吕洞宾,唐京兆人,名单,号纯阳子。会昌中举进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权,受延命之术,得道后邀游江汉,往来岳阳一带渡世救人,世称“八仙”之一,下联指吕尚,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以地为姓。即世称“姜太公”是也。年老隐于钓,遇大王于渭水滨,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立为师,佐文王建国,天下大治,武王尊为师尚父。

  祝府专用联:

汉德南浮;
儒风东被。

  上联指祝良,东汉临湘人,性勇决。水和中,日南徼外蛮反,李固荐之,拜九真太守,良单骑入骑中,晓以利害,降者数万,岭外复平。下联指祝象器及祝景先昆仲。世居江陵,后迁歙,均登儒科。象器为五经博士,兄弟俩以好善闻于州郡,生业几有郡之半,人多称为“祝半州”。

4#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4:30:17 | 只看该作者
逸事一○ —— 一二  

 

  《楹联丛话》:明时,赵某住滇省南关外,业屠,因有所感悟,放下屠刀,每吟:“灭去心头火,要见吕洞宾。”一日,无疾而终。

  后有提军陈用宾来洪,偶过西山,仿佛旧游,见石壁记有赵殁之年月日,即己生日,知为赵后身。自言镇闽时,有道士来见,款以茶,问灭去心头火否,不解所谓。临别约以鹦鹉一会。至是,遍访询问,始知附近有鹦鹉山,遂往游,见一迦道人,笑曰:“军门别来无恙,此时向那头跳出。”忽失所在。因就立处,建“迎仙桥”,并于半山建“环翠宫”以祀所见迦道人。后人题联曰:

春梦惯迷人,九环仙骨,误着了一品朝衣。任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去;
空山曾约伴,六诏评茶,犹记得七闽片语。看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龙眠联话》则指此,盖久沉宦海而欲遁世者所虚构,诚不能认真。

一一

  《楹联三话》载:宝竹坡,清之宗室,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累迁礼部右侍郎,典试福建,归过江山时,买船家女为妾。还朝后,备述在江山买妾,有玷官箴自劾,罢职归里,拥妾自娱。宅有联曰:

泛宅便为家,有红粉青蛾,长新风月;
他乡志作客,看千岩万壑,如此江山。

   此原系江山船户所悬联,宝移用于家门,以示妾之来处。盖宝以国事蜩螗,有意脱离此是非官场,不得已而出此者,亦可谓用心良苦矣。按:画舫之名,唐宋已有之。乐天诗:“春池八九曲,画舫两三艘。”东坡诗:“全家依画舫。”信而有征也。

  俗传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明太祖既得天下,令陈友谅族悉迁至浙江江山落户,自为婚姻,相率居于船,始有江山船户之事实,船甚精实,前舱载客游赏,后舱皆渔家女妇,艳装待客,两岸风景既佳,客人多醉心佳丽,每赏春秋佳口,游人如织。船上多悬此联作为号召,其中“江山”两字,宝联实寓妙语双关,为之神往。画舫另有集《玉亭序》及《玉茗词》以成联,曰:

游目骋怀,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便此一提。

一二

  查嗣庭,请浙江海宁人。自幼聪慧,既长诗文挺拔,人称才子。考取秀才后,屡试迄未曾中举。原来查喜书瘦金体,偏是考卷书体特重浑厚,必须黑大肥圆,视为不成文规定。查卷既有此忌讳,往往未曾分发至试阅官手时,即遭黜落,犯忌故也。查连战皆北者,非无因也。

  查家本寒素,禁不起五次二番黜落,赴考盘缠,初尚易筹措,后越来越难,几于告贷无门,查亦心灰意懒不肯再赴考。反而其妻说好说歹,勉其打起精神再做一搏,将仅有之私房首饰,设法拼凑,辛苦成行。感激之余,声言:“仍落第不再赴考。”

  既与试,三场已毕,查自伤遭遇悲凉,想到贤妻之竭力筹措川资,典衣质当幸赖勉励始克成行,此次一如往哲,乏善可陈,辜负一番苦心,交卷时,不觉潸然泪落如雨,哺哺自语云:“又是‘水上一棒’,徒负贤妻一番苦心耳。”

