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56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读联杂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5 08:5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联之时,每有为佳作所动者,会心之状,若晨露、若火花,稍纵即逝。随后再三思之,佳妙之胜,不复全得矣。忽悟:何如随手录之?他年后而观,不亦有得乎?

一、对句
虞山读书台联:
五六月间无暑气
百千年后有书声
    此联先有出句,意甚平平,然对句一出,顿觉余韵绵绵,浑若天成。用之于读书台联,诚妙不可言。此联神奇之处,在对句能化平凡为神奇。今之泛泛对句者,不宜效此乎?

二、画昼之辩
金山明月亭联:
月明如昼
江流有声
此联有版本二,一作昼字,一作画字。作画字者,澄蓝疑为昼之误(昼、画繁体字相近)。初,吾亦同之,后昆仑于群中言画字亦有其妙,思之再三,不觉难定矣。何也?若此联题于江南水乡,月色皎皎时,水流潺潺处,景色如画,旖旎无限,不宜可乎?
随即,澄蓝于论坛中发贴讨论之。后浪子引《对联话》原文:“金山之胜,在俯临扬子江,从水次送睇楼观,皆作飞动之势。山有明月亭,伊墨卿知府秉绶署联云:‘月明如昼;江流有声。’用成语雄桀惊人。”于此,一切皆豁然也。
此联作昼作画,抛开实境,皆有其妙,惟一字之差,风格迥异,一为豪放、一为婉约耳。浪子所言,用字之辩,当考其实地。诚公论也。然一语定生死,不细细品之者,非为学之宜也。
2#
发表于 2006-7-5 08:58:27 | 只看该作者
到此一游
3#
发表于 2006-7-5 09:17:3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严重支持~~~~

关于那昼和画,偶一直支持前者,明的延伸.
当然不同字有不同效果,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4#
发表于 2006-7-5 10:18:03 | 只看该作者
也游
5#
发表于 2006-7-6 03:27:03 | 只看该作者
夜游
6#
发表于 2006-7-6 23:24:33 | 只看该作者
裸游
7#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8:10:54 | 只看该作者
三、三四之对
方志敏卧室联:
心有三爱 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 青松翠竹白梅兰
抛开平仄不论,此三四之对法,颇为新,山水合为一意,可谓巧矣,较之“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乃另一思路也。喜其联意俱佳,高“日月星”之惟技巧者,多矣。又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一联,奇气勃然,舒畅顺意,又为高矣。

四、长联与布局
孙髯翁题云南昆明池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嶰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长联佳作难制,然髯翁一联却独得古今才人称颂。此联虚实相生,纵横论之,诚不可多得佳作。前人之论备矣,不复多言。
长联难者,在工对仗时,能气脉顺畅,一以贯之。诸多长联中,读来佳作甚少,概多因对仗而气脉拘禁,若断若续之故。或言受楹联之体所限,似未尽然。诗词曲赋虽各有其体,各有其长,然非无互通之处,或可证诸东坡之前,词仅为花间之语者。楹联非不能长,髯翁此联,不宜鉴乎?制长联者,似以谋篇布局为首要。若谋篇布局未定,长不如短。

五、蓬瀛
梁同书挽妹夫
四十年生有自来,身到蓬瀛天遽召
三千里没而犹视,心伤桑梓母何依
此联于网络联坛曾小有波澜。疑之处在“蓬瀛”何指。时习之以为此蓬瀛非道家宝地,实指翰林院。吾深以为然。
汉初相国萧何营造未央宫,于正殿北建藏书阁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石渠、天禄后即皇家藏书之别称。皇家藏书处,历代统称秘府或秘阁。上海古籍出版社曾有套 “蓬莱阁”丛书,前言有语:“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有‘汉家石渠阁,老氏蓬莱山’之称,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本丛书名。”此亦可证于《后汉书•窦融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李贤注:“老子为守臧史,复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
自东汉桓帝始,特设专管艺文图籍的秘书监一职,此后多沿此设。唐初秘书省高宗时改名兰台,武则天时改名麟台。明初废秘书监一职,由翰林院典籍掌管内府书籍。清朝由文渊阁领阁事掌管册府图书,其下属有直阁事、校理等。
此或可为蓬瀛而至翰林院之证。

六、停云
林则徐赠黄冕(南坡):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停云
此联收录于《林则徐楹联辑注》,有注云:停云:表示对友人的思慕。 “停云,思亲友也。”(陶潜:《停云诗序》)。原跋云:“南坡仁弟大人,去岁访余伊江,作数月聚。今复于红山话旧,同行至高昌而别,盼余有回疆之役。而南坡以塞北城工襄力,已荷赐环,因伊拉里克垦田,留督其事,行将光复旧秩,良可慰也。嘱书楹帖,遂述其事如右。道光乙巳孟陬下浣。”
此停云解为思亲友,不甚妥,未若取其本意。虽全联不无思慕友人之意。然此二字解为思友,颇有牵强之嫌。何如本意之顺畅自然?于全联观,停云二字用此处,亦为雅切。注释者,未可人云亦云,然今书之生搬古注者,不为少见。

