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1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挽联:残缺的民国风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9 11: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南风窗2010
作者:不详
==============================================
  中国人的丧礼,其实“去中国化”已久,献花、燃点烛光之举,接近西方的仪式,本来只有致送挽联,是对中国文化的保留,可惜中文水平一落千丈,中国人灵堂的挽联绝迹已久,只千篇一律,皆“沉痛悼念XX同志”之类,挽联没有了,生前八股词汇,死后也官样文章。


  挽联是中国对联文化,除贴于庙宇梁柱之外的另一支。对联把单一方块字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中文的妙处,但以文字游戏居多,又因为喜庆,尤其俗套:新春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店铺开张必然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滚滚达三江”;只有挽联,为死者生平作结,旨关生死,境界在喜庆与功利之上,其中又有致送人与死者独有的情感寄托,讲究情谊与文采并重,堪称中国文化最精深的一个细节。


  挽联大致兴于清末民初,是时代的产物,斯时新旧交替,晚清皇帝权势日渐衰落,再也不复什么“乾纲独断”,许多士大夫与洋人亲身打过交道,见识过世界,不像以前那样僵化,自我意识逐渐抬头,若有达官身故,除了皇帝赐的谥号,同僚之间致送挽联,很个人化。


  晚清官场,最轰动是曾国藩的丧礼。曾国藩打败太平军,克复江山,主持中兴,是清朝的再世功臣,门下弟子,几乎清一色身居要职,堪称整个中国第一要人。曾国藩死后,各方吊唁,只从挽联的内容,也能解读出当时的政局。譬如李鸿章写:“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文采学养比起曾差得远,但这副挽联,上联写自己,下联写死者,行文工整,身份得当,是当时的典范之作,但其中的关键,是李鸿章的自称“门生长”,关系亲近,在满眼挽联之中,显得格外突出,明指自己是继承曾国藩衣钵的大弟子,曾国藩死后,理所当然应该由他来主持大局。但即使如此,到底也不能忘形,结尾以“旷代难逢天下才”,赞颂曾国藩才学卓越,无人能及,包括他自己在内,是士大夫的品格。


  民国以后,社会风气自由,一度有如法国大革命之后,贵族的文化流入民间,不止士大夫,但凡读过点书,都写挽联悼念,女明星阮玲玉自杀,上海为之举行公祭,其中也有一副挽联,据说出自她的闺中好友:“人言可畏,处境堪悲,是非无定评,投井下石逞私愤,姐若不死,对此恶浊世界,何以为生;世论尚存,公道未泯,哭声震远近,万人空巷瞻遗容,灵而有知,睹兹热烈感情,能勿伤心。”虽然文白夹杂,称不上典雅,但不造作,不卖弄,句句发自肺腑,今天的人中文再不济,也能明白大概。


  献挽联是在生的人对死者表达心意,当然首重情义,其中或有多少不为外人道的恩怨,因此除了讲究平仄对仗,最重典故。典故的妙处,尽在含蓄深沉,外人看见的是表面文章,只有知情的人才能解读。


  章太炎负有“国学大师”之名,言行激狂,时称“章疯子”,但又很有江湖地位,上海黑社会的老大杜月笙的名字,何其雅致,据说就是杜月笙登门拜访,章太炎亲自拟的。章太炎骂人出名,曾写寿联骂慈禧太后,入了民国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孙中山在南京主持追悼会,章太炎写了一副挽联骂尽革命党:“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此地虎踞龙蟠,古人之虚言。”


  “群盗”,骂的自然是当时在生的革命党,指他们鼠窃狗偷,对不起死去的先烈,称之“死者不瞑目”。“此地”指的是南京,据说是刘备目睹南京的山势地形,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虎踞龙盘,专门用来形容南京,结语的意思是南京现为一班“盗贼”所据,没有什么了不起。虽然无“挽”可言,但字字精警,对仗贴切,有如一气呵成,到底是大师手笔。


  譬如今年8月,香港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遭绑匪劫持,菲警救人不力,导致8名港人惨死乱枪之下。死者的遗体运回香港,公开祭奠,灵堂里有一副挽联:“天地不容,恨菲国劣警残兵;人间有情,思廷骏港人骄傲。”结果由于怕开罪菲律宾,“伤害菲律宾人民的感情”,“顾全大局”而摘下。这副挽联情感强烈,亲仇分明,“恨菲国劣警残兵”,又不是恨菲律宾举国,道出港人心声,理直自然气壮,即使菲律宾领事到场,又岂能不承认“劣警残兵”的事实?先自泄气,何能谴责菲律宾政府,追究其责任?


  可惜不合平仄对仗,挽联凋零,直接诉说中文的低落,也因为从来缺乏优秀的参考。在香港,最多人最熟悉的挽联,是跑马地天主教坟场门口那两句:“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这两句拼凑成章,全无文采,“今夕”与“他朝”勉强成对,“躯”与“体”的字义完全重复,至于“归故土”与“也相同”则根本不通。
2#
发表于 2013-5-9 14:57:47 | 只看该作者
赛金花晚年穷困潦倒,刘半农带着学生商鸿逵去访问她,为她写了传记,并将出版所得全部捐赠给她;“性学博士”张竞生也多次资助她。谁说文人无行呢?后来刘半农去世,赛金花也前去吊唁,并送有挽联,辞曰:

君是帝旁星宿,下扫浊世秕糠,又腾身骑龙云汉
侬惭江上琵琶,还惹后人涕泪,谨拜首司马文章

谁说风尘中人薄情呢?不禁也想到邓云乡的《陶然曲》:“中原都为英雄改,寸土难容老妓坟。”
3#
发表于 2013-7-8 02:24:5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挽联上瘾了。
4#
发表于 2013-7-15 23:29: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过。做个记号。挽阮玲玉那个虽然长,但挺好的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19:25 , Processed in 0.0399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