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86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错大爷联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1 03:0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在盗版展销书会上买了本<<中国楹联书法经典>>,学习鉴赏书法,里面收录的对联基本是5/7言格式,很合胃口,当锻炼下自己,准备全部抄录下来,顺便整理下相关的资料,给自己长下见识,估计能学到不少东西,阿门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03:31:46 | 只看该作者
001<br/><br/><br/><br/>春秋多佳日<br/>西北有高楼<br/><br/>这应该是个集句.书上那写字的叫万承纪,(1766-1826),乾隆举人,南昌人.<br/><br/>原书注释为:万承纪,(1766-1862)清代书法家。字廉山,一字畴五,号廉三。江西南昌人。戟隆间举人。工诗文,精鉴别,擅绘画,善书法,篆、行草皆精妙。<br/><br/>上联见晋.陶渊明《移居二首》"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有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br/><br/>下联见《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br/><br/>魏晋时候,五言和七言只是雏形,在声律上还很自由,没那么多讲究,所以在这里就不说这些对联的基础功夫了.偶个人属于保守派,反正也没达到为了意境精神那样的口号而抛弃格律的境界,也写不出属于那个口号范围内的传世佳作,所以还是老实点,按照规矩扎实下基础.以后的发言大体遵循这个范畴,就不多说了.<br/><br/>这个集句在对仗上到没什么问题,工整.从字面上看,上下联好象联系得不充分,转折得突兀,春秋有很多好日子,西北的地方有座高楼.莫名其妙.集句的特点就是要根据来源地的思路和精神,表面上是结构的协调,实质上是精神的统一.上下联在这里组合起来,其实都是在抒发志向,表达是"奋翅起高飞"的精神.读这样的联,需要多了解相关内容,才能大体上把握住真实的意图.如果偶不这么搜索一下,估计也会装作很内行的批判一下,当然,现在把尾巴夹上了,哈.<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6 14:36:11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6:20:12 | 只看该作者
002

六艺有礼乐射御
四灵为麟凤龟虎

[img]http://blog.sina.com.cn/main/html/showpic.html#url=http://album.sina.com.cn/pic/4aef0bcb02000azg[/imh]

原书作者注释为:山之南(1906-)当代书法家。号陈堪、师伊、郑亭。山东龙口人。书法甲骨、魏碑、隶草皆能。曾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览及日本举行的“现代中国书法展”。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书上是位叫山之南的山东人写的字,是中国书协会员.不过在网上还搜索到有位董作宾(1895-1963年)先生写有同样内容的《甲骨文七言联》.具体是谁制的这副联,就不知道了.

这副联不成功.估计作者涉猎诗词曲赋联等不是很深,声律不说,两个仄声收尾的局面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把字眼换下位置,龟和虎互相转移下就OK.在这里没必要多研究这副联了,学习下里面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算是另外的收获吧.

六艺,是孔子教育学生的课程,孔子提倡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六艺具体为"礼乐射御书数",具体内容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算数.相当于培养.现代提倡的德智体综合型人才.
关于六艺有具体阐述如下
礼艺: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  
乐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  
射艺: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  
御艺: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  
书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能力的学问;
数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
啧啧,看着就头昏.
下联的四灵就是后面的麟凤龟虎,道教传说中的神兽禽鸟.不过老虎和乌龟嘛......
有说法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那说发不正确.这些是方位生灵,另外一回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3 3:54:05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7-2-11 21:03:32 | 只看该作者
二联其实一般,只是取巧
5#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09:0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寻常,蒙人合适.好一些的在后面.就当学习点其它知识
---------------------------------
003

以万物为刍狗
治大国若烹鲜

这显然也是个集句.
上联见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的意思就是草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后就扔掉或烧掉.用来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整体意思世上一切都是平等的.
下联见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理国家要象烹调菜肴一样掌握好火候.
老子提倡"无为",顺其自然,这里所集的句子并未代表出他的思想.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也不那么协调.结构上,对仗也宽松有余.
6#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25:25 | 只看该作者
004

雨后双禽来占竹
秋深一蝶下寻花

这是从宋朝文同(苏大胡子的表兄)在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的《北斋雨后》里摘来的:"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这副句子最亮眼的地方就是在"占/寻"这两个字眼上.画龙点睛之笔,拟人化的动态感觉,一下就盘活了整个画面.偶们在自己创作的时候,也要这样尝试着用点新奇的手法,不要循规蹈矩.就一两个细微处,灵活一下,没准就能出奇制胜.就算失败也无妨,至少比那些老套得乏味的陈腔滥调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6:43:00 | 只看该作者
005

句从月腋天心得
辞在花间马背成

书法家叫马公愚(1890-1968)名范,号冷翁.又名耕石户主,浙江温州人.这副联写的是小篆,译文的上联是"句从月腋天心得",偶对这"腋"字很不感冒,仔细辨认那小篆,对照下其它译文里的夜字,还是没有能够确定是否录入有失误,下来再找人帮鉴别下.
两个句子依稀有印象,为了确定作者,在百度上搜索了下,却没查到根源.莫非是马先生自己写的?
"月腋"的具体解释也需要查证,就查到个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竹马灯》云:“岂为南阳郭下车,筱骖锦袄倩人走.红灯小队童男好,月腋胭脂出塞图.”仿佛是夜字通假.
这副联偶也不太喜欢,句和辞区别不太大,换一个可能效果更好.啊,得下了,回来接着写