  当时,适逢主考陆吴周学台巡视考场,见状大为惶惑、唤其来前询日:“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凄苦如此?”触动查之悲怀,遂禀称:“生员家中贫苦,连考数次未中,每次旅费皆自亲友处挪借而来,此次与考,亲友亦失信心,不肯再借,幸得内人张罗典质,勉强成行。自分功名无望,有负家人厚望,不过是‘水上一棒’,故尔悲苦,乞求勿罪。”于是陆学台嘱将考卷取来一阅,竟然是饱学之士,惜因瘦金书体产生顾忌,使阅卷官明知才高不敢荐,盖其字体特殊,一看便晓,使弥封之措施全失作用。倘予举荐,难免通问作弊之嫌也。

  陆学台灵机一动,谕查曰:“今命尔以《水上一棒》为题,自抒衷曲如何?”查即吟曰:

谁把长竿杖碧流,一声惊破楚江秋。
两条玉带分还合,万斛明珠散复收。
红蓼滩头惊宿鸳,白萍洲上起眠鸥。
早知此处无鱼钓,检点丝纶别下钩。

  学台亲见其诗才敏捷,落笔如飞。赞叹之余,亦不禁诗兴大发,随吟曰:

东瓯雨转括苍云,三月阴晴始渐分。
银烛绎纬春欲晓,万山深处赏奇文。

  除以此诗赐查,面允中式外,试务告一段落,学台即将当时情形,一个折奏呈圣祖康熙。朝廷深知陆学台忠谨廉能,并无异议。查却因此声名大噪,连战皆捷,进士第,累官内阁学士及礼部侍郎,直上青云矣。微陆学台之力不及此。昔人集《兰亭序》帖字,联以寄慨云:

情生情,感于不自己;
事无事,得其所以然。

  旨哉斯联。曾闻有集四子书中旬为联曰:

性相近也,习相通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人之相与际合有不可思议处,此事人禁令人拍案叫绝,为浮一大白也。然犹有余绪焉。

  学台之正式名称为提学使,属于临时钦派,陆学台原官浙江温处道为道员,当查嗣庭为重臣,飞黄腾达时,陆道台早已致仕,返回江苏海安原籍,颐养天年矣!

  清世宗立,是为雍正帝,对查尤多赏识。某年,特钦派典试江西为大主考,即学台是。查原拟乘此次外放主考之便,便往叩觐恩师。不国考试未毕,已传陆公辞世噩耗 查深念师恩深厚,决于试务完毕后,星夜兼程赶往恩师家服丧。轻车简从,偃旗息鼓族行。舟顺江流而下,转通扬运河,入泰州境。海安原属泰州管辖,适逢州官由水道下乡巡视,官舟鸣锣开道,船只一概禁行,查奔丧赶程,轻舟为州船所阻,船员被拘,惊动侍郎,州官始知冒犯,侍郎奔丧火急,个性计较,即属州官船开道,免行程耽搁,既抵海安,州官以地方治交道待会侧,协助办理陆道台丧仪。内则侍郎守孝,外则州官接待,素车白马,络绎于途,于寒家哀荣莫大焉。所谓:

贤者所怀虚若谷;
文人之气静于兰。

  侍郎之器度,与处措此一事件之手法,不因官高受扰而迁怒,不以州官擅作威福而忽之,寓惩于教,使州官同来陆家,了解陆道台为官风范声名,有以向反也!

  按:吴周公讳舜,康熙进士,为寒家第七世祖,余则为其二十世孙也。公诗文有名,有《双虹堂集》传世。事略见商务版《中国人名大辞典》—一二一页之首栏。上述逸事则为先大人幼章公谕告者。所谓祖德流芳,余与家骏弟、学明、学进诸侄,及怡儿、钧孙、筠孙女,尤须熟捻此逸事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4:30:44 | 只看该作者
佳话一 —— 六  

 

  论家指出:寓悲哀之情于联丁文,以伸郁结,较为易与。反之,喻众娱之景,借求畅适,无论为联为文,颇费用章,难讨巧也。就联而论,传世之名作,哀挽比庆贺老多,求联中饶富意趣,韵致绝高者,可谓凤毛麟角,百不得一。爰为举隅,曰《佳话第十》。



  《灌县志》载:李冰庙祀始于唐初。“川主”及“二郎神”封号始于宋初。元初始封李冰及其子二郎皆为王,清代因之。四川灌县之二王祠,祀李冰父子。按:李于秦昭王时,为蜀郡太守,时民苦于灌溉用水之不畅,旱涝常见。冰乃督为水之疏浚,凿离堆,使诸郡皆得水利之便,灌溉用水不虞匮乏。蜀人德之,尊为川之主宰,庙食百世,清人杨重雅,官广西巡抚,为制祠联以献云:

蜀封在秦惠廿有七年,其时中国始通,天遣名臣开险界;
江水出岷山百五十里,此地上游高踞,人传神迹廓灵关。

  李氏治水要诀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故二王庙另有一联云:

