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话碧岩
猿抱子归青嶂里
鸟衔花落碧岩前
这是唐善会禅师在回答“如何是夹山境”时的对子。夹山是常德石门夹山寺,也因此对被称为“碧岩”。罗源也有一处碧岩。
传说清乾隆皇帝为罗源的碧岩,题写了一首回文诗:“江南滴滴云烟起半山流水声潺潺一树梅花发碧岩春讯到”。传说无从稽考,但这首回文诗却给碧岩寺平添了一些名气。如果读为:“江南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流水声,半山流水声潺潺。潺潺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碧岩。花发碧岩春讯到,碧岩春讯到江南。”不是颇有味道的吗。
碧岩,当地人又叫匹岩,在罗源碧里村双贵山上。山上有个天然洞室,洞高20多米,面积600多平方米。因山洞上面有隐约可辨的“回仙岩”三字,又称回仙岩。在碧岩对面是卧虎山,如卧虎观潮。而如果在卧虎山上看碧岩,碧岩就像一只巨狮昂首怒吼,那山洞就是狮口,所以碧岩还被称作狮岩。这两山相峙,还真像一双猛兽镇守罗源湾。
据《中国寺庙宝典》记载:“唐咸通年间,僧人秀目禅师修建该寺,归临净宗”。后来到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在岩洞中建碧岩庵,明崇祯年间重修。清乾隆、同治年间,仿明式修缮,改称碧岩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是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面积164平方米。岩洞壁中还嵌塑佛像,还有1座7层佛塔。碧岩寺由于建在巨石之下的洞窟,正厅大殿和两厢僧寮都不用盖瓦片,而不会遭雨淋,和永泰方广岩一样。
碧岩寺寺庙不大,但可以品味的景观不少。“回仙岩”石纹文字,据说和吕洞宾故事有关。“金鸡笼”是因为过去人们相传,“天色将晓,穴中辄闻鸡鸣”。其实可能是回音作用,洞壁把乡村的报晓鸡鸣回传出去。
“留米石”是警世传说,说古时候这里天天都有大米从石缝中流出来,量虽不多,但也够寺僧食用的了,就叫“流米石”。有一天,有位和尚嫌这米流得太慢太少,就把石缝凿大了一些。谁知道,石缝凿大了,就不再流米了。也许是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就把“流米石”改称“留米石”,希望还能把米留在石缝里。
“碧岩飞雪”是碧岩寺最著名的景观,列入“罗川八景”。有人误以为是个赏飞雪的名景,其实是一股清泉从洞顶挥洒而下,随风起舞,飘飘坠坠,如同雪花纷飞,倒有些武夷山水帘洞的神韵。
洞顶正中石缝隙向下倒生一藤,拇指粗,秋季开白花,藤尾上翘,如莲花,俗称“千叶宝莲花”。洞左侧斜长一树,年年开花结果,果子像小香梨,据说味道不错,人称仙果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