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从92岁老人被逼自杀等事儿来说一说人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 16:3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减肥不要紧 于 2018-10-2 16:41 编辑

注:标题有修改(原标题有蹭热度事件的附加台词)


01

英国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跳桥自杀,终年92岁。
她从16岁开始,一直到去世,70几年中,她一直在竭尽所能做善事。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卖塑料罂粟花,为皇家退伍军人协会筹款,除此之外,她还捐助了二十几个慈善机构,她的退休金因此全部投入进来。



这样一个心怀大爱的老人,原本应该在众人的祝福和感念中慢慢合上双眼,安详的去到另一个世界,谁也没想到居然用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
每个月,Olive Cooke都会收到超过200封的邮件和无数电话,不是感谢,而是要求她捐款。
别人将她的所有积蓄全部掏空,却还责怪她给的太少。
可怜的老人已经一贫如洗,可她无法对那些要求她接济的人说“不”,她曾经说过:我已经付出太多了,我再也拿不出更多了。
可外界并不放过她,她的捐赠对这些人来说,不是善举,而成了必须履行的义务。
这些雪片一样的信件和电话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而当她寄给儿子的250英镑离奇失踪后,她终于无法信任任何人,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Olive Cooke老人彻底绝望了,她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寒心。
那些将Olive Cooke老人逼死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帮助过的那些穷苦又无助的人。
但是回报善意的不是善意和感恩,而是激发出了人性最叵测和最恶的一面,他们心安理得地吸食着捐赠者的血,成为供养自己的养分。



02

在广东湛江,有位企业家独自出资,直接出资2亿建造258套别墅准备无偿赠送给村民,别墅如图:



村主任说,陈生致富后一直没有忘记家乡,为了实现村民共同致富,陈生在村里开设了大规模的生态养猪场,为村里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这本是一件好事,没料想到的是……
这次拆资筹建的258套别墅,生活区内各种配套齐全,准备无偿送给村民,如今非但别墅没有送出,还连遭恶意破坏。
在别墅开始修建初期,就有部分人表示,按原有的登记户数不能满足需求的。
到了分房的时候村民又有各自的打量,有村民提出子女已经结婚,希望再分多一两套;有户口早已外迁的原村民,也联名写信,希望回村分房。有村民,不仅要别墅,还要求高额的赔偿。
到了后来村民吵吵闹闹,企业家不胜其烦。由于要求没得到满足。有村民晚上,还潜到别墅里,打砸新房,肆意破坏。
“我只要一回来,每个人都是各种问题和要求,所以我干脆就不回去了。”陈生坦言,为了捐赠别墅的事情,他最近两年都没有回乡过年。
施工方负责人魏文青表示,原计划今年春节后就分配第一批别墅,但是现在村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的数量早已经超出了当初登记情况,建好的房子不知道怎么分,旧的房子不能拆,分配工作迟迟无法进行。
于是,这个项目从2011年提出 ,2013年底就已经完成了统计户数,从14年开始到今年第一期应该已经可以交付 ,而现在第二期却迟迟不能动工……
本是扶贫济困的善举,最后却因村民的种种想法出现了矛盾。
“不患穷而患不均”,不怕大家一起穷,就怕看到别人天上掉馅饼,有人就眼红。
看到人的私心贪欲,身肩村长之职的刘强东对此感同身受:“初衷是好的,不过农村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明明大好事也会引发无数矛盾甚至指责……我现在在两个村负有直接扶贫责任,也是小心翼翼……”



你把回报乡亲当己任,殊不知他们却只当你有钱就活该剥皮抽筋。
村民们,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贪得无厌的嘴脸真的很丑?