凿内江口以平秋汛,导外江水以慰春耕,盈亏系一身,二千年利待害除,恩波永照秦时月;
深滩低堰乃安其流,截角抽心乃顺其势,典型在西蜀,十四字科金律玉,敷土同垂禹贡经。

  李当时仅一郡守耳,却能不避险阻,怀其忧国忧民之心,戮力同心,官民全力以赴。卒使灾害消灭于无形,千秋俎豆,庙食万世。理固宜然,绝非幸致也。独惜今日官场,推拖敷衍,自圆其说、恐多做多错而裹足不前,尸位素餐,恬不知羞耻为何物也,悲夫!



  商之孤竹君,有子伯夷及叔齐。孤竹逝,遗命力叔齐,叔齐乃推之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随之亦逃、及周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谏,不听。商亡,二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天寒薇不生长,遂饿死。后人义之,为夷、齐立了庙于山之阳。《槛联丛话》云:永平府,在商为孤竹国,城外有夷齐庙。余跸扈脚过此,因得入庙展谒,旧有联云:

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
圣称贤,贤称圣,顽廉懦立百世师。

  属对如生铁铸成。至于庙中仍有一联,云:

几根傲骨头,撑持天地;
两个饿肚皮,包罗古今。

  与前一联相较,不免流于粗俗、率直,不可同日而语也。



  某年除夕,有张贴春联者,其上联曰: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下联犹待揭也。时左宗棠微行偶过,目睹上联,归语幕僚,试为下联,有以续成。各出心裁,均未惬左意。时值岁末,幕中无事,遂遣使仍按原路至其地,探寻下联,抄而示之,则:

一夜春随爆竹来。

  左与幕客,大为激赏,无不叹服。好事者则索性走访作者,知为一候补知县,垂十年之久,未蒙文授,怨念之忧,发为上联,下联则奇望于春到人间,带来佳音也。左闻知,即予召见,知为一笃文寒士,饬藩司查缺实授。经左之斡旋,初春即得实授。是某之“春风得意”与爆竹声俱来矣,不亦快哉!



  清人笔记云:阮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督学浙中时,按临其县

  学童子试,一幼童与试,阮见其短小,改课文为属对,命题之上联为:

伊尹;

  童应声曰,老师。阮讶其对不伦,遂追问曰:“我命汝属对,汝唤老师云何?”惟此重仍频呼“老师”如故。阮略加思索,乃恍然大悟,连称:“妙绝。”盖此童所对,即阮之名讳:

阮元。

  不敢直呼,改以老师称之。其应对敏捷、答辞得体,阮大为叹服。闻是此童即游泮云。

  按:阮元,清乾隆进士,五十六年(1791年)大考,列一等第一。为清代文学大家,历官至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及太傅,识渊学博,号一代通儒。有此师而有此童,得其宜也。



  《清稗类钞》载:左宗棠礼部报罢,回籍,佗际甚,充醴陵书院山长,修脯至菲,几无以给朝夕。时安化陶澍方督两江,乞假回籍省墓,当时舟船未通,吴楚往来皆遵陆取道江西。澍奉优诏驰驿回籍,地方官供张有加。醴陵为湘赣孔道,县令特假书院为行馆,嘱左撰者楹帖,其上房联曰:

春殿语从客,念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其中,印心石系陶家世传一正方石名,故澍即以“印心石屋”为斋名。宣宗(道光帝)召见时,尝从容询及。澍在行馆,睹楹帖,激赏不已,问县令孰所撰,令具以对。即遣舆马迎左至,谈一日夜,大洽,即延入幕府,礼为上宾。澍得子晚,其公子尚在髫年,而左有一女,年与相若。澍一日置酒邀左至,酒半酣,为述求婚意,左逊谢不敢当。澍曰:“君毋然,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之。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欲以教诲累君,且将以家事目付托也。”左知不可辞,即慨然允诺。未几,陶谢世,左经纪丧事,挈公子归左里,亲为课读,且部署其家事,内外井然,如陶生时。陶氏族人,或欺公子年幼,群谋染指其家业,胥赖左之御侮,得以保全。陶藏书甚丰,左暇日遍读之,学力由是日进。而左之一生勋业,盖植基于澍之相知;而澍之对左激赏,亦源于上房一楹帖也。



  《楹联丛话》称:朱朵山昌炽未第时,见其叔父虹舫阁学之待儿多多,心悦之,未敢请也。适婢索书格帖,因制联云:

