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6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毛泽东唯一写文革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 13: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中写过近百首气势磅礴、流韵千古的诗词,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体现了伟人的心路历程,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以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诗词之风骚。

    在毛泽东的所有诗词中,写文革的只有一首,题为《七律·有所思》,写于1966年6月。诗曰: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前后,正在南方巡视。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他在杭州;途经长沙于十七日到韶山滴水洞,在滴水洞住了十一天;二十八日赴武汉。

    此诗写于一九六六年六月,正是文革序幕揭开的时候。诗中所描绘的是,神州首都北京正经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处理所谓“彭、罗、陆、杨反党集团”;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指出要警惕混进“党、政、军的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正睡在我们的身旁”等等。“又来南国踏芳枝”,这里的“踏芳枝”指作者的南巡,反映了他既置身事外、又在静观事态发展的心境。“一阵风雷惊世界”,指“文革”的兴起及其反响;“满街红绿走旌旗”,写“文革”初期群众运动的具体表现。最后的两句似乎才真正点明主题,引人遐思,使人有沉郁以至苍凉之感。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上海《文汇报》1965年11月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毛泽东1966年初指责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提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口号;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错误地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进行了批判;通知发出的同时,毛泽东离京南巡,回来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斗争锋芒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毛泽东在1966年6月的《有所思》很快就有了思索的结果。而且这个思索结果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表现了出来。1966年7月16日,一声惊雷震惊中国和全世界,73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武汉横渡长江,突然在人民中现身,在响彻云霄的“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与人民已水乳交融,他似乎终于在这里找到了领导与实现这场革命的具体形式。几个月后,他说,通过三件事,吹响了文革的号角:批准广播聂元梓的大字报;8月1日写给红卫兵的一封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此后,文革烈焰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穿越时光隧道,刘继兴仿佛听到历史在这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接着,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

    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由于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党政机关被夺权或改组。在各地严重混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1969年,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1971年9月,林彪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结果机毁人亡。林彪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1972年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的意见。毛泽东却错误地认为当时任务仍然是批“极右”。1973年召开的十大继续沿用“左”倾错误,王洪文成为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江青集团借所谓“批林批孔”,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毛泽东对江青一伙进行了严厉批评。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使形势明显好转。但毛泽东又错误地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同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是一场空前浩劫,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一严重后果,可能是毛泽东始料未及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正是由于这种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党内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骨干的健康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刘继兴)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1:26 , Processed in 0.0618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