过年忘记写这帖子了,继续/

偶个人感觉,这副联象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写照,于联中见其性情.当然,还可以理解成从自然之道取其性灵.不过偶看这联时候,在字面上最先感受到的感觉是累赘.两个句子单独看都不赖,凑一起就显得罗嗦.估计是偶审美疲劳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0 11:32:57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11:50:34 | 只看该作者
006

出土遗龟考卜事
沉沙折戟识前朝

这幅书法的作者王襄(1876-1965)是现代甲骨学家/书法家.字纶阁,天津人.一生从事甲骨文的搜集/研究及鉴定工作.从联里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书法作者自己创作,内容就是自己所研究的甲骨文.上联的三仄尾无伤大雅,因为具体的工作限制了这里的用字选择.甲骨文上记载的内容,考证下来,大体都是占卜祭祀之内的.而旧时占卜,多是用龟壳.下联偶个人感觉不是他的具体工作,是成语活用后的泛指,是呼应着上联的虚笔.这类的工作是很枯燥的,在这里表示一下敬意.
9#
发表于 2007-4-12 18:35:51 | 只看该作者

天杀的,继续!!
10#
发表于 2007-4-13 03:45:11 | 只看该作者
OK,OK,继续
那破书,下来翻了下,很多东西写出来是糟蹋对联,得选择下
11#
发表于 2007-4-13 03:56:21 | 只看该作者
靠,在网络上搜集到图片,受限制,发不出来,点那地址也白搭,浪费错某精神,就不多耽误瞎工夫,直接说联罢了.
12#
发表于 2007-4-13 04:18:15 | 只看该作者
007

林间好鸟人如意
壁上春山月有光

作者王瓘(1847-?)字孝玉,又字孝禹,辛亥(1911)后以字行,四川铜梁人.韬养斋笔记作安徽桐城人,湖社月刊作天津人.由举人官江苏道员.工篆、隶书,精鉴别,富收藏.山水苍浑秀润,多得力于娄东二王.兼工筩刻.光绪(1875至1908)时以金石、书法名于时.小篆参有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诸家之长.曾参端方幕,故所见颇广.宣统元年(1909)尝作《白门送别图》《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等.

这副对子到也十分清逸,征途工稳画面和谐,按照现代观点,就是非常小资情调.不过广大劳苦大众,在休息的时候,有下这样的体会也大体可以含糊着应付过去,哈.上联由听觉而展开,"好鸟"其实就是听见些许清脆鸟鸣,人也感觉轻松.下联的"壁上春山",显然是矮墙外,修这么点高的墙,显然民风淳朴哈.整体的风格,和作者的兴趣爱好十分吻合,很容易让读者融合在对联中的饿意境里,月夜,山鸟,等等.特别是整体的用字十分质朴,很欣赏"月有光"这样的收尾,用在寻常句子里大抵是废话,在这里却是对前面意境铺垫的一种呼应,舒且缓.
13#
发表于 2007-4-13 04:39:07 | 只看该作者
008

宅心仁爱勿荒逸
处事公平明是非

王壮为(1909-1998)字沅礼,号渐斋.河北易县人.20岁时考取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习西画.1951年于台北师范大学教授篆刻.后现为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擅书法、篆刻.著有《王壮为楷书自作文三篇》《玉照山房印选》《书法丛谈》《书法研究》《王壮为书法作品集》等.历任台湾书法学会、篆刻学会理事等.

这副联四平八稳,出于对老先生的尊重,就看作长辈对后生的殷切叮嘱吧.说的是道理,但可能是现代人叛逆性重些吧,分明知道是道理,但就不喜欢那说教式样的古板味道.挂在风景名胜的古迹祠堂里,估计都没意见,但要挂自家门前,可能连当代老学究也不好意思吧.老先生的另外一副联很喜欢:"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用字上非常有味道,"窥/唤/悠扬梦/隔/供/宛转愁",啧啧,对照下前面这联,一竿子打不到一块来.人啊,何必非那么板着个脸,真累.
14#
发表于 2007-5-5 06:17:0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隶书" color="#3e8f3e" size="5">写这些东西的目的,其实是强化锻炼下自身的饿鉴赏能力,熟悉不熟悉反而其次.</font></p><p><font face="隶书" color="#3e8f3e" size="5">该继续了,闲置了N久.</font></p>
15#
发表于 2007-5-4 17:28:19 | 只看该作者
大多见过了,没点新鲜的吗?
16#
发表于 2007-5-5 19:36:42 | 只看该作者
你把img弄成imh,就算不受限制也发不出来啊
17#
发表于 2007-5-6 14:37:43 | 只看该作者
那地址贴了也现不出来,算了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2 22:05 , Processed in 0.0533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