03

也是之前看过一则新闻。
广州道德模范尚丙辉,十几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员。
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来帮助别人。



Quote:
对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他给他们买票,送他们走上回家的路。
那些无家可归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浪者,他给他们提供长期住所,每月给粮给油,每次都拿好几百给他们当生活费。
要是出现疾病,他上下奔走筹措医药费,竭尽全力。
后来,尚丙辉做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十分拮据,春节时,他请所有的流浪人员一起吃饭,每人送了100的红包。
一个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黄老伯大为不满:以前都是给500,现在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
于是,黄老伯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报警。
警察找到尚丙辉后,尚丙辉好言好语劝慰了老伯一番,又拿了200元,这事才算完。
不仅如此,尚丙辉后来因腿伤住院,老伯联系不上他,直接跑到他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
看完我很疑惑:什么时候,受助者变成了趾高气昂的姿态,而捐助的人,仿佛欠了他什么。人心到底怎么了?
俗话说,斗米恩,担米仇。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别人一碗饭,他会感恩戴德。
可是如果你继续给,他就把这些善举当成理所当然了。
你的善意,在这些人面前,变成了他谋取自身利益的渠道。
一旦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开始以最坏的恶意猜测别人。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



04

丛飞,大家还记得吧?


作为曾经红遍中国的歌手,丛飞短暂的一生参加了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自己供贫困儿童上学的承诺带病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
然而,我们来看看当年那些天真无邪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Quote:
学生家长打电话来:你是给我们孩子捐款的那个人吧?
答:是
家长:今年的钱啥时候才能寄来?孩子等着钱开学呢!
答:我病了,是癌,没办法演出赚钱了……
家长:“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这样不讲信用,你不是缺德吗?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05

小花旦赵丽颖出身农村,条件艰苦,成名之后也十分节俭,坐经济舱出行,除了出席活动,很少穿名牌。
这样节俭的她,却出资100万,将家乡泥泞的小路修筑好。
原本是极好的事,却出现了铺天盖地的不和谐声音,这些声音,大多来自家乡的人们。
他们说,她每年能挣几千万,才给这么点钱修路,这也修的太少了吧。
还有人说赵丽颖修的路坑坑洼洼,只是比之前好一点点。


说实话,这比不修的时候好太多了。
没人规定发达了之后就有替家乡和乡亲做建设的义务,还是那句话,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然而有太多的人,把这个情分当成了别人应尽的义务。
不出钱修路被骂,出钱修了路还是被骂。

06

再看一个例子:
4年前的一天,开馒头店的李女士看到街上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连热乎饭都吃不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自己也是穷苦家庭出身,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第二天凌晨,李女士干劲十足,不到3点就起床出来和面,赶着时间为大家伙做了一顿热乎乎的早饭。
可没想到,这活动还没开始几天,一泼冷水就向她泼来...
“我们不要馒头,你直接把钱给我吧!”
一大清早,一群穿着制服的环卫工人和流浪汉把李女士团团围住,扯着嗓子大喊道。
这场面,李女士当时就被吓住了,汗水不停往外面冒,手脚也不听使唤。而那群不要脸的无赖们仍拿着馒头逼迫李女士给钱,他们一遍又一遍向李女士吐着唾沫星子:“我不要你的馒头,我就要钱!”


07

为什么?
作家慧超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这帮傻B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
失败者的愤怒,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你看文革中打死自己亲友的人,至今也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错误,而从不承认自己对这件错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丛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摇身一变,从“受人资助”变成了“被丛飞利用”的弱势群体,不仅逐渐忘记了当初第一次接到资助的感动,到最后,被资助者反而认为丛飞帮助自己是有目的,转而仇恨丛飞。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你现在过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会落魄”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朋友圈盛传的这段话,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糖块数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潜意识中有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朋友关系”的担忧与自卑,而本能引导她直接将问题转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问题”,而如果不幸你一直无私地送她糖,那么她更早已没有当初接受第一块糖时的温暖与感动,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赠送,你的朋友将不可逆转地产生愤怒!

08

总结

做一个好人真的好难!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
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
即便对于平常的我们来说,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换回冷冰冰的伤害。
中国有句古话:升米养恩人 斗米养懒人 旦米养仇人。
如果你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他一个适当的帮助,然后推他往前走一步,他会永远感激你。
如果你给他的恩惠,远远超过了困境对他的限制,他就会对困境麻木,甚至放弃
当你不再设施的时候,他就会对你反目成仇。
这就叫人性——
感悟:人的价值,在于其独立性。
我们所能够给别人最大的帮助,就是帮他实现自己的独立性。
当你发现他可以自主谋生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独立发展。
如果搞把握不了这种微妙,悲剧在所难免!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6:30 , Processed in 0.0371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