七、雅趣
某人贺王子丹营长纳妾联:
将星之旁,小星有曜
战史而后,眉史新修
   此联语工意切,深有雅趣,本不易着笔者,却摹情状景甚真,读之不禁莞尔,诚妙乎哉!特摘录于此,流行语曰:雅赏。一乐。

八、李张皇甫
挽韩崶:
西曹法律,南纪封圻,溯三朝中外勋猷,范、富、欧阳同著望
闽峤襜帷,吴趋杖履,忆卌载因缘香火,李、张、皇甫愧知名
韩崶(1758-1834),字旭亭,一字桂舲。江苏元和人。乾隆拔贡,精于法律,以邢部七品小京官累擢至刑部尚书。著有《还读斋集》。此联收录于《林则徐楹联辑注》,原书有注云:李:唐大臣李林甫(?-752)。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在职十九年,权势甚盛,政事败坏。张:唐大臣张说(667-730)。曾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擅文词,能诗。皇甫:唐大臣皇甫镈。历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到处搜刮财物,又荐方士为宪宗制“长生药”。
此注殊为令人不解。挽联用典,甚为谨慎,如林公者断不至用林甫其人,况此三人不知有何共同之处?如此而解者,亦曾于他书见之,甚惑。
原联自注:“公尝提刑吾闽,则徐为诸生时,即以国士相待。又则徐官吴门,值公里居,尤欣亲炙云。”(萨嘉榘:《林则徐联句类集》卷三)槐花群中曾与白衣等共论之,以此李张皇甫当为韩愈弟子李翱、张籍、皇甫湜。自注中亦表明则徐以弟子自居,若此解者,亦能应前之“卌载因缘香火“之句,更以韩愈之姓切挽者,用典可谓工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7 18:12:50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6-7-27 19:43:06 | 只看该作者
风衣开始专心做学问了?
9#
发表于 2006-7-28 12:33:42 | 只看该作者
七、雅趣
某人贺王子丹营长纳妾联:
将星之旁,小星有曜
战史而后,眉史新修
此联语工意切,深有雅趣,本不易着笔者,却摹情状景甚真,读之不禁莞尔,诚妙乎哉!特摘录于此,流行语曰:雅赏。一乐。

效来张敞之乐趣
10#
发表于 2006-7-28 20:08:24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生有自来,身到蓬瀛天遽召
三千里没而犹视,心伤桑梓母何依
11#
发表于 2006-7-29 03:00:01 | 只看该作者
五、蓬瀛
梁同书挽妹夫
四十年生有自来,身到蓬瀛天遽召
三千里没而犹视,心伤桑梓母何依
此联于网络联坛曾小有波澜。疑之处在“蓬瀛”何指。时习之以为此蓬瀛非道家宝地,实指翰林院。吾深以为然。
汉初相国萧何营造未央宫,于正殿北建藏书阁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石渠、天禄后即皇家藏书之别称。皇家藏书处,历代统称秘府或秘阁。上海古籍出版社曾有套 “蓬莱阁”丛书,前言有语:“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有‘汉家石渠阁,老氏蓬莱山’之称,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本丛书名。”此亦可证于《后汉书•窦融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李贤注:“老子为守臧史,复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
自东汉桓帝始,特设专管艺文图籍的秘书监一职,此后多沿此设。唐初秘书省高宗时改名兰台,武则天时改名麟台。明初废秘书监一职,由翰林院典籍掌管内府书籍。清朝由文渊阁领阁事掌管册府图书,其下属有直阁事、校理等。
此或可为蓬瀛而至翰林院之证。

补一散人关于此联之注释:
梁的妹夫叫汤画人,也有作汤昼人的,古联话讹误太多,这个不去深究。他妹夫为翰林院学子,“辛未庶常,未及散馆而没,年仅四十”,其母尚在,梁作此联而挽。
上联意平,作叙事铺陈,描述妹夫去世的年龄及去世之突然。“蓬瀛”为蓬莱与瀛洲之合称,乃海外仙山,后多指人死后去的地方。下联所用手法则很高明,是作者透过虚拟想象而写就。“三千里”以概其远。妹夫死在很远以外的地方,而作者又如何得知他死时的情形?这里就通过了想象的手法,“(妹夫)死了之后,眼睛仍然望着故乡(桑梓:指故乡。出《诗经·小雅·小弁》)的方向”,而作者将妹夫为什么会望着故乡的疑问手留到了收句:那是他深深牵挂着年事已高的母亲,“伤心‘我’死了之后,家乡的老母还能依靠谁?”离家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与担忧至此而发,联却至此而收。其死不瞑目感人至深处,留待读者品味。

在这里,关于"蓬瀛"的观点,仿佛天风同学所证为佳.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5-2-25 01:08 , Processed in 0.0436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