一心只念波罗密;
三祝难忘福寿男。

  为学所见,欲以婢赐之。婢曰:“待九郎登第方归焉。”明年果大魁,阁学乃玉成之,一时传为佳话。联之上比为多字缩脚句。按:佛经有《波罗密多心经》,只念“波罗密”者,隐却多字也。一般夫妻卧房之楹联,往往有:

多福多寿多男子;
田富日贵田康宁。

  之祝,下比爱用之,亦省去多了。合上下联共读,则为多多之暗恋词也。阁学知其才思敏捷,故欲以多多赐之。反而是多多更慧黠,必待其登第方归,有所激励也。

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4:31:12 | 只看该作者
长短一七 —— 一八  

   

一七

  昔时兰州有甘肃贡举院,仿佛是今之学子课读专设之场地。这类贡院皆为府属,规模不小。时移事易,贡举院多已改作他用,民初尚有幸存者,仅甘肃一处而已。可供游客参观,发思古幽情,院门有联云: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鞭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障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全联洋洋洒洒,凡一九八字,不愧是长联。

  按:提起徐文长的大名,几乎是妇孺皆知。其人自幼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双亲十分爱怜,尽早替他娶了一房媳妇。中秀才后,就得去所属贡院,参加朝考,妻子替他一切准备停当,知道他喜欢吃煮的熟蚕豆,刻意在火锅中,划出一半,装满鲜嫩蚕豆米,等到考完回家,妻子看到考篮中,所妥备的饭菜,却原封未动,仅是半锅蚕豆,吃得精光,家人都在笑他嗜蚕豆如命的怪僻,倒也罢了!榜发时并没有他的大名,甚至贡院中传出来了笑话。原来,徐文长一进号房后,看到命题轻松,深合他味口,轻轻松松地完了卷,然而却只是半夜,距交卷出场还待天明。吃完蚕豆后,无法熬到天明,便在卷未大段空白提笔画上端端正正的一桌供菜,再画自己穿了举人的袍服,跪在桌前,分明是叩谢祖宗福佑,得以中式。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匆匆交卷回家。房官看到徐卷,真是字字珠玑,击节赞赏,看到卷本的图画大吃一惊,这分明是“污卷”,无法中试。房文爱才心切,特将此卷专呈主考核夺。主考也无可奈何,便在卷面批上“文章虽好,祭祖太早”八字评语,却以因此在贡院内哄传了出来。

  有此前车之鉴,下期文长前去与考时,媳妇有了主见,禀告公婆首肯,在文长考篮中、除了“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而外,除在紫铜锅内满装蚕豆米外,再备大盒多装蚕豆,文长入场见了大乐,入考场干脆乘热先啖起蚕豆来,豆米又嫩又鲜,几乎没法停嘴。等到全部吃完已是大半夜,匆匆提笔写作,做完后不但大早明亮,有人已交卷,问长跟着匆忙交卷,自然也没时间再画,终于金榜题名。倘非他妻子的聪明妙招,真不知他何时能中试。此是朝考历史笑话,泮博一粲,如何?

  明顾宪成,有题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及林则徐题福州贡院联: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胜地,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以上两联,均言简意赅,有激励士气之功也。

一八

  四川峨眉山上,“洪椿晓雨”乃峨眉十景之一,山中林木密集,空气润湿,每届春夏之际,凌晨水气充溢,经过凉夜风飘,形成朦胧细雾,如丝如缕,霏霏淅淅,似雨非雨,因以有此雅致名。

  王维诗《山中》句云:“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即指此而咏山中原有禅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塑有佛像千尊,故名“千佛庵”。清代毁于火,乾隆间重修时,寺前有二株洪椿树,树龄均在二百年以上。其中二株,因受前火灾,及土石崩坍影响,颇多损伤,此第三株迄今仍挺立不摇,新落成后之院了,已非佛教所专用,兼及道家、法家修练场所,名“洪椿坪”。有楹联:

  峨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苍茫,莹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身,长林曲径,分外幽深,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烂,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此晓雨润玉,夕阳灿金,晴烟铺绵,夜月舒练;

  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华生精进,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障得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缽,野鸟念佛,修蛇应斋。

  游人至此,无不对此联之恢宏壮观,伫足欣赏,称曰“双百字联”。为此山中第一长联。

  洪椿坪上楹联不少,却以清代某名士所题一联,为佛教与道教,持平立言,献联曰:

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下联出自《南华经》庄子《逍遥游》篇中,出显坪联特色,兼容并蓄,他处未之见也。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19:09 , Processed in 0.0424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